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信息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策者信息导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部交流,请勿外传!总第0295期仅限会员交流,请勿外传!中国战略决策信息网2010年第53期2010年09月13日(请速打印并递交决策层参阅)目录 虽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仍未摆脱贫困2 前7月财政收入5万亿再引“国富民穷”之争2 日本经济学家:中国发展对日本经济而言利大于弊3 宏观政策三大前提正在发生微妙变化3 中国经济到了该扔掉房地产这根“拐棍”的时候?5 下半年中国的通胀压力恐怕难以缓解6 世行副行长林毅夫:未来30年中国GDP仍有望超8%6 商务部:内需萎缩不会出现7 汇金公告24日将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8 专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推出“没那么容易”8 短期内人民币可能因美元走强而持
2、续走弱10 连续两月大减美债 外储多元化愈发鲜明10 多部委正在紧密协调进口刺激政策 最快9月公布11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11 救市政策不明显 全球新一轮衰退到来?12 地方新政迭出监管层再表态 第二轮楼市调控隐现13 专家称楼市调控下一步应重点防止房价反弹14 房产税试点传闻预示楼市调控政策趋紧15 7月份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在缓慢复苏15 欧盟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将面临更严格的金融监管16 日本央行或采用宽松货币政策抑制金融风险16 日本让步,美国评级公司的力量依然强大17 德国二季度经济强劲增长给欧洲经济定了心17虽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仍未摆脱贫困根据日本最新公布的GDP数据
3、,快速增长的中国已超过停滞不前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政治家和媒体喜欢小题大做的有趣里程碑之一,但实际上没包含什么意义。什么也没改变:中国仍极度贫困,但增长迅速;日本虽然富裕,但相对迟滞。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3.4亿人口的产出(1.3万亿美元)与日本1.27亿人口的产出差不多。以各自货币的名义价值计算,一个典型的日本人比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富裕10倍。但多数专家认为这是产生误导的解读方式,因为日本物价比中国高。一个中国农民用他的人民币可以比日本一位工薪族用日圆买入更多大米,如果以购买力衡量,一位日本工人的富裕程度仅是中国工人的五倍。如果以购买力而不是货币价值衡量,中国经济早就超过了日本。
4、以2009年为例,以购买力计算,中国经济规模是日本的两倍多。按GDP对国家进行排名会产生误导。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美国人却不是最富裕的。以购买力计算,这一荣誉归于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或卡塔尔人,但就看你是否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央情报局(CIA)或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估算了。截至2009年,按人均购买力计算,美国人确实位列全球前10名,落后于挪威、百慕大群岛、阿联酋、科威特和新加坡等国人,仅领先于瑞士人和爱尔兰人。日本人排名第20位左右,次于多数西欧国家和盛产石油的波斯湾国家,中国人排名第100位左右,排在阿尔及利亚、萨尔瓦多和纳米比亚人之后。前7月财政收入5万
5、亿再引“国富民穷”之争2010年前7个月,中国财政收入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长两成半。这也意味着,全年财政收入又向前迈出一步,有可能走进“8万亿”时代。今年前5个月的财政收入数据出炉后,有预测认为今年全国财政收入总额或达8万亿元。该数字随即引发了有关政府财政收入比重过高、企业和居民负担过重的讨论,并归纳出“国富民穷”的概念。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表示,今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为73930亿元,同比增长8%,如果说到今年底收入达到8万亿元,那也是正常的,相比往年来说也并非特别高的涨幅。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此前曾撰文表示,8万亿元是年度财政收入的绝对数,而全面考量财政收入的“负担”水平和“国”与
6、“民”间分配格局的最重要的指标应为相对数,即财政收入/GDP指标。近三年来,中国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27.6%、27.9%和30.0%。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40%,即使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的平均水平也达35%。因此,中国总体而言并不存在财政收入比重过高问题。不过贾康同时表示,造成目前部分群众不公平感的,主要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连年下降的趋势。如果说“国富民穷”概念是偏颇而具有误导,那么这一概念背后所表达的不满,却绝对不可忽视。 日本经济学家:中国发展对日本经济而言利大于弊中新社东京8月19日电 两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GDP规模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
7、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学者对此发表评论称,考虑到中日两国人口数量之间的巨大差距,对这一结果无需感到意外。中国的发展对日本经济而言将利大于弊。日本政府日前发表的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88万亿美元,少于中国的1.339万亿美元。这表示中国第二季度GDP规模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高级经济师武田洋子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指出,考虑到中日两国人口数量之间的巨大差距,对这一结果无需感到意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人均GDP日本仍是中国的十倍。“作为日本出口企业的市场,中国的成长对于日本经济利大于弊。”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消息,2010年1至6月中
