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书法与建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书法与建筑.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书法与建筑讲 义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卢成咏第一章 绪论文学、书法与建筑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文学再现并记述建筑,提升了建筑创造的艺术理念。建筑创作的灵感、动力来源于文学和书法。将传统的文化理念灌输于现代设计,其作品才充满魅力,才具有突出个性,才具有民族文化底蕴,才在市场乃至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建筑与文学的学术研究与讨论已经在全国蓬勃兴起。近年来已举行两次全国性的建筑与文学的学术研讨会建筑类高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职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人文素养,需要语文、书法教学的配合与参与。将文学与书法渗透到建筑,既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基础课为
2、专业课服务的教学原则。文学、书法与建筑融合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给学生传达建筑信息,渗透建筑设计理念,从中获得建筑设计的启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主要作为建筑设计、建筑装饰类专业的一门课程,也可以作为除以上专业的其他建筑类专业的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建筑设计人才和建设类人才及其他方面的人才品位及创造灵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学、书法与建筑融合存在必然性。从美学角度看,两者之间遵循共同的规律。如在节奏韵律、明与暗、放与敛、柔与刚、时空序列、起承转合、艺术风格等方面均有相通之处。从依存角度看,两者互补,即建筑产生文学,文学描写建筑,文学又对建筑以启示。
3、从史学角度看,两者共同发展,源远流长。从春秋到明清,有漫长的共同发展史。从参与角度看,文人创造建筑比比皆是,如“大观园”、“随园”。从联姻角度看,相互匹配,难解难分,其例子不胜枚举。文学、书法与建筑融合具有启示性。从诗文中悟造园法。两者都重意境,重曲折,重呼应等等。建筑师创作灵感往往源于文学。如重建上海的“秋霞园”就因一副对联引出灵感。设计思想受书法的启示。从字形看,形态与建筑相似。从书法的艺术规则看,书法讲平衡对称、主次相宜、疏密对比、计白当黑等,均与建筑设计有关。对联、匾额能成为建筑的构件。能体现和启示建筑设计的主题。中国古典文学含大量的建筑信息,可以从中感悟设计思想。文学、书法与建筑融合
4、有可操作性。要掌握两者融合的特点。先要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上说了他们的很多共同点,但又有根本的区别。文学是思想,是情感和意象;建筑是实物,是物体与载体。两者对立而统一,是渗透与被渗透的关系,但不能相互代替。要善于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点、交叉点。要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书法作品中讲方法。一是有目的和功利,文学除了娱乐、消遣,还有领悟设计思想的目的与功利。二是有选择和导向。不是所有的文学、书法作品都存在设计理念,而是要选择带有某些设计信息的作品来品味。三是有普遍和重点,一篇文学作品其内涵十分丰富,除了整体的研究,还要对含建筑信息的部分作重点的感悟。四是有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文学作品的建筑信息
5、想象出建筑画面,由想象出来的建筑画面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建筑设计方案该如何确定。五是背景和地域。古典文学传达的是古代建筑的信息,自有其创作的背景,还有地域差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进入了现代社会,我们设计的作品要有时代特色,又要有传统风格,这就需要我们古为今用,善于借鉴善于利用善于创新。在书法中求悟性。通过笔画、结体和章法的学习与训练,从中获得建筑设计的启示。将文学、绘画与建筑融为一体。采用画配诗,诗配画,从文学中产生画面,在画面中涵盖建筑设计思想。文学作品的选读要有针对性、实用性。选读那些建筑信息含量大,而又难易适度的文学作品。第二章 诗词与建筑教学目的1、诗词描写建筑,从中获得建筑设计启示
