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XXXX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2908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XXXX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XXXX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XXXX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XXXX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XXXX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XXXX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XXXX版.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雷公镇医院管理制度2011版目 录1卫生院各科室工作制度51.1赔偿制度51.2门诊工作制度61.3急诊室工作制度61.4注射室工作制度71.5抢救室工作制度71.6门诊观察室工作制度81.7药房工作制度81.8检验科室工作制度91.9放射科室工作制度101.10B超、心电图室工作制度101.11治疗室工作制度111.12换药室工作制度111.13产房工作制度121.14手术室工作制度121.15供应室工作制度131.16手术室141.17查房制度151.18病房医嘱制度151.19查对制度161.20病例讨论制度171.21出诊制度181.22转院制度181.23首诊负责制度181.24收费

2、室工作制度191.25五官科工作制度201.26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201.27肠道门诊工作制度212卫生院各类人员岗位职责222.1院长职责222.2副院长职责232.3病案管理员职责242.4医疗统计人员职责242.5临床主治医师职责242.6临床医师(士)职责252.7护士长职责262.8门诊护师(士)职责272.9病房护师(士)职责272.10手术室护师(士)职责282.11助产医师(士)职责282.12供应室护士职责292.13检验师(士)职责292.14放射医师(士)职责302.15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职责302.16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工作职责312.17会计职责322.18保管员职责

3、323各类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333.1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343.2护理技术操作规程353.3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363.4首诊负责制度383.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93.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03.7会诊制度413.8危重患者抢救制度423.9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33.10术前讨论制度453.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453.12查对制度463.13医生交接班制度473.14新技术准入制度483.15病历管理493.16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503.17病历管理制度643.18医疗质量定期考核评价制度663.19护理三查八对制度683.20护士交接班制度693.21护理质量定期考核评

4、价制度703.22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713.23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723.24B超、心电图医疗质量管理制度733.25医院药品采购制度733.26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登记报告制度743.27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753.28传染病报告制度753.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763.30计划免疫工作制度773.31冷链及生物制品管理制度773.32健康教育工作制度783.33消毒隔离制度783.34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793.35医疗事故防范和医疗事故、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803.36财务、会计管理制度803.37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制度813.38后勤保障科工作制度8

5、23.39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833.40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制度843.41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制度853.42申请订购医疗设备的规定863.43医疗仪器管理规定883.44医疗器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903.45医疗器械的报废和更新制度913.4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913.47病案管理制度933.48信息公示制度933.49人事管理和绩效分配制度943.50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953.51乡村医生例会963.52乡村医生管理制度963.53社会民主监督制度973.54首诊负责制度973.55医院首诊负责制度973.56科室首诊负责制度983.57医师首诊负责制度993.58门

6、诊首诊负责制度1013.59急诊首诊负责制度1023.60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1033.61安全保卫制度1043.62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1053.63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原则1053.64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1053.65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1063.66卫生院医疗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1063.67妇幼保健制度1063.68雷公镇卫生院妇幼信息管理工作制度1063.69雷公镇妇幼信息人员工作职责1083.70雷公镇卫生院降消项目工作职责1093.71孕妇分娩管理制度1133.72雷公镇卫生院孕产妇转诊制度1143.73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1153.74B超孕检管理制度1153.75终止妊娠药

7、品管理制度1163.76儿童保健工作制度1173.77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1183.78儿童保健门诊工作人员职责1193.79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1203.80安全接种管理制度1213.81安陆市预防接种门诊文明服务承诺1213.82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1223.83社会监督制度1233.84预防接种流程图1233.85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制度1243.86冷链管理制度1243.87计算机管理制度1253.88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1263.89考勤制度1263.90院感控制方案及教育制度1274雷公镇卫生院急诊抢救工作专班1275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1276雷公镇“降消”项目及妇幼保健工作技术

