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整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689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整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政总结zz市政总结第一章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范畴与任务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定义与范畴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的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设施。我国广义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分为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和社会性市政公用设施两大类。 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包含能源系统、水资源与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 社会性市政公用设施包含行政管理、金融保险、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宗教、社会福利、大众住房等。 其以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为主体,具体范畴在六大系统。 (1)交通系统: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内交通设施。 (2

2、)水系统:水资源、给水和排水设施。 (3)能源系统:供电、燃气、集中供热设施。 (4)通信系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设施。 (5)环境系统:环境卫生设施与环境保护。(6)防灾系统:消防、防洪(汛)、防空袭、防风(雷)、抗震等设施。2、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种类与功能1)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有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设施。2) 城市供电工程设施有城市电源工程(电厂、区域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工程等设施。3) 城市燃气工程设施有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设施。4) 城市供热工程设施有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等设施。5) 城市通信工程设施有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四个分项工程设施

3、。6) 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设施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场)、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功能是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清洁市容,净化城市环境。7) 城市防灾工程设施主要有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防震工程、防空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4、工作程序:负荷预测、目标、源、网络设施规划。(选质定量、选点定源、选制定网)5、城市工程

4、系统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与交通系统的关系、各工程系统之间的关系、管线综合关系(P6)第二章 城市给水系统工程规划 一、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1. 用水量分类 城市用水分为四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此外,让有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及其它未预见水量(最高用水量的15%-20%计)。 2. 用水量预测与计算的方法 (1)人均综合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是指城市每日的总供水量除以用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确定了用水量指标后,再乘以规划确定的总人口数,就可以计算出用水量总量,表3-2-2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单位:万m3/万人d)城市规模区域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0.8-1.

5、20.7-1.10.6-1.00.4-0.8v二0.5-0.90.4-0.80.35-0.750.3-0.7三0.4-0.80.35-0.70.3-0.60.25-0.6 (2) 单位用地指标法 确定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据规划的城市用地规模,推算出城市用水总量。(单位:m3/had) 3、用水量预测的用途1) 用水资源平衡由年用水量(m3/年)确定=平均日指标(m3/d)*365天2) 确定给水工程设施规模由最高日用水量(m3/d)确定3) 确定管网管径高峰小时用水量(m3/h)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4、城市

6、用水量预测注意的问题(6点)P72 1) 注意预测方法的选用2) 充分分析过去的资料数据3) 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4) 注意人口的流动增长5) 掌握城市用水变化趋势6) 注意城市自备水源的水量 二、城市水源规划 1、城市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客水、海水和可回用的污水等。2、水资源平衡(步骤):1)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现状与预测:(地表水、地下水、客水)(亿m3/年)+海水和可回用的污水2) 用水量现状与预测:城市、农村3) 是否平衡:余量或缺口4) 平衡措施:开源、节流3、城市水源种类: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气压水源(微咸水、再生水、暴雨洪水)4、城市水源的选择要求:1) 充沛、稳定水量:一般

7、不用地下水、季节河;2) 良好水质:5类P184(源头水、集中式生活饮用一级、二级、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污水排放标准分三级 5、水源规划的思路1) 确定位置2) 提出水质保证要求3) 论证保证率:50% (2年中1年达不到流量要求)、75%、90%、97%、99%4) 确定保护措施5) 提出调配措施6、缺水对策:尽可能的利用当地水源资源、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引水、采用区域整体供水、加强污水的处理回用、海水淡化、雨水水库和雨水贮留系统、分质供水。7、三种缺水:资源、水质、工程 三、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一)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1.给水设施的组成与功能:取水工程,水处理(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8、2、城市给水设施布置形式: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区域性给水系统。 3、给水工程系统布置的一般原则 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地形条件、水资源情况及用户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等来确定布置形式、取水构筑物、水厂和管线的位置。 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方案,尽量以最少的投资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可靠性的要求。考虑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在保证水量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水质较好,距离较近,取水条件较好的水源。当地水源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应考虑远距离调水或分质供水,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水厂位置应接近用水区,以便降低输水管道的工作压力和长度。冷水工艺力求简单有效

