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2.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的规划目的和依据 1第二章 基础测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第三章 经济建设社会对基础测绘的需求14第四章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2第五章 基础测绘“十一五”重点项目和主要任24第六章 经费预算32 第七章 基础测绘“十一五”保障措施35洞头县基础测绘“十一五”专项规划第一章 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以及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工具和重要保障。其服务范围涉及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目前,我县(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2、等高科技手段正初步应用于测绘事业。先进的技术手段、工艺流程以及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源使测绘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具体,现阶段我们所拥有的产品主要包括全县1:5000数字地形数据、主建筑区42.09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线划地形数据和五岛沿线3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高程模型(GIS建库试点图)、1:5000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等高技术成果。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蓬勃发展,测绘领域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我国新一届政府正在深化规划体制、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等方面改革的政府管理模式,从项目管理逐步转向规划管理,已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履行宏观
3、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也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纲、各项工作的龙头。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科学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内基础测绘工作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明确任务提出保障措施,不但是我县规划建设局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浙江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和洞头县“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的有关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而且对于测绘事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测绘事业的发展,多次指示要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003年3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强测绘统一监督管理和基础测绘工作”。2004年3月他又一
4、次强调,要求“加大测绘统一监管力度,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测绘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确定发展战略和经济布局、制定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还是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选址,重要活动的安排和举办等都需要应用测绘信息,离不开基础测绘工作。可以这样说,经济社会越发展,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就越大,对测绘的依赖程度就越高。随着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县级基础测绘专项规划的编制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县的基础测绘工作,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服务“两个率先”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及时的测绘保障。同时基础测绘的合理投入也是建立节约型社
5、会的要求。根据测绘法律、法规和洞头县“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的要求,本次基础测绘专项规划编制的年限为5年2006年至2010年。第二章 基础测绘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县于2003年底开始,由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了洞头县基础测绘方案(1:500比例尺数字图),所需经费的50%由县财政从预算外资金列支(未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剩余由规划建设局每年自筹(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单位垫资50%)。三年来,洞头县规划建设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施基础测绘适应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为我县经济建设提供基础地形数据成果保障。一、 基础测绘项目建设已见成效1、测绘基准建设测绘基准和坐标系统是基础测绘
6、工作的基础,也是推进和发展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我县在测绘基准和坐标系统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在2003年底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了洞头县基础测绘方案后,使我县的测绘基准和坐标系统在控制范围、测量精确度、系统的统一性等方面有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空间基准数据的需求。其发展历程如下: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县水利部门完成的洞头县验潮站高程四等水准网,共布设水准点4个,以满足当时水利部门的水利工程需求。第二阶段(二十世纪90年代):1995 年由北京华星勘查新技术公司结合温州独立坐标系和洞头县验潮站高程,完成的我县温州独立坐标系等GPS控
