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9840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73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在世界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量的12.6%,石油占1.4%,天然气占1.2%。“富煤贫油”的能源禀赋状况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石油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对优质能源(石油、电力石油、电力)的需求增加迅速,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不断升高,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据统计,2007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3.46亿吨,原油净进口达1.59亿吨,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经达到46%,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预计到2

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超过4.5亿吨,若沿用目前的模式,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从2010年的49%上升到2030年的68%。因此,充分利用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通过寻求多元化石油替代,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富煤贫油”的能源结构以及相对低廉的煤价是我国“煤制油”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煤制油”是我国石油战略的现实选择,将“煤制油”作为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将是未来世界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需求的重要途径。醇醚燃料包括甲醇、二甲醚和乙醇等,是重要的石油替代能源。其中煤基醇醚燃料是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

3、甲醇、二甲醚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煤基醇醚燃料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性,而且由煤转化为甲醇燃料和开发醇醚汽车十分符合煤气化、煤转化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合成氨是传统的化工产品,87%的合成氨用于尿素等氮肥生产,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走高以及合成氨装置大型化的发展,煤头合成氨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国际油价的走高,以煤制油、煤基醇醚燃料等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行业将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随着煤化工行业政策的进一步颁布和实施,银行也将迎来较好的授信机会。目 录第一章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1第一节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1第二节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情况3一、分区域储量情况4二、分煤种储量情况5第三节 我国煤炭资源分

4、布特点7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7二、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8第二章 煤化工行业发展概况9第一节 煤化工行业基础知识9一、煤化工基本概念9二、煤化工主要技术路线10三、煤化工产品方案11第二节 国外煤化工发展概况13一、南非煤化工发展情况13二、美国煤化工发展情况14三、日本煤化工发展情况14四、欧盟煤化工发展情况15第三节 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概况17一、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17二、我国煤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18三、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19四、发展煤化工的意义21第四节 我国煤化工产业政策分析23第三章 煤制油产业发展情况分析26第一节 煤制油发展概况26一、煤制油

5、技术发展情况26二、国外煤制油发展概况27三、国内煤制油发展概况28四、实施煤制油战略的意义30第二节 煤制油产品市场需求与价格分析32一、汽油市场需求与价格分析32二、柴油市场需求与价格分析34三、煤油市场供需及价格分析36第三节 煤制油产品市场竞争分析38一、市场竞争格局分析38二、煤制油的竞争优势分析40三、煤制油市场前瞻40第四节 煤制油典型企业及项目分析41一、神华集团41二、兖矿集团有限公司42三、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3四、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45第五节 煤制油投资风险及授信策略建议46一、煤制油投资风险分析46二、煤制油行业授信机会分析47三、煤制油行业授信策略建议48第

6、四章 煤基醇醚燃料产业发展情况分析49第一节 煤基醇醚燃料发展概况49一、煤基醇醚燃料简介49二、国外煤基醇醚燃料发展情况51三、国内煤基醇醚燃料发展情况52四、中国发展煤基醇醚燃料的意义54第二节 煤基醇醚燃料市场容量与价格分析56一、煤基醇醚燃料市场容量分析56二、醇醚燃料价格走势分析60第三节 煤基醇醚燃料市场竞争力分析63一、煤基甲醇燃料的市场竞争力分析63二、二甲醚燃料的市场竞争力分析64三、煤基醇醚燃料市场发展前景65第四节 煤基醇醚燃料行业投资项目分析66一、煤基甲醇行业投资项目分析66二、煤基二甲醚投资项目分析67第五节 煤基醇醚燃料典型企业分析71一、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71

