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759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新课程必修1导学教程广西柳州地区民族师范学校 陈勰 545116【学法指导】课程标准内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掌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我们应该以时间为线索,建立纵向的联系,将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史实建立有效的结构,理清脉络,推移顺序,在变化发展中总结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历史洞察力。2、设立问题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解决,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分析归纳能力。【知识网络构建】【重难点导析】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

2、政治制度的始终。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的始终。在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2、汉承秦制的含义以及主要表现含义:两汉的政治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主要表现:皇帝制度,是承秦制继续实行,但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中央行政设三公,秦时即有,汉朝亦设,但到汉武帝时又形成了“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显重要。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

3、执行机构,被称为“外朝”。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些又是与秦时不同的。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3、三省六部制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可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例证】隋唐两朝实行并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根本作用是 ( )A、削弱了皇权,有益于政治清明 B、完

4、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明确了官吏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D、增加了政府职能机构,便于纳贤【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本作用”,因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答案很明了的就是B。4、宋朝是加强皇权的措施宋朝时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统治者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设置了一参:增参知政事割宰相行政权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长官形式宰相职权),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三司:三司管财政,割宰相财权【例证】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5、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官做知州【解析】此题关键是要大致了解古文的意思,关键词是“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要解决武臣的问题,那选项就很清楚了是D。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在中央设一省:中书省,即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二院: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设澎湖巡检司管理。作用和认识:一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是对秦朝郡县制度的重大发展,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二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

6、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是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例证】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 )A、尚书省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解析】了解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然后与唐朝的各部比较一下就可以得出答案是A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问)(归纳总结)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秦朝三公九卿;汉朝建立中、外朝制; 魏晋南北朝初步确立三省体制; 隋唐完善确立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置“二府三司”;元朝设置“一省二院”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朝实行郡县;汉初实行郡国

7、并行制;汉中后期州郡县制;隋朝州县两级制;唐实行道州县制;北宋实行路州县制;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以及藩镇制。7、汉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的措施西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后期,全国分13州,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东汉州“刺史”改为“州牧”,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例证】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中央机构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D、独尊儒术【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中央集权体制”,A、B是汉继承秦代的中央制度,而D并不是中央集权体制,所以答案是C。8、隋唐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的?如何认识唐朝设立的“道”?措施: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

8、县两级制2.唐初全国设10道,监察地方州县形成道、州、县三级唐太宗时,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以上的行政实体,导致地方权力过于强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同步试题导练】一、选择题1、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 )A、中央机构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D、丞相权力2、汉朝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 )A、刺史制度B、中外朝制度C、察举制 D、三省制度3、宋朝最高的军政机构是 ( )A、二府 B、枢密院C、三司D、宣政院4、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于(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

9、时期 D、明清时期5、北宋时期,为了分散宰相权力而设立的是 ( )A、 参知政事B、 中台 C 、枢密使 D 、侍中6 、行省制度创立于( )A、唐朝B、北宋 C、南宋D、元朝7、元代设置的管辖西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 )A、宣慰司 B 、门下省 C、宣政院D、枢密院8、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A、 B、 C、D、9、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 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C、使皇权进一步

10、加强 D、使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10、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的制度有 (1)郡县制 (2)三省六部制 (3)行省制度 (4)三司制度 ( )A、(1)(2)(3) B、(1)(3)(4)C、 (1)(2)(4) D、(2)(3)(4)11、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有 ( )(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2)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3)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4)对边疆地区的治理见渐趋严密A、(1)(2)(3)(4) B、(2)(3)(4)C、(1)(3)(4) D、(1)(2)(3)12、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

11、 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二、材料题材料一: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材料二: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材料三: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材料四:清高宗(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闒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

12、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并说明有无本质区别的原因)(2)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三、问答题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和影响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实行了哪些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ABBA 610、DCACD 1112、AA二、材料题:(此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1)态度: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量,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

13、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认为以宰相治天下之乱,自己便成了傀儡,这是要不得的,而宰相以天下之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是更要不得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重视宰相的作用和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统治考虑的。(2)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得不偿失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三、问答题:答:目的:为了吸取宋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管辖和统治辽阔的国家,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影响: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其它措施: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设立了枢密院为最高地军事机关;设立宣政院通领宗教事物和西藏地区,皇权继续加强。(备注:导学教程总策划、主编湖北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吴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