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725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建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建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建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建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材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员:孙 轶电话:(010)68358899-202E-mail:davidsun612建材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告告2003年6月17日核心观点1、 建材行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主要的子行业为水泥、玻璃、陶瓷。2、 对水泥行业形势判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扩张仍将加速,立窑企业的生产空间会越来越小;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延续,供求缺口将会扩大,价格上升阻力很大;行业经济效益仍将在低位运行;行业的发展将会对大型企业集团非常有利,大者恒大,大者愈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内蒙古,东北三省,西北地区蕴藏着更多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海螺水泥、亚泰集团。3、对玻璃行业形势判断:供过于求的局

2、面长期存在,产品价格、行业盈利水平将长期低位运行,行业发展前景并不看好;高档浮法玻璃、深加工玻璃生产商面临着一定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南玻科控。4、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形势判断:机会主要存在于高档产品、西部地区、产品出口之中;今明两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有可能会回落,这将会对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需求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此行业不建议关注。、其他子行业上市公司中建议关注北新建材。行业指数图重要声明:本报告仅代表研究员个人观点。文中内容力求准确可靠,但不对内容及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任何承诺。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后果自负。目录一建材行业3(一)行业分类3(二)行业特点3(三)子行业

3、之间的相互关系4(四)2002年建材行业运行状况4二水泥业5(一)产品分析5(二)行业特征6(三)行业影响因素7(四)行业运行状况分析9(五)上市公司评价16三玻璃业21(一)产品分析21(二)政策环境22(三)行业运行状况分析23(四)上市公司评价26四陶瓷业28(一)产品分析28(二)政策环境29(三)行业运行状况分析29(四)上市公司评价31五其他32(一)行业分析32(二)重点上市公司评价北新建材32六 附录 建材类上市公司一览表 34一 建材行业(一) 行业分类建材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具体包括水泥、石灰、石膏、砖瓦、石材、石棉云母等耐火材

4、料以及其他建材产品。但其中最主要的产品为水泥、玻璃、陶瓷三类。2001年、2002年这三大子行业对建材行业销售收入的总贡献都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对建材行业利润的总贡献保持在50%左右,它们在建材行业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本报告对建材行业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这三大子行业。(二)行业特点1、周期性建材行业的上游相关产业包括能源、运输、采矿、设备制造等产业,其下游相关产业包括房地产、建筑业等产业,同时又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从建材行业的相关产业来看,建材行业与国民经济的诸多基础产业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建材行业的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建材行业表现出周期性的特征。2、投资拉动性

5、建材产品是基础建设的重要材料,在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能源、城市设施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建材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所以建材行业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建材工业增长率的关系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国建材行业的低谷出现在1998年,此后处于复苏阶段之中。自1999年以来,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建材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越来越趋于相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建材工出厂价格指数变化率。这一指标与其他指标的走势基本上相背离。自1994年以来,建材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基本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但近年来

6、价格变化幅度有所减弱,相对于其他指标表现更为稳定。(三) 子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材行业的各子行业由于都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息息相关。所以它们之间体现出一定的趋同性。但是它们在需求量、产量、利润方面的趋同性并不一致。总的来说,需求量方面的趋同性较强,产量次之,利润方面的趋同性最弱。建材各子行业的需求量直接受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影响,所以较为一致。产量变化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供求规律的自发调节往往体现出过度反应的特点,即产量的增长速度往往大于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我国的地方利益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往往使这一调整具有某种刚性,即产能增加多减少少。产量变化虽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它的变化方向

7、大体与需求量变化方向一致。并且由于国家越来越注意到建材产品产量增长的盲目性而不断采取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措施,产量与需求量变化的趋同性正在逐渐提高。利润的变化要复杂得多,它不只受到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的影响,也要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建材行业各子行业中的供求关系各不相同,生产成本也千差万别,所以它们的利润变化趋同性较差。(四) 2002年建材行业运行状况2002年是我国建材工业各子行业全部盈利,经济运行质量要明显好于2001年。1、产销稳步增长多年来,我国水泥、玻璃、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全国建材行业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77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

