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4527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233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3页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3页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3页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3页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docx(2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目 录前言5第一部分 总论11第1章 区域图书馆群联合服务特色121.1 联合、协调采购131.2 联合编目131.3 联合目录131.4 通借通还141.5 系统零维护141.6 丰富的工作形态14第2章 基本概念162.1 逻辑概念172.2 业务名词概念18第3章 业务规则制定准备193.1 分馆参数203.2 馆藏地点参数213.3 文献类型参数213.4 流通规则参数213.5 MARC参数22第章 系统使用常识244.1 系统登录254.2 系统主界面25第二部分 采访子系统27第章 采访工作流机制285.1

2、预订处理流程295.2 采访形式305.2.1 独立采购305.2.2 联合采购315.2.3 中心代购325.3 验收处理流程325.4 先决条件34第6章 外部数据的引入356.1 书商书目批次366.1.1 书目批次管理366.1.2 新建书目批次376.1.3 小节提示386.2 书商数据接收396.2.1接收征订数据406.2.2 小节提示426.2.3 练习446.3 外部数据接收44第7章 订单的处理467.1 预订订单批次477.1.1订单批次管理477.1.2 新建订单487.2 图书预订处理497.2.1 功能说明507.2.2 书目查重预订517.2.3 书商书目预订54

3、7.2.4 小节提示567.2.5 练习577.3 预订记录维护587.6 采访信息历史查询59第8章 文献验收608.1 验收批次618.1.1 验收批次管理618.1.2 新建验收批次638.2 预订验收处理638.2.1 功能说明648.2.2 预订验收处理658.3 直接验收处理678.3.1 小节提示708.4 练习71第三部分 编目子系统72第9章 编目处理739.1 工作流程概述749.2 编目业务环节759.2.1 接收采访送来文献759.2.2 编目查重769.2.3著录标引和书目质量769.2.4 打印书标779.2.5 交送图书779.3 编目有关操作789.3.1 检索

4、区的特点和使用789.3.2书目操作799.3.3 利用外部资源809.3.4 附件处理839.3.5 小节提示849.4 MARC编辑849.4.1 快捷键说明869.4.2 自动生成字段879.4.3 自动追加拼音909.5 书目维护909.6 浏览编目919.7 直接编目929.8 回溯建库949.9 书标打印97第10章 数据处理9810.1 书目数据清理9910.2 Z30.50自动检索9910.3 Z30.50检索结果处理101第11章 图书交送10311.1 交送处理10411.2 交送统计10411.3 交送报告10511.4 新书通报105第四部分 典藏子系统108第12章

5、馆藏处理10912.1 馆藏登记11012.2 馆藏剔除11112.3 藏书清点11212.4 清点处理11212.5 条码置换113第13章 馆际藏书处理11412.2 馆际调拨115第五部分 期刊子系统116第14章 期刊工作流机制11714.1 期刊预订流程11814.2 期刊记到流程11914.3 期刊装订流程121第15章 期刊数据管理12315.1 期刊书目批次12415.1.1 书目批次管理12415.1.2 新建期刊批次12515.1.3 小节提示12515.2 期刊数据接收12615.3 期刊批次维护12815.4 期刊编目129第16章 期刊预订管理13016.1 先决条件

6、13116.2 期刊预订处理13116.2.1 功能说明13116.2.2 期刊查重预订13316.2.3 期刊批次预订13616.3 期刊直接预订13816.4 期刊批续订141第17章 期刊记到和装订14217.1 期刊记到处理14317.1.1 记到年14517.1.2 详细记到14617.1.3 记到操作14717.1.4 记到装订14817.2 光笔记到15017.3 装订验收处理15017.4 合订本回溯152第六部分 荐购处理153第18章 荐购处理15418.1 荐购图书处理15518.1.1 书目列表荐购处理15618.1.2 MARC格式荐购处理15718.1.3 读者自荐

