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846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连云港市灌南生态环境局二。一九年十月名称2下大学盆城球保技术与工科初尤尻宗旨和,:岂:匕:J”,鼠X化.力会”收人HSm.Me名“二n今以以工住所江行省林城环保产业同时发大楼6楼法定代表人李麦民运费来源件财政补助开办资金Y300万元举办单位能城布人蜃记管理机关室事受收,餐记管Jt/依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209004682172802有域*2(HS隼3月”H至2020年03月31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审查:龙超邢立群石美霞陈立芳李睿华校核:邢

2、立群朱强李冬梅编制:李冬梅石美霞王万忠孟瑞华曹勋参与人员:邵娟孟静白海峰杨柳前言灌河西起东三岔、东至入海口,是江苏省唯一一条无控制的天然入海河道,是响水与灌南两县的界河。灌河河宽、水深、港阔,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流域面积达6757k输水能力4610m3s灌河从东三岔至响水口段未设置水功能区,灌河响水大桥至灌河口为灌河响水保留区,根据上级考核要求,2016年开始,灌河大桥和陈港断面分别被列为国考、省考断面,从2018年开始,灌河大桥断面和陈港断面水质的考核要求从地表水IV类提高到了In类。然而,根据2018年上半年断面水质检测结果,灌河大桥断面和陈港断面水质还未能达到考核要求,灌河大桥断面主

3、要的超标因子为总磷,灌河陈港断面主要的超标因子为溶解氧、总磷和挥发酚。为此,连云港市政府和灌南县政府分别接受了省环保部和市政府的约谈。灌南县环保局作为灌河断面达标工作推进的主要责任单位,针对断面不达标的情况积极开展了灌河沿线污染源调查、大小支流水质检测等工作,并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污染源仔细排查分析造成断面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是南京大学在淮河流域与江苏沿海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的战略基地,也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在淮河流域的重要产业化基地。在接受委托后,积极组织响应,成立工作小组,对灌河大小支流进行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灌河水环境问题

4、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首先对灌河以及沿线大小支流进行了采样和水质检测,结合历年水质数据分析和总结了灌河流域河道水质现状,其次,在收集资料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计算了灌河流域污染排放总量,分析了不同污染负荷构成情况以及灌南县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然后,核算了灌河研究区内水环境容量大小,针对灌南县现状,研究了其污染源削减潜力,提出了灌南县近期水环境整治重点工程。最后,通过一维水质模型模拟了不同污染源削减情况下灌河大桥断面和陈港断面水质变化情况,探究不同污染源对断面水质影响程度大小,分析国考断面和省考断面目标水质可达性。报告于2019年8月10日召开了专家咨询会,根据专家意见,报告补充了

5、水文情势分析、水环境容量计算以及目标可达性分析等内容,现已形成送批稿。第1章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1 项目名称错误!未定义书签。1.2 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3 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1.3.1 法律法规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政策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1.3.3 相关规范、标准及技术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1.4 研究范围及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1.4.1 研究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1.4.2 研究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1.5 技术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区域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1 自然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2.1.1 地理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2.1.2 水文

6、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2.1.3 河流水系错误!未定义书签。2.1.4 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 社会经济错误!未定义书签。2.2.1 人口错误!未定义书签。2.2.2 经济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2.2.3 城镇整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3.1 水文情势变化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1.1 河床演变错误!未定义书签。3.1.2 降雨错误!未定义书签。3.1.3 径流错误!未定义书签。3.1.4 盐东工程入海水量错误!未定义书签。3.1.5 盐东控制年下泄量与流域径流量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1.6 闸站运行调度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水

7、系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3 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3.3.1 资料来源与评价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3.3.2 灌河主干河道水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3.3.3 主要支流水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3.3.4 一般河道水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3.3.5 客水水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污染源现状调查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4.1 污水系统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4.2 点源污染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4.2.1 污水处理厂错误!未定义书签。4.2.2 工业企业污染源错误!未定义书签。4.3 面源污染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4.3.1 城乡生活源错误!未定义书签。4.3.2 农田

8、面源污染错误!未定义书签。4.3.3 初期雨水产流污染错误!未定义书签。4.3.4 养殖业污染错误!未定义书签。4.4 污染负荷构成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与识别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客水量大且考核标准较低,影响断面水质错误!未定义书签。5.1.1 上游客水水量大,灌南县地表径流贡献较低。错误!未定义书签。5.1.2 客水水质较差,加重灌河污染负荷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入河污染物负荷较大,水环境容量略有不足错误!未定义书签。5.2.1 农田面源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仍需加强错误!未定义书签。5.2.2 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低,生活污水入河量大错误!未定义书签。5.2

