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介词.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493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介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文介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文介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文介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文介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介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介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介词目录:1、与为介词:以、为.与1(1一4)2、处所介词:于*自、乎4(4-6)3.时间介词:及.当、6(6-7)4、不常用介词:由、从、用因7(6-7)介网大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并为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一定的动词性,所以有人称介词为次动词、副动词作为虚词,介词与连词的作用接近。我们知道,连词能把有关词语连接起来构成联合短语.而后这个联合短语门以用做主语或谓语等句法成分:如果连词只是与联合短语中的前一个部分或后一部分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是不能用做主语或谓语等句法成分的。介词带有宾语之后,很像是连词只与联合短语中某一个部分部分词语组合了起来,大多不能独立充当谓语等句法成分。只有当介记带有宾语

2、.再与谓词性词语组合在一起,才像是连批注I鸿11:注意:这段论述很市要,也很关键,其说明了介词短语能作语子成分的关键原因.批注g2:一语中的的说明了连词与介词的不同。即不光二者的作用不同,而且介词能构成介词短语.则连词 则不能构成连词短语.词把两个相关的询语沛连接了起来所以,当介词、介词的宾语和谓词性词语这样三个部分记合在一起之后,才常用做词语制。可是,介词与连词又有不同。连词所连接的各个成分,大体上保持了一种比较平等的关系:而介词所连接的两个部分,即介词的宾语和谓词性词语则表现为一种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不是种平等的关系。介词在这种组合中,也就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所以,就有了介宾短语,这种相对独

3、立的短语。其中,某些介宾短语旬后甚至能做主语等而连词,就没有作用相同的连诃短语”。I常用介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组,我们分别称之为:与为介词、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与为介词中常用的是“以”“为”“与”;处所介词常用的是“于”“自”:时间介词是比较特殊的介词,常用的是“及”“当”“比二除了以上几个常用介词之外,还有几个不常用的介词。如由、从、用、因等。以下介绍三组常用介词。一、与为介词(主要用于引出对象)1,以1)表示对事物的处置可译为:把:拿:用:凭着例如:O世说新语自新:俱以情告。O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2)引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依据可译为:按:凭:根据。例

4、如:一批注IM3:介词宾语前更,可译为:依据什么称它为文.O论语何以谓之文。IO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批注肉41:酌油:均匀倒油.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我均匀倒油的经验得知.o宋.欧阳修归田录:以我!酌油I知之。o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大中丞抚吴者。o明宋源送东阳马生序:以乡人子谒余。清龚自珍病梅馆记:以其智力为也。又如:以博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3)引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例如:o柳宗元断刑论:以薜夏!而刑以秋冬。一批注W5J:春秋:时间词。清梁启超谭嗣同丽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O清姚鼐登泰山记:余以乾隆。4)引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可译为:从:

5、自:由例如:O潜夫论: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O史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郑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5)引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O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O五人墓碑记: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O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为1)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如:O论语子罕:不为

6、酒困。O世说新语自新认为乡里所患。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为予群从所得。O资治通鉴:为操所先。O广东军务记:悉为逆据。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2)引出对象。可译为:“给”,“鲁:例如:O廉颇衢相如列传:于是秦王不择,为一击缶。O廉颇蔺相如列传:清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O庄暴见盂子:臣请为王言乐。3)引出时间或处所可译为:于:在例如:O淮南子: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4)引出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为了。例如:O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O庄暴见孟子: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O庄暴见孟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O荷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3、与1)引出对象,(组成“与宾短语”作状语)。同译为:跟:和:及;同例如:O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O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O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城为殉。O渡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O促织: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O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存。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批注【濡61:注意:这里与连词的“和、跟、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介词的上下文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而是下文为上文引出事情的对象、时间和处所。(没完全说清是)。2)引出对象。可译为:为:替例如:O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O伶官传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如:与我想想

8、3)引出对象。可译为:对于:于。例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1)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和比较例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注意:“以”、“为二“与”这三个介词都多少保留了一定的动词性,它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由它们组成的介宾短语.最常在动词的前面做状语,而它们又都能带“之”或不带“之”后做状语I如果它们所涉及的人、物等在前文出现过:“以”后通常不带宾语,偶尔用“之”;“为”、“与”则常用“之”做宾语,仃时也可以不用宾语例如:o孟子梁惠王上: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日:“将幺()恢帆”(以:用它)O左传庄公

9、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幺O分人。(以:把它)o史记项羽本纪: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为之:因为他们)o史记滑稽列传: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I白字烦三老为()入门之。(替我)o老子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与之:跟他)o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o俱去。(与:跟他)2)幽常带疑问代词做宾通,而且宾语通常前置。例如:O墨子.辞过;何以知棋恻。O孟子离娄上:加生何为出此言也?O左传昭公四年: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3)这三个介词都能像动词那样,跟“所”组成所字短语,I其中“所以”最为常见。例如:批注I湾71:注意:这里已