9、,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以便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 输配水系统因造价较大,应在满足供水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对管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金属管道和高压材料的使用。 充分考虑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可能性,努力发展清洁工艺,以利于节省水资源,减小污染,减少费用。 给水系统扩建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给水系统的潜力,改造设备,改进海水上艺,调整管网,加强管理,以便尽可能提高现有给水系统的供水能力。4、水厂选址(1)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2)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10、 (3)水厂周围应具有较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水的排除方便。 (4)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5)厂址选址要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舀有余 地。(6)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三) 城市给水管网规划 1、输水管渠规划:输水管渠是指从水源到城市水厂或者从城市水厂到给水管网的管线或渠道。 2.给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的作用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送给城市用户。分为干管,分配管(配水管)、接户管(进户管)。干管的主要作用是

11、输水和为沿线用户供水,管径一般在200mm以上。配水管主要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栓,管径一般至少100mm,同时供给消防用水的配水管管径应大于150mm。接户管是从分配管接到用户去的管线,其管径视用户用水的多少而定,但不宜小于20mm。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3、城市给水管网布置原则 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资节约,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布置图管网,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需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而供水的流向取决于最大用户或水塔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即管网中干管输水到它们的距离要求最近。 管网

12、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宜布置成环状 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 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保证用户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管内压力,以增加管道的安全。 输水管和管网延伸较长时,为保持管网末端所需水压,二级泵房的扬程将很高,使泵房附近干管压力过高,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可考虑在管网中间增设加压泵房,直接管网抽水进行中选加压,这样使二级泵房的扬程只须满足加压泵房附近管网的服务水压。当二级泵房附近的管网用水量州良大比例时,所节约的抽水能量极为明显。加压泵房可设一处或多处。 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设计,如果昼夜用水量相差较大,高峰用水时间较短,可考虑在适

13、当位置设调节水池和泵房,利用夜间用水量减少进行蓄水,日间供水,增加高峰用水时的供水量。从而缩小高峰用水时水厂供水范围、降低出厂干管的高峰供水量。 管线应遍布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城市生活饮用水用管网严禁和非生活饮用水管连接,严禁和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农供水系统直接接通。 为保证消灭栓处有足够的水压和水量,应将消火栓与干管相连接,消火栓的布置,首先应考虑仓库、学校、公共建筑等集中用水的用户。 4、城市给水管网敷设要求 城市给水管线基本上埋在道路、绿地底下,特殊情况时(如过桥时)才考虑敷设在地面上。城市给水管网敷设可以从以

14、下几方面考虑: 水管管顶以上的覆土深度,在不冰冻地区由外部荷载、水管强度、土壤地基与其它管线交叉等情况决定f金属管道一般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不小于1.0-1.2m。 冰冻地区,管道除了以上考虑外,还要考虑土壤冰冻深度。缺乏资料时,管底在冰冻线以下的深度如下:管径d=300600mm时为0.75dd600mm时,为0.5d。 在土壤耐压力较高和地下水位较低处,水管可直接埋在管沟中未扰动的天然地基上。在岩基上,应铺设砂垫层。对淤泥和其它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地基,必须进行基础处理。 城市给水管道与建筑物、铁路和其它管道水平净距,应根据建筑物基础的结构、路面种类、卫生安全、管道埋深、管径、管材

15、、施工条件、管内工作压力、管道上附属构筑物的大小及有关规定等确定。 给水管道相互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15m。与污水管相平行时,间距取15m。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 四、城市水源和给水设施保护 1城市水源保护地表水域功能分类 污染防治控制区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发级之关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水域功能分类水污染防治控制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I类源头水、 国家自然保护区特珠控制区禁止排放污水区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特珠控制区禁止排放污水区II

16、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级鱼类保护区、游泳区重点控制区执行一级标准IV类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一般控制区执行二级或三级标准(排入城市生物处理水处理三)V类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一般控制区 (1)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口、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 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

17、区外围不小于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蓄饲养场 第三章 城市排水系统工程规划1、注意问题(1-4理念上,5技术上)1) 排水与水资源利用:干旱地区、二次水、雨水贮存2) 排水与防洪防涝:山区-防洪;平原地区-防涝,防积水3) 排水经济性与适用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选择合适排水体系4) 水系的保护与建设:北方干旱、丘陵地区:冲沟,作为重要排水通道,不可填掉;人工湿地、河流、湖泊5) 排水与竖向规划:如上海,无地形地区,竖向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道路标高应低于街坊标高,应根据城市地形图、竖向规划来做管线规划,下水道系统是否完善。 一、排水体制的选择2、城市排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

