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之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943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之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之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之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之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之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之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之管理制度.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四川省什邡市*饲料厂2016年8月1日目 录供应商选择、评价及再评价制度. . 3原料采购验收制度. 7原料仓储管理制度.15原料质量监控制度.18预防交叉污染管理制度.21防止外来污染制度.28配方管理制度.29产品标签管理制度.31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36现场质量巡查制度.41检验管理制度.44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50产品留样观察制度.52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4产品仓储管理制度.58产品召回制度.61人员培训制度.65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及规范. .69 供应商选择、评价及再评价制度一、供应商:本制度规定的供应商泛指可以向公司提供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

2、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的经销商和原料生产企业。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职责:原料采购部负责组织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与再评价,并对供应商的供货业绩进行评价、与再评价;品管部负责配合采购部对供应进行选择、评价、再评价工作;2、总经理负责对合格供应商进行最后审批。3、选择与评价的原则与程序1)采购部按公司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根据关键原料的一致性、符合性和有效性原则,收集符合供货条件的供应商信息、资质等资料,并对所收集的供应商信息、资料进行初步筛选;2)采购部在品管部的配合下对经过初步筛选的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及诚信度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考核、评估后确

3、定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并填写供应商评价及再评价记录表;3)将经过筛选的合格供应商报总经理审核,将通过总经理审批的合格供应商录入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之中,归入档案,妥善保存;4)采购部应负责对合格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随时评价、每年再评价。5)在符合性的基础上,对同类的饲料原料产品,应尽量多选择几家合格的供应商,再根据价格原则从中选择最佳供应商。三、对供应商的评价频次1、定期评价:公司每半年对合格供应商要进行定期评价;2、随时评价:对新入选供应商或已经入选但供应的原料质量不够稳定,或信誉、能力一般的供应商应该随时进行评价;3、年度再评价:公司每年年底对合格供应商进行一次再评价,对供应能力、质量信誉较

4、差的供应商坚决剔除。四、供应评价原则评价供应商主要针对其资质、诚信、产品质量、保障能力等;对影响程度不同的采购产品可采用不同的评价准则;公司在评价供应商时应全面考虑以下因素:1、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后续服务、历史业绩等;2、供应商的诚信度、保障能力;3、来自外部方面的信息(如同行的评价、主管部门的推荐、第三方认证等);4、满足规范要求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产品检验报告等;5、若涉及采购产品中有强制性认证的,还应有认证的证书和质量证明等。五、供应商评价再评价标准1、采购部对合格供应商应随时和定期进行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再评价,及时填写供应商评价再评价刻录;评价时按百分制,资质评分占 30

5、分,质量评分占 30分,保障能力占 10分,其他(如价格、售后服务等)占30分。评定标准为:一年中平均质量合格率达到 98以上的给予满分,每降一个百分点扣5分,但质量评分不能低于 35分。交货期都准时交货的给满分,经常送货不及时的,给 5分以下。价格在同行业、同质量中相对比较低的,给 35分以上。总评分不能低于 80分,若低于 80分或质量评分低于 35分,应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如因特殊情况留用,应报总经理批准,但应加强对其的检验或验证工作。2、对第一次供应原辅材料的供应商,除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外,还需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测试合格才能供货:A)新供应商根据相关要求提供少批量原料;B)

6、交生产车间试用,并填写供应商评定记录表中相关栏目,反馈给采购部;C)小批量进货验证或试用不合格则取消其供货资格。小批量试用合格的,必要时再经试用,均合格的,经总经理批准后,可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3供应商的日常管理采购部应对供应商的供货业绩进行进行跟踪,及时与质检部进行沟通。供应商产品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供应部应及时向供应商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如两次发出“通知单”但质量仍没有明显改进的,应取消其供货资格。采购部时常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当供应商的产品变化会影响获证产品一致性时,供应部应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该变化符合认证规定的要求。六、相关文件1供应商评价记录表 27220122合格供应商名录

7、2732012原料采购验收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内部饲料原料的采购和验收,使原料验收标准与配方网络数据库一致,满足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它法律法规,确保饲料原料安全和质量稳定。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原料采购与验收。3.管理职责3.1品管主管、品管员、化验员负责现场原料的验收工作。3.2原料部门签订合同时向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备案。4.具体条款规定4.1原料验收人员权限4.1.1品管主管权限品管主管熟练掌握各种原料的外观质量及理化指标,根据原料感官评价及化验结果负责原料价值评估;对于不合格原料进行价值和危害评估,妥善处理,及时作出验收决定;协调和原料客户的关系,维护公司信誉。4.1.2品管

