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3843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七章 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七章 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七章 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七章 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我国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法规与政策,第一节 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一、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和保障制度P1631.概念: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在社区内进行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2.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五种罪犯:(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期;生活不能自理。(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 罪行较轻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初犯、过失犯。,试题举例(多选题),1. 某法院对赵某犯罪团伙做出如下判决:赵某有期徒刑6年;钱某有期徒刑3年;孙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李某拘役6个月;周某管

2、制1年。上述人员中,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有( )。A. 赵某B. 钱某C. 孙某D. 李某E. 周某 (2012年多选69题),2.社区矫正的职责分工 p164(1)司法行政机关-法院:判决、裁定-检察院:法律监督-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区(县)司法局:监督管理、教育帮助-乡镇(街道)司法所:日常工作(2)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矫正(3)其他部门:社区、单位、学校、家庭成员、监护人等协助,3.社区矫正的保障制度(1)社区矫正运行保障(2)突发事件处置(3)信息平台建设(4)矫正人员权益保障(5)法律责任追究保障,二、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交付接收及宣告 P1651.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调查评估主

3、体: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调查评估内容:居所、家庭社会关系、表现、犯罪行为的影响、村(居)委会和受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2.社区矫正的交付接收在判决生效的3个工作日内日将相关法律文书送到居住地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矫正对象在10日内到(县)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区县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接收,告知矫正对象3日内到司法所报到。,3.社区矫正的宣告入矫宣告:司法所接收矫正人员的宣告-司法所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到场解矫宣告:矫正期满,解除矫正的宣告-司法所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到场,三、社区矫正的实施 P1671.社区矫正小组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由社工、志愿者、有关部门、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单位、学校、家庭成员

4、等组成。社区矫正对象有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2.社区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3.社区矫正档案:使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法律文书,相关工作记录4.报告义务社区矫正人员应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身遵纪守法、社区服务、社会活动等情况。居所、工作变动、家庭变故及接触不良影响人员的,均应及时报告。,5.进入特定场所审批禁止令制度:禁止管制犯、缓刑犯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场所、接触特定人员。-禁止从事特定活动:之前因某活动犯罪的,则禁止其从事相关活动。

5、-禁止进入特定场所:夜总会、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大型群众活动场所;中小学、幼儿园校区及周边地区-禁止接触特定人员: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代理人、近亲属;证人及其代理人、近亲属;控告人、批评人、举办人及其代理人、近亲属。,6.外出审批7.变更居住地审批8.监督管理9. 教育矫正及帮扶救助-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时间均不少于8小时。,四、社区矫正警告、处罚及减刑 P1691.社区矫正警告违反6条规定,区县司法局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1)未按照规定时间报到(2)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3)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4)保

6、外就医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5)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6)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2.社区矫正处罚违反管理规定或禁止令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3.撤销缓刑、假释缓刑、假释人员严重违反规定的 P170,5条4.收监暂予监外执行人员违反规定的 P170,8条5.减刑:符合减刑条件的,试题举例(单选题),1. 下列关于社区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或离开监所之日起1个月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B. 社区矫正人员因重大家庭变故,确需离开所居住县7日的,应当经司法所批准C. 社区矫正人员不

7、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的,经教育仍不改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D. 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司法行政机关可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2014年第25题),五、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P1711.方针教育、感化、挽救 8条2.主要规定与成年人分开进行矫正宣告不公开,矫正档案保密矫正小组应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六、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的政策 P171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矫正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保障社区矫正工作者待遇;发挥居委会作用。,第二节 禁毒法规与政策,一、总体要求 P1731.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

8、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目的: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3.主体: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4.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5.机制: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6.禁毒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禁毒委员会。,二、禁毒宣传教育 P1741.国家禁毒宣传教育2.各级政府及相关组织禁毒宣传教育(工、青、妇)3.各相关部门禁毒宣传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公安、司法、卫生、新闻出版)4.对未成年人的禁毒宣传教育(父母、监护人),三、毒品管制 P174,1

9、.原植物种植管制(种植、走私、携带、运输、加工管制)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研究、生产、经营、购买、进口、出口、运输实行许可制度,禁止非法传授制造方法)3.毒品查缉(公安、海关、邮政企业、娱乐场所、反洗钱行政部门、毒品监测与禁毒信息系统),四、吸毒成瘾认定及其检测程序规定 P175,1.吸毒成瘾认定吸毒成瘾是指吸毒人员因反复使用毒品而导致的慢性复发性脑病,表现为不顾不良后果、强迫性使用毒品的行为,同时伴有不同程度个人健康及社会功能损害。由公安机关或者其委托的戒毒医疗机构认定。认定标准:(1)体内含有毒品成分;(2)有使用毒品行为;(3)戒断症状或吸毒史。吸毒成瘾严重:(1)强