7、二、陕西神木化工有限公司72三、久泰能源集团73四、新奥集团74第六节 煤基醇醚燃料投资风险与授信策略建议77一、煤基醇醚燃料投资风险分析77二、煤基醇醚燃料行业授信机会分析78三、煤基醇醚燃料行业授信建议79第五章 煤基合成氨产业发展情况分析81第一节 合成氨行业概况81一、合成氨简介81二、合成氨生产路线81三、我国合成氨行业发展情况82第二节 合成氨行业供需情况分析83一、合成氨供给情况分析83二、合成氨需求情况分析85第三节 煤基合成氨行业竞争分析89一、合成氨市场整体竞争情况分析89二、我国煤基合成氨的竞争优势分析90第四节 煤合成氨行业投资与经营绩效分析91一、2007年主要合成氨

8、投资项目91二、合成氨行业收益情况分析93第五节 合成氨典型企业分析95一、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5二、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96三、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97四、兖矿鲁南化肥厂99五、天脊中化高平化工有限公司101六、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2第六节 合成氨投资风险与授信策略建议104一、合成氨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04二、合成氨行业授信机会分析105三、合成氨行业授信策略建议105第六章 煤化工重点省区发展情况分析107第一节 山西省煤化工发展情况分析107一、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107二、山西煤化工产业的竞争优势108三、山西煤化工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水资源短缺109四

9、、山西煤化工投资机会分析109第二节 陕西煤化工发展情况分析111一、陕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111二、陕西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112三、陕西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优势112四、陕西发展煤化工产业面临的风险113第三节 内蒙古煤化工发展情况分析114一、内蒙古煤炭资源概况114二、内蒙古目前主要的煤化工项目114三、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115四、内蒙古发展煤化工产业需要注意的问题115附 表表11998-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2表2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3表3全国煤炭资源按区域分布情况5表4我国煤炭资源分煤种储量占比6表52007年各地区煤炭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对比7表6南非萨

10、索尔公司间接液化厂建厂情况13表7日本主要煤化工科研机构15表8我国部分省区发展煤化工产业规划及目标18表9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主要内容23表10近年来其它煤化工行业相关政策法规25表11地方煤化工行业相关法规政策列举25表12南非萨索尔公司间接液化厂建厂情况28表13国内甲醇消费结构57表14汽油、柴油和甲醇汽车排放物种类64表15含硫量比较表64表16煤制二甲醚与柴油价格比较64表17目前主要在建和拟建的甲醇项目66表18目前在建和拟建的二甲醚项目68表192008-2010年新增甲醇、二甲醚产能情况70表20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绩效分析72表21陕西神木化工

11、有限公司绩效分析73表22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绩效分析74表23石家庄新奥燃气有限公司绩效分析76表242006-2007年合成氨分地区产量情况84表25生产合成氨不同原料之间成本比较90表262007年主要在建和拟建合成氨项目91表272006-2007年氮肥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93表282006-2007年氮肥行业盈利情况94表29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绩效分析96表30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绩效分析97表31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绩效分析99表32兖矿鲁南化肥厂绩效分析100表33天脊中化高平有限公司绩效分析102表34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闻喜分公司绩效分析103表3

12、5陕西省煤炭资源储量情况111附 图图1中国能源探明储量比重1图2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4图3煤化工产业链9图4煤直接液化工艺过程26图5煤间接液化工艺过程27图6近年来汽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32图7近年来汽油出口情况33图82006年3月份以来主要城市90#汽油平均价格情况33图9近年来柴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34图10近年来柴油净出口情况35图112006年3月以来柴油价格变化情况36图12近年来煤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36图132007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分公司生产情况38图142020年我国成品油产量分公司生产情况预测39图15甲醇燃料的使用方式49图16煤基甲醇生产工艺50图172002-

13、2007年甲醇表观消费量和增长率56图182002-2007年国内甲醇产量及增长率57图19国内甲醇市场需求量预测59图20国内二甲醚市场需求量预测60图212006年以来甲醇价格走势情况61图22近期主要厂家燃料用二甲醚价格走势情况62图23煤基合成氨的工艺过程82图24我国合成氨原料占比82图252000-2007年合成氨产量及其增长率83图262007年合成氨产能分布情况85图27我国合成氨消费架构86图282000-2007年氮肥产量及其增长率87图292000-2007年尿素产量及其增长率87图302001-2007年尿素净出口情况88第一章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第一节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14、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在世界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量的12.6%,石油占1.4%,天然气占1.2%。全国石油探明可采剩余产量有限,但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全国累计探明煤炭保有储量超过1万亿t,经济开采储量达1145亿t。这种化石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图1 中国能源探明储量比重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目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为主,而中国能源煤炭消费的比重为三分之二,石油约占五分之一强,水电不足一成,天然气,核电约占3%。我国能源结构中低效、高污染能源(煤炭、焦炭、秸秆)占有相当的比重,电能,石油,

