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的态度分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6139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90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人生的态度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对人生的态度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对人生的态度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对人生的态度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对人生的态度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人生的态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人生的态度分析.DOC(1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生的盛宴一醒觉对人生的态度x林语堂在下面的文章里,我要表现中国人的观点,因为我没有办法不这样做。我只想表现一种 为中国最优越最睿智的哲人们所知道,并且在他们的民间智慧和文学里表现出来的人生观和 事物观。我知道这是一种在与现代不同的时代里发展出来的,从闲适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闲 适哲学。可是,我终究觉得这种人生观根本是真实的;我们的心性既然是相同的,那么在一 个国家里感动人心的东西,自然也会感动一切的人类。我得表现中国诗人和学者用他们的常 识,他们的现实主义,与他们的诗的情绪所估定的一种人生观。我打算显示一些异教徒的世 界之美,一个民族所看到的人生的悲哀、美丽、恐怖和喜剧;这一个民族对于我们生命

2、的有 限发生强烈的感觉,然而不知何故却保持着一点人生庄严之感。 中国哲学家是一个睁着一只眼睛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及温和的嘲讽来观察人生的人, 是一个把他的玩世主义和慈和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由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 过去的,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生气蓬勃,因而在他清醒的生活中放进了梦意的人。他睁着 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还保留着充 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灭,因为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 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 因为在研究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以后,我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终 是

3、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这种达观产生了宽怀,使人能够带着 宽容的嘲讽度其一生,逃开功名利禄的诱惑,而且终于使他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东西。这种 达观也使他产生了自由的意识,放浪的爱好,与他的傲骨和淡漠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具着这 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地热烈地享受人生的乐趣。 我不必说我的哲学在西洋人的眼中是否正确。我们要了解西洋人的生活,就得用西洋人 的眼光,用他自己的气质,他的物质观念,和他自己的脑筋去观察它。美国人能忍受许多中 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而中国人也能忍受许多美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这一点我并不怀 疑。我们大家生下来就不一样,这也是好的。然而这也不

4、过是比较的说法。我很相信在美国 生活的匆忙中,人们有一种愿望,有一种神圣的欲望,想躺在一片草地上,在美丽的高树下 什么事也不做地享受一个悠闲自适的下午。象“醒转来生活吧”(Wakeupandlive) 这种普遍的呼声的存在,在我看来很足证明美国有一部分的人宁愿在梦中虚度光阴,可是美 国人终究还不至于那样糟糕。问题只在他想多享受或少享受这种闲适的生活,以及他要怎样 安排使这种生活实现而已。也许美国人只是在这个人人都在做事的世界上,对于“闲荡”一 词感到惭愧;可是不知何故,正如我确切地知道他也是动物一样,我确切地知道他有时也喜 欢松一下筋肉,在沙滩上伸伸懒腰,或者静静地躺着,把一条腿舒舒服服地踡起

5、来,一条手 臂垫在头下做枕头。他如果这样,便跟颜回相差无几了;颜回有的正是这种美德,孔子在众 弟子中,最佩服的也就是他。我只希望看到的,就是他对这件事能够诚实;他喜欢这件事的 时候,便向全世界宣称他喜欢这件事;当他闲适地躺在沙滩上,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工作时, 他的灵魂才会喊道:“人生真美丽啊!” 所以,我们现在要看一看中国整个民族的思想所理解的一种哲学和生活艺术。我以为不 论在好的或坏的意义上,世界没有一样和它相象的东西。因为我们在这里遇到一种完全不同 的思想典型所产生的一种完全新的人生看法。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它的思想的产物,这 句话是毫无疑义的。中国的民族思想在种族上和西方文化那么不同,在

6、历史上又与西方文化 隔离着;因此,我们在这种地方,自然会找到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新的答案,或者,更好些, 找到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新的探讨方法,或者,还要好些,找到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新的论据。 我们知道那种思想的一些美德和缺点,这至少可以由过去的历史看出来。它有光荣灿烂的艺 术,和卑不足道的科学,有伟大的常识和幼稚的逻辑,有精致的,女性的,关于人生的闲 谈,而没有学者风味的哲学。一般人都知道中国人的思想是一种非常实用而精明的思想,一 些爱好中国艺术的人也知道,中国人的思想是一种极灵敏的思想;更少数的人则承认中国人 的思想也是一种极有诗意和哲理的思想。至少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是善于用哲理的眼光去观察 事物的,

