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7198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4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化学专业品牌专业验收.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总结报告学 校 名 称 南京工业大学专 业 名 称 应用化学 专 业 代 码_070302_修 业 年 限_4_专 业 类 别:本科 高职高专验 收 类 别:品牌 特色联 系 人_ _关建宁_ _联 系 电 话_13305195917江苏省教育厅制二九年九月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品牌验收目 录前言11.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61.1 建设目标与思路61.2 人才培养方案72.师资队伍102.1 师资队伍结构102.2 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142.3科学研究情况163.教学条件183.1 专项经费投入183.2 教学设施建设194.改革、建设与管理2

2、34.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234.1.1 教学研究与改革234.1.2课程建设274.1.3毕业设计(论文)324.2 教材建设354.3 教学管理374.3.1教学管理制度374.3.2过程控制与反馈394.4 合作办学405.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415.1 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415.1.1 学生思想道德修养415.1.2 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415.2 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435.3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445.4 示范辐射能力456.品牌特色优势466.1 品牌特色优势46前言学校简介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

3、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共有学院(部)2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二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5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16个,本科专业67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哲、医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目前,各类学生近3万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全国杰出专业

4、技术人才2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近700人。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品牌专业4个,江苏省特色专业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个,江苏省膜工程

5、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中心13个,省重点实验室8个。“十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十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4000余项,科研到款达16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

6、关系,承担了数十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学校将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争取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为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更加明显,特色更为鲜明,一流的创新型工业大学。学院简介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学院现设有应用化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和应用数学系等4个系,江苏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水处理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应用化学博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有机化学硕士点和分析化学硕士点等3个硕士点,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

7、理等4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 15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5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和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主要承担全校各层次学生数学、物理、化学三大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以及本院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现有各类在校学生千余人,其中博士生21人,硕士生200余人,本科生近千人。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近几年,先后涌现出无机与分析化学、大学物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一批省级优秀课程

8、,以及王锦堂、俞斌等一批“师德十佳”教师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更有一大批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获奖。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国家“863” 项目、国家“八五”攻关、“九五”攻关、“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同时承担了一大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2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年均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和EI论文120余篇。应用化学专业简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教学传统优良 应用化学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我国化学工

9、程学科的倡导者之一时钧院士等老一辈学者热爱祖国、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学术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应化人,不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拥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受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渊源于原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的工业分析专业(1985年)和腐蚀与防腐专业,1988年以应用化学名义招收工业分析专业、腐蚀与防腐专业和生物化工专业学生,2000年正式以应用化学专业招生。学科优势显著,特色鲜明 应用化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应用化学博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有机化学硕士点和分析化学硕士点等3个硕士点,其中应用化学硕士点是国内应用化学专业首批硕士点之一。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平台,形成

10、了水化学和水处理技术、精细有机合成、现代分析化学和胶体与表面化学等多个特色专业方向,先后承担国家“863” 项目、国家“八五”攻关、“九五”攻关、“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奖励近20项,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近20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年均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SCI和EI论文80余篇,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6篇。师资力量处于全国同类专业前列 长期以来,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核心,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

11、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其中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为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和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9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 ,45岁以下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 %。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效显著 多年来,一直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近年来,共完成教改项目近十项,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化学原理和生物化学等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等6门被评为校

12、级精品课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近年来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2项: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各种教改论文20篇。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先后有十多所院校来参观、学习交流,得到了同类高等院校的认同,编写的教材被国内多所高校所采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获得部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实验教学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优越 以“集成、节约、共享、开放”的理念建设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教学由应用化学系教师和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并被列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网络化管理运行机制。设有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室、精细有机合成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现代分析实验室与胶体和表面实验室。拥有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85万元。近年来从国内外著名公司购置了在线反应红外分析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仪、流变仪、毛细管电泳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验装置在国内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中处于一流水平,为本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4、彰显成效 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构建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平台,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实验开放项目”, 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和实习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主办实验技能大赛、分析测试技能竞赛、“创新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大学生学术科技论坛等,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教师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充分保证一人一题,真题真做,使得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得到有力保障。2006年来,每年培养应用化学本科生60-100名,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鼓励奖1项,省级先进班