7、制点25座(水准采用GPS联测)。建立了洞头县区域最初的统一测绘基准,满足了当时城市建设和主要工程的应用需要(1995年以前坐标系统都是采用假定系统)。 图1 1995 实施年的控制网图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开始):随着洞头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项重点工程尤其是半岛工程相继展开。原先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密度和数学精度无法满足城市建设和海岛与大陆衔接的需要,局限性日益突出。于是在2003年由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完成了洞头县GPS控制扩展网,共布设、等GPS 控制点84座,覆盖陆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首次将国家高程系统引入洞头,建立了等水准网,线路总长240公里。统一了洞头各岛屿间的
8、高程和平面坐标系统,较好地解决并满足了近些年来洞头县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的要求,并填补了洞头诸岛屿没有国家高程系统的空白。图2 2003 年实施的控制网2、基础地形图测绘我县自2004年开始实施一级导线网布设和1:500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测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截止2005年底完成覆盖本岛、海中湖周边和41个村庄及丘陵地带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共计约42.09平方公里。基础测绘1:500数字化地形图的大面积覆盖,不但确保了当前的温州状元深水港区建设、状元南片和状元北片围垦工程、海中湖规划编制、燕子山公园规划编制、五岛沿线道路交通整治、五岛景观绿化、大陆引水工程等等其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图需要
9、,而且将为洞头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图3 2004年实施的一级导线控制网图4 2004年实施的一级导线图5 2004年实施的一级导线控图6 2004年1:500地形图测绘图7 2005年1:500地形图测绘图8 2005年1:500地形图测绘3、基础航空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大面积测绘快速获取地形全要素的重要手段,它有信息量多、直观性好的特点,也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重要数据来源。由于县总体规划编制的需要,2001年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获取了全县范围1:5000 数字线划地形图。1:5000 数字线划地形图在近几年不但满足了总体规划编制的需求,又能够保证在较长的时期
10、内满足我县各部门的宏观规划、监测、控制等不同需求。近期结合温州市1:5000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图更新,在市测绘局指导下,我县于2005年11月15日委托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全县575平方公里1:8000航空比例尺的彩红外摄影。并计划在2006年经过影像纠正后,制成1:2000数字地形图,以填补我县1:2000数字线划图的空白图9 2005年12月份拍摄的航空影像图二、 我县基础测绘存在问题1、计划体制和财政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由于我县近几年城市建设与发展速度较快,地理要素变化很大,需要实施和更新的基础测绘工作量较大,基础测绘经费投入机制和体制尚不完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但我县目前还是在财政预算外经费支出,致使每年的经费难以保障,以致基础测绘工作难于正常开展。同时使基础测绘工作跟不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各部门对基础测绘信息的需求。2、基础测绘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启动目前,基础测绘的统一规划、生产、组织管理、成果管理、应用和保密等相关政策和制度制定相对滞后,空间数据标准化建设进程缓慢。基础测绘成果不能完全满足各部门的需求,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测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基础测绘共享机制没有完善,对各种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交换、集成,数据库之间不能够互连互通,导致跨区域、跨部门地
12、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困难。3、地理空间数据源获取不足近十几年来,我县在地理空间数据源获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我县半岛经济建设的需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空间定位基准数据不够洞头县域内目前有省等GPS点3座(省3级网),、等GPS和水准网虽已加密覆盖,但与国家高程系统还存在未能确定的精确换算关系。对空间定位基准数据的监测、复测、保护等工作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拥有的空间定位基准数据还比较缺乏,如地面重力资料、数字地面模型数据、精化大地水准面的成果。(2)、地理空间数据覆盖的范围、比例尺度有限、维护不及时。近两年实测单一的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约42.0