7、这句话是比中国有一种伟大的哲学或有几个大哲学家的说法更有意义的。一个民族 有几个哲学家没有什么稀奇,但一个民族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就真是非常的事 了。无论如何,中国这个民族显然是比较有哲理眼光,而比较没有效率的,如果不是这样, 没有一个民族能经过四千年有效率的生活的高血压而继续生存的。四千年有效率的生活是会 毁灭任何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 在中国,狂人太稀罕了,所以我们崇拜他们;每一个具有关于中国文学的知识的人,都会证 实这句话。我所要说明的便是这一点。是的,中国人有一种轻逸的,一种几乎是愉快的哲 学,他们的哲学气质的最好证据,是可以在

8、这种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里找到的二关于人类的观念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x林语堂世间有几种关于人类的观念:传统的基督教的宗教观念,希腊的异教徒的观念,和中国 人的道教和孔教的观念。(我不把佛教的观念包括进去,因为这种观念太悲观了)这些观 念,由它们较深的讽喻的意义上说来,终究没有多少分别,尤其是在具有更精深的生物学和 人类学的知识的现代人,给与它们以一种广义的解释的今日。可是在它们原来的形式上,这 些分别是存在着的。 依传统的、正统的基督教观念,人类是完美的,天真的,愚蠢的,快乐的,赤裸着身体 在伊甸乐园里生活的。后来,人类有知识和智慧了,终于堕落了,这就是人类痛苦的原由, 所谓痛苦,主要的是指:

9、(一)在男人方面是血汗的劳动工作,(二)在女人方面是临盆生 产的疼痛。为说明人类现在的缺点起见,基督徒提出一种新成分,和人类原来的天真与完美 互相对照,这种新成分自然是魔鬼,它大抵是由肉体方面去活动,而人类较高尚的天性则由 灵魂方面去活动。我不知道“灵魂”在基督教神学里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可是这“灵 魂”变成一种东西,而不是一种机会,变成一种本质,而不是一种状态;它把人类和没有灵 魂可以拯救的禽兽明确地分别了。在这里,逻辑发生问题了,因为“魔鬼”的来源须得解释 一下,而当中世纪的神学家继续用他们平常的学者的逻辑去研究这个问题时,他们陷入了进 退两难的境地了。他们既不能完全承认“非上帝”的“魔

10、鬼”是由上帝本身产生出来的,又 不能十分同意在原来的宇宙里,一个“非上帝”的“魔鬼”是和上帝同样永生的。所以,在 束手无策之中,他们便说“魔鬼”一定是一个堕落的天使,于是引起了罪恶来源的问题(因 为此外还得有另一个“魔鬼”来引诱这个堕落的天使啊);这种理论因此不能使人满意,可 是他们只好让它去了。虽然如此,这理论却产生了神灵和肉体这两种奇怪的相对的东西;这 个神秘的观念今日还是十分流行,对我们的人生观和幸福还有很重大的影响。 在现代思想进步的过程中,“魔鬼”是第一个被弃掉的东西,这是值得欣幸的事 实。我相信在一百个今日还相信有上帝的进步的基督徒之中相信真魔鬼的(除了比喻的意义 之外)恐怕不上五

11、人。同时,相信真地狱的观念也和相信真天堂的观念日归消灭。 接着便是“赎罪”的理论,这理论依然是由流行的牺牲的观念转变而来的;依这个理 论,上帝是一个喜欢炙肉的嗅味的神,不能毫无代价地赦免人类的罪过。基督教由这种赎罪 的理论,一下子便寻到一个可以赦免一切罪恶的工具,而人类获得完美的方法又找到了。基 督教思想中最奇怪的一点就是完美的观念。因为这是在上古世界的崩溃中所发生的,所以一 种着重来世的倾向便也产生出来,拯救的问题便替代了人生幸福的问题或简朴生活问题的本 身。这观念就是人类要怎样离开这个显然陷入腐败,混乱,和灭亡中的世界,而到另外一个 世界去生活。因此,永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和创世记里上

12、帝不要人类永生的原来 说法是互相矛盾的。据创世记的记载,亚当和夏娃之所以被逐出伊甸乐园,不是象一般 人所相信的那样因为偷尝善恶树的果子,而是因为怕他们再度违背命令,偷吃生命树的果 子,而永远活着: 耶和华上帝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 吃,就永远活着。 耶和华上帝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 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 命树的道路。 善恶树似乎是在乐园的中央,可是生命树却是在近东门的地方,在那边,据我们所知 道,基路伯还驻守着,以防人类的侵近。 总而言之,现在还有一种信仰,以为人类是完全堕落的,

