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966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某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某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某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某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场食品饮料行业策略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股票研究行业策略食品饮料行业增持乔奕021 62580818 - 284qiaoyi细分行业肉制品增持乳制品增持葡萄酒增持白酒中性啤酒中性重点公司伊利股份增持G老窖增持张裕A增持贵州茅台增持双汇发展谨慎增持光明乳业中性五粮液中性青岛啤酒中性燕京啤酒中性行业指数走势进有增长,退有分红2005年12月25日投资要点全球经验表明,肉和乳品等动物蛋白食品的消费需求表现出较高的收入弹性;虽然我国过去几年乳品消费显示出极高的收入弹性,但从支出构成来看,乳品消费依然有很大空间。全球人均酒精消费呈现出总量趋向饱和、各国人均消费水平差距缩小、葡萄酒和烈酒消费增长超过啤酒的特征。从我国人均酒精消费构成来看,葡萄酒

2、仍是最有增长前景的行业。前三季度食品饮料行业中葡萄酒表现出最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乳制品和肉制品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白酒和啤酒行业同样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我们认为上述趋势仍将延续至2006年。除已进入寡头垄断阶段的白酒行业外,前三季大多数子行业利润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受益于行业强劲的增长及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各行业资产收益率都有所回升。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和成本因素仍将是影响行业利润率以及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2006年除了受益于生猪成本下降的肉制品行业、受到品牌壁垒保护的白酒优势企业以及表现出超强的成本消化能力的葡萄酒龙头企业外,多数行业利润率的回升还有待时日,增长仍将靠规模来实现

3、。个股方面,我们继续建议“增持”贵州茅台、张裕A、G老窖和伊利股份。贵州茅台和张裕A的品牌和营销壁垒优势不仅使它们长期盈利能力超常,且能使它们避免出现竞争性行业常见的利润率下滑伴随增长的局面;拥有稀缺优质窖池和基酒资源的G老窖经营已出现拐点,未来高增长和高分红有保障;乳制品行业正处规模化阶段,龙头企业伊利股份不仅仍将分享行业增长,而且其战略价值已凸现。此外,我们推荐的四家公司都能长期分红,尤其是已实现MBO的张裕和即将实施管理层激励的G老窖将最有动力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同样看好双汇发展的增长前景,鉴于其公司治理方面的隐患,维持“谨慎增持”评级。目录1.国际经验VS我国过去几年食品消费特征

4、21.1.动物蛋白食品消费表现出较高收入弹性21.2.酒饮市场总量接近饱和,三大酒种消费差距缩小32.未来我国食品饮料消费趋势判断43.行业未来盈利能力分析73.1.各子行业竞争格局及龙头企业利润率分析73.2.各子行业及龙头企业利润率前景分析94.投资策略144.1.看好利润率受到“护城河”保护的公司144.2.看好未来盈利能力仍可维持在较高水平或将有显著提升的公司154.3.看好注重股东回报的企业154.4.从战略角度看龙头企业的估值164.5.总结:推荐“基本面漂亮且价格合理”的公司17图表目录表1:全球114个国家居民的食物支出构成3表2: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支出构成4表3:我国与部分国家

5、人均三大酒种消费结构比较4表4:乳制品龙头企业利润率趋势和成本构成情况10表5:食品饮料行业龙头公司盈利能力表现14表6:食品饮料行业龙头企业分红率表现15表7:历史上主要上市公司股权收购价格16图1:经合组织成员国人均酒饮消费趋向平稳4图2:前三季度食品饮料行业主要子行业的收入增长情况5图3:城乡居民主要人均食物消费量比较5图4:主要食品销量中非居民采购的比例以及餐饮行业增长情况6图5:2004年全国肉制品市场以传统的室温和冷冻肉为主6图6:城镇居民人均酸奶消费量增长已超过鲜奶6图711:主要食品行业盈利能力及竞争格局8图12:主要乳品出口国的原奶价格11图13: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白酒消费显示