7、数据处理15818.2 荐购通知读者15918.2.1 发送邮件通知16018.2.2 小节提示162第七部分 流通子系统163第19章 流通管理16419.1 流通制度16519.2 通借通还先决条件16719.3 流通处理16819.3.1 借书16919.3.2 还书17119.3.3 续借17219.3.4 丢书17319.3.5 损坏处理17319.3.6 闭馆还书17419.4 流通的多样性175第20章 读者管理17620.1 涉及参数17720.2 读者管理17720.3 读者查询18020.3 读者清单181第21章 预约管理18321.1 预约18421.2 回库处理186

8、21.3 预约通知读者187第八部分 参数设置和使用188第22章 系统参数18922.1 用户管理19022.1.1 操作员管理19022.1.2 角色管理19222.1.3 个人信息维护19322.2 分馆参数设置19422.2.1 分馆管理19422.2.2 馆藏地点19622.3 系统参数设置19722.3.1 书商管理19822.3.2 资金预算管理19922.3.3 出版社管理20122.3.4 书目控制号分区20222.3.5 汇率管理20322.3.6 出版周期20422.3.7 期刊类型20422.3.8 拼音库管理20522.3.9 种次号库维护20622.3.10 Z39

9、.50地址管理207第23章 MARC参数20923.1.1 MARC类型21023.1.2 MARC字段设置21023.1.3 MARC索引定义21223.1.4 MARC统一字段21323.1.5 MARC模版21423.1.6 MARC索引重建215第24章 流通业务参数21624.1.1 读者流通类型21724.1.2 文献流通类型21924.1.3 借阅规则22024.1.4 流通规则22224.1.5 专项阅览参数22424.1.6 专项外借参数22524.1.7 流通延期设置22724.1.8 办证费用管理22724.1.9 条码结构参数228前言n 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

10、lib的出现n 为什幺需要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服务n 阅读对象n 本手册包括的内容n 本手册阅读指导n 相关参考手册n 本书约定n 更多信息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的出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下,区域内各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数字化文献资源信息无法做到共享,达到为全区域服务的目的,各自的独立发展将使自己成为今后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一座孤岛。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来看,经历过单机、终端/主机阶段,局域网下客户机/服务器(C/S)阶段。C/S模式在90年代中期作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架构的主流,一直到今天,将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带入了新境界。C/S模式是基于局域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在Inte

11、rnet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地步,C/S模式在伸缩性、可管理、资源共享、联合服务等方面有技术上先天的缺陷,难以实现数字资源和传统业务紧密结合以及海量数字资源的分布处理。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是新一代的图书馆自动化软件,采用开放的多层结构体系,基于Internet实现传统业务与海量数字资源管理的结合。Interlib作为资源共建共享的新的载体形式,打破了图书馆各自分离的局面,将区域内图书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图书馆之间互相合作的目的。Interlib通过Internet网络或城域网络将区域内各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群,建立一个区域图

12、书馆群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空间,同时通过开放的多层结构达到与国内外其它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与协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图书馆群的资源管理和业务协作。Interlib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n 100纯Java开发产品,跨平台设计,与Internet紧密结合。n B/S模式多层体系结构,MVC架构。n Browser端完全采用XML,解决HTML的局限性,适应更新的技术发展。n Unicode标准,真正解决多语种混合编码问题。n 支持Z39.50协议,并支持下一代Z39.50协议ZNG。n 动态MARC定义,完全满足多MARC格式在同一系统并存。为什么需要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服务一个区域内,各图书馆

13、是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没有联系,图书馆之间的资源无法共享利用,造成了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如下图所示,在整个区域内,每个图书馆是一个离散的点,各图书馆行为独立,各自建立自己的文献资源,每个图书馆的读者只能享受本馆资源服务,不能享受其它图书馆的服务,最普通的服务如A馆的读者需要借阅B馆的图书需要重新办证,单一的服务模式给读者造成了不便,也使花钱建设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这种各自分割,单位所有的局面下存在的问题:n 如何达到区域内馆际间的合作,最大效能的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浪费?n 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读者,如何合理配置可利用的资源?n 读者如果想获取他馆资源,如何实现?n 如何挖掘潜在知识,增强读者

