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DOC 57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4878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8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DOC 5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DOC 5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DOC 5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DOC 5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DOC 5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DOC 5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DOC 57页).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白云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指导老师:马*老师组 长:赵* 2010100*副 组 长:陈* 2010100*组 员:曹* 2010100* 陈* 2010100* 孙* 2010100* 王* 2010100* 胡* 2010100* 王* 2010100* - 58 -第一部分介绍- 4 -一、公司背景- 4 -二、公司的任务- 4 -三、公司的目标- 5 -四、公司年表- 5 -五、公司近况- 7 -六、公司经营理念及宗旨- 7 -七、公司愿景- 8 -第二部分产业分析- 8 -一、产业定义- 8 -二、产业特征- 8 -三、宏观环境(PEST分析)- 18 -

2、四、产业结构分析(五力模型)- 20 -第三部分竞争环境分析- 24 -一、制药产业战略集团- 24 -二、 成功要素分析- 27 -三、 主要的竞争者- 28 -第四部分评价公司的资源和能力- 31 -一、 财务分析- 31 -二、SWOT分析- 36 -三、价值链分析- 45 -四、VRIO- 49 -五、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51 -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联程度- 51 -第五部分建议- 53 -一、背景分析建议- 53 -二、财务分析建议- 54 -三、分析与建议- 57 -附录:- 57 - 第一部分介绍一、公司背景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广州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东麓,是我国

3、著名的园林式制药企业。公司于1993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是我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现公司属下有九家制药生产企业,总资产超过25亿元,年销售收入达20多亿元,实现利税总额近3亿元,是我国制药行业最具实力的大型知名企业。2002年被中国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价值综合评价体系评为78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第一名,核心竞争力第四名,公司价值第五名。这主要是由这五个方面:经营效率;盈利能力;成长性;偿债能力和现金流指标等来评价出的。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于1973年,1992年11月经过广州政府批准,由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等五家企业通过改制成立股份制企业,1993年11月作为广州市首批上

4、市公司之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拥有总股本4.69亿元。二、公司的任务白云山制药总厂是我国著名的制药上市公司,公司专注于制药业,业务包括生产和经营多种剂型的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外用药、儿童药、保健药等系列药品,公司正朝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走下去。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白云山属下共有12家成员企业,已全部通过了国家GMP、GSP认证,广州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是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在网络建设方面,公司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30多年前率先在全国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目前已形成总部带动,辐射全国及亚非的营销网络。在科技创新方面,公司实行“科技白云山”战略,与一流的科研院校、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国际抗生素

5、巨头合作,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药物。目前拥有药品批文1700多个,有几十个品种的生产销售规模在全国制药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仙力素(头孢硫脒)粉针剂的开发和投产上市,填补了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头孢类抗生素的一个空白,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成立了由刘昌孝院士领衔的华南首家现代中药研究院,该院被国家批准为博士后工作站;成立了由钟南山等五院士领衔的“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这是目前我国中医药界产生的首个跨领域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科技研发体系。 公司始终坚持“爱心满人间”的经营理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关爱健康、奉献爱心为己任,创业以来一直关爱社会弱

6、势群体,孜孜不倦地追求生命健康事业。大灾面前显大爱,从早期的大兴安岭火灾、98洪灾,到近期的非典、南方冰雪灾、汶川地震等等,积极捐款捐药,抗击灾难;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建立了 “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公司努力建设“责任白云山、公民白云山”,首创“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五级质量体系”、首倡“合理用药”;努力推动节能减排、环保和安全生产,获得了“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和广东省“清洁生产型企业”、“节水型企业”、“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客户满意服务明星企业”等多项荣誉。三、公司的目标白云山制药总公司今后将以专业化做稳,以科学管理做好,以科技创新做强,以做资本运营大。白云山制药将建成高科技含量、高文化

7、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一流名牌企业。在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686 万元,同比增长18.67%,实现利润总额25,709万元,同比增长118.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0,474万元,同比增长89.98%,实际缴纳各项税金合计3.03亿元,现总股本4.69亿元。广药集团争取进入广东省500强的前3名,2015年实现工商销售收入600亿元。配合广药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将有系列动作,实施“资源、科技、国际化、人才、品牌、标准”六大战略,包括整合科研平台,建立“中央研究院”、参与“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与国家标准修订”的重大专项,目标是将营业收入由目前的270亿元上升