18、水和降水。通常所言的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利工业废水的总和。3、排水体制: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又称排水制度。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类(有无污水管网系统是区分的关键)4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1)直排式合流制。无污水厂 特点:a投资省、b污染大。适用:规划一般不采用,可用于现状分析,a小污染;b大水体(海岛地区);c建设初期 (2)截流式合流制:多截流管道,污水厂特点:a投资较小、b污染不大、c有污水厂。适用: a干旱地区;b旧城改造。注意:多于地区采用对环境污染大。5分流制排水系统:

19、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1)完全分流制。运营管理方便、稳定,作最终目标特点:a投资大、b污染小。适用:新建地区(2)不完全分流制。雨水用明沟暗渠处理特点:a投资小、b污染小、c有污水厂。适用:地形起伏且水系健全地区 6、城市排水体制选择的考虑因素(把各种体制利弊分析一下) (1) 环境保护方面:分流制叫好,截流制还可以 (2) 工程投资方面比较:分流制造价较高 (3) 近远期关系方面比较:因地制宜,建设近期:合流制,最终:分流制 (4) 施工管理方面比较:分流制较简单 二、污水量预测和计算7、城市污水量预测和计算:城市污水量包括城市生活污水量

20、和部分工业废水量。通常生活污水量约占生活用水量的8090。 单耗指标法:a、北方:1L/S*ha -主要用于预测管网 eg 20ha*1 L/S*ha=20l/s b、南方:(RM混合区)100ha 1.5-2.0 L/S*ha 10ha(商住公建繁华区) 3.5-4.5 L/S*ha 10-100ha 2.0-3.5 L/S*ha8变化系数:在进行污水系统的工程设计时,常用到变化系数的概念,从而考虑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泵站的设计规模和管径。 日变化系数Kd 时变化系数Kh 总变化系数Kz=KdKh污水量变化系数随污水流量的大小而不同。污水流量愈大,其变化幅度愈小,变化系数较小;反之则变化系数较大

21、。 四、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规划9、城市污水系统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排放系统(污水管道系统)两个部分。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包括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污水厂选址、平面布置、高程布置等。10、 污水处理的分级(三级)处理级别污染物质处理方法一级处理悬浮或胶态固体、悬浮油类、酸、碱格栅、沉淀、混凝、浮选、中和二级处理溶解性可降解有机物生物处理焚烧三级处理不可降解有机物活性炭吸附溶解性无机物离子交换、电渗析、超滤、反渗透、化学法、臭氧氧法11、污水厂选址时应考虑: (1)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城市污水自流入厂内,厂址选择应与排水管道系统布置统一考虑,充分考虑城市地形的影响。 (2

22、)污水厂宜设在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的污水近排入水体,尽量无提升,合理布置出水口。排入的水体应有足够环境容量,减少处理水对水域的影响。 (3)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应设在城市、工厂厂区及居住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厂址与城市、工厂和生活区应有300m以上距离,并设卫生防护带。 (4)厂址尽可能少占或不占农田,但宜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便于施工、降低造价。充分利用地形,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段,以满足污水在处理流程上的自流要求。 (5)结合污水的出路,考虑污水回用于工业、城市和农业的可能,厂址应尽可能与回用处理后污水的主要用户靠近。 (6)厂址不宜设在雨季易受水淹州氏洼处。靠近水体的污

23、水处理厂要考虑不受洪水的威胁。 (7)污水处理厂选址应考虑污泥的运输和处置,宜近公路和河流。厂址处要有良好的水电供应,最好是双电源。 (8)选址应注意城市近、远期发展问题,近期合适位置与远期合适位置往往不一致,皮结合城市总体规戈卜并考虑。厂址用地应扩建的可能。12、 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指标(单位:m2/m3d)建筑规模处理级别I类II类III类IV类V类一级0.3-0.40.4-0.60.6-0.80.8-1.01.0-1.4二级0.5-0.60.6-0.80.8-1.21.2-1.51.5-2.013、污水的出路:直接排放水体或土壤;处理后排放;处理后回用作水源。14、中水系统:指将城市污水