6、。2、诗词与建筑有共同的美学规律,从中获得审美情趣。3、通过诗词鉴赏想象建筑画面,提高想象与联想能力。4、诗词与绘画结合,提高再现建筑画面,表现建筑艺术的能力。作品选读定之方中题解这首诗是写卫文公重建卫国的。卫懿公九年(公元前六六),北方狄人侵入卫国,懿公败死,卫国被灭。其残部在宋国的帮助下,逃过黄河,在曹(今河南滑县南)暂时落脚,立戴公,当年就死了。次年卫文公即位,在齐桓公的扶持下,由曹迁到楚丘(今河南滑县东),重建家园。这首叙事诗就是写这件事的。卫国以前的几个统治者都荒淫腐败,所以不堪狄人一击,而文公却将一个残破的卫国逐步恢复起来,使卫国人民暂时脱离战乱,得到安宁。左传记载说:卫文公迁至楚
7、丘之后,自己穿戴粗布衣帽,努力发展经济,重视教育,任用贤材,国力增长很快。他受到人们的赞扬,是毫不奇怪的。这首诗使用的是记实的方法,叙事明白如话,条理清晰:先叙述在楚丘重建家园;再补叙当初对楚丘的慎重选择;最后用事实赞美卫文公勤于农桑畜牧,务实有远见。这首诗给人们的感觉是写得非常平实,没有虚美阿谀的意味。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1牝三千。 注释:定:星宿名,又叫营室星,营室星黄昏出现在天空中,大概正是每年夏历十月到十一
8、月初。人们往往在这段时间修建房屋,所以将“定星”称为营室星。方中:当正式成立中位置。宫:在楚丘修建宫庙。揆:音葵,测度;虚:墟,指漕邑旧城之墟。树:种植。 榛、栗、椅、桐、梓、漆:都是栽种的树名。伐:砍伐,此言伐树制造琴瑟。虚:古代墟字,丘墟,有人认为指漕墟,与楚丘相近。堂:地名,在楚丘附近。景山:大山。京:高丘。降:自上而下。卜云其吉:卜云,卜辞所言。吉,吉祥,古代兴建都城,要先问占卜,测问吉凶。毛传:“建国必卜之”。臧:好,善。零:落星言:晴焉倌人:主管国君外出车马的小官。桑田:指文公关心农桑騋:马高七尺以上分析一、背景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鄘风,写的是春秋时期卫文公修筑宫室,重建卫国家园的史
9、实。公元前660年,卫被狄灭,残部过黄河,由曹(河南滑县南)迁至楚丘(滑县南),重建家园。二、内容叙述卫文公在楚丘建筑宫室城市的情形,当初慎重的选择地址,而后勤于农桑,国富民强。三、结构(一)建宫:择时定向绿化教化(二)选址:登临目标下察占卜(三)生产:下雨初晴其人强国四、设计思想1、设计目的:建筑宫室,发展生产。2、设计理念:(1)风水选址于高地,依山傍水,时令于十月。 (2)绿化品类繁多,各尽其用。 (3)人文礼乐教化,精神文明建设,美好理想。五、艺术特色1、赋。叙述为主,叙事中抒情。2、插叙。3、抓人物特征与场面。练习1、 谈谈诗中具有哪些建筑设计理念。2、 整体结构不以时间为序,而用插
10、叙,原因何在?斯干题解本诗选自诗经小雅帝王宫室落成的颂歌,末两章写生男育女,家族兴盛。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
11、食是议,无父母诒罹。注释秩秩:顺序貌。干:水涯,水边。幽幽;深远貌。苞:草盛貌。犹:尤,过失。似续:同嗣续。继承。约:束。阁阁:历历,分明可数。橐橐(音托):板筑时用杵实土的声音。攸:语助,无义。芋:覆。一说宇。棘:急。一说屋角。革:翼,翅。翚(音辉):野鸡。殖殖:平正。觉:高大。楹:厅堂前的柱子。哙哙(音快):宽明之貌。正:昼也。哕哕(音会):光明貌。冥:夜。莞(音关):植物名。水葱,席子草。一说小蒲之席也。罴(音皮):熊的一种。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虺(音毁):脆脚蜥。大人:占梦之官,即太卜。大音太。璋:古时上朝用的玉制物。朱芾:蔽膝。红色为贵。裼(音替):婴儿包被。瓦:古代纺线的纺
12、锤。仪:善。分析一、背景西周以洛邑为代表,建造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代表性建筑遗址在陕西岐山凤雏村。瓦已发明。朱熹说“旧说,厉王既流于彘,宫室圮坏,故宣王即位,更作宫室,既成而落之”。二、内容描写宫室建筑,勾画了宫室格局之美,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理想及重振家业,兴建宫室,祈求复兴的情志。三、结构(一)选址环境:水,山。人文:和谐(二)筑室(高大、壮丽)1、概貌:百堵2、筑墙:阁阁3、屋脊:鸟4、室内:庭(三)理想:梦(预示美好未来) 四、设计思想 1、选址:环境之美 2、筑室:声色,动静结合。声阁阁;动翼;色青山绿水白墙彩瓦。 3、人文: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谐社会,适宜居住
13、,朝向合理,奋发进取,充满激情。五、艺术特色 1、比兴,竹松。 2、以静为动,飞。 3、虚实结合,造屋作梦。 4、押韵 5、铺陈描写。练习1、 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的格局之美?你能根据诗歌提供的描写,通过想象画一幅宫室图吗?2、 以梦作结,有何用意?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题解 作者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曾任安徽宣城太守,有谢宣城集。与谢灵运齐名,后世称“小谢”。受人嫉妒,陷害致死。这是谢朓的名作。诗写诗人即将离开京邑(建康)时,登上三山,望见京邑春色满目,引起离悲别恨满怀。京邑景色越美,越能勾留住诗人离去的脚步,所以,此诗中的景色描写已经能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