9、.3 工业企业集聚,影响断面水质错误!未定义书签。5.3 灌河水环境功能区划与灌河沿岸产业结构现状不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水体达标系统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1 水环境容量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6.1.1 基本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6.1.2 模型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6.1.3 参数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6.1.4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6.2 客水超标通量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污染源削减潜力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3.1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6.3.2 农村生活点源控制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6.3.3 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3.4 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6.3.5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错误!未定义书签。6.3.6 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6.3.7 削减潜力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目标可达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7.1 模型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7.2 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错误!未定义书签。7.2.1 河网概化错误!未定义书签。7.2.2 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7.2.3 水质模拟基本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7.2.4 边界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7.3 水质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7.3.1 模型率定和验证错误!未定义书签。7.3.2 计算方案拟定错误!未定义书签。7.

11、3.3 可达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结论与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8.1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8.2 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灌河流域水系图附图2灌南县污水处理厂分布图附图3响水县污水处理厂分布图第1章概述1.I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报告立项单位:连云港市灌南生态环境局1.2项目背景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的沂沐泗水系,全市共有82条骨干河道,其中流域性河道4条,区域性骨干河道18条,属于河网地区,也是著名的“洪水走廊”。连云港市境内可分为三大水系,即沂河水系、沐河水系和滨海诸小河水系。其中灌河属于沂河水系,是连云港市的灌南县、灌云县和盐城市的响水县的界河航道

12、。也是江苏省唯一一条无闸坝控制的天然入海河道,灌河河宽、水深、港阔,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灌河西起灌南县境内与盐河交汇处,向东经武障河、东三岔、新安镇、响水口、双港、海安集、陈家港、小蟒牛至燕尾港入海,全长72.9km,其中灌河干流从东三岔至入海口长62.4km。灌河是一条由来久远的天然潮汐河流,入海口平均潮差达3.15m,河床口宽上游为200700m,下游处为IoOO2500m,一般水深57m,常年不封冻,是一条具有通航、挡潮、泄洪、排涝等多功能的河道。灌河大桥断面处于灌南县和响水县分界处上游约2km处,是灌河上的一个国考断面,陈港断面位于灌河灌江口大桥下游约2km处,靠近黄海,是灌河上的

13、一个省考断面。根据“十三五”断面水质考核目标,至2020年,灌河大桥断面和陈港断面水质均需达到地表水HI类水标准。然而,从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灌河大桥断面和陈港断面水体不能完全达到要求,灌河大桥断面主要的超标因子为总磷,灌河陈港断面主要的超标因子为溶解氧、总磷和挥发酚。因此,从提升灌河大桥和陈港断面水质、保护近海海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以及保障灌河沿岸正常生产生活等多角度考虑,辨识出造成灌河大桥断面和陈港断面水质不达标的影响因素,从而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实施性强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都尤为重要。1.3编制依据1.3.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

14、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11月5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1.3.2 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发改地区(2016)171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建城(2015)130号);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财建(2015)90号);省政

15、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5)175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苏发(2016)47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6)44号);江苏省河道保护条例(江苏省人民政府);连云港“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连发(2017)4号);关于印发连云港市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连水治办(2018)4号);中共灌南县委、灌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灌南县“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灌发

16、(2017)8号);13.3相关规范、标准及技术文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灌河治理工程可研报告2014.4.1;灌河断面测绘成果;灌河陈家港以下段水文测验成果;灌南县地形图1:10000;盐东控制工程四个闸2000-2018年排水量;龙沟河闸闸上水位资料2000年2016年;龙沟河闸闸下水位资料2014年2018年;燕尾港潮位资料2014-2018年;响水站2014年潮位资料;连云港2018年112月地表水监测报告;连

17、云港市环境区域补偿实施方案;灌南县补偿断面水质监测报告2014-2018年;灌南县年度质量报告书2016-2018;灌南县水质通报20172019;灌南县统计年鉴2016-2018年;灌南县2016年排水管网普查结果;灌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盐东四闸调度方案;灌南县提供的其他材料(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相关资料等)。1.4.1研究范围根据灌河水系特征,本方案研究的灌河主干河道西起盐东控制工程,东至灌河入海口,总长约72.9km。支流河道包括一帆河、义泽河、龙沟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老六塘河、盐河、柴米河、武障河、唐响河、佃响河、运响河等,农田灌溉排水渠包括头图大沟、付港大沟、大

