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Word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4366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8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Word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速公路边线放样及勘测定界测量方案#测绘公司二O一六年十月一日1、工作目的、内容、依据1.3.1 坐标系统1.3.2 技术依据及标准2、工作安排2.1 工作计划安排2.2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221强化进度计划动态管理,222保证充足的人员投入.3.,33.,445.5.5.2.2.3保证充足的仪器设备、材料配备224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的控制和调整3、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与作业技术人员安排.3.1项目组织机构3.1.1组织保障3.12项目组织机构3.1.3项目管理主要人员岗位职责3.1.4资源保障措施3.1.5安全保障措施31.6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2项目人员安排及设备组成3.2.1项目人员安排32

2、1拟投入设备情况4、项目生产实施方案4.1 控制测量方案4.2 放样测量工作方案421放样测量工作的一般规定.422放样测量工作的实施4.3 勘测定界测量工作方案431勘测定界测量的一般工作程序,4.3.2调绘4.33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4.3.以址点测量435面积计算和汇总436勘测定界图4.3.7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5、提交的成果资料6、项目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案6.1 项目生产中的工序管理6.2 质量管理体系6.3 质量管理措施631质量管理组织架构1.4,.5.5.,6.6,6.68.9.9.1.010.1.0.1.1.U.U.141.4.1.4141.4.1.6.1.718.2

3、.02.1.,2222.22.23.252.5,2.5.2.52.6.2.729.2.9.3.1.3.3.3.434.35.6.3.2 质量方针6.3.3 质量目标634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贯635质量控制措施6.4安全管理体系及保密措施6.4.1 安全管理体系6.4.2 安全管理措施6.4.3 保密管理措施7售后服务计划及承诺7.1 技术支持与保障体系7.2 一年期免费质量保证1、工作目的、内容、依据1.1 工作目的*至*高速公路(*县境内)道路边线放样、勘测定界测量,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基础测绘资料。1.2 工作内容D放样定测道路K00+000K*+*里程(设计中线)左、右两侧用地范围线,道

4、路用地边线经过纵、横断面地形变化处,与线状地物交叉处,桥梁、涵洞、隧道等均设有加桩。2)根据用地文件,对道路K00+000K*+*范围内的规划用地进行勘测定界测量,并出具勘测定界报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1.3 工作依据1.3.1 坐标系统D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中央子午线114度1.3.2 技术依据及标准(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3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4 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5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

5、2010)(6)1:5001:10001:2000地腌图式(GB/T20257.1-2007)7 7)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14912-20058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Q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9 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2、工作安排2.1 工作计划安排本项目总工期为从签订合同之日起至放样、勘测定界测量工程结束,总工时为20个日历天。合同签订后20个日历天内提交测绘成果。总工期控制在合同日期内。工作计划安排如表6.1所示。表6.1项目进度计划安排表提交资料2.2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2.2.1 强化进度

6、计划动态管理(1)在测量中以总工期为目标,以阶段控制计划为保证,采取动态管理,使施工组织科学化,合理化,确保阶段计划按期或提前完成。(2)工程开工前,严格根据施工招标书的工期要求,提出工程总进度计划,并在对其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满足合同规定工期要求等问题,进行认真细致论证。(3)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未能按期完成工程计划,必须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启动应急预案,调整人员、仪器设备的投入及其他补救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现。2.2.2 保证充足的人员投入我公司人员充足,对于本项目进场施工的劳动力实行统一调配,保证满足施工的需要。2.2.3 保证充足的仪器设备、材料配备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周转材

7、料、机械的配备,确保需要。根据项目进展要求,及时组织投入。2.2.4 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的控制和调整根据工程总目标,编制“总体施工进度计划表”。并根据动态监控原理,对工程进度进行总体控制。当工程进度偏离计划时,项目部应及时做好预案,充分考虑影响工期的各种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工程进度,进行进度控制。图6.1项目进程控制流程图3、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与作业技术人员安排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由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担任。项目经理选聘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项目决策层由技术负责、安全负责、保密负责、内有负责、成果汇总负责组成。在建设单位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