6、需求在萎缩12图14:走中高档路线的优势企业收入增长与普通企业形成反差12图15-16:品牌壁垒使国内外主要高档烈酒厂商得以维持高毛利率12图17-18:葡萄成本波动对龙头企业毛利率的影响13图19:收购兼并活动在产业演进的规模化阶段最为活跃15图20:部份行业龙头公司市销率16图21:行业龙头公司估值比较171. 国际经验VS我国过去几年食品消费特征1.1. 动物蛋白食品消费表现出较高收入弹性全球消费经验表明: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对肉和乳品等动物蛋白食品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如表有关学者对全球114个国家的研究结果所示:低收入国家居民食物消费中肉和乳品的支出占食品总支出的比例远远低于粮食,而高收

7、入国家居民收入的情况正好相反。从弹性系数来看,低收入国家居民的食物消费对收入更为敏感,尤其是肉和乳品的消费。我国过去9年食品消费表现出类似特征:随着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食物支出中乳品的比重从1.8%提高到4.9%,但依然低于低收入国家7.9%的平均水平。由于我国历来是肉类消费大国,城镇居民的肉类消费占食品支出的比例并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到合理水平。从弹性系数看,过去9年城镇居民乳品和在外就餐消费表现出最高的收入弹性,分别高达1.89和1.56,即在收入年增长9.2%的同时,乳品和在外就餐支出年增长率分别高达17%和14%。表1:全球114个国家居民的食物支出构成低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食物支出占收入

8、的比例53%17%食品支出主要构成 谷类和面包27.0%11.8% 蔬菜和水果20.3%14.6% 肉类 14.6%17.9% 乳品 7.9%10.0%相对于收入的弹性系数食物合计0.730.34 肉类 0.780.36 乳品 0.860.38数据来源:Seale,Regmi and Bernstein 2003表2: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支出构成1995年2004年收入年均增长9.2%食物支出占收入的比例50%38%食品支出主要构成粮食14.7%8.8%蔬菜和水果17.0%16.5%肉类23.5%19.4%乳品1.8%4.9%过去9年相对于收入的平均弹性系数食品合计 0.53 肉类 0.29 乳品

9、 1.8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2. 酒饮市场总量接近饱和,三大酒种消费差距缩小 根据经合组织对成员国过去几年人均酒精消耗量的统计(图1、表3),30个OECD国家的人均酒精消耗呈现出下述特征:(1)按纯酒精计算,众多国家人均消费总量趋向稳定,或者说市场总量接近饱和; (2)总体上,各国人均消费水平差距逐渐缩小。人均消费量排名前十的国家集中在欧洲,人均消费量在8-12升之间;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的人均消费量也在8-9升,高于美国等部份西方发达国家,表明东西方酒饮消费总量差距并不明显;(3)从三大酒种消费比例上看,英美等大多数国家啤酒消费依然占50%以上,但葡萄酒和烈酒的比例在上升,啤酒消费在萎

10、缩。从我国人均酒饮消费结构来看,按纯酒精计算,人均白酒和啤酒消费占总酒精消费量比分别达到58%和40%,而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比重仅为2%,其比例不仅远远低于属于“旧世界”的传统葡萄酒产区法国、“新世界”的新兴葡萄酒产区美国,也低于同属于东方的日本。图1:经合组织成员国人均酒饮消费趋向平稳数据来源:OECD 2003(按纯酒精计算,人口仅统计15岁以上)表3:我国与部分国家人均三大酒种消费结构比较旧世界-法国新世界-美国中国日本啤酒/3.71.03/比例54%40%烈酒/1.91.5/比例28%58%葡萄酒6.51.30.041.84比例70%19%2%28%合计9.36.92.576.5数据来源