13、9平方公里,范围仅覆盖我县的城区和乡、村居民的相对平缓丘陵和滩涂地带,暂且满足了规划方面的编制,如41个村庄、海中湖、引水方案、全县防洪防灾规划、旧城控制性详规等,但修测更新机制尚未建立。县域内绝大多数山地,高山地(如大门岛、鹿西岛、霓屿、元觉、大瞿岛等)和无人居住的孤岛没有或无法覆盖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并且我县的1:1000比例尺和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还处空白状态。(3)、地下管线普查、测量工作尚未启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功能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功能,将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加快半岛经济发展和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保障。随着我县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14、,城市负载越来越大,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就越来越强,而地下管线也就越铺越密越铺越远。但由于地下管线测量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我县在地下管线普查、测量工作方面目前是一片空白,急需开展地下管线测量统一普查工作;b、地下管线的权属主体方面缺乏统筹的协调管理机制,表现为城市地下管线统筹规划难,管线的规划管理和实施主体管理混乱;c、应建立地下管线的动态更新机制;d、应建立地下管线开工信息畅通渠道,对新铺设管线做到跟踪测量;e、收集、整理地下管线设计方案、竣工资料,建立统一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并建立基础测绘地理数据信息平台。4、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投入
15、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是存储、处理海量数据、交换和分发各级用户,并帮助用户查询,分析和获取满足自己需求的地理空间数据库。(1)、我县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尚未搭建,数据生产入库系统、数据库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等软件都没有建成。数据提供一般采用原始的分割、接边和单一的DWG数据模式提供用户。这是我县基础测绘成果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2)、我县没有建成覆盖全县的地理信息交换网络体系,不能满足海量空间信息高速传输的要求;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用户缺乏直接查询、分析和获取满足自己所需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方法和途径。(3)、我县现有的服务范围仅限于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应用的测量产品以地形
16、数据为主,社会公共产品匮乏。地理信息未投入建设无法开发测绘原产品数据涵盖的大量信息。导致信息资源相对程度的浪费,并且满足不了各部门的需求。第三章 经济建设社会对基础测绘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实施“海上崛起345战略”,实现海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将成为我县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十五”期间,我县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了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基础测绘成果作为前期性、基础性事业服务,已发挥巨大作用。经济发展的加快,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就越大,要求越高,根据对政府各部门的调查研究,“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政府各部门对基础
17、测绘的需求,主要集中反映以下方面:一、信息化建设要求基础测绘不断发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备各种城市管理的功能,如城市的应急能力系统、消防系统、反恐能力系统、城市交通、环境、能源配置、防灾防洪系统等,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地理空间信息支撑。地理信息资源是政府决策、宏观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换等基础数据保障。“数字洞头”是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本载体,嵌入社会公共信息,形成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因此,推进“数字洞头”建设,必须加快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以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数字洞头”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目前,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种
18、类已从单一性向多样化发展,表现形式已从二维向三维发展、时态性已从特定性向延续性发展。城市的地理空间数据发展趋势要求基础测绘向以下方面发展:1、数字线划图从单一比例尺特定时态测绘向多比例尺度动态维护发展;2、建立并定期维护数字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3、普查并维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4、建立动态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DOMDEMDLG (1)数字线划地形图DLG (2)数字高程模型DEM (3)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前期性、基础性事业,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要求。二、我县相关部门开展业务的需求1、城乡规划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
19、需求洞头县城市总体的发展战略方针:一是促进区域发展,主动融入温州市区。积极配合重大区域性设施建设,争取更多重大项目布点落户,培育新兴产业,满足温州对洞头的发展要求,争取把县域内的重点工程纳入温州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二是充分认识洞头自身资源的稀缺性和潜力,避免与温州其它地区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替代竞争。突出洞头与温州市区在城市功能上的互补性,错位发展,依托资源优势,集中发展港口、旅游、度假、居住等城市功能。三是建立健全高标准、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半岛工程、深水港工程、大陆引水、大小门连陆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加强洞头与大陆的陆路交通联系,建立可靠的水源、能源供应体系和防洪(潮