8、指导小组1287辅助检查科室业务流程图1281 卫生院各科室工作制度1.1 赔偿制度1.院长或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职渎职、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卫生院财产损坏或造成经济损失的,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部分赔偿或全部赔偿。2凡属使用太久以及在抢救病人时损坏之器材经有关人员证明可免予赔偿,但要填写报损单。3.遇有大批财物遗失或霉烂,药品失效、虫蛀时,应调查原因,按责任大小和情节,部分赔偿或全部赔偿。1.2 门诊工作制度1对病人要热情接待,耐心解答问题,简化手续,按时上下班,缩短候诊时间。对危重病人要立即组织抢救,急诊病人优先就诊,一般病人按先后顺序就诊。2医师对就诊病人要尽快做出诊断或印象诊断,及

9、时治疗。并尽量做到复诊病人由初诊医师连续诊疗。凡疑难病人三次门诊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明显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转住院治疗。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卫生、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4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5对候诊人员积极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工作。1.3 急诊室工作制度1对急诊病人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详细记录。疑难、危重病人应立即请上级医师会诊。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病房或转院。对立即需行手术的病人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2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

10、更新和消毒。3急诊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4急诊病人由急诊医师和护土负责诊治护理。要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5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领导亲临指挥。凡涉及法律和民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1.4 注射室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工作,禁止一次性注射器具重复使用。2凡注射应接处方和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3对病人热情、体贴,注射时做到细致、准确,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如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

11、应及时进行处置,必要时报告医师。5准备抢救药品器材,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1.5 抢救室工作制度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清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8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1.6 门诊观察室工作制度1不符合住院条

12、件,但根据病情尚须急诊观察的病员,可在门诊观察室进行观察治疗。2凡收入观察室的病人,必须按诊疗规范开好医嘱。填写门诊观察登记本。做好观察病历的记录工作。3值班医护人员随时主动巡视病员,按时进行诊疗护理。4值班医护人员要按时交接班,认真做好观察病人的疫情交接工作,必要时作书面记录。1.7 药房工作制度1对待病人态度要热情和蔼,及时准确划价、不得无故延误病人。急诊处方须随到随配。2按照分工,负贵药品的预算、保管、采购、登记、统计及处方的调配工作。3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毒、麻、限剧药、贵重药品。4调配处方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四对制度(三查:查药品配方、用法、禁忌。四对:对药方、剂量、含量、用途)。

13、5配方时应细心认真,不得修改处方。6不能私自收费,更不能欠费或不交费取药。7药房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药品摆放整齐。8及时检查药品质量、效期,加强药品管理。1.8 检验科室工作制度1检验单由医师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目的明确。急诊检验单上注明“急”字。2收标本时严格执厅“三查七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检验标本随时做完随时发出报告。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3要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签名后发出报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4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保留二十四小时,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

14、毒。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5保证检验质量,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定期抽查检验质量。6建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制度,保证检验质量。7积极配合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8剧毒试剂、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做好防护工作。1.9 放射科室工作制度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病人随到随诊。2摄片由医师和放射技师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殊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3重危中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边检查。

15、4X线照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以保证归还。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6上、下班应及时接通和阻断电源,确保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和步骤。X线机应定期保养和检修。7建立科室登记制度。登记簿内容应有编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申请理由及检查项目、检查结果。1.10 B超、心电图室工作制度1、各项检查,B超、心电图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检查申请单。病人随到随查。2、检查诊断结果应由主检医生及时在检查单上按规范要求填写,主检医生应签写全名,做好“三查七对”工作。3、每次

16、检查应详细记录在检查登记簿上,并有编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申请理由及检查项目、检查治断结果等内容。4、诊断仪器设备由专人操作,上、下班及时接通和阻断电源,确保用电安全。严格遵守诊断仪器操作程序和步骤。5、仪器设备要专人负责保养,定期进行清洁卫生。对与人体密切接触的部件要按要求随时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做好仪器设备的防潮、防水、防尘等的防护工作。1.11 治疗室工作制度1.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定期擦洗,并保持干净整洁。3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及时请领,严格交接

17、手续。4毒、麻、限、剧和贵重药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6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天更换一次(器械消毒液),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液经常保持75度。7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1.12 换药室工作制度1严格执行无菌管理制度,非换药人员不得入内。2.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天者重新灭菌。无菌浴液(生理盐水等)超过三天重新消毒。3.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两次。4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5特殊感染不得在换药室处理。1.13 产房工作制度1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定期擦洗,并

