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804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坚韧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陈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摘要: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多,压力环境下个体身心健康不断受到威胁。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和应用型人才。坚韧性人格是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国内外坚韧性人格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述评。关键词:坚韧性人格;心理;健康一、坚韧性人格概念的提出坚韧性人格是对国外关于Hardiness一词的翻译,Hardiness是由古法语演变而来,在法语中意为使顽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SeymOUr把坚韧这个概念引入到农业领域,用来指农作物在恶劣气候下的生长力,主要指农作物在不利条件下的耐性

2、和抗性川。1979年美国心理学家Kobasa说坚韧指人格中保护个体健康免受压力影响的方面。KobaSa提出坚韧性人格(hardypersonality)的概念,用来描述那些面对高度生活、工作压力,但由于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让自己免于疾病困扰的个体。Kobasa最先将坚韧人格引入心理学领域。KObaSa主张坚韧性人格具备三种特征:第一,拥有能控制和影响他们所经历事件的信念;第二,具有投入或专注所参与活动的能力;第三,将变化看作是一种具有更长远发展、令人激动的挑战;因此,他将坚韧人格定义为一组能够帮助人们管理应激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特质。坚韧性人格包含三个子概念:投入(COmmitment

3、)、控制(COntrOI)与挑战(challenge),后来研究者把它称为坚韧人格的3C结构。1.ee对坚韧人格概念做了进一步补充,他认为坚韧人格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承受力心理或生理可持续的承受能力;力量一一抵御暴力、应激和困难的能力;勇敢一一大胆、冒险的品质;控制力一一行使权力或施加影响的能力。JenningS认为,坚韧人格的概念包括充分感知、真实性和自信。Costantini提出,坚韧人格包含对计划成功实施的动机,应激的忍耐能力和承受能力,灵活的认知与行为。国内研究者卢国华(2008)认为,坚韧人格包含投入、控制、挑战和韧性四个维度,是集认知、行为、情感为一体的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具有该

4、特质的个体对事物从积极方面考虑;保持一种积极投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艰苦或不利情况,表现出较强的预见和控制能力;将困难看成是一种挑战,促使个人快速成长坚韧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对物来说是坚固有韧性,对人来说是坚强有韧性。“韧”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但不易折断。坚韧指运用耐力,排除各种困难,以追求个人长期目标的达成。综合国内外坚韧性人格的研究:坚韧性人格使人在不利的情形下没有怨言和恶意,看到事物的积极面,能忍受艰苦的工作条件和较大的压力,使其工作业绩不受外界压力、挫折和个人消极情绪的干扰。二、坚韧性人格的结构Kobasa认为把坚韧性包括三个成分:承诺(Commitme

5、nt)控制(ContrO1)、挑战(ChaIlenge)。承诺是个体对目的和意义的感知,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积极探寻其中兴趣,而不是逃避或消极被动卷入;控制是指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相信通过自身行动改变生活事件,并在这种信念指导下采取行动,努力应对生活事件而不是被动接受;挑战是指个体从消极的经历中学习,认为变化是人生常态,是促进成长的机遇而不是对安全的威胁,。承诺、控制和挑战三个英文单词都以“C”开头,研究者把承诺、控制和挑战称为坚韧性的“3C”结构。Maddi指完整坚韧人格必须同时包括承诺、控制和挑战三个维度。Costantini等认为个体灵活的认知和行为、成功完成计划的目的、承

6、受压力的能力都是坚韧性人格的成分。1.OW指出坚韧人格的个体拥有以下几种成分:个体持续拥有的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的韧性称为耐受力;面对压力和困难的抵抗能力;面对挑战时敢于冒险的勇气和大胆的行动特质,称为勇敢;以及施加影响的控制能力0】。中国学者邹智敏和王登峰结合中国大七人格与国外坚韧性人格做出比较:中国文化下的坚韧性人格与西方坚韧性人格的结构存在差异。因此,梁宝勇和卢国华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参考国外最新的坚韧性问卷PVSSIIi-R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维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中国与西方的坚韧性人格存在差异。最终确立了中国坚韧性人格的四维结构:韧性、投入、控制和挑战。三、坚韧性人格的测量坚韧概念提

7、出后,坚韧的测量工具应运而生,因为坚韧性的内涵,结构维度,文化普适性方面存在不少歧义,所以坚韧性的测量工具有很多版本。最初Kobasa(1979)用“无能为力感量表”和“外部控制点量表”测量控制;用疏远工作量表和疏远自我量表测量承诺;用生长性量表和冒险性量表测量挑战。KObaSa用安全感量表测量挑战,控制和承诺的量表不变,量表71个项目采用反向计分,得分越低,表示坚韧性越高。TheDispositionalResilienceScale测量坚韧性人格,问卷有45个项目,采用四点计分。量表包括总的坚韧性指数、承诺、控制、挑战。TheHardineSSSCaIe(KobaSa,1990)测量坚韧性

8、,量表包括50个项目,四点计分。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Pollock(1990)和其同事以Kobasa的坚韧性概念为基础,编制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简称HRHS,测量坚韧性对于个体健康问题的影响。该量表包括三个因素,控制分量表,共14个项目,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0最新坚韧性量表一一修订版个人观念调查表IHR。量表包括三个维度:承诺、控制和挑战,每个维度有六个项目,量表总分是18个项目的分数和,维度分数为各维度项目分之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81o坚韧性

