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379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本章是全课程的“核心”。通过这一节教学,使得学生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使学生能够对照反省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主动加以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三章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关系阐述,对人生观所包含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的逐一讨论,使学生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2

2、、教学的重点有: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这是学好后面内容的逻辑基础;人生目的的确立和正确人生观的选择,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本节的重点,更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3、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如今的学生面对商业文化的种种诱惑,在人生目的上也多种多样,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有一定的难度。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授课学时(本章):6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

3、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以世界观为切入点,引出人生观,通过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分析,深刻解析人生观。(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于人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4、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二)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观点。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1843年底1844年初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又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J马克思这段关于人的本质的话包含深刻的含义,可以理解为: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

5、系考察人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再次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们,形成人的本质。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6、,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自然属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本质。4、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人的本质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把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历史上变化着的人的本质,是最科学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上流行的“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是错误的。课堂讨论:对几种“人的本质”观点发表看法:(1)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情欲、求生欲等。(2)人的本质是自由。(3)人的本质是自私。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对以上观点进行批判。(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密切联系一方

7、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人作为有理性的社会动物,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有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都会对自身境遇和命运进行思考,并在这些体验、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总的来说,人生观主要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人为什么活着?”是人生目的问题,这是人生观的一个首要和基本的问题

8、,是人生的总的、根本的目的。“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是人生态度问题,人生态度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及其在言行中的体现,它是一个人在特定的人生实践中,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通过主观认识和体验所形成的关于人生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倾向。“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是人生价值问题。(一)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二)人生目的的重要作用人生观要回答有关人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它是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构成的思想体系。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

9、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案例分析:徐本禹、白芳礼。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一一裴多菲山陀尔(匈牙利著名爱国主义战士和诗人)3、人生目的决定选人生价值标准。案例分析:张召忠将军的评论人生目的是否正确、人生志向是否高远,往往决定了人生价值大小。目标远大,人生价值相应就大;反之,则人生价值就呈负面表现。课堂讨论:人为什么活着?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1、人生态度的内涵。所谓态度是人们或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

10、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2、人生态度其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即,认知、情感、意志。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联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二)端正人生态度在当今大学生中,不乏错误人生态度者存在:与世无争型、享乐自私型、惟我独尊型等。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呢?1、人生须认真。案例分析:司机心脏病突发,临死前只做了三件事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一)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才是高尚的人生观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

11、就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理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1905年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说:“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从文艺这个侧面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把人生目的精辟地概括为“为人民服务”。1942年他在在延

12、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毛泽东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32页)1944毛泽东发表了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了集中深刻地阐述。其次,人的社会属性、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决定性作用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互全依存、配合、服务过程中,才能以自己的实践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对独立地存在和发展;(二)树立高尚人生观的作用(三)树立高尚人生观要坚决抵制错误人生观的影

13、响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谈谈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看法,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看法。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目标:在对价值、人生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评价的正确标准,科学选择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三课的第二节,继上一节课对人生观中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了解之后,进一步学习人生观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人生价值。这既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延伸。又是学好下一节课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基础。2、教学的重点是: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这关系到学生走什么样的人生道

14、路。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这是科学的选择人生价值的基础。3、教学的难点是把握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标准。在当今社会,学生会面临社会上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价值评价标准,这就使得选择和把握正确的人生价值增加了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生在世,都有个价值问题,有人说谁享受最多,谁的人生价值就最高;有人说谁占有知识越多,谁的人生价值就越高;有人说谁拥有钱多,拥有权大,人生价值就越高。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一)价值价值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等领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有不同的含义。今天,我们所理解的价值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示主体和客体间的一种

15、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人是主体,物是客体,物在实践中满足了人的需要就体现出它的价值。物的价值以主体为中心,客体的属性是形成价值的客观依据。(二)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么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我们较为关注的是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看法。那么什么是人生价值呢?(三)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和一般价值概念一样,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但是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

16、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对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生价值的特殊性在于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1、特殊性一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2、人生价值和物的价值的区别:其一、人的地位不同。从对人生价值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人生价值和物的价值有很大区别,区别其一就是人的地位不同。在人生价值中,人即是主体又是客体;在物的价值中,人只是主体。其二、同为客体也不相同。就是同为客体,人生价值和物的价值也不相同。物是通过自身属实现其价值,它满足主体的需要是被动的。人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实现自身价值,通过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身价值。(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小调查:看看当代大学生

