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4073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9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课件.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学习需要分析 为什么要教与学?学习者分析 教与学从哪里开始?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什么?,导言,怎么教(学),策略分析,内容分析方法选择媒体运用策略设计教学评价,前端分析,本章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分析,分析教学内容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教学内容的范围指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深度规定了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深浅程度和能力的质量水平。,本节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的

2、选择教学内容的编排确定单元目标及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实例分析: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内容分析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学习重点: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学习难点:教学内容分类的方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学习要求:能够运用几种熟悉的内容分析方法进行特定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概述,定义: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结构: 课程 单元(范围、重点和序列) 项目(知识点),l,l,知识点1,课 程,单元1,单元2,单元M,项目1,项目N,项目1,项目2,项目L,项目1,项目2,项目K,项目2,知识点2,知识点p,事实,概念,技能,事实,概念,

3、技能,技能,概念,事实,定义结构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单元层次开始,而单元的选择和设计要关注三个基本方面:范围: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重点:知识的关键成分序列:知识展开的顺序教学内容的安排既与“学什么”有关,又与“如何学”有关。,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1选择与组织单元2确定单元目标3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4评价内容5分析任务6进一步评价内容,内容编排,内容分析,为实现一门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学习者必须学习哪些内容,(即必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对这个问题的考虑,首先要从单元层次开始。单元作为一门课程内容的划分单位,一般包括一项相对完整的学习任务。在这些单元学习任务中,哪些应先学、哪些应后学?这涉

4、及到对各单元的顺序安排。通过选择与组织单元,可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教学内容的编排,含义:对已选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组织编排,使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相对独立(并列)、序列、综合。,单 元 4,单 元 3,单 元 2,单 元 1,课 程,并列型,各组成部分相对独立,顺序上可以互换位置,先学习哪一部分或后学习哪一部分都可以。,序列型,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序是固定的,前一部分的学习将构成后一部分学习的基础。,单 元 1,单 元 2,单 元 3,课 程,金属的切削技能培训,切削的操作技术,车床的电气控制原理,车床的机械结构,序列型实例,课 程,单 元 2,单 元 1

5、,单 元 3,单 元 6,单元4,单 元 5,单 元 7,综合型,(二)几种有影响的教学内容组织编排理论,1、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2、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3、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4、梅里尔等人提出的最短路径序列,教学内容编排的基本原则,整体到部分,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比如从植物的概念到各种植物的学习。确保从已知到未知比如学习了广播电视网络等到学习“媒体”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排列历史发展、事物规律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能够建立一种迁移。,三、确定单元目标和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在各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以后,要为每一单元编写相应的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6、是课程目标的子目标。在各单元目标确定以后,为保证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需要相符合;教学设计者应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进行评价。,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为实现课程目标所必需,还需补充什么?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应该删除?各单元的顺序排列与本学科逻辑结构的关系如何?在这种关系的处理上体现了什么样的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 各单元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各单元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教学或培训的实际情况?学习者已掌握了哪些内容?教学(培训)从哪里开始?,例:小学语文教学单元之一:认识四种基本句型。单元目标:使学生认识按语气分类的四种基本句型,并能正确朗读。根据这一单元目标表述,其中学习内容可分成两

7、个基本类型: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智力技能:学生能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祁使句和感叹句”这四种句型,能在阅读文章时找出这些句子,并指出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动作技能:“能正确朗读”的表述说明学生将能用合适的语气来朗读各类句子。,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单元之一:保护有益动物。,单元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益动物对人类的好处。2、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自觉性。,言语信息、态度,什么是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有时也称为教学任务分析,它的目的是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并据此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倾向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分析的起点和终点同学生学习的起点和

8、终点正好相反。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他的起点能力,而学习的终点是达到教学目标;而教学内容的分析一般从学习的终点教学目标开始的,采用逆向设计的办法,反复提出并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起点,正是教学内容要分析的终点。,四、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目的:判断教学内容的类别、性质及其联系,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基础:Gagne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说明: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 确定学习结果类型,认知(鉴别、概念、规则、 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每一类需要的学习条件不同,每一类需要的智力水平不同,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