13、以为今生的享乐是罪恶的,以 为刻苦就是美德,以为在大体上说来,人类除了受一种外来的更伟大的力量所拯救之外,是 不能自救的。罪恶的教义依然是今日通行的基督教的根本理论,基督教传教士在劝人信教的 时候,第一步总是使人意识到罪恶的存在,及人类天性的不良(这当然是传教士藏在袖子里 的现成药方所需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如果你不先使一个人相信他是罪人,你便不能劝 导他做基督徒。有人说过一句颇为苛刻的话:“我国的宗教已经变成罪恶的反省,弄得体面 的人士不敢再在教堂里露脸了。” 希腊的异教世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他们对于人类的观念也是十分不同的。最 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希腊人使他们的神和人一样,而基督徒却

14、要使人和神一样。奥林匹克那一 群的确是一些快活的,好色的,会恋爱,会说慌,会吵架,也会背誓的性急易怒的家伙;象 希腊人那样地喜打猎,驾马车,掷铁枪他们也是一群喜欢结婚的家伙,而且生了许许多 多的私生子。讲到神和人的分别,神不过有一些在天上起雷霆,在地上养植物的神力而已, 他们能永生,喝花蜜造成的神酒,而不喝酒其实所用的果实也不很两样。我们觉得可以 亲近这一群的家伙,背了一个行囊和阿波罗(Apollo司日轮、音乐、诗、医疗、豫言等 之神)或雅典娜(Athene司智慧、学术、技艺、战争之女神)一同去打猎,或在路上拦 住了麦裘理(Mercury商人、旅客、盗贼及狡猾者之保护神)和他闲谈,正如和美国西

15、 方联合电报局(WesternUnion)的信差闲谈一样,如果这阵谈话谈得太有趣的话,我们可 以想象麦裘理说:“不错,好的。对不起,我得把这封电报送到第七十二街去”。希腊的人 并不神圣,可是希腊的神却是有人性的。这些神跟基督教那个十全十美的上帝多么不同!所 以希腊的神不过是另一种族的人,一族能够永生的巨人,而地上的人却不能永生。由这个背 景里产生一些关于丹蜜特(Demeter司农业的女神),普洛舍宾娜(Proserpina地 狱的女王),和奥非亚士(Orpheus音乐的鼻祖)的妙不可言的美丽故事。希腊人对神 的信仰是视为当然的,因为甚至当苏格拉底在将饮毒酒的时候,也举酒向神祷告,求神使他 能快

16、一点到另一世界里去。这很象孔子的态度。在那时期,人们的态度必然是这样的;至于 希腊思想在现代世界对人类和上帝将取什么态度,我们不幸没有知道的机会。希腊的异教世 界不是现代的,而现代的基督教世界也不是希腊的。这是一件值得可惜的事。 在大体上说来,希腊人承认人类是免不了死亡的,而且有时还得受残酷的命运所支配。 人类一旦接受了这种命运,是觉得十分快乐的,因为希腊人酷爱这人生和这宇宙,而且除了 全神贯注地由科学方面去理解物质世界之外,他们也注意于理解人生的真美善。希腊的思想 里没有伊甸乐园之类的神话的“黄金时代”,也没有人类堕落的讽喻;希腊人自己不过是杜 卡里翁(Deucalion)及其妻比拉(Pyr

17、rha)在洪水后走下平原时拾起来向后抛的石子所变 成的人类罢了。他们对疾病和愁虑是用诙谐滑稽的方法去解释的;这些东西是因为一个青年 女人有一种难于克制的欲望,想打开一箱珍宝“潘多拉箱子”(PandorasBox) 来看,才在这世间出现的。希腊人的想象是美丽的。他们大抵把人性当人性看;基督教徒 也许会说他们“听天由命”,完全任“不免一死”的命运去支配吧。可是“不免一死”的命 运是多么美丽啊:人类在这里可以理解人生,可以让自由的,推究的精神去发展。有些诡辩 学家以为人性本善,有些则以为人性本恶,可是他们的理论终究有象霍布斯(Hobbes十 五世纪英国哲学家)和卢骚(十六世纪法国哲学家)的理论那么互