20、)排涝安全体系,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到2010年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6.4万人左右,按照温州“一港三城”的战略目标,温州城市将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逐步形成大都市区的城市框架。这给洞头县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对基础测绘的各种数据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部门对未来五年的基础测绘数据需求集中表现在:(1)、辖区内建城区1:500数字地形图最好达到及时更新,至少每两年更新一次,以保持数据的现势性,从而达到规划的准确性;(2)、对可利用的高山地要求按照1:500或1:2000比例尺完成数字地形图,以满足规划建设和开发的需要;(3)、要求加快全县范围内的地下管网普查、
21、测量,在五年内建立县域城区地下管网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4)、加快县区范围内的各种测绘数据的整合,在未覆盖的地区加快实施1:500数字地形图的测绘和数据入库;(5)、开展洞头县区域范围内的大型建筑物、高层建筑及重要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监测及数据库建设,建立精确的测量监测网;(6)、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施工安全监测网。2、土地利用、房地产管理和防灾减灾的需求按照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审核和报批、土地使用权划拨、旧城区改造用地管理、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土地及地籍管理和房地产管理系统建立等,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各种比例尺且具有现势性好、精度高的地形图数据。具体要求:(1)、
22、对辖区内的1:500数字地形图做到及时更新,及时提供使用,各种数据精度满足土地利用、地籍调查、房产测量的标准要求;(2)、为满足土地详查和发证的需要,加快安排县本级1:2000数字地形图测量,并建立更新机制;(3)、为满足滩涂、围垦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加快实施沿海滩涂1:2000比例尺水下数字地形图测量。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我县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五岛相连工程、连港环岛公路为依托,县乡公路为骨架,康庄公路为补充,并与陆岛交通相结合的“海岛型”交通运输网络。按照“小岛变大岛,大岛变半岛”的总体思路,“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安排疏港高速公路、洞头大小门与乐清连桥、洞头连港环岛公路、东沙港接线公路、
23、洞头客运中心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公路等富民工程(目前村村通公路地形图都还采用假定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因此,根据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需要,要求基础测绘着重安排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及为整个规划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测量控制和基础用图需要。具体要求:(1)、急需要求安排规划、建设的重大交通工程沿线的1:500和1:2000数字地形图;(2)、交通部门应尽快完成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平面高程系统与洞头县基础控制网衔接,以满足村村通公路建设需要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与共享;(3)、应尽快开展全县范围内沿海一带1:2000滩涂地形图测量,为海岛型交通道路编制、实施提
24、供可靠的地形数据。4、水利、电力、电信建设的需求我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尽管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但还存在严重缺电、缺水等现象。“十一五”期间将是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时期,由于基础测绘工作的滞后,目前,全县范围内的大部分水库地形图都还采用假定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给运营管理尤其是防洪、防灾带来相当大的不便。电力、电信部门的管网建设也都在使用老的地形数据或以假定坐标、高程使用,这一切给将来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数据共享带来很大的不利。为此,“十一五”期间水利、电力和电信部门对基础测绘的具体要求是:(1)、尽快确立洞头县基础测绘控制网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精确转换关系,以便逐
25、步改造和统一各项水、电工程的测量基准。并与大陆基准高度统一,加快统一平台的信息化建设;(2)、全县的1:500数字地形图应尽快覆盖和做到动态更新,并及时提供;(3)、加快城区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网数据发布平台;(4)、我县滩涂资源丰富,应尽快开展全县范围内的沿海一带1:2000滩涂地形图测量,为滩涂围垦、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提供可靠的地形数据。5、海洋资源利用、港航建设的需要基础测绘要满足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需要。洞头县域有792平方公里的海上水域面积,主要包括各类渔场、航道、锚地、养殖区、旅游度假区和一般地区。根据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条件 ,洞头县海洋经济发展要按照温州
26、市“一港、两岛、三江、四湾、五区”的框架展开布局,结合我县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的围垦工程建设。需要重点加强沿海滩涂地区的基础测绘和周边浅海海底地形测绘,如在围垦工程开始建设前完成原始地形图测量尤为重要,一旦围垦建设开工,原始地形不复存在,地形数据将永远被丢失。具体要求:(1)、沿海滩涂一带的围垦建设重点地段保证有1:500数字地形图和1:2000水下地形图;(2)、洞头半岛和大小门岛附近海域为便于航运疏通管理及港口建设规划需有1:5000比例尺水下地形图;(3)、测绘还应提供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为保障海洋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开发建设满足旅游区划和行政区划及地名确定。积极利用海岛特色、充分发挥海洋资源
