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常见问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536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功补偿常见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功补偿常见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功补偿常见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无功补偿常见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无功补偿常见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功补偿常见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功补偿常见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功补偿常见问题1.考虑电网电压时,是按40OV考虑还是按380V考虑?采用就地补偿时,电容器是比较靠近负载,这时候按照380V电压选取电容器;当电容器安装在配电间时,在母线上开展集中补偿时,按照40OV选取电容器。2 .电容器存放条件不要在腐蚀性的空气中,特别是氯化物气体、硫化物气体、酸性、碱性、盐质或含有类似的同类物质的空气中使用或存放电容器。在有灰的环境中,为了防止发生相间或相对地(外壳)发生短路事故,特别需要定期对接线端子开展常规的维护和清洁。3 .电容器在现场初次投入运行时,为什么有时候会发出“吸吸”声?这是正常情况,不是质量问题;一般电容器在出厂前均按工艺要求开展通电测试,而在通电

2、测试当中也同时开展“杂志电气去除“。在这个电气去除的过程中,大多数杂质会被去除干净。但是也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当电容器在现场刚开始通电时,会发生某种“杂质再生”的过程,这时候,就会听到一种“噬吸”声,这是电容器在刚开始运行中的一种自愈合过程,持续几个小时后,这种声音就会自行消失。4 .影响电容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实际工作电压、环境温度、谐波电流、投切次数都会影响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假定电容器的标称使用寿命为1.en,电容器的实际使用寿命为1.e那么,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同系统电压的关系如下:1.e-XvX1.enU=l.IOUn,Xv=O.5;U=l.05Un,Xv=O.7;U=1.OoU

3、n,Xv=1.U=O.95Un,Xv=l.25;U=0.90Un,Xv=l.5;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同环境温度的关系如下:1.e-XtX1.enTaV=42,Xt=O.5;Tav=35oC,Xt=l;Tav=28oC,Xt=2;而7。C的温度差,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同投切次数关系如下:1.e-XsX1.en5000次每年,并采用限流电阻,Xs=I.00;IOOOO次每年,并采用限流电阻,Xs=O.7;5000次每年,无限流电阻,Xs=O.40;IOOoo次每年,无限流电阻,Xs=O.20;采用晶闸管投切,Xs-I.00;如果投切次数每年超过5000次,必须要考虑动态投切方案!所

4、以电容器的实际使用寿命1.e=1.enXvXtXsXv:电压系数;Xt:温度系数;Xs:投切系数。5 .为什么有时候控制器在调试好后,不能正常投入运行,而系统的功率因数又很低?假定控制器的设定是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这时候系统功率因数很低,而电容器却无法投入,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步级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低负荷期补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例如,系统中最小一步的容量设计得太大,造成了补偿系统无法投入,因为投入一步,会过补,不投又会欠补,这时候可以查阅控制器的自动模式下的第6项(Diffreactivepower),到达目标值功率因数所需要补偿的Kvar值。如果这个数值远远小于系统中的最小那个步级的容量,这时候

5、,系统的补偿步级就无法投入运行。6 .如何通过对控制序列的编辑,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补偿系统?最常见的控制器步级设计为1:1:1:1:1.1的方式,以BR6000-R06为例,系统总补偿量为300Kvar,按1:1:1:1:1:1的方式设计为50KVarX6步,这样一来,系统可能得到的补偿容量为50KVar、IOOKvar.150KVar、200Kvar.250Kvar.300Kvar,共计6种可能的容量,但如果按1:1:2:4:4的方式设计为25Kvar义2步+50KVar义1步+100KVar2步,这样一来,系统可能得到的补偿容量为25Kvar.50Kvar75KvarIOOKvar125K

6、var150Kvar175Kvar200KVar、225KVar、250Kvar.275Kvar.300Kvar,共计12种可能的容量。所以采用不同容量比的控制序列,可以提高系统精度。7 .电容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额定电压(Uc)、额定电流(Ic)、过电压能力(Vmax)、过流能力(InIax)、耐冲击涌流能力(Is)、损耗、额定工作频率(f)、容值的偏差范围、额定使用寿命、温度等级、湿度条件、海拔高度、防护等级等。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负载和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设备的功率损耗,稳定电压,提高供电质量。在长距离输电中,提高系统输电稳定性和输电

7、能力,平衡三相负载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等。一、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1、改善功率因数及相应地减少电费根据国家水电部,物价局公布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方法”规定三种功率因数标准值,相应减少电费:(1)高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功率因数为0.9以上。(2)低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功率因数为0.85以上。(3)低压供电的农业用户,功率因数为0.8以上。2、降低系统的能耗功率因数的提高,能减少线路损耗及变压器的铜耗。设R为线路电阻,P1为原线路损耗,AP2为功率因数提高后线路损耗,则线损减少P=P1-P2=3R(I12-I22)(1)比原来损失减少的百分数为(PP1)100%=l-(I2)2.100%(2)式中,=P(3