18、相背驰。最后,柏拉图把 人类当做欲望,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而理想的人生便是指在智慧或真正的理解的指导 下,在这生存三方面的和谐中的一种生活;柏拉图认为“思想”是不朽的,可是个人的灵魂 则或贱或贵,依他们是否酷爱正义、学问、节制、和美而定。在苏格拉底的心目中,灵魂也 有一种独立和不朽的存在;他在法伊多(Phaedo)里告诉我们说:“当灵魂单独存在 着,由肉体解放出来,而肉体也由灵魂解放出来的时候,除死亡之外还有什么呢?”相信人 类灵魂的不朽显然是基督教徒、希腊人、道教和孔教观念上相同的地方。相信灵魂不朽的现 代人当然不能抓住这一点而振振有词。苏格拉底对灵魂不朽的信仰在现代人的心目中也许毫 无意

19、义,因为他在这方面的许多理论根据,如化身转世之类,是现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依中国人对人类的观念,人类是造物之主(“万物之灵”),而在儒家的观念中,人和 天地同等,并列为“三灵”。这是以灵魂说为背景的: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或都有神灵依附 着山川河流,以及一切达到高龄的东西。风和雷就是神灵本身;每一座大山和每一条河 流都由一个神灵统治着,而且简直是属于这个神灵的;每一种花都有一个花神,在天上管理 它的节季,看顾它的福利,还有一个“百花仙子”,她的生辰是在二月十二日;每一株柳 树、松树、柏树,或每一只狐狸和龟,达到了高龄的时候,譬如上几百岁,就会得到永生, 变成了“精”。 在这种灵魂说的背景之下,人类

20、自然也被视为神灵的具体表现了。这神灵和全宇宙的一 切生物一样,是由男性的,主动的,正的,或阳的成分,和女性的,被动的,负的,或阴的 成分,两者结合而产生出来的这事实上不过是对阴阳电的原理的一种巧妙而侥幸的猜测 吧了。这种神灵附在人身上时便叫做“魄”;脱离人身而四处飘荡时便叫做“魂”。(一个 人有坚强的个性或精神奋发时,便说是有很大的“魄力”)人死了之后,“魂”依然随处飘 荡。魂平常是不骚扰人的,但如果没有人埋葬死者或祭祀死者,那神灵便会变成“飘泊的鬼 魂”,为了这个原因,中国人便择定七月十五日为“祭亡日”,以祭祀那些溺死的及客死异 乡而尚未收埋的人。不但如此,如果死者是被杀的或枉死的,那鬼魂的

21、冤枉的感觉便会使它 到处飘荡骚扰,直到伸冤之后,神灵才会感到满足。到这时候,它便不再骚扰人家了。 人是神灵的具体表现,所以在活着的时候,当然有一些热情,欲望,和“精神” (Vitalenergyornervousenergy)之流。这些东西本身没有所谓好坏,只是一些和 典型的人类生活不能分离的天赋的东西而已。一切男女都有热情、自然的欲望,高尚的志向 和良知;他们有性欲、饥饿、恐惧、愤怒,同时受疾病、疼痛、痛苦和死亡所支配。所谓文 化,便是怎样使这些热情和欲望有着和谐的表现。这就是儒家的观念,依这种观念,我们如 果和这种天赋的人类本性过着和谐的生活,便可以和天地平等同列。然而,佛教对于人类肉 体

22、情欲的观念,则根本和中世纪的基督教相同这些情欲是必须弃掉的讨厌的东西。太慧 聪,或思想太多的男女有时会接受这个观念,因而变成和尚与尼姑;可是在大体上说来,儒 家的健全的意识是反对这种行为的。同时,佛教的观念也有点道教的意味,认为美貌多才而 命运乖舛的女郎是“被谪下凡的仙女”,她们是因为有了尘世的思念,或在天上失职,才被 罚入尘世来受命运注定的人类痛苦的。 人类的智能是被视为一种储力之流的。这种智能便是我们所谓“精神”,“精”这个字 的意义和我们讲到狐狸精、石精、松精时的那个“精”字相同。我在上头已经说过,英语中 和“精神”意义最近似的词字是“vitality”或“nervousenergy”,

23、这种东西在一天 中不同的时候,在人生不同的时候,是象潮水那样地涨落不定的。每个人生下来便具有一些 热情,欲望,和这种精神,这些东西在幼年、少年、壮年、老年、死亡各时期中,依着不同 的路线而流转。孔子曰:“少,戒之在斗;及其壮,戒之在色;及其老,戒之在贪。”这句 话的意思,就是说少年好斗争,壮年爱女人,老年嗜金钱。面对着这个身体的,智能的,和 道德的资产的混合物,中国人对于人类本身的态度,和对于其他一切问题的态度一样,可以 归纳于“让我们做合理近情的人”这句话里。这就是一种不希望太多,也不希望太少的态 度。人类好象是介于天地之间,介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介于崇高的思想和卑劣的情 欲之间。这样

