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745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麦病害,叶部病害,穗部病害,根茎部病害,病毒病,锈病:条锈、叶锈、秆锈白粉病叶枯病:交链孢、德氏霉,赤霉病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秆黑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目录,小麦主要病虫害种类201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病害介绍重点虫害介绍,2012年老百姓最头疼的病害是什么?,白穗和赤霉病,形成白穗的原因?,全蚀病前期,全蚀病中后期,全蚀病 黑脚,根腐病,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我国80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品种更换、农业栽培制度的改变以及肥水条件的改善,发病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河南省发病面积最大的病害。 小麦纹枯病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使小麦

2、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小麦纹枯病,一、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 1 烂芽和死苗: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主要在小麦3-4叶期发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 2 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病斑最早出现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病斑向上扩展,并向内扩展到小麦的茎秆,在茎秆上出现近椭圆形的“眼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两端稍尖。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

3、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小麦茎秆上的云纹状病斑及菌核是纹枯病诊断识别的典型症状。,3、 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4 、枯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枯白穗在小麦灌浆乳熟期最为明显,发病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的枯死。此时若田间湿度较大,病植株 下部可见病菌产生的菌 核,菌核近似油菜籽状, 极易脱落到地面上。,病原菌,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 ,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Cenatobasidium

4、),自然情况下不常见。 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也能侵染水稻引起纹枯病。,三、侵染循环,传播: 此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初侵染与发病: 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或侵染垫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10-10,11,30,12,30,1,30,2,28,3,20,4-30,5,30,6-15,播种,越冬期,返青-拨节,抽穗灌浆,收获,出苗及分蘖,纹枯病发展趋势(病株率),纹枯病发展趋势(病指),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病病禾谷丝核菌立枯丝核菌病菌大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病

5、菌生长温535度,适宜温度2025度,冬前侵染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白穗倒伏期,发病因素:感病品种播种早、密度大、湿度大氮肥过多、冬暖、34月份雨水多4月湿度回升慢,再侵染: 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个是在冬前秋苗期;第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返青拔节期。,全蚀病,普遍发生区,重发区,16个主要播种省份,全蚀病,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有报道。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目前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危害大。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宜根除。发病田轻者减产

6、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由小麦顶囊壳菌引起。,全蚀病不同时期症状,分蘖期 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重病株稍矮, 下部黄叶多, 根及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 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 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禁少,叶片自下而上发黄, 似干早缺肥状。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 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可出现较明显的灰褐色菌丝。抽穗灌桨期 田间病株成簇, 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 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1. 传播: 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 种子间混杂

7、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2 .病害自然衰退现象: “全蚀病自然衰退”(Take-all Decline, TAD)即是指全蚀病田连作小麦或大麦,当病害发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情况下,病害自然减少的现象。国内外均发现了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叶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枯白穗,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大。种子带菌率越高,幼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引起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小麦赤霉病,一、分布、危害及症状1、分布:麦类赤霉病是小

8、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麦区都有发生,气候湿润多雨地区:长江中下游(上海、江苏、浙江、皖、鄂、闽、粤等)和东北三江平原为病害常发区和重病区,但近年有向北向西扩展蔓延之势,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100%,减产10%-40%。2、危害:减产 霉垛 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3.症状,苗枯: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褐色、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出土不久即死亡。基腐:麦的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穗腐:几个小穗或整穗受害,小穗被害初期在基部变成水渍状,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籽粒发病以后逐渐皱缩干瘪,

9、后期在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的颗粒(子囊壳)。,三、病害循环,1.越冬 :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强,在北方地区麦收后可继续在麦秸、玉米秆、豆秸、稻桩、稗草等植物残体上存活,并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各种寄主植物的残体上越冬。土壤和带病种子也是重要的越冬场所。病残体上的子囊壳和分生孢子以及带病种子是下一个生长季节的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造成苗枯的主要原因,而土壤中如有较多的病菌则有利于产生茎基腐症状。2.传播与侵染: 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最易受病菌侵染(此时正遇病残体上子囊孢子产生的高峰期),乳熟期以后,除非遇上特别适宜的阴雨天气,一般很少侵染。病菌主要通过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少数可以从张开的颖