27、、区位条件和产业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合理开发滩涂资源。加快与海洋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拓展空间的密切相关的沿海资源开发建设以及海岛旅游业,以实现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统筹布局、联动发展。6、旅游开发和行政区划的需要基础测绘要满足海岛旅游胜地的需要和行政区划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依托海、港、岛资源优势,根据 “高起点、重特色、出精品”的思路。积极开发海上游览、海上运动、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加快东沙渔港、海中湖、竹屿海上生态园、大瞿岛、望海楼旅游区、大门景区和大沙岙旅游区综合开发,建设一批休闲旅游项目,抓紧建设通景公路、停车场、旅游码头、绿化景观带的配套旅游设施。结合我县旅游开发和行政区划要
28、求做好旅游景区区划、旅游地图和行政区划工作,需要重点加快基础测绘多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覆盖,具体要求:(1)、全县的1:500全要数数字地形图应尽快覆盖和做到动态更新,并及时提供;(2)、全县的1:2000数字地形图应尽快覆盖和做到动态更新,并及时提供;(3)、加快城市三维空间模拟图和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并及时提供。(4)、测绘还应提供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为保障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开发建设满足旅游区划和行政区划及地名确定。第四章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实现洞头融入
29、温州“中心城区”为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测绘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信息服务的需求,为我县经济建设和政府各部门提供前期性基础性公益性测绘服务。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应用与推广高新技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地理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建设,推动洞头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至2010年基础地理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建设争取初见成效,基础测绘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二、基础测绘规划“十一五”的总体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是:围绕城市空间定位、数据源获取、信息化测绘技术、基础测绘公共服务四大体系,不断完善空间定位基准,实现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全面覆盖。启动并完
30、成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投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基础测绘动态更新和公益性测绘成果共享服务两大机制,实现资源整合,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服务的需求。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多尺度、多比例尺的洞头基础地理信息库,确保及时为政府各部门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测绘保障服务。三、基础测绘的“十一五”主要任务洞头县“十一五”基础测绘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展和加快应用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地理空间技术,加快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全面开展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我县城市现代化建设,主要表现为:1、2006年建立1
31、:2000比例尺地形数据为主,覆盖我县陆域约125(含围垦面积)平方公里,多尺度、多分辨率的基础航空摄影和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满足城市规划、环保、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渔(农)业、林业、港航、旅游等部门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的需求;2、2007年结合20042006年基础测绘以覆盖县域比较平缓的山地、居民地和平地约62.5平方公里1:500数字地形图基础上,继续完成18.4平方公里1:500数字地形图和人工不能采集的相对高山地1:2000数字地形图影像制作、缩编入库。更新与完善近期建设开发的一些重点地段范围1:500数字地形图数据;确保基础测绘数据的现势性,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3、20
32、08年至2010年具体实施数据更新修测1:500数字地形图数据,实现动态更新,满足政府各部门共享;4、2008年前建成洞头地理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和洞头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发布中心,为数字洞头提供地理空间信息基础平台;5、2010年前基本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全面整合开发和利用共建共享机制;6、2010年前完成覆盖洞头城区范围的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探测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实现动态更新,满足政府各部门共享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需求;7、把水下测量纳入基础测绘的重要内容,至2010年结合测绘任务管理完成覆盖洞头周边沿海滩涂、港口、沿海发展重要区域的水下地形测量和获取。第五章 基础测绘“十一五”重点项目
