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门别被老板挥泪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谡门别被老板挥泪斩.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谡门:别被老板挥泪斩前言 马谡门的创始人是三国演义里著名的马谡先生,也就是在失去街亭后被诸葛亮“挥泪而斩”的那一位。 虽然马谡先生早在两千年前就壮烈殉国了,但是,马谡先生“言过其实” 的功夫却从没有失传的危险。即使在科技水平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现在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执行难”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因为企业中有一些马谡的门人。 CEO们常常发现,一个从履历表和学历上看起来都非常优秀的中层经理,却无法将自己的承诺兑现。一个项目在策划书和讨论会上看起来是那么完美,几乎无懈可击,但是最后不是落实不下去,就是完成后的结果不如人意。企业不是在某个重要的新产品开发上落后于对手,就是无奈地将一片市场要地拱
2、手让人。CEO们则不仅要承担项目失败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还要为如何处理“痛失街亭”的“马谡”而头疼。 当然,这些没能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的项目负责人自己也很难过。以前工作中胜利的光辉,似乎都被这些失败给冲淡了。自己要承担项目失利的后果,甚至被企业解雇吗?这个项目的失败,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在哪些重要的方面犯了严重错误吗? 事情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呢? 在研究了上百个这样的“马谡先生”案例之后,我发现,这些经理们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对根本目标的坚定追求,缺乏一种如何在执行过程中达到目标的思维方式。缺少了这种思维方式,在一个项目落实的过程中,经理们就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细节和事件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忽
3、略了对核心目标的关注。 正像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姜汝祥说过的,“一个有执行能力的马谡应当这样去思维:我的使命是守住街亭,但司马懿有若干种办法攻街亭,诸葛亮的办法完全有可能失效,如果司马懿的办法战胜了诸葛亮的办法,这种情况下要守住街亭,我要做什么?” 要想牢牢记住自己的核心目标是“守住街亭”,执行者必须在每一个可能出现错误选择的路口,都走向正确的方向,千万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而CEO们的职责,则是挑选一个你认为能够紧扣“守街亭”本身,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人。 如何拨开员工各种表象的迷雾,找到一个能“守住街亭”的人呢? 如何保持自己的完好纪录,在承诺之后真正兑现,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对领导对自
4、己的下属都负责任呢? 那就要对“马谡先生”的武功见招拆招,破解他的“纸上谈兵”的剑法和“言过其实”的拳法。 希望看过本书之后,您能有所收获! 生平简介 马良之弟马谡,在蜀国的第一次英雄事迹是跟随刘备拿下了益州。马谡才气过人,喜欢与人讨论军事谋略,曾官拜越太守。在诸葛亮为平定南中地区的武装叛乱而烦恼时献计献策,并且大获成功,因此深得诸葛亮器重。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军祁山攻打魏国。在战争进行中,马谡主动承担艰巨任务承诺力守街亭,并且立下了军令状,却因指挥失误被魏将张所败。诸葛亮只好引兵撤退,万分狼狈之时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蜀国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事后总结,街亭失
5、守责任全在马谡,诸葛亮于是将其下狱,后悔不已,最后流着泪将马谡处斩。成为著名的典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马谡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描述得非常简单。如果不是有这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可能很多人都容易将他忽略掉。 其实,马谡也可谓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虽然刚刚39岁的他就撒手人寰,使其人生轨迹在“失街亭”后戛然而止,但马谡还是被后人尊为“马谡门”的创始人,更留下了“言过其实”的成语以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其一生也称得上是轰轰烈烈。 马谡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只是一个颇富悲剧性的人物,但却因为其一手创立的“马谡门”而名留青史。就像郭襄虽然只是神雕侠侣中的小人物,但她创立的峨嵋派却对后世武
