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要素解构与发展展望.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901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要素解构与发展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要素解构与发展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要素解构与发展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要素解构与发展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要素解构与发展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要素解构与发展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要素解构与发展展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合信托理财产品:要素解构、因素分析及发展展望摘要:集合信托理财产品作为具有明确法律地位、代表信托公司特色及主动管理能力的一款信托产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的发展历史,对其发展特征进行了要素解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集合资金信托;要素解构;影响因素;发展展望一、引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指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将两个以上(含两个)委托人交付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运用或处分的信托业务。其功能在于通过完全管理权的授予,实现规模管理、专业经营和分散投资风险。1信托公司需在项目筛选、尽职调

2、查、风险控制、项目决策等方面实施主动管理,在产品营销上要求较高,因此被公认为是信托公司最能体现其主动管理能力的一款产品。伴随着信托业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呈现出该产品独有的特点。本文拟从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角度对其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对信托发展提供信息参考和有益借鉴。二、集合信托理财产品发展历史我国信托业的历史可以上溯至20世纪初在上海成立的通商信托公司,但信托公司从事集合信托理财业务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以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2年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资金信托管理

3、暂行办法为标志,中国信托业拉开了规范有序发展的帷幕。2002年7月18日,上海爱建信托推行了我国第一个信托计划 “上海外环隧道资金信托”,被认为是信托法出台后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托产品,它改变了一对一的信托业务,使信托公司可以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委托人的委托,集合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资金。作为最能代表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品种,集合信托理财产品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20世纪初期至2001年信托法颁布实施前。该阶段为集合信托业务发展初期,覆盖面十分广泛,经营贷款业务、国内外借款、发行债券、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租赁和证券业务等。实质上,当时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涵

4、盖了银行、证券公司、国际贸易、实业开发等多行业职能,偏离了信托公司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第二阶段:2002年至2007年。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信托业法律地位确立,从此集合资金信托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产品的发行规模、数量、规范程度还是信托资金的运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产品类型也日趋丰富,集合信托的资金投向已经覆盖了金融、房地产、基础设施、工矿企业、商贸旅游、交通运输、科教卫生、农林牧渔、能源及其他领域。但多数信托公司在“无所不能”的表象下,其实质往往是“广而不专”、“博而不精”,盲目追求综合性、全能型经营模式。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2

5、007年3月1日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与信托法形成新“一法两规”的框架体系,原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废止。至此,集合信托理财产品从低端理财市场转向高端理财市场,真正意义上回归本源。三、基于要素解构的集合信托理财产品发展特点分析从旧“一法两规”颁布实施至今,集合信托理财产品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本文将集合资金信托理财产品的数量、规模、期限、收益率、资金运用方式、资金投放领域及收益方式等要素进行解构,经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鉴于数据代表性及可得性,在资金运用方式和投放领域方面选取自“新两规”颁布后数据,在

6、收益方式方面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同期数):表1 20032010年集合资金信托理财产品发行概况年度数量(个)披露的规模(亿)平均年限(年)平均年收益率(%)2003337268.181.964.302004466423.051.854.592005572522.781.804.722006564606.332.004.7120076421078.542.2410.842008684878.322.178.91200911731313.552.017.14201020853735.761.968.10合计65238826.50注:数据来源于用益信托工作室。表2 20072010年集合资

7、金信托理财产品资金运用方式及投资领域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发行数量(个)发行规模(亿)发行数量(个)发行规模(亿)发行数量(个)发行规模(亿)发行数量(个)发行规模(亿)信托资金运用方式证券投资450749.39277200.16469311.50535451.72贷款10188.31141113.21323376.75446566.38股权投资40102.69102193.80111187.83295996.71权益投资34102.11113130.62191242.456351140.03组合运用-24119.1557163.42127515.12其他投资1736.023

8、7121.372125.184567.11信托资金投资领域金融469783.21340363.87520348.45710604.44房地产54121.52137277.95218449.165811920.97工商企业48109.317792.92198203.95467649.84基础设施5556.376581.34144209.77210394.63其他168.086360.3392101.22114163.97注:数据来源于用益信托工作室。表3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固定收益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概况时间数量(个)占比规模(亿元)占比2010年05月9663.16%86.26(65)