15、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太小,这样的结构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极大的污染。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能源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81亿t,石油消费突破3亿t,进口石油年年大幅度增长,2005年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为42.9%。我国是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远远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的主流。今后我国将加速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但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现状在长时期内难以改变。表1 1998-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年 份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发电煤耗计算法)(万吨标准煤)

16、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199813221469.621.52.26.7199913383169.122.62.16.2200013855367.823.22.46.7200114319966.722.92.67.9200215179766.323.42.67.7200317499068.422.22.66.820042032276822.32.67.1200522468269.1212.87.1200624627069.420.437.1注:电力折算标准煤的系数根据当年平均发电煤耗计算。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世经未来整理少油富煤的客观现实,意味着中国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充分

17、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国是在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条件下发展煤化工的。只要在使用洁净煤技术和节能提效优先的条件下,在生态环境允许和具有经济效的前提下,现代煤化工可以而且应该积极得到发展。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煤炭相对富足的现状,发展煤制油以及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品技术,将极大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困境,不仅可以减小油品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而且还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第二节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情况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评估,截止到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

18、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47年,其中七位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和波兰。表2 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探明储量(亿吨)储采比(2006) 储采比(1996) 占总量比例(%)中国1145488512.6印尼5225-加拿大86105-0.7波兰143902121.5德国670342860.7南非5531902675.4俄罗斯1570*17.3澳大利亚9042103648.6印度74720722710.2美国246623424927.1全球9090.64147224100资料来源:B

19、P世界能源统计2007 世经未来整理备注:*代表500年以上总体来说,我国的煤炭具有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的特点。据中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5.57万亿吨。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4%、无烟煤占12%、褐煤占14%。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

20、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但是中国煤矿开采条件较差,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可持续使用年限随着煤炭的加速开采而快速下降。所谓经济可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1996年我国煤炭资源储采比为85年,到2006年底这一比例已降至48年,降幅之快令人惊讶。中国人口

21、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一、分区域储量情况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其它依次为西南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图2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中南地

22、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表3 全国煤炭资源按区域分布情况单位:亿吨保有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查明资源量占比保有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查明资源量全国1842.373326.357103 10430 100.00%100.00%100.00%100.00%晋陕蒙1233.072096.744555 6651 66.93%63.03%64.12%63.77%新甘宁青130.31260.211194 1454 7.07%7.82%16.81%13.94%西南区183.39290.47612 903 9.95%8.73%

23、8.62%8.66%东北区54.91148.18176 324 2.98%4.45%2.48%3.11%华东区 128.27288.34305 594 6.96%8.67%4.30%5.69%中南区83.32162.05167 329 4.52%4.87%2.35%3.15%京津冀29.180.3694 174 1.58%2.42%1.32%1.67%资料来源:国家安监局调度统计司注:1、西南区指川、渝、云、贵、藏五省区;东北区指黑、吉、辽三省区;华东区指鲁、苏、浙、皖、闽、赣六省区;中南区指豫、鄂、湘、粤、桂、琼六省区。从我国各地区煤炭资源分布情况来看,远景储量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

24、新疆等地,占全国的94.9%;探明储量的80.5%分布在以上四省区。晋陕蒙将是我国中长期内稳定的煤炭供给来源,其次是西南区及西北新甘宁青等地区,煤炭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煤炭运输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华东、中南、京津冀地区煤炭储量有限,不能满足本地区需求;东北地区作为传统煤炭生产基地,随着老旧煤矿的报废,短期煤炭资源供给潜力不足,新的煤炭资源接续能力出现问题,将面临资源枯竭和工业转型的挑战。二、分煤种储量情况通常将煤的基本用途划分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前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后者为72.9%。由此看来,我国非炼焦用煤储量很丰富。特别是其中的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