14、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互?n 未来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共享化,如何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n 如何利用区域性网络进行信息与知识的重新整合?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工作重心业已从内部业务工作为主转变为以读者服务为中心,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资源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使命。在区域内,需要整合图书馆群的文献、数字化资源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才能达到为读者更好服务的目的。如下图,图书馆群在采用集群的管理方式下,区域内各图书馆不再是孤立的、离散的点,互相之间通过Internet/城域网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区域图书馆群对外的表现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具有各自特色,对内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独立实体,读者享受的服务可以

15、是全区域范围的。n 通过Internet网络或城域网络将区域内各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建立一个区域图书馆群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空间。n 采用多层结构,通过开放的多层结构达到与国内外其它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与协作。n 将图书馆业务工作同数字资源相结合。n 提供多层次图书馆群联合服务。n 有序的整合图书馆群的文献、数字化资源信息,达到1+12效果。n 区域内各图书馆互相之间通过Internet/城域网连接在一起,在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的管理下,不再是孤立的、离散的点。n 区域图书馆群对外的表现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具有各自特色。阅读对象本手册适合使用系统的业务工作人员,也可以

16、作为管理员深入探索系统的指南。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本手册,能够结合业务工作加深对系统的了解,顺利的解决和应对出现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对业务工作进行优化处理,提高本馆的业务工作效率。本手册包括的内容这本参考手册详细讲解了系统各个模块的流程、使用指南和部分实现原理,并对相关技术做了原理阐述和实现说明。 本手册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第一部分从区域图书馆群联合服务特色、基本概念、业务规则制定准备、系统使用常识四章阐述了系统的区域集群管理方式特色,并就使用系统需要掌握的业务规则、基础知识和概念做了阐述。第二部分:采访子系统第二部分从采访子系统的流程着手阐述了文献在系统中的采访工作流程,阅读本部分可以

17、理解系统的采访工作流机制,在实际使用中可就各馆现有的采访工作流程实施流程再造,对采访工作进行优化处理。系统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文献(如普通图书、电子资源等)实施采访和管理,在区域图书馆群集中管理方式下,各分馆可以实施联合、协调采购,在采访形式上可以分为独立采购、联合采购、中心代购方式。第7章说明了如何建立一个订单实施文献的采访,第8章介绍了预订到馆文献和直接到馆文献的验收。第三部分:编目子系统第二部分介绍了系统中文献的编目,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应用的基础,其著录分类和主题标引直接影响读者的查询,影响到图书馆书目服务的整体水平。阅读本部分可以了解在系统中如何建立完整的书目数据和馆藏目录。并介绍

18、了如何在多馆集群管理方式下控制书目的质量,通过系统提供的Z39.50套录和自动检索功能实现网上Z39.50自动查重处理,保证区域内书目数据的质量。第四部分:典藏子系统第四部分介绍了如何利用典藏子系统的功能模块管理图书馆的资产。在典藏子系统中,除了能够处理本馆的馆藏,决定藏书的典藏位置,进行馆藏调拨等工作外,在区域集群管理方式下,给予一定权限,还能够进行馆际藏书的交接,调拨,改变资产所属等工作。第五部分:期刊子系统第五部分详细讲述了期刊的预订、记到、装订等一系列工作。期刊特点是连续性,体现在期刊工作的各个环节,期刊预订具有一定规律性,第一次预订后,以后的预订方式以续订为主,来源可能是多渠道。期刊

19、记到是对到馆的期刊进行验收,按照期刊的出版规律进行记到管理。期刊装订对下架期刊进行装订处理形成合订本,与图书类似进行管理和流通。第六部分:荐购处理第六部分讲述期刊和图书的荐购处理,便于更好的掌握其工作流程和使用。系统的荐购功能可以说是一套完整的子系统,它包含了读者对图书、期刊等文献的网上推荐订购,工作人员对读者推荐信息的处理和Email回复读者所荐购文献的处理情况。但由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特殊性,荐购处理的各功能分散到WebOPAC、采访、期刊等子系统中,读者从WebOPAC上浏览新书目录进行推荐订购,工作人员在图书或期刊的采购中处理读者荐购信息。第七部分:流通子系统第七部分详细讲述了系统的流通