24、或生活污水经定处理后用作城市杂用,或工业用的污水回用系统,是相对于给水(上水)和排水(下水)系统而言的。 中水系统兼及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功能,由中水原系统、中水处理设施和中水供水系统组成。14、污水排放系统规划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系统。15、污水管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污水管道的规划,污水管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选择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拟定污水干管及主干管的路线;确定需要抽升的排水区和设置泵站的位置等。16、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则: 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上的污水自流排出。地形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 污水主干管

25、的走向与数量取决于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与数量。小城市通常只设一个污水厂,则只需敷设一条主干管。污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 管道定线尽量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 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下和狭窄的街道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而通常设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道路宽度超过40m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管。管线布置应简捷顺直,不要绕弯,注意节约大管道的长度。 管线布置考虑城市的远、近期规划及分期建设的安排17、污水干管布置形式:按干管与地形的关系分为平行式和正交式两种,

26、平行式适用于地形坡度大的城市,正交式则恰好相反。污水支管的平面布置取决于地形、建筑特征和用户接管的方便,一般分为低边式,围坊式和穿坊式。18、污水管道的敷设应考虑的方面: 首先考虑污水管道在平面和垂直方面上的位置。 应考虑管道损坏时,不影响附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或污染生活饮用水。 最大埋深:通常在干燥土壤中,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砂、石灰岩地层中,不越过5m。 最小覆土厚度:管底可埋没在冰冻线以上015m。污水管道在车行道下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考虑房屋污水排出管的衔接,污水支管起点埋深一般不小于0607m。通常最大覆土厚度不宜大于6m:在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理想覆土厚

27、度为12m。 应尽量减少控制点管道的埋深。 四、雨水排放量计算19暴雨强度降雨量是降雨的绝对量,用深度h(mm)表示。降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104m2)表示。当地多年 暴雨强度的公式:20重现期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该暴雨强度发生的机会,以N()表示;而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指等于或大于该暴雨强度发生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以P表示,以年为单位。设计降雨重现期(年)地形地区使用重要性质地形分布地面坡度一般居住区一般道路中心区、使馆区、工厂区、仓库区、干道、广场特殊重要地区有两向地面排水出路的平缓地形0.011-22-33

28、-521集水时间 连续降雨的时段称为降雨历时,降雨历时可以指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任一时段。设计中通常汇水面积最远点雨水流到设计断面时的集水时间作为设计降雨历时。 对管道的某一设计断面,集水时间t由两部份组成(图3-3-7):从汇水面积最远点流到第一个雨水口a的地面集水时间t1和从雨水口流到设计断面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可用公式表示: t=t1+mt2式中t1受地形、地面铺砌、地面种植情况和衔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为5-15min。式中m为折减系数,规范中规定:管道用2,明渠用12。t2为雨水在上游管段内流行的时间。 式中L一一上游各管段的长度(m); v一一上游各管段的设计流速(m

29、/S)。22径流系数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径流入雨水管道,其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就是径流系数j。影响流系数的因素有地面渗水性、植物和洼地的截流量、集流时间和暴雨雨型等。23雨水管渠设计流量公式 在确定了降雨强度i(mmmin)或q(L3ha)径流系数j后,再知道设计管段的排水面积F(ha)就可以计算管段的设计流量:Q16674Ei=4Fq 五、雨水排放系统规划24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是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组成25、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或选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排放口的位置:决定设计流量计算方法

30、与有关参数:进行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确定管渠尺寸、坡度、标高及埋深。26、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3)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从排除地面径流而言,道路纵坡最好O。36。(4)结合城市竖向规划。 (5)雨水管渠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6)雨水出口的设置。雨水出口的布置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布置形式。(7)调蓄水体的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和洼地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降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置数量。必要时,可以开挖一些池塘、人工河,以达到储存径流,就近排放的目的。 (8)雨水口的布置。街道两旁雨水口的间