18、友大沟、条河大沟、王口大沟、陈老庄大沟、马台大沟、台河大沟、小王庄沟、管武大沟、合平大沟、郑于大沟、吴珏大沟、灌新大沟、牛码大沟、大圈大沟、孙庄大沟、复兴大沟、姚港大沟、长兴大沟、三口大沟、潘庄大沟、陈湾大沟、九队大沟等。灌河具体研究段见图1.4-1.图1.4-1灌河研究范围1.4.2研究内容(1)研究区域内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研究区域内主要汇入支流水环境现状主要用于掌握汇入灌河的大小支流的水质情况,并对其水质进行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其中12条主要支流已有4次监测数据,35条农田渠道也有1次现状监测数据(灌南县环保局采样监测)。因此,本次研究再对35条农田渠道进行一次补充监测。另外,对灌河主干

19、河道上中下游设置多个采样点位考察灌河沿程污染变化情况。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包括灌河两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现状,收集研究区范围内常住人口、畜禽养殖数量,用于计算沿岸主要污染总量。研究区域内市政污水管网分布现状调查主要通过现状资料梳理研究区内市政污水管网分布现状。(2)计算分析计算分析部分,主要分为污染物核算和模型模拟部分。污染物核算:主要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以及当地污染物衰减系数,核算污染物总量。模型模拟部分:根据水文、河道等资料采用MlKE模型模拟入河污染物对考核断面水质指标的影响,辨识主要污染因子。形象地反应出河道污染物扩散情况。(3)整治方案根据问题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

20、出操作性强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根据研究内容,本次灌河水环境现状问题分析与治理研究项目的技术路线见图1.5-1.图1.5-1技术路线图第2章区域概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灌南县地处北纬33。5夕至34027东经119。07,至119。48,之间,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在长江三角洲北翼,江苏省东北部,灌河流域下游,淮安、连云港、宿迁、盐城四市交界处。东接仙鹤神鹿之都盐城,南连周恩来故里淮安,西邻项王故乡宿迁,北望大圣故里、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堡一连云港。县域水网密布,资源丰富,物产众多,素有“杨木之乡、名烟酒之乡、苗猪之乡、淮山药之乡”等美称。326省道、327省道横贯东西,204国道、

21、淮连高速公路纵穿南北,已全部实现县乡道路灰黑化、乡村公路网络化;内河航运总里程250公里,水路可直通洪泽湖、大运河、淮河和长江。灌河西起灌南县境内与盐河交汇处,向东经武障河、东三岔、新安镇、响水口、双港、海安集、陈家港、小蟒牛至燕尾港入海,是苏北唯一干流上没有建闸的黄金入海水道,其入海口堆沟港是有待开发的天然良港。图E例寰0次KM*焉口灌南县在江苏省的区位灌南县在江苏沿海城Vl轴的区位津南县在连云港市的区位图2.1-1灌南县区位图2.1.2 水文特征气象水文:灌河流域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海洋季风特征,全年四季分明,夏季暖热多雨,受台风侵袭频繁,冬季

22、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昼暖夜寒,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差变化较大。降雨集中,多突发性暴雨,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69月雨量集中,占全年雨量70%,秋末的十月至次年的二月,降雨量一般只占全年雨量的15%左右,使农业生产易旱易涝易渍。台风多发生在7月到9月,尤其以8月最频繁,常因89级大风大潮伴随着IoOmm以上降雨同时发生,极易产生突发性的洪、涝、渍、潮和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威胁十分严重。另外,龙卷风、六级以上的大风、冰雹和五月中下旬的干热风,在局部地区也会造成危害。沂南地区被流域性行洪河道分割包围,区域洪涝与流域洪水同步发生的机会较多;地势西高东低,部分地区岗洼相间,排水入海线路长,高低地排水矛盾

23、突出;区域涝水经灌河入海,受潮汐影响较大。暴雨特征:灌河流域位于山东泰山、沂蒙山区的南面,在夏季多西南和东南风,处于迎风面,暴雨较多。从另一方面看,该地区东临黄海,夏季7、8月份副高脊线北跳到25N30N,我省沿海正处于西太平洋副高边缘,与大陆副高之间易形成鞍型场形势,是发生暴雨的有利形势,所以暴雨机会较多。夏季强台风登陆北上过程中,台风环流或其倒槽遭遇西风槽或其带来冷空气,易形成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从时空分布看,多发生在79月,占全年降水的50%左右。台风暴雨的特点是降雨范围相对较小,历史较短,但暴雨强度大、破坏力强,往往是区域性洪涝的主要原因。雨量集中、雨期较长、雨区范围较小的梅雨或笼罩面较