8、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约为1,38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5%。这个数字创了同期历史新高。受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日本建设用及矿山开采用的机器和零部件的输出增加了2.2倍,汽车的输出也增加了2.5倍。武田洋子认为,除汽车等企业外,日本的零售业和保险等服务业也应积极探讨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日本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师木内登英与武田洋子持有相同观点。他表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的中心。现在对日本来说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中国及整个亚洲的快速成长。宏观政策三大前提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由于影响宏观经济走向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社会效果等三个基本前提都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日益突出了政策调整的必然性和
9、紧迫性。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作适度调整势在必行。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十二五”定什么调将会影响未来30年的走向。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尤其是决定宏观政策走向的三个基本前提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调整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正日益突出。那么,为什么说“十二五”如此重要,会影响未来30年的走向呢?因为这一甲子的中国经济到“十一五”结束后,正好走过了两个30年的大阶段。到“十二五”开始又将是一个历史新起点。就经济而言,影响“十二五”及未来政策走向的三大前提,也就是外部环境、内部结构、社会效果,与前30年相比,都已发生了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
10、这是分析未来经济走向的重要观察点。首先是外部环境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先来看几个信号。今年稍早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大家都必须实现再平衡。那些存在对外逆差的国家需要增加储蓄和出口。那些存在对外顺差的国家需要增加消费和内需。”他表示,今后5年要把美国的出口翻一番。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国还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后又推出了制造业促进法案。来自德国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出口同比增长182%。其中,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额显著增长,为德国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1月到6月,中国对东盟等新兴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明显提速。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东盟已超
11、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长54.7%,其中出口增长45.4%,进口增长64.0%。透过上述事例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中国正在成为发达经济体平衡贸易关系、加大出口的对象。但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则难有起色,只能在别的方面寻找突破。第二,由于发达经济体开始加大出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这将对中国的出口和产业升级构成直接挑战。过去那种依赖外需以求得发展的条件已完全改变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其次是内部结构问题。内部结构的调整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2008年秋,华尔街爆发了金融危机。表面上看,这是金融领域的事,实际上这是
12、全球生产、贸易及其他经济关系总调整的标志。从那一刻起,世界经济便开始了大调整,中国与外部经济的关系也因此遭遇了“被调整”的尴尬,并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直接导致了自己的内部经济结构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局部的改造,而是整个系统、整个结构的重置,是发展的外源性动力正在减弱与内生性动力需要加强之间的调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投资、消费、出口三者关系的调整;二是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三是商品及要素市场的调整;四是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这中间,最为关键的是要改变非均衡增长的发展方式,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向均衡性增长的方向转变。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经济发展的社会效果问题。经济发展的社会效果如何
13、,将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产生催化性影响。从前30年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一缺技术,二缺外汇,三缺资本,四缺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在少数特区先行先试,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政策,以此积累财富,做大产业,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事实证明,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在特殊时期,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国民财富的积累,确实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它的负面作用也同样突出。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及社会和谐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与社会代价也在日益加大。别的不说,仅就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失衡看,问题就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变
14、已经失衡的社会资源配置,不慎重处理财富分配的公平问题,不考虑社会公众对平等发展权的要求,不改变非均衡的发展方式,那是很难再取得公众认可的社会成效的。由此观察,当影响经济走向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和社会效果等三大前提条件都已发生深刻变化时,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适当调整就不会是很遥远的事了。中国经济到了该扔掉房地产这根“拐棍”的时候?近日谈中国经济前景有两篇重要的文章:一篇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写的中国需要更慢、更佳的增长: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不能单纯依赖钢筋水泥。另一篇是人民日报记者整理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文章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在经济结构调整、经