18、保持干净整洁确保用电安全。2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次分娩要随时清理,定期消毒。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产房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4各种产程用药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及时由申领。5产房必须设置保暖设施,确保室内温度恒定。1.14 手术室工作制度1凡在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2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气等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时,须经手术室护士同意。麻醉药与剧毒药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

19、仔细查对,方可使用。3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之数目,并应及时收拾干净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和敷料。4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5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6接手术病人时,要带病历并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手术名称和部位,防止差错。1.15 供应室工作制度1及时供应各科室医疗器械、敷料,并保证绝对无菌。2在供应器材类别以内的物品,由供应室按月造预算,向分管领导申领。凡需要新添或改装医疗器械

20、时,必须经院长批推。3供应手续:(1)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用品,除不便携带外一律由门诊和临床科室做好需用计划,由供应室每日定时送各科室,采取收旧补新的方法主动供应。(2)凡不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及临时或急诊用物,则由科室自借和归还。(3)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以便准备。(4)供应物品如有错误和损坏,应立即通知供应室,以便及时了解、纠正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肘间、用法。(5)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6)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

21、要注意配伍禁忌。(7)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实全。1.16 手术室(l)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1、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无菌程序和时间。2、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时,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并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

22、要洗刷一次。3拿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穿戴工作衣帽和口罩。4、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免混淆。5、不适用以上方法者可用化学药品消毒,如刀、剪、肠线等,浸泡前必须洗刷清洁,所用消毒溶液应定期更换。(6)消毒工作实行严格的登记、灭菌效果的测试和登记工作。1.病区由护士长或护士负责管理医师积极协助2.保持病区安静,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3.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或护士同意不得任意搬动。4.保持病区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清扫,每月大清扫一次。5.医护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帽,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不得在病房内吸烟。

23、6.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保管出院时清点收回。7.护士长或护士全面负责管理病区财产、设备,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经办妥交接手续。1.17 查房制度1.住院医师每天上午查房一次。下午和手术日重点巡视。上级医师查房时,要做好准备,并报告病历。2.医疗组长应对本病区病人的诊治全面负责。3.各级医生对危重、手术前后及特殊检查的病人应随时巡视,掌握病情变化。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报告或会诊。1.18 病房医嘱制度1.医嘱一般在上班后1小时内开出,层次分明,内容清楚。转抄和整理必须准确,一般不得涂改。如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临时医嘱

24、应向护士交代清楚。医嘱要按时执行。开写、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2.医生写医嘱后要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查清后执行。除抢救或手术中外不得下达口头医嘱。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需复诵一遍经医生直对药物后执行,医生要及时补记医嘱。3.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医嘱记录单和各项执行单上。4凡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5.医生不在或工作不能脱身时,护士可临时对症处理,做好记录,并向经治医生报告。1.19 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

25、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2.手术室(1)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

26、器械数。3.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4.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5.供应室(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1

27、.20 病例讨论制度1.医院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的讨论会。2.临床病例讨论会以科室为单位举行,也可以全院联合举行。3.每次医院临床病例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4.开会时由主治科的责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时回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5.临床病例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1.21 出诊制度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医院安排院内工作人员,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2.遇到出诊病人,医务人员

28、不得推诿要做好随时出诊的准备。3.出诊前须带齐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4.出诊可按路程远近收取适当的出诊费用。5.不论白天还是夜间,须病人随叫随到,不得借故推诿。1.22 转院制度1卫生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人,应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及时转院应将病历摘要随病人转去。2病人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3危重病人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1.23 首诊负责制度1门诊病史应填写就诊日期,急诊病史必须填写具体日期(时、分)。2病史要简明扼要,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常规化验及特殊检验结果,诊断和印象论断、治疗