11、:OECD 2003,国泰君安研究所整理(除日本数据为1998年外,其余都为2003年数据)2. 未来我国食品饮料消费趋势判断 从三季度食品饮料行业各子行业的收入增长情况来看,葡萄酒表现出最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乳制品和肉制品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白酒和啤酒行业同样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图2:前三季度食品饮料行业主要子行业的收入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经数据网我们认为上述趋势仍将延续至2006年以后,主要原因如下: (1)未来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将延长传统食品的消费增长周期。尽管作为肉类消费大国,我国城镇人均肉类消费呈下降趋势,同时城镇人均鲜奶消费增长呈现放缓趋势,但如图3所示,城

12、乡人均消费的差距依然给上述大众食品提供了较大的增长空间。图3:城乡居民主要人均食物消费量比较(单位:千克/人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连锁餐饮业的发展是主要需求来源之一。如图4所示,我国主要肉类、奶类就酒类等食物消耗量中非家庭居民采购的比例高达50%左右,由于我国主要食物进出口比例占国内产量比例很小,因此可以判断餐饮消费消耗了我国一半左右的食物。过去5年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支出平均每年增长16%,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平均每年增长了27%。04年规模以上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总数增长13.7%,未来仍将是食品饮料行业较强劲的需求来源。图4:主要食品销量中非居民采购的比例以及餐饮行业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

13、家统计局(3)现代零售业的快速增长将对食品消费升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我国肉制品行业以传统的室温和冷冻肉占据绝对市场份额,乳制品行业以UHT奶占据主导市场份额,具有营养和安全优势的冷鲜肉和低温肉,以及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巴氏奶和酸奶都具备很大的市场空间,但它们的实际增长需要依赖现代零售业的发展。据有关数据统计,2001年大型超市占城镇食物销量的比例从1999年的30%提高到了48%,2004年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门店数增长分别高达20%和14%,随着未来超级市场和便利店分布范围的扩大,将会推动上述需要冷链支持的生鲜食品的销售。图5: 全国肉制品市场以传统的室温和冷冻肉为主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

14、图6:城镇居民人均酸奶消费量增长已超过鲜奶(左轴:千克/人年,右轴: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4)此外,政府产业政策以及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也将导致食品饮料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1990年起法国政府以及之后大量媒体对葡萄酒健康效果的宣传推动了全球葡萄酒的消费。我国政府通过征收从量税来调整白酒消费结构,并利用税收政策来提倡国民消费果类低醇酒饮品。目前我国白酒中的高档白酒销量仅为2-3万吨,占白酒总销量比重不足0.1%,葡萄酒人均消费仅为0.28公斤,仅为白酒的11%和啤酒的1.3%。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市场渗透率极低的葡萄酒以及中高档白酒的增长前景仍可看好。3. 行业未来盈利能力分析3.1

15、. 各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今年前三季度行业数据(图8-12)显示,我们关注的肉类、白酒、啤酒、葡萄酒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都维持了去年的上升趋势,乳品行业也出现回升。进一步分析构成“资产收益率”的“利润率”和“资产运营效率”,我们发现除了白酒行业利润率在回升外,其他4个行业的利润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盈利能力的上升受益于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总体而言,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非常简单:除了白酒行业进入寡头优势企业垄断中高档市场阶段外,其他4个行业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导致利润率下滑,但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行业产能扩张并没有导致利用率下降。而由于各子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竞争态势不一,行业中的上市龙头企

16、业的利润率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乳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依然维持在较高比例,竞争依然激烈,龙头企业利润率在下降,但前三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程度在上升,表明龙头企业牺牲短期利润率来抢占市场份额的增长战略。屠宰与肉制品:行业处于因产品结构升级引发的新一轮成长期阶段:产能增长大幅上升,集中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企业收入的增长无需通过抢占市场份额来获得,利润率下降是缘于成本上升而非激烈竞争。白酒:虽然整体集中度没有明显提升,但高档酒市场已集中在少数几家有窖池及优质基酒资源的优势企业中,整体行业利润率的回升以及产能增幅的下降表明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葡萄酒:是酒料行业中市场份额集中度提高最快的行业,龙头企业利润