9、44.75%2010年06月15590.64%290.65(117)90.77%2010年07月13978.53%236.2(104)67.28%2010年08月16987.11%267.99(122)68.08%2010年09月17693.62%250.71(176)69.44%2010年10月15670.27%233.10(109)69.79%2010年11月23090.55%268.63(142)82.74%2010年12月28192.21%393.52(194)91.24%2011年01月22490.32%297.89(143)81.52%2011年02月9990.83%157.6(6

10、1)93.53%2011年03月29593.39%465.02(214)91.86%2011年04月36790.55%493.22(238)85.06%2011年05月28491.43%353.97(175)69.88%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用益信托工作室。括号内为披露募集金额的信托数量。(一) 集合资金信托稳步快速发展2003年至2010年,集合信托产品数量由337个增加到2085个,增长了5.2倍;资金规模由268亿元增加到3736亿元,增长了12.9倍。具体来说,从2003年至2006年,信托产品数量基本实现了三年翻番,集合信托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新两规颁布后,2006年至2007

11、年呈现跳跃式发展,尤其是在资金规模上,2007年比上年增加了80%;2007年至2010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保持高速增长,产品数量日益增加,资金规模年均增长高达189%。根据最新数据,今年前5个月集合信托规模已达到2010年全年的56%。集合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说明了此类业务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财方式,已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认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二)投资领域紧密联系市场需求,房地产、金融、工商企业成为主流从资金规模来看,2007年至2010年,集合信托投资占比最大的产业由金融业变为房地产业。具体来说,金融业投资规模占比由2007年的72.6%急剧下降为2010年的16.2%,而

12、房地产占比保持快速上升,由2007年的11.3%上升至2010年的51.5%,占据投资总规模的半壁江山。工商企业投资的占比在2007、2008年维持在10%-11%之间,之后的两年增速较快,达到2010年的17.4%;基础设施的占比经历了一个倒u型发展,2007年-2009年发展较快,占比由5.2%增长到16%,而2010年占比回落至10.6%;同时,各领域内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规模也存在差别。2007年信托产品平均资金规模最大是工商企业,为2.28亿元,后面依次是房地产业(2.25亿元)、金融业(1.67亿元)、基础设施(1.02亿元)。到2010年信托产品平均规模最大的是房地产业(3.3亿元

13、),其次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平均规模(1.88亿元),工商企业下降为1.39亿元,金融业下降为0.85亿元。近两年来,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相关支持政策频频出炉,面向中小企业的集合信托产品数量大幅增加,许多信托公司纷纷推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系列集合信托计划。图2 20072010年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投资领域规模占比(三)资金运作方式紧密联系项目需求,主要采用股权投资、权益投资、贷款以及证券投资,2010年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成为主流方式从资金规模来看,2007年至2010年,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取代证券投资成为最主要的资金运作方式。具体来说,证券投资占比下降明显,由2007年的

14、69.5%降至2010年的12.1%;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发展迅速,分别由2007年的9.5%、9.5%增加至2010年的26.7%、30.5%,成为集合信托资金的主要运作方式;贷款占比则经过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前半段增幅明显,超过20%,达到2009年28.8%,而2010年贷款占比下降至15.2%;组合投资占比相对稳定,维持在13%左右。从信托产品平均投资规模上看,组合投资、股权投资的信托产品平均规模最大,2010年分别为4.06亿元、3.38亿元,权益投资、贷款、证券投资位列之后,分别平均为1.80亿元、1.27亿元、0.84亿元。资金运作方式结构上变化明显,与项目需求联系紧密。图3 200

15、72010年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规模占比(四)产品年限相对稳定,收益水平稳定增长,阶段性特征明显2003-2010年集合信托平均年限维持在2年左右,年收益率较高,尤其是2007年以来,均在7%以上。上述数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2006年,平均年限在2年以内,收益率低于5%;第二阶段,2006-2007年,年限增至2.24年,收益率激增,超过10%,07年在加息的情况下达到10.84%;第三阶段,2007年-2010年,信托产品平均年限有下降趋势,收益率相比下降,但仍保持高位运行,远大于2007年之前的产品年收益率,显现出与经济走势、宏观政策、市场走势正相关的基本特征