8、物资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3.1 项目组织机构3.1.1 组织保障我公同管理层高度重视该项目,由单位领导组成项目领导指导小组,对该项目的人员、仪器设备、项目经费等进行部署和调度,确保该项目在人财物等方面得到充分保证。3.1.2 项目组织机构本项目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度,其领导机构共有6人组成,各司其职O其项目主要领导职责分工如表6.2,组织管理机构如图6.3所/Jo表6.2项目班子成员名单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拟任职务从事专业备注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项目总负责测绘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技术负责人测绘测绘工程师放样测量负贵人测绘测绘工程师勘测定界负费人测绘测绘工程师成果汇总负责人测绘图6

9、.3项目组织机构管理图专项检查及成果提交3.1.3项目管理主要人员岗位职责项目部成员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项目保密负责人、项目外业测量负责人、成果汇总负责人等。1)项目经理项目负责是该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全面工作,包括机构设置、人员培训I、设备调配、资金筹集、组织评审、后勤保障、安生生产、文明施工、各方协调等工作。2)项目技术负责人生产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进度控制、协调和解决各作业组之间有关生产方面的关系和矛盾;负责贯彻和落实项目部有关项目质量的计划和要求,起草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方案,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对项目部负责。3)项目安全负责人项

10、目安全负责人应具有高级工程师或注册安全师资格。主要是管理整个项目组的日常安全工作及安全检查,包括人身安全、仪器设备安全、数据资料安全等。4)项目保密负责人项目保密负责人应具有国家测绘局成果管理司颁发的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保密工作证书。其责任和义务。a)确保项目计算机、仪器使用的安全;b)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对项目涉密资料进行安全保密的教育、检查工作;c)监督各作业人员执行保密制度的情况,发现和处理涉密问题;d)监督、检查和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隐患.责令及时整改。5)项目外业测量负责人外业队生产负责人由高级工程师或注册测绘师担任,全面负责整个外业队的生产工作,也包括经费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人员

11、管理等工作。6)项目成果汇总负责人成果汇总负责人应具有地理信息中级工程师担任。主要进行内业生产、检查、指导、审核工作。7)后勤保障负责人负责作业区办公、生活用品领取、保管和发放,交通工具的派遣调度,禁止车辆带病作业等一切后勤保障工作。3.1.4 资源保障措施积极响应招标要求,按照关于该项目的政策性和技术性规范、规程、细则和甲方的要求,对人员的选拔、组配、编排、培训,设备的)隹备、性能、调试、检验,软件的购置、学习、使用等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安排。实行定岗定位,无特殊情况,确保人员、设备、软件的在位,不得随意抽调人员、设备、软件等。3.1.5 安全保障措施为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成立“安全领

12、导小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拈产检1制M、产事故S酷暖、安拈产目标!理、老亥、魁办法、国全生产管理办法、燧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车辆管理制度、销动用户用品管理办法等以明确各职能部门关系及职贝O3.1.6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应坚持以健康(H)至上,安全(S)为主,环保(E)先行,遵守法纪,全员参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施工中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工作相关疾病、零意外泄露,坚持绿色生产,塑造一流文明企业形象。根据国际惯例,在本次工程中建立以健康、安全、环保为主体的HSE管理体系,把文明施工贯彻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3.2项目人员安排及设备组成3

13、.2.1 项目人员安排人员安排以及主要仪器设备的投入是本次项目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拟投入15名骨干人员参与本次放样、勘测定界任务。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按照项目工程量,采用先进的劳动定额测算劳动力需求数量。人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本项目的各阶段作业会交叉重叠。将按照工程进度,在人员的调配使用上按月做出计划,合理调整,使工程量、作业进度与人力资源相平衡。人力资源使用原则建立专业化的作业队伍,充分发挥生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行分作业区承包责任制,提高生产效率,做到人尽其用。作业力量的具体安排作业区现场负责人负责作业区各项工作的管理,向项目部负责。负责作业区作业计划(日程表)的制定与修订,人员设置及其安排