9、人格测量工具用反向题目来测量坚韧性,这种方式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直接采用西方坚韧性人格量表测到的是中国人与西方人人格相似的部分,导致既夸大中国人不具备的特点,又忽视中国人独有的特点。从人格结构的具体内容和倾向看,中国人的人格维度明显偏重个人内在品质和总体评价的倾向,西方的人格维度更偏重外在表现。思维方式上,中国人并不注重具体行为表现,只关注具体行为背后的个人特点,更多从己有的经验和观念出发。四、坚韧性人格的相关研究(-)坚韧性人格、应激与健康的相关研究坚韧人格是与应激和健康关系密切的重要变量。Drory(1991)发现,人格坚韧性是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调节长期有效的因素。Bar

10、tonC(1999)对军事人员面临不同应激情境,发现:个体遇到威胁生命的应激和海外军事任务带来的文化冲击,坚韧性水平越低,心理崩溃的可能性就越大。SUtke:(1995)发现,高坚韧的军事人员较少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医院护理人员作为一个高应激群体在应激研究中备受瞩目。1.arrabee(2003)研究发现,面对应激源,坚韧性水平高的护士更能投入工作,很少放弃和辞职。JUdkinS(2006)发现坚韧性水平高的护理较坚韧性水平低的使用病休假期少,他认为坚韧人格能影响护理者的病休时间。ChriStyn(2007)在最近研究发现,坚韧人格可以影响个体应对应激的后果,应激情境下,坚韧人格是一组应激阻抗人

11、格资源,提出工作人员减少应激和疾病,首先加强个体保护因素,其次工作保护因素。过去研究表明,坚韧人格在应激与健康间的作用有三种可能情况:坚韧人格与应激的交互作用对健康有影响;坚韧人格对健康有直接预测作用;坚韧人格对健康后果有间接影响。(二)坚韧人格、应对与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应对是指个体处理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境时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Maddi(1999)在一项调查中将坚韧人格放入多层回归分析确定每个变量对应对风格的影响。WililIamS(1992)在研究中,考察坚韧人格的三个成分与应对的关系。结果发现,应激反应中,坚韧程度高的个体更有可能采取适应性的应对行为,坚韧性低的个体更可能采取非适应性

12、的应对行为。Juddings(2001)以护土为被试,发现人格坚韧性与使用问题解决呈正相关,坚韧性高的护士更有可能很好控制应激情境,更能投入到工作情境,经历较少的倦怠,极少有可能辞职。KindCr(2005)对脊髓外伤患者的研究发现,坚韧人格通过使用方法应对策略对健康起预测作用。综上所述,尽管这些年大量研究聚焦于坚韧人格、应激、健康,但变量间关系的本质结论不一致。大量研究表明坚韧人格对人们的应对有影响。研究显示,坚韧人格的应对能调节和缓冲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对应激影响下的疾病自变量有直接影响。另一些研究假设应对策略可中介坚韧人格和健康,这个结论的一些研究尚未找到依据

13、。(H)坚韧人格、社会支持与健康的相关性研究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家庭、亲属、朋友)精神和物质的帮助与支持o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预防和减轻应激生活事件引起心理障碍方面起保护性影响作用(PerlgiIIy,2000)。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主效应模型,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普遍增益作用。二是缓冲器模型,社会支持通过调节其它因素对于心理的消极影响来保持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王雁飞,2004)。社会支持、坚韧人格、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哪种形式的关系。坚韧人格的理论模型中,坚韧人格对健康的预测作用是通过主动社会支持,积极健康锻炼和转换应对策略实现的,社会支持是坚韧个

14、体抵御应激的有效资源。KobaSa(1985)将坚韧人格、社会支持、体育锻炼对应激的影响进行比较。应激水平中数以上的管理者,人格坚韧性降低疾病危险的有效性是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的两倍。KabaSa(1983)对公司职员调查研究发现,有老板支持的坚韧者较没有老板支持的更健康。WanaCe(2001)以大学生为被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坚韧人格、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坚韧人格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起中介作用。kinder(2005)对脊髓外伤患者的研究表明,坚韧人格各个成分不可分割。坚韧人格通过主动社会支持对健康起积极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是坚韧人格与健康的中介变量。五、小结文献回顾发现,坚韧人格与

15、社会支持方面的文献数量虽然不多,己有文献肯定社会支持对疾病和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坚韧人格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但坚韧人格、社会支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近几年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对坚韧人格的研究。研究者(王锋,2004;李永鑫,2004;黎少游,2006;邹智敏,2007)分别发表对国外坚韧人格研究现状的综述。应用研究方面,林初锐(2005)利用健康相关坚韧量表,对中小学教师健康坚韧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教师的健康坚韧性整体较理想,教龄、性别、婚姻状况、学校层次和学历水平是影响教师健康坚韧性的因素。目前国内对坚韧人格的研究现状来看,实证研究较少,很多理论有待研究者们实证研究验证和发

16、展。叁考文献lShe!donKM,1.auraK.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AmPsychology,2001,6(3):56-67.2MaddiSR.TheStoryofHardiness:TwentyYearsofTheorizing,Research,andPracticeJ.ConsuitingPsychologyJournal:PracticeandResearch,2002,54(3).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8-9.41.eeJB.AnalysisofaConcept:HardinessJ.On

17、cologyNursingForum,1983,10(4):32-35.5JenningBM,ealanalysisofhardinessJ.NursingResearch,1994,43(5):274281.61CostantiniA,Solano1.,DiNapoliRjonshipBetweenHardinessandRiskofBumoutinSampleofNursesWorkinginOncologyandAIDSwardsJ.PsychotherapyandPsychosomatics,1997,66:78-82.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1072.网张厚粲,孙晔,石绍华.英汉心理学词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34.9CostantiniA,Solano1.,DiNapoliR,ionshipBetweenHardinessandRiskofBurnoutinSampleofNursesWorkinginOncologyandAIDSwardsJ.PsychotherapyandPsychosomatics,1997,66:78-82.10conceptofhardiness:persistentproblems,persistentticNursingPractice,1999,13(3):2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