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4365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质量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质量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质量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质量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质量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质量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指标体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质量重点研究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得分有组织科研研究方向1 .研究方向凝炼,设置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和逻辑性,最高计10分;2 .研究成果聚焦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前沿问题,反映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水平,与基地研究方向密切相关,最高计10分;3 .各研究方向根据基地建设规划有序、均衡发展,最高计10分。科研规划1.基地发展规划合理、科学,体现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最高计15分;2 .科研项目总体规划以产生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为目标,谋划重大研究选题,体现有组织性、开放性,最高计20分;3 .聚焦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自建数据库、数据量达一定规模旦正常运行开放,实现检索分

2、析功能的,最高计10分(规模、开放和检索功能缺一项依次降低4分)。研讨宣传1.形成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品牌(连续举办至少3年),每个品牌分别计30分、20分;2 .在国内举办(主办、承办)不少于80人、1天以上会期的国际、国内论坛,分别计5分、3分(1项未达标,只满足一个条件的分别计3分、2分;已计入论坛品牌的不重复计分);3 .在国外举办(主办、承办)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活动,计20分;4 .自建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关注量累计达到1万以上,且每年每个平台更新不少于50次的,分别计5分;5 .独立举办SSa收录期刊、A&HCI收录期刊、CSSCl来源期刊的,计50分;举办一般

3、性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分别计15分/年、10分/年,合办并有基地署名的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分别计10分/年、6分/年;举办学术辑刊两年以上(每年不少于2期),计5分/年。制度建设1.基地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最高计5分;有整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研究力量开展研究的制度(如科研奖励、基地课题等),最高计5分;2.建设单位有健全且适应基地发展规律、支持基地建设的管理制度和稳定的投入保障制度,最高计5分。团队建设首席专家1 .首席专家为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影响力大: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0分;为国家“万人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的,25分;为青年长江、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

4、青年英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称号的,15分(有多位首席专家的,第二位按1/2计分,第三位按1/4计分,其余不计分);无省级以上人才称号的,最高计5分;2 .首席专家聚焦基地研究领域开展前瞻性理论研究,产出有基地署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计10分/人,最高20分。研究团队1 .研究团队规模以及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梯队合理,稳定性高、发展潜力大,最高计10分;2 .团队(不含兼职研究人员)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20分;国家“万人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的,计15分/人;青年长江、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青年高层次人才称号的,

5、计10分/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之江青年社科拔尖学者的,计7分/人;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的,计4分/人(首席专家不重复计分):3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计2分/人;4 .有独立人员编制的(含行政编制和专职研究员编制),计2分/人。人才培养1 .近三年自主培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的,另加20分/人;2 .近三年自主培养:青年长江、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另加10分/人;3 .近三年自主培养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之江青年社科拔尖学者,另加5分/人;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另加

6、2分/人;4 .基地具有独立硕士、博士招生指标,近三年每年招收硕士、博士不少于5人,计5分;不到5人,计3分。人才引进1 .近三年从省外正式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另加10分/人;2 .近三年从省外正式引进:青年长江、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另加8分/人,人才引进是浙籍学者(人事档案关系转回浙江)的,另加2分/人。研究成果科研项目基地研究人员(不含兼职研究人员)作为负责人承担、完成科研项目:1 .立项或结项国家级重大项目,计40分/项;2 .立项或结项国家级重点项目,计15分/项;3 .立

7、项或结项省部级重大项目,计6分/项;4 .一年立项5项以上国家级项目的,20分/年。5 .每年组织自研项目5项以上,其中外单位人员不少于2项,课题按计划完成率不少于80%,10分/年。成果获奖基地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含学界公认的高水平民间学术成果奖如孙冶方经济学奖等)和图书出版奖:1 .获教育部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0分/项、30分/项、15分/项;2 .获省部级一、二等奖、三等奖或青年奖分别计30分/项、15分/项、8分/项;3 .获民间奖一、二等奖分别计15分/项、10分/项,民间奖项无等级的,计15分/项。学术成果1.学术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计5

8、0分;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的,计15分;2 .出版学术专著,2分/本;聚焦研究领域,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推荐出版机构出版3本以上基地著名系列丛书,5分体;3 .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分/篇;发表在国内其他权威期刊、SSCl收录期刊(一区/二区)、A&HCI收录期刊,15分/篇;发表在一级期刊、SSCI收录期刊(三区/四区),5分/篇(期刊级别参见浙江大学国内学术期刊分级目录指南2020版);6 .获领导肯定性批示:正国级20分/件次、副国级15分/件次、正部级和省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10分/件次(省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须为有内容的肯定性批示;同一成果获多项成果认定的,只计一

9、次最高分):7 .被国家部委政策法规应用采纳10分/件、编发5分/件;省级党委政府政策法规采纳5分。(学术成果要求有基地署名)舆论引领1 .在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发声,央媒10分/次,省级媒体5分/次(同一活动或同一文章按最高级别媒体计分);2 .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超过3000字计8分/篇,1500-3000字计5分/篇;3 .在重要新媒体(网络、理论发声平台等)发声,总点击量超过10万+,计5分,其余计2分。(媒体发声原则上要求有基地著名)学科建设依托学科1.依托学科优势明显,为教育部双一流学科,计50分;省登峰学科、优势特色学科、一流学科A类分别计20分、15分、10分,一流学科B

10、类计5分(有多个依托学科的,按最高学科填写,不重复计分);2.依托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较上一轮有提升(如B+提升到A-),计15分(已为最高层次的,计15分)。依托学位点依托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15分,一级学科硕士点5分(有多个依托学科的,按最高学科填写,不重复计分)。科研平台入选国家级研究平台,计50分;入选部委级研究平台,其中一类(重点)计20分、二类计10分。学术影响1 .活动或文章形成重大学术热点、引领学术前沿,引发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推动重大学术创新的,计20分(强调学术理论导向、与“舆论引领”不重复计分);2 .首席专家、负责人、方向负责人入选国家级学术组织副职以上的,计5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