24、被夹在中间便是人类天性的本质;渴求知识和渴求清水,喜爱一个良好的思想 和喜爱一盘精美的笋炒肉,向慕一句美丽的词语和向慕一个漂亮的女人:这些都是人之常 情。因此,我们的世间免不了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把人类的社会改良一番,这种机会当然 也是有的,可是中国人不希望得到完全的和平,也不希望得到完全的快乐。这里有一个故事 可以证明这种观念。有一个人将由地狱投生到人间去,他对阎王说:“如果你要我回到尘世 去做人,你须答应我的条件,我才情愿去。”“什么条件呢?”阎王问道。那个人回答道: “我要做宰相的儿子,状元的父亲。我要我的家宅的四周有一万亩田地,有鱼池,有各种的 果实;我要一个美丽的妻,和一些妖艳的妾,

25、我要她们待我都很好;我要满屋金珠,满仓五 谷,满箱银钱,而我自己则要做公卿,一生荣华富贵,活到一百岁。”阎王说:“如果世间 有这种人可做,我便自己去投生,不让你去了!” 所谓合理近情的态度就是:我们既然得到了这种人类的天性,那么,让我们就这样开始 做人吧。况且,要逃避这个命运反正是办不到的。不管热情和本能原本是好是坏,空口讨论 这些事情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对么?在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受它们束缚的危险。就停留在道 路的中间吧。这种合理近情的态度造成了一种宽恕的哲学,觉得人类的任何错误和谬行,无 论是法律的,道德的,或政治的,都可以认为是“一般的人类天性”(或“人之常情”), 而获得宽恕,至少有教养的

26、,心胸旷达的,依合理近情的精神而生活的学者是抱这种态度的。 中国人甚至认为天或上帝本身也是一个颇为合理近情的家伙,认为如果你过着合理近情的生 活,依照你的良知而行动,你就不必惧怕什么东西,认为良心的平安是最大的天恩,认为一 个心地光明的人连鬼怪也不必惧怕。有一个合理近情的上帝来管理一些合理近情者和一些不 合理近情者的事务时,世界便没有什么不妥当不顺利的事情了。专制者死亡了;卖国者自杀 了;唯利是图者出卖他的财产了;有权势,拥巨资的古董收藏家(他们是利欲熏心,靠权势 来剥削人家的)的儿子们,把他们父亲费尽心机搜罗得来的珍物变卖了,这些古董现在是散 藏在其他的家族里了;杀人的凶犯被捕伏法了,被侮辱

27、的女人得到报仇的机会了。有时(可 是这种时候不很多),一个被压迫的人会喊着说:“老天爷没有眼睛!”(正义不伸)最后, 在道家和儒家两方面,这种哲学的结论和最高的理想是对自然的完全理解,及与自然的和谐; 如果我们需要一个名词以便分类的话,我们可以称这种哲学做“合理的自然主义”(reason- ablenaturalism)。一个合理的自然主义者于是便带着一种兽性的满足,在世界上生活下 去了。目不识丁的中国妇人说:“人家生我们,我们生人家。我们另外还能做什么呢?” “人家生我们,我们生人家”,这句话里包含着一种可怕的哲学。人生变成一种生物学 的程序,而永生的问题是被搁置在一边了。因为这正是一个牵着

28、孙儿的手到店里去买糖果, 一面在想五十年后便要回到坟墓里或祖先那里去的中国祖父的感情。我们在这世间,最大的 希望便是不至于养下一些贻羞家门的子孙来。中国人的人生的整个类型是依照这一个观念组 织起来的。 二关于人类的观念 灵与肉x林语堂哲学家所不愿承认的一桩最明显的事实,就是我们有一个身体。我们的说教者因为看见 我们人类的缺憾,以及野蛮的本能和冲动,看得厌倦了,所以有时希望我们生得跟天使一 样,然而我们完全想象不出天使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不是以为天使也有一个和我们一样的 肉体和形状除了多生一对翅膀就是以为他们没有肉体。关于天使的形状,一般的观 念依旧以为是和人类一样的肉体,另外多了一对翅膀:这是

