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007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和力 中考复习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一轮复习,第七讲 力 运动和力,1,考纲要求,1.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3.用示意图描述力。4.会测量力的大小。5.知道二力平衡条件。6.认识牛顿第一定律。7.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知识脉络,3,知识梳理,考点一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物体,另一个是 _.,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_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_.,常考举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 N,一袋方便面的重力大约是1N,1、定义:,2、单位:,施力,受力物体,F,N,例如:用绳子提起一桶水时,桶是受力物体,

2、绳是施力物体,4,3、力的作用效果,(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方向、运动快慢).,(1)力能改变物体的_.如捏橡皮泥、拉弹簧等.,形状,运动状态,说明:形变既包含了物体形状的变化也包含了物体体积的变化。运动状态的改变指方向,速度的大小二者中任意一个发生变化,或者均发生变化。,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三要素:力的_、_、_.,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_,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_.,(2)示意图:,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作用点,大小,5,5、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6、相互作用力条件:_、_、_、_。,相互

3、,说明: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两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如两个并排垂直放在水平面的方木块),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如磁铁吸引铁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6,画力的示意图,作图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弄清题中要求画哪些力(题干没有明确要求的要进行受力分析);2确定力的作用点;3作图时从力的作用点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标注表示力的符号;如需注明大小则在箭头的末端注明大小;4当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则选取重心为这几个力的共同作用点,而且要通过线段的长短来区分力的大小,7,例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竖直墙壁

4、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小球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F,G,例2: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请画出它的受力情况。,f,G,F支持力,8,1、弹性: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2、塑性:有些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如橡皮泥.,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常见弹力有支持力、压力等.,弹性形变,考点2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说明:弹力是指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要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产生的力,这个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受到的支持力就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想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

5、一个向上的力;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想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一个向下的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压力和重力加以区分,它们的施力物体不同,作用点也不同。此外,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9,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_,弹簧的伸长量越长(2)使用和读数a.看清它的_和 _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_ N,分度值为_ N)b.调节指针,使指针对准 _ c.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大,量程,分度值,05,0.2,零刻度线,10,d.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 _,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e

6、.测量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_.f.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图中力的大小是_N,平行,量程,2.6,11,1、定义:由于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 _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3、重力的方向: _,应用:利用铅垂线确定竖直方向等.,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_,地球的吸引,G,竖直向下,几何中心,考点3 重力,G=_,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牛顿,符号_.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g表示重力与质

7、量的比值,g= _N/kg.在粗略计算时g可以取10 N/kg.,正比,mg,N,9.8,12,【说明】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是竖直向下(注意不是垂直向下);物体全部的重力可把它看成是集中在均匀物体的中心上;重心越低,则物体越平稳;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铁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支撑法、悬挂法找到它的 重心(原理:二力平衡)。,13,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不需要_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_的作用.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_状态或 _状态.,力,阻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考点4 牛顿第一定律,3.惯性(1)定义:一切物

8、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_的性质. (2)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_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3)利用:跳远或掷铅球时快速助跑以提高成绩;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列车进站可以提前关闭动力等.(4)防范:交通工具配备刹车系统;汽车配备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严禁超载等.,不变,质量,14,惯性和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是力,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牛一

9、定律反映的是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牛一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其成立条件是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牛一定律强调此时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直,二者是或的关系,不可以同时存在,它是通过推理得出来的,用实验是无法直接读出结论的。,15,惯性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判断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因为什么而改变了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其他部分因为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明结论.例如:泼水时,水和杯子一起运动,杯子在手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运动,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水从杯子中泼了出去,16,2.条件:作用在_上的两个力,如果_相等、 _相反,并且作用在 _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

10、衡.,考点5 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同一物体,大小,方向,同一,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7,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和判断,18,考点6 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相对运动的力.2、产生条件:(1)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正压力)(2)接触面粗糙(3)发生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3、作