15、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候,经济增速回调是必然的,不宜轻易变动政策取向。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出席国务院召开的经济专家座谈会上发言:“现在必须要咬紧牙关挺住,在可承受的最低经济增速下,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余永定、夏斌、吴晓灵并非一般的专家,他们建言的分量自然也非一般。前段时间,不少人担心,可能有利益相关方暗借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将加速下滑,而鼓动放松现有的房地产调控。但大家都知道,倘若今年年底果真放松楼市调控甚至转而救之,则不但前功尽弃,房价报复性暴涨,可谓贻害无穷。显然,现在必须坚决扔掉房地产这根拐棍。哪怕是出现较为极端的情况,譬如2011年一季度G D P增幅降至7%
16、,也不能回头再捡起这根至少拄了12年的拐棍。当然,我们要容忍G D P增幅降到6%左右这种中低速的增长,要有这种心理承受力。下半年中国的通胀压力恐怕难以缓解在7月CPI增幅创出年内新高后,有学者和市场人士认为下半年通胀压力可能会逐渐缓解。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黄益平教授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流动性严重过剩的状况不改变,通胀的压力不可能在短期内缓解。当然,CPI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回调,但通胀压力完全可能在其他地方爆发出来。通过对过去30年改革期间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决定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因素为:过剩流动性(即广义货币增长超过工业生产增长部分)和过剩生产能力(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与潜在增长
17、速度之差)。2009年过剩流动性和过剩产能的问题都非常突出。但过剩产能抑制了价格,因此过剩流动性没有转化为通胀压力。从2010年年初开始,经济反弹减轻了过剩产能的矛盾。有乐观者认为其实当前的通胀集中体现在食品价格上升,非食品价格却相对比较平稳。因此,中国并不存在全面性通胀的压力。这样的看法显然过于乐观。如果考察中国改革期间高通胀的形成,几乎没有一次不是从食品价格上升开始的,2007年就是所谓的一头猪搅乱了全国的通胀局面。其背后所反映的其实还是流动性过多的问题。年底以前,如果流动性还是严重过剩,明显的通货膨胀就很难避免。就是CPI不上去,股价、房价、茶叶价、绿豆价等也会爆发出来。世行副行长林毅夫
18、:未来30年中国GDP仍有望超8%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19日在第十届世界经济学大会上表示,中国经济有很大上升空间,GDP增长率很有可能会达到10%。林毅夫在演讲时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技术上仍有较大差距。若中国能继续从其他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科技,提高技术水平,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内,中国经济依然有机会保持年均8%至10%的增长。林毅夫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出口国家,中国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设定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世界银行在一项评估中曾指出,在二战后,有13个国家持续25年保持经济增长在7%以上,而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的高成长
19、让中国成为这13个国家之一。199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昨天在世界经济学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价下跌不会对中国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他建议中国对空置房产征收房产税以打击囤房投机的行为。莫里斯称,尽管此次金融危机由美国房产泡沫破裂引发,但美国房屋贷款的运营模式和大多数国家有很大不同。他分析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房价如果出现30%的下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将十分有限。对于拥有房产的人来说,房产价格下跌并不会对家庭支出造成实质影响,而对正在还贷的购房者来说,只要他们不违约,银行系统也不会受到影响。莫里斯还表示,以中国市场的现状而言,房价下跌无助于缓解对房产的刚性需求,大量已售住宅空置
20、才是普通人无法买房的症结。商务部:内需萎缩不会出现昨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内需萎缩是不会出现的,进出口贸易顺差持续减少的大趋势也是不会改变的。287亿美元,7月中国外贸顺差创造了2009年2月以来的高点。这已经是自今年4月进出口由逆转顺以来的又一次新高。姚坚在昨天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强调,5月份以来,我国出口单月增幅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根据对贸易顺差结构和主要先行指数的分析,商务部判断未来几个月单月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姚坚指出,从经济总体走向来看,因为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之一,因此内需支持经济发展的基本的格局不会改变。进出口贸易只是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一部分(其
21、他包括投资和消费)。谈到外贸政策与宏观政策的关系,他强调,下半年的外贸政策将持续稳定。对外贸易政策将服从于整个宏观经济大政策。关于顺差的预期,姚坚对记者说,中国居民的收入增长以及部分品牌商品的进口,这些都会持续地增加,都会为进口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的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改变的。作为原材料和大型装备的进口大国,中国未来面向德国、日本、韩国等地的进口都会持续。针对有消息称,商务部将进一步扩大进口贴息政策,以平衡贸易顺差,姚坚对记者指出,这项政策一直都有,并且也有相关的产业指导目录。姚坚强调,下半年的整体贸易政策将明确,持续大政策的稳定。“我们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