29、很有趣味的事。我有时觉得有肉 体和五官,纵使对于天使,也是有利的。如果我是天使的话,我愿有少女的容貌,可是我如 果没有皮肤,怎样能得到少女般妩媚的容貌呢?我将依旧喜欢喝一杯茄汁或冰橘汁,可是我 如果没有渴的感觉,怎样能享受冰橘汁呢?而且,当我不能感觉饥饿的时候,我怎样能享受 食物呢?一个天使如果没有颜料,怎样能够绘画?如果听不到声音,怎样能够唱歌?如果没 有鼻子,怎样能够嗅到清晨的新鲜空气?如果他的皮肤不会发痒,他怎样能够享受搔痒时那 种无上的满足?这在享受快乐的能力上,该是一种多么重大的损失!我们应该有肉体,而且 我们一切肉体上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否则我们便应该变成纯粹的灵魂,完全没有满足。

30、一 切满足都是由欲望而来的。 我有时觉得,鬼魂或天使没有肉体,真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刑罚:看见一条清冽的流水, 而没有脚可以伸下去享受一种愉快的冷感,看见一碟北平或琅岛(LongIsland美国地 名)的鸭而没有舌头可以尝它的味道,看见烤饼而没有牙齿可以咀嚼它,看见我们亲爱的人 们的可爱的脸孔,而对他们没有情感可以表现出来。如果我们的鬼魂有一天回到这世间来, 静悄悄地溜进我们的孩子的卧室,看见一个孩子躺在床上,而我们没有手可以抚扪他,没有 臂膀可以拥抱他,没有胸部可以感觉他的身体的温暖,面颊和肩膀之间没有一个圆圆的弯凹 处,使他可以紧挨着,没有耳朵可以听他的声音,我们是会觉得多么悲哀啊。 如果有人

31、为“天使无肉体论”而辩护的话,他的理由一定是极端模糊而不充分的。他也 许会说:“啊,不错,可是在神灵的世界里,我们并不需要这种满足。”“可是你有什么东 西可以替代这种满足呢?”回答是完全的沉默;或许是:“空虚和平宁静。”“你 在这种情境里可以得到什么呢?”“没有劳作,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我承认这么一个天 堂对于船役囚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消极的理想和快乐观念是太近于佛教了,其来源与 其说是欧洲,不如说是亚洲(在这里是指小亚细亚)。 这种理论必然是无益的,可是我至少可以指出没有“感觉的神灵”的观念是十分不合理 的,因为我们越来越觉得宇宙本身也是一个有感觉的东西。神灵的一个特性也许是动作,而

32、不是静止,而没有肉体的天使的快乐,也许是象以每秒钟二万或三万周的速率旋转于阳核的 阳电子那样地旋转着。天使在这里也许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比在游乐场中乘游览名胜的小火 车更为有趣。这里一定有一种感觉。或许那个没有肉体的天使会象光线或宇宙光线那样,在 以太的波浪中,以每秒钟哩的速率,绕着曲线形的空间而发射吧。一定还有精 神上的颜料使天使可以绘画,以享受某种创造的形式;一定还有以太的波动,给天使当做音 调、声音和颜色来感受;一定还有以太的微风去吹拂天使的脸颊。如果不然,神灵本身便会 象污水塘里的水一样地停滞起来,或象人在一个没有一点新鲜空气的闷热的夏午所感觉到的 一样。世间如果还有人生的话,就依然必须

33、有动作和情感(无论是什么一种形式); 而一定不是完全的休止和无感觉的状态。 三谁最会享受人生 发现自己:庄子x林语堂在现代生活中,哲学家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受人尊崇,同时也最不受人注意的家伙,如果 这么一个家伙真的存在着的话。“哲学家”已经仅仅变成一个社交上恭维人家的名词了。任 何一个莫名其妙,深奥不易了解的人都被称为“哲学家”。任何一个不关心目前状况的人也 被称为“哲学家”。然而,后者这种意义中却含着相当的真理。当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 (AsYouLikeIt)一剧里使丑角达士东(Touclistone)说“牧羊人,你也懂得一点哲 学吧”时,他是用后者这种意义的。由这种意义说来,哲学不过是对事物或

34、一般人生的一种 普通而粗浅的观念而已,这种观念每一个人多少都有一些。一个人如果不愿承认现实的全貌 的表面价值,或如果不愿相信报纸上所刊载的每一句话,他多少是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不 愿被欺骗的人。 哲学始终含着一种如梦初醒的意味。哲学家观察人生,象艺术家观察风景一样是隔 着一层薄纱或一层烟雾的。生硬的现实的琐事已经软化了一些,使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意义。 至少中国艺术家或哲学家是这样想的。所以,哲学家是和那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完全相反; 彻底现实主义者为俗务所缠,碌碌终日,相信他的成功和失败,赢利和损失是绝对的,真实 的。这么一种人是没有救药的,因为他连一些怀疑的念头也没有,因为他根本是空洞无物 的。