10、经说明了“与为介词”在动词前充当状语.批注渔8J:注意:这是与为介词的重要特点之、也就是说:当发现与为介词没带宾语时,可用“之”替代。能做状语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为介词+宾语+谓词性诃is所以可以充当句子成分.批注【汹91:衅钟:亦作衅獐”。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批注【浦10:注注“为之”有两种用法,是“为”一声做动词时,表示这样做。一是“为四声收副词,表示这个原因。批注帽111:白事:禀告公务;陈说事情。三国志魏志蚤卓传X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裴松之注引汉王粲英雄记瓦“卓欲廉成,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批注12:其然:1:犹言如此例如:论语宪问:“子曰:其然,岂其然乎?2)

11、必如此例如:左传襄公二卜三年:“(申丰)对口:其然,将具敝车而行J”杜预注:“其然,犹必尔JI-批注IMB:注意:这个特点是最不好区别的,因为“以”“为”“与”都有动词性。Y批注渔15:这是“于”最常见的用法之一。一一批注浦16:机杼:引申为事情的关健.批注修:于以:犹齐于何,在何处。例如:诗召南采藜h “于以采簟?于沼于池批注M18:所从:所指向或所前往的地方,例如:唐洋 正辞,:赋得白云起封中:“也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唐吴筠游庐山五老峰诗:“云外听狼,烟中见杉 松。自然符幽情,潘洒惘所从J一批注沟19:这是“于”最常见的用法之一。Y批注楠20:注意:上述例子都是介词“于”的短语作 状语后

12、置。O史记晋世家:审耳日:“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所以:表示原因,情由。如果以”是动词,所以则是“用以”或“用来”的意思)O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此婴之所为;敢受也。_J批注K14:通常与“之”连用.即:之所为.,所为: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如果“为”是动词,所为则是“所作”的意思。)O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宾人反取病焉。”(所与:表示“所跟”“所同”“所和”等意思:如果与是动词,所与则是“结交”“给与的意思)二、处所介词.1、于於)1)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在方面(上、中)。:o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又如:成弓UO宋欧阳修归田录:射

13、于家刚,又如:葫芦置于地.。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清姚鼐登泰山记: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又如:|于以1(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2)引出动作、行为的所从可译为:从:自:由例如:o荀子劝学:吉,中于蓝,而胜于蓝;本例中前一个于字补语表示所从,而后一个于字补语表示比较。o墨子公输:子挚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至于郢。本例中前个述补短语表示所从,而后一个于字补语则表示所至。o左传襄公三年:晋侯使箪合逆关子淮上,吴子不至。本例中于字补语表示所从。又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

14、对于例如:IO列子汤问告之于帝。O论语何有于我。唐韩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O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恕。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语于富者。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4)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如:。唐韩愈师说:不拘于时。宋苏轼教战守:苦于多疾。清方苞狱中杂记:伤于缚者。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择于自然。I5)引出比较对象可译为:比、替、超过.例如:O战国策赵策:甚于妇人。O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同于真。又如:同于幻。蔡元培图画:近于自然。批注濡21:注青:这些例句都是“于”字短讲作状语后置。批注|22|:将:动带领、率

15、领。批注I沟231:注意:省略句,后半句省略了主语“狐假” RP:承前省。一f批注|泪24:以:V连 表结果,可译为:因而、所以。I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I6)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依据,可译为:按照:根据例如:O史记淮阴侯列传: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7)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即:引出给予对象可译为:“给“善”例如:o左传.佰公二十七年:使狐偃!将I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派孤偃率领上军,孤偃让给狐毛指挥并且辅助他。)o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泰伯嫁其女于晋公子。o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于人佣耕。8)引出动作、行为产生变化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在于例如:o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疲于奔命

16、!以I死。(疲于奔命:由于奔命而疲)o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修正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亡于不暇:由于对各种麻烦应接不暇而亡.)注意:以上“于”的宾语都是谓词性词语,而述语则是状态动词。9)引出活动双方都必须参与事情的另一方,即表与事,可译为:与,跟.同。例如:O三国志隆中对: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O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燕王欲结于君。三国志赤壁之战:莫若遗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O左传昭公十七年:陆浑氏甚睦于楚。O:左传隐公六年:夏,盟于艾,始平于齐也.2、自1)引出动作、行为的所从。可译为:从:由。例如:O广雅:自,从也。O易大有:自天右之。O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O诗邺风日