11、用点:接触面上(成对出现)4、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有时是动力),阻碍,19,6、分类,20,判断是否受摩擦力方法一: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入手;,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即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接触面不光滑(若出现光滑的桌面摩擦力f=0)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注意: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方法二:从力的平衡条件入手;,难点突破,21,(1)静止的物体例3.下图(1)中,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图(2)中,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 图(3)中,物体C被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试分析图中,物体A、B、C是否受摩擦力?,22,(2)运

12、动的物体 例3:下图中,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皮带上跟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沿着倾斜的皮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沿着竖直墙壁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不考虑空气阻力,试分析它们是否受摩擦力?,23,判断摩擦力的方向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要想判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就要理解并会运用这句话。例4:下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物体B在水平接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被紧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物体D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物体A、B、C、D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分别向哪儿?,24,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3、,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与压力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速度无关,1、静摩擦力的大小: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静摩擦力的大小总等于和它相平衡的那个力。例:水平推物体则等于推力,竖直放置则等于物体的重力。,25,26,27,28,例5: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03 s内,推力对物体做功_J;t5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N;912S推力的功率是_W。,0,6,18,2

14、9,图说物理,命题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如图所示,小红穿上旱冰鞋用手去推墙,小红离墙而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相互,运动状态,命题点:惯性、力的作用效果4.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打击下面的棋子,最下面的棋子被击后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而上面的棋子仍然保留在原处(且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是因为棋子具有_,惯性,运动状态,30,命题点 力的作用效果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小铁球在磁力的作用下运动轨迹由直线变为曲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_.,运动状态,命题点 力的作用效果在插入细玻璃管的椭圆形厚玻璃瓶中装满水,沿不同方向

15、用力捏瓶壁,可观察到玻璃管中水面上升,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形状,31,【图片与命题】,惯性,向前运动,32,等于,竖直向上,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33,实验及物理方法梳理,实验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方法(科学推理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小车由静止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改变水平面的材料的目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转换法的应用:通过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来表示阻力的大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所受的阻力越小2.小车在水平面滑行一段距离的原因(具有惯性);小车最终停下来的主要原因(受到阻力的作用),34,3.

16、实验推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而总结归纳出来的.,35,【例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相等,水平面的粗糙程度,36,(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

17、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_(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慢,匀速直线运动,不能,37,(6)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_(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38,(7)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填“是”或“不

18、是”)一对平衡力。(8)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不是,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图。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图。,乙,甲,39,命题点1选择小车而不选择木块的原因:减小_对实验的影响。2定滑轮的作用:减小摩擦,改变_。3实验中选择卡片为研究对象,是为了不考虑_的影响。4应选择小车处于静止为研究状态,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好控制。5两边挂上相同的钩码,目的是为了研究_关系。6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否同体、等大

19、、反向、共线。7.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8.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摩擦,用力方向,卡片自重,力的大小,实验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40,【例2】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并通过调整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相反,钩码数量,41,(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甲所示

20、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把小卡片剪成两半,42,(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A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A,43,【拓展设问】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小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44,(5)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6)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填“丙”或“丁”)更科学。(7)在装置丁

21、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丁,直线,45,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命题点,实验 3,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3.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的原因(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4.实验方法:(1)转换法(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的大小来反眏摩擦力的大小)(2)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压力的大小)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2、,46,5.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好处(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装置不需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也能方便、准确地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大小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47,例3 某实验小组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甲、乙两图可探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有关.(3)由_两图可探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等于,二力平衡,压力大小,乙、丙,48,(4)设想一下

23、,如果实验中木板的表面绝对光滑,去掉拉力后,运动的木块将在木板上做_.,匀速直线运动,小于,(5)实验时,小明同学在竖直方向上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49,(6)实验小组通过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是:_(7)在甲、乙两图中,该实验小组分别以较快和较慢的速度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乙图所用的拉力更大一些,于是他们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有关.他们的结论是 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 .,没有控制木块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