16、。图4 2003-2010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平均年收益率与CPI、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GDP增幅对比图(五)产品设计充分考虑投资者需求,固定收益仍为主流方式,浮动收益、结构化设计和差别化收益等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产品设计中收益获得方面,目前固定收益仍是主流方式,数量规模基本都超过50%,成立数量绝大多数达以上到90%,但从产品实际情况看,浮动收益、结构化设计和差别化收益等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产品设计中。一些信托产品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传统两层分级的基础上创新产品设计,提供三层甚至更多的受益权分级选择;有些信托产品为吸引更多资金,根据客户投资规模的不同实行差别化收益。信托收益方式越来越

17、多样化。四、集合信托理财产品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集合信托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成为信托公司打造专业优势、提升竞争能力的有效载体。集合信托理财产品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除信托公司本身因素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普遍性因素,深刻影响着行业和产品的发展。(一)经济快速发展和财富稳固增长是集合信托产品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国民收入增加,居民财产增多,相应地会增加信托需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年均增长10%以上,虽然金融危机使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说,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一直持续。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5823亿元,2010年达到397983亿元,增加了1.9倍。经济发展带来了

18、居民财富的增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003年的1106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3302亿元,增幅达174%。财富的增加是推动信托业发展的基石,带动了集合信托产品数量、规模的双丰收。(二)信托法律环境和监管政策导向为集合信托理财产品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2年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提供了明确的法律地位,03-07年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稳步快速发展。07-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出现首次同比下降,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放宽信托公司投资房地产的贷款比例限制和房地产开发商资质要求等,配合国家经

19、济刺激政策效果,促进了房地产信托产品及其他投向工商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托产品的发展。09年年末至今,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涉及信政合作、银信合作、信托公司自身经营等多个方面,要求信托公司改变融资通道式的发展模式,向主动管理型业务模式转型。受一系列监管政策调控影响,作为最能体现信托公司制度优越性与主动管理能力的集合信托产品,成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要载体。这一方面促使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在数量和规模上出现新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促使信托公司越来越关注自身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不同信托公司通过发展集合信托逐步形成自身专注的领域与业务模式。(三)政策引导的市场需求成为影响集合信托产品选择投资领

20、域与资金运用方式的重要因素国家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对市场发展动向具有引导作用。市场的偏好引起资金的流动,市场偏好的领域便成为信托产品投资的热门选择。金融、工商企业及房地产领域作为近几年发展的重要板块,得到了越来越多信托产品的投资青睐。07年证券市场向好时在证券投资领域出现快速增长,08年金融危机加剧后占比急剧下降;0709年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促使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商企业融资需求增加,从而集合资金信托投向工商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比例不断提高;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投向房地产的比例大大提高,并且随着房地产市场受到调控融资成本不断上升,集合信托产品投资房地

21、产的市场收益率也不断攀升,据统计,今年1-4月房地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平均年收益率达9.6%,远高于其他领域的投资收益。这一方面说明信托融资已成为相关行业企业融资的普遍渠道,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集合信托产品募集资金由于其制度灵活性往往成为企业传统融资渠道的补充工具,从而导致集合信托投资领域及方式独立性较弱。(四)信托理财意识及理财文化缺失,投资者简单关注产品收益的倾向性较为明显信托收益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显现出与经济走势、宏观政策、市场走势正相关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反映出其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托高端理财客户群还未真正建立,投资者对于信托理财并未真正熟悉,对信托产品的特点、风险控

22、制等问题都缺乏了解。3信托意识及信托文化的缺失导致高收益成为吸引客户的主要因素,与某一(些)受调控行业的融资需求相结合,形成信托收益率不断推高的恶性循环怪圈。五、集合信托理财产品未来发展展望在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信托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伴随着信托业不断规范成熟及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展前景整体乐观的基础上或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一)集合信托产品创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信托公司的活力根源在于信托制度优势,不断的业务创新有效满足了不同时期不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监管部门引导信托公司提高主动管理能力,而业务创新恰是信托公司不断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形成

