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885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2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一个基于主体的模拟途径内容提要 本文应用基于人工主体的计算途径理解和设计了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的Kiyotaki和Wright(1989)货币搜索模型的实验室环境。在人类主体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建模人工主体的行为规则。实验焦点在于在这个环境中“代币”商品所起的作用。与Duffy和Ochs(2000)相似,我们的结果对理论预测提供了一些支持,发现当交易降低主体的储存成本时,他们几乎总是愿意换取代币商品,而在理论预测主体会接受交易代币商品换取储存成本较高的商品的情况中,主体却经常拒绝接受。我们的实验进一步证实基于人工主体建模是一种对理解和设计人类主体实验有用的设计。关 键 词

2、 货币的Kiyotaki-Wright模型 分类器系统 基于主体计算经济 代币一 引 言如古典经济学家和早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所强调的,交换媒介功能是货币的一项基本特性。经济中,使用交换媒介(货币)的交易是如何出现的呢?哪些商品可以担当交换媒介呢?对于这些问题,很难通过正式建模来解答。Kiyotaki和Wright(1989)为此提出了一个货币理论模型,在重复的“维克塞尔三角”假设下研究纳什均衡中三类理性主体的相互作用,并描述了某种价值储藏物担当交换媒介的条件。根据Kiyotaki和Wright(1989)提出的理论,担当交换媒介的商品是利用其内在价值还是利用政府法令声明赋予的价值并不重要,重要

3、的是商品要耐用且储存成本不太高。某种商品可以内生地作为交换媒介或货币出现要取决于它们的内在特性和外在的信念。Kiyotaki-Wright模型的本质是Jevons(1875)所称的“缺乏需求相互一致”。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不能直接用他们的生产品来换取可以为他们带来正效用的商品,因此个体必须在竞争的商品之间制定交易决策。主体的交易策略有两种:基本策略和投机策略。基本策略是单纯考虑降低储存成本的策略,而投机策略是主体为了以后可以更容易换得其消费品而在当前同意换取增加储存成本的商品的策略。与两种策略相对应得到了两种均衡:基本均衡和投机均衡。此外,模型的一个版本中还引入了法定货币,并得到了法定货币作为

4、一般交换媒介循环的均衡。Kiyotaki和Wright(1989)只提供了Kiyotaki-Wright模型均衡特性的特征描述,而并没有尝试描述得到均衡的过程,或考虑一种或更多的商品是如何成为交换的一般媒介的。该环境中的行为进化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他们希望通过实验的证据对该模型的纳什均衡预期进行检测。目前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有限的理性人工主体的群体“基于主体计算途径”;一是通过具有支付人类主体的(“真实”主体)受控实验室实验。Brown(1996)首先借助人类主体进行了实验,主体大体上愿意利用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对于某些参数设置来说,主体可以执行投机策略,但未得到对投机策略的

5、普遍支持,没能实现由基本策略到投机策略的转变。之后,Duffy和Ochs(1999)考虑提供给主体整体规模的信息,发现主体对初始化方案和贴现因子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反应,但对消费品效用的变化会产生反应,主体对投机策略的支持并不充分。接着,Duffy和Ochs(2000)又使用人类主体实验研究了Kiyotaki-Wright环境中“代币”商品所起的作用。在消费或生产中不具有内在价值的可储藏商品称之为“代币”。除了采用代币商品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中作为交换媒介的Kiyotaki-Wright(1989)模型的参数外,实验还引进了Aiyagari和Wallace(1992)提出的代币商品不是储存成本最低的商

6、品的情况。结果发现,当交易降低主体的储存成本时,他们几乎总是愿意换取代币商品。而在理论预测主体会接受交易代币商品换取储存成本较高的商品的情况中,主体却经常拒绝接受。Marimon,McGrattan和Sargent(1990)则最先在带有人工智能主体的经济中模拟了货币担当交换媒介的过程及主体对其行为的学习。主体的行为由Holland分类器系统决定,每类主体拥有一个共同的分类器系统,实验通过穷举法和遗传算法两种方式添加规则。在其模拟的大多数经济中,即使主体开始于随机的规则,他们的交易和消费模式仍会收敛到稳态纳什均衡。在多重均衡的经济中,模型中只出现了储存成本较低的商品充当交换媒介的均衡。特别地,

