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防冲年度规划(修改版)4.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6251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8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防冲年度规划(修改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防冲年度规划(修改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防冲年度规划(修改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防冲年度规划(修改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防冲年度规划(修改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防冲年度规划(修改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防冲年度规划(修改版)4.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度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2013年度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三月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2013年度冲击地压安全评价报告编审人员编 制 人:防冲办主任:防冲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总 经 理:44目 录1、矿井概况及冲击地压防治现状11.1矿井概况11.2相邻矿井情况11.3井田地质41.4矿井煤层顶底板及巷道支护情况101.4.1矿井煤层顶底板情况101.4.1.1 2煤层101.4.1.2 4煤层111.4.2 巷道施工方法及支护情况111.5矿井动力灾害概况121.5.1矿井冲击地压鉴定情况121.5.2 冲击地压发生历史121.5.3矿井冲击地

2、压防治现状122、采掘工作面接续情况132.1采煤工作面接续情况132.2 掘进工作面接续情况143、区域性冲击危险区划分153.1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危险性评价153.1.1 2013年度工作面危险性评价153.1.2 2013年掘进工作面危险性评价253.2 主要结论264.2013年度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设计、接续注意事项、防冲检测方法及防冲措施274.1 2013年度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设计、接续注意事项274.2 冲击地压检测方法284.3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324.3.3 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措施355、本年度防冲队伍建设376、需要具备的防冲装备38附件1:401综合指数法402

3、 可能性指数诊断法421、矿井概况及冲击地压防治现状1.1矿井概况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新泰市西北约5km,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矿井东南距新泰市区约5km,西北距泰安市区约75km,南距泰(安)新(泰)公路西周路口约0.5km,东距京沪高速公路(G2)新泰北出入口约12km,南距泰新高速公路(S31)新泰南出入口约8km,矿区乡村公路网络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井田走向长平均1.22km,倾斜宽1.37km,面积1.6804km2,西周矿井于2004年5月恢复建设,2008年7月22日取得五证一照,矿井正式投产。2010年5月更名为山东新能泰山西周矿业有限公司

4、,矿区范围内共有开采煤层5层,(即2、4、11、13、15煤层)。现开采煤层为2、4煤层。采用立井开拓,双回路供电,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一级排水,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2012年11月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1.2相邻矿井情况西周煤矿西北部以1、2号拐点联线为界与王家寨煤矿为邻;西南部以1、4号拐点联线为界与良庄煤矿为邻;东南部以4、5、6、3号拐点联线为界与孙村煤矿深部东周预测区为邻;东北部以2、3号拐点联线 (相当于莲花山断层)为界(图1-1)。图1-1 西周煤矿井田边界及周边矿井位置关系图1.2.1 王家寨煤矿王家寨煤矿属地方国有控股

5、中型煤矿,行业管理隶属山东省新泰市煤炭工业管理局。矿井由枣庄煤矿规划设计院依据原新汶矿务局地质勘探队于1986年10月提交的山东省新汶煤田王家寨井田精查补充地质勘探报告进行设计。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350、-510)采区石门开拓方式,走向长壁或倾斜长壁法采煤,放炮或机械落煤(目前装备2个炮采面、1个机采面),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前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后期为中央边界混合式通风,矿井生产运输以皮带为主,回采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机械扒装和人工扒装,小型绞车提运。目前生产水平-350、-510m,主要开采山西组2、4煤层。两矿边界附近,王家寨煤矿

6、一侧2煤层已开采1215、1216、1217工作面,留有宽度不小于50m的边界煤柱。西周煤矿一侧2煤层1203工作面已开采,1204工作面正在回采,1203、1204工作面回风巷走向与井田边界平行,留有宽度不小于40m的边界煤柱。其余地段两矿均未开采。王家寨煤矿与西周煤矿之间,边界清楚,煤柱完整,宽度合理,彼此开采互无不良影响。1.2.2 良庄煤矿良庄煤矿于1954年破土,1957年7月1日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1962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19761983年改扩后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组联合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浅部采用

