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论文.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465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0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论文.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 密级 中 国 地 质 大 学(北京)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研 究 生: 张 扬 专 业: 安全工程 研究方向 安全管理工程 导 师 姓 名: 吕建国 职 称: 教授 企 业 导 师: 张晓东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2014年5月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2、Master Candidate: Zhang YangMajor: safty engineeringStudy Orientation: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Lv JianguoAssociate Supervisor:senior engin.Zhang Xiaodo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

3、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 名:日 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公开 保密(_年)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 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加大,矿产勘查投人连创新高,勘查经费快速增长,加速增长的营业利润和健康发展的地矿经济将矿产市

4、场和地勘工作带出低谷。作为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的地质勘察是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国防和基础建设不可或缺的。地质勘查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互相协作配合的系统工程,勘查施工项目多在人烟稀少、高海拔、交通通信不便、地理和气象条件复杂的地区,具有作业分散、点多线长、高度流动的特点,安全管理难度大,加之多年来地勘单位对勘查施工项目始终采用较为单一的粗放型安全管理模式,施工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如不加强防范管控,随之而来的各类事故和伤害事件在损害职工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会导致国家财产蒙受损失。为帮助地勘单位改进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实现风险分级管理,同时为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

5、勘查项目施工的基本程序和分项工程,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条件和管理缺陷四个方面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分析,结合施工特点对地质勘查项目施工中的物体击打、车辆事故、机器伤害、起重损害、电击、溺亡、火患、高处掉落、中毒和窒息等9种事故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然后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从人、技、物、环、管五个方面对地质勘查综合安全评价指标进行了提炼,确定了26个综合安全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并通过专家咨询、收集资料和实际调研确定了各综合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根据风险评价模型制订了地质勘查项目风险评分表,划分了安全风险等级,

6、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评估结果从安全工程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制订了对策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把握地质勘查安全事故规律,改进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管控质量,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帮助减少事故发生有着积极作用,为地质勘查综合安全分析和风险分级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关键词:地质勘查;危险源;风险评价;指标;分级;管理;对策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sustained, health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apidly, the demand for mineral resources is increas

7、ing year by year, mineral exploration investment hit record highs, exploration funds rapid growth, accelerate the growth of the business profit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economy will mineral market and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out of the doldrums. As the basic industry and basic work

8、 in geological survey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construction is a multi-disciplinary, multi process collaboration with system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9、s in the sparsely populated, high altitude, traffic inconvenience, ge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complex area, the work is distributed, multi points and long distance, high mobility, security management difficult, combined with many years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on the explor

10、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always uses extensive safety management mode, more potential unsaf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ll kinds of accidents and injuries in the event that damage the lives and safety of workers will also lead to the loss of state property if not strengthen the preve

11、ntion control.In order to help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to improv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mode, implement risk management, provide the scientific method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curi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12、 the basic procedures and sub project, the accident causing theory from four aspects of human unsafe behavior, phys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defects unsafe state, poor exploration risk source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existence of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of geology, combined with

13、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bjects striking, vehicle accidents, injuries, lifting machine damage, shock, drowning, fire, high fall, poisoning and asphyxia of 9 accidents the rules were studied, then from the people, technology, material

14、, ring, pipe index of comprehensive safety evaluation was refined o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five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afety system engineering, the 26 comprehensiv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collecting data and practi

15、cal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comprehensive safety evaluation, established a security risk evaluation model,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oject wind risk score table, dividing the security level of risk, and combining with the

16、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safe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afety educa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o grasp the geological regularity of safety accidents,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mode,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17、, maintenance worker safety and health, help reduce accidents have a positive role, establish the theory base for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omprehensive safety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Key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isk source; risk assessment; index;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

18、sure.目 录1.绪 论- 1 -1.1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 1 -1.2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3 -1.3地质勘查施工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6 -1.4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8 -1.5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0 -2.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及危险因素分析- 11 -2.1地质勘查项目施工基本程序- 11 -2.2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分项工程- 13 -2.3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危险因素辨识及其事故规律研究- 15 -3.地质勘查项目施工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建立- 22 -3.1综合安全评价原则- 22 -3.2地质勘查综合安全评价指标提炼- 24 -4.地质勘查项目施工分级风险评价模