25、粘煤、弱粘煤及其未分类煤)所占比重较大,共有保有储量4262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0.1%,占全国非炼焦用煤的58.3%,资源十分丰富。这三类煤的最大特点是灰分低、硫分低、可选性好,各主要矿区的原煤灰分一般均在15%以下,硫分小于1%。其中,不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85%,硫分为0.75%;弱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11%,硫分为0.87%。从总体上看,不粘煤和弱粘煤的煤质均好于全国其他各煤类。例如,闻名中外的大同弱粘煤、陕北神府不粘煤和内蒙古东胜煤田中的不粘煤,灰分为5%10%,硫分小于0.7%,被誉为天然精煤,是世界瞩目的绝好资源。它不但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部分还可作气化原料煤。其中部

26、分弱粘煤还可作炼焦配煤。所以说,我国的低变质烟煤数量大,煤质好,是煤炭资源中的一大优势。表4 我国煤炭资源分煤种储量占比褐煤贫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未分煤合计6.81%2.85%21.59%25.53%2.97%9.76%5.03%2.94%2.70%7.92%11.90%100.00%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我国主要炼焦煤类占20.43%,包括气煤(占9.76%),肥煤(占5.03%),焦煤(占2.94%),瘦煤(占2.70%)。四种主要的炼焦煤中,作为重要炼焦煤的主焦煤、瘦煤和肥煤的一半储量集中在山西省,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山西公路运输非

27、常困难,铁路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运输能力远不能满足炼焦煤运输的实际需求。其他一些炼焦煤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如贵州、黑龙江等省的铁路运输也相对处于劣势。另外,部分乡镇煤矿的炼焦煤由于不具备运输条件及其他原因,也不能形成有效市场供给。资源布局不合理,造成产地积压与市场短缺并存的矛盾状况。无烟煤除作动力用煤外,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无烟煤保有储量为1156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11.5%。主要分布在山西和贵州两省。其次是河南和四川。山西省的无烟煤,只有产于山西组中的灰分和硫分一般较低,而产于太原组中的则多为中高硫至特高硫煤;贵州省和四川省的无烟煤多属高硫至特高硫煤;河南省的无烟煤灰分、硫

28、分均较低,但多属粉状构造煤,其应用范围较小。虽然,我国宁夏汝箕沟的无烟煤,灰分、硫分都很低,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湖南湘中金竹山的无烟煤,灰分为3%7.5%,硫分0.6%;宁夏碱沟山的无烟煤,灰分小于7%,硫分0.6%2.9%,都是少有的优质无烟煤,但这些矿区规模不大,储量有限。因此,我国优质无烟煤不多。第三节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省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

29、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资源十分贫乏。表5 2007年各地区煤炭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对比地区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占比2007年煤炭产量(万吨)占比广 东30673.711.21%- 0.00%山 东25887.79.46%13656.65.48%江 苏25560.19.34%2457.20.99%浙 江18638.46.81%12.10.00%河 南15058.15.50%19287.2

30、7.74%河 北13863.55.07%8663.03.47%上 海12001.24.39% - 0.00%辽 宁11021.74.03%5962.62.39%四 川10505.33.84%9557.73.83%福 建9160.13.35%2085.80.84%湖 北9150.03.34%1106.80.44%湖 南9145.03.34%5414.92.17%北 京9006.23.29%652.70.26%安 徽7345.72.68%9370.03.76%黑龙江7077.22.59%10466.54.20%内蒙古6018.82.20%35218.314.13%广 西5885.92.15%640

