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4333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执行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有关技术要求。主要技术措施有:一、新造技术要求(1)立地。选择无污染的平原岗地和低山丘陵区,海拔50OnI以下(赣南部分地区60On)以下),坡度25。以下,光照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土层厚度60cm以上,石砾含量不超过25%,排水良好,较肥沃的弱酸性红壤宜林地以及荒地、旱地和“四旁”用地。(2)区划。采用“油茶园”方式进行。每个“油茶园”面积不宜过大,通常50300亩为宜。有条件的应配套建设林道(机耕道)、山塘、水池、工棚等基础设施。荒地、旱地和“四旁”用地新

2、造油茶也应以小或微“油茶园”方式建设,以利集约经营。山顶、山脊及各“油茶园”之间应保留足够宽度的原生植被带等缓冲或隔离空间,以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育。(3)整地。根据坡度等地形地貌因素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等要求,选择全垦、带状或块状方式整地。坡度10。以下的平原、岗地或需套种的土地可全垦整地。坡度10。25。的丘陵、低山应采用带状整地,即:沿等高线由上向下开挖水平条带,带间距宜3.0m,带面外高内低,带宽宜2.02.5m,反坡坡度3。5。,条带内侧可挖深宽各30Cm左右的竹节沟,竹节沟长度根据株距确定,通常为1.5m左右,以利蓄水保土。带间杂灌全刈。适宜采取水平梯田方式整地的,要在梯田外缘作埃

3、以保持水土。在房前屋后的旱地、荒地或“四旁”地可采用穴状整地。整地时需清除树免和石块,并应与作业通道、取水、蓄水、工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4)垦穴。按株行距定点开挖种植穴,垦穴定点要规整,穴规格通常不小于60Cnl义60Cnl义60Cn1。开穴时应尽可能将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以利表土回穴。(5)基肥。在栽植前1个月左右,必须在种植穴中施入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245.0%)、饼肥或厩肥。商品有机肥用量10.015.0kg穴,饼肥用量3.05.0kg穴,厩肥等农家肥用量20.030.0kg穴。饼肥和厩肥等农家肥施入前应充分腐熟以免肥害,还可拌入少量杀虫剂以防病原菌和地下害虫。基肥中可掺适量

4、磷钾肥或复合肥以平衡和增强肥效。施肥时应结合表土回穴,先将土、肥充分搅匀回填穴内,再填新土返穴呈高出地面15CnI左右馒头状。(6)良种。从我省推荐的“赣无”“长林”“赣州油”三个系列的油茶良种中选择使用。良种穗条必须来自具有省林业局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油茶良种采穗圃供穗、供苗单位均必须向用穗、用苗方提供上述规定良种的证明材料,并对所供穗条与苗木的良种品质负责。不提倡使用除上述良种外的其他油茶品种。(7)壮苗。推广轻基质控根容器壮苗。推荐3年生以上轻基质容器大苗造林,以缩短达产期。3年生轻基质容器苗苗高需260cm,地径需20.8c,分枝合理。基质要求配方科学,容器口径应不小于18cm

5、,所育苗木要求根团完整,侧根须根发达并与基质紧密结合,生长健壮,无检疫对象。(8)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等综合确定栽植密度,最多不超过74株/亩。平原、岗地与低丘缓坡地栽植密度宜55株/亩左右,株行距宜3.040i;高丘、低山种植密度宜6374株/亩,条带水平间距(行距)宜3.0m,株距3.03.5m;荒地、旱地和“四旁”栽植应选择3个以上推荐品种相间栽植,株间距不小于3.0m。(9)定植。栽植时间为12月翌年3月,选择在阴天栽植,以减少苗木失水。苗木栽植前需将容器浇透水,不易降解的容器必须剪开。苗木定植在穴正中,要求栽紧、栽实并适当深栽,覆土以超过苗木嫁接口上方5cm以上为宜。(10)

6、抚育。指苗木定植后到第4年内的抚育管理。造林当年至少抚育1次,时间为910月。从第2年起,每年必须抚育2次,第一次为56月,第二次为910月,每次抚育应做到带间割灌与带内锄草。每年抚育时扩穴培克1次,扩穴范围为树克周边0.51.0,松土深度1015cm,且冠下内浅外深,培克高度1015cm0(11)水肥。灌溉。每逢干旱时期需给油茶林补水,早、晚进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追肥。苗木栽植后第2年起每年追肥12次,连续施肥到第4年。每年3月初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如尿素,每株0.250.5kg,兑水施入;每年11月以后,选择商品有机肥、施饼肥或厩肥隔年施入,施量分别是203.0kg/株、1.01.5kg/

