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4504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9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f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f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f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f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年纺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摘 要一、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逐渐增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日益增加,纺织行业在全国中地位不断提升。从下图看出,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04年和2005年约占6.5%左右,2006年上升到7.3%,2007年达到8.0%。从未来看,我国纺织出口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国内对纺织服装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这将使得纺织行业保持稳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二、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行业稳定增长,内销比重加大近四年来,我国纺织行业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

2、速保持在20%以上,平均增速为23.6%。2006年纺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4822.26亿元,2007年1-11月达到了16258.9亿元,预计2007年全年将接近18000亿元。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能力不断上升,国内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直接促进我国纺织行业需求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24万亿,同比增长速度高达11.4%;国内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210亿元,同比增长16.8%。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支出增加,进而带动了纺织行业的发展。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纺织行

3、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随着出口压力的逐步增大,我国纺织品的内销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纺织品批发零售总额也在稳步提升。2002年,我国纺织品内销比重大约66%,2003年基本与2002年持平,从2004年开始,内销比重不断扩大,2007年内销比重高达7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纺织品内销比重稳步提升但另一方面纺织品服装零售价格指数的下降,说明当前批发零售总额的增长更多得益于销售数量的增加而非价格提升,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纺织品内销市场的竞争在加剧。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总额当月增速比较(二)未来内销市场仍以城镇为主,对中高档品消费增多未来几年国内内销市场的中心仍将以城镇为主。从往年数据

4、可以看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有明显差别,农村人口对衣着的消费支出仅为收入的4%左右,而城镇居民平均在7%左右,这与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有关。2007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速加快,但消费环境并没有很大程度改善,农村居民大多选择到城镇进行消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城镇与农村居民衣着消费习惯差距依然明显2008年中档品的国内消费市场依然广阔,仍是消费主流。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最低收入阶层与最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收入差距近25000元,但衣着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差距不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居民支出比重最大且人数最多,约占到总人口的84%,是主要消费群体。这类人群的消费特点是实用至上、务实消费

5、,偏好物美价廉的产品,对中低档品的消费相对较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不同收入水平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比重比较另外新兴收入阶层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市场:准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逐渐形成规模,由此带动了中高档品牌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我国的居民收入结构正由纺锤形向葫芦形转变,除了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外,也诞生了新的收入阶层:准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他们具有消费能力强、消费弹性大、品牌接受能力强的特征,同时对品牌的认知度又相对混杂。这种消费特点给众多中高档品牌服装和纺织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葫芦形收入结构(三)需求结构变化从子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来看,棉、化纤纺织

6、及印染精加工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最大,在50%以上,而且收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的销售收入占比为17.16%,需求也有所提高。毛纺织、麻纺织以及丝绸纺织的销售收入占比均呈现出下降趋势。2004-2007年11月纺织各子行业销售收入比重变化名称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11171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49.6652.2853.954.49172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10.098.177.667.33173 麻纺织1.1921.361.23174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12.739.498.087.66175 纺织制成品制造12.1212.3312.512.5176

7、 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14.2216.5416.5117.16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引领纺织行业的发展,2007年得益于国内棉花的丰收以及化纤行业的回暖,棉纺织行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受到2006年暖冬的影响和国际羊毛价格的上涨,毛纺织行业2007年1-11月需求有所下降。丝绢纺织品的销售收入占比均呈现出下降趋势,需求下降。受2005、2006年茧丝价格一涨一跌的剧烈波动影响,以印度和日本为代表的采购商在2007年表现的十分谨慎,大多采取按照实际需求下定单采购的方式采购,大批量定单大幅减少,导致丝绸产品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加上仿真或者合成产品的冲击,以致丝绸产品的销

8、售收入占比降低。(四)供给平稳增长 纺织行业近几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近四年来,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平均增速达23.21%。2006年底,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了15000亿元,2007年1-11月时达到16900亿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2007年1-11月,主要纺织产品的产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2007年1-11月纺织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与增速类别单位 产量增速(%)纱吨1804901017.05布万米460446813.05 棉布万米252316515.98 棉混纺布(混纺交织布)万米775577.15.86 化学纤维布(纯化纤布)

9、万米130559512.11印染布万米43739688.07帘子布吨395849.519.08丝吨171243.39.32丝织品万米753065.81.1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其中,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纺织制成品制造和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三个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上升,其中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发展最快,工业总产值占比自2004年以来提升了两个百分点,达到了54.25%。丝绢纺织及精加工在整个纺织行业中处于下降趋势,工业总产值占比由2004年的9.96%降至2007年的7.39%。纺织行业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2004200520062007111710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