14、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注释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 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
15、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一、 背景南北朝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有重大发展,建康有不少贵族私园,开池引水,构筑楼观屋宇,造林手法普遍使用。二、 内容写黄昏登山临江
16、所见美景及遥望京邑金陵时的怀乡之情。体现金陵城市建筑之美与建筑、人与建筑的关系,热爱与惆怅并存。三、 结构点题:望,视。用典写景:远景:白日飞甍(俯) 余霞绮(仰)、 近景:喧鸟(声) 杂英(色) 怀念:望乡四、 建筑设计启示1、 房屋布局:“参差皆可见”,屋宇参差错落,随物赋形,依山而傍,依水而建,高低有致。2、 屋顶设计:“白日丽飞甍”,明丽飞耸,与日争辉,直入云天。线条美:天际线,流动感色彩美:白、黑相间3、环境规划 山余霞 江如练 鸟春洲 英芳甸五、艺术性 1、用典。 2、用比。 3、对仗。练习1、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建筑空间美和建筑线条与色彩美的?2、 分析“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
17、意境。滕王阁诗题解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出身望族,隋末大学者王通为其祖父,诗人王绩是其其叔祖。麟德年间应制科,任朝散郎,入沛王府,旋以戏檄英王鸡被斥出府,遂入蜀漫游。后因赴交趾探父,渡海堕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王勃诗名早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唐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年),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出了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
18、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注释江:指赣江。佩玉:腰间的玉饰。鸾,车铃。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物:四季的景物。帝子:指滕王。分析一、 内容描写了滕王阁的地理形势和壮丽景色,也抒发了物存人亡,岁月无情的感慨。在建筑设计上表现了随物赋形,形体的美丽壮观和周围的环境美、空间美。二、 结构1、 阁之形势:高阁临江气势非凡2、 阁之现状:罢歌舞意兴阑珊,盛衰无常3、 阁之壮丽:栋(朝)飞云 帘(暮)含有寂寞4、 阁之外景:云影(悠闲)5、 阁之经历:物星(时间)6、 阁之及人:今何在(时间)7、 阁之临远:江空自流(空间,广阔,凄楚)三
19、、 设计思想1、 建筑选址:临江2、 建筑体势:高阁3、 建筑装饰:画栋,珠帘4、 建筑环境:云、雨、江5、 建筑背景:滕王五、 艺术性1、 时空交错:时物换 空槛外2、 融情于景: 情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人生易老,功业无成的感叹 景云、雨练习1、 谈谈本诗的建筑设计启示。2、 结合滕王阁序的阅读,看诗人展开了哪些方面的联想。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题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
20、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释江城:水边的城,即指宣城。唐时江南地区口语,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两水:指绕宣城而流的宛溪、句溪二水。明镜:指桥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圆形,犹如圆的镜子。双桥:指宛溪上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下桥叫做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所建。彩虹:指水中桥影。人烟:人户炊烟。分析一、 背景 李白在长安被权贵排挤而失意,只能寄情山水,怀念故
21、人,向大自然倾诉心声。此诗为五律。二、 内容 描写登谢朓楼所见宣城美景,以美景抚慰孤独的心灵而又孤独失意。表现了秋日之下宣城层次之美,情随景移。三结构1、登楼视野:画,晴2、宣城景色:(1)(江水)水,夹,明镜(水之碧) 桥,落,彩虹(桥之美) (2)(草木)烟,桔柚,梧桐(凉意)3、怀古思人:自比谢公,表达失意四、建筑设计思想 1、城市布局的层次美 江桥烟桔梧桐3、 城市建筑的色彩美 水碧彩虹桔镫叶落 3、融入人文思想 热爱孤独,吊古怀今五、艺术性 1、比喻形象 2、对仗工整,格律严谨。练习1、 这首诗是怎样展现宣城建筑的层次之美与色彩之美?2、 从音韵学的角度谈谈这首五言律诗的音乐美。登慈