14、,仪器设备计划的制定,材料计划的制定,各作业小组工作安排、协调及检查。人力资源培训计划为保证作业质量,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安排参与本项目的作业人员,对本项目的技术方案、操作手册以及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进行学习、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3.2.1 拟投入设备情况表6.3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备注4、项目生产实施方案高速公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项目是*至*高速公路(*县境内)道路边线放样、勘测定界测量,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基础测绘资料。4.1控制测量方案采用RTK实时动态测量的方法。当施测图根点时选点应保证至少两个点(包括)以上通视。施测

15、时选择便于安置GPS接收机和操作,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大于15。同时远离(大于2(M)m)大功率无线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远离高压输送电线(其距离大于50米),附近无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机的物体,避开大面积水域。当出现点位失锁时应重新初始化,再进行观测,直到得到固定解。应对所测的图根点采取检测措施,如测距、测角检查等。动态GPS应联测分布均匀能有效控制计算转换参数频性的高攀R点,利用最匚乘法对参与术解的高等级点进行精度估算,剔除观测质量差的已知点,便于转换参数的误差延递降至I撮小。采用CORS布设图根点时,城市等级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应按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U或卫星

16、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的要求加密控制点。CORS-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按下表6.4执行,RTK测量时,GNSS卫星的状况应符合表6.5规定。表6.4CORS-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距离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图根10051/40002碎部一图上0.5mm一1注: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至表中的2/3,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表6.5GNSS卫星的状况的基本要求观测窗口状态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5可用58不可用58CORSRTK测量的一般规定:(1)RTK接收机应能稳定接收和传送CoRS网络差分信号,其卫星截止高度角设置不应低于10%(2)控制点应布设

17、为三个及以上的连续通视点或不少于2组相互通视的点对,相邻点间距离应满足规范规定。(3) CoRSRTK控制测量,应做内符合残差检验、两次初始化测量校核、已知点检核、全站仪检测、分时段重复测量比较等,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4) CORSRTK测量必须在接收机已得到网络固定解状态下方可进行数据记录,各测回开始前应对接收机重新初始化。单次测回应满足点位平面残差HRMSW2cm,高程残差VRMSi3cm(5) CORSRTK测量控制点测回间观测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一分钟。两次平面互差应秘3cm,高程互差应秘4cm。符合要求的取各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6) CORSRTK测量应作已知点

18、检核,检测的已知点官位于作业区域内,检核较差应满足:平面5cm高程W8cm。(7) CORS控制点之间必须用全站仪100%检核边长、角度及高差检核,检核结果应满足表6.6的要求:表6.6控制点平面校核测量I技术要求等级边长较差相对中误差角度校核较差限差()导线联测检核角度闭合差(”)导线联测检核边长相对闭合差图根1/5000604061/4000注:n为测站数4.2放样测量工作方案定线放样测量工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平面控制测量、条件点测量、计算及测设、资料整理和资料检查验收等工作。4.2.1放样测量工作的一般规定D以规划或政府部门下达的定线或拨地文件为依据。2)应采用解析法测量作业

19、。3)放样定桩点与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0mm。4)放样成果宜展绘在1:1000或1:2000地形图上。4.2.2放样测量工作的实施本项目才用直接坐标法放样测量。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根据拟用地的界址点坐标。采用CORSRTK测量的方法直接放样出用地界桩点。CORSRTK测量的方法、要求等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的相关规定。4.3勘测定界测量工作方案4.3.1 勘测定界测量的一般工作程序勘测定界测量的一般工作程序为:接受委托一查阅有关文件一收集图件及勘测资料T现场踏勘及制定技术方案T实地调给一勘测定界一提交勘测定界成果一成果

