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4725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物——第八章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的关系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织 物,第八章 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 与纤维性质的关系,混纺织物是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纤维纺制而成的织物。通过混纺,纤维互相取长补短,降低成本,扩大品种,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混纺织物的各项物理性质与纤维性质有密切关系,而且随着纤维组分,混纺比的变化而起不同变化。 第一节 纤维品种的影响 采用某一种纤维参加混纺,都应有一定目的,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收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节 组分及混纺比的影响一、双组分混纺,(一)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 1涤棉混纺 这是大宗的棉型混纺织物,俗称“棉的确良”。织物的断裂强力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随不同强伸型的涤纶而异,即采用高强低伸型涤纶与棉混纺时,织物断裂强力随涤纶的

2、混入而提高,采用低强高伸型涤纶与棉混纺时,织物断裂强力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曲线呈现具有最低值的下凹形,涤纶含量必须大于 50后才能使织物强力大于纯棉织物,如当涤纶含量为65时,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约比纯棉织物提高30。混纺织物的耐磨性随涤纶的混入而增加,尤其是低强高伸型涤纶纤维与棉混纺后,织物的耐磨性可得到显著提高,如当混入65时,织物的耐磨性可比纯棉织物提高2倍以上。而高强低伸型涤纶的混入,则会影响织物耐磨性的明显提高。,此外,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缩水性和褶裥持久性都随涤纶的混入而有显著改善。但吸湿性、抗熔孔性、耐污性及棉型的外观手感方面,则随涤纶含量的增高而下降。 国内目前常用的混纺比例为6

3、535的涤棉,这是综合考虑了上述 各项性能及国内的涤纶价格而定的。近年来国外流行低比例的棉涤混纺织物;如5050、5545、7030、8020的棉涤混纺织物已逐渐出现。实验表明,通过适当调整纱的线密度等,仍可使混纺织物获得较好的强力,而织物风格上棉型感更强,吸湿性、抗熔孔性、耐污性、透湿性等明显改善,从而使服装的舒适性提高。,2涤毛混纺,涤毛混纺织物俗称“毛的确良”,是理想的两合一配对典型,采用适当的混纺比例,能获得纯毛或纯涤纶织物都不能达到的较全面的优异性能。 由于羊毛与高强低伸型涤纶的伸长性能差异不是最大,所以棍纺织物断裂强力与该种涤纶含量间的关系曲线几乎没有下凹现象。而羊毛与低强高伸型涤

4、纶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更明显地随涤纶的混入而提高。当该种涤纶含量为25时,织物的断裂强力可达到纯毛织物的14倍;当混入 50时,织物的断裂强力可达到纯毛织物的2倍以上。 混纺织物的耐磨性与涤纶含量间基本上呈直线变化,但不同强伸型涤纶混入时,耐磨性的增高速率不同。显然,采用低强高伸型涤纶混纺时,织物的耐磨性随涤纶的混入迅速提高。通常,混入25该种涤纶时,织物耐磨性已可提高1倍,当涤纶混纺比超过50后,织物的耐磨性更加显著地提高。 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在标准温湿度状态下差异较小,这是因为纯毛织物在标准温湿度状态下折痕回复性较好;优良的毛织物还具有很好的急折痕回复性。但在高湿状态下,纯毛织物的折痕回

5、复性比纯涤纶织物差得多,因此,增加涤纶含量,对混纺织物湿态的折痕回复性,尤其是急折痕回复性能起明显的促进作用。,混纺织物的缩水率在涤纶含量超过50后,可降至与纯涤纶织物相近。纯毛织物缩水性较大,因此多用干洗。 混纺织物的褶裥持久性须在涤纶含量达65后才有较好改善。 混纺织物的免烫性与褶裥持久性有直接关系,一般也要在涤纶含量达65以上,才有较好保证。 混纺织物的抗熔孔性取决于羊毛含量,只有当羊毛含量达到55以上时,才不容易出现熔孔。 此外,混纺织物的吸湿性、保温性、耐污性、透湿性、手感方面的压缩弹性,膨松性等均随羊毛混纺比的增加而改进。目前实际应用的涤毛混纺比有7030、6535、5545等,以

6、兼顾上述各个方面。涤毛混纺适宜做精纺毛织物。,3涤麻混纺,涤麻混纺织物主要是用苎麻与涤纶混纺,俗称“麻的确良”。 由于麻与涤纶两者的伸长能力有较大差异,所以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与混纺比间的关系曲线,都呈现有最低值的下凹形。一般涤纶含量在4050时是织物强力的最低谷,以后织物强力逐渐上升,涤纶含量达65时织物断裂强力才大致与纯麻织物相当。 混纺织物的耐磨性、折痕回复性等,都随涤纶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特别是耐磨性可比纯麻织物显著提高。 麻含量增加时,混纺织物在吸湿性、透湿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常用的涤麻混纺比有7525、7030、6723;6535等。,4涤丝混纺,涤丝混纺织物是涤纶和绢丝混纺,俗称“