7、水沙充填法管理顶板,深部采用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第一水平0m、第二水平-195m已采完,第三水平-350m、第四水平-580m正在开采。开采煤层为2、4、6、11、13、15煤层。矿井现在生产水平为-350m、-580m。煤层开采深度为-670m。煤层开采情况为F10断层以南2、4、6、11煤层已全部开采结束,13、15煤层开采-350m水平下山采区,F10断层以北2、4煤层正在开采标高-400m-600m之间块段。两矿边界附近,良庄煤矿一侧的开采动用区离边界尚远,矿井设计留设井田边界煤柱50m。西周煤矿一侧,北段(F16以北) 2煤层1201-1工作面、4煤层1401-1工作面已开采,开切眼

8、走向与井田边界平行,留有宽度不小于40m的边界煤柱,11、13、15煤层未开采;南段(F16以南)各可采煤层均未开采。良庄煤矿与西周煤矿之间,边界清楚,煤柱完整,宽度合理,彼此开采互无不良影响。1.3井田地质1.3.1 地层西周井田位于新汶煤田(向斜)北翼中段,含煤地层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纪海陆交互相沉积,煤系基底为奥陶纪石灰岩,煤系上覆盖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古近纪红色砂、泥岩。井田地层系统自下而上分别为奥陶纪马家沟群,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二叠纪石盒子群,古近纪官庄群固城组和第四系。1.3.1.1 奥陶纪马家沟群(OM)中下奥陶统石灰岩,总厚度约800m左右,棕灰、灰及浅灰

9、色厚层块状,质纯致密,底部为白云质石灰岩,顶部裂隙、溶洞较发育,产珠角石及其他头足类化石。在井田西北方向莲花山断层带内有出露。1.3.1.2 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C2-P1y)1、本溪组(C2yb)厚度15.4922.72m,平均18.04m。以灰色、紫色、兰色等杂色粘土岩为主,底部发育山西式铁矿层(含铁质泥岩)及铝土岩,厚度不稳定。含珊瑚、纺缍蜒及腕足类化石较丰富。2、太原组(C2-P1yT)厚度205.94216.25m,平均厚度211.11m。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粘土岩、粉砂岩和灰绿、灰白色中细粒砂岩、薄层石灰岩及薄煤层组成。共含煤13层(517煤层),其中可采或大部可采者三

10、层(11、13、15煤层),夹石灰岩五层(一灰、二灰、四灰、五灰、六灰)及一层泥灰岩,除二灰不稳定外,其余石灰岩全区稳定,为主要标志层。3、山西组(P1yS)厚度71.95101.30m,平均84.36m,主要由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煤层顶板粉砂岩、泥岩中含植物叶片化石苛达树、羊齿类。共含煤4层(14煤层),其中2、4煤层为可采煤层。1.3.1.3 二叠纪石盒子群(P2)保留不全,残厚36.9984.94m,平均55.11m,为一套河湖相的碎屑岩沉积,主要由浅灰色、灰绿色及杂色粘土岩、粉砂岩及砂岩组成。总观本组地层沉积物的颜色,由下部的灰色、灰绿色逐步变为上部的

11、紫褐色、黄绿色等杂色沉积,明显反映了由潮湿向干旱转变的古气候环境,沉积盆地常处于一种氧化环境,当时虽有植物生长,但由于构造、气候等原因,未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泥炭沼泽,故此组不含可采煤层。1.3.1.4古近纪官庄群固城组(E1g)保留不全,残厚119.67634.28m,平均534.43m,主要由砖红色粉砂岩、细砂岩、杂色粘土岩、间夹薄层砾岩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粘土质胶结,结构较松散。砾岩砾石成分以片麻岩、石灰岩、闪长岩为主,分选性差,砾石大者几十厘米,小者几厘米。混合暗斜井、回风暗斜井井口设计标高-280m,井底车场标高-650m,井筒斜长分别为912m、890m,均位于古近纪官庄群固城组