8、3.4%。主要建材产品产量绝大部分都有不同幅度增长。水泥总产量7.05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7%;平板玻璃总产量2.28亿重箱,同比增长近11.5%。玻璃纤维纱、石膏板、建筑陶瓷、花岗石板材、加气混凝土制品等建材产品的增长幅度在18-42%之间。在产量增长的同时,销售也得到相应的增长。销售产值(现价)5111亿元,同比增长14.2%;平均产销率96.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入3580亿元,同比增长16.2%。2、经济效益提高2002年盈亏相抵后全行业盈利137.8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水泥行业利润总额46.7亿元,同比增长52.5%;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利润总额16.7

9、亿元,同比增长31.14%;建筑用玻璃制品业虽然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但到年底也终于结束长达11个月的亏损,实现盈利0.5亿元。3、进出口形势喜中有忧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大顺差,进出口商品总额70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商品总额42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出口增幅较大的品种有:建筑卫生陶瓷类增长73-142%,平板玻璃增长66%。但同时水泥出口同比下降16%;汽车用挡风玻璃等深加工玻璃由于受国外反倾销影响出口增幅也有明显下降,降幅为5%。4、私营和小型企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国有及控股企业整体表现不尽人意2002年,私营和小型建材企业不变价产值、销售收入均分别增长29%和21%,利润总额

10、分别增长53%、38%。国有及国有控股建材企业经济增长明显落后整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7.7亿元,同比增长8.4%,亏损面达35%。但同时,一批国家重点建材企业集团,如安徽海螺、北京金隅、河北冀东、湖北华新等大型建材集团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同比利润增长幅度20-97%。5、东部沿海省市表现良好东部沿海省市建材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长势头良好,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全国建材行业平均水平。最为典型的是山东、安徽两省,产值分别增长19.3%、19.5%,销售收入分别增长30.1%、19.6%,利润分别增长38.5%、77.4%。6、燃料价格上涨,建材价格低迷2002年水泥企业煤炭到厂价格平均较上年上涨30元左

11、右,而水泥价格总体水平仍处低谷;玻璃企业吨重油进厂价格已涨至1800元,对玻璃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尽管玻璃价格也有所回升,但总体水平偏低。二 水泥业(一)产品分析在进行行业分析之前,首先对水泥这一产品进行简要分析。水泥的制造流程为把四种原料石灰石(约占75%-85%)、粘土、矽砂、铁矿经适当比例研磨成粉称为生料,再置于高温(1500度左右)窑中(分为立窑、旋窑等)烧制成为熟料(较生料不易受潮),再经研磨并加入适量的石膏即成为水泥成品。图示如下: 生料库生料磨综合库:矽砂、铁矿、粘土、石灰石竖井采矿高温窑水泥库水泥磨熟料库石膏库高温窑可以分为立窑和旋窑。相比较而言,立窑生产出的水泥具有能耗大、生产

12、率低、含碱量高、强度低、质量差、粉尘污染严重等缺点,世界各国已基本禁用立窑水泥。我国从1997年起对立窑水泥生产进行总量控制,要求各地一律不准新建和扩建立窑水泥。旋窑工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新型干法(以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预分解窑和其他回转窑(立波尔、湿法、中空等)。其中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更为先进,为我国行业主管部门所大力提倡。水泥产品可以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即普通水泥)和硅酸盐水泥。在2001年4月1日国家正式启动的水泥新标准中,普通水泥和硅酸盐水泥依强度等级与不同的标号相对应。普通水泥的标号为32.5-52.5R(R表示为早强型水泥),硅酸盐水泥的标号为42.5-62.5R。(二)行业