20、资料的检查验收等。4.3.2 调绘4.2.3.1 工作底图的准备D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3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IOOOOo4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4.2.3.2 权属界线的调绘D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给到工作底图上。2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21、、明履地籍调查规程、雒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符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4.2.3.3 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地籍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4.2.3.4 本农田界线的调绘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查阅用地范围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基本农田界

22、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图上确定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的范围,并实地核定。4.2.3.5 地转用范围线的调绘如果项目用地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确定的农用地转用范围的农地,应聘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界线绘制在工作底图上。4.3.3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4.3.3.1 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D坐标法放样。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利用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给定的拟用地界址点坐标。利用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坐标和拟用地界址点坐标计算放样数据(反算边长、方位角),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

23、)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2)关系距离法放样。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或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在图上量出界址点与邻近现有地物的边长(三条以上),或利用给定的拟用地边界与现有地物的距离夹角等。在实地采用边交会、边角交会等方法放样界标位置。433.2如果项目用地范围行政隶属不同,应在用地界线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的行政界线交点上加设界标。基本农田界线与用地界线的交点、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分界线同用地界线的交点应加设界标。4.333界标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为150米,明显转折点应设置界标。4.3.3.4界标类型主要有:混凝土界标、带帽钢钉界标及喷漆界标(各类

24、界标应用范围参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4.33.5界址点编号原则上应以用地范围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编号。铁路、公路等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编号可以采用里程+里程尾数编号。4.3.3.6土地权属界线、行政界线与用地范围线的交叉界址点编号应冠以字田表示:S表示与省界的交点;E表示与地区(市)界的交点;A表示与县界的交点;X表示与乡(镇)界的交点;C表示与村界的交点;Z表示与村民小组界的交点。4.3.3.7界标位置在实地确定后,有条件的地区应在现场测记“界址点点之记”。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点之记”可一公里做一至二对点之记,但明显的拐点应做点之记。4.338若界址点在河沟池塘水域中,界标可埋设在岸边,

25、待有条件时再补设界标。4.3.4 界址点测量4.3.4.1 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4.3.4.2 测量一般采用极坐标法,须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站。角度半测回测定,经纬仪对中中误差不得超过3mm,一测站结束后必须检查后视方向,其偏差不得大于30;距离测量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或钢尺,使用电磁波测距仪时,距离一般不超过200m,个别放宽至300m,使用钢尺测量时一般不得超过2尺段。相邻测站至少应检测一界址点。4.3.4.3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4.3.4.4 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

26、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土IOCm范围内。4.3.4.5 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4.3.5 面积计算和汇总4.3.5.1 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项目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4.3.5.2 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解析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也可以采用几何图形法、求积仪法量算面积。4.3.5.3 在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市(县)、乡(

27、镇)、村(组)为单位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4.3.5.4 坐标法计算面积须采用下列公式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检核。式中:1P面积,(XV)界址点坐标,m;H界址点个数。4.3.5.5 图解法量算面积须进行两次,较差在限差之内时,取两次量算的均值。两次面积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0.0003MP式中:P量算面积m2;M勘测定界图纸比例尺分母。435.6几何图形法计算面积的误差应满足下式2.04M1./P式中:P量算面积m2;M1.-界址边量算的中误差m。4.3.5.7 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

28、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招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4.3.5.8 面积量算单位为m2,取至0.01m2o4.3.6勘测定界图4.3.6.1 勘测定界图是集各助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4.3.6.12 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

29、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4.3.6.13 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1.1.1.1 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Imm的圆圈表示;基本农田界线使用绿色绘制,并注明基本农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范围线使用黄色绘制;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用直径0.3mm、点间距1.5mm的点线表不。4.3.6.5 勘测定界图上用地范围内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的位置注记地块编号、