31、.30.26%山 西5696.152.08%64000.025.67%江 西5469.32.00%2703.21.08%陕 西5369.91.96%18809.57.54%吉 林5226.11.91%3001.31.20%天 津5018.31.83%- 0.00%云 南4721.81.73%7755.23.11%重 庆4111.81.50%4203.51.69%新 疆3494.41.28%4910.41.97%贵 州2710.30.99%10864.24.36%甘 肃2699.20.99%3985.91.60%海 南1229.60.45% - 0.00%宁 夏834.20.30%3906.31

32、.57%青 海761.00.28%640.30.26%西 藏342.20.13% - 0.0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世经未来整理2007年GDP排在前列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上海等省区的GDP总量占了全国的51.77%,而煤炭产量仅占了全国的17.68%,其中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广东、上海、浙江三省市完全没有煤炭产量。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宁夏、新疆、云南、贵州等西部省区GDP总和仅占全国的11.53%,煤炭产量全占了全国的59.94%。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

33、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二、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

34、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由于这一地区煤炭资源过度集中,并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不仅给当地的煤炭生产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而且解决不好,还将制约整个煤炭工业的长远发展,影响煤炭的长期供应问题。煤化工为高耗水行业,与水资源分布密不可分,大规模发展煤化工,将加大用水,必然会挤占农业、生态用水,恶化脆弱的生态环境,危及生态环境安全。第二章 煤化工行业发展概况第一节 煤化工行业基础

35、知识一、煤化工基本概念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化学品,在这些化学品中有一些可以作为能源(或能源化工品)。发展煤化工是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长远计,用煤作原料来生产油品以及醇醚燃料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煤化工在我国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发展煤化工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而又充分地利用资源。图3 煤化工产业链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方向主要有:以生产发动机燃料油为主的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以生产含氧燃料为主的煤气化合成甲醇与二甲醚技术,以生产化肥为主的煤气化制取合成氨技术,以及以生产焦炭为主的煤焦化技术等

36、。煤化工的主要持征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充分体现煤炭价值;通过多项煤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多种煤化工产品联合生产。二、煤化工主要技术路线煤及煤化工的发展从技术上主要分为四条发展线路,分别为煤的焦化路线、煤的气化路线、煤液化路线和煤制电石乙炔路线。鉴于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结构,煤制油以及煤制醇醚燃料将会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未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是包括煤气化路线和煤液化路线在内的煤化工能源路线。(一)煤气化路线1、甲醇我国传统的煤化工合成气线路主要是通过合成气制氮肥和部分甲醇下游有机化工产品。随着原油价格高涨,煤化工下游产品甲醇和二甲醚作为首选替代燃料,其地位日益重要。同时,随着甲醇下游产品

37、用途不断扩展,甲醇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现在,甲醇制醇醚燃料、甲醇制烯烃(替代石化线路)已经成为煤化工发展新阶段的首要发展线路。2、二甲醚二甲醚(DME)是一种重要的超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产品,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燃料”。二甲醚作为二次能源的生产成本,除了技术、规模等因素外,主要取决于甲醇的生产成本。我国目前基本上采用二步法生产二甲醚,新上项目的规模大部分在10万至20万吨/年。二甲醚的大规模应用领域,主要是替代车用柴油燃料和民用液化石油气,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由于二甲醚这种广阔的市场潜力,国内众多有实力的公司看好并计划上马二甲醚项目。除泸天化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外,其余均采用煤为原料。山东兖州、

38、陕西神府、陕西渭河、河北邢台、新疆、大庆等地也有建设大型甲醇/二甲醚项目的意向。3、合成氨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副产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合成氨主要用作化肥、冷冻剂和化工原料。以煤为原料、采用煤气化合成氨技术是我国化肥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有800多家中小型化肥厂采用水煤气工艺,共计约4000台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或焦炭)4000多万t,合成氨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0%。(二)煤液化路线煤液化技术在科学上称为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它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是在高温高压下,加氢使煤中的有机物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再进一步加