20、业务工作,通过阅读本部分了解系统如何实现图书馆借书、还书等业务的自动化管理。流通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利用已建立好的读者数据和馆藏数据实现流通业务的自动化,在区域多分馆集群管理方式下,系统实现了全区域的通借通还,打破了区域内各图书馆条块分割、单位所有的局面,将图书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图书馆之间互相合作的目的。第八部分:参数设置和使用第八部分从参数的设置开始结合关联的各业务模块进行阐述,系统正常使用,与相关参数的正确设置关系密切。本部分并不是为了说明单纯的参数设置和参数模块的使用,希望通过阅读本部分,用户能够了解参数与业务的关系。也正是参数与业务的紧密关联性,使

21、系统的应用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各分馆复杂的业务管理。本手册阅读指导本手册是如何组织的?本手册是按照在图书馆工作业务来进行划分的,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单元。这就意味着您可以从任何一部分开始,而跳过其它部分。什幺是我必须掌握的?系统每部分的功能是异常强大的,但如果在手册的组织上将每一个细节都列出来,没有突出重点,将使您的阅读陷入困境,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上手。手册以工作流的方式叙述了系统内必须完成的业务工作流程,您只要阅读了该部分,便可以使您的工作轻松自如的完成。我可以按照各部分的顺序吗?按照各部分的顺序,你可以熟悉整个系统的流程。通读了整个手册,您将清晰了解图书馆业务工作在系统内的实现方式,让您更

22、容易使用系统以适应您的工作流程。每一部分里面有什么?l 每个子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和详细功能说明。l 主体业务的工作流程。l 一个实例,按照工作流实现要完成的功能,并在部分复杂的章节给出一个具体应用举例。l 同业务工作相关的使用技巧举例和常见问题回答。更多信息关于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的最新信息可以访问站点。第一部分 总论第一部分从下面几章阐述了系统的联合服务特色和业务规则制定准备,并就使用系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做了阐述。n 区域图书馆群联合服务特色n 基础知识和概念n 业务规则制定准备n 系统使用常识第1章 区域图书馆群联合服务特色 该章介绍了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

23、理系统的联合服务特色,包括了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协调采购、各成员馆的联合编目、区域联合目录自动实现、各分馆间的通借通还实现全区域的大流通。1.1 联合、协调采购Interlib系统中通过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协调采购,达到在文献资源采购时就进行合理配置的目的。n 联合采购:各分馆分别建立自己的订单,由中心采访部门统一管理,发订单订购。n 独立采购:各分馆分别建立自己的订单,由各分馆自己发订单,独立完成采访过程。n 中心代购:由中心馆建立总订单,完成采访,书到馆后分发给各分馆。1.2 联合编目通过馆际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编目,多馆具有相同的文献资源,共享一条标准书目数据,达到书目资源共建

24、共享的目的。由于区域图书馆群内各馆编目质量参差不齐,Interlib引入多种手段进行编目质量控制:1. 保持系统在多馆集中工作模式下书目数据的标准性、唯一性。数据接收过程中系统自动查重,保持书目唯一。2. 由于每个馆的编目质量参差不齐,系统根据MARC字段参数进行书目数据校验检查。下载数据时采取自动查重方式,简化人员操作。3. 对格式简单的书目数据,允许进入中心数据库,在编目完成后能够自动与网上完整书目数据进行查询。系统自动进行本地简单书目数据与网上编目中心完整书目的查重处理过程。1.3 联合目录建立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目录,将图书馆群文献资源的目录信息集中在一起,提供给读者不再是单一图书馆的目