7、丝的确良”。 随着涤纶的增加,织物在折痕回复性、缩水性、免烫性、 褶裥持久性等方面有所改善,而绢丝则使织物在吸湿性、柔软性、悬垂性、透湿性方面有所提高。 涤纶含量一般为、8050,国内多采用65。,5腈毛混纺,这也是一对互补性很好的配对,尤其适宜于粗纺毛织物,毛毯等。 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随腈纶含量的增加而近似直线地缓缓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始终较小。 混纺织物的耐磨性也随腈纶混纺比的增加近直线地缓慢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也始终很小。 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随腈纶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混纺织物的缩水性随腈纶含量的增加明显改善。当腈纶含量超过 50时,织物缩水率可减小到与纯腈纶织物相近。 混纺织物的褶裥

8、持久性随腈纶含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但腈纶含量需达75以上才有显著效果。,免烫性,也有相仿的关系。 混纺织物的膨松性随腈纶的混入逐渐改善。当腈纶含量超过50时,织物的膨松性有显著的提高。 腈毛混纺比有7525、7030、6040、5545等,也可采用5050毛腈混纺。如为要求挺括、不皱、不缩和持久褶裥 精梳毛织物,腈毛混纺比可采用5545;如为要求轻、暖、手感丰厚的粗梳毛织物,则腈纶的含量还可适当提高。毛腈方式的混纺比例用得较少。,6腈棉混纺,这是一种棉型混纺织物,多用作针织内衣。随腈纶的增加,织物柔软而有丰满感,耐磨性有时不及纯棉织物,吸湿性、透湿性也随腈纶的增加而明显变差,有时还产生起球现象

9、。腈纶含量一般为6575。,7毛粘混纺,毛粘混纺织物在国内曾经应用较多,其目的是用粘胶纤维代替部分羊毛,以降低成本,因而有一定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合成纤维与毛混纺(如腈毛、涤毛混纺)方式的广泛采用,使毛粘混纺的机会逐渐减少。 在羊毛中混入粘胶纤维后,在标准温湿度状态时,织物断裂强力随粘胶含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在20、90RH时,随粘纤含量的增加,织物断裂强力有下降趋势。 混纺织物的耐磨性随粘纤混纺比的增加而降低。 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也随粘纤含量增加而明显下降,按一般织物的折痕回复性要求,粘纤含量不宜超过30;厚织物如粗纺呢绒,粘纤含量也应以50为限。 混纺织物的缩水性也随粘纤含量的增加而迅速

10、增大。当粘纤含量超过30后,混纺织物的缩水率显著增加。 在毛中混入粘胶纤维,可提高混纺织物的垂挺平直程度,这是由于粘胶纤维密度较大且易伸长,出现下坠所致,还可增加织物光泽等。 常用的毛粘混纺比为7030,此时,织物的毛型感仍较好,但实际上已有30羊毛被粘纤所代替。粘纤含量一般不宜超过50,低羊毛比例的粘毛织物,毛型感与纯毛织物差距较大,多项性质也明显下降。,8维棉混纺,棉中混入维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耐磨性。 因为这种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需在维纶含量超过50时,才开始上升。而混纺织物的耐磨性则始终随维纶的混入而提高,但当维纶含量超过50后,耐磨性显著提高。 从织物的实际使用寿命出发,并考虑到国

11、内目前维纶比棉的价格高,且染色性较差,故大多采用5050的混纺比,此时,耐磨性可比纯棉织物提高1倍以上,吸湿性与纯棉织物相距不远;收缩性也尚可。也有采用67 33的棉维混纺比例,这可降低一些成本,并改善吸湿性、染色性等。,9丙棉混纺,丙棉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等性质与混纺比的关系,大致与相同比例的维棉混纺织物相仿,个别项目如耐磨性还可略高些,缩水性也较维棉织物小。 丙棉织物的耐光性随丙纶的混入而变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光老化。国内常用5050的混纺比,也有采用5567的丙纶来混纺。国外还有用6535的棉丙混纺,这可使织物的吸湿性、染色性得到较大改善。,(二)化学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 1涤粘混纺,这

12、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混纺织物,其毛型织物俗称“快巴”。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与混纺比间的关系曲线和涤棉混纺时相仿,即采用高强低伸型涤纶与粘胶纤维混纺时,织物的断裂强力随涤纶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采用低强高伸型涤纶与粘胶纤维混纺时,织物的断裂强力与混纺比间的关系曲线也呈现下凹形,涤纶含量35时为织物强力的最低点。混纺织物的耐磨性随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只有当涤纶含量超过50后,耐磨性才近似线性地明显增加,显然,用低强高伸型涤纶混纺时,对织物耐磨性的提高更为明显。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随涤纶的减少而变差。当涤纶含量低于30时,高湿态下的织物折痕回复性迅速下降,其中急折痕回复性的下降尤为显著。混纺织物的缩水