22、整体质量提升。这也包括出口退税政策。”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9.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今年前7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5%。姚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前两个月我国月度吸收外资都有超过20%的增幅,说明我国吸收外资已经进入持续恢复阶段。自去年8月份起,我国吸收外资已连续12个月实现增长。此前商务部预测称,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未来我国利用外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汇金公告24日将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今日(8月19日)在中债网公布了汇金债的发行公告、招标函、募集说明书等一系列发行
23、文件。公告显示,汇金公司本次发行人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人民币1875亿元的债券;此次发行债券为中长期。400亿首期固息债中7年期和20年期各半,可分别追加至不超过60亿元和80亿元。 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次债券免于信用评级。这意味着风险为零。债券发行募集资金将根据国务院决定由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向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注资和参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三家银行再融资。市场人士称,此前市场对于汇金债已有充分预期,预计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此前工、建、中行已经表达了将在年内再融资的意愿,加上对前述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共500亿元的注资,业内人士预计此
24、次汇金公布的1875亿元总发行额度,或将在年内全部发行完毕。汇金公司分别持有建行、中行、工行,57.09%、67.53%、35.41%的股权。按照三大行先后公布的再融资计划,汇金需要向建行、中行、工行支付428亿元、405亿元、159亿元参与再融资,以保证其股份不被稀释。汇金网站还显示,今天汇金债的承销协议签字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汇金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金公司和银河证券四家主承销商代表签署了主承销协议。汇金债为中长期品种,该项债券参照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进行审批监管。汇金公司称,此次债券发行是汇金公司首次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发行人民币债券方式募集资金,实现了市场化融资、政
25、策性注资和股权管理平台作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探索国有金融机构注资改革的新模式,也有利于拓宽汇金公司的融资渠道。该项债券信用水平高,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债券市场的投资品种,既有利于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又拓展了金融机构的投资渠道。专家: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推出“没那么容易”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曾于7月撰文称,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这一表态引发了市场的种种猜猜测,记者日前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尚不是推出名义有效汇率的合适时点,同时,其计算方法的科学性面临技术难点。胡晓炼表示,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直是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仅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观念短期内还是
26、难以改变。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逐渐把有效汇率水平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参照系和调控的参考。据记者所知,其实前几年国内曾有高校和金融机构结合贸易以及外汇交易权重,研究过相关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用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但是最后不了了之。现在胡晓炼的一席表态,似乎让人看到了有效汇率推出的“曙光”。目前,国际清算银行每月中旬公布实际有效汇率以及名义有效汇率,市场也比较认同这一指数。有观点认为,我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采用国际清算银行的现成的数据。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我国未来公布的名义有效汇率肯定会与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有一定差别。首先,中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可能会
27、是每日公布。其次,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国际清算银行计算人民币有效汇率时,根据贸易情况确定一篮子货币中各币种的权重,而这一权重存在2-3年的滞后,不能及时反映我国贸易变化与汇率波动之间的关系,也影响汇率手段对贸易的调控效果。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公开资料,目前该机构计算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中,日元、美元、欧元、韩圆以及港币、台币这六个币种占据了83.6%的权重,其中日元的权重居首,达到26.2%,美元的权重占20.3%,欧元的权重占17.8%。同时,国际货币组织(IMF)在其刊物国际金融统计上发布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月度数据,但是发布时间滞后几个月,影响力有限,也不适宜参考。丁志杰估计,目前我国已
28、经有自己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并且与国际惯例一样,是由主要贸易伙伴货币加权而来。但是计算方法的科学性上仍在调试,技术难点在于我国的转口贸易量大,在贸易权重的确定上存在争议。胡晓炼在文章中对名义有效汇率进行了这样的构想:篮子中的货币应该多元化,以体现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在计算权重时,主要根据经常项目收支的情况,并结合资本项目收支和本国经济主体跨境收支的币种结构,选取与本国经济来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以及经济交往中使用频繁的货币作为篮子货币。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则一直在倡导人民币的核心汇率指数。他选取贸易权重的几何加权的有效汇率指数作为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公式,以2006年8月的人民币汇