7、他们研究了引入储存成本为零的法定货币商品0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法定货币被普遍地接受,虽然没有主体能够从消费商品0中得到效用。Staudinger(1998)使用纯遗传算法检测了模型,发现如果商品储存成本的差异足够小的话,遗传算法也可以得到投机均衡。Basci(1999)则将模仿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加速了收敛的过程,但当最优和次优的结果相接近时,有可能收敛到次优的情况。事实上,如我们所知,这两类实验方法在实验的设计上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上面引用的所有基于主体研究都涉及比具有人类主体的受控实验室环境中更多的人工主体,这些基于主体环境运行了比人类主体实验可能的更多的期数。此外,所有基于主体模拟都考

8、虑主体间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例如,经由遗传算法的使用来更新策略),而人类主体实验则不存在的一个特点。Duffy(2000)第一次将人工主体实验和人类主体实验联接起来。Duffy(2000)指出Duffy与Ochs(1999a)中报告的人类主体实验的某些特点,设计与人类主体实验环境相当相似的人工主体模型,并将二者的结果相比较。结果令人鼓舞,人类主体实验的结果大体上与人工主体模拟预测的结果相同。这里,我们基于Duffy和Ochs(2000),通过与其相似的人工主体实验室设计来模拟代币商品担当交换媒介的过程,并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希望可以提供对人类主体实验结果的一些支持,进一步探索人类主体实验和人工主

9、体实验的相关性。我们采纳了Duffy(2000)中对人类主体实验的某些特点的描述:主体不进行消费决策,只要有消费品就消费;主体总愿意换取其消费品;拥有同类商品的主体之间不进行消费。二 Kiyotaki-Wright环境我们研究具有单一代币物的Kiyotaki和Wright(1989)货币理论模型。时间是离散的并永远延续下去,每个时刻有三种不可分割的商品,商品。个主体被平均分成三类,类型。类主体只能从消费类商品中得到正效用,但其生产的商品。所有商品储存都是有价的,但是主体在一个时刻只可以储存某种商品一单位,由于商品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一个时刻只有一种商品。储存成本按类型和商品而具体确定,我们令表示

10、类主体储存商品的成本。对所有,我们假设。对于类主体,令表示消费商品的即时效用,表示生产商品的即时负效用,表示贴现因子(各类相同)。那么类主体的预期贴现终生效用是: 其中,是一个(随机)指示函数,如果主体消费了他的消费品,它就等于1,否则等于0;如果主体生产其生产品,等于1,否则等于0;如果主体在期末储存任意商品,等于1,否则等于0。我们设表示消费加生产的净效用。在每个交易期开始时,所有个主体以相同的概率随机两两配对。这种随机匹配技术在匹配时不考虑主体类型。只有配成对的主体才能够进行交易。然后,每个主体开始制定交易决策,决定是否用其当前持有的商品换取与其配对的主体所持有的商品。交易由配对的双方共

11、同决定,没有拍卖者或其他外部权威人士强加任何安排。只有当双方都同意交易时交易才发生。因为商品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每个主体只能储存一单位商品,所以交换总是一对一进行的。在时刻,如果类主体很幸运得到了他的消费品,他将消费它并生产一单位新的生产品。因此,每个类主体总是确切地拥有一单位商品以外的商品。通过时间路径来描述潜在匹配分布的特征,其中是类主体在期持有商品的比率。假设给定其他主体的策略和,每个主体通过选择交易策略来最大化扣除了生产成本和储存成本的消费净利的预期贴现效用。这里,我们采用Kiyotaki- Wright称之为模型A的情况,主体与其消费品和生产品的对应关系如表1。表1:主体与其消费品和生

12、产品的对应关系主体消费品生产品112223331对于储存成本和净效用的所有参数值来说,模型只存在唯一的均衡。只是,对一些参数值来说,模型存在这种均衡,而对于其他的一些参数值来说,模型存在具有不同特性的其他均衡。一种均衡被作为基本均衡,因为与储存成本较高的商品相比主体总是偏好储存成本较低的商品,除非前者是他们自己的消费品,所以,当决定是否交易的时候,主体只需要看“基本的”储存成本和效用值。而另外的均衡当作投机均衡,因为主体有时以储存成本较低的商品换取储存成本较高的商品,不是他们希望消费它而是他们理性地预期这是最终换取他们想要消费的其他商品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因为这种商品更适于销售。根据Kiyot