24、广的雷暴雨也会形成区域性洪涝,雷暴雨历时短、范围小,但出现机率多,有的强度很大,它不会引发区域性大小,但对局部地区特别是城镇,涝水无法及时排出,会积水成灾。洪水特性:沂南区域处于沂沐泗流域下游,外围被流域性行洪河道包围,分淮入沂纵贯该区。外围防洪屏障中新沂河按沂沐泗50年一遇洪水安排设计行洪75007800m3s,废黄河杨庄下游需分泄淮河洪水200m3s,中运河皂河闸设计流量500m3s以分泄骆马湖洪水,分淮入沂工程通过淮沐河将洪泽湖洪水调度至新沂河,设计流量为3000m3so沂南地区被淮沐河分隔为淮东和淮西地区。淮西地区处于马陵山余脉,地形变化大,淮东地区地形较为平坦,特殊的地形地区位置和地

25、形特点,决定了其洪涝致灾的特点。一是外洪内涝夹击,大水之年必然伴随着严重内涝,灾情也特别严重,如1991、2003年等;二是短历时台风暴雨,雨强大,涝水无法及时排出,积水成灾严重,如2000年、2005年、2006年;三是水旱灾害的周期性突出表现为连续几年大水或大旱,如沂沐河19561957、19741975年大水。潮汐:灌河口外的潮汐为非正规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即24小时50分)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各不相同。据燕尾港潮位站19512005年共55年、响水口潮位站19792005年共27年、龙沟闸潮位站19692005年共37年的实测资料统计,其潮汐特征值见表2.1-1

26、表2.1-3.灌河潮汐作用显著,入海口平均潮差达3.15m,最大波高0.4m,潮水最大流速每秒1.87m。表2.11燕尾港潮汐特征值最高高潮位:3.7Im(2000年8月31日)最低低潮位:-2.95m(1987年12月5日)多年平均高潮位:1.92m多年平均低潮位:1.61m最大潮差:5.36m(1982年1月11日)最小潮差:0.19m(1951年3月9日)平均潮差3.15m表2.12响水口站潮汐特征值最高高潮位:4.08m(2000年8月31日)最低低潮位:-2.46m(1955年2月21日)多年平均高潮位:2.04m多年平均低潮位:1.32m最大潮差:5.31m(2002年9月9日)最

27、小潮差:0.03m(1994年9月1日)平均潮差:3.02m表2.13龙沟闸站潮汐特征值最高高潮位:4.36m(2000年8月31日)最低低潮位:-2.24m(2001年5月29日)多年平均高潮位:2.14m多年平均低潮位:-0.43m最大潮差:5.48m(2001年8月22日)最小潮差:0.01m(1972年7月2日)平均潮差:2.25m2.1.3 河流水系灌河是沂沐泗流域沂南地区的主要排涝入海通道,集水面积6757km2o灌河的支流众多,上游有南六塘河、北六塘河、柴米河、沂南河等河道穿过盐河,经武障河、龙沟河、义泽河汇入灌河;中游有一帆河、唐响河、佃响河、响坎河、南潮河、民生河等汇入;在堆

28、沟至燕尾港有新沂河和五灌河汇入。另外,河道两岸还有49条大沟通入灌河。灌河也是一条沟通江、海的航运通道,向西经盐河北抵连云港西至京杭运河,灌河干流在响水与通榆河相连,向东经陈家港、燕尾港入黄海后与各大沿海港口相连。灌河流域水系图见附图Io2.1.4 地质概况灌河位于苏北滨海平原区北部,属海积平原堆积地貌,地貌类型大部为海湾低平原,陈港镇以东属海滩与盐田。灌河上游支流众多,各支流交汇于东三岔,融入灌河干流。灌河沿线沟渠纵横,地势相对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23m。灌河提防沿线位于扬子准地台上,处于扬子地层区东北部,中元古界区域浅变质岩系组成基底,震旦系至三叠系(海相沉积为主)组成主要盖层,二叠系夹煤