29、率指数为100,高点出现在2009年3月,为114.0201。截至8月13日,这一指数为108.848,较7月份小幅回落。短期内人民币可能因美元走强而持续走弱在美欧股市大跌、全球避险情绪浓厚之际,美元迅速走强,这使得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短线大跌。美元指数11日强势反弹,上涨1.94%。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015元,13日报6.8035元。有交易员认为,人民币汇价大跌,主要是由于隔夜美元大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浮动所致。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国际美元走强,除投资者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忧虑外,欧元区各种利好因素释放殆尽后的投资人回补美元头寸也是美元走强
30、原因之一。12日人民币中间价低开,体现了人民币汇率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双向波动的特征,体现了央行重启汇改的意图。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当天在台北表示,人民币下跌是正常走势,同时也是浮动汇率政策的一部分。至于人民币未来的短线走势,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美元还有望继续走强,若美元走强,参考一篮子货币走势,人民币兑美元不排除继续下跌的可能。此外,由避险情绪上升引发的美元阶段性走强将可能导致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对国内资本市场恐怕会造成负面影响。连续两月大减美债 外储多元化愈发鲜明美国财政部16日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继5月份大规模减持后,6月份我国再减持美国国债240亿美元。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份开
31、始,我国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一直呈现下滑的趋势,中间仅今年3、4月份有过短暂增持,其余月份一直是减持或者“零增持”。截至6月底,我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8437亿美元,比之去年9月9383亿美元的“巅峰”,减持946亿美元。与之相对比的则是大举增持日本国债。日本财务省8月9日公布报告显示,中国6月份净购入4564亿日元(约合53亿美元)日本国债,为连续第6个月净购入日本国债。外汇局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经营强调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判断,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目前看来,对美国国债和日本国债的“一减一增”,正是顺应市场情况,加大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力度。国家行政学
32、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表示,外汇储备减持美国国债与美元的趋势相关。由于美联储一直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低位,这也影响了美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值得提出的是,尽管连续两个月遭遇减持,但是目前看来,美国国债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投资市场。外汇局介绍,美国国债市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外汇储备增持或减持美国国债都是正常的市场投资操作。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市场供求变化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国债价格波动,其他资产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国债的相对吸引力,为此在投资活动中会不断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操作。此外,美国国债的第二和第三大海外持有者日本和英国在6月份分别增持美国
33、国债169亿美元和122亿美元。多部委正在紧密协调进口刺激政策 最快9月公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18日表示,像今年3月那种贸易逆差的局面在未来个别月份很可能还会出现。他预计,今年中国贸易顺差将降至500到1000亿美元左右。进口拉动经济增长 “实际上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是在扩大进口。”魏建国在出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鼓励进口政策解读研讨会时表示,“中国不刻意追求顺差,希望(扩大)进口,但是美国没有把高新技术给我们”。魏建国在阐述进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时称,以加工贸易的进出口为例,每进口一个美元,就可以增加两到三个美元的出口,附加值会增高,高的时候甚至增加到十倍
34、。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沙海林并在同一场合表示,在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扩大进口,对于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上海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为支持中国促进进口政策,中国国际商会将在上海推出上海商品展示贸易中心项目,该中心将以常年展示的方式,为全球商品进入上海,乃至中国市场,提供展贸交易平台。魏建国称,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上海这样一个重要的口岸设立一个专为进口服务的展示中心。中国要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进口的道路。据悉,该中心将于明年一季度正式投入运营。进口刺激政策最快9月公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周二强调,中国要进一步促进进口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收支平衡。另有消息则透露,进口刺激政策
35、正在多部委紧密协调中,最快9月公布。据内地媒体援引商务部一名未具名人士的话称,进口刺激政策正在多部委紧密协调中,最快9月公布。报道还援引商务部国家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的话称,可以对引进一些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技术设备提供一些支持,同时扩大奢侈品进口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国家外汇管理局19日公布2010年二季度及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统计显示,二季度及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均呈现“双顺差”。根据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705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