8、员权限认识原料的种类,熟记营养成分、特性,有能力鉴别各种原料的好坏,原料进入公司后,及时取样化验,对感官不合格或化验不合格,但仍有使用价值的原料,及时汇报主管做妥善处理;对原料质量存在争议时,汇报主管协商处理;对退货原料,耐心给客户解释退货原因,确保原料入库质量。4.1.3化验员权限对进厂原料和成品及时进行感官和理化指标检测,熟记各种原料的营养指标、卫生等指标,按照要求全面检测原料的各相应指标;执行化验程序,对化验指标、产品质量,出具化验结果,及时传递报告结果,对感官异常、不合格料及时发现,通知主管和各相关部门;报表应准确、真实、及时,对品管与客户负责。4.2原料采购流程4.2.1计划来源原料

9、采购根据如下原料采购计划进行:根据生产计划提出采购计划;原料部根据原料市场行情变化提出采购计划;根据库存情况提出采购计划。4.2.2采购计划审批a由具体项目人员提出,报原料采购专员审批;b采购计划须与配方师协商通报;c属于集团总部控制的原料,由片区报计划,总部采购;d大宗原料大批量采购需片区总裁批准。4.2.3合同签订合同中应对让步接收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必须包含以下内容:采购原料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规格、数量、主成分指标、卫生指标、验收方法等内容。4.3原料验收流程4.3.1原料验收流程示意图4.3.2原料验收流程4.3.2.1现场接收原料到厂后,检查运输车辆的卫生状况,雨雪天检查是否淋

10、湿;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合同查验许可证明文件编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进口登记证编号及原料质量检验报告,并填写原料查验记录。品管员初步取样,感官检查原料的气味、色泽、形状、有无发热发霉、有无污染和虫害。感官检验合格后,品管员开具原料接收单,保管员收到原料接收单后对原料进行过磅,填写原料过磅记录,原料保管员立即安排卸货。卸货过程中,装卸人员要观察原料的质量,发现异常立即剔出,并报告品管员。品管员在卸货过程中应不定时监视原料质量情况,并进一步取样检查,并填写原料进货台账。品管要充分利用眼、鼻、口、耳、手对原料的外观、色泽、形状等进行感官评定,查验要求包括:a.查看有无昆虫、颗粒有否穿孔、昆虫幼虫及其

11、他可能侵入原料的杂物。b.查看有无结块、金属片、或破玻璃块等,查看有无肥料、鼠类或鸟粪、死鼠、猫及其他动物尸体及粪便。c.查看是否发热或部分发热、温度异常。d.确定是否有任何不正常气味出现,如腐朽动物、化学品、发热、酸败味、霉变、发酵、烧焦、化肥、油品、烟味等异味。e.确定是否有霉菌丝、霉粒、霉块等霉变现象。f.首次合作的供应商第一次供货需送样至中心化验室,全面检测。查验内容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对需要行政许可的国产原料,应当逐批查验许可证明文件编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没有许可证明文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不得接收和使用;第二种情况,不需要行政许可的原料应依据原料验收标准逐批查验原料质

12、量检验报告;第三种情况,对需要行政许可的进口原料,应查验产品的进口登记证编号。没有进口登记证的,不得接收和使用。4.3.2.2原料取样a.在袋装原料中取样:对编制袋包装的散状饲料或原料,用取样器从口袋上下部位取样。若该批原料的数量不超过 10袋时,则每袋均应抽取样品,若数量超过 100袋时,则按照 30%的比例抽取样品。b.大量颗粒、散装粉料或车装原料的取样:根据不同批号、深度、层次和位置,分别进行点位取样,一般取样少于 10个点位,原始样品每样 1kg。c.液体原料的取样:采用虹吸法,混合均匀后分上、中、下三层用吸管取样的 3ml。d.饼类饲料的取样:大块油饼每批至少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25