13、特征水泥行业在体现出周期性和投资拉动性特征之外,还表现出以下特征:1、水泥是地域性行业由于水泥产品是一种不宜长途运输的物资, 因此其市场拓展较易受销售半径的限制。这个特点使得即使大厂商也只能占据本地区市场。上市公司纷纷以本地、本省为基础划地而治,形成群雄割据局面。这虽然保证了本地公司产品的销路,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但是另一方面各自对本地区市场的独占不利于公司的横向发展。2、水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附加值较低水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附加值较低。发达国家由于基本建设的高峰期已过,水泥需求量减少,加之人工成本、能源消耗、环保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水泥生产呈萎缩的

14、趋势。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基本建设的高峰期,水泥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且劳动力成本低,人均能耗低,环保要求低,所以我国的水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二)行业影响因素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对水泥行业的影响体现在需求量和产量两方面。从发生影响的顺序来看,先需求量,进而通过供需规律影响产量。固定资产投资对水泥需求量的影响从2001年水泥消费比例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占了总消费量的55%。 “十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年度投资增长率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22-24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将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据统计分析,“九五”期间

15、,每亿元基建投资消耗水泥1.8-2万吨,投资的增长将有效带动水泥的消费需求。据初步测算,2005年全国公路、铁路、民航、港口、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电力等7部门对水泥的需求量将达到2亿多吨。“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奥运场馆建设都是值得关注的项目,它们将会对水泥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加快,这也会带动水泥需求的增长。但具体到2003年而言,由于2002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率达到了30,商品房的销售增长率和销售价格增长率都低于投资开发增长率,部分地区市场有过热苗头,所以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开始。预计2003年与水泥需求

16、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业投资将会低于2002年30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与产量的关系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年之前,水泥产量的高速增长期与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的高速增长期基本吻合。1995年之后,这一规律有失效的迹象,水泥产量呈现出稳定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1995年之前,对市场需求的估计过于乐观,从而导致了生产能力扩张过速。在“九五”开始时,水泥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水泥行业自1996年开始连续四年亏损,对此国家采取了“控制总量”的措施。下一部分中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国家行业政策“九五”期间,我国对水泥行业采取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措施,并重点开展了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水

17、泥生产线的“优化设计、低投资、国产化”工作。“九五”期间,我国实现淘汰小水泥窑3069座,压减落后生产能力6335万吨。“九五”期末,我国实现旋窑水泥产量1.51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25.3%;水泥散装率达到19.1%,散装量比1995年增长了近一倍;改扩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从1000余元/吨降到400-500元/吨,采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的企业在产品质量、规模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十五”时期,随着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和混凝土标号的提高,水泥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于采用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可减少水泥用量30%以上,可配制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水泥的需求

18、将大幅度增加。所以以后政策调控的目标将会沿着这个方向展开。具体的目标为高标优质水泥产量由6000万吨提高到2亿吨,新型干法优质水泥比重由10%提高到20%,特种水泥3%,水泥散装率30%;具体措施包括按照“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散装水泥在总产量中的比例,支持日产2000吨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十五”规划中对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也有具体规定;水泥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由“九五”期末的年产10万吨提高到25万吨,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由5%提高到17%。在这一背景下,政策将会向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倾斜,它们将会巩固并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3、WTO从关税

19、方面看,加入WTO对我国水泥工业的影响不大。我国对水泥产品征收的关税水平并不高,目前的水泥进口关税仅为8%,加入WTO后降低关税对国内水泥市场的影响甚微。从进出口配额限制来看,加入WTO后国内外资水泥企业的出口比例约定取消,这些外资水泥企业既占有我国资源的优势,又享受到在国内生产的相对低成本,这些企业生产的水泥将转为内销,会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从国外投资来看,由于水泥生产销售具有地域性,以及我国水泥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的优势,加入WTO后不会出现国外大量水泥产品直接涌入国内市场的局面。外资更可能采取的策略是直接投资或收购兼并,从而可能会有大量的境外资金通过我国的资本市场流入水泥行业。4、煤炭