36、贸易顺差59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1亿美元,收益顺差72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9亿美元。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11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10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82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17%。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811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9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42亿美元,同比下降8%,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4.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39亿美元(含净误差与遗漏);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780亿美元,同比增长8%。救市政策不明显 全球新一轮衰
37、退到来? 受悲观情绪影响,上周三,号称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的三大股指悉数下跌,这使得全球衰退预期进一步加强。刚刚公布的中国和日本的宏观运行数据也显示,经济运行速度在持续下滑。分析人士开始担忧:全球经济减速已成必然,各国提振经济的措施目前看来都没有明显绩效,随着新一轮衰退预期的到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无计可施,经济复苏似乎仍遥遥无期。全球经济减速信号明显悲观情绪来源于最近各国公布的数据和官方表态,10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声明指出:美国经济复苏在最近数月出现放缓趋势,短期内经济复苏的力度将会比预期中更为温和,并表示将会采取进一步的宽松政策,这一悲观情绪很快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美国持续扩
38、大的贸易赤字,一直影响着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信心,美国商务部11日公布,美国6月贸易赤字达到499亿美元,预期为赤字420亿美元,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赤字水平。美国失业率也是全球担心的一个方面,7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减少13.1万个,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来自英国的消息也证实了经济衰退的说法,英国央行11日发布季度报告说,鉴于英国政府近期采取预算紧缩政策,英国央行将英国未来3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从3%至4%下调至3%。美英数据令人担忧,许多人把希望寄托于亚洲,希望在这里看到经济强劲复苏的信号,但是,11日公布的中国和日本的数据让这些人失望了。中国国家发改委上周三称,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
39、较大,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不排除欧元区经济“二次探底”。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7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PPI上涨4.8%,涨幅比6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都低于预期,与6月份相比,涨幅分别回落0.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同一天,日本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批发价格与机械订单额均低于经济学家预期。近期一些数据和官方表态显示了全球经济正在衰退,但是经济会不会探底则取决于各国的政策以及全球合作。救市政策不明显其实全球经济减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各国实施的很多救市政策并没有很明显的效果。上周三,美联储再次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点的零至0.25%
40、的水平,并表示将购买更多国债以刺激经济复苏。分析人士认为,针对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困难局面,美联储可以选择的政策越来越少,已经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欧洲各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为了防范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欧盟诸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力图在未来几年将财政赤字占GDP比例降至3%以内。但是,受财政赤字削减的影响,欧洲国家不仅将出现公共消费和投资迅速收缩,私人消费和投资也可能大幅下滑,欧洲经济“二次回落”风险加大。复苏遥遥无期?作为带头大哥的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其他各国将受其影响,加剧了全球悲观情绪。目前的情况来看,
41、不光是美联储担心美国经济,一些专家也持有悲观态度。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政府不介入帮助失业人士,美国经济陷入双底衰退的可能性将会很大。他说,美国经济陷入双底衰退的可能性已经超过了50%。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顾问陈思进认为,金融危机远未过去,美国正面临长期衰退的噩梦。美国长期鼓励借钱消费及投资所形成的巨大泡沫的恶果,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只要这一模式不变,经济危机迟早还会再来。专家分析,美国持续衰退并不一定表明经济将再次陷入谷底,但若政策仍不能提振美国经济,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也将遥遥无期。地方新政迭出监管层再表态 第二轮楼市调控隐现综合
42、媒体8月18日报道,8月16日,业内爆北京将出台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对开发商预售资金即“楼花”收入实施专户管理。据一位接近北京住建委的人士透露,这个办法已完成征求意见。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7月份36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监测情况显示,7月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环比上涨了1.61%。监测数据表明,少数城市房价上涨幅度仍然较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房价出现了较快的上涨。国家发改委建言,各地城市需继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和稳定房价的工作。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最近纷纷出言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或标示着新一轮楼市调控阶段的到来。地方新政迭出 8月17日,一则