17、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相信前三大企业在中高档市场已建立起一定的品牌和渠道壁垒。啤酒:最近几年行业集中程度提高不明显,2004年前三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35%左右,背后的原因是地方保护导致整合程度速度缓慢。龙头企业虽然利润率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上半年运输成本上涨导致利润率继续下滑,反映出龙头企业定价能力较弱。图711:主要食品行业盈利能力及竞争格局数据来源:中经数据网、国泰君安研究所整理由于上述统计数据的口径是规模企业,因此各行业产能的增幅除了反映新增能外,规模企业数量上升导致的统计口径变化也是因素之一,因此实际产能增幅可能与图表中有出入。但不管如何,基于我们前文对食品饮料行业未来消费趋势

18、的判断,我们认为乳制品、肉制品和葡萄酒行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可维持较高增长,因此产能利用率仍将上升或维持在高位;而白酒和啤酒行业由于产能增速放缓而产品结构调整仍可使这两个成熟行业实现一定增长,未来产能利用率也仍将上升或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我们接下来对各行业未来盈利能力趋势的分析将主要考虑利润率因素。3.2. 各子行业及龙头企业利润率前景分析乳制品行业:利润率回升还有待时日过去三年前三大企业的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都略有下降,价格竞争是主要原因,尤其是04年下半年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0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依然有所下降。对于处于规模化阶段的乳品企业来说,价格竞争仍将是常态,但未来价格竞争趋势将有所放缓:

19、蒙牛股份05年上半年年报披露,上半年HUT奶价格竞争较04年已有所放缓,伊利股份披露的液态奶毛利率也显示出毛利率降幅低于乳制品整体毛利率降幅;根据ACNielsen统计,05年6月前三大企业液态奶(不包括乳饮和酸奶)市场份额合计已提高到59.85%,因此液态奶未来价格竞争趋缓的概率很大,由于液态奶是乳制品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未来影响乳品企业毛利率的主要因素将是成本和产品结构。原奶和包装分别占成本的46%和28%,中国奶业协会统计,2005年上半年起各地奶牛价格也开始回落,奶牛交易量减少,原奶收购价格也维持在较低价位。以龙头企业伊利为例,公司主要原奶收购价格和包装价格一季度末分别上涨1.7%

20、和3.3%,对全年毛利率影响不足1个百分点左右,而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的上升将使毛利率稳定在现有水平。放眼2006年,国务院有关企业销售必须标注液态奶中“复原乳”的规定很有可能会导致原奶需求上升,从而使价格上涨。从奶农效益角度来看,我国奶农投入产出低的原因更多是与饲养规模小、牛奶单产率低以及饲料价格上升有关,而非奶价过低。从全球市场来看,由于我国乳品关税仅在10-15%之间,我国原奶价格相比主要乳品出口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来看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如图13所示,2003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原奶平均价格大约为0.2美元/升,按15%税率计算,换算成人民币大约为1.9元,接近我国1.5-2.0元/公斤左

21、右的水平。对于不需要鲜奶做原料的乳饮料、酸奶、奶粉等乳制品来讲,可以通过进口原料来减少对国内原奶的需求。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我国原奶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尽管按收入规模统计,伊利、蒙牛和光明的乳品和液态奶合计市场份额已分别高达60%和34%,但从原奶收购量来看,三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远远不足上述水平,2004年我国原奶产量2,261万吨, 龙头企业伊利收购量仅为140万吨,占比6%。上述情况说明属于深加工的乳制品行业市场集中度依然很低,乳品企业产能扩张和市场份额争夺战还远未告一段落。因此,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营业费用率虽然已在高位,但下降的可能性不大,而考虑原奶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利润率短期内提高