13、aki和 Wright(1989),在模型A中,对第2类和第3类主体来说,基本策略总是最佳的反应,而对于第1类主体来说,当且仅当时,基本策略是最佳的。这个不等式说明储存商品3而不是商品2的成本超过商品3与商品2相比的相关市场能力转让的贴现效用收益,当且仅当均衡中第3类主体比第2类主体更有可能持有商品1时,条件成立。如果,所有主体的基本策略不会组成均衡。第1类主体对这个情况中的基本策略的最佳反应是通过试图以商品2换取具有更高储存成本但有更大市场能力的商品3来投机,即得到了投机均衡。在此基础上,如Kiyotaki和 Wright(1989),模型引入商品0作为代币物;没有主体需要消费它,因而它是无

14、价值的,但其储存也有成本。商品0的供给是外生的,没有主体需要生产它。整体中储存商品0的比例是外生给定的常量,。整体其余部分储存有价值的商品。但是,我们假设对于各类主体来说四种商品储存成本是一致的,记为。同样的为了简便我们假设生产是无成本的,三类局中人从消费品中得到相同的效用。 交易中,如果类主体成功地换取了商品,他会立即消费该商品得到效用,并生产一单位新的生产品来储存,该期他成功交易换取其消费品的净效用为,其中。如果一个类局中人成功交易换取了某种商品,那么他持有的商品受这个交易决策的影响而改变。如果交易没有达成一致,双方继续持有前期持有的商品。无论是后面两种情况中的哪种,每个局中人都负担自己在

15、交易完成后所持有商品的储存成本,所以局中人该期的净效用都是,其中是其期末持有的商品。由于没有主体生产或消费商品0,商品0也不被剔除,所以经济中商品0的总储备不变,而其他商品的总储备会根据主体的配对及其交易决策而有所变化。(一)模型参数 由于我们的焦点在于无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的使用,所以我们考虑了该商品储存成本的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Kiyotaki和Wright(1989)所研究的。 情况1:在这种情况中,代币商品既是无成本的又是储存成本最低的商品。第二种情况是Aiyagari和Wallace(1992)提出的。 情况2:在这种情况中,商品0既不是无成本的,也不是储存成本最低的商品。我

16、们研究的Kiyotaki-Wright(1989)模型的具体版本包含两种主要的参数设置,参数1和2,它们分别与情况1和2相一致。这两组参数在表2中给出。注意,只有第1组参数中的值变化,此外第1组和第2组参数中储存成本、消费品效用值和的值都不同。这些参数变化对于确定本文中所测试的两种不同的静态纳什均衡是必需的。表2 模型参数参数组10149200.250, 0.333, 0.50021023241000.167(二)稳态行为我们的目标是确定主体是否采用与模型稳态预测相一致的交易策略。现在我们讨论这些稳态预测。由于我们的焦点在于稳态行为,所以我们不再讨论与时间有关的内容。令表示期末类局中人从储存商

17、品中得到的预期贴现效用。令表示当储存有商品的类局中人与储存商品的局中人随机配对时他所执行的策略。如果,那么类局中人愿意用商品换取商品;如果则类局中人拒绝交易。在稳定状态中,所有类局中人执行相同的不随时间变化的策略,因此,我们不再讨论角标。与Kiyotaki和Wright(1989)中一样,我们的焦点在于稳态纯策略均衡,所以。在第1和第2两组参数下,无论何时类局中人在交易中遇到商品,换取商品的策略总是最优的,因为对于所有都有。其他值的等级取决于具体使用的参数组。由于局中人总是换取其消费品,假设策略是对称的,我们可以将类局中人的稳态纯策略向量简写为其中是类局中人的生产品,是类局中人不生产也不消费的

