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43233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现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念,一、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堂里充满责骂和惩罚,令学生望而生畏片断一:小学四年级班的教室,下午第一节课间,教室的后面靠墙站着3个学生。问:他们站在后面干什么?有学生答:“他们上课插嘴,教师罚他们站。”,片断二:中学二年级班教师的办公室里,某教师正在大声训斥学生家长和学生:“你这孩子存心跟我过不去,上节课我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他就大声地指出来,害得全班同学都笑我。”“我教他们用虽然但是造句,他造的句子居然是虽然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杨老师还是不喜欢我,这是什么句子嘛?”“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管管这孩子,这样下去,他可不得了了。”家长和学生的头勾得越来越低,片断三:

2、 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教师说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最讨厌考试,我最讨厌发明考试的人,我最讨厌发试卷,让家长签字,讨厌!讨厌!,片断四: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9名所谓犯错误的年仅十一、十二岁的学生在课堂上被班主任强迫用小刀、剪刀当众刮脸,直到流血为止。,案例反思,1.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以往的教学的弊端: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客体,当成待灌

3、的瓶,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 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 ,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停留在价值层面,没有通过主体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一系列措施使它落到实处。,2.师生交流贫乏,课堂教学暮气沉沉: 信息交流的贫乏:师生之间单向交流;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往;教师与学生信息反馈不及时,人为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划了一道鸿沟。 情感交流的贫乏:教师忽略学生的感受和尊严,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教师过多地训斥而不是赏识学生,过多地说教而不是引导学生,使学生缺少情感的滋润,获取不到成

4、功的喜悦与自信。,3.强调知识教育、听话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教学活动不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活动,它没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气和土壤,没有开发出学生发展的内驱动力,也没有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在科学的道路上开拓前进,因此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也必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4.教学模式封闭,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单一,仅指向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以内的知识;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学生的机械记忆任务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一个人唱“独角戏”,没有师生的互动与情感的交流;学科之间缺乏沟

5、通,不同学科的教师间形成严格的“壁垒”,老死不相往来等等。,5.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总想把学生训练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标准件,他们没有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别进行认真考虑,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过程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而是统一要求,统一练习,统一评价。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他们失去了鲜明、生动的个性,也失去了对民主、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6.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人格无法健全。 知识的讲授是否全面、训练是否到位,在大考小考中能否取得好成绩,是教师们普遍关心的事情。而学生的精神是否丰富、道德是否纯洁、意志是否坚强、人格是否健全则被有意

6、或无意地淡忘了。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光有知识,而无健全的人格,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课堂教学莫大的悲哀。,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中国建成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称中国大学最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理查德莱文表示作为世界顶尖名校,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国本科教育缺两个内容绝大多数的亚洲的学校和欧洲大学一样,本科教育是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和一些一流的欧洲大学及美国大学不同的是,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

7、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的一种传统亚洲模式,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那就不行了。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美国通识教育模式可以借鉴美国的本科学生在头两年会尝试各种学科,然后会再选择一个主科。因为通过对多个学科的接触,会有不同的视角,使他们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设想一个政府的领导以前学过历史,又学过道德哲学,同时还学过经济、心理学的话,那么他胜任的几率也会更高一些。目前中国有许多的一流大学已经开始借鉴美国通识教育的模式,

8、北京大学在2001年推出了元培项目,选出一些优秀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他们生活在一起,同时在两年过程中学各种各样的学科。在复旦大学,所有学生第一年都接受公共学科的教育,之后再去选定一个主科。在南京大学,也开始按大类招生,学生在报考的时候不再需要去填报某一个专业,而且第一年会有60多门通识教育的课程供他们选择。互动式讨论让学生学会挑战,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中国需要敢挑战权威的学生,1.中国可以有世界一流大学,但至少要20-50年。2.中国学生缺乏挑战权威的勇气和精神。3.一流人才需要有广泛的学科基础。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4.学生要学自己喜欢的5.学生要有

9、冒险精神。,讨论:本科教育为就业还是培养未来人才,结论观念问题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二、现代课程与教学应有的理念,现代课程应有的理念新一轮国家规模的课程改革,计划在20002010年间,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南,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课程体系。这种改革需要理论先行,需要种种层面(课程政策、课程理论、课程实践)的研究积累。,(一)课程生活化,美国化学教材片断:某钓鱼协会组织钓鱼比赛,在某条大河上举行。大学化学专业学生陪同父亲参赛,发现河里有不少死鱼。他首先想到鱼的死因,可能是化学毒物排入