8、到2015年的600亿元。四、公司年表 1973年8月, “白云山农场制药车间”成立,生产单一品种穿心莲糖衣片。 1976年,感冒清、咳特灵研制成功并投产,开始出口外销。感冒清、咳特灵被用户誉为“一粒清”、“一粒灵”。 1978年,白云山开始向经营型转变,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全国销售网络的制药生产企业。 1979年9月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山农场制药厂”。公司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 1981年10月,正式定名为“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同年与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活心丸”。 1983年,全国首创性地实行“五包”的优质服务。白云山制药厂药物研究所成立,标志着企业从“生产经营型”转

9、变为“生产、经营、科研型”。1984年,承办广州市足球队,首开企业办体育之先河。1985年,成为获得自营进出口业务权的首家企业。1987年2月,企业更名为: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1988年,成立广州白云山企业集团公司。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12月,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3年11月8日,白云山A(00052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广州市四家首批上市的企业之一。1995年,白云山重点研制开发的头孢系列产品被列为广州市“八五”计划。成为国内唯一能进行系列化生产的头孢类原料药、制剂基地。1998年,白云山制药被深交所作“ST”特别处理。2001年,广州医

10、药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白云山”,何济公公司、明兴公司、天心公司、光华公司、侨光公司、卫材公司成为“白云山制药”属下企业 。2002年4月,白云山股份在深交所解除“ST”特别处理标识。2005年5月,白云山股份公司与李嘉诚先生旗下和记黄埔(中国)公司合资成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全国首创“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2005年 “BYS”商标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2006年9月,白云山何济公公司与白云山外用药厂合并成立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2006年,白云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8月,白云山股份公司与 “美国百特公司”旗下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州百特

11、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2007年,头孢硫脒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头孢硫脒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08年,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吸收合并白云山侨光公司;2008年,“白云山”品牌价值评估为105.20亿元,子品牌“抗之霸”品牌价值评估为21.03亿元。五、公司近况白云山制药总厂在2007年销售规模达了36.1亿元,2008年销售规模超过40亿元。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广药集团属下其中一个上市公司,其现已拥有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化学制药厂、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

12、有限公司、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等13个下属公司和分公司。白云山将今年2012年定为“转型超越年”,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药”为核心,全面实施“转型超越136工程”,即围绕1个目标转型超越,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完成3项任务实施“400亿工程”,完成“整体上市”,建设“文化强企”;实现6大突破实现资本运营有突破、品牌运作有突破、科技创新有突破、人才聚集有突破、产业升级有突破、科学管理有突破;为2015年实现工商销售收入600亿元,为提升集团综合竞争力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六、公司经营理念及宗旨 公司坚持“科技白云山,爱心

13、满人间”的经营理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关爱健康、奉献爱心为己任,孜孜不倦地追求生命健康事业。公司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承担责任的宗旨是:1、对股东:必须保证股东的投资收益和资产的保值、增值;2、对债权人和供应商:必须遵守合约精神,诚信共赢;3、对员工:必须为员工提供一份既稳定又有发展空间的就业岗位,同时为 员工创造一份稳定增长的工资收入;4、对客户:必须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5、对竞争对手:必须按市场法则进行公平竞争;6、对社区:必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促进公司所在地区发展;7、对国家:必须守法经营、照章纳税;8、对社会:必须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七、公司愿景以专

14、业化做稳,以科学管理做好,以科技创新做强,以资本运营做大,把公司建成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一流名牌企业。第二部分产业分析一、产业定义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中属于:C2700医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就是指原料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医药类产品。该产业主要负责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及生化制品的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药制造业有五级品类管理,从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仿制药、非专利药到专利新药阶段

15、,品类不断升级。医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高技术产业之一,也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它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二、产业特征 1、市场大小(1)从销售额角度2000年我国药物销售额只有不到2000万元,而2010年就达到了1.2万亿,10年间增长了6倍,成为世界医药销售增长最快的国家。原中国科技部生物小组组长王宏广表示,预计5年以后,销售额或会达到4万亿元。(2)从总产值角度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快速增长。据国家工信部统计,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38

16、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1%,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1.0%)3.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98-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是GDP增速的2倍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0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面临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