22、恩寺题解作者岑参,715-770,唐朝边塞诗人。本诗作于752年秋天,标题又为与高适、薛括登慈恩寺浮图。慈恩寺,在西安市曲江之北,建于塘。浮图,塔之别名,此塔又名大雁塔。此诗是写登此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注解: 、突兀:高耸。 、鬼工:非人力所能。
23、、宫馆:宫阙。 、净理:佛理。 、胜因:善缘。 、挂冠:辞官。 、觉道:佛道。 分析一、内容 体现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描写塔之雄伟高大,登塔所见时景色之壮观。表现了建筑的空间美,立体美,以及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a) 结构1、远看:涌,耸2、登塔:出世界感觉 鬼工巧妙 碍白日高大3、俯瞰:指,闻听觉 山、道、宫视觉(近) 苍、青视觉(远)4、悟道:可悟三、设计思想1、动静结合:依势而涌,高耸入云。2、空间对比:塔之高大,景之开阔。3、声色结合:闻惊风,青濛濛4、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结合:自然之美,尽秋色,塔之美,极雄伟;人之悟,得佛理。三者相存,天人合一。四、艺术特色 1、化静为
24、动。 2、运用夸张。 3、写景多角度。 4、意境阔大。练习1、 这首诗是怎样将建筑、自然与佛教文化结合在一起的?2、 塔的高大之美是通过哪些手法表现的?秋兴(其五)题解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
25、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本诗为第五首,写他身居巫峡,而心念长安。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注释(1)蓬莱:宫殿名。南山:终南山。(2)承露:即承露盘。金茎:铜柱。(3)雉尾:指用雉(野鸡)尾羽制成的供皇帝上朝时用以障面的羽扇。(4)青锁:宫门。(5)点朝班:依班次受传点入朝。分析一、 内容描写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和早朝的场面的庄严肃穆。表达忧国之情。二、 结构1、 宫殿高大豪华对南山高大(映衬)金茎霄汉:高大豪
26、华瑶池紫气:豪华壮丽2、 上朝场面壮观(1) 皇帝上朝:开宫扇,绕龙麟(气派)(2) 回忆上朝:岁,晚忧思三、 设计思想1、 建筑选址:面对终南山,天人合一。“据其形,得其胜”。符合合理的景观模式。2、 建筑雄伟高大:霄汉间,体现在宫殿内外的表现。3、 与人文结合:瑶池,典故,人物故事。忧伤与怀念。四、 艺术性1、 结合巧妙。时空跨度很大,将夔洲与长安连接,将现实与过去与未来承接。2、 描写生动。运用了映衬、夸张、讳饰等修辞手法。3、 格律工整。为七言律诗,对仗、音韵严谨。练习1、 从本诗对宫殿的描写可以得到哪些建筑设计启示?2、 诗人写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题解白居
27、易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渭南)人。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十九年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在太子左赞善大夫任上,以论武元衡被刺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召回,任杭州、苏州刺史,后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白居易诗、文皆工,亦长于文学理论。其思想融儒、释、道三家为一体,对后世影响甚大。今人朱金城著有白居易集笺校。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
28、榈叶戏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注释 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称。松岛:孤山。莲花寺:孤山寺。 卢橘:枇杷。 栟榈:棕榈。 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语带双关。分析一、 内容描写西湖美景,表现园林之美及清心愉悦的感受。二、 结构 首联:定格活动范围出发 颔联:岛上卢橘经雨,榈叶遮径 颈联:湖上近:淡淡烟波 远:楼殿参差 尾联:上岸湖中寺:赞叹三、 建筑设计思想1、 园林建造诗情画意。湖光山色,岛上风光。果木成林,楼宇参差,融入佛寺,清心脱俗。2、 园林布局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单一不直趋,曲折中求境之深,意之远。走船
29、走。3、 园林布局余意未尽。采用联想,拓宽感受,将湖引入海的联想,将景物引入佛的心境。四、 艺术性1、 以游览路线为主线,景多而有序。2、 抓住景物特征。子低雨重。3、 首尾呼应。色彩斑斓。柳翠松青子黄榈绿水碧日红。练习1、 绘出诗人在西湖行走的路线图。2、 请你谈谈在园林设计方面得到的启示。翠楼吟题解 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江西波阳人,“白石道人”,开南宋词风。这首词是淳熙十三年(1186)冬,在武昌参加安远楼落成典礼时所作。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