20、价格目前我国水泥生产能耗水平较高,煤炭成本占水泥产品生产成本30%左右,平均吨熟料热耗折标准煤约146千克,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多。不同生产工艺的能耗水平也各不相同(见下表),例如我国水泥工业的平均热耗比国内目前新型干法的平均热耗高27%。所以燃料(主要是煤炭)价格对水泥企业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就整个行业来说,国内水泥行业年消耗煤炭近1亿吨,占煤炭总产量的1/10,仅次于电力与冶金行业。我国各类水泥窑平均吨熟料耗标煤情况表 窑型预分解窑机立窑立波尔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平均热耗(kg)115160160208243146由于出口激增与关闭小煤矿,令国内煤炭市场供求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作为煤炭消耗

21、第三大户,水泥行业已出现煤炭供应严重短缺的局面。2002年水泥企业煤炭到厂价格平均较上年上涨30元左右,这给水泥生产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5、混凝土的技术进步及商品混凝土的普及水泥对建材行业来说是成品,但对建筑行业来说仅仅是半成品,是混凝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期以来水泥生产与混凝土生产相分离的现象,未来随着人们对混凝土技术进步及水泥应用技术的重视,水泥需求的差异化将逐步显现,对混凝土相适应的水泥产品的需求量将显著增加,但会使水泥总需求量减少,因为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了大量磨细渣粉掺合料,这种矿渣微粉可替代混凝土中3040的水泥用量,并能改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因此,我们在研究水泥总需求

22、量时应考虑混凝土掺合料及混凝土技术进步对水泥总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四)行业运行状况分析1、产销量显著提升,但产量增长的主体是小水泥,并且存在产能过剩的危险1995-2001年我国水泥产销概况见下表,可以说这一阶段我国水泥行业表现出逐年攀高、稳步增长的情形。2002年这一趋势继续延续,但水泥产量有了更为明显的上升。2002年,我国水泥总产量7.05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7%。我国水泥产量已经连续17年居世界第一。水泥的销售率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除了2月份外,水泥的销售率保持在95%-110%之间。但是考虑到我国设定的“十五”产量目标是6亿吨,现在的产量水平偏高。对产量进行结构分析,我们发现

23、产量增长的主体是小水泥。在2002年1-10月,大中型企业水泥产量同比增加2600万吨,增幅为10.5%,而小型企业产量同比增加4100万吨,增幅为15.8%。从企业数量来看,大中型企业增加仅为4家,而小型企业增加了98家。同期小型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仅为8万吨,与中型企业的18万吨、大型企业的93万吨相差显著。2002年1-10月大中小型水泥生产企业产量及利润情况见下表。项目类型水泥产量(万吨)占总产量(%)实现利润(亿元)占总利润(%)大型1241221.7021.4068.60中型1504926.306.3020.20小型2974452.003.5011.20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小型企业的总

24、产量要大于大中型企业,而效益则远逊。从我国政策导向也可以看出,小水泥属于压缩、淘汰的范畴,但是由于行业回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落后的小水泥出现死灰复燃的局面。2、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但水泥产品仍属微利行业2002年我国水泥行业利润总额46.7亿元,同比增长52.5%。但行业利润水平仍然偏低,销售利润率仅为3.24%,每吨水泥的利润仅为6.62元。从这几年水泥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水泥产品价格近几年一直在低位徘徊。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资产负债率降低导致财务费用率降低的影响,利润水平继续下降的空间不大。从2000年起,水泥价格逐年小幅攀升,2000年9月整个行业实现扭亏,整体运行质量得到较