8、Ulcosl),I2=P(3U2cos2)补偿后,由于功率因数提高,U2U1,为分析方便,可认为U2U1,则=l-(cos1/cos2)2.100%(3)当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通过上式计算,可求得有功损耗降低21%左右。在输送功率P=3UIcos不变情况下,cos提高,1相对降低,设Il为补偿前变压器的电流,12为补偿后变压器的电流,铜耗分别为API,AP2;铜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即P1P2=I22I12由于P1=P2,认为U2U1时,即I2=cos1/cos2可知,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铜耗相当于原来的80%o3、减少了线路的压降由于线路传送电流小了,系统的线路电压损

9、失相应减小,有利于系统电压的稳定(轻载时要防止超前电流使电压上升过高),有利于大电机起动。二、我国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电力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电网建设,负荷的快速增长对无功的需求也大幅上升,也使电网中无功功率不平衡,导致无功功率大量的存在。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同步调相机:同步调相机属于早期无功补偿装置的典型代表,它虽能开展动态补偿,但响应慢,运行维护复杂,多为高压侧集中补偿,目前很少使用。2 .并补装置:并联电容器是无功补偿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无功补偿装置,但电容补偿只能补偿固定的无功,尽管采用电容分组投切相比固定电

10、容器补偿方式能更有效适应负载无功的动态变化,但是电容器补偿方式仍然属于一种有级的无功调节,不能实现无功的平滑无级的调节。3 .并联电抗器:目前所用电抗器的容量是固定的,除吸收系统容性负荷外,用以抑制过电压。以上几种补偿方式在运行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无功补偿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补偿方式问题:目前很多电力部门对无功补偿的出发点就地补偿,不向系统倒送无功,即只注意补偿功率因素,不是立足于降低系统网的损耗。2 .谐波问题:电容器具有一定的抗谐波能力,但谐波含量过大时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电容器的过早损坏;并且由于电容器对谐波有放大作用,因而使系统的谐波干扰更严重。3 .无功

11、倒送问题:无功倒送在电力系统中是不允许的,特别是在负荷低谷时,无功倒送造成电压偏高。4 .电压调节方式的补偿设备带来的问题:有些无功补偿设备是依据电压来确定无功投切量的,线路电压的波动主要由无功量变化引起的,但线路的电压水平是由系统情况决定的,这就可能出现无功过补或欠补。三、无功功率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我国无功功率补偿的情况及出现的问题,今后我国的无功功率补偿的发展方向是:无功功率动态自动无级调节,谐波抑制。1.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补偿装置将微处理器用于TSC,可以完成复杂的检测和控制任务,从而使动态补偿无功功率成为可能。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TSC补偿装置的核心部件

12、是控制器,由它完成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测量及分析,进而控制无触点开关的投切,同时还可完成过压、欠压、功率因数等参数的存贮和显示。TSC补偿装置操作无涌流,跟踪响应快,并具有各种保护功能,值得大力推广。2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又称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是采用GTO构成的自换相变流器,通过电压电源逆变技术提供超前和滞后的无功,开展无功补偿,若控制方法得当,SVG在补偿无功功率的同时还可以对谐波电流开展补偿。其调节速度更快且不需要大容量的电容、电感等储能元件,谐波含量小,同容量占地面积小,在系统欠压条件下无功调节能力强,是新一代无功补偿装置的代表,有很大的

13、发展前途。3 .电力有源滤波器电力有源滤波器是运用瞬时滤波形成技术,对包含谐波和无功分量的非正弦波开展“矫正”。因此,电力有源滤波器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对变化的谐波和无功功率都能实施动态补偿,并且其补偿特性受电网阻抗参数影响较小。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交流电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目前实用的装置90%以上为电压型。从与补偿对象的连接方式来看,电力有源滤波器可分为并联型和串联型。并联型中有单独使用、1.C滤波器混合使用及注入电路方式,目前并联型占实用装置的大多数。4 .综合潮流控制器综合潮流控制器(unifiedpowerf1owcontrol1er,(JPFC)将一个由晶闸管换流器产生的交流电压串入并叠