18、另一个内在有价值的商品。在第1组参数下,商品0是储存成本最低的商品,Kiyotaki和Wright(1989)显示有两个稳态纯策略均衡存在。第一个均衡中,商品0有正值,三类局中人的策略描述为:,在这个稳定状态中,所有三类主体都发现无论何时在交易中遇到商品0换取它都是最优的,这使得商品0成为一般的交换媒介。此外,在这个稳定状态中,所有局中人都遵循“基本的”储存成本减少的策略。具体来说,第1和第3类局中人分别拒绝用他们的生产品商品2和商品1换取储存成本更高的商品3和商品2,第2类局中人总愿意用他们生产的商品3换取储存成本较低的商品1。因此,商品1也在这个稳态均衡中担当了交换媒介(有限的)。在另一个

19、稳态均衡中,商品0不能作为交换媒介循环,只因为没有人相信它在交换中有价值,即对于所有都有。在这个均衡中,所有局中人都拒绝在交易中接受商品0,但总愿意接受储存成本比其当前持有的商品更低的其他任何商品。具体来说,在这种稳定状态中三类局中人的策略描述为:,在这种稳定状态中,商品1是唯一的交换媒介。我们采用局中人愿意接受某种商品的频率来评估结果,它是每期商品被接受的次数与商品被提供的次数的比。由于这里我们的焦点在于商品0担当交换媒介的情况,所以我们看到在第1组参数下,当遇到商品0时,无论为何值它被接受的频率总是100%。更重要的是注意到,对于另一个交换媒介商品1的稳态接受频率也很高,但是这个接受频率随

20、的增加而减少。而且随的增加对商品2和商品3的接受频率也略有下降。但是由于这些商品都不在稳态均衡中担当交换媒介。因此,我们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随的增加商品0的接受保持不变和随的增加商品1的接受下降的假定上。我们接着考虑Aiyagari和Wallace(1992)研究的商品0不是储存成本最低的商品的情况。这里也有两种均衡。第一种均衡中,商品0担当有限的交换媒介,它不再是储存无成本的且储存成本比商品1要高。在这种稳定状态中三类局中人的策略描述是:,注意,第1类局中人总是接受用其生产的商品2换取储存成本较低的商品0,在这种稳定状态中,他们发现投机于商品3是最优的,拒绝交易商品3换取储存成本较低的商品0

21、。相应地,他们总是愿意用商品0换取商品3。事实上,第1类局中人不先用商品0换取商品3的话将不能用商品0直接换取他们可以消费的商品1。第1类局中人也执行交易他们生产的商品2换取储存成本较高的商品3的投机策略。第2类和第3类局中人遵循如情况1中的基本交易策略;然而,现在商品1的储存成本低于商品0的事实稍微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具体来说,第2类局中人将继续愿意交易他们生产的商品3换取商品0,但是将拒绝交易商品1换取商品0,因为商品1现在是无储存成本的。由于同样的原因,第3类局中人现在拒绝交易他们生产的商品1换取商品0。第2类局中人继续愿意交易他们生产的商品3换取商品1。注意,在这种稳定状态中有三种交换媒

22、介。商品1,储存成本最低的商品,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此外,商品0和商品3也担当有限的交换媒介;第1类和第2类局中人从彼此那里接受商品0;第1类局中人将在交易中接受用商品2换取商品0,第2类局中人将在交易中接受用商品3换取商品0。然而,第2类局中人拒绝用商品1换取商品0。第3类局中人决不接受商品3外的任何商品,所以商品0不再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同理,商品3在这种均衡中担当有限的交换媒介,因为第1类局中人将用商品0或商品2从第2类局中人那里接受商品3,但是储存有商品0或商品1的第2类局中人不同意换取商品3。情况2中的另一个纯策略稳定状态是,商品0对任何类型都没有价值因而在所有交易中都被拒绝。在

23、这种稳定状态中三类局中人的策略描述是:,这个策略描述与Kiyotaki和Wright(1989)对没有代币物的具有三种内在有价值物品(商品)的情况所描述的“投机”稳态均衡相同。三 分类器系统分类器系统是一种学习系统,1986年由Holland等人提出,它通过学习句法规则来指导系统在外部环境中的行为,将称为分类器的简单逻辑规则与使用遗传算法搜索新的分类器相结合。通常分类器系统被看作是一种个体学习模型。我们采用分类器系统来模拟主体的学习行为,主体通过分类器系统来制定决策。在时期开始主体持有商品,与另一个主体随机匹配。匹配过程结束后,主体交易前的状态为。我们用表示主体在时期的交易决策:如果主体同意交