9、加工分析法卡片、ISM法,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主要用于言语信息内容分析。确定分类方法后,或用图示、或列提纲,把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请参看下面的实例。,归类分析法实例,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是利用直观的形式来揭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由归类分析发展而来,更强调直观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多用于认知类知识的学习。 比如P110图3、4是用图解分析法对“DNA”教学内容所作的分析。,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是利用教学目标的层次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10、他揭示了为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一级一级向下分析,直至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它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愈容易,愈是在上层难度愈大。,(11) 教学目标 (8) (9) (10) (7) (6) (5) (4) (2) (3) (1),任何整数的减法,在不相邻行中有若干退位的减法,隔行退位(有0)的减法,在相邻行中逐行退位的减法,不退位逐行减法,用退位法减去一位数,任何一行中出现一次退位的减法,辨认哪里需要退位,逐行进行简单减法(不“减位”),理解0的减法(“减位”),简单减法(“减法”),想起了“起点能力分析”,图3.5所示的是“整数减法”

11、的层级分析。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11)的学习,以(7),(8),(9),(10)四项从属技能的学习为先决条件;而技能(7)以(2)的学习为先决条件,(8),(9),(10)以(6)的学习为先决条件;。该层级分析一直进行到“事实”的学习简单减法为止。,信息加工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又称为程序分析法。是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点行为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揭示顺利完成该目标所具有的外显和内隐的过程。 比如学习“两位数减法”这一智力技能,用信息加工分析法可作如下分析:,开 始,m n p q,不可能 不 是 是 不 是 不,q小于mn吗?,q大于n吗?,从m中退1位(10),A,A,B,B,在n上加10,减 法

12、(右行),记下右行减法的差,m-1小于p吗?,减 法(左行),记下左行减法的差,结 束,使用卡片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和各项内容要点分别写在各张卡片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安排,经过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每张卡片写一个要点使用彩色卡片、分开层次或同类的内容制作一种专用的计划板建立一套卡片编号系统,卡片分析法运用技巧,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三个步骤: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P114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3、利用目标矩阵,求

13、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小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分类,以及常用的分析方法综合如下: 言语信息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 认 知 学 习 智力技能层级、信息加工、图解分析法 认知策略层级分析法教学内容 动作技能学习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程序)分析法 情 感 学 习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程序)分析法,问题: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单元教学目标?内容编排的规律?可以使用哪一种内容分析方法?如何分析?,实例: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图 4-3 多媒体素材制作层级分析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维模型以认知学习为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教学

14、内容,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教学内容:,记忆层次,理解层次,简单应用层次,综合应用层次,创见层次,教学目标,能够记住学过的材料。,能够解释学习材料;能够将学习材料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为另一种形式;并能对学习材料作简单的判断。,能把学过的材料用于新的具体情境中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问题的各组成 部分进行辨认;进行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并能识别组成这些部分的原理、法则,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能突破常规的思维格式,提出独到的见解或解题方法;能按自己的观点学习材料进行整理分类;能自己设计方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维模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事实的学习,

15、概念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原理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记忆层次,理解层次,简单应用层次,综合应用层次,创见层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维模型,创 见,综合应用,简单应用,理 解,记 忆,事 实,概 念,技 能,原 理,问 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维模型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维模型,1.该模型两个维度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 低层次到高层次.,特点:,2.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为各知识点教学内容的划分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避免了主观性.,意义:,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借助适当的教学手

16、段(工具、媒体或设备)和教学方法而进行的师生交互活动,它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可见,无论按照上述哪一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支持。采用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准备,维持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强化和调节学生的行为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演示法:实物或模型演示、实验演示、文字演示、图片演示、幻灯投影演示、电影电视演示、多媒体演示。讨论法: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语言强化、活动强化、符号强化、接触与接近

17、强化。,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P118演示法:实物或模型演示、实验演示、文字演示、图片演示、幻灯投影演示、电影电视演示、多媒体演示。提问法:低级认知提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反馈法:课堂观察法(环视法、虚视法、点视法)、课堂提问法、课堂考查法。强化法:语言强化、活动强化、符号强化、接触与接近强化。,板书技能:提纲式、词语式、表格式、线索式(流程式)、图示式、总分式(括弧式)、板图式。教态变化技能: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交往、适当的停顿、声音变化。导入的技能:复习导入、直观演示导入、实验演示导入、实际问题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