29、层,三叠系夹石膏,侏罗系以陆相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白垩系以红色碎屑为主,第三系以杂色碎屑岩为主,第四系以海相、海陆交互相土层为主,向东海相沉积的淤泥层逐渐增厚。区域内主要构造行迹为华夏式淮阴一一响水口断裂,该断裂自西向东由鲍集经龙集一淮阴一响水(响水北侧穿灌河)一沂河农场一燕尾港北侧,呈3545。方向延伸入黄海,断裂东南侧中、新生界及以下地层广泛发育,是苏北凹陷区的北界。另外,灌河东南约25km还有华夏式穆庄一一新星断裂,与灌河儿乎平行分布。2.2 社会经济2.2.1 A2018年灌南县户籍人口82.04万人,常住人口63.72万人。自2011年开始灌南县常住人口呈稳定增长,平均增长率为

30、4.08%。图2.2-12007-2018年灌南县常住人口变化情况注:数据来自于灌南县统计年鉴和各年统计公报。2.2.2 经济发展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2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2.12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133.63亿元,增长9.9%。人均GDP达到55397,比上年增加1603元。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245.9:37.9。2018年受化工停业整顿影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方面,种植占主导地位高

31、效农发展较快;以食用菌、设施葡萄为主的特色农业稳步推进。第二产业方面,工业经济持续下滑,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缓慢。第三产业方面,投资增速有所回落,房产市场强劲回升,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自改革开发以来,灌南县地区产业经济发展迅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日趋合理,符合城镇现代化发展需要。2.2.3 城镇整体布局据最新的灌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版),灌南县的城市性质:江苏沿海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灌河流域滨水生态宜居城市。从城市生产功能角度,说明城市经济发展方向。根据国务院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精神,江苏省沿海地区开发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是江苏新时代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南县地处江

32、苏省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境内公路、铁路、内河航道以及海运等交通方式汇聚,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具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天然条件。依托亚新钢铁、兴鑫钢铁、亚邦染料、华尔化工等大型企业,并形成了以连云港市化学工业园区、江苏省灌南经济开发区、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为空间载体,灌南的工业制造行业已经在地区形成一定影响力。但需要共同面对产业波动,谋划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从特殊地理区位和城市回归人居本源的角度,灌河是灌南县的母亲河,灌南未来的发展与灌河息息相关。灌南县境内,盐河、武障河、南六唐河、老六塘河等多条河道汇聚,河网交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灌南县将致力于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城市。灌

33、南县城市发展战略,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协调,特色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发展”。2007-2018年灌南县城镇率稳步增长,年均增长1.93%,至2018年灌南县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开始缓慢,城镇化增长率仅0.09%o总体来说,灌南县城镇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集约化土地资源,提高服务能级,另一方面,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表2.2-22007-2015年城镇化情况统计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城镇化增长率200718.3763.4928.93%200819.0462.4830.47%1.54%200921.1962.5733.87%3.39

34、%201024.4662.4839.15%5.28%201125.2461.9340.76%1.61%201226.2862.1942.26%1.50%201327.4762.4843.97%1.71%201428.6562.8745.57%1.60%201529.7963.1947.14%1.58%201630.8763.5148.60%1.46%201731.9363.7250.11%1.51%201831.9963.7250.2%0.09%注:数据来自于灌南县统计年鉴。第3章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3.1 水文情势变化分析3.1.1 河床演变多年来,灌河河道、提防的平面、断面测量资料较少,以往

35、只是根据相关工程需要,对局部堤段或河道进行测量,较为全面的一次,是1988年河海大学对灌河下游(响水燕尾港)40km进行过河道横断面测量,截至目前,灌河响水至燕尾港段仍仅有2011年进行的较为全面、完整的测量数据,东三岔至响水大桥段在2014年进行了一次地形测量。盐东控制工程修建前,灌河干流上游为平原河流,流域产沙少,除洪季排洪期间上游及新沂河泄洪对下游河口区河道输沙量产生一定影响外,灌河及口门附近起主导作用的是潮流输沙。干流河道响水上段以冲刷为主,下段潮流起主导作用,总体上以淤积为主。表3.111973年前灌河干流河段沿程冲於量变化(单位:万O?)年限河段东三岔小潮河小潮河响水口响水口双港双

36、港陈家港陈家港燕尾港1955.6-1956.1-49.8-112.5-20.885.5264.31956.1-1973.6-9.316.5105.3272.6-61.7注:表格摘自灌河河床演变及河相关系分析研究盐东控制工程修建后,一般仅在洪季开闸,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径流量对灌河中下游河段影响较小,起主导作用的是潮流。在响水以上干流段,19731980年4月期间闸下累计淤积398万?,响水以下河段至新沂河则明显冲刷,累计冲刷量747.4万P,但新沂河至燕尾港河段又发生淤积,累计淤积量约436.2万m3.1980年4月1980年H月盐东控制工程排水泄洪,口门段受潮汐作用相对较强,干流中下游河段表