35、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在孔子少数的有意的谐 语之中,这是我所发现的一句。 我打算在这一章中介绍中国哲学对于生活的一些观念。这些哲学家的意见越是参差,便 也越是一致他们都认为人类必须有智慧和勇气,才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孟子那种比较 积极的观念和老子那种比较圆滑的和平观念,调和起来而成为中庸的哲学,这种中庸的哲学 可说是一般中国人的宗教。动和静的冲突结果产生了一种妥洽的见解,对于一个很不完美的 地上天堂感到满足。这种观念造成了一个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学,终于在陶渊明据我看 来,他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最和谐的性格的生活上形成的一种典型。 一切中国的哲学家在不知不觉中认为唯

36、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享受人生?谁最会 享受人生?我们不追求十全十美的理想,我们不寻找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不要求知道那 些不得而知的东西;我们只认识不完美的,会死的人类的本性:在这种观念之下,我们要怎 样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可以和平地工作着,旷达地忍耐着,幸福地生活着呢? 我们是谁呢?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是无法答复的。可是我们都承认在我们日 常活动中那么忙碌的自我,并不完全是真正的自我。我们相信我们在生活的追求中已经失掉 了一些东西。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在一片田野里跑来跑去在寻找东西时,智者可以弄出一个难 题给一切旁观者去解答:那个人失掉了什么东西呢?有的猜一只表;有的猜一支钻石胸

37、针; 其他的人则作其他的猜测。智者委实也不知道那个人在寻找什么东西;可是当大家都猜不中 的时候,他会对大家说:“我告诉你们吧。他失掉了一些气息了。”(lostsomebreath 即“上气不接下气”之意)没有人会否认他的话是对的。所以我们在生活的追求中常常 忘掉了真正的自我,象庄子在一个美妙的譬喻里所讲的那只鸟那样,为了要捕捉一只螳螂而 忘掉自身的危险,而那只螳螂又为了要捕捉一只蝉而忘掉自身的危险: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 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

38、见得而忘其 形;异鹊从而利之。 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啐之。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 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 俗。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戳。吾所 以不庭也。” 庄子是老子的得意门生,正如孟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样,两人的生存年月和他们的老 师隔离差不多一百年。庄子和孟子同时,老子大约和孔子同时。可是孟子和庄子一样认为我 们已经失掉了一些东西,哲学家的任务是去发现并取回已经失掉了的东西据孟子的见 解,这里所失掉

39、的便是“赤子之心”。这位哲学家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认为文明的人为的生活,对于人类天生的赤子之心的影响,有如山上的树木被斧斤伐去 一样: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 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 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 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 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 以为未尝有才焉

40、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三谁最会享受人生 情智勇:孟子x林语堂一个热诚的,优游自在的,无恐惧的人,是最能够享受人生的理想性格。孟子以“智、 仁、勇”为他的“大人”的三种“成熟的美德”。我想把“仁”字改为“情”字,而视 “情、智、勇”为大人物的特质。我们在英语中幸亏找得到“passion”这个字,其用法跟 华语中的“情”字差不多一样。这两个字开始都含着“情欲”这种狭义。可是都有更广大的 意义。张潮曰: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尽属多情。”又曰:“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 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人生的 出发点。情是人生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中的

41、韵律,花中的欢乐,禽鸟的羽毛, 女人的美艳,学问的生命。谈到没有情的灵魂,正如谈到没有表情的音乐一样地不可能。这 种东西给我们内心的温暖和丰富的活力,使我们能够快快乐乐地面对着人生。 我把中国作家笔下的“情”字译为“passion”,也许错了,我应该用“sentiment”一 字(代表一种较温柔的情感,较无暴风雨般的热情那种骚动的性质)去译它吗?也许“情” 这一字有早期浪漫主义者所谓“sensibility”的意义,是一个有温情的,大量的,艺术化 的人所具有的质素。除爱默生(Emerson),爱弥厄尔(Amiel),朱伯尔(Joubert), 和伏尔泰之外,西洋哲学家对于热情很少说过一句好话,