12、内。实际揭露情况如下:斜长0279.13m(标高-280-393.53m)段为暗红色泥岩、斜长279.13287.46m(标高-393.53-396.36m)段为暗红色泥岩与浅灰色薄层砾岩互层、斜长287.46450.67m(标高-396.36-463.30m)段为暗红色泥岩、粉砂岩、斜长450.67459.42m(标高-463.30-466.86m)段为黑灰色泥岩、斜长459.42889.38m(标高-466.86-638.65m)段为暗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1.3.1.5 第四系(Q)厚度0.002.00m,平均0.70m,其厚度与地面标高多呈反比,沿冲沟两侧分布稍厚,主要为河流相未胶结的冲

13、积、坡积物和含水流砂层,流砂层主要分布在葛桥沟等冲沟附近。1.3.2 构造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NNESSW、倾向SEE的单斜构造,煤岩层倾角1530,平均22。井田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且落差走向变化较大,截止目前,已发现落差大于或等于10m的断层9条,均为正断层,平均每平方千米5.36条。其中落差100m的4条、50落差100m的1条、30落差50m的1条、10落差30m的3条,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表2-3、图2-2)。现将各断层特征分述如下。一、井田边界断层1、莲花山断层正断层,为井田东北部边界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5070,落差大于2000m,井田内延伸长约1500m。

14、地面露头断层带特征十分明显,为基本查明断层。2、F2断层正断层,为井田东南部边界断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7075,落差70150m,井田内延伸长约1400m,东北部落差大,西南部落差小。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直至与莲花山断层相交。该断层南段为孙村煤矿与良庄煤矿之间的井田边界断层,控制程度较高,属查明断层。北段为西周煤矿与孙村煤矿深部东周预测区之间的边界断层,控制程度低,属基本查明断层。二、井田内部断层1、F6断层正断层,主体位于一采区西翼东部,向北延伸至一采区1204面后与F12断层相交。走向近SN,倾向E,倾角70,落差515m,走向长度在750m左右,1201-2工作面运输巷、1204工作

15、面回风巷、2层回风上山等巷道多处揭露,属查明断层。2、F7断层正断层,走向近SN,倾向W,倾角70,落差1020m,走向长度在850m左右,XZ-1号钻孔、2层回风上山、-650m轨道大巷等多处揭露,属查明断层。3、F12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边界附近,其两端均与莲花山断层相交,为莲花山断层的旁侧分支支断层,断层的主体位于王家寨井田内。西周井田内F12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70,落差60150m,走向长度在500m左右。1205工作面上、下顺槽揭露该断层,属查明断层。图1-2 西周煤矿构造纲要图(以2煤层为例)4、F13断层正断层,位于一采区中部,两端分别与F6、F15断层相交,走向NW,

16、倾向SW,倾角70,落差520m,走向长度在500m左右,1201、1201-2、1202、1203工作面回采巷道多处揭露,属查明断层。5、F14断层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走向近EW,倾向S,倾角70,落差2060m,井田内由三维地震1个B级断点、4个C级断点控制,井田内断层走向长度在800m左右,属基本查明断层。向西伸入良庄煤矿段已被其深部三维地震勘探测线控制或被八采区2、4煤层生产巷道揭露,走向转为NEE,倾向转为SSE,属查明断层。6、F15断层正断层,位于一采区中西部,南端与F16断层的北侧分支F16-1断层相交,西北段伸入王家寨煤矿。走向NW,倾向SW,倾角45,落差2040m,井