25、录资源,而是图书馆群的目录资源。联合目录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非实时的传统联合目录,把来自多个图书馆的数据汇集在一个数据库中;第二种是实时的联合目录,反映了文献的实时动态信息。传统的联合目录,相当在中心存放了本地系统的一个复制,构建的联合目录不能实时更新,由于技术上、管理上或其它方面的缺陷,无法反映文献资源的收藏地点及借阅情况等动态信息。无法在联合目录基础上延续对读者的后续服务。Interlib区域图书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构建的联合目录,是一个动态的整体,采用的是实时的联合目录,它的特色是提供给读者的目录数据是最新的。直接反映文献收藏的地点及借阅情况等动态信息,在呈现给读者的目录上直接

26、延续了读者的服务。1.4 通借通还区域图书馆群之间实现通借通还最大效率的利用了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同时提高了对读者服务的层次。Interlib系统在区域图书馆群文献资源借还服务方面,实现全区域的通借通还,读者在提供服务的任意馆自由借还文献,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任一读者在任一图书馆均可自由借还文献资源。全区域的通借通还,系统通过参数进行管理,由于系统采用B/S多层架构的先进性,数据集中管理,各分馆仅需浏览器即可运行业务系统,分馆省去了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等工作。通借通还管理中包括了文献资产的管理,在全区域大流通环境下,文献资产所属馆不发生变化,仅改变所在馆位置。还回时文献自动入藏到指定馆际藏书地点或与

27、本馆图书混合排架(自动入藏到还回地点),不需要手工干预。1.5 系统零维护 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由于受其实现方式的限制,从而要求每个图书馆配备具有计算机专业技术和熟悉图书馆业务的系统人员,这对一般的中小型图书馆几乎是办不到的事。Interlib系统的B/S多层体系结构,采用了大集中的方式,各成员馆无需高档的服务器、无需安装专用系统软件、无需专业的计算机业务人员。这样就为各种类型中小图书馆上马自动化系统解决了重大的专业人力资源问题,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区域内图书馆群的自动化系统使用。1.6 丰富的工作形态Interlib采用B/S体系架构,除了完善传统的工作方式外,并很好解决了C/S体系架构下技

28、术手段难以达到的特殊工作形态。l 现场采访:通过Internet,可以直接进行文献的现场采访,效果与本地工作没有区别,采访实时进行,数据与中心同步,不需要进行二次处理。l 移动图书馆:通过无线网络同Internet连接,实时处理读者办证、图书的借还等流通工作,移动的书车真正成为移动的图书馆。l 社区服务:由于图书馆社区服务的提倡和兴起,Interlib系统正好切合这个观点,凡是Internet连通的地方,都可以是图书馆的服务点。Interlib将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延伸到居民社区等社会的各个角落。第2章 基本概念 该章节介绍了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概念,掌握它便于更好的理

29、解和应用系统。2.1 逻辑概念区域图书馆集群: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各图书馆通过网络连接(或通过Internet与中心馆相连),形成一个图书馆群,内部采用统一协调的管理方式,对外表现为一个虚拟的整体,在此基础上实施全区域的通借通还。中心馆:一个区域图书馆群有一个中心馆的存在,该中心馆负责全局的统筹安排、策划,是事实意义上的区域图书馆群管理中心。全局用户:可以操作所有分馆数据的用户,在系统中馆代码标识为“999”。成员馆用户:只能操作本馆数据的用户。全局参数:可以被所有分馆共同使用的参数,对全区域所有图书馆来说,制定全局参数有利于统一行为,简化区域图书馆群的管理。在系统中馆代码标识为“999”。全局

30、参数可以被所有分馆使用成员馆参数:只能被本馆所使用的参数,一些特殊的参数只能由各馆单独制定,如馆藏地点、操作员等。对非全局馆的用户来说,在系统中只可见本馆定义的参数和全局参数,对他馆定义的参数不可见,避免在系统应用中发生一些常识错误。系统通过分馆代码识别全局参数或成员馆参数。成员馆参数只能为本馆所用2.2 业务名词概念机读目录格式:通常称之为MARC格式,是图书馆界用于在计算机上存储和交换书目数据的一种数据格式。它规定了书目记录的形式,用字段标识符、子字段标识符等描述书目信息,变长的特性可以描述复杂的信息。关于其子段的简单定义,参考附录一。第3章 业务规则制定准备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方式,不仅仅