10、加工52.352.1953.8754.251720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7.858.27.647.391730 麻纺织1.351.271.411.311740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9.969.27.977.611750 纺织制成品制造11.6812.412.5512.621760 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16.8516.7316.5616.81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纺织行业产能存在过剩,随着未来行业的洗牌和整合,集中度会提高,小型企业的无效产能将被淘汰,大型企业的产能将得到有效扩张和利用,从整体来看,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决定了以后产能的发展,未来几年产能的扩张速度将保持在10%-20%之间。(五)行业

11、进口减少,出口增速放缓2007年,在纺织原料进口价格提高、国内棉花丰收,以及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减缓等影响下,我国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的进口总量减少,进口金额为253.76亿美元,同比减少1.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1年-2007年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口金额2007年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7年1-12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达到了1658.20亿美元,同比增长20.10%,增速放缓了7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1-2007年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金额及其同比增长速度根据2007年前11个月出口数据,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出

12、口增速首次超过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降幅度明显,从2006年的17%下降到2007年的5%不到,说明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结构正逐步优化。2005 年取消关税配额制曾导致我国对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出口增速大幅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更加严格的贸易壁垒使得2006 年我国对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大量产品转口到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和拉丁美洲,有效的分散了贸易风险。三、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一)财务费用上升2004-2007年,纺织行业销售费用增速稳定趋降,管理费用稳定中略有上升,值得关注的是财务费用,截至2007年11月,财务费用同比增长了26.83%,比2006年高出了近七个

13、百分点。财务费用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央行连续6次加息,提高了纺织企业的财务成本。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三费增速变化(二)行业经济运行不断提升纺织行业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都在不断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发展日益成熟,规模扩大,运行效率提高,而且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降低,使得纺织行业2007年盈利能力得到了增强。纺织行业的负债率比较高,为60.69%,在2007年央行连续六次加息的压力下,纺织行业的亏损面有所扩大,由2006年的14.49%扩大到2007年11月的15.68%。纺织行业的利息保障倍数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偿债能力较弱。行业的营运能力略有减

14、弱,2007年11月应收帐款周转率为11.92%,与2006年持平;产成品周转率为13.17%,低于2006年的13.83%;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62%,也低于2006年的2.58%。从发展能力看,利润总额增长率为31.27%,比2006年高出5个百分点;资产增长率为16.39%,比2006年高出1.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1.22%,比2006年高出近一个百分点。2007年出口退税下调,央行加息,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纺织业发展影响有限,总体来看,纺织业仍然将保持稳定的发展。2004-2007年纺织行业效益变化2007年11月2006年2005年2004年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10.43 10.

15、02 9.91 9.66 销售利润率3.81 3.61 3.48 2.99 资产报酬率6.80 6.25 5.83 4.80 偿债能力负债率60.69 60.83 61.79 63.07 亏损面15.68 14.49 15.81 18.86 利息保障倍数3.77 3.68 3.55 3.05 发展能力应收帐款增长率17.74 18.72 15.83 12.74 利润总额增长率31.27 26.27 51.84 18.12 资产增长率16.39 14.78 14.40 14.83 销售收入增长率21.22 20.59 26.4626.14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11.92 11.92 11.73

16、11.19 产成品周转率13.17 13.83 13.24 11.81 流动资产周转率2.62 2.58 2.50 2.3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三)行业平均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纺织行业平均生产水平表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和纺织行业市场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密切相关。随着规模扩大,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的规模效益凸现,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人均生产率提高。2004年时,行业的人均利润总额和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0.54万元/人和18.00万元/人。到2007年,二者分别达到了1.07万元/人和28.09万元/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4-2007年纺织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变化四、子行业对比分析及预

17、测(一)规模指标比重变化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子行业,资产比重在50%以上,并且保持了上升的态势。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纺织制成品制造和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资产占比均在10%以上,只有麻纺织在纺织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资产占比为2%左右。从销售收入来和利润来看,各子行业的变化和资产变化同趋势。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引领着纺织行业的发展,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资产比重在50%以上,其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在50%左右,整个棉纺织行业的利润占比呈现上升趋势;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和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的资产占比均在10%左右,其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在10%左右,毛纺织行业

18、的销售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以来的羊毛价格持续上涨,加大了毛纺织企业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缫丝行业的亏损主要是由于2006年盲目抢购高价秋茧所致。由于2006年非理性的秋茧价格比正常价高出50%以上,而生丝价格在2006年秋茧收购结束后就已经回落到正常水平,甚至在2007年34月还远低于正常水平,缫丝企业每缫一吨秋茧丝就要亏损2万元以上。此外,始于2005年底并持续将近一年的茧丝价格巨幅波动,严重挫伤了客商经营这一产品的信心,大多采取了观望、减少订单或转行的,因此,2007年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呈现