15、级2个、省三好学生3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2人次,获得校“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1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江苏赛区获奖,5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5人在江苏省高等学校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一名),1人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创新杯竞赛一等奖,2人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创新杯竞赛二等奖,58人次在各类校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99人次获得各类奖学金,2009年又有1项入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决赛。毕业生考研率平均达到30%以上,就业率均达到100%,初次就业率达到85%,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众多毕业生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管理机构的技术

16、、管理骨干,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1.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1.1 建设目标与思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秉承厚基础、重技能、宽视野、善创新的传统,将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为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应用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把应用化学专业建成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贡献显著,成为省内领先,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为:(1)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优化队伍结构,科研方面上水平和扩大规模,同时加强教学研究。(2)全面改善教学条件,满足高素质应用化学人才的

17、培养,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坚持高标准建设;集约化、高效率使用建设费用。(3)进一步提高应用化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加强“五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教学,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保证社会声誉的提高。(4)按照应用化学专业规范,遵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全面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5)使用新教材、原版教材和实行双语教学,组织编写国家和省部规划教材,创优秀教材。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体系,采用手段,全面开放实验室。(6)全面加强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的建设,切实有效落实学风建设的措施。(7)积极探索国

18、内外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模式。1.2 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适应现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为应用型理科专业,目标是培养化学与化工两个学科间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将通识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构建了“通识教育课、专业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修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等课程模块,结合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在听取校内外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对2002、2005级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制定了2006级专业培养方案(见附件1.2.1)。该方案的特点如下:(1) 加强实验课程 针对国内高校应用化学专业

19、普遍存在的化学基础理论课课时多于化学基础实验课课时的状况,我们在2006级培养方案中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课时做了大幅度提高,达到应用化学专业规范的要求。所增加的内容多为综合、设计型实验,成为新方案最显著的特征。(2) 加强工程设计能力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将化学工程基础与工艺拆分为化工工艺与化工原理两门课。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包含了典型化工过程与工艺设计、化工设计软件和化工模拟软件的应用。(3) 强化应用能力 新的培养方案将化学综合实验课程更名为应用化学中级实验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内容更加体现应用化学特征。并将该

20、课程从限选课提升为必选课。(4) 加强新技术课程 现代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中几乎80%的化学反应需采用催化剂,现代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0%30%直接来自催化技术,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催化新材料与材料化学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新材料技术被视为高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且本校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因此有条件开设上述两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5) 加强就业指导 为适应目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普遍社会现象,在新的方案中增设了就业指导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必修)。首次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就业指导内容。结构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波谱学仪器分析化学计量学药物化学

21、化工原理化工工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彰显专业特色A现代分析方向现代仪器分析和技术色谱分析电分析化学光分析化学B精细化学品合成方向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反应机理杂环化合物化学农药化学C胶体与表面化学方向工业催化作用基础统计热力学胶体与表面化学化学动力学D水化学与水处理技术方向水化学与水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工业水处理微生物基础应用电化学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应用化学特色人才图1-1 2006级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体系2.师资队伍长期以来,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核心,依靠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发挥王锦堂教授、俞斌教授等老一代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和姚成教授、朱红军教授和任小明教授等中青

22、年学术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均合理、热爱教学、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处于全国同类专业前列,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 师资队伍结构本专业已形成以中青年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为骨干,以年轻博士为主体的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3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学术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和南京市有突出贡献

23、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和副教授占教师总人数的80%;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9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 ,45岁以下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 %。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队伍情况一览表见表2-1,应用化学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见附件2.3。表2-1 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年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1王锦堂70本 科学士教 授2俞 斌64研究生硕士教 授3李方实52研究生博士教 授4沈临江48研究生博士教 授5姚 成48研究生博士教 授6朱红军46研究生博士教 授7居沈贵40研究生博士教 授8何冰芳47研究生博士教 授9任小明46研究生博士教 授10关建宁46研究生博士教 授11郭 成4