17、田内走向长度在550m左右,1201-1工作面位于其上盘、1201-2、1201、1202、1203工作面位于其下盘,工作面回采巷道多处揭露,属查明断层。7、F16断层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走向NEE,倾向SSE,倾角60,落差120200m,井田内断层走向长度在1500m左右。2013年1月15日,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在-850m回风暗斜井偏口车场施工两个井下探F16断层钻孔,累计孔深175.3m。由于钻孔为伪斜布置,同时又是在红土层中钻进,塌孔现象严重,钻探未达煤系地层,分析认为探孔附近的F16断层落差不低于150m。F16断层东段控制程度低,属基本查明断层。F16断层西段结合西部良庄煤矿

18、8203工作面生产揭露资料,该断层呈帚状分叉,构成断层密集区,其资源储量已被2006新矿生便字247号文报损。表1-1 西周煤矿落差大于10m断层特征一览表断层名称断层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井田内延伸长度(m)查明程度莲花山正NWSW5070大于20001500基本查明F2正NESE7075701501400基本查明F6正近SNE70515750查明F7正近SNW701020850查明F12正NWSW7060150500查明F13正NWSW70520500查明F14正近EWS702060800基本查明F15正NWSW452040550查明F16正NEESSE601202001500基本

19、查明1.3.3 岩浆岩新汶煤田内岩浆活动微弱。仅在煤田西部发现零星的燕山晚期闪长岩侵入奥陶系石灰岩或太原组底部。井田内未揭露岩浆岩侵入体。1.4矿井煤层顶底板及巷道支护情况1.4.1矿井煤层顶底板情况1.4.1.1 2煤层2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4煤层平均28.14m。2煤层平均厚度2.19m,可采性指数Km=1.00,厚度变异系数r=22.99%,普氏硬度系数f=1.4,属稳定型全区可采中厚煤层。2煤层伪顶为粘土岩,深灰色,易冒落,厚度0.00.50m,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细砂岩,一般厚度在5-7m左右,局部为砂泥岩互层,含2层煤线,灰色至灰白色,性脆易碎,难维护;老顶为灰白色至绿色的中砂岩

20、,坚硬,有时颜色发红,厚度10-15m;直接底为灰白色至灰色细砂岩,层理坚硬,零星夹有煤线,厚度4-8m;老底为灰色或白色细砂岩,坚硬,有时含砾岩,不显层理,厚度3-6m。1.4.1.2 4煤层4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11煤层平均116.90m。平均厚度2.02m,可采性指数Km=1.00,厚度变异系数r=21.30%,普氏硬度系数f=1.7,属稳定型全区可采中厚煤层。4煤层伪顶为粉砂岩,性脆易碎,厚度0.01.00m,直接顶为灰白色相间的中砂岩,一般厚度在58m左右,岩性坚硬,易维护。老顶为灰白色相间的中砂岩,厚度10-16m,裂隙发育,结构致密,岩性坚硬;直接底厚度6-9m,以细砂岩为

21、主,局部为粉细砂岩互层,不易变形。在底板砂岩中,局部夹有0.30m左右的粘土岩,遇水易膨胀变形。1.4.2 巷道施工方法及支护情况目前矿井回采巷道及开拓巷道主要采用炮掘工艺,回采巷道主要采用锚网带+锚索进行联合支护,开拓巷道采用锚网喷进行支护;高档普采、炮采工作面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上辅设塑料双抗网联合支护顶板;综采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支护顶板。1.5矿井动力灾害概况1.5.1矿井冲击地压鉴定情况2008年12月份煤科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岩石力学实验室对2、4煤层的鉴定结果:2层煤属于3类,为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的煤层;4层煤属于3类,为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的煤层;2层煤顶板2类,为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22、的岩层;4层煤顶板属于3类,为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的岩层。以上试验结果仅是针对我矿送检的煤层、岩层试样作出的是否具有冲击倾向性的鉴定。由于同一煤矿同一煤层不同区域煤系地层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别较大,冲击倾向性差别也较大,在开采过程中,是否发生冲击还同其开采深度和地应力状况有关,在开采工作面靠近断层、褶曲等构造附近、原岩应力大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加大,冲击倾向性加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冲击地压的发生。 1.5.2 冲击地压发生历史西周矿井自2008年7月正式投产,截止到目前未发生冲击地压事故。1.5.3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现状西周煤矿目前主采煤层为二、四层煤,同属冲击地压煤层,煤层间距一般在28米