25、大改善。2002年1-11月水泥混合平均出厂价格走势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泥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并且1-8月处于下跌趋势之中。从影响水泥价格的因素来看,产量控制起主导作用。生产能力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对水泥价格的上涨造成压力,而总量控制的政策(如果严格执行的话)会对水泥价格构成支撑。例如,2001年4月日起开始实施新的水泥国家标准,占水泥总量29%的325水泥将被逐步淘汰,这在一定时期内为水泥价格的稳定乃至提升提供助力。在此期间,一些大型水泥企业的规模优势已经逐步显现,企业规模与企业盈利能力同步增长。但是,目前行业盈利的增长仍主要依靠产量的增长,水泥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依然存在,受数量众多、效

26、益较差的小型企业的影响,整个行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将是微利行业。3、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显著提升,但产能增加过速,将会对水泥行业未来效益进一步改善造成压力“十五”规划中提出,在此期间我国要新增预分解窑水泥生产能力6000万吨。从2001年、2002年的情况来看,仅两年就已经超额实现了这一目标。两年间,我国新投产的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达到107条,新增水泥生产能力6182万吨。预分解窑生产能力达到总生产能力的17%以上。与此同时,预分解窑水泥的产量比重也在逐渐提高,见下图。但是在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迅速扩大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在出现。首先,在所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中,规模偏小的所占比重过大。2002年

27、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状况见下表。规模(t/d)条数熟料能力(万吨/年)10002684220005310250014108532001994000112450004620合计513080注:1000t/d级生产线中有1条700t/d,2条1200t/d,2条1300t/d和1条1500t/d。我国制定的发展预分解窑生产线的方针为优先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熟料生产线,鼓励发展日产2000吨级以上熟料生产线。而2002年新增的1000t/d 级生产线竟然有26条之多。其次,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迅速扩大的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速度很难与之相适应。我国“十五”规划中要求继续

28、淘汰落后生产能力0.6亿吨,考虑到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增长速度,这一淘汰目标即使实现,我国水泥供过于求的局面也会加剧。再次,目前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增长有加速的趋势。我国水泥工业已由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预计“十五”期间我国水泥增长速度将进一步降低,预计这一期间需求量将比较稳定,2005的需求量为6亿0.2亿吨。考虑到2002年巨大的产量(7.05亿吨),考虑到2002年水泥熟料较小的净出口量(1-11月仅301.7万吨),水泥供需缺口扩大的趋势已经确立。即使新型干法水泥是我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它的发展速度也要适当控制。4、行业产能集中趋势得以延续2001、2002年以来,受国家

29、重点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政策的影响,我国的水泥产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机会,水泥企业大者恒大的趋势已经确立。从世界范围来看,水泥行业是规模效益明显、行业集中程度很高的行业。截至2001年,拉法基、Holcim等世界10大公司所控制的水泥年生产能力达7.05亿吨,平均规模为7050万吨。其中仅拉法基一家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55亿吨,约相当于我国水泥年总产量的15。在欧洲市场,拉法基等6家大公司控制了全欧近一半的份额。我国水泥企业与这些世界行业巨头产能差距还很明显。下表显示了2001年全球十大水泥企业与我国十大水泥企业的产能对比。全球我国企业名称国家产能企业名称地区产能销售量Lafarge(拉法基

30、)法国15,500海螺集团安徽1,2361,338Holcim瑞士15,000渤海集团河北780848Cemex墨西哥9,900天山集团新疆490545Heidelberg德国9,900华新水泥湖北500425Italcementi意大利5,500中联水泥集团中新集团450377Taiheiyo日本5,000太平洋日本408344RMC英国2,800北京金隅北京330306Dyckerhoff德国2,800山水水泥山东330222The Siam Cement Group泰国2,300福建水泥福建250214Cimpor葡萄牙1,800亚泰吉林260202我国的水泥行业也在向这一方向发展。水泥