24、6研究生博士教 授12田丹碧46研究生博士教 授13刘宝春45研究生博士教 授14陈 静45研究生博士教 授15陈国松42研究生博士教 授16杨文忠39研究生博士教 授17鲁新宇53研究生硕士副教授18冯 鸣47研究生硕士副教授19马鸿飞46研究生硕士副教授20梅来宝45研究生博士副教授21刘建兰43研究生博士副教授22郭会明43研究生硕士副教授23肖 涛42研究生博士副教授24李冀蜀42研究生硕士副教授25张红漫42研究生博士副教授26高旭升41研究生博士副教授27万 嵘41研究生博士副教授28景 苏39研究生博士副教授29韩毓旺38研究生博士副教授30吴文源37研究生博士副教授31徐 浩3

25、5研究生博士副教授32唐永明33研究生博士副教授33李玉峰39研究生博士讲 师34袁连山35研究生硕士讲 师35邱安定35研究生博士讲 师36陈晓君34研究生博士讲 师37陈军34研究生博士讲 师38王建强33研究生博士讲 师39宋广亮32研究生硕士讲 师40韩明娟32研究生博士讲 师(1)职称和学历结构本专业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导5人、硕导23人,讲师8人。教师中博士31人,硕士8人。应用化学专业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具体情况见表2-2。表2-2应用化学专业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统计表在编教师总数40比例(%)教师职称结构(含同级别职称人员)教授1640副教授1640讲师820助教及其他

26、00博导512.5硕导2357.5教师学历结构(最高学历)博士学位3280硕士学位717.5学士及其他学位12.5有工程实践经历教师人数1845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教师人数820(2)年龄结构 本专业45岁以上教师16人,36-45岁15人,35岁以下9人。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年龄结构详见表2-3。表2-3 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年龄分布表职称35岁以下36-4546-5555岁以上教授0592副教授21130讲师7100合计917122(3)学缘结构 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高素质、创造性和多样性,本专业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的教职人员、博士后及博士毕业生,改善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学缘结构中本校毕业生的比例

27、逐年不断下降。为进一步改善新引进教师学缘结构,建设一支与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从2009年起,原则上不再新进本校毕业的博士生。近年来引进教师学缘情况见表2-4。表2-4 近3年新进教师学缘表年度姓名毕业学校/学历2006任小明南京大学,博士,日本Hokkaido University引进2007邱安定南京大学,博士陈军中国药科大学,博士李玉峰南京大学,博士2008王建强南京大学,博士韩明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4)重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培养 通过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等方式,并积极聘请在企业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本专业具有企业或社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不断提高

28、。(5)积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聘请部分企业人员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修订;聘任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授;聘请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的人员参与培训青年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聘请企业人员指导学生论文等做法,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本专业教学活动中。(6)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 20062008年教师到款达到1000余万元。同时设立了校青年基金、院青年基金和本学科的学科基金,支持年轻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拓展视野,提升学术水平。要求科研一线的教师为本科生讲授主干课程,将科研融入教学,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将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关注本学

29、科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及时引入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特别是学生的毕业论文环节。利用本专业教师的科研特色和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开发一批综合性、提高性实验,充实实验教学环节,真正体现了科学研究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承担部分科研项目见附件2.4,教师发表论文见附件2.5,教师专利情况表见附件2.6。2.2 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基本由本专业的教授、副教授上课(见表2-5,附件2.3),本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均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及基础课。聘请老教授亲临一线授课和指导实验,发挥了传帮带作用。针对年轻教师,本专业在

30、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要求年轻的主讲教师和刚入校的教师必须与其指定的教学导师签订一对一的帮带协议,有计划地听课,写出听课笔记和体会,进行定期考核。青年教师要经过听课、教学观摩、试讲通过后,才能正式成为主讲教师,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还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和实验指导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促提高。表2-5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开设一览表课程课程类别开设教师(职称)*无机化学专业基础课刘宝春(教授)无机化学实验专业基础课任小明(教授)等*有机化学专业基础课关建宁(教授)有机化学实验A专业基础课郭成(教授)等*物理化学A专业基础课冯鸣(副教授)物理化学实验A专业基础课刘建兰(副教