19、型建立- 34 -4.1综合安全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34 -4.2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建立-40-4.3地质勘查项目风险评分表- 41 -4.4风险等级划分- 43 -5.工程实际应用评估- 44 -5.1工程概况- 44 -5.2施工单位及项目安全管理基本情况- 44 -5.3安全评价分级- 45 -6.评估后对策措施- 49 -6.1安全工程技术对策- 49 -6.2安全教育对策- 50 -6.3安全管理对策- 51 -7.结论及展望- 53 -7.1主要研究结论- 53 -7.2研究展望- 53 -参考文献- 55 -致 谢- 60 -附 录- 6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

20、.绪 论1.1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1.1.1研究的背景地质勘查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地质勘察队伍的发展壮大、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全面支持和关心。原地矿部有直属地勘队伍,此外,冶炼、建筑、煤矿、黑色金属、石油、金矿、原子能和工业等行业或部门也建立了自己的地质勘察队伍,地质勘察单位成为了中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1999年,随着国家对地勘行业进行体制改革,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安全监察和企业自行管控取代了主管部门行政命令管理,地勘单位的安全意识有所淡化,大部分地勘单位撤销了安全管理机构,减少配置了安全管

21、理人员,伤亡人数逐年上升,伤亡事故率呈上升势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健康迅速,GDP逐年递增,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高涨,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都取自矿产资源,这一严峻的资源形势迫使国家不断加大地质勘查找矿力度,以满足我国发展的需求。根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地勘行业收入连续3年递增,依次为414.07亿元、542.49亿元和683.13亿元,达到28.4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0年,依靠561.09亿元的地质勘查业务收入使中央及属地化管理地质勘察单位实现了高达1027.18亿元的总销售收入。地质勘查行业流动性强、作业分散、施工作业集中在人口较少、通行和联络不畅、地形复杂

22、和气候恶劣的区域,这些区域大部分是海拔超过5千米的无人高寒地带,生活条件十分差,危险性和危险系数很高。截止到2008 年底的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有34.90万人从事地质勘查及相关工作,根据1953到1998年的人员伤亡数据统计,在42年间有2856名人员死亡,平均每年死亡68人,高峰是20世纪的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单是1960年死亡的人员就达338人之多。1我国在十六大以后从安全管理力量和安全费用保障上增强了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全面保障。2002年,中央3000万元极寒艰苦地区的安全专项拨款使地质调查整备保障得到加强。2011年,国家地质调查局为增强野外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提升人员职业安

23、全水平,实施了地质调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同时为地质作业人员配备了6大类16个品种的人员地质调查安全防护服装,使地质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安监总局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标准的先后出台了也有助于地质勘查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地质勘查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地勘单位也增加了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但由于地质勘查施工项目较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极高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随机性,给安全管理和事故控制增加了难度,项目安全管理的传统模式已不符合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的实

24、际要求,因此应当提高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在综合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对地质勘查项目进行有效分级管理,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项目实施重点监管。1.1.2研究的意义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安全评价技术在其他行业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在地勘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较少,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综合安全评价模式,缺少明确的评价指标,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仍以无差别检查和经验判断为主,对施工项目安全状况和风险程度缺乏科学分析和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实施地质勘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十分必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1.1.2.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助力“和谐社会”建设随着中国

25、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地质勘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质勘查施工区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施工条件复杂,环境较为恶劣,保障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进行地质勘查施工的一项基本要求,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综合安全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诉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1.1.2.2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地质勘查项目综合安全评价分级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状况,确认项目的风险程度,发现安全薄弱环节,提前预测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

26、程度,从而帮助施工单位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和方向,为选择控制措施和确定安全投入方向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安全投入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地勘单位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双赢。21.1.2.3指导地质勘查项目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地质勘查项目综合安全评价分级管理有助于把握安全监管的重点,查找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薄弱环节、部位和工艺,克服随意性和经验性的安全管理,帮助地质勘查项目控制消除管理缺陷和事故隐患,实现勘查项目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为今后地勘单位今后的安全评价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现状1.2.1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特点地