18、、逻辑推理导入、审题导入、知识衔接与转折导入。组织教学技能: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方法分类过于一般化,缺乏针对性。如“讲解”和“讨论”,“归纳”和“演绎”,“发现”和“接受”等。实质上,在这两极之间还有很多变化。有时甚至不同的讲解方法之间的差异,比发现方法与接受方法之间的差异还要大。因此,这种过于一般化的分类对于教学的价值是有限的。第二,对学法不重视。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应该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是仅仅从教师活动来说的。第三,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已有的教学

19、方法,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到底有哪些?,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有机结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之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的一般决策步骤,第一步:决定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第二步: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第三步:决定是选择归纳的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的教学法。第四步:决定关于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三者如何结合问题。第五步:决定关于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选择问题。第六步:决定关于检查和自

20、我检查的方法选择问题。第七步:认真考虑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时的不同方案。,将教学方法分成若干类别,目的是为了使各类教学目标都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其得以实现,而不至于某些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被忽视或偏废,这并不意味着各种教学方法只能各司其责,分开使用。相反,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也是制定教学策略中的一个难点。,第三节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媒体一般包括: 视觉媒体:例如文字、图形、静止图像(图片、照片)、动画和活动影像; 听觉媒体:例如语声(包括语音库中存储的语声和语音卡实时产生的语声)、音乐和各种音响效果。,教学中使用的媒体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

21、物理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等;另一种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CAI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属CAI系统的一个分支)中所涉及的媒体是指后者。CAI系统中的“媒体选择与设计”与传统教学系统中的做法不完全相同。,一、教学媒体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书本黑板 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P121不存在“超级媒体”、“万能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条件下,选出一种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媒体。,二、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媒体设计是指,要设法

22、确定每一框面中各种媒体的具体内容、呈现方式和各种媒体之间的组合关系。不同的教学系统,其媒体设计的具体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均应遵循下面的三个原则:下页图 1、目标控制原则2、内容符合原则3、对象适应原则,学习任务的类型(目标),实施设计的限制资金、时间、可行性,学生的特点学习风格、技能,实施对象地点、多少等,教学空间、光线、实施,教师的态度、技能,学习材料和要求学生进行的活动,方法的选择,媒体选择(最后的决策),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1、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

23、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境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境的动画和语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2、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

24、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以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媒体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3、对象适应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6-11、12岁)正好处于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直觉思维图式”;而初中学生(12-15岁

25、)则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运算思维图式”,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且抽象思维占优势地位。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抽象思维仍属经验型,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对高中学生(16-18岁)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即能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外部现象的观察归纳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些知识。,三、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1、算法式:是通过模糊的数值计算决定媒体选择的一种方法。功能(媒体)备选媒体的效益指数代价(媒体),2、矩阵式:由两个维度组成,一个维度是特定的媒体,另一个维度是特定的学习目

26、标和学习类型。P125下面看一下教学媒体选择两维矩阵图,流程图:是建立在问题表方法基础上的、根据计算机的算法程序设计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媒体选择方法。P126图,多媒体教学的视觉媒体选择流程,多媒体教学的听觉媒体选择流程,四、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三个步骤一、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反应事实、显示过程;示范演示,验证原理;提供练习,训练技能等。二、媒体类型的选择。三、媒体内容的选择。,开 始,学科、课目,知识点 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媒体作用目标的确定,媒体类型的选择,媒体内容的选择,选编,修改,新制,试用评价,推广使用,结束,媒体选择的工作程序,

27、五、教学材料选择和设计,(一)教学材料的选择选取现成的、改编原有的和设计开发新材料。(二)教学材料设计的心理学依据如前所述,与加涅的九段教学程序的每一步骤相对应,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也包含九个阶段,这九个阶段所涉及的主要心理活动有注意、知觉、记忆和概念形成等四种。换句话说,这四种心理活动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当然也就与教学媒体的设计密切相关。注意、知觉、记忆、概念形成,1注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开始,而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因此,没有注意就不可能产生学习。 “注意”有以下几种特性: (1)选择性 (2)新异性 (3)简洁性

28、(4)适中性 (5)期望性,2知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具有下列和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 (1)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但学习者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 (2)相对性 :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 (3)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3记忆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具有下列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 (1)组块性 :组块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的记忆单位,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在记忆同一事物时所用组块的内容不同。学习者总是把当前呈现的信息内容划分为适合自己记忆的