31、授)等*分析化学专业基础课陈国松(教授)分析化学实验专业基础课姚成(教授)等*化工工艺专业基础课俞斌(教授)*化工原理D专业基础课居沈贵(教授)专业英语必选课田丹碧(教授)*生物化学主干课何冰芳(教授)*有机合成主干课朱红军(教授)*高分子化学主干课陈静(教授)*波谱学主干课高旭升(副教授)*仪器分析主干课李方实(教授)仪器分析实验必选课张红漫(副教授)等应用化学文献检索必选课田丹碧(教授)*应用化学中级实验主干课唐永明(副教授)等结构化学必选课李冀蜀(副教授)化学计量学必选课陈国松(教授)*化学品设计原理主干课朱红军(教授)药物化学必选课汪海波(教授)*现代仪器分析和技术主干课李方实(教授)

32、*色谱分析主干课姚成(教授)*电分析化学主干课田丹碧(教授)*光分析化学主干课张红漫(副教授)*精细化学品化学主干课肖涛(副教授)*有机反应机理主干课朱红军(教授)*杂环化合物化学主干课马鸿飞(副教授)农药化学选修课李玉峰(讲师)*工业催化作用基础主干课邱安定(副教授)*统计热力学主干课冯鸣(副教授)*胶体与表面化学主干课鲁新宇(副教授)化学动力学主干课梅来宝(副教授)*水化学与水处理技术主干课杨文忠(教授)*水污染控制工程主干课刘建兰(副教授)*工业水处理微生物基础主干课唐永明(副教授)*应用电化学主干课杨文忠(教授)无机合成选修课刘宝春(教授)环境化学选修课刘建兰(副教授)表面活性剂科学与

33、技术选修课万嵘(副教授)环境监测选修课俞斌(教授)绿色化学选修课马鸿飞(副教授)药物分析选修课张红漫(副教授)化学原理选修课外籍教师*为主干课2.3科学研究情况本专业有雄厚的学科基础,一直重视科学研究工作。2006年来,本专业的传统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6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的部分科研项目情况见附件2.4,获得的荣誉及称号见附件2.2。(1)水化学和水处理技术研究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先进地位,在保持传统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的优势技术基础上,在锅炉水处理、油田水处理等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开发了聚谷氨酸、聚环氧磺羧酸等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以及冷却水系统高浓缩倍数运行技术、海水作

34、为冷却水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等,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中石化攻关课题2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横向企业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件,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近10篇,服务企业近百余家。在科研活动中,本专业学生通过“大学生科技论坛”、“挑战杯”、毕业论文等形式积极参与其中,得到了实践锻炼,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依托南京工业大学于2009年成立了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水化学水处理专业委员会,连续举办了78届全国水处理技术培训班,扩大了我校水处理技术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为我国水处理人才培养和工业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2)精细有机合成方向快速发展,尤

35、其在杂环化学,医药、农药及中间体合成,功能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王锦堂教授、关建宁教授等的团队在石油炼化和石油储运等重大基础石油化工过程用助剂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先后获得国家“863”项目,江苏省发改委,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部委和大公司支持,在催化强化技术等方面保持独有技术,获得中国、美国、英国等发明专利8件。朱红军教授、郭成教授等团队在杂环化学,医药、农药及中间体合成等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一批成果获得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多件,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姚成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有机硅功能化学品、新型齐聚物磷酸酯阻燃化学品、新型Gemini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的合成及应用方面进行了较

36、广泛研究,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在多家企业得到应用。(3)现代分析方向师资力量较雄厚,研究领域宽广,新人辈出。先后开展了免疫分析,电化学分析,快速分析技术和波谱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李方实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水样中的异丙隆残留的流动注射免疫分析”的研究;陈晓君博士主持承担了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分子识别的三维有序阵列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陈国松教授与台湾小嵩无氧化学、江阴盛源化工、深圳凯特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在临床医学快速检验方法、仪器和试剂的开发以及纳米材料的分析应用和水质在线监测仪器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韩毓旺副教授与企