23、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推动力。多样化、复杂化的市场融资需求也要求信托行业加快业务创新的步伐。当监管层、信托公司、市场需求都对此形成共识,伴随着信托发展市场环境、法律政策等条件的不断成熟,业务创新便水到渠成。未来,信托公司在产品类型方面,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信托、资产证券化、企业年金基金管理、银信合作主动管理型业务等都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在产品设计方面,结构化产品覆盖面将不断加大,层次也将从简单的优先劣后级向多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在产品交易方面,通过建立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信托产品二级交易市场等手段增加集合信托产品的流动性也将成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4-6同时,信托公司长久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专业

24、特色将会进一步强化,信信合作在集合信托产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将逐步增多并不断发展。(二) 集合信托产品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2009年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信托公司异地信托业务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信托公司异地业务不再禁止,仅仅是“要求信托公司开展异地信托业务,应向属地银监局和异地银监局逐笔做事前报告”。此后,集合信托产品全国化步伐不断加快,产品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并且越来越向行业前几位的信托公司集中,据统计,2009年和2010年CR5均增长了约2个百分点。随着信托公司的发展步伐的加快和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一批自主管理能力强的信托公司将迅速脱颖而出,集合信托产品的集中度

25、将进一步加大,假设未来五年信托行业集中度以对数方式增长,估计2015年集合产品的CR5将达到40%以上。(三) 集合信托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系列化特征将进一步明显由于长久以来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信托公司逐步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发展集合信托产品,产品专注度不断提高。目前,许多信托公司在房地产、证券投资、新能源等领域不断精耕细作,初步显现出集合信托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系列化的趋势。未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强化,信托公司盈利模式要求产品必须具有高度可复制性和可执行性,集合产品的品牌化、系列化、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投资者需求的不断细分和扩大,集合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将由

26、以项目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为客户提供具有不同收益特征的产品线,形成品牌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集合信托产品将成为发展趋势。(四)基金型信托产品将成为集合信托产品的主流方向客户对信托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同时随着信托公司业务品种的不断丰富,传统意义上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产品在流动性、期限、资金运用方式等方面会逐步显现出一些局限性。类基金型集合信托作为一种最大限度的将产业投资与金融投资进行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安排,通过产品设计将募集资金与项目进行循环匹配并滚动操作,可以运用定期开放赎回等方式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该种产品的特性,一方面决定了其可以成为衡量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一种标志,另一方面,在

27、突破资金募集与项目需求阶段性不匹配、资金使用期限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7-8随着信托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信托将成为助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方面类基金型信托产品预期将会有较好发展。(五)海外信托业务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2007年3月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颁布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几家信托公司获得QDII业务资格。但信托系QDII产品并未大面积推开,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信托公司对境外投资还十分陌生,缺少了解境外投资市场的专业人才和投资境外市场的经验,另一方面可能是08年金融危机让很多QDII产品亏损严重

28、,信托公司因此对QDII产品的推出有了更多的考虑。但经过这几年的精心准备,随着国内投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务拓展必将放眼海外市场。同时,信托公司专注领域如能源、电力等行业的海外拓展步伐也将带动信托公司QDII业务的推出,相信信托QDII业务将得到迅速发展。六、结语伴随着信托业十年来的快速发展,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作为一款优秀的金融工具,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及强大的市场需求。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市场流动性、信托文化相对较为缺乏、业务投机性导致受监管政策影响明显等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展。基于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建立信托交易平

29、台,建立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流动市场,提高信托产品流动性;二是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信托公司等构成多层次的宣传体系,通过合适方式积极进行信托宣传介绍,不断培育社会的信托意识及信托文化,化解投资者对信托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误区;三是信托公司必须找准自身优势,突出行业定位和专业特色,大而全的全能型信托早已不能跟上信托发展的步伐。相信经过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将会成为投资理财和企业融资的良好通道,从而与信托公司发展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互为助力,形成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良好格局。参考文献:1 付健健.新形势下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环境分析J.市场论坛,2006(1)2 艾宣,王振.对我国信托业加强监管的博弈分析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7(3)3 余砚新.论我国信托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与突破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6)4 季敏波.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5 倪馨,李海燕.投资基金信托与新形势下我国信托业的发展J.金融论坛,2002(11)6 何涛,蒋晓东.实现由集合资金信托向产业投资基金的转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7 聂桂林.我国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金融经济 2006(10)8 康锐.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集合信托运用的可能性思考以上海港口建设为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0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