31、涉及到各馆的业务流程,复杂的是协调各馆不同的业务工作方式,以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在使用系统之前,需要规划业务运作规则,建立完整的业务运作参数,以下说明区域多分馆运行机制下参数的概念和建立方法,本章先就系统运行所需要业务参数作简略介绍,详情请参看“系统参数部分”。3.1 分馆参数使用系统前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分馆参数,定义使用系统的分馆。定义分馆完成后才能进行其它参数的设置。定义区域图书馆群下的各分馆参数,包括各分馆的工作作模式和分馆的属性;区域图书馆群逻辑上对外表现是一个整体,但是在内部,各分馆是相互区分的,在区域联合体内,没有中心馆与分馆的区别,只有全局馆(馆代码为999)和成员馆的区别,

32、虽然物理上可能是一个馆作为中心馆进行区域图书馆群的管理。逻辑上中心馆可以作为全局馆定义,也可以作为成员馆定义,但系统建议作为成员馆定义。全局馆作为一个虚拟的角色出现区域图书馆群实体中分馆之间的关系举例如下:如果在一个区域中有多个分馆,有分馆一、分馆二、分馆三等等,假设分馆一是对整个区域图书馆群进行统筹管理的,是实际意义上的中心馆,但在系统中,建议将分馆一、分馆二、分馆三等都定义为成员馆,这在逻辑上所有分馆处在了同等地位,系统默认定义的全局馆(馆代码为999)就作为虚拟的一个馆存在。系统中谁拥有全局管理的账号就可以对所有分馆进行管理。全局馆存在的意义l 统一参数管理。对区域图书馆群来说,如果每个

33、分馆各自制定参数,不利于全局的统筹管理,一些具有共性的参数可以定义为全局参数(分馆代码为999的参数),在管理上降低了复杂程度。l 联合采购。灵活运用全局馆,定义全局参数,可以处理很多复杂业务工作,如果开展全区域联合采购等业务,建立全局订单,供各分馆联合采购。l 对所有分馆进行管理。虽然系统建议实际意义上的中心馆作为成员馆定义,但这并不影响中心馆的管理,在系统中为中心馆分配全局管理账号,可以监督成员馆的数据质量,并对所有成员馆进行管理。3.2 馆藏地点参数馆藏地点,在不同的系统中有不同的称呼:典藏地点、典藏位置、藏书部门等等,在本系统中,统一称之为馆藏地点。它定义了区域图书馆群下的各分馆的馆藏

34、地点,包括各馆藏地点的属性、所属分馆;逻辑上区域图书馆群对外表现是一个整体,但是在内部,各分馆馆藏地点是相互区分的,在区域联合体内,各馆拥有自己的馆藏,常规情况下,馆藏地点是一个成员馆参数。馆藏地点由各分馆自己定义。3.3 文献类型参数文献类型在设置之前统一规划,确定图书馆群需要的文献类型,供全区域图书馆群制定统一的规章管理制度使用。默认情况下,各分馆应该定义自己的文献类型参数,但在全区域集群管理方式下,可以采取定义全局的文献类型参数供各分馆使用,简化管理的复杂程度,如有例外情况,各分馆定义自己独有的文献类型。文献类型定义方式,建议按照通常的类型定义:如中文图书、西文图书、中文小说、中文期刊、