37、业合作创制开发了新型气相色谱检测器,并在电力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该方向的研究热点较多,做为科研的先导和必要手段,现代分析已成为学生考研的热门方向之一。(4)胶体与催化方向稳步发展并逐步形成特色。任晓明教授、刘宝春教授、陈静教授等团队在新型配合物制备、性能与应用、分子筛结构修饰与催化应用、碳纳米管制备、修饰和应用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的资助,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随着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本专业也紧紧瞄准学科前沿和制约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姚成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紧密结合能

38、源、材料等方面的需求,开展了废弃植物油炼制技术的研究,在利用植物油脚开发生物质基化学品、生物柴油、生物质基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富有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公关重大项目等的资助,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件,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件,与企业合作申报成功江苏省油脂化工工程研究中心,“10000t/a高纯度二聚度的产业化”项目获得200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张红漫副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炼制技术”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纤维素原料预处理技术的过程工程研究及系统评价”两项课题的研究; 朱红军教授在OLED用新型功能材料、任小明教授在敏化太阳

39、能电池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专业在科学研究中,也非常注重产学研合作。2006年后先后与江苏中丹集团、江苏华盖化工有限公司、江苏飞翔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联合中心和科研工作站;与江苏永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扬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精一和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了多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省内数十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联盟协议。一批基地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本专业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工作的开展。3.教学条件3.1 专项经费投入学校对应用化学专业建设非常重视,3年来为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达 550 万元,品牌特色专业建设15万元,学科建设22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全

40、面提升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办学条件。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固定资产1285余万元,1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20台(专业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一览表见附件3.1),开出实验项目200余项,从根本上保证了本专业的办学质量。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教学经费投入,满足了教学需要,保证了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经费包括:实验费、实习费、实验室建设费、教学出差费、学生活动经费、学生助学金、学生各项奖励经费、教学课酬支出、学院支出各类教学经费等。近年来,学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各项教学工作需要。每年年初编制预算时足额安排教学经费,预算执行中确保专款专用,经费使用后强化财务分析和绩效评价,切实保证教学经费

41、发挥效益。本专业教学经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学校教学业务费拨款2006-2009年教学业务费平均每年为90余万元。其中,实验材料费25万元,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费用22万元,毕业设计(论文)7万元,专业调研费1万元,各类竞赛1万元;教师差旅费800元/人,教师办公费100元/人。2)科研经费中自筹教师每年从科研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本科教学补贴、大学生创新实验经费、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等达20万元左右。3)结合学校学科建设,构建教学和科研公用平台结合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师科研课题组建设,近年来购置的仪器设备用于专业教学设施的建设等,每年至少有50万元。3.2 教学设施建设教室、

42、实验室、实习和实训基地和相关设施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符合管理规范。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3.2.1 实验室建设 化学是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学科的基石、知识创新的源泉。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实践教学,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作为本专业教学改革整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和运作。在实验教学上,院、系两级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学校在江浦本科教学主校区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中心仪器设备配置

43、齐全,10 万元以上仪器20 台套,单价800 元以上设备有1053 件,仪器设备总值为1285万元(见表3-1和附件3.1),实验教学建筑面积达4890m2,实现了实验教学装备的现代化。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中心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块的开放模式。为此,中心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实验室开放体系:(1)设立了基本实验技能开放实验室、仪器组装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室,实现了实验室空间上的开放;(2)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实现了实验室时间上的开放;(3)实验室网络化管理,拓展和延伸了开放的时间与空间;(4)新开“3-二甲基氨基苯丙酮盐酸盐的制备”、“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保健

44、品中钙的含量”等16 项实验,实现了内容上的开放;(5)“罗门哈斯”杯、“中丹”杯及“普析通用”杯等实验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实现了实验室校企联合、拓展了实验空间;(6)实验室开放成果: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8篇(见附件5.6),其中SCI、EI11篇,获得各种奖励30 余项(见附件5.7、5.8)。开放机制的运行,不仅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而且为应用化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社会科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表 3-1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大型仪器一览表仪器名称型号单价(万元)购置日期在线反应红外分析系统ReactIR400063.32005.0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SPS8000442007.11元素分析仪Flash1112A型31.32003.10电化学工作站IM6EX27.92006.07光测色配色系统Dotacdan 60025.52005.12高效液相色谱仪680A29G252006.11红外分光光度计AVATAR370FT-IR23.8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