14、加在输电线相电压上,使其幅值和相角皆可连续变化,从而实现线路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准确调节,并可提高输送能力以及阻尼系统振荡。UPFC注入系统的无功是其本身装置控制和产生的,并不大量消耗或提供有功功率。UPFC技术是目前电力系统输配电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对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将带来重要的影响。由于性价比较高,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还是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其中,能够开展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的基于智能控制策略的TSC仍然需要大力推广。实际上,国内外对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仍在继续,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控制策略上,试图借助于人工智能提高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的功率器件容量将逐步

15、提高,应用有源滤波器开展谐波抑制,以及应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开展无功功率补偿,必将成为今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低压电网无功补偿一、低压无功补偿的概念低压无功补偿是指在配电变压器低压400(380)伏网络中安装补偿装置,包括随机补偿、随器补偿、跟踪补偿几种方式。随机补偿:随机补偿就是将低压电容器经过熔断器与电动机并接,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动机同时投切。随器补偿:随器补偿是将低压电容器经过熔断器固定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以补偿变压器的励磁及漏磁无功损耗。跟踪补偿:跟踪补偿是指以无功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将低压电容器组并接在大用户400伏母线上。这种补偿方式,相当于随器补偿的作用

16、。另选几组低压电容器作为手动或自动投切,随时补偿400伏网络中变动的无功负荷。二、农网无功负荷浅析在我们现有10千伏送电系统中,往往是一条线路接有几台或十几台甚至二、三十台容量大小不等的配电变压器。由于用户分散,变压器容量又很小,75千伏安以下的变压器占70%以上,而且多数变压器每天有近15个小时接近空载运行,少数在额定容量的20%40%之间运行,每逢栽插或收割季节,会出现无功不平衡。在上述网络状态下,原有农网用户中,K)千伏线路送出端或配电,变压器用户均没有配置补偿装置,致使10千伏送出端功率因数C0S值很低。其主要原因是众多的小容量配电变压器时常在低负荷下运行,众多配变的空载及漏磁损耗、家

17、用电器的无功耗用迭加起来占据了10千伏线路送出的大量无功功率,致使COS值达不到规定要求,线损也大大增加。三、对功率因率COS(I)值的要求根据水电部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的规定和农网改造的技术要求,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应到达以下规定:1 .高压供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供电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为0.90以上;2 .其他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为0.85以上;3 .也售和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为0.80以上。经过努力达不到以上规定者应装设必要的补偿装置。原水电部供用电规则规定:高压供电的用户必须保证功率因数在0.9以上,其他用户应保持在0

18、.85以上。四、几种无功补偿方式的优劣比较对于10千伏供电系统,在变电站10千伏母线上装设集中补偿方式的并联电容器组,只能增大变压器与10千伏母线之间及上一级电压等级线路的功率因数,对10千伏母线上首端的功率因数C0S值不能改变,线路上各配电变压器所提供的无功功率仍需从这里送出,各送出线路上的线损不能降低。所以,对于10千伏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最好选择随线路上配电变压器装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开展分散补偿方式。这种方式易于根据无功负荷需要选择补偿容量,具有“哪里缺在哪里补,缺多少补多少“,都能把10千伏及其上一级电压等级的线路线损降低一部分的特点,且补偿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在农网10千伏线路上,

19、“T”接变压器一般较多,且变压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极为普遍,多数时段接近于空载运行,10千伏线路首端的功率因数COS值一般只有0.50.75o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范围多以自然村为单位,一个村有一、二个动力加工作坊和电灌站,在上述情况下宜采用随器和随机补偿方式,即在变压器低压侧按空载电流计算选择并联电容器补偿,在加工作坊按电动机容量计算选择并联电容器补偿。补偿电容器采用手动投切方式,可大大降低投资(每千乏约30多元)。只有大范围的无功分散补偿,才能降低农网线路的线损,降低农村电价。对于农村排灌站的用电特点,一是“季节性强”,每年用电累计时间为12个月。二是“电动机单机容量大”,一般为30-80千伏

20、安。三是由于用电时间短,不重视无功需量,都没有装设补偿装置。另外农村众多的排灌站同时投运,造成系统无功电量不平衡。这些排灌站应根据电机容量计算选择并联电容器随机补偿,促进无功就地平衡。五、补偿装置的接线装置测量点的接线,主要是补偿装置的电容器组和电流的引入点,特别是电流的引入点,在实际接线中往往被忽略。电容器组的引入点,是指电容器组的总进线在被补偿系统中的接点;电流的引入点,是指补偿装置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在被补偿系统中的安装点。正确的方法是:以负荷的供电电源为参考点,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点必须在电容器组的总进线“T”接点电源之间,即电流互感器测量的电流必须包含流过电容器组的电流。否则,在电容器分组投、切状态中,无功补偿装置测量显示的有功、无功功率和C0S值都不会变化,造成无功补偿装置投、切效果无法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