30、土地利用类型号和面积。其注记方式如:Bl02356(分母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编号,分子表示该地块的编号,右侧表示该地块的面积)。4.3.6.6 勘测定界图图式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对以上两个规程未作规定的图式,应按照国家颁布的现行比例尺图式执行。4.3.6.7 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界址点或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平面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表6.7规定。比例尺1-500110001-2000薄膜图0.80.6计算机绘图、或晒图1.20.8表6.7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单位:nun4.3.6.8 项目用地范围涉及多幅图纸,应编绘图

31、幅接合表。4.3.6.9 聘用地范围展绘在比例尺不小于1:IOOOO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大型项目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4.3.7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4.3.7.1 一般规定(1)成果检查、验收的制度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检、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担。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2)检查、验收中问题的登记和处理各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做好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3)检查、验收报告书a检查验收工作应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勘测定界单位的主管机关实

32、施。b二级检查和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分别写出检查、验收报告。5、提交的成果资料 勘测定界图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检查验收报告6、项目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案6.1 项目生产中的工序管理工序管理就是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和进度,是确保项目工期、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工序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工序管理表,使每道工序都有明确的控制内容、质量目标、调查方法等,使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达到工序管理的目的。6.2 质量管理体系公司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了以过程质量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

33、式,制定了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职责及质量管理规定等。经过多年的实施效果充分说明了我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步入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各项目的测绘生产过程4台终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测绘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本项目的质量管理将严格按照IS09001:2008的要求,将日常生产质量管理与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作业方案、质量检查方法,严格控制作业中每一过程、每一工序的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测绘成果的最终质量。(1)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6.4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2)质量管理体系主要过程流程图质量体系管理职责质管理体系策划部

34、门、序位管理职责1.人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配置工作环境配置图b.56.3质量管理措施设计控制合同分包监控监控施工生产准务产品符合性浦控测量、分析和改迸质量监控材料采购机械、设备租赁工程劳务分包项目策划不合格品控划产品防护产金交付客产控:S财产品实现监理、业主、政府监控看我意度!物费监控监控系统改进6.3.1 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本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另设立项目技术负责人一名,由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技术负责人主管项目部质检组工作,并指导各作业组自检、互检和队质检员的队检工作。公司级审查验收由公司质检部进行。所有成果需报公司总工程师审定。本项目公司内部按“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方式保证本项目的

35、质量。一级检查是在作业组自检、互检基5出上队一级内、外业各100%的检查,二级检查是项目部质检组对修补测成果的全面检查也要做到内检100%,外检100%;一级验收是公司质检部对修补测成果的30%内业审查、20%以上巡视检查和10%以上的测点检查。6.3.2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质量管理的质量政策,既是施工的质量主导思想,也是对顾客的承诺。本项目以我公司的质量方针作为项目质量管理的质量方针,其内容为:精心设计,精准勘测,精尖产品,精致服务。6.3.3 质量目标坚持“产品求精,顾客满意”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以先进的技术手段,高度负责的态度,向甲方提供高质量的测绘产品和服务。项目的质量目标如下:(1)各

36、项成果符合业主的验收标准,并通过业主组织的验收。(2)提交的所有资料成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和甲方的要求;(3)成果合格率100%,其中优良品率90%以上;(4)对成果质量终身负责;(5)以创“优质工程叫乍为项目追求的最高质量目标。6.3.4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为了把质量方针落到项目实施过程,实现项目质量目标,在公司总工办领导下设置项目质量管理机构。项目质量管理机构由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质量审核检查小组构成。心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组长1人,副组长1人,组员2人组成。质量审核小组,由组长1人,组员1人组成。(2)质量管理职责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制定具体的质量