23、左右,属近距离煤层,目前采取先开采二层煤作为四层煤的保护层,但二层煤的开采同样存在冲击地压的威胁,这就给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到了深部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相应的危害程度也增加。面临着越采越深(超深),矿山压力越来越大;越采越空, 煤柱型采场增多;越采越难, 易采煤炭减少;构造、老空和煤柱区分布复杂等防冲严峻形势和压力。自重型冲击(超深井)、构造型冲击(断层、褶曲)、采动与构造耦合型冲击(回采与掘进相互影响)、煤柱型冲击(同层煤柱和上下层煤柱)等各种类型的冲击地压都有可能发生。西周煤矿积极落实上级关于冲击地压防治规定的有关内容,设立冲

24、击地压专职副总工程师,成立防冲办公室,负责现场监测,成立防冲队,负责卸压解危措施的实施,并且引进装备了电磁辐射仪、大直径卸压钻机等防冲监测和卸压设备。随着采深的增加,地压增大,防治冲击地压的工作难度逐渐增大,因此,需在开采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加大防冲投入,应用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等先进的监测、监控设备,提高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能力。另外需要加强与高校以及有丰富防冲经验的煤矿合作,加强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保障矿井的安全开采。2、采掘工作面接续情况2.1采煤工作面接续情况2013年西周煤矿共安排5个回采工作面以及为其服务的掘进工作面,具体接续情况如下表所示。年 度施工单位开采工作面回采时间备注

25、2013回采工区1402-1工作面2013.1-2013.31204工作面2013.1-2013.41402工作面2013.5-2013.71205工作面2013.8-2013.121203-1工作面2013.12-2013.12表2.1 2013年西周矿业回采工作面接续表2.2 掘进工作面接续情况2013年公司安排2个掘进队施工回采巷道,计划掘进进尺2690米,2013年掘进工作面接续安排如下:表2.2 2013年西周矿业掘进工作面接续表年 度施工单位开采工作面回采时间备注2013掘进一区一队1204补运输巷2013.1.1-2013.2.151205回风巷2013.2.16-2013.4.

26、301402切眼2013.5.1-2013.5.281203-1运输巷2013.5.29-2013.9.71203-1切眼2013.9.8-2013.10.71403-1运输巷2013.10.8-2013.12.31掘进一区二队1204补进风巷2013.1.1-2013.3.51402补溜子道2013.3.6-2013.4.5四层运输山上偏口2013.4.6-2013.4.241403切眼2013.4.25-2013.6.31403回风巷2013.6.4-2013.8.241203-1进风巷2013.8.25-2013.11.121403-1进风巷2013.11.13-2013.12.313、

27、区域性冲击危险区划分3.1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危险性评价针对2013年度采掘范围内的煤层地质条件,公司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排查了西周煤矿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单独或综合作用评价工作面的危险程度。这些影响因素主要由以下7条。(1)深部多煤层开采情况:西周煤矿具有深部多煤层开采特点,煤层开采顺序及煤柱留设位置会对上下煤层应力集中(冲击危险性)产生很大影响;(2)断层密布、相互切割,造成局部高应力积聚;(3)工作面沿空开采;(4)孤岛开采甚至煤柱工作面开采;(5)工作面开采顺序对应力分布和防冲的影响;(6)停采线位置的合理性;(7)区段煤柱留设宽度和位置。通过对上述7条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8、,以及采用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指数法(附件1)对西周煤矿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性综合评价。3.1.1 2013年度工作面危险性评价2013年计划开采的工作面有1402-1工作面、1204工作面、1402工作面、1205工作面、1203-1工作面。1402-1工作面2013年3月结束。1204工作面2013年4月结束。1402工作面2013年5月投产。1205工作面2013年8月投产。1203-1工作面2013年12月投产。1204工作面、1205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翼,1402-1工作面、1402工作面、1203-1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南翼。各工作面具体位置详见二、四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一)1