30、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注解龙沙:泛指塞外。 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栅栏,为防边而设。 汉酺:逢吉庆,朝廷令天下大饮酒欢乐,称“大酺”,汉酺即汉人“大酺”,相对于金人而言。 胡部曲:指西北少数民族乐曲。 “听毡幕”句:指听得到金人帐篷传来的军乐声。元戎:军队统帅;也可以指兵车、部队。层楼:指安远楼。 祓(f):消除。分析一、 内容为庆贺安远楼落成之作。描写高楼壮观,表达喜庆与飘零之感,流露承平气象而势趋衰微的时代气氛。表现了建筑的体势,细部构造的形色俱佳。结合黄鹤名楼,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二、 结构(一) 高楼之
31、景观1、 筑楼背景和平局面月冷,尘清赐酺。歌舞升平新翻2、 高楼体势 高峙(壮丽)3、 细部刻画 曲形 红色 飞动(美丽,气势)4、 宴会盛况 人粉寒(温馨)(二) 登楼之感想1、 形胜之地 人仙同乐词仙2、 登楼感叹 凝望客愁3、 复归和平 秋霁希望(冷清)三、 设计思想1、 建筑与人文地理结合。安远楼富有时代特征,有喜庆也有索寞。融入自然,并与名楼连接,增强客愁气氛,升华主题。2、 建筑的色彩美、形态美。红飞。3、 建筑与宴饮结合。表达人文关怀,描写了人物活动。四、 艺术性 1、多角度写景:整体局部 嗅觉听觉 动态静态 2、运用典故:汉酺表嘉庆 3、景与情,情与理结合:景壮丽 情嘉庆 理冷
32、清(时代衰微)练习1、 说说诗对安远楼进行了怎样的细部刻画。2、 给本诗配画。 行香子 题解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这首词描写田园风光。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注释陂 :bi,池塘
33、。徜徉:安逸自在地闲游。许:多、多少。茅堂:茅草房顶的屋。青旗:酒旗,挂在店门口,招徕客人。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载:“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唐代李中的江边吟一诗中有:“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乘兴:趁一时高兴。东冈:东边的小山冈。分析一、内容描写村野田园,表达轻松,对春光的无限热爱,蕴含了园林设计理念。三、 结构(一) 写小园(近处)1、 村庄概貌:树(绿)塘(碧)2、 游人出场:东风(时令)豪兴(心情,神态)3、 小园春光:桃红李白花黄(色彩缤纷,香味浓郁)(二) 写茅屋小桥(远处)1、 围墙远远(静)2、 小屋隐隐(静)3、 小桥流水(动)
34、4、 酒店青旗(动)掩映之美5、 叙事自得6、 东冈莺(啼)、燕(舞)、蝶(忙)另一派风光,不同色彩,不同虫鸟,生机勃勃。四、 设计思想1、 园林的空间美,进远2、 园林的色彩美,红白黄3、 园林的声音之美,啼4、 园林的动静之美,墙水流5、 园林的曲折之美,园冈6、 园林的掩映之美,旗隐隐五、 艺术性1、 语言清新、通俗、活泼。2、 通过不同视觉写美景。3、 善于抓住事物特征,如莺、燕。4、 描写与叙事结合。练习1、 虽然这首诗写的是村野风光,但对于园林设计却又借鉴意义,你能说出所得到的设计理念吗?2、 这首诗景物描写生动,诗人运用了哪些技巧? 望海潮题解作者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
35、,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年轻时,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于是他索性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以填词为专业。1034年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七,柳屯田。他一生穷愁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柳永还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因而流传很广。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有乐章集。这是词是柳永的名作。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
36、他为老友孙何而作的。描写杭州的美景与繁荣。孙何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形胜:地理位置优越。三吴:泛指江、浙一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烟柳:被雾气轻笼的柳树。画桥:饰有彩绘栏杆的桥。.霜雪:形容浪花。天堑,音qin(欠),指钱塘江。玑:不圆的珠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重音chng(虫)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故称。叠谳音yn(演),