31、距,一般2560m (9)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或超过规划区设置排洪沟,以拦截从分水岭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水体,保证避免洪水的损害。 六、排水设施保护27、污水处理厂防护 污水处理厂必须设在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要求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与城市、工厂生活区应有300m以上距离并设防护带。28、排水泵站防护 排水泵站宜单独设置,与居住房屋、公共建筑保持适当距离,以防止泵站臭味和机器噪音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泵站周围应尽可能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隔离带。29、出水口防护出水口一般设在岸边,当排水需要同受纳水体充分混合

32、时,可将出水口伸入水体中,伸入河心的出水口应设标志。污水管的出水口一般都应淹没在水体中,管项高程在常水位以下,以使污水和河水混和得好,而避免污水沿河滩泻流,造成污染。雨水管出水口可采用非淹没式,管底标高在水体最高水位以上,一般在常水位以上,以免水体水倒灌。第四章 城市供电系统工程规划二、用电负荷预测与计算 1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用电水平法:一般以人口或建筑面积或功能分区总面积进行计算。当以人口进行计算时,所得的用电水平即相当于入均电耗;如以面积进行计算时,所得的用电水平即相当于负荷密度。 年用电量 AnSd (3-4) 式中S一一指定计算范围内的入口数或建筑面积(10-4m2)或土地面积,km2

33、; d一一用电水平指标,下述资料可供参考: 农业区用电水平d=3528万kW/hkm2; 中小工业区用电水平d=20004000万kWhkm2; 大工业区用电水平d=35005600万kWhkm2; 居民区用电水平d4385万kWhkm2;年平均增长率法:实践经验证明,用电量与年度之间有着明显的稳定增长趋势。可将用电量作为年度唯一变量进行预测。电力弹性系数:它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值的增长速度与用电量增长速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比值,称电力弹性系数。 2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 主要包括:人均城市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单项建设用电负荷密度指标和城市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三部分。

34、 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类别名称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W/m2)居住建筑用电20-26公共建筑用电30-120工业建筑用电20-80 规划人均生活用电指标指标分级城市生活用电水平类别人均生活用电量(kWh/人 年)指标分级城市生活用电水平类别人均生活用电量(kWh/人 年)I较高生活用电水平城市2500-1501III中等生活用电水平城市800-401II中上生活用电水平城市1500-801IV较低生活用电水平城市400-250 规划单项建设用地供电负荷密度指标类别名称单项建设用地负荷密度(kw/ha)居住用地用电100-400公共设施用地用电300-1200工业用地用电200-800 二

35、、城市电源规划3城市电源类型:城市发电厂和区域变电所两种基本类型。4发电厂类型: 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地热发电厂和原于能发电厂等。目前,我国作为城市电源的发电厂以火电厂、水电厂为主。5、区域变电所的选址要点: 变电所(站)接近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 便于各级电压线路的引入和引出,架空线走廊与所(站)址同时决定。变电所(站)建设地点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耐力较高,地质构造稳定。 所址地势高而平坦,不宜设于低洼地段,以免洪水淹没或涝渍影响p山区变电所的防洪设施应满足泄洪要求。 11050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在百年一遇的高水位之上,35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

36、的高水位处。 交通运输方便,适当考虑职工生活上的方便。 所址尽量不设在空气污秽地区,否则应采取防污措施或设在污染的上风侧。 具有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可靠水源。 不占或少占农田。应考虑对邻近设施的影响。6、发电厂规模等级 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的划分规模规模大型中型小型装机容量(万kW)252.5-25151.2-151.27、变电所合理供电半径 变电所合理供电半径变电所电压等级(kV)变电所二次侧电压(kV)全理供电半径(kM)35105-1011035,1015-30220110,1050-100 三、城市供配电设施规划8、变电所出线走廊宽度线路电压(kV)35110220杆型T型杆T型杆铁塔杆塔标

37、准高度(m)15.415.423水平排列两边线间的距离(m)6.58.511.2杆塔中心至走廊边缘建筑物的距离(m)17.418.426两回杆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m)单回水平排列121520单回垂直排列8-101015双回垂直排列1013189、配电所 市区配电所及开闭所应配合城市改造和新区规划同时建设,作为市政建设的配套工程。 市区配电所一般为户内型,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630kvA,一般为两台,进线两回。315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宜采用变压器台,户外安装。在主要街道,路间绿地及建筑物中,有条件时,可采用电缆进出线的箱式配电所。 四、城市供电网络与线路规划10城市供电网络等级:通常城市一次