43、关于北京市要出台房屋预售资金监管办法的消息不胫而走,据知情人士称,新的监管办法出台后,购房者所付的楼盘预售资金,不再存在开发商处,而是存在银行指定账户接受监管。预售资金即“楼花”收入。在房地产业遭遇紧缩性调控的时候,开发商通常会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此时对于开发商的在建项目和土地开发,预售资金就成了开发商的救命稻草。北京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认为,如果该项政策出台,将对开发商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压力。在楼盘清盘之前,开发商不得私自挪用预售资金作为拿地等其他用途,这将使本已紧张的公司资金链又多了一具枷锁。监管层再表态 8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考察住房保障工程进展时表示,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宏观
44、调控,坚决抑制投机炒作等不合理购房需求。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7月份36个大中城市房价监测情况,7月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8680元/平方米,环比6月份还上涨了1.61%。纳入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样本,多为本轮楼市调控中提出的“房价上涨过快”的重点城市。国家发改委在相关的监测分析中表示,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多数城市房价出现回落,房地产市场平稳,但是少数城市房价上涨幅度仍然较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房价出现了较快的上涨。国家发改委建议,各地城市需继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和稳定房价的工作。另据新京报报道称,中国房地产职业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如果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办法政策的实施,将使开发商的资金链产生巨
45、大的压力。不过也将促使开发商加快工程建设、减少捂盘惜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则认为,新政策将促使开发商降价促销,加速销售楼盘,因此预计8月以后北京整体楼盘成交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专家称楼市调控下一步应重点防止房价反弹在12日至13日召开的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来自各界的官员、学者们对房价、股市以及通胀等当前热点经济话题纷纷表达各自观点。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环比下降近三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环比减少近四成的同时,70个大中城市7月份房价同比上涨10.3%,环比6月份持平。在成交量下降的同时,为何房价依然坚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国安说,从消
46、费者方面看,尽管处在观望状态,但刚性需求依然存在。随着房地产投资以及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下降,等于商品房的供给下降了,所以房价不会下降,商品房仍是一个卖方市场。虽然房价下降的呼声很高,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则认为,房价的大幅下降会给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宏观调控应将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作为目标。他说,把房价控制住,尤其是上涨幅度较大的一线城市是控制的重点。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说,楼市的“拐点”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调控政策,下一步政府应将防止房价反弹作为调整的重点。房产税试点传闻预示楼市调控政策趋紧一直是雾里看花的房产税试点终于又有了点眉目。8月9日,
47、据重庆市财政系统一位内部人士透露,重庆已获中央批准进行房产税试点,近期将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而据国家统计局近日数据显示,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3%,已经有分析认为,调控政策的被动性表明未来楼市价格上涨的压力依旧巨大,不排除政府根据房地产市场实际运行状况适时推出房产税的可能。目前,“房产税”已经代替“物业税”成为中央政府针对物业征税的新口径。因为物业税需要人大立法通过,过程较长,而房产税的规定则属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较之前者,后者摆脱了人大立法的漫长审议屏障。但是,开征房产税不仅仅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还关系到地方的发展和利益。有专家认为,重庆领先其他地区实行房产税,无疑
48、会加重税负,而其他很多地区都在实行减税甚至免税的措施,这一增一减差距就大了,不利于重庆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不过,在重庆率先实行房产税试点的争议虽然很大,此传闻也还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但它仍然意味着,房产税试点可能很快就会推出,国内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紧”的信号正在不断加强。7月份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在缓慢复苏作为占全球经济总量25%的经济体,美国一直是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由于此前该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低于预期,金融危机后其经济二次探底的阴霾始终徘徊不散。但我们研究人员一直认为,美国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过程中,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二次探底,而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能否保持强劲。近日,美国官方相继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也均证明了这一点。美联储17日表示,国内工厂、矿业和公共事业等工业产值,7月份上升1.0%,其增幅优于分析师此前的预期。制造业活动7月增长1.1%,优于6月的0.5%缩减。汽车业生产量的增加,是7月工业产值走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