37、现为上冲、中淤、下冲特征。表3.1-21973年后灌河干流河段沿程冲刷量变化(单位:万n)年限河段东三岔响水口响水口新沂河新沂河燕尾港1973.6-1980.4398-747.4436.219080.4-1980.11-201.9505.2-102.1注:表格摘自灌河河床演变及河相关系分析研究根据灌河河床演变及河相关系分析研究,灌河中下游河段主槽19902010年期间略有冲淤变化,呈现为凹岸略有冲刷,深槽略有加深,过渡段冲淤变化幅度不大,岸线较为稳定。3.1.2 降雨根据1966年2018年灌南县年降雨资料分析,灌南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8.2mm,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多年最大降水量16

38、21.0mm(2000年),多年最小降水量558.1mm(2011年),年最大降水量是年最小降水量的2.9倍。表3.1-3灌南县年降水量频率计算成果表计算面积(ku?)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年降水量(mm)均值(mm)CvCs/Cv20%50%75%95%1027908.20.2521092.1890.1747.0569.9灌南县19662018年多年平均降水量频率曲线18001700160015001400130012001100W1000900g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3.1.3径流灌南县地表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全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908.2mm、降水总量9.3

39、3亿nA地表径流深为254.3mm,水资源量为2.61亿n灌南县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见表3.14。Iiiiiiiiiiiiiiio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S!Iiiiiiiiiiiiiiiiiiiiii2510203040506070SO909599P(%)图3.11灌南县降水量频率曲线图不同频率天然年径流量(亿?)面积(km2)统计参数降水量(亿m3)水资源(亿m3)产水模数(万m3km2)产水系数CvCs/Cv多年平均10279.332.6125.430.2820%10270.5211.213.9238.200.3550%10270.529.14

40、2.1921.360.2475%10270.527.671.3012.700.1795%10270.524.780.383.720.08表3.14灌南县年径流量频率计算成果表灌南县与灌河盐东控制以上流域降水量相近,下垫面条件一致。因此,根据灌南县年径流量频率计算成果表,推得盐东控制以上流域径流量频率成果见表3.1-5o表3.15盐东控制以上流域径流量频率计算成果表不同频率天然年径流量(亿?)面积(km2)统计参数降水量(亿P)水资源(亿m3)产水模数(万m3km2)产水系数CvCsZCv多年平均416037.7810.5825.430.2820%41600.50245.4115.8938.20

41、0.3550%41600.50237.028.8821.360.2475%41600.50231.075.2812.700.1795%41600.50219.361.553.720.08注:汇水面积4160kn?参照盐东四闸调度方案。3.1.4 盐东工程入海水量根据连云港市盐东工程管理处提供的20162018年实测资料,各闸的下泄径流量见表3.1-6o由表3.1-6可知,盐东控制工程四闸的年均下泄径流量为54.52亿相应的平均流量为173ns其中,武障河闸、六塘河闸、龙沟河闸、义泽河闸年均下泄径流总量分别为11.6亿n7.7亿n?、19.7亿m31.8亿m3.表3.16盐东控制工程四闸下泄径流

42、量(20162018年)单位:亿n?年度涵闸名称月份123456789101112总量2016武障河闸0.340.671.090.440.481.872.360.740.661.762.721.9415.07六塘河闸0.000.000.000.190.150.280.770.440.420.621.350.855.08龙沟河闸0.950.910.851.180.612.073.932.401.1()1.752.101.0518.90义泽河闸0.000.020.030.000.020.170.270.420.090.240.230.001.492017武障河闸3.321.371.050.920.

43、20.263.33.22.62.010.3018.53六塘河闸0.260.370.140.340.310.41.021.151.361.40.930.688.36龙沟河闸2.730.591.090.880.490.42.573.363.032.211.740.5419.63义泽河闸0.06500.680.280.480.020.920.520.640.20.240.124.1652018武障河闸0.700.780.700.241.772.203.712.500.330.000.000.0012.92六塘河闸0.670.191.420.411.943.011.992.072.851.111.110.6217.38龙沟河闸0.920.970.401.153.563.875.635.606.205.144.242.7340.41义泽河闸0.020.000.000.000.000.000.300.310.480.220.020.261.61多年平均3.331.962.482.013.344.85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