29、处理意见等均应正确写清,并签全名。3门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病人,当通过检查确定病人确患其他科室诊治的疾病时。也必须写好病历,写出初步诊断,再把病人转到有关科室。4当病人患有介于本科与其他科之间的疾病时,则必须负责制到底,不得推到其他科室。当门诊中发现病人需要住院时,应及时联系床位,开出住院通知书。当门诊中发现病人较重但不需要住院或无法住院时,应收留观察室留观。5遇危重病员,应先实施急症抢救措施。以后补办其他手续或会诊、转科。1.24 收费室工作制度一、收费室工作人员态度要热情、和蔼,工作细心负责,上岗前认真做好挂号、收费的各项准备工作。二、熟练、准确操作计算机减少患者等候时间。三、严格

30、执行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允许多收、少收、乱收费。四、交付现金要唱收、唱付、微笑服务,当面点清。五、各种单据、必须先收款再盖章,不收款不应盖章,收款人一人一章。六、按财务规定使用收据,收据字迹清楚,准确。七、交班时现金必须当面点清,帐相符后存入银行账户如有不符,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决不允许弄虚作假。八、收费人员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做好防盗、防抢、防火等安全防范工作,不允许非收费室人员在室内逗留、聊天。1.25 五官科工作制度一、关心体贴病人,认真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对病人进行认真细致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二、加强五官科手术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医护质量。三

31、、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切实解决患者病痛,尽可能减轻病员负担。四、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五、加强五官科专用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六、抓好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1.26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预检分诊点应标识明确(包括引导标识),通风良好,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人员配置到位。设置在门诊接诊最前沿的位置,能够引导病人首先到预检点就诊,并在第一时间在预检点接受预检服务。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3、从

32、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及时按照规定报告并转送到定点的发热门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6、严格按照预检分诊处的设置要求和工作职责做好各项工作,有效分流病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7、预检分诊处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33、。认真落实空气消毒措施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8、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因工作不认真导致疫情扩散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后果严重者要追究法律责任。1.27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认真做好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效阻止肠道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制定肠道门诊作制度。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

34、疫必报”。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2 卫生院各类人员岗位职责2.1 院长职责1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根据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负责本乡镇、本院的初级卫生保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培训、人事、财务、总务和村级一体化管理等工作。2负责制定本镇、本院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安排布置、检查落实、总结评价全面工作,并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3负责组织、检查本镇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定期深入村卫生室和农户,了解掌握下情,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不

35、断提高预防、保健和卫生管理质量。4负责组织、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定期深入门诊、病房,了解掌握工作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5负责组织、检查本镇、本院的人才培养和业务技术学习。6负责教育本院职工和本镇乡村医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预防保规和医护工作质量。7督促检查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8.根据现行人事分配制度,负责组织领导本院职工和本镇乡村医生的考核、奖惩、聘任等工作。负责落实全院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9负责审查本院的预决算和成本核算工作,掌握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和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10负责本院的清洁卫生、绿

36、化美化、环境治理和安全保卫工作。11因公因事外出时,指定副院长或业务骨干代替院长的管理职责。2.2 副院长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分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主动向院长请示汇报,并向院长负责。2协助院长制定本镇、本院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安排布置、检查落实,总结评价全面工作。3协助院长组织、检查本镇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4协助院长督促检查医疗制度、医护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5协助院长深入科室,了解和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情况,必要时领导重危病人的会诊、抢救工作,定期分析医疗指标。6. 协助院长做好本院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7协助院长做好本院职工

37、和乡村医生的考核、奖惩、聘任和全院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8. 协助院长做好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环境治理和安全保卫工作。9完成院长临时安排的其他管理工作。2.3 病案管理员职责1经常检查各科室医疗文书书写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医疗文书病历书写质量。2负责病案的回收、整理、装订、归档、检查和保管工作。3负责病案资料的索引、登记、编目工作。4查找再次入院和复诊病人的病案号,保证病案的供应,办理借阅病案的手续。5做好病案室的管理工作,保持清洁、整齐、通风、干燥、防止病案霉烂、虫蛀和火灾。2.4 医疗统计人员职责1负责编报上级规定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报表,为本院领导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工作统计资料。统计