33、和主要任务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境内地貌以山地和海岸为主,平地多为围垦形成,海域辽阔、岛屿分散,地貌要素齐全独特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如何集约规划,利用好现在资源,做好我县城市规划建设产业的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基础测绘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和“十一五”期间基础测绘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进行基础测绘工作的五年项目规划安排。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测量基准1、建立等控制点定时监测和依法保护机制结合我县仅有的三个等GPS控制点(省C级网),为了使2003年完成的、等GPS控制网,能够最大发挥其功能。“十一五”期间
34、必须依法保护和复测、等GPS控制网,确保测绘基准的准确性,满足城市建设和各部门的需求;(1)、对、等GPS控制网,建立定期的点位监测工作机制,及时分析和掌握各种外界因素对、等GPS控制点点位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保各项数据提供的准确性;(2)、依法对等级GPS控制点建立长久保管机制,使各等级GPS控制点能够得到及时地维护和管理。2、完善高程基准的建设2003年用三等跨海水准将1985国家高程基准引测到洞头,并建立1985国家高程霓屿基点,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施测方法是否严谨,成果是否可靠,尚没有定论。2005年大陆引水工程用三等水准对霓屿基点进行复测(浅滩正在建设阶段存在沉降),发现与原跨海
35、引测数据有较大差异。考虑到半岛工程逐步建成,在“十一五”期间,将建立与大陆联网的高等级二等水准控制网,使85国家高程系统真正覆盖洞头。二、加快对数字地形图的采集和更新根据洞头县2003年基础测绘方案批复的要求,2003年至2008年完成全县陆域125km2的1:500全要素的地形图测量,2004年至2005年已覆盖42.09km2,2006年计划完成19.60km2,在覆盖范围区域内由于建设、开发量比较大,地形要素的变化,从刚覆盖地形图要素来看,不能满足各部门对地形图现势性的要求:如大陆引水工程更新测量、五岛公路更新测量等。因此加快对数字地形图的采集和更新,不仅是满足各部门的需求,同时也是洞头
36、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源的来源和现势性的重要保证。“十一五”期间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和覆盖、更新的工作如下:1、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根据数字地形图更新具体要求,加快完成我县1:500DLG覆盖测绘工作,并逐步开展对已经完成测绘的区域,实施数据动态更新维护;2、目前现有的1:500DLG数据覆盖的范围还仅局限城市及乡镇、村居周边地区,根据深水港码头和我县海洋产业、海岛岛屿的旅游特色和政府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基础测绘将分成野外数据1:500DLG采集和影像1:2000 DLG航空摄影测量两方面实施。三、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加快完成山区1:2000数字地形图测量在“十一五”期间要积极引进
37、和加快发展航空摄影测量,充分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能够快速大范围获取地理全要素的特性,进行洞头大面积测绘(特别是对于1:500数字地形图不能覆盖的山地、高山地和无人岛尤为重要),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确保各个部门不同的需求:1、根据洞头县的城市化建设发展需要,完成覆盖县区域及周边辖区内的约575km2的1:2000航空摄影测量;2 、建立1:2000航空摄影成图的更新机制,使1:2000的数字地形图覆盖范围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保证其现势性。四、开展地下管线基础测绘工作建立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管线工程审批施工管理和信息资料的收集等诸多方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不规范,使得现有的管线信息资料
38、不能及时反映地下管线的现实状况。在城市建设和地下管线施工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尽快开展地下管线基础测绘工作,建立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科学管理。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尽快开展对我县主要城区、镇域范围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并对普查成果进行及时入库管理,计划利用34年的时间对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普查;(2)、尽快建立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对现有已经普查的地下管线数据资料进行规范整理入库,为社会用户、管理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3)、完善地下管线管理机制,及时做好管网更新测量工作,要求在本区域进行地下管线施工,必须先获取施工区域地下管线现状图;对尚未进行普查区域
39、要求进行普查地下管线现状后到管理部门审批,并实行统一定线、放线、竣工测量,并对该数据及时入库更新系统。(4)、规划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加强各建设地块工程管网审批,并将管网纳入规划竣工验收范畴。满足政府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的要求,并节约政府的投入。五、加强沿海滩涂和浅海海底地形测绘为保障和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积极利用和充分发挥洞头县海洋资源,合理开发滩涂资源需要。重点加强沿海滩涂和无居民海岛地区的基础测绘和周边沿海海底地形测绘,以满足各部门的不同需求:(1)、“十一五”期间要完成覆盖洞头周边沿海滩涂、礁岩的地形测绘;(2)、完成洞头沿海重要区域和主要流域的水下地形测绘。