27、质勘查施工项目是从准备勘查地质对象开始,一直到把勘查成果(图件、报告、储量等)提交出来的全部过程,其总体特点是面大、线多、点杂、流动性作业,其中地质调查、矿产勘查项目还具有工期长、延续性强、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1.2.1.1技术方法特点(1)目的性地质勘查施工是从所要认识的地质对象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取一定的地质样本,以及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处理,以推断出所认识的地质对象的整体性态,并将认识与推断的结果以一定精度的信息形式表达出来,最终达到获取、处理和存贮地质信息这一客观目的。(2)程序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的程序一般遵循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工作原则。(

28、3)综合性随着地质勘查难度的增大,单一的技术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综合应用物化探、电法、磁法等多种勘查技术方法已成为目前地质勘查施工的主流。1.2.1.2施工过程特点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一般是由技术准备、基本施工、辅助工作和服务工作所组成,生产周期较长,作业空间分散在野外,具有流动性、分散性、艰苦性和管理上的遥控性。1.2.2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勘单位生产特点是面大、线多、点杂、高流动性作业,大幅度增加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1999年以前,我国地质勘查单位长期实行高度计划的管理体制,勘查经费全部由国家拨付,地勘单位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人员队伍和技术装备迅速发展壮大。

29、1999年体制改革后,地勘单位逐步向属地化和企业化转型,地质勘查施工向商业化、盈利性、多元化转变,造成了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技术装备的老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弱化,目前地质勘查施工项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2.2.1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生产工作是长效机制,短期投入看不到效益,在市场经济下地勘单位不断压缩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编制,配备非专业和业务素质较低的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目前,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开工数量较多,为节省人员成本,提高项目施工进度,往往由1人兼任多个项目经理,项目施工过程中不设置安全员或多个项目设置一名兼职安全员,造成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得

30、不到充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31.2.2.2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特点,由此催生了地勘单位经营模式的转换和承包经营制的形成,项目管理制度中缺乏考核标准体系,安全检查、监督奖惩、标准化等方面的制度欠缺,相关制度实效性、适用性较差,管理制度细化程度不够,单位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短期行为和侥幸心理,项目经理自身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安全履职能力差,造成以包代管的现象时较为普遍,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引进工程项目中,不严格执行“三同时”政策,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1.2.2.3安全制度标准执行不到位,安全管理与地质技术脱节地质勘

31、探安全规程要求“地质勘察项目要在立项报告中描述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职业健康设计要与项目设计同时进行,并经安全职能部门审查;制订防范措施保障安全生产。”而目前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安全与技术脱节,没有有效地贯彻执行地质勘查项目安全审核制,导致项目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安全生产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使生产系统处在危险状态。1.2.2.4安全教育培训欠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从以往事故统计资料分析,90 %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规操作造成的,而在这些违章、违规操作中绝大多数操作者是转岗职工、新招聘人员和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和安全技术交底的欠缺使他们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并

32、成为受害者。目前,地勘单位转岗、复岗人员较多,缺少技术熟练工人和高水平技术人员,项目施工中大量招聘操作技术差、情绪不稳定、心浮气躁、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知识欠缺的民工和低学历人员,并且对这些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结合实际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试卷,安全培训考核松散,没有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实效性较差。施工项目对作业班组人员和班组长得培训过于单调片面,不具备优良师资力量,缺少对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预案等安全管理知识的系统讲解,造成班组人员不懂安全知识,缺少安全生产意识,成为培养事故隐患的温床。因此,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已成为地质勘查项目施工中的首要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33、。41.2.2.5安全检查缺乏实效性,检查方式比较单一目前,地质勘查施工项目日常安全检查较少,项目部对所辖分包队伍的安全检查走过场,检查缺乏针对性,安全检查方式仍采用传统的经验判断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严密、针对性强的安全检查评价方法,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存在隐患遗漏,增加了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1.2.2.6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现场生产作业条件较差安全生产费用的充分投入和使用对保障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制改革后,大部分地勘单位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以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造成“只重效益,不管安全”的思想普遍存在,对安全事故抱有侥幸心态,舍不得在改