6、林影响重大一样。 因此,当我们今天仔细研究这位马谡门创始人的生平时,三国争霸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马谡先生留下的启示才真正值得后人不断玩味。 创始人生平 成功跳槽 襄阳宜城人马谡从小熟读兵书,立志要尽忠报国。他早就听说刘备宅心仁厚,有心跳槽。但是却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推荐人。 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终于来了。曹操攻打荆州,刘备不敌,只好带领自己的人马向南撤退。马谡知道刘备领兵败逃一定会路过自己的地盘,就在路口设了个露天茶馆,架起一口大锅,烧茶煎汤,迎接刘备的兵马。不仅如此,他还到山里采些草药,放在汤里,使茶汤既可以清凉止渴,又可以解毒祛暑。 刘备的人马,本就是逃命败兵,日夜奔走疲惫不堪。到宜城后,都
7、拥挤在路口喝马谡准备的茶汤。军卒们不仅祛暑解乏,而且个个精神振奋,好像喝了玉液琼浆一样。 刘备非常感激,知道是马谡做的好事,就亲自前去道谢。马谡心中暗自高兴,却很客气地说:“那不过是一杯茶水,不值一提。”刘皇叔继续说着客气话:“虽然是一杯水,却好似甘露。宜城不仅水甜,人也非常好啊!”。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马谡当然明白刘备在给自己机会,于是立即表示要加入刘备的队伍。刘备当时正好处于困境,能够把宜城当作根据地休养生息,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当即收下马谡为部将。 马谡的这次跳槽行动,可以说非常成功。 第一, 时机选得好。刘备当时如果不是处于危难之间,马谡即使主动献城献计,也未必能给刘备留下多么深刻的
8、印象。但是马谡却选择了一个“雪中送炭”的好时机,打动了刘备那颗仁厚的心。 第二, 花费不多、成本很小。马谡跳槽是奔着刘备仁德能够造福天下百姓去的,也就是说,马谡希望跟着刘备能够有更加远大的前程。但是,马谡不仅没有请客吃饭,也没有卡拉娱乐,仅仅是煮了茶加了些草药,花费很少。这不仅是节约成本的办法,也不那么刻意,使跳槽的风险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第三, 双方受益。马谡通过煮茶而跳槽,刘备虽然得到了实惠,却也在收马谡为部下时得到了面子。马谡不仅成功完成了跳槽的工作,还与蜀国最高领导人建立了某种程度的私人关系,为日后发展埋下了优秀的伏笔。 从马谡这次非常成功的跳槽行动来看,他无疑是一个心思缜密颇有智谋的
9、人。而且,此时的马谡也就二三十岁,能有如此的职业老练度,确实非同凡响。 献策平叛 (更新时间:2005-12-27 9:50:00本章字数:701) 公元221年,诸葛亮受命为蜀汉的丞相。建兴三年(225年),孟获在南中地区大闹武装叛乱。诸葛亮既要处理内部的动乱,又要对付曹魏的外敌,难免焦头烂额,急火攻心,其中的滋味自然可想而知。这时候,马谡主动找到诸葛亮,和他聊起自己的想法。首先,他对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孟获仗着他们地处偏远,山高水险,且对我蜀国政权早就心怀不满。丞相即使今天能够大破孟获,时隔不久,他们必然会再次发动叛乱。丞相大军驻扎在当地的时候,他们自然平服;但丞相班师之后,肯定将发动北
10、伐中原,他们一旦知道蜀国大军北伐后防守南方的力量削弱,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动叛乱,后患无穷啊!”在他的分析得到诸葛亮的肯定后,他又向诸葛亮提出自己的对策:“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使得诸葛亮茅塞顿开。 之后,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策略,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点化顽石、收服其心,顺利平定南中地区,而且没有一丝半毫的后遗症:“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从根本上稳固了蜀汉政权的战略大后方,为日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从这次成功的献策过程可以看出来,马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确实要高人一筹,甚至并不亚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由此看来,马谡对于分析和判断战略