42、这是可怪的事。也许我们仅是用词 不同而已,我们所指的是同样的东西。可是如果“热情”(passion)和“情感” (sentiment)意义不同,而专指一种暴躁的骚乱的情感而言,那么中国语文里便找不到一 个字可以代表它,而我们只好依然用“情”这个字了。这是种族脾性不同的表征吗?这是中 国民族缺乏那种侵蚀灵魂,造成西洋文学中悲剧材料的伟大热情的表征吗?这是中国文学中 没有产生希腊意义上的悲剧的原因吗?这是中国悲剧角色在危急的时候饮泣吞声,让他们的 情人给仇敌带去,或如楚霸王那样,先杀死情人,然后自刎的原因吗?这种结局是不会使西 洋的观众感到满意的,可是中国人的生活是这样,中国文学自然也是这样的了。

43、一个人和命 运挣扎,放弃了斗争,在事过境迁之后,悲剧才在回忆,徒然的后悔,和渴望的洪流中产生 出来。正如唐明皇的悲剧那样,到他下令使他的爱妃自杀,以满足叛军的要求之后,便成天 在楚境里思念她。这种悲剧的情感是在那出中国戏剧的故事结束之后,才在一个悲哀的巨流 中表现出来的。当他在流放生活中旅行的时候,他在雨中听见铃声隔山相应,因而做了那首 雨霖铃曲以纪念她;他所看见或扪触到的东西,一条余香未散尽的小领巾,或她的一个 老婢,都使他想起他的爱妃,在这戏剧结束的时候,他正在仙境和一些道士寻觅她的神魂。 这里便是一种浪漫的敏感性,如果我们不可以把这种情感当做热情的话。这可说是一种圆熟 的,温和的热情。所

44、以,中国哲学家有一种特点,就是他们虽然贬视人类的“情欲”(即 “七情”的意思),却不贬视热情或情感本身,反而使之成为正常人类生活的基础,因此他 们甚至于视“人伦以夫妇之情为本”。 热情或情感这种东西是我们所固有的,正如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一样,我们天生有 一种冷静或热烈的天性:这不幸是事实。在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小孩是天生就有真正的冷淡 的心的;当我们渐渐失掉那种少年之心时,我们才渐渐失掉我们内在的热度。在我们成人生 活的某一时期中,我们多情的天性是被一种不仁的环境所杀戮、抑制、挫折、或剥削,最大 的原因是由于我们不曾注意使这种天性继续生长下去,或由于我们不曾完全摆脱了这种环 境。我们在获取“

45、世界经验”的过程中,对于我们的天性曾实行多次的摧残,我们学会硬起 心肠来,学会做虚伪矫饰的行为,学会做残酷无情的人;这么一来,当一个人夸说他得到了 更多的尘世经验时,他的神经也变得更不锐敏,更加麻木迟钝尤其是在政界和商界。结 果,世界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进取者”(“gogetter”),把人家排挤在一边,而自己爬 到最高的地方去;世界产生了一个意志刚强,心志坚定的人,至于感情他所称为愚笨的 理想主义或多情的东西其最后的一些灰烬也已经渐渐在他的胸怀中熄灭了。这种人我是 看不起的。硬心无情的人在世界上真是太多了。如果国家要实行消灭不适于生存者的生殖机 能的话,这种政策施行起来,第一步应该先对付那些无

46、道德感觉的人,艺术观念陈腐的人, 心肠如铁石的人,残酷的成功者,意志坚决的无情者,以及一切失掉生之嬉乐的人,把他们 的生殖机能消灭而不必先把疯狂者和肺痨病人的生殖机能消灭。因为在我看来,一个有 热情有情感的人也许会做出许多愚蠢和鲁莽的事情,可是一个无热情无情感的人却是一个笑 话和一幅讽刺画了。他和都德(Daudet)的莎复(Sappho)比较起来,倒是一条虫,一架机 器,一架自动机,尘世上的一个污点啦。有许多妓女所过的生活比成功的商人更崇高。如果 莎复犯罪,那有什么可怪呢?因为她虽然犯罪,她同时也是有爱心的;对于那些会表示深爱 的人,我们是应该给予很大的宽恕的。无论如何,她由一个冷酷的商业环境里走出来的时 候,是比我们周遭许多百万富翁更有青春热烈的心情的。崇拜曼丽玛黛玲(MaryMagAda lene)是对的。热情和情感免不了会使我们做错事,因而得到应得的刑罚,然而有许多宽容 的母亲因为纵容子女,常常让她们的爱战胜她们的判断,可是我们觉得她们到老年的时候, 一定会觉得她们和家人曾过着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