38、送电电压为500kV、330kV、220kV,二次送电电压为110kV,66kV、35kV,高压配电电压为10kV,低电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11、城网的典型结线方式有: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和连络线。12、城网分为送电网和配电网。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是系统电力网组成部分,又是城网的电源,应有充足的吞吐容量,一般宜采用环式(单环、双环或联络线等)。二次送电网应能接受电源点的全部容量,并能满足供应二次变电所的全部负荷,其电网结构应与当地城建部门协商,布置新变电所的地埋位置和进出线路走廊,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相应位置。城市配电网又分高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高压配电网架应与二次送

39、电网密切配合,且比后者有更大的适应性,一般采用放射式、环式或多回线式。低压配电网一般采用放射式、环式或格网式。13、高压线路规划原则 线路的长度短捷,减少线路电荷损失,降低工程造价。保证线路与居民、建筑物、各种工程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留出合理的高压走廊地带。 高压线路不宜穿过城市的中心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并考虑到城市的远景发展,避免占用工业备用地或居住备用地。 高压线路穿过城市时,须考虑对其他管线工程的影响,尤其是对通讯线路的干扰,并应尽量减少与河流、铁路、公路以及其他管线工程的交叉。高压线路必须经过有建筑物的地区时,应尽可能选择不拆迁或少拆迁房屋的路线,井尽量少拆迁建

40、筑质量较好的房屋,减少拆迁费用。 高压线路应尽量避免在有高大乔木成群的树林地带通过,保证线路安全,减少砍伐树木,保护绿化植被和生态环境。 高压走廊不应设在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或地质构造不稳定(活动断层、滑坡等)的地方。在河边敷设线路时,应考虑河水冲刷的影响。 高压线路尽量远离空气污浊的地方,以免影响线路的绝缘,发生短路事故,更应避免接近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仓库区。尽量减少高压线路转弯次数,适合线路的经济档距(即电杆之间的距离),使线路比较经济。14、电缆敷设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初期投资等因素确定,可按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敷设方式: a、直埋敷设适用于市区人行道、公园绿地及公共建

41、筑间的边缘地带,是最简便的敷设方式,应优先采用。 b、沟槽敷设适用于电缆较多,不能直接埋入地下且无机动负载的通道,如人行道、变电所内、工厂企业厂区内以及河边等处所。 c、排管敷设适用于不能直接埋入地下且有机动负载的通道,如城区道路及穿越小型建筑等。d、隧道敷设适用于变电所出线端及重要市区街道电缆条数多或多种电压等级电缆平行的地段。 e、架空及桥梁构架安装,尽量利用已建的架空线杆塔、桥梁结构、公路桥支架或特制的结构体等架设电缆。 f、水下敷设安装方式须根据具体工程特殊设计。 五、城市供电设施与线路保护15电力电缆线路安全保护 地下电缆安全保护区为电缆线路两侧各075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42、海底电缆保护区一般为线路两侧各2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若在港区内,则为线路两侧各100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江河电缆保护区一般不小于线路两侧各100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中、小河流一般不小于线路两侧各50m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16、架空线路走廊宽度控制指标线路电压等级(KV)走廊宽度值(m)50060-7533035-4522030-40110、6615-253512-20第五章 城市燃气系统工程规划 一、城市燃气负荷预测与计算1. 城市燃气的种类 燃气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气和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和生物气四大类。燃气按热值分类,可分为高热值、中热值、低热值燃气。1N

43、M3(标准状态下1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气的热值,单位KJ/NM3,低热值燃气热值约1213MJ/NM3,中热值燃气约为 20MJNM3,高热值燃气约为30M/NM3。2. 燃气种类的选择考虑因素:各地的燃料资源状况,城市环境、城市规模、交通条件、经济实力、气候条件等。 我国幅员辽阔,能源分布不均,发展城市燃气事业应贯彻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发展完善煤制气,优先使用天燃气,合理利用液化石油气,大力回收利用工业余气,在难以实现全国统一供气体系的情况下,建立多气互补的灵活的燃气供给体系。3. 城市燃气负荷分类:根据用户性质不同可分为民用燃气负荷和工业燃气负荷两大类,民用燃气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