39、工精制成汽油、柴油等燃料油。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的煤加氢液化工艺有10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IGOR工艺、日本的NEDOL工艺、美国的HTI工艺。三种工艺中,比较成熟可靠的是德国的IGOR工艺,其转化率能达到97%。2001年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制油”项目,计划5至10年内在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建设基地。我国目前已经批准并已启动的煤制油项目有四家,它们是神华在鄂尔多斯的100万吨煤制油项目,兖矿在陕西榆林的100万吨煤制油项目,山西潞安的16万吨煤制油项目和内蒙古伊泰的16万吨煤制油项目。煤液化项目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巨大,面临油价下跌、煤炭紧缺、资源浪

40、费、环境恶化等种种可控与不可控风险,社会争议比较大。三、煤化工产品方案确定合适的产品方案及煤化工路线,对保障企业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产品方案的确定过程中,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所选技术及其组合方式的制约,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煤化工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调整空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化工的主要产品主要为满足替代石油产品及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既要考虑直接替代油品,更应注重直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而且在产品品质和经济性等方面,某些煤化工产品具有石油化工产品所不可比拟的一些优势。煤化工的主要产品应该追求高附加值、适销对路,且有较好市场前景。由于煤化工具有较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

41、能力,因而产品方案灵活可调。所谓灵活可调应具有下列两方面含义:一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改变现有工艺设备的操作条件,随时适当调整主要产品的品种及其所占的比例;二是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大幅度调整产品方案。第二节 国外煤化工发展概况一、南非煤化工发展情况南非是世界上煤化工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掌握着成熟的煤化工技术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南非开发煤炭间接液化历史悠久,早在1927年当局注意到依赖进口液体燃料的严重性,基于本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始寻找煤基合成液体燃料的途径,1939年首先购买了德国F2T合成技术在南非的使用权,在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了

42、萨索尔公司,(音译,South African Coal Oil and Gas Corp,简称SASOL),开始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建设了大型化的工业生产装置。表6 南非萨索尔公司间接液化厂建厂情况厂名建厂时间生产概况萨索尔-I厂1955年采用F-T合成技术,三个厂年处理煤炭总计达4590多万t,有113多种产品,总产量达760万t,其中油品占60%左右。萨索尔-II厂1980年萨索尔-III厂1982年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经过70多年的发展,南非煤炭液化技术已日臻成熟,并拥有两种“煤制油”技术,由煤炭液化技术而引申出来的产品已遍布整个化学工业领域。目前,南非不仅可以从煤炭中提炼汽油、柴油、

43、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而且还可以提炼出航空燃油和润滑油等高品质石油制品。所有这些制品全部都能大规模生产。萨索尔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煤炭液化工厂的公司,拥有目前国外商业化的煤间接液化典型技术F-T合成技术。目前,该公司的3个液化厂,年耗煤4590万t,主要产品为汽油、柴油、蜡、燃气、氨、乙烯、丙烯、聚合物、醇、醛、酮等113种,总产量达760万t,其中油品占60%左右,保证了南非28%的汽油、柴油供给量。公司拥有的SAS固定流化床反应器是迄今为止最大的F-T合成反应器,直径10.7m,高28m,单台生产能力达到2500t天。南非在煤炭间接液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技术进步,形成目

44、前世界最大的煤转化工厂。这对于发展煤化工的国家无论从技术路线还是产业运营方面都是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目前,着力发展煤化工行业的中国正在逐渐加强与南非在此领域的合作。国内神华宁煤集团与南非SASOL公司已正式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内容包括合作方式、间接液化项目的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路线选择、风险评估、产品的市场分析及营销以及三方合作的组织机构等。这标志着利用SASOL公司专有技术在中国建设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的中南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内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两家企业和萨索尔公司进行了技术和商务谈判,计划引进其成熟的煤间接液化合成技术,双方合作正处于实质性谈判阶段。最近,神华与南非SASOL公司已就榆林、银川两个煤制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二、美国煤化工发展情况美国在煤化工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洁净煤技术方面。早在1986年美国科学家就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洁净煤技术框架。在这个框架范围内拟定了一系列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课题。美国把这个洁净煤技术框架取名为“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