22、的可能性并不大,龙头企业更多得寄希望于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利润率维持在较合理的水平,靠规模来实现增长仍将是龙头企业较长一段内的增长模式。表4:乳制品龙头企业利润率趋势和成本构成情况毛利率营业费用率成本构成1H031H041H051H031H041H05原奶包装其他伊利股份34.3%32.2%30.8%21.4%21.2%21.3%46%28%25%其中:液态奶32.0%31.4%蒙牛乳业25.2%23.8%22.4%13.8%14.8%13%40%25%23%光明股份36.7%34.8%35.2%22.1%21.5%23.4%/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整理图12:主要乳品出口国的原奶价格数据来

23、源:Dairy Australia 2004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未来受益于生猪成本下降我们在2005年10月肉制品龙头企业比较分析报告中提到,2004年行业前三大企业-双汇、雨润和大众的生猪屠宰数占全国比例合计不足3%,行业集中度非常低,高、低温肉制品集中度分别为40%和25%,三家公司过去三年的产品销售单价和毛利率来看,行业价格竞争并不明显,同时龙头企业显示出较强的成本消化能力。从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来看,产能利用率仍将上升,未来影响行业及龙头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成本。由于生猪及原料肉是猪肉企业的主要成本,因此未来生猪价格走势将是影响企业利润率和盈利能力的主导因素。我国生猪价格从200

24、4年10月起扭转了继2003年6月以来的上涨势头,截至8月累计降幅已达到19%,从衡量养猪效益的猪粮比价来看,8月猪粮比价已跌至5.95。我们认为生猪价格未来下降幅度有限,原因为:养猪盈亏均衡点为5.5,今年玉米饲料价格同比持续下跌,长期来看,政府旨在提高农民收入的意图将使粮食和饲料有所会回升,即便假设玉米饲料价格维持在8月1.31元/公斤的水平,生猪价格的还可下降7%使猪粮比维持在养猪盈亏点。考虑到7月以来猪价下跌与6月四川链球菌疫情爆发不无关系,我们认为生猪价格也存在修正的可能。即便如此,我们保守预测全年全国平均猪价下降5%,而由于基数的原因06年下降幅度将更大,因此未来肉制品行业利润率将

25、受益于成本的下降。白酒:龙头企业利润率仍将享受“护城河”的保护如图15、16所示,白酒行业在面临整体需求萎缩的同时,走高档化路线的优势企业过去几年却维持了较高的收入增长,与普通酒厂形成巨大反差。上市白酒龙头企业存在强大的窖池资源和品牌壁垒,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前三季度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维持过去几年稳中有升态势,盈利能力指标持续提高,尤其是贵州茅台ROIC表现出极高的剩余价值创造能力。凭借品牌优势,国际著名的高档烈酒企业常年维持着极高的利润率水平(图17),我们认为国内白酒龙头企业凭借它们稀缺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其高毛利率有其合理性。未来可能影响白酒企业利润率的将是消费税政策的调整,由于当前25%的高

26、消费税率因征收不严导致形同虚设,未来新的消费税政策很有可能是降低名义税率的同时加强征收的“萝卜+大棍”政策,由于目前多数白酒企业实际税率处在较低水平,因此消费税改一旦实施很有可能会对企业利润率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图13: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白酒消费显示需求在萎缩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4:走中高档路线的优势企业收入增长与普通企业形成反差(2001-2004CAGR)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整理图15-16:品牌壁垒使国内外主要高档烈酒厂商得以维持高毛利率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葡萄酒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成本消化能力葡萄酒成本的主要构成是葡萄原料和包装材料,均占40%左右。过去两年葡萄原料成