六、启动我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40、建立、健全服务的标准体系及相关制度我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还未投入建设,地理信息服务的相关标准体系和制度都尚未建立,为更加有效地实施我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在“十一五”初期应尽快建立相应标准体系及制度。我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尚未投入,“十一五”期间应加大我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体系建设。我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体系建设,要根据我县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体系,并结合温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体系要求组织实施。其主要构成模块有:数据生产入库模块、空间数据管理模块、空间数据更新模块、空间数据交换模块、地理信息服务模块。数据生产入库模块:我县地理数据存储量不大,适合应用一些针对小城市开发的GI
41、S应用软件技术。满足我县各类基础测绘成果数据(包括各比例尺系列地形图、控制基准成果、元数据信息)空间数据管理模块:对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中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数据库安全稳定运行。空间数据更新模块:可根据各类最新测绘成果数据,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有效的联动更新。确保各级别基础空间数据库都具有很好的现势性。空间数据交换模块:确保基础空间数据能与其它通用格式及通用坐标系统进行有效交换。地理信息服务模块:该模块包括电子地图发布、元数据发布、基础空间查询、分析专业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服务等。系统建设完成后每年都根据新工作要求进行维护,每两年进行较大的调整升级保证系统的先进性。七、建立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体系
42、1、进一步完善1:500DLG数据采集和数据建库体系我县陆域面积约125km2(含围垦面积), “十五”期间已经完成本岛及五岛沿线范围内约42.09km21:500DLG数据采集工作,“十一五”期间将尽快完成全县剩余约38km21:500DLG数据高精度采集,并根据地貌条件和地形利用率划出44.5km2(高山区),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测制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和全县域1:500DLG、1:2000DLG数据缩编建库工作,以满足政府各部门在县域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对基础测绘数据的需求。因此“十一五”期间,县规划建设局将做好区域范围内的1:500DLG数据建库体系,并建立与上一级测绘管
43、理部门相应的共建共享机制。2、完善1:2000DLG数据库及1:5000DLG、DEM、DOM数据建库1:2000DLG数据库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对已覆盖1:500DLG区域完成1:2000DLG缩编编绘工作,并结合影像1:2000DLG航空摄影测量,建成1:2000系列3D (DLG、DEM、DOM)地形数据库。同时将对新测的1:500地形数据及时缩编成1:2000数据入库。在原有的1:5000航空摄影测量成果基础上的1:5000系列3D(DLG、DEM、DOM),都将实施建设。3、建立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对客观世界的表达给人以更真实的
44、感受,它以立体造型技术给用户展现城市空间现象,不仅能够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而且能描述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垂向关系。这种技术手段不仅最大限度地展示城市现状面貌,而且将规划方案与之嵌合模拟了方案实施后的城市景观,进行了多视角和动态的城市设计分析及规划方案评价,为城市规划建设和领导决策提供了更为直观、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十一五”期间我县地理信息应用,将从二维跨跃到三维,建立洞头县三维空间数据库。计划到2008年底,在1:2000DLG、DEM、DOM数据的基础上,建成中比例尺三维空间数据库,同时完成20平方公里的大比例尺三维空间数据建库的试点工作。到2010年完成全县区域125km2大比例尺三维
45、空间数据入库,并逐渐形成对我县城市核心区域,主要旅游景点、新建建筑区进行三维空间数据更新入库工作。第六章 经费预算一、规划重点项目安排及项目经费预算本规划项目经费预算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测绘局1999年发布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和我县地方实际,定额内未规定项目的经费以近年来的市场价格为依据。序号项 目 名 称实 施 经 费(万元)200620072008200920101三四等GPS网复测182二等水准网引测153三等水准网复测1541:2000航空摄影测量和缩编95.9651:500覆盖274.40257.661:500数字地形图的更新、入库97.3697.3697.3697.3
46、67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设115151581:2000系列数据入库5091:5000系列数据入库20101:2000滩涂及海上地形测量111:5000滩涂及海上地形测量6012地下管线测量1537375050合 计385.36406.96315.36222.36172.0二、项目经费说明(1)、IV等GPS控制网复测共84座,费用18万元。(2)、二等水准网(国家高程)引测共布置二等水准点5座线路总长约100km,费用15万元。(3)、三等水准网复测共240km,费用15万元。(4)、“十一五”期间开展完成覆盖我县125平方公里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包括影像测量、外业调绘、正射影像图校正、1:500缩编编绘)。我县1:8000航摄比例尺575平方公里彩红外摄影,费用45万元;1:500数字地形图缩编编绘(80.09km22999.64=24.02万元);影像测量(44.91 km26000=26.94);完成覆盖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合计费用95.96万元 (5)、“十五”期间已完成42.09km2的1:500数字地形图的测量工作。“十一五”期间将对未覆盖1:500数字地形图的局部区域继续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同时逐步开展动态更新。具体安排如下:2006年对未覆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