11、形势,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误失街亭(更新时间:2005-12-27 9:50:00本章字数:2548) 公元227年冬天,诸葛亮写下历史上著名的出师表后,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找机会进攻魏国。 春节过后,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派大将赵云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褒城北),装出要攻打城的样子。魏军得到情报,果然把主要兵力去守城。诸葛亮趁魏军不备,亲自率领大军,突然从西路扑向祁山(今甘肃礼县东)。 自从刘备死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了,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 那时候,魏文
12、帝曹丕已经病死。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音rui)比较镇静,立刻派张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军队中却没人愿意去,因为大家都知道街亭既没有城池也没有险阻,非常难守。马谡却自告奋勇要去镇守街亭。诸葛亮对他晓以利害说:“街亭虽小却关系重大,司马懿和张都是魏国大将,我担心你难以胜任啊!”马谡却非常有信心地说:“不要说是司马懿和张了,就是魏国皇帝自己来,我也不怕。”并且立下了军令状,如果失败则全家处斩。诸葛亮虽然心中忐忑,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详细给马谡解释了守住街亭的办法,并且派了一个素来谨慎的王平做副将,还
13、要求马谡等扎营停当后迅速画图来汇报情况。 马谡、王平二人来到街亭查看地势后,马谡笑着说:“丞相真是多虑了,如此偏僻的地方,魏兵是不敢来的。”王平说:“既然这样,就在这个五条道路交汇的地方扎寨吧。”马谡却说:“路上哪里是扎营的地方啊,我看这边上有座孤山,树木茂盛,正是屯兵的天险。”王平当即表示反对说:“参军你错了,如果在路上扎营,即使有十万魏军,也不能轻易通过。倘若屯兵山上,被敌军包围起来就麻烦了。”马谡听后大笑着说:“兵法上说: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如果魏兵到来,我一定让他片甲不留。”王平想再劝劝马谡,说道:“我跟随丞相身经百战,得到丞相很多指教。观察现在这个地形,觉得非常不妙。如果魏兵截断我军
14、水源,军士就会不战自乱。”马谡反驳道:“你不要乱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魏兵截断我军的水源,我军一定会拼死战斗,绝对以一可当百。我向来熟读兵书,丞相有事情还来向我咨询呢,你还敢对我的做法表示不满?”王平无奈地说:“如果您一定要在山上扎寨,就给我一小队军士,我去山下。”马谡说:“既然你不听我的号令,就给你一千兵马吧。不过,等我大破敌军的时候,在丞相面前你可不许邀功。”王平带领兵马离山十里扎营,并且画了地图,星夜派人去向诸葛亮汇报。 张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险要地段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
15、山去,但是由于张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
16、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蜀国的北伐战略由于马谡在执行其中“守街亭”的项目计划时失败,而错过了良机。 马谡战败身死,一世英名也付之东流,而且还落了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名声。蜀国大军的CEO诸葛亮无法向“董事会主席”刘禅交待,只好自贬三级以警示天下。 在为马谡先生和诸葛先生扼腕叹息之余,多半心里还会暗自为马谡先生感到高兴。因为诸葛先生死后,得他老人家真传的弟子没有几个。但是,马谡先生就不一样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在自己身边,发现很多马谡先生的传人。而且,这些传人中,不仅有中国人,还有不少外国人。 可惜,在我们发现自己身边的当
17、代马谡先生时,“蜀军”往往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马谡和蜀军的命运,也都早已经是定局了。 当然,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拥有能够“献策平定叛乱”的马谡,都不希望有“守不住街亭”的马谡。所有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像史书上评价马谡一样“才器过人”,而不希望自己“挥泪被斩”。 因此,我打算在这里将现代马谡的一些特点,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以帮助企业在安排战略时挑选到合适的负责人,也希望那些具备某些马谡品质的人,能够超越马谡,成就一番功业。 熟读兵书拥有完美学历(更新时间:2005-12-27 9:50:00本章字数:2713) 说马谡熟读兵书,是不会有人反对的。 马谡在查看地形的短短几分钟里,就掉了两次书袋