37、职责分工,让参与作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在作业中自觉按照质量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本项目的质量管理职责分工见“质量管理职责分工表”。表6.7质量管理职贲分工表部门、单位质职员与分工备注总工办成果评审、审批质量领导小组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审核小组成果质量检查和审核项目质量检查小组过程质量控制及过程检查作业组标准化作业、质量自检6.3.5 质量控制措施6.3.5.1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D质量第一原则:质量第一是任何工程质量控制必须遵循的原则。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数量和进度都失去意义。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质量和数量、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坚

38、持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2)预防为主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认真研究影响质量的各种潜在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使各种质量因素预先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各种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出现,从而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3)为用户服务原则: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确保本工序的质量,杜绝有质量问题的工序成果流入下道工序,保证“下道工序”这个“用户”满意。4)用数据说话原则:通过对准确的反映客观实际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研究质量波动情况,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掌握提高质量的客观规律,制定质量改进的有效措施。6.3.5.2 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对参与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质量、安全培训及考核,对质量

39、要求、安全生产进行交底,提高全体作业人员质量意识。2)认真了解本任务的性质、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制定施测纲要、作业方法、工作计划及质量控制措施。3)认真做好出测前的准备工作,如资源准备、仪器检视、岗前培训等。员严格按技术设计书、规范及合同要求作业,确保测量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和清晰。2)在作业中如发现数据缺失或成果超出限差,应及时返工,设法补救。3)作业中如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引起资料数据不准确,应立即停止作业,将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检校合格后再重新投入生产作业。4)各类原始记录应由有关人员签字,由检查人员和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无误后签字验收,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返工。5)严格控制工序质量,加强作业

40、组自查和过程检查,避免将上道工序有质量问题的资料流入下道工序,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发生。6)项目质量检查小组根据要求对作业成果进行外业抽检,抽检比例不小于勘界总数的15%o公司级质量审核小组外业抽检比例不小于勘测定界总数的o%07)质检员开工时应与作业人员同步进场,抓好每道工序的首件产品的作业方法和质量,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方法,从源头上保障测绘产品质量。6.354内业工作的质量控制D内业数据处理人员严格按照作业要求进行,做到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质量检查小组、项目技术负责人对起算数据、内业计算过程、精度指标、文字报告要进行100%检查和校核。符合要求后才能绘

41、出图件或打印出成果资料提交质量审核组进行检查。3)内业数据处理人员应根据检查人员提出的检查意见认真进行整改,必要时交给外业人员实地核实。63.5.5检查工作的质量控制1)质量检查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检查抽样应符合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记载,责令项目部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和质量隐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2)过程质检人员开工时与作业人员同步开工,抓好每道工序的首件产品的作业方法和质量,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方法。3)质量审核小组应严格按施测纲要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检查审核各项测量成果。4)根据检查情况对测绘产品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

42、质量评价。6.4安全管理体系及保密措施6.4.1 安全管理体系在已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增加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I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按照“三合一”管理体系要求,制定了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及管理目标,建立了一系列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以及管理规定,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危及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对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及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公司测绘生产的质量、环境、安全生产等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做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6.4.

43、1.1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D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预防事故消除隐患节约能源防止污染遵纪守法持续改进。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零伤亡事故叫乍为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6.4.1.2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D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专职负责人、作业组长为现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员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工作。2)根据公司环境因素清单和危险源清单,结合项目特点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认真的识别及评价,制定出本助目的环境影响因素清单和危险源清单,并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并组

44、织实施。3)建立各级人员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使生产过程真正做到环境优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4)实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奖罚制度,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状况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之一。6.4.2.1资料安全管理措施D资料的接受和管理项目组接收到原始资料后,资料管理组派专人第一时间对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数量、质量和类型等,按照资料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做好详细登记,签字后备案。2)资料的保管对涉密资料不得损坏、遗失、转借第三者或挪作他用等。同时,从经济上采取最产厉的奖罚措施杜绝上述事件的发生。同时,项目组通过综合考核,从公司抽调一名专业资料管理员负责资料保管。3)资料的使用为确保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使用,不同作业人员,只能得到和使用他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