29、组块。 (2)有限性 :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因而是有限的;但是同样的知识内容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大大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4概念形成: 学习概念不仅要记住有关的名称和定义,而且要通过一系列实例来帮助理解事物的共同属性,以便从中引出概念。形成概念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与概念学习有关的知识是: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实例(亦称正例)和非实例(亦称反例)。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形成概念,媒体设计者应考虑概念形成过程的下列规律: (1)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在学术著作中关于概念的叙述一般是按名称定义属性实例的顺序;但是在教材和教学软件中对

30、概念的学习则应相反,即按实例属性定义名称的顺序,因为只有从实例出发才能从中确定共同属性,才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2)既要使用正例,也要使用反例光有正例不能使学习者较深刻地了解概念的全部属性,只有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才能较完整地、确切地掌握一个概念。 (3)应使用和正例相近的反例所谓和正例相近,是指反例中有某些属性和正例有相似之处,而这些正是学习者难以辨别容易引起混淆之处。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习者获得确切的概念。 (4)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由于属性表层次分明所以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而冗长的文字表达则容易使人感到厌烦而

31、遗忘。,第四节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怎么教(学),策略分析,内容分析方法选择媒体运用策略设计教学评价,如:五段教学策略、加涅的九阶段教学策略、梅瑞尔的基本呈现方式与业绩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的概念1、定义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2、特点具有灵活性、指示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运用适当的引导材料,将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用适当的语言文字、媒体或二者的结合表述或呈现出来的教学策略。,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二、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是由

32、布鲁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1、学生定向2、学习方法指导3、实施教学,三、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也称暗示教学策略,是由保加利亚洛扎诺夫首创,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1、创设情境2、自主活动3、总结转化,四、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教学内容,包括一些操作技能的学习。1、动作定向2、参与性练习3、自主练习4、技能的迁移,五段教学策略是一种接受学习策略,它的主要步骤是: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33、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有效的教学需要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必须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及对象的各种教学策略,才能在教学设计实际中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环境,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五节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一、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与教育评价(一)教学评价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设计成果的

34、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实现预定目标方向进展。,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1)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3)评价能调节教学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二)教学评价的种类,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1、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对学习成绩的评定通常是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以个人成绩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

35、作常模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广泛,命题方式直接明确,测验成绩主要表明学生学业的相对等级。由于所谓的常模实际上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自然形成了正态分布。利用相对评价来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当不错的。它的缺点是,基准会随着群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标准参照测

36、验。它的试题取样就是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测验成绩主要表明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偏态的,如低分多高分少,为正偏态,反之则为负偏态:绝对评价的优点是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如果使用得当,可使每个被评价者都能看到自己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以便不断向标准靠近。它的缺点是,在制定和掌握评价标准时,容易受评价者的原有经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也不易分析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自身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定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定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在实践中常把自身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使用。,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

37、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提到的预测,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教育中的“诊断”是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除了辨认缺陷和问题,还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禀赋的识别。因此,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38、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得比较频繁,如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如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价通常是在该方案的试行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修改该方案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具体有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

39、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一种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数量化,而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的定性分析。一般情况下定性评价不仅用于对成果或产品的评价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

40、性的结论,由于教学涉及人的因素、变量及其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由定性评价来规定。可以说,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基础、互相补充、切不可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偏废另一方。,(三)教学评价的原则,为了做好各种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确立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

41、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应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应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第三应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这就要求以科学可靠的评价技术为工具,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肃地进行评定。,(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

42、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要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贯彻整体性原则,首先要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防止突出一点,不及其余;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和环节上花大力气;第三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3)指导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

43、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贯彻指导性原则,首先必须在评价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不能缺乏根据地随意评论,其次要反馈及时,指导明确,切忌耽误时机和含糊其辞,使人无所适从;第三要具有启发性,留给被评价者思考和发挥的余地,不能搞行政命令。,(4)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贯彻科学性原则,首先要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推广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严谨的处理;第三要对

44、评价工具进行认真的编制、预试、修订和筛选,达到一定的指标后再付诸使用。,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所谓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案,也可以是一套新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教学录像、计算机课件等,这些设计成果在推广使用之前,最好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 进行教学评价必须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指标。美国教育评价专家米德尔提出学校评价的两个要素:第一,必须具有标准准则或教育质量特征的描述,第二,必须具有一个程度恰当的判断,以判断学校符合这些特征、准则和标准的程度。同样,确定统一的指标也是教学评价的首要条件。,1、与教师因素有关的指标首先是教学能力方面,可以从