19、出下降的趋势。(二)销售利润率分析纺织大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007年11月的销售利润率只有3.81%。麻纺织和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的销售利润率低于大行业。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行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销售利润率不断上升,2007年11月达到4.50%,是所有纺织子行业中销售收入率最高的。从趋势来看,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的销售利润率也不断提高,从2004年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到2007年11月略高于全行业销售利润率。值得关注的是,麻纺织和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的2007年11月销售利润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注:171-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2-毛

20、纺织和染整精加工,173-麻纺织,174-丝绢纺织及精加工,175-纺织制成品制造,176-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2004-2007纺织子行业销售利润率五、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GDP增长迅速,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但是高通货膨胀压力有可能吞噬行业利润,影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目前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的调控政策将会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扩张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规模未上市企业成本上升,发展能力受到限制,但是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过热风险和原材料采购风险。人民币升值虽然对可以减少技术引进、设备采购等成本,有助于企业提升整体实力。但是人民币升值也对企业利润会有较大冲击,直接

21、影响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产业政策以扶持为主,通过产业规划和行业集中等方式有效降低纺织行业的经营风险,不过对于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的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和经营风险。产业政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短期内将会直接影响到行业整体供需平衡和成本传导力度。行业最主要的的风险仍来自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价格将直接影响到行业供需、规模、效益,为行业运行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用工成本加大。此外,美国经济在2008年可能呈现的衰退趋势或影响到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不利。六、行业授信建议2008年我国纺织行业仍将保

22、持稳定的发展:首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优势依然明显,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在量上还无法赶超我国,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也并不突出,短期内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优势还不会消失,提价空间依然存在;其次内需市场仍以城镇为中心,中档品的消费市场广阔,仍是消费主流,而新兴收入阶层:准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渐成规模,由此带动了中高档品牌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未来纺织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将保持稳定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很多企业产能盲目扩大,导致目前纺织行业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银行授心时,在看好纺织行业的同时,需要关注部分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对于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扩张建设项目规避授信,支持具有

23、研发和前瞻性的项目。总体来说,授信总规模要扩大,增速保持在20%左右,增加一些研发项目和国家支持类项目的授信,减少重复建设或没有竞争力项目的授信,适当增加长期授信;优化纺织行业客户地域结构,加大对纺织行业重点发展地区的授信力度,提高在纺织行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市场份额;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重点支持优势企业,退出纺织行业中效益和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银行在授信时,建议重点关注面向终端消费、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如雅戈尔、七匹狼、报喜鸟等;同时建议关注最先开始洗牌的细分行业中的优势企业。主要围绕两类企业展开,一类是在国际上具有技术优势、产品品质具有保障的企业,另一类是具有渠道控制能力以

24、及品牌塑造能力的企业。目 录第一章 纺织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1第一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1一、行业产业链分析1二、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变化1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2第二节 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4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4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4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6第三节 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9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9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10三、20082010年需求预测12第四节 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19一、进口总体分析19二、进口特点分析19三、2008年进口预测21四、出口总体分析22五、出口特点分析22六、2008年出口预测24第五节 供需平衡及

25、价格分析29一、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29二、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30第二章 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33第一节 行业规模分析及预测33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33二、收入和利润变化分析33第二节 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34一、行业三费变化34二、行业效益分析35三、行业平均生产率大幅度提高35四、行业效益预测36第三章 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37第一节 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37一、行业发展阶段评价37二、行业垄断性分析38三、全球纺织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使得竞争愈来愈烈38第二节 行业资产重组分析及预测40第三节 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分析及预测42第四章 子行业分析43第一节 子行业对比分析43一、子行业规模指标

26、比重变化43二、子行业经济运行对比分析44第二节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47一、行业基本特征分析47二、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分析47三、行业进出口分析52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53第三节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54一、行业基本特征54二、毛纺织行业分析55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57第四节 麻纺织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59一、行业基本特征分析59二、麻纺织行业分析60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63第五章 细分地区分析66第一节 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66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66二、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67三、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

27、布分析及预测67第二节 江苏省纺织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9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69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1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72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3第三节 浙江省纺织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76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分析76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8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79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80第四节 山东省纺织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81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特征81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83三、区域子行业对比分析84四、区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85第六章 企业分析87第一节 行业企业特征分析87一、行业企业总体特征分析87二、规模特征分析87三、企业所有