34、善作业条件和更新安全设备上的费用投入,安全生产费用空缺逐年增加,导致作用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置不齐全,作业环境和野外施工条件简陋,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现场不良的作业环境和不安全的设备状态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1.2.2.7应急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有限地质勘查项目没有结合施工实际制定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差,对于应急预案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高危险性项目缺少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演练内容简单、片面、重复,起不到检验应急预案效果,提高事故救援能力的目的。施工项目缺乏应急管理意识,对项目施工所在地应急机构资料的收集不够,与施工地区周边单位的应急协作

35、意识,应急救援协议签订迟缓,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十分有限。1.2.2.8分包方管理不完善,外协用工管理存在缺陷虽然外协施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劳动技术水平差,安全生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欠缺,流动性较强,长期安全培训几乎不可能,但地质勘查项目由于自身人员有限,对外协用工需求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分包队伍和外协施工人员。目前地勘项目在分包方选择上缺乏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控制,针对外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欠缺,缺少对外协施工单位的统一、有效管理。施工项目在与相关方签订协议之前,没有按程序对施工分包方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装备水平、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行综合审查评定

36、。1.3地质勘查施工安全评价研究现状安全评价是一种通过安全工程理论应用和系统风险辨识分析对事故、危害在施工或系统中发生概率和严重度进行定量或定性判别,提高安全改进和预防措施的方法,也称为风险评价或危害评价。能够防止事故发生,降低施工风险程度,对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安全监督管理综合能力具有明显效果。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综合安全评价是根据地质勘查的特点以施工项目为评价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综合运用各种安全评价方法全面衡量各方面的安全影响要素,从而对施工项目安全水平做出量化的过程。1.3.1国外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20世纪30年代的保险业在衡量保修客户风险程度时首先使用了安全评价技

37、术,这标志着安全评价技术的起源。安全评价技术的广泛应用始于美国空军1962年“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 说明书的公布和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的发布。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的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系统安全军事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提出了针对安全目标、计划和方式的要求和程序,此标准的推出产生了巨大反响,并被其他发达国家引用。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道(DOW)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又相继推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和核电站风险报告(WASH-1400)。1976年,日本劳动省“化工厂安全评

38、价六阶段法”的发布增强了安全评价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可靠性,使安全评价方法真正在化工生产领域得到应用。此后,随着在宇航、原子能、石化等领域的推广使用和不断完善,安全评价方法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安全评价已成为工程设计、项目研发的必经程序,并被作为工艺设计、事故预防、应急管理的重要依据广泛应用于各重要领域。51.3.2国内安全评价研究现状发达国家安全评价起步较早,与其相比我国的安全评价发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安全系统工程技术,该技术一经引入便引起了各大企业的高度重视。通过学习、改进国外安全评价分析方法,机械、冶金、矿山等行业领域的开始应用故障类型和影

39、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安全分析评价方法,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在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企业逐步推广。与此同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结合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和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制定了适用于本行业和地区的安全检查标准和评价标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设部于1999年发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该标准2011年12月7日修订为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以及于2003年发布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该标准2010年5月18日修订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40、(JGJ/T77-2010)。6目前,安全评价在地质勘查施工领域应用不多,仅限于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缺少动态综合安全评价。项目实际施工过程安全评价以安全检查表打分为主,该方法作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静态评价手段,具有操作简单,评判指标相对全面的特点,但其各指标分值缺少动态调整,安全评价结果实效性差,因此要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安全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级,需要结合施工程序和安全事故因素综合考量各种安全影响要素分值,运用一种或多种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安全评价,才能够真正提高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1.4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1.4.1研究思路地质勘查施工项

41、目工作程序复杂,危险因素辨识难度较大。本论文以层次分析方法、事故致因理论和系统安全工程为基础。首先对地质勘查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综合安全评价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再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风险评价模型为基础对施工项目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分级研究。图1-1 研究思路图1.4.2研究方法1.4.2.1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是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大量有关信息,同时对收集到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并使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分析某种现象的过程,对综合安全评价要素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论文收集资料期间,通过现场观察和询问,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人员、技术、设备、环境、管理进行了大量调查。1.4.2.2专