13、片,粉碎后重复混合作为原始样品。e.饲料原料取样注意的问题:从整批原料中取出足够有代表性的样品;取样的角度、位置和数量应能代表整批原料;所取的样品搅拌均匀,以至最后分析样品能代表取样的全部。f.原料取样的原则和样品的制备注意事项:选取清洁的容器和取样设备;取样时不少于 500g;样品搅拌均匀后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取四分之一样品;每个样品要有标签,注明取样时间、样品名称、供应商和产地等信息;样品保存时间应当超过成品保质期 1个月;原料样品应放在样品袋或样品瓶中,以防止水分的散失或吸潮;4.3.2.3玉米、小麦的验收a.玉米、小麦到厂后,先过磅到达卸车地点(或过磅前),品管按照要求取样,无论是散装车辆

14、还是袋装车辆卸车过程必须抽检 3次以上,卸车过程必须有品管人员现场监管。b.品管根据所取样品,依据原料验收标准对水分、容重、霉变粒、杂质、干枯粒等指标一一进行检验。4.3.2.4其他大宗原料验收a.原料到厂过磅后到达卸车地点,品管按照要求进行取样。b.取样后,品管首先对原料的感官质量进行判定。气味:是否新鲜、正常,是否有霉味、酸味、哈味、臭味、药味等异味色泽:是否正常、有无烧焦现象形状:是否正常、是否结块、粒度粗细是否符合要求、皮、壳、绒等有无污染与虫害其它:发热、发酵、吸潮、陈旧4.3.2.5验收事项a.感官判定合格的原料,由品管开具原料接收单,通知保管、装卸工卸车,并将样品送化验室检测其他

15、营养指标、卫生指标等;对于不符合感官指标的原料,有霉味、大面积淋湿等原料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退货。b.品管要在卸车过程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卸车,并第一时间上报给主管处理;卸完车的原料要立即通知保管悬挂“禁止使用”的标识牌。4.3.2.6检验要求a.化验员接收到品管员采集的样品后,根据原料验收标准规定的验收指标进行检验。b.化验员检验完毕后,对于符合原料验收标准和合同规定的,开具原料检验单,通知保管入库;对于不合格的原料,要立即悬挂“禁止使用”或“待检原料”标识牌,等待二次检验或退货处理。4.3.2.7结果评定品管根据检验结果和原料验收标准对原料进行判断,分为合格、不合格、降价接收和退货处

16、理等情况。4.3.2.8饲料原料样品的保存样品制备好后,放在样品瓶中密封,存放于样品柜中,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名称,取样日期和取样人等信息。4.4不合格原料的处理4.4.1让步接收、贮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原料,由品管经理拟定使用方案,(10吨以上的原料应同配方师沟通),填写不合格原料处置记录。4.4.2关键营养指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超标的原料必须搭配使用,确保产品主要营养指标符合配方设计值和企业标准要求。4.4.3卫生指标不符合 GB13078的规定以及含有违禁物质的原料禁止接受和使用,填写原料拒收通知单。4.4.4原料库管、现场品管根据不合格品使用方案进行过程检查。4.5原料部门

17、签订合同时向技术部门备案。5 相关工作文件和记录原料查验记录原料验收标准检验单原料进货台账原料接收单原料过磅记录不合格原料处置记录原料拒收通知单原料仓储管理制度1.目的为保证原料的质量安全,防止交叉污染及特殊原料因环境变动而发生变化,保障原料在保质期内质量稳定,建立原料仓储管理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股份公司各种原料的仓储管理。3.管理职责3.1原料保管员对各原料的安全保管。3.2原料保管员对各特殊原料仓库内的温湿度控制。3.3原料保管员及品管员掌握仓库内原料的库存情况。4.具体条款规定4.1按照分类贮藏的要求做好原料的库存工作,各原料区域标示明显,分布合理。4.2特殊原料或贵重物料须根据需要

18、单独存放,避光、干燥、低温贮存。4.3原料堆放时,一般不允许在上批原料的基础上继续堆放,原料保管员要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4.4库存条件:经常开窗,保持通风、干燥、避光。4.5化验员每月抽查大宗或特殊要求仓储原料水分。4.6油脂存放在阴凉、通风处,勿晒和雨淋,品管员每月检查油脂密闭性,以防氧化。4.7原料保管员要求检查各种原料仓库贮存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应向片区报告。4.8两垛之间、垛与墙之间必须留有 10cm的通风道,通风道内不许有任何异物。对于仓储期间出现的地沟料、清仓料,检测后及时处理。4.9害虫、害鼠防治,每季度至少实施 1次,并建立害虫害鼠防治记录4.10原料入库后,应按照“一垛一卡”