27、本的波动对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而包装材料价格维持在稳定水平。如图18所示,2004年由于葡萄成本下降导致王朝和张裕的毛利率都出现了提高,而张裕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王朝;2005年上半年葡萄成本上升了7%左右,王朝毛利率下降,而张裕毛利率并没有下滑。由于葡萄原料在两公司成本中的构成非常接近,因此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只能是张裕最近几年高档酒销售的快速上升,即公司毛利率涨幅高于王朝的部份与葡萄原料成本变动关系不大,而是高档酒的收入贡献上升所致。2005年由于葡萄减产导致价格上升,势必会提高葡萄酒企业2006年成本。由于张裕产品中高档酒生产工艺较长,反映到报表上的成本并非是2005年的收

28、购价,因此我们估计预计2006年张裕公司葡萄酒成本上升20%左右,静态来看对毛利率的影响有2个百分点左右,由于占公司收入20多的白兰地等其他产品不受此次葡萄价格上升影响,因此公司综合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下降1.8个百分点,相当于净利润下降12%。而考虑到公司高档酒增长仍将快于普通酒,公司仍将有能力消化大部分成本上涨。图17-18:葡萄成本波动对龙头企业毛利率的影响(2004年葡萄成本上升,2005年下降)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整理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整理啤酒:龙头企业成本消化能力弱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使销售单价得到提高,但运输成本上升导致两公司毛利率和利润率继续下滑,反映出即便

29、是龙头企业也不具备定价和成本消化能力。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啤酒市场增长乏力,今年上半年,西欧啤酒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5%,最近全球第5大啤酒酿造嘉士伯公司宣布计划关闭欧洲近一半数量的酿造工厂,并把市场重心逐步转到东欧和亚洲市场。因此随着更多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外资啤酒企业将目光转向中国,中国啤酒行业竞争将日益激烈,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仍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4. 投资策略4.1. 看好利润率受到“护城河”保护、盈利能力超强的公司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除啤酒行业外,乳制品、肉制品、白酒和葡萄酒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还将维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但除了少数利润率受到“护城河”保护的企业外,大多数龙头企业在激

30、烈的行业竞争中难以避免利润率的进一步下滑。因此我们看好具有强大品牌壁垒的贵州茅台、具有稀缺的优质窖池和基酒资源并已出现经营拐点的泸州老窖、以及在营销和渠道开拓上已建立起一定壁垒的张裕。如表5所示,强大的品牌壁垒使贵州茅台公司得以维持高利润率且只需少量资本支出就可维持增长,张裕得益于行业增长以及公司本身出色的营销,两公司都表现出超常的盈利能力,并且盈利能力仍在提高。4.2. 看好未来盈利能力仍能维持较高水平或将有显著提升的公司伊利股份和双汇发展凭借较高的资产运用效率也维持着令人满意的盈利能力,同样给股东创造着不菲的剩余价值,我们认为伊利股份和双汇发展凭借正确的战略仍可分享较高的行业增长机会,目前

31、的盈利能力仍可维持。泸州老窖经营拐点已经在2005年出现,2006年将进入业绩快速上升通道,未来几年盈利能力将有大幅提升。光明乳业和五粮液由于过去的战略失误都陷于增长乏力的困境,未来公司经营改善仍有待观察,但我们认为光明在高附加值乳品领域依然有一定的品牌壁垒优势,五粮液同样具备稀缺窖池和品牌壁垒优势,两公司在困境中仍能维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体现出它们较强的抗经营风险能力。表5:食品饮料行业龙头公司盈利能力表现2002n2003n2004n2005E贵州茅台35%53%64%73%张裕14%22%28%38%光明乳业31%22%21%20%双汇发展19%21%22%19%伊利股份13%13%24%

32、17%五粮液15%14%14%17%青岛啤酒5%6%6%8%燕京啤酒5%6%6%6%泸州老窖3%3%3%4%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4.3. 看好注重股东回报的企业管理层能否合理分配资本体现出对股东利益的重视程度,由于食品饮料类企业大多现金流充沛、增长无需高资本支出,因此分红率也是我们选股的考虑因素之一。我们发现大多数龙头企业在过去三年都维持着较高的分红率,尤其是2005年已完成MBO的张裕以及最近将分红承诺放入股改方案的泸州老窖将仍可维持较高的分红率。表6:食品饮料行业龙头企业分红率表现2002n2003n2004n双汇发展85%91%103%张裕47%21%99%泸州老窖255%121%7

