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安全生产发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6183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场安全生产发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机场安全生产发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机场安全生产发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场安全生产发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场安全生产发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场安全生产发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毒分为职业中毒和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苯)含量超标造成缺氧而发生的窒息及中毒现象。食物中毒是指由于人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中毒现象。中毒事故在建筑工地中时有发生,特别是食物中毒,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提高劳动者对防止中毒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预防措施的落实。1、中毒事故的预防和基本安全要求(1)、根除毒物:从施工(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降低毒物浓度:革新技术,改造工艺,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

2、艺过程,避免开放生产,消除毒物免散的条件。(2)、通风排毒:在施工过程中,作业点要通风,如在不通风的场所操作时,要采取安排通风装置,保证新鲜空气流通,减少毒气对人体的侵害;防止粉尘:施工中产生粉尘时,必须带水作业,尽量减少粉尘飘浮,给人体带来的危害。(3)、搞好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施工作业时,操作工人必须配戴口罩,必要时候配戴防毒面具,增强体质,合理实施有毒作业保健待遇制度,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注意安排夜班工人的休息睡眠,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安全卫生管理。对于特殊有毒作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及时调整劳动时间与劳动力。(4)、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储存

3、等场所。门、窗、锁要牢固,钥匙要专人保管。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采取除苍蝇、老鼠、蜂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5)、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食品过夜要上锁封存。茶桶、饮用水热水器必须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6)、设置卫生消毒柜。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其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许可证要挂在显目处,

4、做作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上岗,食品生产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工作衣帽,非厨房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厨房。(7)、生、熟食物要定点采购,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要先用清水洗净,浸泡约半小时后,用开水汤过才煮炒。切菜的砧板、盛食物的容器要生熟分开,碗筷和洗碗布要经常消毒,所有食品均应实行24小时留样。(8)、不进含有毒素的食物,如河豚鱼、发芽的土豆和发霉的米、面、花生、甘蔗、瓜菜等食物,不售卖、食用腐烂变质或过期的食品。隔餐的饭菜要加热煮透才能食用。不食用因病因毒死亡的禽、畜和已死亡的黄鳍、甲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2、发生中毒事故应急救援(1)、食物中毒的症状:表现为

5、起病急骤,轻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现场;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极易死亡。(2)、食物中毒的特点:突然暴发,在短期内(一般2-24小时)有多人发病,所有发病者与进食某种食品有明显的关系。如果停止食用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则发病迅速停止;发病者多是在同一伙食单位进食同一种食品。进食量多的人,病情较重。(3)、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在夏、秋季节,误食毒蘑菇中毒多发在春、夏多雨及暖湿的季节,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局和防疫站,中毒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在送医院前,如果发现中毒者口服的毒物并非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物,又清醒合作,可即让其饮水2-3碗,至感饱满为

6、度。随即用手刺激其咽部与舌根,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呕吐出食物。(4)、当发生中毒事故时,首先必须切断毒来源,立即使患者停止接触毒物,对中毒地点进行送风输氧处理,然后派有经验的救护人员佩带防毒器具进入事故地点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处,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和氧气,并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5)、发生中毒事故后,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停止一切施工作业,立即电告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并派人对险段进行警戒和监护,防止人员进入。(6)、公司领导及安全部门负责人接报后,应中止工作,火速赶往事发现场,迅速将事发现场进行封闭,组织人员抢救伤员,立即报告政府有关部门等待处理。(7)、抢险人员抢险前,首先查明事故现场情况,观察周围环境,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堤下参与抢险,严禁冒险瞒干。抢险人员应互通信息,及时通报抢险工作,遇不明情况要及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