13、性在涤纶含量超过65时是很小的。但涤纶含量减少到50甲d以下时,其缩水率又很快增加。混纺织物的褶裥持久性随涤纶含量的增加直线提高。此外,混纺织物的抗熔孔性随粘纤的混入而提高。当粘纤含量达到30以上时,织物抗熔孔性将有显著提高。兼顾各个方面,涤纶含量以采用5575较为合适,一般多采用 65。,2涤腈混纺,在化纤与化纤混纺织物中,这种配对也应用得较多。由于这两种纤维在性质上相近之处较多,因此,充分结合发挥相近脾性,容易取得较好的性质。当然,其间也有需要互补之处。 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耐磨性随着涤纶的混入都有提高。但当涤纶含量小于50时,提高的幅度较小,一般需涤纶含量达50以上时,这两项性质才开始有

14、显著的提高。 由于两种纤维在弹性、疏水性及热塑性上有相近的优点,因此,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缩水性及褶裥持久性方面都比较优越,且受两种纤维混纺比例变化的影响较小,一般随涤纶含量的增加而有进一步提高。 混纺织物的抗熔孔性随腈纶混纺比的增加而改善。 此外,混纺织物的膨松性随腈纶的混入而增加。 这种织物的主要缺点是吸湿性小,静电现象明显,耐污性很差。涤纶含量一般为5070,国内多用50,广泛应用于中长纤维织物中。,(三)天然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1麻棉混纺,麻棉混纺织物通常是苎麻或亚麻与棉混纺,用来制作夏令休闲服装面料。随棉的混入,混纺织物的耐折边磨性及折痕回复性有所改善,但身骨降低。此外,麻中混入棉纤

15、维后,可使织物表面变得细致些。常用的麻含量为4555。,2麻毛混纺,麻毛混纺织物是苎麻或亚麻与羊毛混纺,是较有开发意义的一种天然纤维混纺毛织物。由于苎麻、亚麻和羊毛在强伸性上互补作用较好,因此,混纺织物的坚韧性随羊毛的增加而明显改善,耐磨性也相仿。混纺织物的折痕回复性需用一定量的羊毛混入才能体现,混纺织物的缩水性则随羊毛的增加而降低。这种混纺织物的羊毛含量大多为2040,不用高品级毛。,3兔羊毛混纺,这是指在羊毛中混纺兔毛的天然纤维混纺毛织物。多用于針织羊毛衫。 兔毛可使毛织物的手感比纯羊毛织物还要柔软,并使织物外观上产生银霜般的光泽,此外,还可染出双色等,别具风格。 常用的兔毛含量为20、3

16、0、50、70,羊毛需采用优级毛。随着兔毛含量增大,混纺织物的落毛现象增加。,二、 三组分混纺 1涤腈粘混纺,这种混纺织物中,腈纶赋予织物一定的毛型的外观手感,涤纶对织物的折痕回复性、硬挺度、免烫性、褶裥持久性、耐磨性等起促进作用,粘纤主要用来改善吸湿性、透湿性,并降低成本。混纺比例中多以涤纶为主,实际采用的涤腈粘比例有503020、502525、404020等。,2涤毛粘混纺,这种混纺织物的性能接近涤毛混纺的理想配对,但成本却低得多。大多也以涤纶为主,涤毛粘的混纺比例有502525、403030等。 3毛粘锦混纺 这种混纺织物的性能接近毛粘织物,但耐磨性却因锦纶的加入而大为提高。羊毛含量多为

17、50,也有提高到80的,粘胶纤维含量略比锦纶高些,常用3020,锦纶含量为20一30。,4涤毛腈混纺,这种混纺织物的性能与涤毛织物非常相仿,并且褶裥持久性、免烫性等由于腈纶的加入而提高,缩水性也有所降低,成本也可下降。含量以涤纶为主,一般用50的涤纶,3020的羊毛,2030的腈纶。 5兔毛锦混纺 这种混纺织物主要用于针织羊毛衫,其中锦纶含量为Io,用以提高混纺织物酌耐磨性和抗顶破性。 以上着重讨论了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与常用纤维品种、组分及混纺比间的基本关系;但新的纤维品种正在不断出现,参加混纺的组分和比例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近年国外还出现“四合一”的棉锦涤氨混纺织物(其比例为5421169),用作牛仔布。 此外,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质还与纤维的长度、线密度、卷曲、截面形态等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纺纱截面内纤维的径向分布状态,对此已在纱线部分的有关章节中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