18、。先是说“凭高视下,势如劈竹”,接着又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那个年代,不仅识字的人少,能够看懂兵法的人就更少了。按照现在的说法,马谡的那个学问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了“博士”的级别了。而且,马谡先生学的既不是风水,也不是农业,而是正宗学问兵法,而且师出名门,是“孙子”先生的徒弟。要按现在的行情,那就是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博士了。 但是,拥有这样的高学历,只能证明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功地迈过了一些关卡,却并不能证明他掌握了自己所有学过的知识,或者已经将这些知识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之中,成为了能力。更不能认为,有这种高学历的“马谡”,就一定具备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拥有学历到掌握知识到
19、形成能力,道路是很漫长的。 学历高不等于学习能力就一定强。学习能力强也不意味着学到的知识能够完全转化为能力。因为真正的能力,不仅需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还应该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马谡在“博士”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才能逐渐转化成为能力。马谡不缺学历,也不缺知识,但缺很多别的东西。 学历不等于学习力 讲个笑话!仅仅是个笑话啊 ! 有一个博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里想,“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
20、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不久,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
21、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博士以为自己学富五车,不屑于向本科生求教。但是,高学历实际上只代表某人在某个领域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不代表他对所有事情都通晓。而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而言,本科生所集中培养的,恰好是学习能力。 因此,各个用人单位和机构,在选择自己的员工时,不妨仔细考虑一下,本单位究竟需要的是在某个专业上有很深造诣的人,还是需要一个学习能力很强、能够临时处理问题并随机应变的人。通用电气公司(GE)人力资源总监王晓军就曾经说过,“除
22、了对研发人员的学历要求比较高之外,其他工作岗位,我们对前来求职的学生一视同仁。 由于GE是由13个不同行业的公司组成,所以他们对员工、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GE有生产企业,有高科技企业,有销售方面的业务。所以,在高科技企业里,比如我们在浦东的研发中心,对员工的学历要求相对要高。但如果是做客户服务方面的工作,可能就需要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我们根据不同的工种对工作的不同要求,制订不同的用人标准。” 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很多本科生毕业后不愿意就业,就直接攻读了硕士学位。等到硕士学位毕业了,也可以比较顺理成章地攻读博士学位。因此,像“马谡”这样的高学历者,现代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多的。 这些高学历的年轻
23、人,在自己攻读的专业领域也许的确是很有新见解和新思维的,像GE这样的企业的研发部门等,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是否需要这样的高学历者呢?或者,这些高学历者是否仅仅凭借自己的高学历获得了一定的信任和优先权,就一定适应这个岗位呢?马谡的高学历,似乎使他在初次执掌队伍时,就凭空地比实战派的王平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实际上,在实战领域,马谡的高学历恰好并不是优势,而是劣势。 作为在某个学术领域有一定研究经验的高学历者,往往最初进入企业某个环节更显轻松。但是,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时刻警惕,高学历者的实践能力是否随着学历的增加而增加呢?高学历者是否是个书呆子或者书袋子,还是一个能够举一