10、缝处直接侵入)。子囊孢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小穗被侵染后,条件适宜,3-5天即可表现症状。然后菌丝逐渐向水平方向的相邻小穗扩展,也向垂直方向穿透小穗轴进而侵害穗轴输导组织,导致侵染点以上的病穗出现枯萎。3.再侵染: 潮湿条件下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四、发病条件,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是最易感病期. (1) 菌源量大病害重,距离菌源近的麦田和有充足菌源的重茬地块发病严重;(2) 在病害大流行年份,空中孢子出现早,数量多,发病严重;(3) 种子带菌量大,或不进行种子处理,病苗和烂种率高;(4)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开花期灌水过多,造成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决定病

11、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和相对湿度,其次是日照时数。小麦抽穗以后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日照时数少是构成穗腐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小麦扬花到乳熟期高温、多雨,穗腐严重。穗期多雾多露也可促进病害的发生流行,小麦黑穗(粉)病,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火烟包、乌麦等,是病理学上的一个典型性病害,普遍发生于各国产麦区。一般发病比较轻,在1%-5之间,个别发生较重的地区,如在南亚和拉丁美州,发病率在10以上。 小麦腥黑穗病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是光腥黑穗和网腥黑穗。其中光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各省,网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矮腥

12、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在我国尚未发生,是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 小麦秆黑粉病又称“铁条麦”,过去在我国曾普遍发生于黄淮海冬麦区,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生较重。解放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上控制了该病的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一、分布,二、危害症状,小麦散黑穗病: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株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一般病株较矮而直立,抽穗早。起初,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飞散,剩下穗轴。一般病株比健株提早几天抽穗。,病粒形似麦粒,稍小,外皮灰褐色薄膜。病穗通常为全穗受害,但也有半穗或部分小穗受害。光、网腥黑穗病症状基本相同。,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

13、稍多。病穗短直,颜色为暗绿色至灰绿色,到成熟初期,颖壳外张,露出灰黑色或灰白色病瘿(病粒),用手指微压,容易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具有鱼腥味。,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主要危害麦秆、叶和叶鞘,拨节期以后症状最明显。主要症状为:病斑初淡灰色条纹,逐渐隆起,转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冬孢子)。病株显著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病穗很难抽出,多不结实,甚至全株枯死。,小麦黑穗(粉)病症状特点比较,小麦散黑穗病: 散黑穗病菌属花器侵染类型,一年只有一次侵染。 病穗散出冬孢子时期,恰值小麦开花期,冬孢子借风力传送到健花柱头上,冬孢子发芽产生先菌丝和单核分枝菌丝,亲和性单核菌丝结

14、合后产生双核侵染菌丝,多在子房下部或籽粒的顶端冠基部穿透子房壁表皮直接侵入,并穿透果皮和珠被,进入珠心,潜伏于胚部细胞间隙。当籽粒成熟时,菌丝体变为厚壁休眠菌丝,以菌丝状态潜伏于种子胚里。 带病种子播种后,胚里的菌丝随着麦苗生长,直到生长点,以后并随着植株生长而伸展,形成系统侵染。 在孕穗期到达穗部,在小穗内继续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菌丝变成冬孢子,成熟后散出,被风传到健穗的花器上萌发侵入,以菌丝状态潜伏于种子胚内越冬,造成下一年发病。,三、侵染循环,小麦腥黑穗病: 腥黑穗病是一种单循环系统侵染的病害,其侵染来源有3个方面: 种子带菌:小麦在脱粒时,碾碎了病粒,使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瘿及