10、制戒毒、药物戒毒后再次使用毒品;(2)注射毒品或使用两类以上毒品;(3)使用毒品后聚众淫乱、自伤自残或暴力侵犯他人。,2.吸毒检测程序规定(1)确定检查对象:涉嫌吸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戒毒康复人员。(2)样本采集:尿液、血夜、毛发。强制检测、2名以上工作人员、2个样本(3)现场检测(4)实验室检测(3日内送检,5日内出报告,3日内复检申请)(5)实验室复检,五、戒毒措施 P1771.社区戒毒:乡镇(街道)负责;期限三年。2.自愿戒毒:吸毒人员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治疗。3.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为两年;一年后表现良好的可提前解除,需要延长的最多延长一年。强戒的4种情形:(

11、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2)在社区戒毒期间使用毒品;(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4)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使用毒品。4.社区康复: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六、禁毒的法律责任 P179,试题举例(单选题),1. 根据禁毒法,下列关于社区戒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安机关可责令吸毒成瘾人员接受社区戒毒B. 社区戒毒的期限为2年C. 戒毒人员可在有临时住所的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D. 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社区戒毒工作(2013年第25题),第三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与政策,一、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P1811.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12、。外国人:附加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2.适用,(1)部分特定人员未成年人:14-18周岁,从轻或者减轻;不满14周岁,不予处罚精神病人:不予处罚盲人或者聋哑人: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醉酒人员:给予处罚2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合并执行不超过20日共同违反人员:分别处罚,(2)单位,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3)减轻处罚、不予处罚、从重处罚的情形减轻或不予处罚:特别轻微;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后果,并得到被害人谅解;出于他人胁迫或诱骗;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有立功表现。从重处罚:有较严重后果;

13、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对当事人打击报复;6个月内2次治安管理处罚。应当拘留而不执行拘留:14-16周岁;16-18周岁初犯;70周岁以上;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4)违反治安管理处条例的追究时效:6个月(发生之日、终了之日),二、治安管理处罚程序:调查决定执行P1821.调查(1)治安案件的受理及处置:报案、控告、举报、主动投案、其他行政主管机关和司法机关移送案件,及时受理并登记;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告知相关人员,并说明理由。(2)基本原则:依法进行。严禁非法收集证供。(3)保密义务: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

14、4)回避适用:当事人或当事人近亲属;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其他关系。,(5)传唤及决定权限:传唤证传唤、口头传唤(6)询问: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的不超过24小时;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后签名或盖章;被害人或证人询问可以在单位也可以在公安机关;询问聋哑人应有手语通晓人员提供帮助。(7)检查的规定:人民警察不少于2人;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县级以上政府公安机关检查证明文件;检查妇女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情况应当制作笔录,由检查人、被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8)扣押。证物可以扣押。不得扣押规定:被侵害人或善意第三人合法财产,应当予

15、以登记;与案件无关物品。(9)鉴定规定(专业人员鉴定、鉴定意见签名),2.决定(1)决定的权限: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由派出所决定。(2)时间折抵(3)证据的使用原则:治安管理处罚由证据决定(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权利:陈述与申辩、复核(5)处理及处罚决定书。处理:做出处罚决定;不予处罚决定;移送主管机关追究刑责;做出处罚的同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决定书:被处罚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名称号码、住址;违法事实和证据;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救济方式和期限;处罚机关的名称和日期,(6)听证的适用: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

16、事人有权举行听证;行为人要求听证(7)办案期限:30日;重大案情,可延长30日。鉴定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8)当场处罚的适用。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3.执行(1)送达拘留所执行的适用(2)执行罚款的适用。15日之内到制定银行缴款。当场收缴罚款:50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无异议;被处罚人向制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并,提出当场缴纳;被处罚人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缴纳事后难以执行。(3)暂缓拘留的执行。担保人或者保证金(每日行政拘留200元)担保人条件:与本案无牵连;享有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有当地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三、治安管理执法监督 P1861.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的要求2.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3.民事责任和赔偿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