29、402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评价图3.1 1402工作面平面图主要危险源和影响因素:(1)工作面一侧沿空开采,特别注意回采初期的防冲工作;(2)二层解放层的开采降低了本工作面的应力集中,但是二层1202工作面的区段煤柱的位置会对本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采矿地质因素有:开采深度、顶底板坚硬岩层、构造应力集中、煤层冲击倾向性等。下表3.1为评价区域采矿地质条件对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影响因素与指数。表3.2为采掘工作面周围的开采技术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及指数。表3.1 1402工作面地质条件影响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因素及指数序号因素影响危险状态的因素影响因素的定义

30、冲击地压危险指数1W1发生冲击地压该层未发生过-22W2开采深度700m23W3顶板中坚硬岩层距煤层的距离(Rc60MPa)距煤层的距离50m34W4开采区域内构造应力集中程度10%正常15W5顶板岩层厚度特征参数Lst16Mpa27W7煤的弹性能量指数WET54Wt1=Wi/Wimax=0.52表3.2 1402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的冲击地压危险状态评定指数序号因素冲击地压危险状态影响因素冲击危险指数1W1工作面距残采区或停采线的垂直距离,60m02W2未卸压一次采全高,煤厚3.0m03W3未卸压的厚煤层,留顶煤或底煤厚度16Mpa27W7煤的弹性能量指数WET54Wt1=Wi/Wimax

31、=0.52表3.4 1204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的冲击地压危险状态评定指数序号因素冲击地压危险状态影响因素冲击危险指数1W1工作面距残采区或停采线的垂直距离,60m02W2未卸压一次采全高,煤厚3.0m03W3未卸压的厚煤层,留顶煤或底煤厚度1m04W4采空区处理方式:垮落法2Wt2=Wi/Wimax0.18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可知,1204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为中等冲击危险性,冲击危险指数0.52。冲击地压危险区的危险程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应力状态和煤岩体的性质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采用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诊断法为基本方法,以构造分析、工程类比等为辅助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冲击

32、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的基本内容和步骤为:(1)计算采动应力场分布规律;(2)测试和计算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3)计算应力和冲击倾向性各自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4)计算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5)诊断某一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根据经验和矿山压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在1204工作面的条件下,这一阶段采深平均720m,根据1202工作面、1203工作面现场实际检测,工作面移动支承压力应力集中系数按1.07计算,则最大应力为1.072.5104720=17.5MPa,而煤层单向抗压强度为34.48MPa,应力比达到了0.5,未超过发生冲击地压的基本应力水平(1.5倍的应力比)。经测定

33、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煤层的Wet为5.71。应力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计算公式为:应力隶属度UIc =0.5Ic, Ic 1.0Ic-0.5, 1.0Ic 1.51.0, Ic 1.5式中,Ic=krH/c,在1204工作面应力集中区域,应力集中系数k=1.07;Ic =17.5MPa/34.48Mpa=0.5,Ic取值小于1.0,因此采动应力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为:UIc =0.5Ic =0.50.5= 0.25冲击倾向性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计算公式为:倾向性隶属度UWet =0.5Wet, Wet 2.00.133Wet+0.333, 2.0Wet 5.01.