17、对人生价值是如何选择的。请2位男生2位女生,请选择你最重视的5项和最不重视的5项。1、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顺序:事业成功、国家强盛、纯真爱情、身体健康、知识渊博、心情舒畅、真诚友谊、家庭和睦、美满婚姻、世界和平、多彩生活、独立自主、社会承认、舒适生活。老师总结:(1)大学生比较看重与个人面临的人生课题和与个人素质有关的价值目标。而“国家强盛”、“世界和平”居于前列,也说明大学生仍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总体而言,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是积极向上的。(2)一些传统的价值目标,如“世人仰慕”、“地位显赫”、“光宗耀祖”等不被大学生所重视,体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差异。(3)一些与大学生

18、现阶段相距较远的目标,如“子女有为”、“延年益寿”等,排序靠后,表明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的现实性特点。2、大学生对人生价值手段的选择:顺序:拼搏进取、诚实守信、深谋远虑、勇于竞争、量力而行、百折不挠、自我控制、洁身自好、随机应变、埋头苦干、互利合作、敢冒风险、兢兢业业、我行我素。老师总结:(1)表明大学生人身价值手段总的讲具有积极性、进取性,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自律性和灵活性。(2)一些传统价值观提倡的手段,如“委屈求全”、“循规蹈矩”、“谦恭顺从”的排序靠后,说明某些传统价值观已不为大学生所看重。我们了解了大家对人生价值的选择,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呢?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19、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1涵义。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所具有的价值,通俗地说,社会价值就是指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活动等对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也就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满足和有效付出。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这种贡献即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既可以是经济的、政治的,也可以是道德的文化的和科学的。由于社会需要是全方位的,因此个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方面成为有价值的人。2、辩证关系。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

20、的统一体。这种统一的根据在于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二)人生价值的标准1、贡献是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你若是喜欢自己的价值,那么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人生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索取,对社会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社会决定的。个人的人生价值目标是否和社会总价值目标相一致,为实现这一目

21、标作出了多大贡献,决定了个人人生价值的价值量的大小。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以其对社会所做贡献为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和贡献的尺度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贡献越大,评价就越高。社会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物质、精神财富的增长,需要贡献,社会全体成员对于社会所作贡献只有大于他们从社会得到的,社会才能发展,个人才能实现其人生的正价值;若索取大于奉献,人生价值就是负值,老百姓痛恨的贪官污吏人生价值就是负值。请同学回答:你帮助过别人没有?哪怕为迷路儿童找到家长,也能在人们感激的泪光中看到自己人生价值。2、贡献与

22、索取的关系。和贡献对应的是索取,索取是个人利益得以满足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给予个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承认和报酬,个人利益的合理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注意的是正确认识贡献和索取之间的关系。从个人角度看,个人成长首先是索取,尚未独立生活、做贡献之前和丧失劳动能力之后,索取大于贡献从社会角度看,只有贡献,才有大家的索取。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贡献和索取呢?我们每个人都应尽力做到为社会多做贡献,合理索取,贡献大于索取。(三)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歌德说:“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J只要干好了本职工作,就应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评

23、价。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取得物质成果,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并取得精神成果,我们追求的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会注意一个人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只注重功利价值,而忽视精神价值。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仅要看他为创造的物质财富有多少,而且还要看他创造的精神财富的大小。人的精神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对社会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爱因斯坦说:“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大J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

24、要应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但是不意味着否认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个人的发展和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不仅本身能创造较大的人生价值,而且高层次的需要往往能使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一致。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透过效果察看动机,注重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在现实社会中,“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并不罕见,要肯定主观意愿善的价值;“歪打正着”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在价值评价上要肯定其行为效果的价值,却要否定其行为动机的价值。课堂讨论:第四军医大学生张华跳入粪坑救老农而牺牲,值不值?三,人生价值实现

25、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思考: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处理好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1