28、制特征分析89四、纺织企业的区域分布分析91第二节 纺织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93一、总体集中度分析93二、前20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94第三节 上市公司重点企业对比分析98一、总体排名分析98一、获利能力分析99二、营运能力分析101三、偿债能力分析102四、发展能力分析104第四节 江苏阳光集团分析106一、企业基本状况106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106三、公司技术及研发水平106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9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110六、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111第五节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分析112一、企业基本状况112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113三、公司技术及研发水平113四、企

29、业经营状况分析115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116六、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117第六节 维科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析119一、企业基本状况119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119三、公司技术及研发水平120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22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123六、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123第七章 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125第一节 全球经济风险分析及提示125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风险及提示126一、宏观经济趋热风险126二、汇率风险127三、利率风险128第三节 上下游风险分析及提示129一、上游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29二、下游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129三、其他关联行业风险

30、分析及提示130第四节 行业政策风险分析及提示132一、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风险132二、国际贸易壁垒增多132三、加工贸易限制政策133四、节能减排政策影响分析134五、劳动合同法实施135第五节 行业市场风险分析及提示137一、市场供需风险提示137二、市场竞争风险137三、替代风险138第六节 其他风险分析及提示139一、海运费“油涨船高” 企业成本增大139二、电力成本或加大139第八章 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40第一节 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40一、总体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140二、子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41三、区域授信机会及建议141四、企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42第二节 产业链授信机会及建议

31、144一、服装行业2008年的运行压力相对较小144二、辅料市场繁荣继续进行144附 表表1纺织行业分类及代码1表2纺织行业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6表32007纺织行业主要在建和拟建项目6表42004-2007年11月纺织各子行业销售收入比重变化10表52008年纺织服装五类消费热点14表62007年1-11月纺织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与增速29表72004-2007年纺织行业效益变化35表82007年11月我国纺织行业集中度38表92007年11月我国纺织行业集中度变化情况38表102007年我国纺织行业主要企业资产重组事件40表11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运行状况51表12棉、化纤纺织及印

32、染精加工企业2007年11月集中度52表13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2007年11月前15家企业指标比重52表142007年1-11月我国主要棉纺织品出口情况53表15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行业运行状况56表16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企业2007年11月集中度57表17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行业2007年11月前15家企业指标比重57表18麻纺织行业运行状况62表19麻纺织企业2007年11月集中度62表20麻纺织工业2007年11月前15家企业指标比重63表21纺织行业资产和收入地区分布67表22纺织行业盈利状况分析68表23纺织行业前四大区域亏损状况68表24江苏省纺织行业企业类型状况70表25江

33、苏省纺织行业2007年11月前10家企业指标比重70表262003-2007年江苏省纺织品产量71表27江苏省纺织行业运行状况71表28江苏省纺织子行业规模对比72表29江苏省纺织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73表30浙江省纺织行业企业类型状况77表31浙江省纺织行业2007年11月企业指标比重77表322003-2007年浙江省纺织品产量78表33浙江省纺织行业运行状况78表34浙江省纺织子行业规模对比79表35浙江省纺织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80表36山东省纺织行业企业类型状况81表37山东省纺织行业2007年11月企业指标比重82表382003-2007年山东省主要纺织品产量82表39山东省纺

34、织行业运行状况84表40山东省纺织子行业规模对比85表41山东省纺织行业子行业盈利状况对比85表42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资产状况88表43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亏损状况89表44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发展及盈利状况89表45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资产状况90表46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亏损状况91表47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及盈利状况91表48纺织行业企业数量分布92表49中西部省份纺织行业企业数量分布92表50纺织企业2007年11月集中度93表51纺织行业2007年11月前20家企业指标比重93表52纺织行业2007年11月前20家企业获利能力94表53纺织行业2007年11月前20家

35、企业偿债能力95表54纺织行业2007年11月前20家企业发展能力96表55纺织行业2007年11月前20家企业营运能力97表56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98表572007年第三季度纺织上市公司企业排序98表58上市公司获利能力100表59上市公司营运能力101表60上市公司偿债能力103表61上市公司发展能力104表622007年前三季度江苏阳光在行业中的地位106表63阳光呢绒产品分类108表642007年上半年江苏阳光各主营业务营业额及营业利润109表65江苏阳光运行状况110表66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112表672007年前三季度鲁泰纺织在行业中的地位113表682007年上