35、西文期刊等。系统安装后默认按照该方式定义。建议,定义文献类型前,收集各分馆需求,统一筹划,由中心管理馆统一制定,特殊情况各分馆定义自己的文献类型参数。3.4 流通规则参数定义区域图书馆群下的各分馆的流通规则参数,实际就是各分馆流通制度的制定,各分馆的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各自的流通制度定义该参数,以实现系统对各分馆流通规则和全区域通借通还规则的管理。规则的方式是通过参数组配的方式形成,灵活程度大,需要仔细理解它的概念和运用它。流通规则的形成:流通规则分馆读者类型文献类型借阅规则馆藏地点含义:必需满足“分馆读者类型文献类型借阅规则馆藏地点”的组配才能形成流通规则。举例:分馆(0001)普通读者(999

36、_PT)中文图书(999_CN01)3册30天(999_3C30)社科书库(0001_SK)这种组配规则形成流通规则解释如下:分馆0001的普通读者借阅社科书库的中文图书采用借阅规则3册30天。如果是馆际的读者(全区域通借通还的读者,需要在读者类型中定义并开通读者的通借通还服务),也通过该规则处理。读者具体的借阅细节在读者类型参数、借阅规则参数里定义。进入“系统 流通业务参数 流通规则”,见到如下界面:因为流通规则制定的灵活和动态的特性,馆际可以通借通还的读者与本馆读者的管理方式上统一了,这样在流通规则的定制上可以对馆际读者做到最大的灵活处理。3.5 MARC参数MARC参数全局统一设定,包括

37、MARC类型、MARC字段、MARC索引、MARC统一字段、MARC模版参数。系统安装完成后已经定义好这些基本的参数,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建议用户不要修改该部分参数。MARC类型参数:定义系统需要用到的各种MARC标准,系统默认设置了CNMARC、USMARC标准供用户使用,如需要增加新的MARC标准,需要首先定义MARC类型参数,然后设置该标准的MARC字段、MARC索引、MARC统一字段、MARC模版才能使用。系统MARC标准定义完全参数化,允许同时多种MARC标准在系统中共存。即是说系统可以容纳CNMARC、USMARC、UNIMARC、JPMRAC等等标准的共同存在。在该参数里,MARC

38、名称和文献类型唯一识别了不同的MARC标准。MARC字段: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可以根据本馆特殊需求和国家标准的变化更改,修改后需要生成MARC编辑参数才能被系统识别使用。MARC索引:系统MARC索引默认定义了CNMARC图书、期刊,USMARC图书、期刊的索引,分为9种索引途径,是著者索引、分类号索引、控制号索引、ISBN/ISSN索引、订购号索引、出版社索引、主题词索引、题名索引、统一书刊号索引。索引的定义方式与字段的录入方式相同,如需要定义701a字段作为著者索引,在著者索引中填入701$a;如果需要定义多个索引点,用“;”(半角)间隔开:701$a;702$a;如果需要子字段合并作检索点

39、,如701$d、$b,填入701$db。MARC统一字段:MARC统一字段,定义每种MARC类型的字段对应于系统的统一字段,系统默认设置了CNMARC、USMARC标准的统一字段供用户使用,在系统中新增MARC标准后,需要定义该标准的统一字段。对于一种MARC标准,只能定义一种MARC统一字段。如CNMARC标准,可以有CNMARC中文图书、CNMARC中文期刊等等,但是在系统中只要定义CNMARC的统一字段。MARC模板:MARC模版,定义了采访、编目人员录入MARC数据时而采用的着录模版,简化录入的过程,对每一种MARC类型,系统定义了两个模版:采访模版,编目模版。第章 系统使用常识本章就

40、登录进入系统和常用的功能做一介绍。4.1 系统登录系统的界面层(browers端)采用的是XML,需要IE6.0以上的版本支持。如果用户采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浏览器版本已经是6.0以上,如果操作系统是Windows 98或Windows 2000,请检查您的浏览器版本。分辨率要求:系统的功能布局比较复杂,建议屏幕区域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能够获得最好的使用效果。系统安装完成后,打开浏览器,在地址处键入系统的URL位置(URL由中心提供)。出现系统的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分馆代码,单击“登录”进入系统。分馆代码由中心统一规划分配。用户登录进入系统后,如果一定时间不