17、第二大药品市场。2、竞争角逐的范围: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沿海个别省份以及重庆和湖北的医药制造业发展较为迅速,长江以南各省次之,而西北各省发展较为落后。 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经济规模占全国的65.8%左右,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医药产业最大的聚集区,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医药工业产值占全国的27.3%,有14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前50强,另外全球销售收入前20强医药企业中已有15家在该地区投资建厂或设立中国总部。江苏省集聚了一批跨国医药企业的中国生产基地;浙江省的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基地初具规模;上海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形成国内领先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临床试验、生产、流通销售比较

18、完整的产业链,以上海浦东张江为核心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好的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在化学药物制剂、中药、生物制药及医疗仪器设备等领域在全国名列前茅。广州具有较强的中药产业基础和规模实力,中药创新资源较好;深圳则具备较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化环境,集聚了一批高新技术医疗器械及生物制药骨干企业。京津冀鲁辽环渤海地区生物科技力量雄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和价值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发展潜力很大。北京医药科研基础和研发能力强,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价值链高端领域具有明显的实力;河北、山东、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医药

19、工业基地,在化学制药领域具有特色;天津生物技术研发能力较强,国际化水平较高,在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一定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当地动植物中药材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中药产业。吉林、四川、广西、贵州、江西、云南、重庆、湖南、甘肃、内蒙古以及新疆等省市中药工业在当地医药行业利润和利税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均在50%以上,推动了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3、 市场增长速度: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4508亿元,比2000年增加2637亿元,20002005年年均递增19.2%。200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06亿元,比2000年增加934亿元,年递增19.0%

20、;实现销售收入4271亿元,比2000年增加2510亿元,年递增19.4%;实现利润361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18亿元,年递增20.4%;2004年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57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067亿元,年递增14.3%。从2003年至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从3103亿元增长到10382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2.30%,高出同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 4、 产品生命周期: 5、产业中公司的数量截止至2009年底,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以上的制药企业共计6807家,其主营业务收入共计9087亿元,从业人数共计160万人。 6、顾客:

21、中国人口结构日渐深化,老龄化加速提升居民医疗支出,城镇化也将从提供医疗资源及提升人均卫生费用两方面释放我国刚性增长的健康需求。药品疗效越加确切,纳入医保的支付范围不断增加是大趋势,加上国家对医药制造业保障刺激政策,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调整力度,医药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必将十分旺盛。医药制造业的顾客有老人、小孩、妇女等。中国的医药制造业因此有着十分庞大的顾客群,它的数量约合于我国人口数量。7、整合程度:中国医药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原料、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节点以断裂状态分布,整个医药供应链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未来产业调整的需要。2010年中国医

22、药并购市场已呈现出“迸发”态势,未来中国医药行业的整合加速势在必行,而制药、流通和外包则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领域。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41起并购交易,同比增长高达310.0;披露金额的36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7.28亿美元,同比增长达336.3,不论并购案例数量还是并购金额都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8、产业进入壁垒: (1)政策壁垒药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利,国家在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以加大对药品行业的监管,加强对医药企业的质量管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目前,我国对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药品生

23、产企业在生产药品前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并获得国家药监局的GMP 认证。原料药出口为主的医药企业在出口前须取得各进口国药品监管当局核发的药品注册证或通过质量规范认证。因此,严格的政策壁垒大大提高了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2)资金壁垒与传统产业相比,生物制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长周期、高风险以及高收益等特点。生物制药的开发周期一般需要8-1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国外研发一个新药的平均费用在1-3 亿美元,且其成功率仅为5%左右。原料药出口的企业需通过美国FDA 认证或欧盟COS 认证等,随着欧美药品监管当局对药品质量监管的加强,生产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环保等方面的将越来越大。对于中国生物

24、产业而言,无论是上游研发或是下游市场,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投资风险都成为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的壁垒。(3)技术壁垒相对于其他制药行业,生物制药技术性要求较高,对研发人员技术水平有严重的依赖,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对专业化设备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但生物制药产品一旦产业化生产就会形成技术壁垒,在市场竞争中长期获得垄断优势。(4)市场壁垒药品的适应症和销售对象一般相对明确,销售规模则取决于药物的疗效和患者对药物品牌的忠诚度,生产企业往往能够利用品牌优势对特定产品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对新进入行业者的市场壁垒。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无疑是巨大的,但在短期内,投资企业想进入这一领域还得面临