15、菌瘿的碎片混入种子间,均可成为种子传病的来源。 粪肥带菌:打麦场上的麦糠,碎麦秸及尘土混入肥料,或用带菌麦草饲喂牲畜及带菌种子饲喂家禽,通过消化道后,冬孢子没有死亡,而使粪肥成为侵染来源。 土壤带菌:病粒落入田间,或靠近打麦场的麦田,在打场时,由风吹入冬孢子,而造成土壤传染。 上述3种情况,以种子带菌为主。 小麦种子播种后,当种子发芽时,冬孢子也随即萌发,由胚芽鞘侵入幼苗,并到达生长点,菌丝随小麦生长而发展,到小麦孕穗期,病菌侵入幼穗的子房,破坏花器,形成黑粉,使整个花器变成菌瘿。,小麦秆黑粉病: 秆黑粉病菌以土壤传播为主,种子和粪肥也能传播。小麦收获后,冬孢子散落于土壤中或随病残体进入土壤中

16、越冬。 越冬的冬孢子,在小麦种子播种发芽后,也开始萌发并从幼苗胚芽鞘侵入,并进入生长点,为系统侵染病害。 单循环病害,一年只能侵染一次。,四、流行条件,1.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开花期遇有细雨和多雾、温度高的环境,有利冬孢子萌发和侵入,种子带菌率就高;相反,如开花期干旱,孢子难以发芽,种子带菌率就低。此外,开花期遇有暴风雨,可将冬孢子淋于地下,不利于传播,发病亦少。 品种抗病性对病害也有一定影响,抗病性强的品种发病轻,一般颖片开张大的品种较感病。,2.小麦腥黑穗病: 腥黑穗病属幼苗侵入系统侵染的病害,凡是影响小麦幼苗出土快慢的因素,如土温、墒情、通气条件、播种质量、种子发芽势等均影响此病发生的轻

17、重。但最主要的是地温和墒情。 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延长了幼苗出土时间,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因而发病重。土壤过于干燥,由于水分不足而影响孢子的萌发。土壤过湿,由于供氧所不足,也不利于孢子萌发。一般含水量40%以下的土壤,适于孢子萌发,有利于病菌侵染。 此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地势、播种期及播种深度有密切关系。高山发病重,浅山丘陵次之,平原最轻;阴坡发病重,阳坡发病轻。冬小麦晚播或春小麦早播发病都较重。播种过深、覆土过厚,麦苗不易出土,也增加病菌侵染的机会,加重病害的发生。,3. 小麦秆黑粉病: 发病轻重与土壤带菌量、土壤条件、耕作制度有关。 与土壤带菌量呈正相关。 播期土壤温度对小麦秆

18、黑粉病的发生有较大影响,土壤温度以14-21最适宜侵染。土壤干旱,小麦出苗慢,有利于病菌侵染。 病田连作,施用带菌肥料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小麦锈病,一、小麦锈病的分布、危害及病害特点1、分布:(1)三种锈病在世界范围的分布西北欧: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主,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叶锈为主。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锈次之。但近年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亚洲东部:三锈并重。,(2)三种锈病在中国各地的分布,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我国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黄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小麦叶锈病是禾

19、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麦病害,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中国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 小麦秆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种植小麦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和福建、广东、广西的冬麦区及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发生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危害:我国每年不同程度流行。流行年份减产2030%, 大流行年,可造成绝收。3、病害特点:典型的气传病害,可以远距离传播,具有大区流行的特点;病害发展速度快、流行性强,再侵染次数多,属于典型的单年流行病害;危害大,损失重。,共同特点:夏孢子堆夏孢子铁锈状,冬孢子堆黑色。

20、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叶锈,秆锈,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小麦白粉病,一、小麦白粉病的分布、危害及病症,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发生白粉病,以西南各省和河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发生较重。 被害麦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高达20%30%,个别地块甚至达到50%以上。,危害时期: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 危害部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症状和病征: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分生孢子),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闭囊壳)。 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麦类白粉病病穗,麦类白粉病病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