33、4%青岛啤酒87%42%70%光明乳业29%46%49%伊利股份28%65%41%贵州茅台15%15%24%燕京啤酒40%40%15%五粮液0%39%0%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4.4. 从战略角度看龙头企业的估值全球经验证明,所有产业的兼并活动和其处在产业演进曲线中的位置是高度相关的,如图20所示,产业演进的规模化阶段会发生大量购并,从而使产业集中度得以提高。食品饮料行业中的乳制品、肉制品企业和啤酒正处于收购兼并高发的规模化阶段,由于收购兼并的目的是获得市场和渠道,而渠道及营销网络并没有反映在报表上,我们认为市效率更能说明相关龙头企业的战略估值是否被低估。图19:收购兼并活动在产业演进的规

34、模化阶段最为活跃资料来源:A.T.KearneyWinning the Merge Endgame从表7和图21的比较来看,大多数处于产业规模化演进阶段的行业龙头公司市销率已非常低,尤其是双汇发展和伊利股份,而从股权结构来看,伊利是最适合成为收购兼并对象的公司。表7:历史上主要上市公司股权收购价格收购兼并案例公告时间P/S光明Nov-030.53Oct-040.58Oct-050.58青岛啤酒Mar-030.41惠泉啤酒Jul-031.08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图20:部份行业龙头公司市销率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总结:推荐“基本面漂亮且价格合理”的公司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表现:“基本面漂亮、价

35、格合理的企业远远比那些看似价位偏低但质地平庸的企业更值得投资”。在我们眼中,G老窖、张裕、伊利股份和贵州茅台就是“基本面漂亮且价格合理的”公司:贵州茅台的强大品牌壁垒、泸州老窖的稀缺优质窖池和基酒资源以及经营面的改善、张裕出色的营销壁垒,铸成了它们利润率的“护城河”;此外,由于只需少量资本支出就可维持增长,贵州茅台和张裕都表现出超常的盈利能力;泸州老窖经营拐点已经在2005年出现,2006年将进入业绩快速上升通道,未来几年盈利能力将有大幅提升。公司已实施的股改方案对未来业绩增长和分红都做出了非常吸引人的承诺,同时公司第一大股东正考虑实施管理层持股以及对管理层市值考核,将对管理层产生有效的激励;

36、食品饮料行业中的乳制品、肉制品企业和啤酒正处于收购兼并高发的规模化阶段,从股权结构来看,伊利是最适合成为收购兼并对象的公司,从市销率来看伊利股份的战略价值已凸现。如图22所示,上述四家公司PEG都处在较低水平,维持对它们的“增持”评级。此外,我们看好双汇发展的增长前景,公司未来三年PEG显示公司价格处在低风险区域,但鉴于公司治理方面的隐患,我们维持对它的“谨慎增持”评级。图21:行业龙头公司估值比较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整理附表:本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公司简称价格05EPS06EPS05PE06PEP/BP/S投资评级上期建议11/24(元)(元)伊利股份14.290.745

37、0.93119.1816.052.510.48增持增持贵州茅台45.372.162.4220.9918.774.545.70增持增持泸州老窖3.80.0690.2355.4116.782.092.03增持增持张裕20.770.7160.87029.0023.884.844.74增持增持双汇发展13.050.730.8317.8815.743.920.48谨慎增持谨慎增持光明乳业4.120.3210.35312.8311.672.050.62中性中性五粮液6.830.3680.41018.5416.662.522.70中性中性青岛啤酒7.920.2530.28331.3627.963.220.83中性中性燕京啤酒5.890.2810.31320.9618.801.341.13中性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