26、、本节是教材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第三节,前面学习了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人生环境有好有坏,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才能达到人生目的,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一节是前面内容的延展。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2、教学的重点是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大一的学生才进入大学,还是习惯以高中的所谓来应对大学的生活,缺乏交往的经验,所以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3、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大一新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个人要更好的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27、需要妥善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呢?一、促进自我身心关系(一)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1、身体素质的涵义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是健康的人。青年毛泽东写道:“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文中他精辟地论述了身体是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人的知识、道德就没有了载体。后来又进一步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J毛泽东一生都挤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几十年坚持洗冷水浴、散步、爬山等,在他73岁高龄时还畅游长江。今天对于身体健康,人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心理素质的涵义心理素质是人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作为一种浅层次的社会意识,要通过情绪

28、、气质、意志和态度来表现。3、两者的关系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时互为因果。生理健康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往往有的人得了重病或身体有残疾,就会整日心情忧郁,陷于焦虑、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心理健康就会受到损害。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或抑郁状态下,由于其体内激素分泌、肌肉紧张度等的变化,会导致免疫系统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难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时人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躯体疾病,好多都是心理疾病躯体化的表现。如慢性病、癌症等。因此,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生理健康更重要。(二)正确认识

29、大学生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乐群交往与闭锁孤独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自尊一自卑的矛盾、竞争与求稳的矛盾、性生理发展与性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恋爱心理问题、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产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内因即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育的过渡期,表现出过渡状态的矛盾性。第二、外因即社会环境的影响。(三)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

30、科学方法。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3、合理调控情绪。一要学会合理渲泄,情绪压抑时,渲泄排除消极情绪,找人倾诉,或大叫一场,或剧烈运动以求释放感轻松感。二要学会活动转移,不良情绪会有“兴奋灶”,建新的兴奋灶,注意力转移出去,散步,听音乐,写日记,避开事件或人。三要学会自我暗示,用积极的或以语言给自己打气。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在活动中沟通思想、加深了解、和谐关系、增进友谊、锻炼能力、增强自信。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该坚持的原则1、平等原则案例:几个年轻人先后被分到某研究所,他们一起工作

31、,陆续取得一些科研成果。两年后,他们的领头人张某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伙伴们为张某感到高兴,见面时还常常口无遮拦地称呼他原来的“雅号”。但过了一段时间,大伙儿发现张某在逐渐疏远他们,彼此之间似乎有了一层看不见的“幕”,于是感到很失望,认为张某不够意思。就在众人和张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时,恰逢他们的科研项目遇到困难,张某又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究竟如何评价这位原来的同事、现在的领导,这几位年轻人感到困惑不已。提问:张某为何疏远大伙?众人行为是尊重人的表现吗?2、诚信原则案例:一位与妻子离婚的丈夫说,离婚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她让我毫无保留地把过去的一切都说清楚。为了让她放心,新婚之际,我作了彻底的坦

32、白。可是从那以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成了一个透明的空箱子,毫无自我可言。越来越不自在,最后只好选择离婚。提问:离婚的原因是什么?“诚”应该毫无保留吗?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正确认识竞争竞争具有积极意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2、正确认识合作同学举例:你和同学怎样合作去完成一项工作。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为,多么象天使!论了解

33、,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一一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释加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无一能回答,佛祖的回答:“把它放入大海中去。”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在一定的社会中存在和发展,因此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1、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课堂讨论:有哪些依赖性?教师总结。2、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只要我们全面考查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一一爱因斯坦(三)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

34、的统一关系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性,离开社会的个人无法生存和发展。是社会的发展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个人的存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同时,个人影响着社会,离开了所有的个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在强调社会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个人本位”把实现个人利益作为个人行为的出发点;“社会本位”则把实现社会利益作为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在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时,要反对个人本位,坚持社会本位。即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要以社会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要顾全大局,必要时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应牺牲个人利益。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

35、的依存关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人的活动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如果人们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必然受到惩罚,按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充分证明这一点。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机,这种危机是全球性的,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寻求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就为我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指导思想。(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树立先进生态伦理理念。其次,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另外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讨论:我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做些什么?案例: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驾驶员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之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思考与讨论:故事的主人公表现出怎样一种人生价值观?谈谈你的感受。课外学习引导及作业布置:在面对恶劣的人生环境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