42、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应用方便的方法,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相关专家的专业水准、学科权威性和心理状态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的咨询专家均是在地质勘查领域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精通专业、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或项目负责人。 1.4.2.3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形成科学理解和认识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为进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信息,提高论文写作效率。本文收集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地质勘查、事故树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1.4.2.4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应用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从目标、准

43、则、方案三个方面将元素分解为若干层次,同时兼具定性和定量分析特点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该方法被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贡献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首先提出。71.5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1.5.1研究的内容本文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在深入调查我国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比较深入的研究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通过研究找出了影响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主要安全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安全评价模型并进行量化打分,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安全分级管理内容及安全对策措施。1.5.2技术路线- 65 -图1-2 论文技术路线图2.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及危险因素分

44、析2.1地质勘查项目施工基本程序地质勘查施工项目是指能够独立编写组织设计,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开展勘查和研究工作查明地质条件,独立提供可供使用的成果报告或地质资料的工作单元。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是指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顺序,在勘查施工中必须遵守施工基本程序,按照地质勘查客观规律组织工程施工,从而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勘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最终形成满足质量要求地质勘查成果。地质勘查项目施工基本程序遵循:接受任务、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图2-1 地质勘查项目施工基本程序图2.1.1接受任务政府立项项目和市场投标是地勘单位接受施工任务的主要方式。其中政府立项项目是地勘单位的主要

45、项目来源,包括:中央、地方地质勘察基金项目、中央财政补助地质勘察项目、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项目、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等。政府立项项目首先由地勘部门提出立项申请,立项申请经政府部门审核通过后确定为项目承担单位,同时下达项目勘察施工任务书,视为接受任务。迫于经营压力和政府项目获取难度的增大地勘单位需要参与市场竞争投标,在中标后与项目发包方签订勘查施工合同,明确具体施工内容、工期和双方法律责任。2.1.2施工准备地勘单位通过立项或市场投标落实施工任务后,应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收集工作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资料,根据项目施工特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要求以及已有的基础地

46、质、矿产地质、物化探、遥感、阶段地质报告编制地质勘查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以此来指导项目施工,同时雇佣分包队伍,征用施工场地,明确项目勘查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费用预算、周期和程序,合理配备技术人员、设备物资等施工力量,制订安全、环境、质量等保障措施。2.1.3组织施工地质勘查项目在结束施工准备后需要根据立项工作部署和勘查施工方案并遵循地质勘查研究规律做好勘查工程布置。合理安排勘查施工顺序,科学协调各工种关系,全面管控施工进行程度、工艺质量和安全生产,做好计划任务、技术、质量、经费物资等管理工作。2.1.4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对地质勘查项目成果和施工质量的检验,地质勘查报告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原始

47、地质编录、化验样品、钻探岩心、物化探记录、测量数据、坑槽探成果等原始资料均要根据相关地质勘查技术标准、审查要求评定质量等级,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提交地质报告和原始资料。2.2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分项工程地质勘查项目从开始施工到施工结束分别要进行多项工作,主要有:野外踏勘、地质测量、工程物探、探槽工程、化探工程、钻探工程等。2.2.1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要求全体地质项目人员联合进行区域踏勘,确定好观察路线,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剖面和矿化露头进行查勘。野外踏勘的目的是了解露头情况,构造的种类、形态、性质,地层层序、岩性,侵入岩种类、分布、岩性特点、交接关系。从而确定填图单元、标示层、含矿层(矿化带)或蚀变带的特征、位置,标本、样品的采集,以及需要工程揭露的地段等,从而进一步完善地勘项目技术设计和施工方案,避免浪费工作量。2.2.2地质测量地质测量任务是编制地质图,通过地质测量工作,系统研究、收集工作区域内的地层结构、构造特点、岩石特性、矿产特征等。总结成矿规律,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主要内容是大致详细查明勘查区的地质背景,初步圈定矿化信息、矿化带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