31、行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由5%提高到17% ,“十五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技术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9大集团(即安徽海螺、渤海集团、中国联合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华新集团、济南山水、新疆天山、湖南韶峰、福建水泥、吉林亚泰)的发展,力求在2005年使它们的产能比重由1999年的4.7%提高到16%。为了提高自身的产能集中度,大型企业集团频频展开并购活动。如安徽海螺收购海螺水泥公司、铜陵水泥公司、宁波粉磨站、湖南雪峰水泥厂;吉林亚泰兼并双阳水泥厂;冀东水泥收购松江水泥厂;天山股份收购新疆屯河水泥经营资产、鄯善水泥厂、巴州水泥厂、新疆塔里木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阿

32、克苏天山多浪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帕米尔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天水股份收购天津建材集团1000T/D水泥生产线等。这些并购活动与新建、扩建、改建生产线的浪潮一起,使大型企业集团的产能迅速扩大。部分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2002年的产能变化以及预计2005年产能见下图。这些大型水泥集团的急剧膨胀使其在所辖地域已具备了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对水泥市场具备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我国水泥地区市场垄断局面已初步形成。5、各地区发展状况各不相同2002年,共有12个省的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见下表。2002年全国水泥产量排行表(单位:万吨) 排名省市产量1山东8238.692江苏6035.293广东59

33、89.264河北5769.245浙江5742.796河南4481.307四川3294.478湖北2948.669湖南2746.5010安徽2403.5111广西2401.1812辽宁2145.75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水泥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南方沿海、长江中下游及三角洲、西南等地区。我国各地区产能分析见下表。地区包括省市预计2005年需求量占1999年产能比例产能分析南方沿海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南64.31%生产能力过剩量最突出的地区。只有海南存在一定缺口,其他地区能力都远大于需求长江三角洲及中下游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95.01%上海缺口较大,湖北基本平衡,其

34、他地区能力均大于需求渤海湾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88.21%北京、天津产需存在较大缺口,辽宁基本平衡,山东、河北产能远大于需求。黄河中游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中西部地区92.05%内蒙中西部地区存在缺口,陕西基本平衡,河南、山西产能大于需求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131.71%该地区产需存在一定缺口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82.27%贵州基本平衡,西藏略有缺口,重庆、四川、云南能力大于需求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9.23%甘肃、宁夏产需基本平衡,青海、新疆略有缺口注:信息取自水泥行业“十五”规划由上表所揭示的信息,结合各地区间以及地区内部各省市的

35、交通条件考虑,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市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内蒙古,东北三省,西北地区。6、出口形势并不乐观2002年我国出口水泥497万吨,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17.05,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2002年继续增长缓慢,国际建设规模不会有大的增长,国际水泥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水泥的出口量。另外,以印尼、泰国、土耳其、菲律宾、墨西哥以及Lafarge、CEMEX、Heidelberg等跨国水泥集团以低价位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我国水泥出口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我国加强资源、环境的保护及管理使原、燃材料价格上涨,水泥成本增加,从而消弱我国水泥在国际市

36、场的价格竞争力。7、总结长期以来,我国水泥行业呈现出四大、五低、四多、四少的现象。四大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能源消耗大五低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四多立窑水泥过多、小型企业过多、低标号水泥比例低、技术落后企业多四少高质量旋窑水泥过少、现代化大型企业比例少、高标号水泥比例少、技术先进企业少从2002年行业运行情况来看,这些现象虽有所改善,但仍缺乏实质性改变。可以对行业的未来作出如下基本判断:l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扩张仍将加速,立窑企业的生产空间会越来越小l 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延续,供求缺口将会扩大。价格上升阻力很大。行业经济效益仍将在低位

37、运行。l 行业的发展将会对大型企业集团非常有利,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扩大,大者恒大,大者愈大。l 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内蒙古,东北三省,西北地区蕴藏着更多的机会。(五)上市公司评价1、整体分析目前两市共有水泥上市公司20家,分别为海螺水泥、天山股份、冀东水泥、华新水泥、巢东股份、亚泰集团、福建水泥、太行股份、四川双马、秦岭水泥、牡丹江、江西水泥、尖峰集团、四川金顶、狮头股份、天水股份、西水股份、大同水泥、祁连山、天鹅股份。其中冀东水泥、太行股份都属于渤海集团。从2002年1-10的产量状况来看,这20家上市公司中有16家产量在全国前50名之内。