24、反三、学习能力很强、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工作、发挥自己特长的人呢? 知识不等于能力(更新时间:2005-12-27 9:50:00本章字数:1129) 在学历和能力之间,学习力是一个过渡概念。 学历并不等于学习力。学习力是健康的学习心态,是举一反三学习方法的创新,是把“知道”变成“做到”的能力。凡是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人,问题都出在缺乏学习力上。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只能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上。而能力,则是应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能力意味着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程度都很高。小孩子常常推不动一个很小的板凳,就是因为第一没有力气,第二在方向上掌握不好。拿马谡来说,他虽然熟读兵书,但是,
25、他应用兵书上的策略和实际面临的问题却是南辕北辙,自然难以取胜。而且,在战斗的过程中,他不能像一个成功的将领一样身先士卒,努力的程度也不够。因此,马谡掌握的那些知识,根本没有转化成他领兵打仗的能力。 企业中常常遇到员工缺乏执行力的问题。最近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很多。实际上,简单来看,员工缺乏执行力无非就是出现了两种问题: 一是虽然努力了,但是方式方法不对;二是努力的程度不够,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有能力不使出来,和没有力度一样,这叫不使劲儿;使劲儿的方向不对,也没有力度,这叫有劲儿没用到正道上。既使劲儿,又在合适的方向上,二者统一在执行效果上,这才是执行力。 当执行者正确运用知识的时候,可以使执行者在
26、努力的过程中能够尽量接近或者保持正确的方向。具备了知识,下一步是根据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策略制定好之后传达到执行层面,于是控制的过程开始了。贯彻了策略的控制过程,才是体现能力的过程。 就马谡来看,知识虽然具备了,但是策略本身就错误了,在控制的过程中,更是错误百出。控制能力是马谡严重缺失的一个环节,马谡就是一个“有知识没能力”的典型例证。 因此,马谡门的后世门人,也有这种高学历的迷惑性。马谡的高学历赢得了诸葛亮的信任,马谡的后世门人,是不是也因此赢得了自己企业管理者的信任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没来由的信任是不是为后来的“街亭失守”埋下了祸根呢? 献策平定南中叛乱(更新时间:2005-1
27、2-27 9:50:00本章字数:2646) 献策平定南中叛乱履历中有一些成功案例 从马谡的履历表上,诸葛亮很容易看到马谡的几次成功。首先,对刘备及其军队有恩,对蜀汉大业非常认同。其次,马谡献计帮助诸葛亮平定了南中的叛乱,对执掌蜀汉大权的诸葛亮稳定政局功不可没。 像“马谡”这样优秀的履历表,许多公司的人事总监或者总经理都曾经看见过,也因为这个职员拥有如此辉煌的过去,高层管理者对他总是感到很放心,说不定还会因为自己企业吸引到了一个如此优秀的人才而感到庆幸。而那些在企业危急关头曾经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员工,更是因为自己曾经的成功案例而赢得了管理者的信任。这种信任是非常难得的,这是一种共过患难的信任。
28、对一个在人事任命问题上非常挠头的老总来说,派一个有过危机处理经验的老员工去担当重任,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那么安稳。 但是,就像诸葛亮任用马谡出现了问题一样,任用这种曾经辉煌的老员工去处理难题,也未必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有不少环节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比如:他上次成功时表现出什么特点 在上一次该员工成功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什么样的过人之处呢?是什么品质带来了他的成功呢?是巧合还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呢?换个公司别的人,是不是也可以成功解决问题呢?这都是在一个重大的人事任命之前,一个高层管理者应该仔细思索的问题。 如果管理者确切知道这个员工曾经的成功是依靠自身努力得来的,那么他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29、一个人自身的过人之处,往往是保证他连续成功的要素,也是他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问题面前,都能够始终如一的品质,这往往是每个人的个性造成的。而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等。 在战国时代,赵将廉颇勇猛异常,攻城略地、战功卓著。新提升的相国蔺相如胆略超群、足智多谋,秦庭之上斥责秦君、怒发冲冠,渑池会上力逼秦王,不失国威,二人皆为国家栋梁。然而廉颇自恃功大年高,论职羞于相如之下。每遇相如必极力侮辱,且不与其同列朝班。相如每每忍让、绝不与争。其门客询问原故,相如说:“廉将军是赵国难得之才,相国亦身负重任。秦国不敢轻犯赵土,因有我二人之故。将相相斗,必有一伤,不论伤者为谁