10、河道,于是打捞了几条死鱼送专业部门检验;但结果否定了他的推测;继续调查鱼的死因,花了几天时间走访了河两岸的工厂,最后查出死因是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大量热废水造成的。鱼死于热污染由排放各种废热水或废热气导致的环境破坏。我国教材的通病:抽象的文字下定义,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和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美国教材的特点:重视故事情节的作用;倡导学习与生活互动的理念;重视探索精神的培养;贯穿实践出真知的指导思想;重视人文气息的生发,(二)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和活动,都可以作为教材的有益

11、补充。教学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面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课程资源,怎么办?例如,(三)课程学力化,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实践课题就是设定课程目标:教育目的与目标的明确化、具体化;课程目标往往表现为“学力目标”。所谓“基础学力”(或“基本能力”)就是预期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最低限度的国民素质要求。一般作为课程标准编制的前提就是首先界定各学年阶段应当达到的“基础学力”或是“基本能力”,然后再设定学科或“学习领域”。,不同时代、不同学者持有不同内涵的学力观,这是自然的、必然的现象。在学力论争中偏于科学知识之类的客观侧面的学力论和偏于态度、兴趣、动机之类的主观侧面的学力论,长期对立,各有

12、其合理的内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的命题,作为新时代学力概念的核心受到了国际教育界的关注。“生存能力”所强调的不是纸上谈兵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生存智慧。这意味着学生应当形成“能动的学力”而不是“被动的学力”,“充实的学力”而不是“贫弱的学力”。“学力”原本有两层含意,一是指业已习得的现实的学习能力;二是指潜在的未来的学习能力。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例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协议会(CEEB)自1983年以来推出一系列研究报告,界定了美国普通高中生必须习得的“基本能力”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听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使用电脑能力,并且描述了落实这些“基本

13、能力”的六门“基础学科”:英语、艺术、数学、理科、社会科、外语。,我国教育界把完整的学力概念分割成三种学力:基础性学力、探究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并试图建构对应于上述三种学力的三种课程:基础性课程、探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四)课程核心化,体现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发展性的有效策略就是界定“核心知识”。“核心知识”指“所有的人拥有的普遍经验,和赋予我们生活以意义的人类存在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波依尔(Boyer,E.L.)认为,基础学校提供的“核心知识”应当包括生命周期、符号使用、集体一员、时空意识、审美反应、天人相依、生产消费、高尚生存。这八种“核心知识”实际上反映了它们在人生旅程中的顺

14、序。这些“核心知识”基于人类的共同经验,有助于整合传统的科目;有助于学生理解种种学科知识所拥有的关联性;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基础教育学校应当围绕“核心知识”设计“学科”或“学习领域”,渐次复杂地螺旋式展开,形成统整的课程。,随着社会信息化带来的知识更新和繁杂化,愈益要求学科知识的关联和整合。学科的边界愈益受到关注,甚至出现了以跨学科的“学习领域”代替分科主义“学科”的趋势,终究形成分科与综合学科并存的格局。,(五)课程评价多元走向,课程评价突出两方面的要求:学生评价和课程实效评价。现代兴起的智力理论都否定单一智力的看法,主张人类的心智能力是多元的,包括了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

15、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运动智力、社交关系及内省智力等,因此评价指标也应是多元的,而不能仅仅限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所偏重的智育或学科知识的评价。除知识技能外,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方法和习惯等方面,旨在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课程实效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评价”进行,也可以借助“教学分析”进行。这种评价牵涉学校整体规划(学校的年度计划、年级班级计划)层面、教材层面、教学过程层面的评价。,代表性的现代教学理念,(一)教学要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充满欢乐的课堂不见得是一个优质的课堂,但缺乏欢乐、令人枯燥乏味的课堂一定不是成功的课堂。,(二)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校

16、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三)倡导个性化教育 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四)赋予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 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也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五)带给学生发展的机会 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发现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学生回馈给我们的将是难以 令人置信的惊喜,(六)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我们所倡导的教学设计不应是绝对化的,而应是有伸缩性的;不应是只关注“教”的过程,而是更要关注“学”的过程;不应是模式化和程序化的,而应是个性化和灵活化的;不应是僵化和静态的,而应是动态和生成性的。,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的力量,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