25、诸多的进入壁垒,还需要企业进行相关分析和咨询,以做出合理的投资安排。9、产业退出壁垒:(1)沉淀成本企业进入医药产业投资后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药品生产和销售的特殊性变得特殊化,形成专有性资产。很多情况下不容易将专业性很强的固定资产转卖给非医药行业企业。当企业退出医药产业时,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医药产业设备,这些设备的价值就不能全部收回或完全不能收回。这部分不能收回的费用就叫做沉淀成本,它是企业退出产业时的一种损失,也就构成了企业退出医疗产业时的障碍。沉淀成本越大,退出越难,损失也越大。(2)解雇费用企业在制定经济合理的退出政策时,往往会引发一些管理人员和员工出现不稳定情绪。例如,某医药制造企业员工

26、由于多年从事医药经营业务,所以不愿意放弃,拒绝接受退出的安排。这时企业退出医药行业要给解雇员工支付退职金和解雇工资。有时为了让员工改行,还需要支付培训费用和行政费用。这些费用是企业退出医药制造业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构成了退出壁垒。(3)固定成本如果企业准备退出医药制造业,撕毁原本订立的购买原辅料及推销产品的长期合同会被罚款,企业必须支付违约成本。企业的退出会影响职工的情绪,生产能力下降,财务状况容易恶化。退出表明企业没有发展前景,增加了企业转移出去后的融资困难,使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提高了融资成本,这些都不利于企业从医药制造产业中顺利退出。(4)政策因素政府为了一定的目的,往往通过制定政策和法

27、规来限制医药企业从产业中退出。例如地方政府考虑到失业问题和对本地区经济税收的影响,有时也会出面反对或劝阻企业退出。10、技术革新的方向: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方式主要依靠价格手段,技术创新和服务等非价格手段使用较少。 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的医药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另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创新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国外普遍实行的专利保护制度相比,我国对

28、新药的保护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国外医药生产企业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是与其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带来的垄断地位分不开的。 为改变我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状况,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的技术革新方向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药物经济学的应用 通过不同药物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合药品价格进行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用分析,以寻找最具药物经济学优势的药物,国内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与外资企业同类药品相比,其价格低得多,体现出药物经济学的优势。在市场营销中,如果国内医药企业能够利用好这种优势,将会对其销售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积极开拓OTC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OTC消费已经成为主流。我国OTC

29、的销售比重也快速提升至20,且市场容量以每年1530的幅度递增。另外,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而其人均药品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l3,这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增值潜力的OTC市场。在国内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中,使用较为成熟的老药较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品种可以作为OTC销售,尤其在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农村市场,国内企业的产品有着很大的优势。 (3) 仿制和创新结合,开发有市场前景的非专利药 进行模仿性创新,开发有市场前景的非专利药是国内医药企业可选择的又一营销战略。模仿创新是以市场上已获成功的率先研究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它的思路,充分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

30、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在当前整体技术开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重视仿制药物的再开发,利用专利文献创造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无疑是一种适合国内医药企业的选择。今后5年内,美国将有20种药品专利到期,这意味着200亿美元的市场即将开放。此外,对有特点的老品种进行改造,重新全方位包装后推向市场,也是一条新路。国内企业在对这些即将到期的专利药品进行创新性开发,不需大量的投资便可以获得成效。(4)市场细分,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 市场细分就是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药品市场中,研究市场、细分市场,准确定位产品,根据消费需求的

31、多层次变化,加快经营结构的调整,制定品种供应和营销策略;完善优化供应链,抓好品种、网络、配送服务,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瞄准OTC市场、农村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这一阵地,加快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扩充网络、扩大市场可供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以拓展企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相对国外医药企业而言,国内企业在市场细分方面做的工作还较少,这一问题值得医药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 (5) “强强联合”的战略性合作,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医药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范围由单纯的国内市场逐渐发展到了国际市场,一些老字号医药企业开始认

32、识到,单个企业是很难独立应对国际化、规模化、多元化以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而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逐步实施,留给我国医药企业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种强大压力下,我国的医药企业只有通过“强强联合”、携手合作,才可能产生强大的竞争能力与之相抗衡。 11、规模经济:企业经济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经济规模是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医药制造业总体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规模经济要求不是很高,但企业的经济规模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我国过去由于实行地方审批,受地方利益的趋使,各行政区分别审批建立医药生产企业,造成全国的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每个企业