30、,皆国家之祸。”廉颇闻言,大感惭愧,背负荆条请罪相府。廉颇、蔺相如和好,共事赵国,以廉颇之勇加以相如之谋,使强秦兵不敢犯境。这就是两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交口称颂的“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对廉颇忍让再三,因为他明白,自己与廉颇的团结会形成极大的力量,对赵国有益;如果二人相斗,其中必有一伤,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和廉颇发生冲突的不是蔺相如呢?换了管仲、诸葛亮、刘墉、纪晓岚呢?这些成功的才子们,是否都能和蔺相如一样正确对待和廉颇之间的冲突呢?我认为,诸葛亮至少不能,他可能无法容忍一个和他平起平坐的武将。别的人,不好说。因此,正是蔺相如的这种个性,才带来了赵国在那个时期的稳定,
31、也是这种个性,使他成功化解了和老将军的矛盾。蔺相如的成功依靠的就是这种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个性。 从马谡的案例上来看,他是一个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都比较强的人。这样的人在自己置身事外的时候,比较容易清醒和冷静地看待问题,能够给出比较有价值的分析和判断,是个典型的参谋型人才。但是,最早熟悉他的刘备曾经嘱咐过诸葛亮,此人“言过其实”,说明马谡在真正具体控制的环节上能力欠佳。这就是马谡的个性,他仅仅是一个参谋、一个策划者、一个脑力劳动者。 成功策划不等于成功执行 就马谡的这个特点而言,他能够胜任给诸葛亮出谋划策的任务,再纷繁复杂难以处理的问题,也许都难不倒他。但是,真正去领兵打仗,就未必是能够成功策划的马
32、谡可以完成的任务了。一个成功的策划者,未必就是这个伟大构想的实施者。这就像最优秀的参谋和最优秀的元帅常常不是同一个人一样。 普鲁士帝国功名赫赫的陆军总参谋长老毛奇就曾经指出,历史上有些统帅不需要别人出主意,而是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定下决心,周围的人只是执行他的意志而已。但这种巨星一百年也难得涌现出一个。他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军队指导者需要顾问。”他组建了总参谋部之后,普鲁士在几次处于平手或者劣势的战斗中都取得了胜利。1868年2月,法国驻柏林的武官就向国内报告说,“假如战争爆发,在普鲁士所具有的一切优势因素之中,最重大和最难以否认的,就是其总参军官团组织我们的无法与之相比在下一次战争中,普鲁士
33、的参谋组织,将在有利于普鲁士军队的优势因素中成为一个最难对付的因素。” 但是,在老毛奇的总参谋组织中,聚集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吗?事实并非如此。1862年,军事科学处正式建立。毛奇将全军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和测量、统计、地形测绘专家集中到该处,使总参谋部同时也使战争这个一直为贵族所垄断的领域,被科学家所占领。 科学家成功地策划了战争的进展方式,但科学家并不是要真的上战场带兵杀敌。那是职业军人的责任。能够成功策划一个案例的人,并不等于就一定具备成功执行这个策划的能力。马谡是这种策划人才的典型。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密切注意这个问题。曾经在某件事情上为你出谋划策帮助你获得成功的人,未必就能够亲自去执
34、行这个计划,并且取得成功。 过去成功不意味着永远成功(更新时间:2005-12-27 9:50:00本章字数:2146) 在观察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习惯性地看他或者看这个企业、这个组织,过去有多少成功的案例。似乎过去的成功能够使人们对未来的成功更加有信心。但是,这种信心不应该建筑在“过去有过成功”这个基本判断之上,而是应该分析判断在过去的成功因素是否有利于当下解决问题。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没有任何因素和技术可以保证成功,企业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只能说明过去成功的原因,并且这样的总结往往也是牵强的。遵循已有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让某项商业项目进行下去,但是你无法清晰地定义成功的商业模式