17、月:出自东方。O后汉书张衡传:自去史职。宋王安石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以来。O资治通鉴唐纪:自张柴村。蔡元培图画:感觉何自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自南海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白海入侵。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2)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于O诗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又如:白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3、乎1)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于:在:从例如:O屈原离骚: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虽死乎此。O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秋”何以始乎隐?2)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于;在O吕览用众楚人生乎楚

18、,长乎楚,而楚言。I批注W25:靠央:横行,骚扰。例如:汉陈琳 :为 袁绍徽球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 摧突,无骸不露。又如:唐柳宗元C捕蛇者说卜悍吏 之来吾乡,叫耨乎东西,照突乎南北,3)引出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可译为:于:从o例如:。山柳宗,;捕蛇并疝:“力乎久七如:承突F南北O战国策: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引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于:因为:由于:在于:例如:O荀子:不动乎众人之非誉。O庄子:德荡乎名,知出乎争。65)引出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可译为:于:按照:根据:例如:O礼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6)引出动作产生的对象

19、可译为:于;对。例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注意;在上古时期,“于”和“於”这两个字既不同形,又不同音,但是,在先秦文献中,“于,、“於”的用法却大致相同。此外,“乎”有时可当“于”用,“诸”有时也可以当“于”用。“自”的特点则介于“于”和“与为介词”之间。“于”、“自”这两个介词最常用来表示处所(广义的),也用来表示时间,它们与前类介词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D“于”字介宾最常用作补语,有时也可以做状语:“自”字介宣既常作补语,乂常做状语.不管是做状语,还是做补语,“于”、”自”通常总要带宾语|,但极少用“之”做宾语。IV批注”261:注丸这里讲时“干”“白介在以O史记孙子

20、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时,必须带宾语。O论语学而3:子于是H哭,则不歌。O左传昭公十九年:楚夫人歌氏至自秦0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2)它们很少带袋问代词强宾语,如果带,搬也不前J1.只仃“乎”可以见到用疑问代词F例句,例如:O墨子非命上: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带疑问代词宾语不前置。)O倚子.劝学:学版乎始?恶乎终?(乎”带疑问代词宾语前),“于”无此用法。-;批注1/27:能疑同代词.“1译知哪里.3)“于极少与J所”期合公一起使用,“自”可以见到少量与“所”组合在一起的例句。勺如:O墨子兼爱上:不知乱之所白起,则不能治。O吕氏春秋审分:全乎万物而不宰,泽被天

21、下而莫知其所自始。(所自:表示“由来”“来源”;如果“自”是动词,所自则是“所用”或“所是”的意思。)4)由“于“、“自”构成的介宾短语带有一定的指称性,可以表示时点,能在背景句中做主语。例如:O礼记檀弓下:于其反也,其长子死。0庄子徐无鬼: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以上两例都是介宾短语做主语表示时点,其后的主谓短语是谓语。、时间介词1、及表示时点可译为:趁例如:O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2、当表示时点可译为:在、即例如:。唐杜甫春夜喜雨:当春乃发生。O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

22、一时齐发。又如:当堂(当场,在现场);当出(当初);当来(向来;当初);当便(即便:即就)3、比表示时点:可译为:及,等到例如:O史记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O资治通鉴:比至南郡,而琮已降。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注意:在介词中,“及、“当”、“比”又是另一种类型。这三个介词的共同特点是:定句子中一定要带宾语在带有宾语之后,表现出定的指称性,通常是表示时点,在背景句中做主语。例如:O国语周语下:及定王,王室遂见。O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季心以勇,布以诺著闻关中。O左传庄公十二年:比及宋,手足皆见。Y批注浦281:时点:时间上的某 瞬时。如某日零点正。计算人口、物资储

23、备等,都是就一个时点而言的,以上诸例介宾短语都是在背景句中做主语,表示帆点I。四、几个不常用的介词:由从、用、因1、由表示起点可译为:自:从。例如:O尔雅由,自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由屋顶放光入室。又如:由中(由衷);由自(自,尚自):由来(自始以来);由忠(由衷)2、从1)表示起点。可译为:自,由。例如:O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2)表示行为、情况从上次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可译为:素来:一向o例如: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审新,再次)?3、用D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例如:O论衡;觉见卧闻,俱用精神。O

24、史记货殖列传:必用此为务。清周容芋老人传於用甲第为国相。O清方苞狱中杂记:用此。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2)表示对事物的处置。可译为:凭,拿:例如:O乐府诗集陌上桑:何用识夫婿。0宋洪迈容斋续笔:高蝉正用枝鸣。4、因J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O史记卫将军骡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容博望侯。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2)表示动作、行为的起因可译为:从出发例如: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靛物质),)表示利用某种条件、某个时间或机会进行某种事情。可译为:趁着:乘便例如:C)汉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O后汉书张衡传: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