38、资料书写完毕后必须核对准确、完整、并加以必要的说明,按期上报。2定期深入门诊、病房及有关科室收集工作日志,分别整理、核对,进行登记。3每月将门诊、病房及各医技科室登记好的原始资料,分别进行统计,按月、季、半年、年度等进行分类分层统计,并做好别比分析。2.5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1负责本科室的医疗、预防、保健、培训,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或指导医师(士)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特殊诊疗操作和开写医嘱、病历的书写工作。3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病人发生病危、死亡、诊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院领导汇报。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

39、,检查、修改下级医师(士)书写的医疗文书,决定病人出院。审签出(转)院证。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或护士搞好病房管理。7组织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8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士)工作。2.6 临床医师(士)职责l在科主任或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樵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人的医疗工作。新毕业的医师实行三年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日记。2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3、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并负责病人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入病案小结。4向

40、院长或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人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转院的意见。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人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现氏班。6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院长、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人的病情和诊疗意见。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8认真学习和运用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2.7 护士长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面护理工作,拟定全院护理工作计划,经院长或副院长审批后实施,并检查护理工作质量按期总结汇报。2

41、、负责拟定和组织修改全院护理常规并严格督促执行,检查指导各科室做好基础护理和执行分级护理制度。3、深入科室,对抢救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4、负责拟订在职护士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训练,定期进行业务技术考核。5、掌握全院护理人员工作、思想、学习情况、负责院内护理人员的调配,并向院长提出护理人员奖、惩的意见、对于护理人员发生的差错事故与各科室共同研究处理。6审查各科室提出的有关护理用品的申报计划和使用情况。7检查、指导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供应室管理,使之逐步达到制度化、正规化、规范化。8、定期组织本院护士相互检查、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9组织推广护

42、理新技术。2.8 门诊护师(士)职责1在护士长指导下开展工作。2负责器械的消毒和开诊前的准备工作。3、协助医师进行检诊,按医嘱给病人进行处置。4经常观察候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对较重的病人应提前诊治或送急诊室处理。5负责诊疗室的整洁、安静维持就诊秩序。6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查对制度做好交接班,严防差错事故8、按照分工,负责领取、保管药品器材和其它物品。2.9 病房护师(士)职责1、在护士长指导下开展工作。2、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查对及交接班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3、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经

43、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4、协助医师认真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5、协助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负责采集各种检验标本。6、向住院病人宣传卫生知识和住院规则经常征求病人意见改进护理工作7、办理入、出院、转科、转院手续及有关登记工作。8、做好病房管理消鲜隔离物资药品材料申领保管等工作。2.10 手术室护师(士)职责1在护士长指导下担任器械或巡回护士等工作,并负责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整理工作。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督促检查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注意病人安全,严防差错事故。3负责手术室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保持手术室整洁、肃静调节空气和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4负责手术

44、后病人的保暖护送和手术标本的保管即送检。5负责管理手术室医疗设备、器械药品。6按分工做好器械、敷料的打包消毒和药品的保管,做好登记统计工作。2.11 助产医师(士)职责1在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2负责产房的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3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工作,做好接产前准备,注意产程进展和变化。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现注意保护会阴及妇婴安全严防差错事故、遇产妇发生并发症或婴儿窒息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上级医师协助处理或转院。4做好产妇和婴儿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并进行技术指导。5、负责管理产房和婴儿室的药品器材。6根报本院工作安排,深入村社农户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高危筛查、产

45、后随访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7负责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归档和报表的上报工作。2.12 供应室护士职责1、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医疗器材、敷料的清洗、包装、消毒、保管、登记和分发、回收工作。2经常检查医疗器材质量如有损坏及时修补、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3协助护士长申领各种医疗器材、敷料和药品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严防差错事故。5负责医疗器材、敷料的制备、消毒和消毒登记工作。2.13 检验师(士)职责1在业务院长或科室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工作。2担负各种检验工作,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发送检验报告单。3负责检验的技术操作和试剂的配置、鉴定、检查和防护工作,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严防差错事故。4负责检验材料的申领、保管、报销等工作。做好登记、统计工作。5负责检验器材的清洗、消毒工作。开展技术革新,改进检验方法,不断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6负责开展对本专业质量的控制工作。2.14 放射医师(士)职责1在业务院长或科室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