33、的生产规模相对都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明显。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幅度上升,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仅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平均规模的5.6%28.2%。较低的生产规模和众多的企业数目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医药制造企业CR4为6.85%,CR8为8%,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也仅为42%,而世界医药市场上20强却占据了世界市场66%的市场份额。可以推断,随着我国今后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医药制造业面临的国外同业的竞争压力会日益加大。 12、生产能力利用率 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存在4000多家药企产能严重过剩

34、,几年来GMP改造总投入高达4000多亿元,但产能利用率却不足40%,同时国内药企创新能力和投入严重不足,所有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加起来还不到60亿元,而美国辉瑞公司一家企业去年研发投入就达80亿美元。 据了解,现在97%的国内药企都在生产仿制药,“一年审批1万多新药”的说法中,有8000个品种是仿制,1000多种属于“改剂型”,多数药企在进行低水平重复生产。针对于此,去年以来,国家已在医药行业的药品注册、生产、流通等领域连续出台新政策,鼓励药企创新,严治“小、散、乱”,为降低成本,不少药企已开始执行“瘦身”计划。13、行业盈利水平: 四大因素推动医药行业ROE(净资产收益率)创新高: 人口老龄化

35、比例逐步扩大、人均用药水平逐年提高,疾病谱和生活方式改变扩大药品消费需求,医改以杠杆作用撬动医药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四大因素支撑药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一季度,医药行业ROE再创新高,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纷繁多变的行业格局中寻找投资机会。从行业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的角度分析,我们更看好直接受益于医药终端用药需求加速放大的化学制剂行业、中药行业;在医改统一招标采购中集约化、规模化提升最快、盈利能力弹性大的商业流通行业;受益于医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生物技术领域中的疫苗行业。另外原料药行业中,在即将到来的全球仿制药的黄金时代,特色原料药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14、

36、成长潜力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成长潜力巨大,原因如下: 监管制度环境日益完善:一是趋严的审批程序使药品注册申报数量大幅下降,申报产品的结构明显改善。二是确保对医药器械产品监管工作的常态化。三是力求使我国的GMP更为系统、科学和全面。产业组织和区位结构优化通过严格实施GMP、GSP、GAP等认证,大大增强了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淘汰了一批不合格企业,医药企业多、小、散、乱局面有所改善目前已有近130家医药企业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海外上市的企业有2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产值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29.0%下降到2007年的20%,三资经济比重上升到25%,私营经济比重为19%,集体

37、经济比重为4%。三、.五种竞争力力量(五力模型)1、竞争者 国内医药企业与国外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2006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药品生产数量仅占20%左右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其实现的工业产值就占到了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利润连续5 年超过我国医药全行业利润的一半。国外制药巨头凭借在资本实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正逐步扩大在我国药品市场中的影响力,无疑成为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强劲竞争者。并且随着我国进入WTO,税的减免、非关税壁垒的废除,国外医药企业还会给我国的医药产业带来更大的冲击。 国内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我国现有的医药生产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厂商少之又少,产品同质化现象相

38、当严重。相同的药品就有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医药企业同时生产, 从而导致了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医药产业的竞争项目和范围已经经历了从简单的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从提高经济效益的竞争到垄断市场份额的竞争、从产业局部企业的竞争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竞争等多种变化竞争的程度甚至达到了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企业甚至采用了“挂金销售”、“回扣返利” 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干扰了整个医药市场的正常竞争。2、潜在进入者: 对于中高端医药制造领域而言,由于市场进入门槛比较高,所以潜在的进入者主要是外资和合资企业。他们的进入对于国内医药制造企业而言冲击比较大。对于低端医药制造企业而言,市场进入门槛比较低,

39、所以潜在进入者较多。但是由于这一领域利润率较低,且小企业在成本和价格上不具有优势,因此对现有的医药制造行业冲击不大。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由于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型等专业性及特殊性,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 其进入壁垒较高。首先是来自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壁垒。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医药行业的生产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控制,其行业内企业均要进行资格审核和获取许可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凡未取得相应类别GMP 证书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新药的注册生产方面,由于也存在一定的行政保护,使原有制药企业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其次,由医药产业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壁垒。新进入的医药企业难免