35、,然后把它像一瓶香水一样装起来。一切并不是这么简单,企业要成功,必须趋时而动,仅仅遵循他人或者自己以前的成功模式,并不能保证在未来继续获得成功。商业永远充满着变化和流动,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 对个人也是一样。曾经在处理某个问题时采用过的策略,也许给你带来了辉煌,但是,这种策略和战术并不见得一直都适合你,适合你要面对的问题。当新问题新环境新对手出现的时候,必须要重新开始制定自己的策略根据自己对整体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作出判断。 诸葛亮看到了马谡过去的成功,但是,这些过去的优秀业绩,是否能保证马谡在这次战斗中取得胜利呢?马谡自己是否也因
36、为曾经帮助过诸葛亮平定南中之乱而忘记了自己需要谨慎处理问题呢?马谡如果能够忘记自己曾经的成功,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在街亭面对的问题,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了。 过去的成功,只意味着你的智慧在过去发挥了作用,但是,未来是崭新的。“好汉不提当年勇”就是在提醒人们,过去的成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从每个人的记忆里删除。 主动请缨勇敢地接受艰巨任务 促使诸葛亮同意派马谡前往街亭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谡主动请缨,在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任务和责任的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 应该说,任何一个管理者在这个时候,心里都会充满了感动。那种被支持、被鼓舞的感动,那种不是孤身一人,而是有人帮助有人扶持的感动。“街亭这个烫手的山芋,
37、终于有一个铁哥们愿意帮我接手了。” 估计诸葛亮暗自在心里这样嘀咕着。 可是,诸葛亮一时感情用事,就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失败。商场和战场一样,是容不得这样感情用事的。 勇敢虽好,谨慎更要 在这个紧急的当头,马谡表现出了与一个文人不相称的勇敢,可以说是“国家危难,匹夫有责”。这种勇敢的精神是很令人感动和钦佩的,但是,对于要负责一个重大项目的领军人物来说,这恰恰是不冷静不谨慎的表现。这种勇敢,对于冲锋杀敌的战士是最好的品质,但对于一个战役的指挥官来说,却恰恰有可能是导致毁灭的原因。 英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的是“谨慎是勇敢最重要的品质”。没有谨慎的勇敢,就是莽撞,就是盲动。谨慎是脚踏实地,是在做一件事之
38、前用脑子想一想,想想会有什么后果。 再讲一个笑话。 晚饭后,汤姆和妻子简坐在长沙发上悠闲地交谈着。 “亲爱的,勇敢和谨慎的区别是什么呢?”妻子问道。 汤姆想了一会儿,然后说:“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一个人在大饭店用餐后却不给侍者任何小费,这就是勇敢。” “我明白了,那么谨慎呢?” “第二天换另一家饭店那就是谨慎。” 即使在笑话里,勇敢也是和谨慎相互伴随的。当马谡勇敢地站出来要去把守街亭的时候,他似乎并没有具备应该有的谨慎。 当管理者面对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下属时,适当地考察这个人的谨慎程度,会是对自己对企业和下属都有益的事情。下属可以一时冲动,管理者却必须担任一个“严师”的角色。 街亭失守承诺
39、无法兑现(更新时间:2005-12-27 9:50:00本章字数:2791) 马谡的结局是令人惋惜的。因为他立下了军令状,终于被诸葛亮下狱,挥泪而斩。蜀军中从此少了一个优秀的谋士。现代企业中是不是也不乏这样的职员,由于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而最终离开了公司。一个在某些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才,就这样从公司的组织中流失了。 而企业不仅要承担某个具体项目失败给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还需要重新为那个空缺位置付出无合适人选的成本。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可能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老总可能暗自委屈和纳闷,“当初承诺得那么好,为什么就能变成这样一个结果呢?” 对承诺本身缺乏正确认识 就马谡这个案例来说,他对自己承诺的责任和后果
40、都不够明确。几句话的时间就签下了军令状。对于一个此前仅仅是参军的人来说,“带兵打仗”、“把守街亭”、“军令状”,都是一些仅仅存在于概念中的事情。因此,马谡的承诺,对他自己来说,也仅仅停留在概念里,而没有落实到内心深处。 也就是说,马谡对作出承诺后,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任务失败后可能产生的后果,都没有在他的内心深处形成真正的概念。他只想着自己可以带兵打仗了,却忽略了那其实是为把守街亭这个目标服务的,他只想着自己有机会大胜魏军扬名立功了,却忽略了自己会有失败的可能性。 如果事情不是那么紧急,马谡有个半天时间仔细思索自己做出的承诺,也许,他就不会立下这个要了自己小命的军令状了。可是,由于战事