19、原则对原料实施垛位标识卡管理,垛位标识卡应当标明原料名称、产地或供应商代码、垛位总量、出入库数量、检验状态等信息。4.11原料领用后,原料保管员必须填写原料垛位标识卡,如实记录取用的日期及数量。4.12每种原料使用完毕后,原料保管员应将原料垛位标识卡收集保存,以备追溯使用。4.13检验发现不合格品,由品管人员加贴标识卡,标注:不合格禁止使用;4.14品管主管每周必须对库存原料进行检查,填写原料质量监控记录4.15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维生素、微生物添加剂、酶制剂等原料,应当有独立的贮存间,保存温度范围与上述原料标签要求一致,并对温度进行监控和记录,填写原料温湿度监控记录。4.16药物饲料添加剂应当

20、有独立的贮存间,防止与其他饲料添加剂交叉污染。4.17按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亚硒酸钠等饲料添加剂的贮存间或贮存柜,应当设立清晰的警示标识,采用双人双锁管理。4.18原料库要有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有效的消防器材和消防水桶。严禁火种入库,不准任何人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入库。5.相关工作记录原料垛位标识卡害虫害鼠防治记录原料质量监控记录原料温湿度监控记录 原料质量监控制度1.目的:确保所有生产中使用的饲料原料符合质量要求。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3.内容:3.1原料储存前环境条件要求:3.1.1库内、仓道保持地面清洁,不应有污染物、遗

21、粮、漏粮等。3.1.2保持仓库内地面干燥,不应有外来水带入,雨天需特别注意。3.1.3天窗、气窗正常情况下关闭,玻璃完好,不应有鸟雀入库内。3.1.4库房墙壁无鼠洞,采用防、捕、打的方法尽量减少鼠害。3.2原料的堆放要求:3.2.1库房划成区块,原料分堆分区放置区块间间隔不应小于0.8米,原料堆与墙壁距离也应大于0.3米。3.2.2根据原料使用频率,合理规划原料堆放的分布。3.2.3外观相似的不同种原料,应相互远离堆放,以防混淆。3.2.4两种原料同时进货,使用同一卸料口时,务必清理拖扫干净后,再卸另一种原料,以免混料。3.2.5袋装原料必须铺设垫板才能堆放,且以小区域堆放为原则,各堆之间预留

22、适当走道,以便检查原料状况。3.3出入库管理:3.3.1经检验合格的原料才能出入库。3.3.2同质量的原料先进先用,同进的原料质量较差的先用。3.4原料质量监控:仓管人员应经常巡视仓库,每半月填写一次原料质量监控记录,随时处理破损及变质问题。巡视注意以下几点:3.4.1每 15天检测一次原料料堆温度,原料温度与室内温度之差在 5以上时,即为异常征兆。仓管员应及时报品管部研究处理,并改每天检测一次做记录,以掌握变动情形,倘有继续恶化趋势时,应立即呈报品管部经理,采取紧急应变措施。3.4.2高温季节,保持日常通风,并注意原料储存期。3.4.3阴雨或梅雨季节,检查有无返潮、渗漏水现象。3.4.4巡视

23、时感官检查,包括颜色、气味、水分、温度、质地、标签等方面。注:化验频率高,化验频率低,判定标准参考饲料原料质量接收标准3.5废料、抛洒物料的处理:3.5.1废料发生时,可进行筛选,若能用的应快使用,不能用的应报告品管经理处理。3.5.2每日应清扫仓库,对各种料堆散落在地的原料,若品质完好,应收起放于正在使用的原料货位,优先使用。 预防交叉污染管理制度1.目的为控制饲料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成分因设备或工艺造成的残留,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在不同品种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制定本文件。2.适用范围本文件主要规定了饲料加工过程中药物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控制。3.管理职责3.1本公司品管部主要

24、负责饲料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预防措施的制定,并监督执行。3.2本公司生产部主要负责生产过程中各类清洁措施的实施。4.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4.1不同品种的生产顺序与计划原则4.1.1预防交叉污染最有效的措施:专线生产。设立不同动物品种、不同饲料品种的专用生产线,实施一个品种一条线;4.1.2没有条件实施专线生产的饲料厂,应遵循 “没有药物的在前、有药物的在后”的顺序原则。不品种之间的生产顺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同动物品种之间:蛋鸡料肉鸭料肉鸡料猪料;蛋鸡料的不同品种之间:产蛋后期料产蛋中期料产蛋前期料;肉鸡料的不同品种之间:肉大鸡料 (513)肉中鸡料 (512)肉小鸡料(510);猪料的不同品种