40、要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即要么在规模经济上经营,投入巨额的资金,并与现有企业进行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要么由于资金的制约,仅能在规模经济以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两方面皆会给医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三,来自于资本需求的壁垒。由于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因此相关带来了在启动资本方面的更高要求。建设符合GMP 要求的生产厂房和生产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产品投入市场前,企业还需要支付大量的广告、宣传等费用。另外,购买者对于药品品牌的忠诚度也是新进入制药企业需要克服的一个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虽进入医药产业的壁垒重重,但由于我国药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且医药产业回报丰厚,因而

41、近年来一些财力雄厚的大集团,例如华润集团、联想集团等纷纷控股收购医药企业;国外更多的医药巨头也试图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进入我国医药市场。新的进入者使整个医药市场原有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3、替代品: 医药行业药品的替代品有限,并且转换代价高。外资企业成为强大的竞争对手。跨国公司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大规模的联合与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对手变得空前强大。 大规模兼容并购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药品作为特殊商品, 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其作用并不能通过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等其他产品所替代。因而,替代品较为局限,由此对医药产业竞争所带来的威胁较小。 4、供

42、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直接影响着医药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医药供应商包括:原料药及辅料生产厂家、能源的提供商等等。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出口国,拥有大量的原料药生产厂商。为了争夺相对固定的市场,原料药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因而在原料药采购的议价方面,医药企业占据一定的优势。而能源的价格由国家相关机构统一规定,医药企业并无与之议价的能力。自2003 年以来,各种原材料以及能源的价格猛涨,致使整个医药供应链各个环节价格上涨。这无疑使举步维艰的医药企业雪上加霜。5、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对于医药制造企业来说,其购买商主要为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以及药品零售商。药品批发企业一直都是医药

43、企业产品的主要流向,其在与不同卖方的交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且医药企业之间产品的差异化小,因而批发企业具有相当的议价优势。近几年来,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向着规模化、联盟化的方向发展,国药集团等大型药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占的份额不断扩大,从而使医药企业在这场贸易的博弈中地位进一步下降。医疗机构和零售药房作为整个销售环节的终端,能够直接接触消费者,因此具有引导用药消费的能力,在与医药企业谈判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也有着很强的议价能力。 无论是工业医药还是商业医药分销,供应方都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要价能力。一方面,药品供应链上游的生产厂家呈现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随着供应商集中度提高,且产

44、业链透明度越来越高,加之供应商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品种优势,近年来供应商对终端客户的控制力也明显增强,在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博弈过程中,供应商的强势地位日趋明朗。 另一方面,中国医药行业实行药品集中招标试点,即由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然后分配到分销商手中,目的在于,降低虚高定价,制止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病患者负担。供应商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四.驱动因素1. 人口老龄化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医药需求构成的主要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公告,2009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7%,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会达到12.8%。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

45、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达到老龄化社会,我们预计老龄化的增速将快于总人口的增速,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衰退,患病率将显著提升,据卫生部的统计,65岁以上老人的两周患病率为466,远高于其他年龄段,25-34岁年龄段才75,老年阶段的医药消费量约占人一生80%以上,因此,老龄化是驱动医药需求的重要因素,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是我国医疗保健增长的刚性需求。2. 城镇化 至2009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6.22亿,城镇化水平为46.6%,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据发改委预测,我国未来每年以1.2

46、%的速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20年前后城镇化率将达到60%,我国将有超过8.4亿的城镇居民人口。此外,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拥有超过7.1亿的人口,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农村依然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市场。国家加大新农村医疗建设,保障农村居民医药消费水平也在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城乡居民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慢性病正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病因。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3.9%,农村为12.0%。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性疾发病率仍在增长。消费升级,医疗意识增强,推动人均医药开支增加,进一步增加医药市场规模。3.政策支持 政策的走向对医药

47、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消费的金额不断增加,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相应呈上升趋势。但长久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导致卫生费用过多地由个人直接负担。近年来,政府对满足不断提高的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和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问题的高度重视,提出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加快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3年以来我国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居民个人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所减轻。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拉开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序幕。国务院三年计划用8500亿元完成五项重点工作,建设四大体系的目标。8500亿元中,46%医保,47%服务,7%公共卫生建设。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保覆盖面超过了12亿人。根据测算,2009-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