45、讲述内容中判断教师的专业水平,从选用教材上判断教师吸取、处理和传递知识的能力,从讲授和准确程度和严谨情况判断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讲解时能否随机应变判断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及时调整能力;从教学全过程的整体素养上判断教师是否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其次是与教学方法有关的指标。再次是和教学内容因素有关的指标。还有教学行为方面,可以从教态是否自然、大方、亲切判断师生感情的融洽程度和教学气氛的和谐程度,从语言是否生动流畅、文字是否规范简明、板书是否工整美观判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此外是心理特征方面,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衡量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一)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2、与学生

46、因素有关的指标首先,可以从表情上分析学生对讲课内容和速度的适应性。例如,与教师讲解速度同步;与教师讲解速度不能同步,嫌快嫌慢;对讲课内容感到费解等。这些情况在全班学生中各有多少人,所占比例如何?其次,可以从课堂提问中分析学生对功课的理解程度。例如,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最初反应是热烈、高兴、很快举手,还是不很主动但作了思考,或是不理会、回避甚至恐惧。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反应是思路敏捷、叙述流畅、答案正确,还是表达了思想但答案不完全正确,或是思路不畅、叙述不清、回答错误。这些情况在全班学生中各有多少人,所占比例如何?第三,可以从课堂秩序上分析学生对学习的注意或投入程度。例如,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围绕教师的讲解

47、和提问进行思考,在良好的秩序下互相讨论,还是虽然气氛平静,但注意力不完全和讲课同步,或是不太安静,有各种各样注意力涣散的表现。,(二)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教学材料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目前教育技术界比较关注的是音像教材(这里含计算机课件)。对于这类教材,我国学术界总结过所谓“五性”的编制原则,它们实际上也是评价这类教材的基本标准。 1.教育性 看其是否能用来向学生传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2.科学性 看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3.技术性 看其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4.艺术性 看其是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经济性 看其是

48、否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下面各类教学资料的评价指标,它们具体体现了上述的五性,例1电脑绘画作品评价指标和标准1. 创造性题材新颖,构思独特,作品富有想象力2. 制作水平恰当地运用特效处理3. 绘画语言形象生动、有视觉冲击力、恰当地运用夸张或写实的选择和应用符合审美的标准,例2 电脑动画作品评价指标和标准1. 创造性题材新颖,富有想象力画面设计有创意、别具一格2. 内容内容完整主题突出内容健康3. 制作水平作品采用的制作技术先进、灵活、高效根据内容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制作技巧画面衔接流畅载入时间适当人机交互功能强界面友好,图标、按钮、菜单、窗口等设计合理声音和画面同步

49、,4. 美术形象生动,造型活泼色彩和谐构图美观、平衡帧与帧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5 音乐与主题风格一致,加强表现力,例5 网络课程的评价指标和标准1、. 创造性 选题和构思有独创性、有特色版面和界面设计有新意图标、图片、动画、视频的的设计有较多的原创成分文章大多数为原创内容介绍新资料、新观点、新方法2. 内容 内容丰富、完整主题突出用多种表现形式突出重点文章行文流畅、易于理解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相关参考资料,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没有错别字和繁体字3. 导航、结构和链接界面亲切友好,方便用户使用网站结构清晰,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易于被用户理解每一页都有明确清晰的导航能够随机选择入口和出口,方便不同层次

50、和需求的用户使用提供背景资料和相关参考资料的链接,没有无效链接内容易于检索,4. 制作水平在动画、按钮等的设计中恰当地运用了比较复杂和高级的技巧图形图片经过最优化处理,视频和音频材料经过压缩,载入迅速运用菜单、图标、按钮、窗口、热键等,增强人机交互功能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运行或载入作品中的动画、视频、音频以及大的照片可以选择用文本方式浏览声音与画面同步画面、声音无抖动、无明显的跳5. 艺术性界面美观排版布局合理图片、动画、视频色彩鲜明、清晰,生动形象音乐与主题风格一致,能加强表现力,例4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有创新,反映了教师个人的见解和独特的思想教学设计体现和贯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