41、使用系统(默认30分钟),将自动退出,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建议用户在长时间不使用系统时,单击系统主界面上的“退出”,注销用户并退出系统。4.2 系统主界面用户登录进入系统的主界面后,整个窗体分为三个部分:子系统菜单栏:显示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模块,单击进入相应子系统。子菜单:子菜单是一Outlook样式,分成多个子项,单击每个子项,进入相应子项的选择需要操作的功能。功能区:每个功能模块的操作区域。子系统菜单栏功能区显示了用户信息和所属分馆信息子菜单用户的主要业务操作在功能区进行,一些复杂的业务操作会有多于一个的窗体。第二部分 采访子系统第二部分从采访子系统的流程着手阐述了文献在系统中的采访工作流程

42、,仔细通读本部分可以理解系统的采访工作流机制,在实际使用中可就各馆现有的采访工作流程实施流程再造,对采访工作进行优化处理。系统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文献(如普通图书、电子资源等)实施采访和管理,在区域图书馆群集中管理方式下,各分馆可以实施联合、协调采购,在采访形式上可以分为独立采购、联合采购、中心代购方式。n 采访工作流机制n 外部数据的引入n 订单的处理n 文献验收处理第章 采访工作流机制本章详细讲述了采访子系统的工作流机制, 预订流程以如何建立采访订单为主线,对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征订目录数据快速有效的实施采访工作,该工作流程对于所有分馆都一致;验收流程根据分馆参数的设置动态调整,实现了流程的多样性

43、和实用性。5.1 预订处理流程整个采访工作的重心是如何建立采访订单,所以采访工作流程也是围绕建立采访订单展开。一般对于文献的采购,通常的处理是先作预订处理,再按照批次、书商和预订时间等输出预订信息,这样处理的缺陷在于预订历史信息难以追溯,信息只能靠人为记忆,并且对多个书商同时预订容易造成订单混乱出错而只能单个处理,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动系统化管理的意义。Interlib引入订单的概念,对每一个采访订单都记载下来,并依据订单的形成制定工作流程和管理,对电子的和纸张的征订目录区分处理以快速有效的形成预订订单,以下是系统预订处理的工作流:以上预订工作流中,虚线框内是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一个数据

44、接收行为,进行采访之前,需要先设置书商信息和预算信息,为便于理解,根据系统内部处理过程,分解为图示的三个部分。建立预订订单的工作流,如上图所示,用语言描述为:l 针对书商提供的电子征订目录,建立对应的书商批次信息,直接将电子征订目录接收到该书商批次下(系统自动批查重),然后生成一个工作订单对该批电子数据实施预订处理形成订单。1. 建立书商书目批次(需要先设置书商信息参数)。2. 接收书商提供的电子征订目录数据。3. 生成工作订单。4. 浏览该批征订目录,通过预订处理建立订单。l 针对纸张征订目录,先生成工作订单,直接预订处理形成订单。1. 生成工作订单,查找需要预订的书目,当前总库无书目信息需

45、要先建立一个书目记录。2. 对该书目预订建立订单。在预订工作流图中,要先建立书商书目批次,再接收数据,为什么?是因为对不同书商提供的电子数据,内容大不相同,在实际的预订处理中需要区分对象建立订单,不能在发给书商A的订单中填写了书商A没有而书商B有的文献。系统要求在接收电子征订数据时将不同书商的加以区分,避免了产生这样的错误,即使是在同时对多个书商实施预订处理时也不会混淆预订数据。在进行文献预订处理时,需要注意书商书目批次和订单的状态,状态反映了书商书目批次和订单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系统的下一步工作流程。5.2 采访形式在区域集群管理方式下,各分馆可以采用不同的采访形式,实施联合、协调采访。5.2.1 独立采购各分馆分别建立自己的订单,由各分馆自己发订单,独立完成采访工作流程。在进行采访之前,各分馆需要先设置与采访有关的书商信息、预算信息和货币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