37、层层叠叠的峰峦。清嘉:清秀美好。三秋:农历九月。桂子:桂花。羌管:泛指乐器。弄,吹奏。泛:飘荡。莲娃:采莲姑娘。高牙:军前大旗,饰有象牙,故名。此处代指达官贵人,有人说是指当时两浙转运使孙何。图:描绘。凤池:代指朝廷。分析一、内容这首词描写了杭州的繁华,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风景,赞美了孙何的政绩。同时也描绘了西湖建筑之美。二、结构1、地理与都市 地理与历史:形胜,繁华建筑之美:柳烟 桥画 幕翠 家十万江水之美:堤树 涛雪市井之美:列珠玑,罗绮2、西湖与游人 西湖之美:重湖叠巘清嘉,桂,菏 音乐之美:羌管,菱歌,叟,娃 游湖之美:拥高牙,听,赏,夸三、建筑设计1、融入人文历史。形胜,自古繁华。2
38、、园林色彩丰富。桥画,幕翠。3、城市布局合理。依山势而建,参差。园林显示层次与空间美妙。柳桥帘堤涛市湖巘桂菏。4、融入人物活动。人物精神风貌:悠闲乐观。(2)下层人民的劳动:采莲垂钓。(3)上层人物的享乐:醉听吟。四、艺术性1、铺陈描写。写山写水写花写人。2、对偶句式的运用。市列户盈。3、抓住了市井风情与人物特征进行描写,有亲临其境的艺术魅力。 练习1、本词写作的目的是什么?2、通过哪些角度来表现杭州城市之美? 第三章 楹联与建筑教学目的1、 楹联作为建筑的构件,可以提升建筑的文化品位。学习楹联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从中获得建筑设计的理念。2、 掌握楹联的创作方法和自身的艺术规律,提高文学素养
39、。基本知识对联格律六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联系。上下联内容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觉行圆满功德庄严反对:即
40、上下联立意相反,如: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另外,上下联内容之间还存在各种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连贯、递进、假设、条件、转折、选择、因果、目的等。 词性相当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二、词性相当的规则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以下规则宽严有别,对联写作及评选中应以联意为主活用规则。(一)“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二)
41、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三)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走兽(狼虎象马等).鱼虫(蛇鱼蚁蝗等).饮食(茶酒莱肴等)10.器物(盆杯壶盏等)11.文具(笔墨纸砚等)12.衣饰(衣冠巾带等)13.形体(身心手足等)14.人事(道德才情等)15.人伦(父子兄弟等)16.珍宝(金银玉珠等)17.军事(弓箭刀剑等)18.文艺(诗词书画等)19
42、.文史(经典史册等)20.精神(智愚苦乐等)(四)邻类对应规则邻类对应,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与时令.天文与地理.地理与宫室.宫室与器物.器物与文具.器物与衣饰.衣饰与饮食.文具与文学.植物与动物10.形体与人事11.人伦与代名12.疑问代词与副词13.方位与数目14.数目与颜色15.人名与地名16.同义与反义17.同义与连绵18.反义与连绵19.副词与介词20.连词与助词21.介词与助词22.叹词与助词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43、等等。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又如: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例如,“还我山河”对“逐胡韬略”,前者为动宾结构(双宾语),后者为偏正结构,作为结构上之宽对,未尝不可。又如:观美女华瓶盛粪叹凡夫甘愿投泥其中,“华瓶盛粪”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甘愿投泥”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宾结构(状谓宾结构),从整体看,此联结构应属工整。总之,上下联的用词造句,在词性和结构这两个语法要求上,应尽量相当或相称(也就是保持对仗),以使上下联在形式上显得协调与工整。但这些要求在实践中根据联意需要允许适当放宽,有时还可以有所变通(如义对、借对等)。词性及结构规则特例:当句对“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因和以上规则似有冲突,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