34、0, Wet 5.0式中Wet为弹性能指数。1204工作面Wet=5.71(取实验结果的平均值),Wet取值5.0。因此,冲击倾向性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UWet=1。根据计算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U= (UIc+ UWet)/2=0.62可判断出该面接近发生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特别是在遇到断层、岩层强烈的断裂运动期间,如果不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具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及已采工作面(1201、1202、1203、1401工作面)实际检测情况综合评价,1204工作面为弱冲击危险程度。(三)1205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评价图3.3 1205工作面平面图主要危险源和影响因素:(

35、1)工作面临近F1莲花山断层及F12断层;(2)工作面内煤层倾角加大,工作面断层较多。通过综合指数法、可能性指数法计算,1205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Wt=0.52,属中等冲击危险性;冲击地压可能性指数为U=0.64,属可能性冲击,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及已采工作面(1201、1202、1203、1401工作面)实际检测情况综合评价,1205工作面为弱冲击危险程度。1205工作面主要危险区为:(1)工作面切眼初采至初次来压影响时期内。(2)工作面推采至断层前方50米范围内。(3)工作面采至停采线前后50米范围内。(四)1203-1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评价图3.4 1203-1工作面平面图主要危险

36、源和影响因素:(1)工作面临近1203工作面、1201-1工作面采空区;(2)工作面临近F15大断层。通过综合指数法、可能性指数法计算,1203-1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Wt=0.52,属中等冲击危险性;冲击地压可能性指数为U=0.63,属可能性冲击,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及1203-1工作面布置情况综合评价,1203-1工作面为中等冲击危险程度。1203-1工作面主要危险区为:(1)工作面切眼初采至初次来压影响时期内。(2)工作面推采至断层前方50米范围内。(3)工作面采至停采线前后50米范围内。3.1.2 2013年掘进工作面危险性评价1204补进风巷布置在二层上山保护煤柱内,且临近120

37、2工作面采空区,掘进过程中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内,掘进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204补运输巷掘进过程中受1204采煤工作面超前采动、二层上山保护煤柱及临近F6断层影响,掘进过程中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1203-1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评定为中等危险程度,围绕1203-1工作面布置的1203-1运输巷、1203-1回风巷及1203-1切眼处于工作面危险区域内;1402补溜子道、1402切眼、1403切眼、1403-1进风巷巷道布置临近断层,处于断层构造应力影响区域内。3.2 主要结论根据以上综合分析,西周煤矿2013年内回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如下表所示。表3.5 回采工作面冲击

38、危险程度一览表年 度开采工作面危险程度主要影响因素20131402-1工作面中等冲击断层,一侧采空,上部采空区1204工作面弱冲击断层,上部采空区1402工作面中等冲击断层,一侧采空区1205工作面弱冲击断层,一侧采空区1203-1工作面中等冲击断层,两侧采空区表3.6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一览表年 度开采工作面危险程度主要影响因素20131204补运输巷中等冲击断层、上山煤柱、超前采动1205回风巷弱冲击断层、上山煤柱1402切眼弱冲击断层、1202采面留设煤柱1203-1运输巷中等冲击断层1203-1切眼中等冲击断层1403-1运输巷弱冲击断层1204补进风巷中等冲击上山煤柱、超前采动14

39、02补溜子道弱冲击断层四层运输山上偏口弱冲击上山煤柱1403切眼弱冲击断层1403回风巷中等冲击边界煤柱、1203采面留设煤柱1203-1进风巷中等冲击断层1403-1进风巷弱冲击断层西周煤矿目前面临着大采深,构造复杂等诸多冲击危险源,矿井局部已处于冲击地压危险区,因此个别工作面属于中等冲击危险工作面,特别是个别采掘工作面受断层、采动影响,应力集中明显且复杂,属于冲击危险区,掘进、回采时需引起特别注意,加强管理。4.2013年度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设计、接续注意事项、防冲检测方法及防冲措施4.1 2013年度基于防冲的采掘工作面设计、接续注意事项(1)回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对冲击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估。有冲击危险的工作面除编制专项防冲设计外,在编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时,必须制定专项防冲措施。(2)同一采区内的工作面必须按顺序进行开采,避免形成孤岛工作面。孤岛工作面必须逐面进行冲击地压评估。(3)相邻工作面切眼、停采线应对齐,避免出现不规则煤柱。(4)采区一翼内各工作面应向同一方向推进,严禁相向回采。回采工作面均应背向采空区方向推进,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