24、易,否则。同理,表示主体在时期的决策。只有在时,交易才发生。 用表示主体在时期交易后(但在消费前)持有的商品。然后我们有 (1)用表示主体在时期的消费决策:如果主体同意消费,否则。如果主体换取了消费品进行消费,他自动生产商品,并带入+1期。在Kiyotaki-Wright的模型A的情况下,主体在+1时期的初期持有的商品为: (2)交易分类器系统接受的输入数据是交易前的状态,这个分类器系统决定交易决策,结合主体的来决定,(见等式(1)。之后,主体将作为输入数据做出消费决策,决定是否进行消费。主体在每一个时期顺次制定交易决策和消费决策。由于我们这里采用即时消费的策略,所以只为主体分配交易分类器系统

25、,而不分配消费分类器系统。一个分类器系统通常包括下面一些组成部分:(1) 一个三元字符串,称为“分类器”。(2) 一个解释和说明字符串(分类器)的系统,将状态转化为决策。字符串的第一部分代表具体的状态或条件,第二部分代表行为,这样个体的分类器为一个(状态,行为)对,在给定状态下,分类器系统中可以有很多分类器。(3) 在时期,每一个分类器都有相对应的强度。(4) 一个读取外部信息或“状态”和决定相关分类器集合的系统,如在某种状态下,满足条件的分类器的集合。在给定状态下,系统有时可以包含具有不同行为的若干个分类器。(5) 一个“投标系统”来决定在时期哪一个相关的分类器起作用。在时期,所有满足真实状

26、态的分类器中,其作用的是“得分最高的投标者”。(这条规则可以被简单地修改为允许有“随机投标”,而赢得投标的概率直接与强度有关)。(6) 一个用来更换分类器强度的“会计系统”,其依据决策结果的净收益。还可能有:(7) 产生新字符串和除去旧字符串的遗传算法。当没有与现实情况相匹配的字符时,就会运行遗传算法,遗传算法还被用作一种工具不时地促进实验进行。现在,我们描述Kiyotaki-Wright模型中的每一个元素。我们的每个主体都具有一个交易分类器系统。分类器由长度为9的三维字符串组成,前4个字符代表自己拥有的商品,接下来4个字符代表所配对的搭档持有的商品,最后1位代表交易决策。表3列出了所有商品的

27、编码,代码用三维字符(1,0,#)来表示,“#”表示“不关心”,最后1位用二维字符(1,0)表示,1表示交易,0表示不交易。对于该分类器系统来说,很明显应该有种分类器。然而,大多数的分类器对于模型来说都是多余的。而且,根据人类主体实验特点有一部分分类器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系统只需要98条字符串就可以表示全部的情况。表3 分类器商品编码代 码含 义代 码含 义1000商品10#非商品10100商品2#0#非商品20010商品3#0#非商品30001商品0#0非商品0我们实行直接进行消费的策略,环境中的每个主体都只拥有交易分类器系统。分配给类主体的每个分类器一个强度,用来表示。由“会计系统”产生并

28、随时间进化,主体根据分类器的强度来做决策。在既定的条件下,从分类器系统中可得到一个满足已知条件的分类器集合。我们将这样的集合定义为:满足分类器的条件 (3)中的元素形成了进行投标的潜在“投标者”,目的是决定主体在时期应使用哪个分类器。当主体在期遇到状态,属于集合的分类器中强度最高的分类器做决策。令表示在期决定是否交易的分类器的索引(编号)。 (4)分类器的行为结果(交易或不交易)由表示。等式(3)和(4)描述了一个“投标系统”,通过它强度最大的规则有权决定主体在时期的行为。分类器强度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在时期,的强度为,如果分类器的条件被满足如,则进行投标:,是决定于分类器的正分数。如果赢得投

29、标,就会从它的强度中减去,这个值会加到其他的分类器上。我们选择的投标函数为: (5) 其中是个分数,=1/(1+字符串中“#”的数量)。 只有赢得投标的分类器才通过减少它们的强度来支付投标。时期获胜的分类器的投标值付给时期获胜的分类器,它通过将时期的状态设置为来获得补偿。是主体做出最后的消费决策时的外部强度补偿。如果时期交易后的状态为,那么我们有: (6)分类器系统的整个学习过程可以这样描述: 主体随机配对 主体分别根据自己和对方持有的商品找到符合条件的分类器 计算分类器的投标,其中,=1/(1+字符串中“#”的数量),投标最高的分类器获胜 时期获胜的分类器的投标值付给时期获胜的分类器 如果双

