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悲剧喜剧荒诞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353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悲剧喜剧荒诞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二节悲剧喜剧荒诞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二节悲剧喜剧荒诞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二节悲剧喜剧荒诞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二节悲剧喜剧荒诞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悲剧喜剧荒诞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悲剧喜剧荒诞分析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悲剧、喜剧、荒诞,一、悲剧 悲剧一般表现为弱小的正义力量与强大的邪恶力量的抗争,并最终走向毁灭。,悲剧的三要素:抗争、行动、毁灭 。抗争内含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和道德属性。行动是抗争的具体化。毁灭是行动的结果,这是由冲突双方力量的对比决定的。,由于悲剧的抗争和行动,它是一种刚强的悲,是一种体现了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性尊严的悲,它表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美,这与悲观、悲惨的悲是不同的,后者通常是对不可把握的力量的顺应、屈从。悲剧的毁灭是一种趋向崇高的死。正义、抗争、崇高的死构成了悲剧哲学的主要内容。,大卫:马拉之死,达利:基督蒙难,亚里斯多德论悲剧:“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

2、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 这个定义规定了悲剧的性质、表现方式和教育作用,是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核心和总纲。,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对悲剧的情节的重要性的强调;二是他对悲剧的心理效果的重视。,亚里斯多德认为在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中,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是最重要的。在他看来,悲剧是行动的摹仿,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质和性格,而在于组织情节,摹仿行动,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他非

3、常重视悲剧的心理效果,要求悲剧达到伦理的教育的目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悲剧人物和悲剧“净化”作用的看法上。,他认为,悲剧“应摹仿足以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的事件”,这样才能产生悲剧应有的心理效果。“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引起的”。,悲剧主角过失说:他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当是介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人,即犯有过失的好人。这种人之所以遭受厄运,不是由于为非作恶,而是由于犯了错误。他们不为非作恶却遭受不应有的厄运,所以当他们由顺境转入逆境就会引起我们怜悯,这种人“与我们相似”,我们怕同他一样遭受厄运,所以又产生恐惧。,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心理效果还有一

4、个著名的“净化说”。他说悲剧“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他所谓的净化,主要是指艺术经由审美欣赏给人一种“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伦理教育的目的。,黑格尔论悲剧:“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胜利说”。黑格尔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他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现实的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有其合理性,但又都有其片面性,每一方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索福克勒斯: 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的两位兄长波吕涅克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彼此不和,为争夺王位发生激战,结果同归于尽。克瑞翁以舅父身份继承王位,他宣布

5、曾流亡国外并借助外国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克斯为叛徒,因而不准任何人埋葬其尸骨。按照古希腊神律,一个人死后如不下葬,他的阴魂便不能进入冥土,而露尸不葬,也会触犯神灵,殃及城邦。安提戈涅义无反顾地进了亲人应尽的义务,她不顾国王克瑞翁的禁令,将自己的兄长,反叛城邦的波吕尼刻斯安葬,后被关在一座石洞里。悲剧的结局很惨:安提戈涅在牢中自缢,其未婚夫,克瑞翁的儿子海蒙殉情自杀,克瑞翁的妻子愤而自尽,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在那里叹息。,“冲突说”虽然解释了悲剧的构成及其内在的结构,但却不能解释为什么悲剧感包含快感。为此,黑格尔提出了“永恒正义胜利说”他认为,在悲剧的结局中,通过代表片面合理性的悲剧人物的毁灭,冲

6、突双方的片面性得到克服,矛盾得到调和,显示出“永恒正义”的胜利。因此,悲剧的结局虽然是毁灭、不幸和灾难,但闪现的却是通过否定片面性而达到的完美理想即“永恒正义”的胜利。而这就会由悲剧感升华出极大的愉快。,由于黑格尔深刻地指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矛盾冲突,因此对于悲剧本质的揭示远远超出了前人。而且他还指出悲剧的冲突双方都有片面性,悲剧所呈现的是人自身的有限性,这提出了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更深刻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黑格尔的矛盾冲突的悲剧观,但批判了他的抽象的伦理观念的冲突论,指出社会矛盾是悲剧冲突的根源。,恩格斯指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即“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

7、冲突”。,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等对立的两极。悲剧总是以代表真善美的这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不过,悲剧不仅表现冲突和毁灭,而且表现抗争和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之后的毁灭,是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死。抗争和拼搏体现了人的尊严、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剧是崇高的集中体现。,二、喜剧喜剧的心理效果是引人发笑。喜剧为什么会使人发笑?它的本质是什么?美学史上对此曾进行过各种探讨。有的从主体的感受出发来探讨,如英国的霍布斯提出鄙夷和优

8、越说:主体意识到对象的低下和荒唐而鄙夷他,与此同时,感到了自己的优越,于是产生笑。,康德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也就是说,笑是某种正常的期待突然落空而产生的。弗洛伊德认为,玩笑是自我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合理宣泄,是本我在现实中以合理方式进行的心理释放。,有的从喜剧表现的对象的特征来探讨,如亚里斯多德从模仿说出发,提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种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也就是说,丑而与人无害,就是滑稽,就是喜剧的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丑变成滑稽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

9、,那个时候丑才变成滑稽。”也就是当丑带有荒唐和自相矛盾性质的时候,才会使人感到滑稽可笑。,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解的基础上。它包含有以下主要内容:1、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产生讽刺性喜剧的客观基础;2、体现这种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是历史上的丑角;3、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喜剧性艺术的特征是“寓庄于谐”,具体来说又包含两个方面:1、倒错,指事物、事件、言行不伦不类的组合;2、夸张。,喜剧的形式有讽刺、幽默 讽刺是通过倒错、夸张等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进行辛辣的揭露、抨击、批判。鲁迅:“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幽默是人自觉地用倒错歪曲的形式来表现深刻的思想和真实的内容,展现的是诙谐的机智,它是善意的、温和的嘲讽,使人产生会心的笑。人一种动物,他的主要职业是消灭他的同类和其他动物。外交一种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而说谎的爱国主义艺术。商业财富的一种转移过程,甲从乙那里抢走丙的财物,作为补偿,乙又从丁的口袋里扒走属于戊的钱包。祝贺一种有礼貌的嫉妒。,慰藉得知某个更好的人比你更不幸,于是你感到了慰藉。苦恼面对朋友的幸运而产生的一种疾病。解放奴隶摆脱别人的暴虐,建立起自己的专制。礼貌这是一种最易于被人接受的虚伪。政治一种假装成不同原则的较量的利益冲突。一种假公务之名行私利之实的勾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