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曲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昆曲课题实施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进昆曲课题实施方案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浦云(一)课程目标“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后经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传承的创新”明代嘉靖年间,昆山腔迅速流行。人们以“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来形容昆曲的兴旺。但是“物极必反”。美轮美奂的昆曲由于它的高雅,唱法之精炼,节拍之缓慢,韵律之委婉,一字一典之深奥,委难让普通观众
2、接受,这使昆曲远离了广大百姓,悠扬的笛声渐渐低沉。自清末民初以来,多少有识之士千方百计挽救昆曲衰落,却收效甚微。时至今日,昆曲的抢救与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学校打算通过对昆曲艺术特征要素的合理分解,进行儿童化的创新改造,使昆曲渗透到儿童的生活中,进入到学校的课程中,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素养。同时,为传承优秀昆曲文化,找到一种新的切入点。(二)背景分析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通过对文献研究资料检索与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对昆曲校园课程活动的研究仅限于个案研究,一是缺乏全局系统性的整体规划;二是缺乏有效落实和考核手段;三是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办法。总之,目前该项的研究工作,虽然取
3、得了一些成果,但以校园课程为主体且系统的、有组织的、深层次的昆曲课程教育研究工作还未形成。与此不同,国外的戏曲课程教学相当盛行。昆曲校本课程的开发刻不容缓。国内昆曲课程教学缺位现象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及探究。储昌楼校长于2016年在江苏教育发表的昆曲文化课程为学校塑美立魂一文中,谈到了昆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进步一开展昆曲校本课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昆山市一中心小学校在2017年的传承昆曲艺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结果报告中对昆曲校本课程也有所涉及,但并未开展深入的研究。同时,我们也深入到各个昆曲特色学校进行了实际考察,发现当今学校传承昆曲的做法,大都是
4、小范围、小规模地培训,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增强学校知名度,其功利性较强,不足之处在于:只是发展个别学生,未能使昆曲艺术真正融入学校的课程中去,成为学生内在的素养。综观昆曲校本课程研究的历程,不难发现,当前昆曲校本课程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昆曲作为一种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与我们的智慧和灵魂血脉相承,保留着我们最单纯、最古老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的精神财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正被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冲击。作为昆曲发源地的昆山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对稚嫩的孩子,立足朝夕相处的校园,让昆曲文化遗产被孩子们了解、喜爱和传承,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也是义不容辞的
5、责任和义务。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始建于1905年。百年来,石牌小学风雨砺洗、蕴积涵育。基于昆山巴城水乡灵动典雅的地域特色文化和学校百年造福桑梓、精心育“梅”的发展历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梅花品格为魂,凸显戏曲办学特色,将昆曲之雅浸润到每位师生的心中,立“博雅尚美”为校训,秉持“博爱、儒雅”的老师育“博学、文雅”的学生,成就“博大、高雅”的校园为办学宗旨,以雅的语言、雅的行为、雅的环境、雅的昆曲艺术,启迪智慧、启发真理、学到真知,做一个真诚高尚的人,从而拥有高雅的品行。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我校艺术特色发展现状,依托我校百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影响力,通过以传统昆曲文化为依托,构建昆曲文化特
6、色的校本课程的建设,使师生在乐中启智、怡情、养性,全面提升师生艺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同时,探寻一条立足儿童本位为主的昆曲文化课程整体建构与实施的模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课题组提出“走进昆曲”,期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向昆曲校本课程开发作更深入的掘进,力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昆曲校本课程体系。因此,“走进昆曲”这一课题,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三)计划安排1.课题的研究思路:通过在学校进行昆曲校本课程活动的项目研究,结合目前校园活动的特点,利用编写活动教材、组织小昆班活动、建设富有昆曲艺术特色校园文化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昆曲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活动,探索一套行之有
7、效的昆曲校本课程实施方法、途径和规律,将昆曲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学会优雅的生活。2 .课题的研究过程:(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9.8-2019.9)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校情调查分析,完成课题选题。完成课题研究申报,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昆曲文化”的相关知识,明确研究目标,商讨课题具体研究任务并确定子课题组。(2)实践研究阶段(2019.102019.12)设计子课题方案,落实到人,运用操作,按计划组织实施并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和完善课题设计;总结阶段性成果;按照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昆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报告
8、。各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任务进行实践研究。组织课题研究的交流观摩活动。聘请专家指导各子课题学校总结阶段成果。开展理论培训及相关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各子课题单位收集实验的有关数据、材料,积累有关实物资料,包括图片、论文、音响、视频、课例等。(3)结题阶段(2019.01)开展子课题结题验收、鉴定,举行课题结题报告会。举行优秀课例与艺术表演成果展示评选。学校课题组收集整理各子课题实验的有关数据、材料、实物资料、图片、论文、音响、视频、课例、结题报告等资料,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评审。3 .课题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资料,借助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理论研究。(2)调查研究法:通过现场考
9、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通过课后调查了解学生对昆曲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接受程度,以及在教学中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兴趣,实施昆曲课外活动后的效果,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实验方案。(3)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实施有效的昆曲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课题研究落实到教育实际之中。(4)学生个案跟踪法: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几位有典型性的学生,以他们基本艺术素养的提而为案例,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5)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分析、归纳昆
10、曲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在校园活动中的各种经验和认识,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丰富的、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四)课题评价1、评价指标形成自己对课程的兴趣,完成对走进昆曲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走进昆曲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能通过实践测评。运用走进昆曲所学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并完成走进昆曲作品并进行展示。通过走进昆曲课程的学习,使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加强与提高。通过走进昆曲课程的学习,使自己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学会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让传统文化深深根植在心中。2、评价方式走进昆曲课程评价更加注重
11、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因此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法灵活、重过程、重表现、重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学生、课程进行正确的综合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来了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情况及参与的热情。自评:由任课教师先确立目标与评价方式,儿童对自己课堂表现进行的自我评价。互评:由同桌之间、同学之间或小组之间通过多种途径评价。师评:由教师通过观察儿童、课堂学习情况,以及通过作业、考核等形式对儿童的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应给以积极的评价,不能以成人认为重要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儿童的作业效果,评价要以儿童的创造性为重要依据,积极的评价反馈能使儿童珍视自己的个性。评价等级:中年
12、级采用星级评价(最多五星,最少一星),高年级采用等级评价(优秀、良好两个等级)。具体方法:每位同学每节课获得一张评价卡,活动结束后,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接着请同桌或者本小组同学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卡上留有老师评价的空间。由课代表收齐后交给老师,再做评价。评价举例:活动成绩评价表姓名:班级:活动内容:日期:自评我学到了什么?我获得多少机会?我喜欢的原因?我不满意的地方?互评评价者签名:师评1、优秀2、良好3、合格4、不合格3、建立儿童成长记录手册成长诗篇每位儿童获得一本走进昆曲课程学习儿童成长记录手册一一成长诗篇,内容包含:家长寄语、努力目标、成长经历、获奖记录、精彩一刻、得意之作、童言心语、教师评语等板块,可用文字、绘画、照片等形式记录。成长诗篇的建立,让儿童在成长手册上记录本课程学习成长历程,手册还留有教师、家长评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