25、之间:大猪料(553)中猪料(552)小猪料(551);17奶牛料专线生产。4.1.3由于市场需求、客户到厂先后顺序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按以上原则安排生产顺序时。必须按以下 4.4条款的要求实施洗仓。4.2小料配料的防交叉污染4.2.1小料称量工序应配备清洁的工器具,称量小料的工具必须为不锈钢,内壁光滑、易于清洗,并且坚固耐用;4.2.2小料配料称量现场应保持清洁卫生,称量不同品种的小料,更换品种时应对小料称量工器具进行卫生清理;4.2.3小料经预混合以后,小料分装使用的袋子应做到各品种专用,袋子应质密耐用,并带有明确的品名标识;4.2.4分装后的小料在码放、转运时,应做到分类贮存,标识清楚;4

26、.2.5不同品种的小料预混合使用同一混合设备,应在更换品种时对小料预混合系统进行洗仓处理;4.2.6小料在转运、暂存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封口。以避免小料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以及转运过程中撒漏;4.2.7小料预混合系统应配备除尘系统、有效的排气系统,并正常有效使用。以防止粉尘对配料工的伤害、减少小料通过粉尘交叉污染;4.2.8小料预混合系统应定期进行彻底的内部清理。打开仓门检查,对混合机内壁、投料口、输送管道等进行彻底清理。防止霉菌结块造成交叉污染。4.3小料投料的防交叉污染4.3.1小料投料转运过程中,应对小料进行明确的挂卡标识;4.3.2同一批次小料分为多袋盛装的,各个批次所使用的袋子数量及摆放

27、方式应完全一致;4.3.3小料转运工与投料工、本班次投料工与下一班次的投料工之间,应建立交接确认,清点现场小料品种、数量;4.3.4小料投料过程中,每投放一批,应对投料口进行彻底清理,尽量减少残留。4.4大料配料的防交叉污染4.4.1大料配料的防交叉污染,主要由中控工负责控制;4.4.2中控工应按照以上 4.1条款规定的顺序原则,安排配料生产顺序。生产添加药物、或大蒜素的饲料品种以后,生产下一品种必须洗仓处理;4.4.3中控中对于各配料仓的使用应做到专仓专用。除非经过了严格的清仓和检查,否则不得随便更换配料仓;4.4.4中控工每次指示投料工按要求投料后,必须确定原料提升刮板系统走空3-5分钟。

28、以防止原料在设备中残留;4.4.5每次提升原料到配料仓,转换分配器以后,必须安排巡仓人员验证确认;4.4.6成品制粒岗位在更换品种时,应打开制粒机内部检查,对制粒腔进行清理。防止上一品种残留料造成交叉污染;4.4.7成品打包缓冲仓如果在不同品种之间交替使用,在每一次更换品种前应安排人员敲仓处理,确保无上一品种残留;4.4.8打包岗位,应在每次更换品种时,将每个品种开始前 3-5包、最后 3-5包,剔除不用。头包、尾包饲料应作为下一次生产同品种的回机料使用;4.4.9生产部应安排设备人员定期检修各配料仓的内壁,以防止配料仓之间的焊接处出现裂缝。4.5洗仓的控制要求4.5.1不同饲料品种共同一个生

29、产系统时,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实施洗仓处理:生产加药饲料后,更换品种必须洗仓;生产含有动物源性原料的品种后,更换品种时必须洗仓;生产含有大蒜素的品种后,更换无大蒜素的品种时必须洗仓;生产鱼料后更换禽料,必须洗仓;4.5.2洗仓时,应模拟饲料生产过程冲洗到所有小料接触到的设备,包括混合机、小料预混合系统、提升溜管、制粒缓冲仓等;4.5.3洗仓原料,应使用吸附性较强、密度较大的原料。既能吸附上批饲料的残留,又尽量减少洗仓原料的残留。最理想的洗仓原料是:细豆粕;4.5.4洗仓原料的处理,应规定贮存地点、作出标识,贮存在小料投料口附近。中控在生产相同品种饲料时,指导小料工从小料投料口作为原料投入,并填