7、株、3.05.Okg/株。春季施肥选择在阴雨天或雨前,在植株上坡或两侧距莞部2030cm处开挖2530cm深的沟,或用机械钻孔施入,肥料与土拌匀后施入,并及时覆土。应按树龄增长逐渐增加施肥量。推广测土配方与平衡施肥,适量、减量使用化肥。提倡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严控使用重金属超标肥料。(12)修剪。栽植后2年当树体高度达80100cm时需及时进行定干,之后应根据树体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整形修剪,具体参照油茶树整形修剪技术规程DB36/T754-2013执行。(13)套种。鼓励开展林下套种和间作,可选择林粮、林药、林花、林草、林菌、林茶等模式进行。套种时应选择草本矮杆作物,套种作物应距油茶树免部

8、80Cm以上。(14)环保。油茶林地要注重加强环境保育。提倡使用有机肥和无公害农药,推广种植绿肥抑草,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注意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综合运用营林措施以及物理、生物防控措施防治有害生物。二、低改技术要求选择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林龄在50年以下,具有改造潜力的油茶低产林实施抚育改造。对立地条件较好,但林龄在50年以上、种质低劣、产量极低没有改造潜力的油茶低产林进行更新改造。禁止对公益林中的油茶低产林进行更新改造。(1)成因诊断。通过农户访问和实地调查,分析诊断低产成因。对历史上有过经营者满意产量(如茶油210kg亩或鲜茶果2166.7kg/亩)或其油茶品种多属我省十大优良农家种群范

9、围(详见指南)的低产油茶林,可认定具有抚育改造潜力。反之,则认定不具有抚育改造潜力。(2)分类实施。按照以下两个类别实施:1.抚育改造砍杂清理。所有油茶低产林分均需实施。保留品种好、长势优的油茶树,对其余油茶树实施卫生伐与疏伐,同时全刈林内杂灌,并清理到林外堆放。实施时间为晚秋初冬。铲山垦复。所有油茶低产林分均需实施。15。以下的林地全面松土垦复,1525山地采取环山带状轮垦方式,25以上的陡坡采取带状铲山垦复,隔年轮流进行。每年至少带状垦复1次,夏季78月进行,垦复深度1020cmo有条件的,可增加带状垦复1次,冬季1112月进行,垦复深度2030cm良种补植与密度调整。对砍杂留优后出现林窗

10、、林缘等林分空地,需选择推荐良种(需与保留油茶树花期一致或相近)的3年生以上轻基质容器大苗进行补植。补植后株行距不小于3.Om,密度调整到5574株/亩。修剪与截干。对树形不佳的油茶树必须进行整形修剪,即剪除内膛枝、重叠交叉枝、枯弱枝、病虫枝、寄生枝、徒长枝、下垂枝等,并将油茶树高度控制在3m以下,郁闭度调整到0.7,具体参照油茶树整形修剪技术规程DB36/T754-2013执行。对种质优良但老化衰退的油茶树应进行截干复壮,即在主干距地面50-80cm高处锯断,还可选择适量侧枝进行,削平截口并涂抹伤口剂,待萌发新枝后从中选留35枝健壮的枝条培养主干与侧枝以恢复形成树冠,其余萌枝(芽)全部剪除。

11、施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结合垦复对保留、补植和截干的油茶树施入有机肥,每株施量可5.Okg商品有机肥或2.Okg饼肥或IOkg厩肥。有条件的可进行测土施肥,针对性补充磷钾肥或微量元素肥料。引蜂授粉。对因周边环境差或使用农药或使用除草剂等导致地蜂种群数量不足的林分,应通过深垦和配栽蜜源植物等措施引蜂养蜂,促进增加油茶地蜂种群数量。有害生物防治。对于因有害生物危害造成减产、低产的油茶林,必须因病因害施治。具体措施参照油茶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YT2680-2016o2.更新改造。按新造建设要求执行。三、提升技术要求(1)林分选择。选择人工栽植、林龄812年、连续两年平均亩产茶油不到10Okg的林分进行。(2)密度调整。按照留优伐劣与疏密均衡的原则进行疏伐和补植调整,保留植株应以树冠之间留有40CnI左右间隙为宜。补植参照低改中良种补植技术要求执行,控制密度为55-74株/亩,良种水平调整到70%以上。(3)整形修剪。参照低改中修剪与截干有关技术执行。(4)抚育管护。参照低改抚育改造有关技术要求执行。对于种质基础良好、但因花芽分化不好等原因导致座果率低的林分,必须注重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或微量元素肥料,已使用除草剂或高残农药的要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影响,以利花芽分化和油茶地蜂访花传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