30、方都决定交易则交换彼此持有的商品 如果交易后主体持有的商品为其消费品则消费得到效用(补偿获胜的分类器),并产生其生产品 将期末主体持有商品的成本从获胜分类器强度中减去四 模拟实验结果分析表4 实验的前半部和后半部中每类局中人愿意换取与其类型相一致的商品的总频率实验序号第1类主体换取商品1第2类主体换取商品2第3类主体换取商品3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A11.00 1.001.00 1.001.00 1.00A21.00 1.001.00 1.001.00 1.00A31.00 1.001.00 1.001.00 1.00B11.00 1.001.00 1.001.00 1.0

31、0B21.00 1.001.00 1.001.00 1.00B31.00 1.001.00 1.001.00 1.00C11.00 1.001.00 1.001.00 1.00C21.00 1.001.00 1.001.00 1.00C31.00 1.001.00 1.001.00 1.00D11.00 1.001.00 1.001.00 1.00D21.00 1.001.00 1.001.00 1.00D31.00 1.001.00 1.001.00 1.00D41.00 1.001.00 1.001.00 1.00D51.00 1.001.00 1.001.00 1.00总的实验1.00

32、1.001.00 1.001.00 1.00我们使用C+Builder语言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了模拟的过程。为了便于进行比较,我们的实验基本遵循Duffy和Ochs(2000)的设置,分为按第1组或第2组参数进行的两种主要处理,共执行了14次试验。在前9次试验中,标为A1-A3,B1-B3,C1-C3,我们使用了第1组参数,改变了整体中持有商品0的比例。在实验A1-A3中,我们设,在实验B1-B3中,我们设,在实验C1-C3中,我们设。在其余的5次实验中,标为D1-D5,我们使用了第2组参数,设。我们在实验中设置了48个主体,这是Duffy(2000)中主体人数的二倍。由于我们的实验室模拟可以突

33、破物理上的限制,所以主体数量与人类实验相比可以有所增加,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不要因为主体数量的变动而降低两种实验的可比性,因而我们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在每次实验开始时,主体被随机分派执行三类局中人其一的作用,其类型在整个实验中都不会改变。主体最初以其生产品或商品0开始交易活动。我们集中于给定类型的所有主体的集合行为。表4报告了在实验的前半部和后半部中每类局中人愿意换取与其类型相一致的商品的总频率。由于主体总愿意换取其消费品,表4报告的接收频率应该都是100%。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结果。该结果与Duffy和Ochs(2000)得到的结果相同。(一)当商品储存成本为零时观察到的行为 当商品0

34、的储存成本最低时,存在商品0被普遍接受和没有人相信商品0两种稳态均衡。在这两种稳定状态中,三类主体都应该执行基本策略。 表5a、5b和5c报告了,在商品0没有储存成本的9次实验中每类主体愿意换取商品0的总频率。在这些表中,根据每类主体用来换取商品0的商品的不同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如表所示,当商品0的储存成本最低时(储存成本为零),它在交易中得到了普遍地接受。表5a、5b和5c的接受频率都接近于对商品0担当交换媒介的稳定状态的预期1.00。无论主体持有的商品是其生产品或是其不生产也不消费的商品,只要他们持有的不是商品0(由于主体遇到消费品就进行消费,因而任何主体都不会持有其消费品),那么当他们遇

35、到持有商品0的主体时就都愿意进行交易。这和Duffy和Ochs(2000)的发现有些不同,我们的实验中并没有看出第2类局中人对于用商品1还是用商品3交换商品0时行为的差异。我们的结果与均衡的预期更为贴近。表5a 第1类主体愿意换取商品0的频率实验序号第1类主体换取商品0第1类主体以商品2换取商品0第1类主体以商品3换取商品0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A1200.97 0.990.98 0.990.98 0.98A2200.98 1.000.97 1.000.96 1.00A3200.95 0.980.97 0.990.98 1.00B1200.97 0.990.99 0.980

36、.98 0.99B2200.99 0.980.97 0.980.98 0.98B3200.97 0.980.98 0.990.95 0.99C1200.99 0.990.99 0.990.99 0.99C2200.98 0.980.98 0.990.97 0.99C3200.97 0.990.98 0.990.98 1.00表5b 第2类主体愿意换取商品0的频率实验序号第2类主体换取商品0第2类主体以商品1换取商品0第2类主体以商品3换取商品0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A1200.98 0.990.98 0.990.98 0.99A2200.98 1.000.97 1.000.