36、半年鲁泰纺织各主营业务营业额及营业利润115表69鲁泰纺织运行状况116表70维科精华主要产品简介119表712007年前三季度维科精华在行业中的地位120表722007年上半年维科精华各主营业务营业额及营业利润122表73维科精华运行状况123表74央行2007 年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示意图表128表75我国历次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情况132表76纺织行业日益严苛的贸易壁垒133表77纺织行业主要子行业万元产值耗电下降比134表78我国纺织企业行业集中度137附 图图1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2图2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图3纺织行业投资总额累计增速3图420

37、04-2007年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4图52003年-2007年全国纱产量变化4图62003年-2007年全国布产量变化5图72003年-2007年丝和丝织品产量变化5图82004-2007年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9图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9图10纺织品内销比重稳步提升10图11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总额当月增速比较11图12纺织品服装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情况12图13城镇与农村居民衣着消费习惯差距依然明显12图14不同收入水平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比重比较13图15葫芦形收入结构13图162001年-2007年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口金额19图172007年我国纺织行业主要进口产

38、品金额所占总进口额比例20图182007年我国纺织业主要省份进口额占全国进口额比例20图192007年我国纺织业主要进口来源地21图202001-2007年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金额及其同比增长速度22图212005年-2007年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累计出口增速变化情况22图222005-2007年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不同贸易方式增速比较23图23中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主要出口国占比变化情况23图24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市场增速变化情况24图25美国进口纺织品的主要国家及所占份额28图26各国对美出口纺织品单价比较28图272002-2007年我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及其增长速度30图28衣

39、着类出厂价格同比增长情况31图292007年2月-2008年2月纽约棉花首月期货价格走势31图302007年我国粘胶纤维价格变化32图312007年2月-2008年2月国毛条 66S价格走势32图322004-2007年纺织行业资产变化33图332004-2007年纺织行业收入与利润变化33图342004-2007年三费增速变化34图352004-2007年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变化34图362004-2007年纺织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变化36图372003-2007年我国纺织行业累计资产和累计销售收入变化37图382004-2007纺织子行业资产比重变化43图392004-2007纺织子行业销售收

40、入和利润比重变化44图402004-2007纺织子行业销售利润率45图412004-2007年纺织各子行业资产增速变化45图422004-2007年纺织各子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变化46图432004-2007年纺织各子行业利润增速变化46图44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总资产变化48图45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行业收入和利润变化48图462003-2007年我国纱和布产量变化50图472007年11月全国布产量和增速50图482003-2007年毛纺织行业产品产量及变化54图49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行业总资产变化55图50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行业收入和利润变化55图51麻纺织行业总资产变化60图5

41、2麻纺织行业收入和利润变化61图53全国纺织产业基地示意图66图54江苏省纺织行业在全国地位变化69图55浙江省纺织行业在全国地位变化76图56山东省纺织行业在全国地位变化81图57纺织行业企业规模分布88图58纺织行业企业所有制分布90图592005年7月-2007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图127图602003年-2007年服装产量变化130图61服装行业投资总额累计增速130图622005 年-2007 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累计同比增速比较144 第一章 纺织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一、行业产业链分析纺织行业上下游产业流程长,具有纤维、纺纱

42、、织造、染整以及其它最终制成品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并且上、中、下游应具备结合配套的生产能力,对经济影响大。广义的纺织行业包括化纤制造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绸制造业、麻纺织业、印染业、针织业、服装制造业、家用纺织业和产业用纺织业等子行业。从狭义来看,纺织行业仅包括纺织品的生产环节,它的上游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化工、化纤、纺织机械等,下游行业主要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本报告分析的范围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定义的纺织行业,是一个狭义的范围,行业代码为17,下面包含6个子行业,具体见下表:表1 纺织行业分类及代码17纺织业1710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20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1

43、730 麻纺织1740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1750 纺织制成品制造1760 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产业链,涵盖纤维、纺、织、染整、辅助材料、服装加工等任何一个环节,与此同时,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必要要素品牌运营(涵盖设计、策划推广等环节)、新型纤维以及面料开发也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由于纺织行业产业链比较长,并且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因此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上下游的发展,也受到上下游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所以国家外贸政策对纺织行业影响很大。二、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日益

44、增加,纺织行业在全国中地位不断提升。从下图看出,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04年和2005年约占6.5%左右,2006年上升到7.3%,2007年达到8.0%。(2007年纺织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为估计值)从未来看,我国纺织出口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国内对纺织服装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这将使得纺织行业保持稳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 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目前纺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呈上升趋势。比之其他行业,纺织行业具有投资相对较小、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投资见效相对较快等特点,因此纺织行业仍然是一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积极鼓励投资的对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