41、紧急,没有充裕的时间决策。 在现代企业中,也许时常有这种需要快速处理的案例。但是,往往不会像马谡要去把守街亭那样十万火急。因此,给出一定的时间,给即将承担这个责任的人思索和考虑的时间,使他对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必须作出的承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承诺不等于责任心 承诺是一种个人意识、态度和决心。为了它,作出承诺的人甘愿放弃其他的可能和决定。承诺不是一种社会关系,也不是两个人之间的契约。事实上,对别人的承诺是没有用的,我们只能对自己承诺。它是一种自我意识:“我就是要这么做。” 因此,在马谡的案例上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他作出的承诺是一个假承诺。他并没有从内心深处去认同“把守街亭”这个目标
42、,他作出承诺的原因,只是为了要争取到一个带兵打仗立下属于自己的战功的机会。 也就是说,在这个承诺里,马谡之所以没有责任心的原因,是他承诺的表现内容和他希望从这个承诺中获得的利益是不一样的。一旦他有了机会,他就会直奔自己的目标而去,仅仅把承诺当作一个过程和工具。 一些企业中的员工,是不是也存在这种问题呢?当他主动承担某种责任和任务的时候,他是真的对完成这个任务本身有兴趣,做出了承诺呢,还是对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会感兴趣,仅仅想借助承诺去获得这个机会呢? 高层管理者在要求员工做出承诺之前,应该扪心自问:我是否全心全意对待我的下属?我是否已经竭尽全力?我们是否彼此尊重?他作出的这个承诺
43、的确是和企业的目标一致吗?只有当他的目标和企业目标一致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责任心和承诺,才等同于对企业的责任心和承诺,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承诺也不等于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马谡虽然做出了承诺,但是,有承诺不等于有能力,有承诺也不意味着事情就一定能够圆满解决。 某市曾经发生过特大火灾,但一些遇难者家属对当时政府部分承诺未能兑现感到非常不满。在善后处理时,该市实行的是各委、办、局分别“包保”一户家庭的办法。团市委承诺为遇难者家属张龙办理低保,并解决其大女儿的就业问题,但这两点至今没能兑现。市林业局承诺将遇难者李淑云享受的低保转给儿子马敏,也没兑现。 政府(团市委不属于政府部门,但因其主动承诺为遇难
44、者家属安排工作和办理低保,而就业和低保均属于政府职责范围,故在此也与政府部门相提并论)向死难者家属作出诸如解决低保和安排子女就业的承诺,以安抚人心,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或许确实令遇难者家属在悲痛之余感到了一些欣慰。但这些承诺本身违反了政策法规,不仅难以真正兑现,也使政府工作陷于被动。 行政指令安排工作早已是非常落后且明令禁止的就业方式,团市委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能力安排工作。面对需要救助和安抚的遇难者家属,政府以政策法规为代价作出带有“讨好”动机的越位承诺,既没有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也没有真心实意把受害者利益放在心上。或许,火灾刚刚发生后的越位承诺让当地群众看到了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但是,在这些
45、承诺无法兑现时,当地群众看到的却是一个夸海口的政府。 该市政府部门当初轻率做出承诺的做法,和马谡勇敢地接过镇守街亭的任务倒是颇有类似之处。政府是为了安抚百姓,马谡是为了支持诸葛亮;政府某些部门不具备兑现自己承诺的能力,马谡也缺乏率军打仗的本事;政府某些部门最后难以兑现承诺,给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打击,马谡则街亭失守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可见,敢于做出承诺,并不等于该人真的具备执行这个任务,兑现这个承诺的能力。这是非常值得管理者注意的一个重要事项。而每个在现实世界中打算对自己的行为向企业和部门作出承诺的个人,也需要冷静的想一想自己现在做出的承诺,真的有能力兑现吗?如果到时候不能兑现,自己能够承担这个重大责任吗? 制定错误的作战方略(更新时间:2005-12-27 9:50:00本章字数:2173) 马谡因为街亭一战丢了性命,却也因此名留青史。不过,马谡这个名字既称不上遗臭万年,也不是万古流芳,而是成为了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问题人物。 他原本可以通过取得街亭战役的胜利,从一个只是承担参谋职责的人,进入战斗管理者的队伍,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完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