37、95 1.00A3200.97 0.980.95 0.990.96 0.99B1200.98 0.970.98 0.980.98 0.99B2200.98 0.990.98 0.980.98 0.99B3200.97 0.990.97 0.990.97 0.99C1200.98 0.990.98 0.990.99 0.98C2200.98 0.980.98 0.980.99 0.99C3200.97 0.990.97 0.990.98 0.99表5c 第3类主体愿意换取商品0的频率实验序号第3类主体换取商品0第3类主体以商品1换取商品0第3类主体以商品2换取商品0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前

38、半部 后半部A1200.97 0.990.98 0.980.96 0.99A2200.97 1.000.97 1.000.96 1.00A3200.97 0.990.98 1.000.98 0.99B1200.99 0.980.98 0.980.99 0.98B2200.98 0.990.98 0.990.98 0.98B3200.97 0.990.97 0.990.98 1.00C1200.98 0.990.98 0.980.99 0.99C2200.98 0.980.98 0.990.99 0.99C3200.97 0.990.97 0.990.98 1.00表5a、5b和5c中报告的所有

39、类型的主体换取商品0的频率均为正,这说明局中人相信商品0有价值。如果商品0在这种环境中担当交换媒介的话,那么持有他的局中人应该只愿意用它换取其消费品,而不愿换取其他商品。事实上,表6a、6b和6c的左栏就揭示了这样的倾向,如果没什么意外,局中人几乎不愿意用商品0换取他们不生产也不消费的商品。表6a、6b和6c的右栏显示了每类主体愿意用他们的生产品换取代币商品以外的他们不生产也不消费的商品的频率。在这样的交易环境下,稳态预期是所有三类局中人都遵循基本策略。显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主体采用了这样的策略。具体来说,第1类和第3类局中人分别拒绝用其生产品商品2和商品1换取储存成本更高的商品3和商品2,而第

40、2类局中人愿意用生产品商品3换取储存成本较低的商品1,商品1也担当了交换媒介。然而,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实验中有一些第1类局中人坚持投机于商品3,也有一些第3类局中人坚持投机于商品2。表6a 第1类主体愿意换取商品3的频率实验序号第1类主体以商品0换取商品3第1类主体以商品2换取商品3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A1200.02 0.010.43 0.37A2200.05 0.000.42 0.38A3200.03 0.000.48 0.37B1200.01 0.000.45 0.35B2200.03 0.000.43 0.39B3200.02 0.010.47 0.41C1200.04 0.

41、020.48 0.29C2200.02 0.000.60 0.45C3200.02 0.000.50 0.40表6b 第2类主体愿意换取商品1的频率实验序号第2类主体以商品0换取商品1第2类主体以商品3换取商品1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A1200.04 0.010.94 0.93A2200.04 0.000.94 0.95A3200.02 0.010.93 0.94B1200.04 0.020.92 0.86B2200.03 0.000.91 0.88B3200.03 0.020.92 0.94C1200.04 0.000.76 0.91C2200.05 0.000.94 0.91C320

42、0.03 0.020.89 0.96表6c 第3类主体愿意换取商品2的频率实验序号第3类主体以商品0换取商品2第3类主体以商品1换取商品2前半部 后半部前半部 后半部A1200.01 0.000.34 0.26A2200.02 0.010.31 0.29A3200.04 0.000.32 0.25B1200.03 0.000.31 0.26B2200.02 0.010.34 0.27B3200.01 0.000.32 0.25C1200.02 0.000.35 0.21C2200.01 0.000.33 0.20C3200.02 0.000.38 0.27 实验A1-A3,B1-B3,C1-C3间唯一变化的处理变量是整体中储存商品0的比例的值。理论预期愿意接受商品0的概率不随的增加而变化,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