38、其中,产量位于前10的上市公司如下。行业内排名企业名称商标水泥产量(万吨)1安徽海螺集团海螺1582.82新疆天山股份天山421.683唐山冀东水泥股份盾石381.614华新水泥股份公司堡垒376.710巢东水泥股份巢湖/东关209.55由此可见,水泥类上市公司的行业代表性很强。截止到2003年4月23日,共有18家公司公布2002年年报。下面根据2002年年报对这18家上市公司从规模、股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状况、偿债水平、管理效率等方面对水泥类上市公司进行整体分析。(1)规模股票代码股票名称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资产总额(万元)股东权益(万元)000401冀东水泥111190.

39、6510577.82333715.47157286.14000673大同水泥14715.351377.0347313.930068.85000877天山股份88607.6710200.1276758.6781761.47000935四川双马44142.323278.4888689.9753774.08000965天水股份46550.581238.21116527.661035.39600173牡 丹 江41130.45333.13115756.1661569.02600217秦岭水泥50148.824536.43129558.6873927.51600291西水股份47927.883506.3

40、4114087.1858107.3600539狮头股份28921.232303.5109234.7181205.36600553太行股份37932.464039.81122090.4666443.91600585海螺水泥299977.5726375.84889962.39322066.6600668尖峰集团111946.644179.69169247.1664981.27600678四川金顶45349.252246.6886532.1727004.58600720祁 连 山38281.854177.41116002.6860668.54600801华新水泥80108.842931.612304

41、34.7173857.2600802福建水泥71530.7-16888.45140900.4953531.78600829天鹅股份50324.031011.2192989.0152617.23600881亚泰集团148206.5512264.31519179.74183190.48平均值75388.49 4316.06 205498.95 86838.71 可以看到,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普遍规模较大。其中冀东水泥、海螺水泥、亚泰集团规模最大。(2)股本结构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总股本(万股)流通A股(万股)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股/户)000401冀东水泥88178.56 26995.02 1796.00

42、 000673大同水泥17340.00 5100.00 1362.00 000877天山股份17335.20 7800.00 3284.00 000935四川双马31941.00 10440.00 1889.00 000965天水股份23870.54 7700.00 2221.00 600173牡 丹 江23000.00 10151.55 1957.00 600217秦岭水泥41300.00 14000.00 12381.00 600291西水股份16000.00 6000.00 1539.00 600539狮头股份23000.00 8800.00 1753.00 600553太行股份1900

43、0.00 5000.00 1704.00 600585海螺水泥118348.00 20000.00 5833.00 600668尖峰集团30045.91 14483.80 1835.00 600678四川金顶23266.00 9600.00 1978.00 600720祁 连 山34695.43 16316.03 2332.00 600801华新水泥32840.00 4800.00 988.00 600802福建水泥28281.70 13429.94 1700.00 600829天鹅股份25772.83 6488.63 14575.00 600881亚泰集团47510.63 27551.56

44、1787.00 平均值35651.43 11925.36 3384.11 可以看出,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总股本和流通股本水平适中,其中最大的是冀东水泥、海螺水泥、亚泰集团。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筹码集中程度较低,其中筹码集中程度最高、庄股特征比较明显的是秦岭水泥、天鹅股份。(3)盈利能力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每股加权收益(元)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000401冀东水泥0.12 33.80 9.51 6.73 000673大同水泥0.08 31.48 9.35 4.58 000877天山股份0.59 32.86 11.51 12.48 000935四川双马0.10 28.61 7.42 6.10 000965天水股份0.05 12.45 2.65 2.03 600173牡 丹 江0.01 24.13 0.80 0.54 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