30、写清洗料使用记录;4.5.5中控工、小料预混合工序,应严格执行以上洗仓要求,并填写生产线清洗记录;4.5.6品管部、生产部的现场品控人员或现场监控人员,应每天现场检查洗仓操作过程及操作记录;4.6设备、流程清理方案5.相关工作记录清洗料使用记录生产线清洗记录防止外来污染制度1.目的为了保证原料物料不受外来污染影响,特制定此制度。2.范围所涉及到的原料、成品储存场所;成品生产场所。3.要求3.1生产人员体检合格上岗。3.2不合格原料不许进仓库。3.3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作业区及原料成品仓库。3.4厂部严禁饲养各种动物。3.5在收购本地原料时,所用包装由本厂提供,不得使用养殖户提供的包装回收袋。3

31、.6与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应使用安全、耐腐、耐磨的材料。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设备应有接地防静电措施。3.7随时监测厂区周围的环境状况,发现污染源要及时处理。3.8应保持现场的良好清洁状态,避免产品受到外来杂物污染。3.9不得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维修、焊接等作业,机器抢修前后都要清理。3.10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润滑油、清洗剂等,并按使用说明书使用。3.11作业现场的原料、中间品。返工料、不合格品等应分类存放,并有标示。3.12车间应有适当的防鼠、防虫、防鸟等设施。墙壁、地面平整光滑,无污垢积存和害虫滋生。配方管理制度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配方,减少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特制定如下配方管理办法:1.配方由技术

32、部负责设计、修改,下达;其他人员不得随意修改配方。2.技术部根据品管主任提供的库存原料品质资料、采购储运部提供的原料库存资料、采购部和财会部提供的原料库存价格和三个月后原料市场的预测价格资料及品管部的意见按配方标准执行。3.技术部制定配方资料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后,下达生产配方给品管主任直传生产经理执行,生产经理交配料员(中控),由品管员监督检查执行情况。4.中控工接到配方后,要认真核对,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准备相应标签包装,确定无疑后方可生产。5.在更换配方时,要提前告知生产部,由生产部通知中控做出准备,检查各方面是否配套,以确保下一批产品质量。6.每日生产完的配方,由生产部经理负责收回,交由内勤

33、备案并做成本核算。7.配方属于公司的绝密,任何人不准复印抄写,不准向公司内非规定人员和公司外人员泄漏,违犯规定者经济制裁或纪律处分8.下达配方时,需体现以下内容:粉碎粒度、制粒粒度使用包装袋、标签生产数量原料的搭配使用要求特殊料的标记产品标签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饲料标签内容符合 GB10648要求,加强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同时使标签审核、保管、使用、销毁等工作有序的进行,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2.1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标签的管理;2.2适用于外埠的饲料厂产品标签的管理。3.职责3.1研发中心营养研究室负责提供标签的产品分析保证值和主要原料等相关材料;3.2研发中心标准研究室负责起草标签

34、管理的相关制度,同时负责标签的外联设计、标签的初步审核、定版及印刷前相关部门的通知等工作;3.3技术经理负责标签内容的审批;3.4保管负责联系标签的印刷数量、验收质量、标签打码、标签发放及销毁等工作;3.5现场品控负责标签印刷的质量及打码质量。3.6生产部负责标签的领用、使用等工作。4.具体内容4.1标签设计内容及基本原则4.1.1标签设计要符合 GB10648。4.1.2标示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相应标准的规定;4.1.3标示内容必须真实并与产品内在质量一致;4.1.4标签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准确,易于用户掌握。不得使用虚假、夸大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更不能以欺骗性描述误导消

35、费者。4.2标签的更改的时机4.2.1国家标签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标签内容不能满足标准要求;4.2.2产品的成分保证值或原料组成发生变化;4.2.3企业对标签的其他要求。4.3标签的更改流程4.3.1涉及产品分析保证值或主要原料变化的,首先由营养标准研究室提供相关的技术数据或材料,并由研发经理签字后提交质量标准研究室,由质量标准研究室按照饲料标签标准法 GB10648的要求修改标签。4.3.2不涉及产品分析保证值或主要原料变化的,直接由质量标准研究室按照饲料标签标准法 GB10648的要求修改标签。4.4标签的审核4.4.1质量标准研究室人员修改完标签提交本科室经理审核,审核无误后提交

36、技术经理审批,标签审批依据 GB10648、产品企业标准等材料进行。确保合格后由质量标准研究室将标签初稿及相应的印刷要求传送至印刷厂。4.4.2印刷厂在收到标签初稿及订单后,进行格式等内容的修改,定稿后,将版样回传给质量标准研究室人员进行再次审核,审阅合格后进行定版,版样存档,并传递一套定版标签至生产保管处,以便标签接收时审核。如不符合要求,则向印刷厂提出修正要求,直至符合要求后再开展上述工作。4.4.3标签到厂后,保管对标签数量和版面内容进行核实,做好现场验收工作,确保定版标签与实际接收标签完全一致。检查标签外观有无污迹、破损、品名、规格、数量等内容是否准确,凡不符合要求的均拒收,禁止不合格

37、标签入库。4.5标签的保管4.5.1标签由保管员专人管理,保管变更时做好交接工作;4.5.2标签有单独的存储空间,专柜上锁存放,并做好防潮、防鼠工作;4.5.3标签按照指定位置分类存放,避免混淆。4.5.4有完善的标签领用记录。4.6标签的使用4.6.1生产班长或负责人按照生产计划,到保管处领用标签。领发双方共同核对数量后填写标签发放、使用和销毁记录。4.6.2领出的标签,由专人按照生产批号、数量打印生产日期和合格证。在打印过程中,将印刷错误、破损的不合格标签挑出并进行清点,并到保管处领用新标签。4.6.3打包工将盖好日期的标签直接缝在袋口处或贴在包装外,标签上的内容要完全暴露在外。4.6.4

38、现场品控负责定期检查标签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包括物料与包装、标签是否一致,标签打印是否合格,是否与当时生产情况相符等。4.6.5产品结束后,班组长要认真填写残损标签数量及剩余标签数量,并提交保管处,在生产内勤监督下销毁当天残损标签和剩余标签。4.6.6质量标准研究室通知暂时封存的标签和作废的标签,保管要分别放到专门的储存柜中,并加锁,没有书面通知,不能开锁使用。批量作废标签必须在质量标准研究室监督下进行销毁。4.6.7标签不得改做他用或涂改后再用。4.7标签的销毁4.7.1标签销毁时机A.标签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或标签标示的内容与内容物不相符等情况。B.当天领用的标签在打印和使用中出现残损及剩

39、余标签时需销毁。4.7.2标签销毁的流程A.批量销毁时,由营养研究室通知标准研究室标签内容发生变化及新标签使用的时期;保管清点需销毁的标签数量报技术经理批准;保管通知标准研究室,确定时间共同销毁作废标签。B.日常销毁时,由班组长和保管共同清点残损及剩余标签数量,在生产内勤监督下进行销毁。作废标签由质量标准研究室人员或生产内勤、保管亲自到锅炉房中进行焚烧销毁,不得由其他部门人员代为销毁,不得将作废标签随意抛洒到垃圾场。5.相关文件及记录5.1文件:饲料标签5.2记录:标签修改记录标签发放、使用和销毁记录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本公司生产、运输设备的管理,正确、安全地使用和维护设备,特制

40、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用来指导生产、技术、财务以及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开展设备操作、使用、检查、维修、保养、转让、报废等工作。3.设备使用规定3.1设备使用前,其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培训由机修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现场操作讲解。3.2操作人员应熟练操作设备,清楚设备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3.3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报告班组长及机修人员解决处理。3.4所有动力设备,未经车间、电工或机修工人允许,不准乱修、乱拆,不得在电气设备上搭湿物和放置金属类、棉纱类物品。3.5设备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3.6未经领导批准,不准拆卸或配用其他人员的机器零件和工具。3.7对不遵守操作规程或玩忽职守,使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受到损失者,应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3.8机修部门要定期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工作考核内容。4.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4.1机修部门每年 12月份编制下一年度的设备检修计划,在使用部门的协助下按计划进行检修。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部门无法排除的故障,可以填写设备检修单申请机修部门检修。4.2检修后的设备使用前,需要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的签名认可,由机修将设备检修的情况,记录于设备检修单及相应的设备管理卡上。4.3设备的技术改造可纳入检修计划一并执行。5.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