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国际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6025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99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某国际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武汉某国际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武汉某国际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武汉某国际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武汉某国际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某国际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某国际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市江汉区中电尊荣国际项目可 行 性 论 证 报 告天虹商场拓展部二零零八年十月目 录第一部分:城市概况1一、基本情况1(一)地理位置1(二)面积人口1(三)行政区划2(四)交通条件3(五)区域性质4二、经济环境4(一)武汉主要指标分析4(二)武汉“三镇”指标对比8(三)武汉与中部省会城市指标对比8(四)武汉与天虹已开店异地城市指标对比9三、城市规划9(一)中部崛起战略9(二)“两型社会”试验区10(三)城市总体规划10(四)地铁规划12四、战略地位13第二部分:商业分析14一、商业发展历程14二、主要大型零售企业概况14(一)本土企业14(二)外来企业17(三)企业竞争18(四)销售业绩2

2、0三、商业格局21四、商业圈分析22五、商业网点规划25第三部分:选址条件25一、项目概况25二、交通环境26(一)小车行驶路线27(二)公交站点及线路27(三)人车流量28三、租金调查29(一)周边商铺租金29(二)大型商业物业租金29(三)餐饮类租金30四、竞争环境30(一)关键竞争对手30(二)潜在竞争对手32五、招商难易度评估32(一)品牌重复度32(二)招商人员访谈36六、项目销售额预测37七、项目优劣势分析39第四部分:战略布局40第五部分:结论41附件:武汉市大型商业网点基本情况42第一部分:城市概况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南北分界线长江的中游、长江与汉江

3、交汇处。武汉与天虹已开店、待开店区域代表城市区位关系图武汉区位优势明显,与邻省的长沙、南昌、合肥铁路交通距离约360公里;与郑州铁路交通距离约530公里;与杭州航空距离约650公里、铁路交通距离约1000公里;与广州航空距离约870公里、铁路交通距离约1060公里;与成都航空距离约1040公里、铁路交通距离约1370公里。(二)面积人口武汉属全国特大城市,土地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常住人口891万,户籍人口829万,其中城区面积396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0万,户籍人口478万。2007年主要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人口列表城市名称级 别直属单位全市常住人口全市户籍人口市区总人

4、口重庆直辖市中央2816万955万北京直辖市中央1633万1213万996.7万(常住)杭州副省级浙江786.2万672.4万418.2万成都副省级四川1258万1112.3万497.2万青岛副省级山东757.99万277.6万天津直辖市中央1115万959.1万西安副省级陕西830.5万764.3万535.2万宁波副省级浙江891万564.6万215.3万武汉副省级湖北891万828.8万559.9万(常住)济南副省级山东720.5万604.9万351.1万广州副省级广东1004.6万623.2万南京副省级江苏741.3万617.2万524.6万上海直辖市中央1858万1378.9万深圳副省

5、级广东861.6万212.4万厦门副省级福建243万 167.2万备注:人口数据来源于各城市2007年统计公报。(三)行政区划武汉现辖13区、3 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中主城区俗称汉口、汉阳、武昌“三镇”,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青山七区。为便于阅读,下文简要介绍“三镇”发展的历史、由来与现状特征。武汉行政区划由于河道的天然阻隔,武汉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将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目前省委省政府、主要重点高校及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均位于“武昌”。“汉阳”之名始于隋朝,古时

6、“汉阳”位于汉水之北,公元606年改“汉津”为“汉阳”,取“山南水北为阳” 之意。清代以前,“汉阳”一直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商船集散地,商贸与手工业发达,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汉阳”成为清政府重要的工业重镇,全国大部分兵舰、炮弹、火药、机车均产于“汉阳”,时至今日,“汉阳”依然以发展工业为主,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汉水后来改道,但“汉阳”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汉口”始于明代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汉口”与“汉阳”独立开来,“汉口”迅速成为新兴商埠,名声与发展速度远超“武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目前,“汉口”的武汉港已成为国内内河最大港口,“汉

7、口”也发展成为武汉商业集中度与商业活跃度最高的区域。1927年初,汪精卫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定名武汉。(四)交通条件公路:武汉拥有连接南北的公路交通网络。国道107、316、318、106贯通武汉,京珠、沪蓉、汉十、宜黄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可通往南京、合肥、长沙、郑州等周边城市。铁路:武汉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武汉设有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一的武汉铁路局,火车站有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正建的武汉至广州、武汉至上海高速铁路将于2010年年内通车,届时武汉至合肥仅需2小时

8、,至广州仅需4小时,至上海仅需6小时。航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部六省客运量最大的航空港。水路: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运便利,武汉港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港,上游至重庆、下游至上海,货轮、定班客轮往返频繁。轨道:2004年武汉轻轨1号线通车,武汉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之后国内第7、中部最早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目前在建的线路有地铁2号线及4号线一期工程预计2010年建成通车。此外,横穿长江的水底隧道将于2008年年底通车。(五)区域性质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经济、科技、教育与文化中心。科教基地: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拥有各类高校52所,7

9、0万在校大学生;各类科研机构106所,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中国光谷”所在地武汉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内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光电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工业基地:武汉是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文化旅游: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楚文化底蕴深厚。代表性景点有黄鹤楼、国家级东湖风景区、归元禅寺、古琴台、辛亥首义军政府地址等。武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外部交通环境优越,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人口总量大

10、、城市经济发展基础雄厚。进驻武汉市场可衔接南北、承接东西,有助于推动我司在全国的战略布局。二、经济环境备注:本章节引用数据均来源于各市、区历年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一)武汉主要指标分析1、人口年龄结构2007年武汉市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年 龄0-17岁18-34岁35-59岁60岁以上合 计人口数量123.4万279.2万315.9万109.7万828.8万百分比14.90%33.70%38.10%13.20%100%武汉拥有大量年轻消费群体,1834岁的年轻人口279.2万,约占全部总人口的33.7%,平均每三个武汉人中,即有一个年轻人。在年轻人群中,70万的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大学生

11、追求时尚,消费意识超前,消费观念易于引导,其消费需求将成为未来家庭消费的风向标。武汉年轻消费群体市场发展潜力较大。2、地区生产总值2001年2007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名称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335.41467.81622.21882.22238.22590.83141.9同期增长10.7%9.9%10.5%16.0%18.9%15.8%2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6515179711956923148262792989935500同期增长9.5%8.8%8.9%18.3%13.5%13.8%18

12、.7%过去五年,武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其中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基本实现比2003年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指出,到2010年,生产总值将达到4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1年2007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名称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11.2798.6885.7996.21128.61293.31518.3同期增长13.1%12.3%10.9%12.5%13.3%14.6%

13、17.4%年末户籍人口(万)758.2768.1781.2785.9801.4818.8828.8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9380.110397.111337.712675.914082.915795.118332.5同期增长11.8%10.8%9.0%11.8%11.1%12.2%16.1%2003年以来,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处于稳步上升阶段。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实现比2002年翻一番,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实现比2001年翻一番。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指出,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900亿元,未来三年,武汉每年将有约150亿元

14、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值,消费品市场发展前景乐观。2007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类构成指 标2007年(亿元)同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8.317.4%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278.218.8%其中限额以上531.627.3%住宿餐饮业201.213.6%其他38.9-4.0%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按业态分:百货133.720.6%超市162.116.9%专业店133.414.1%专卖店87.2134.2%便利店15.320.3%由上表可以看出,超市市场规模最大,百货、专业店其次;专卖店增速最快,百货其次,但百货增速依然超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长,市场发展前景乐观。4、城镇居民

15、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2001年2007年武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指标名称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305.07820.38524.69564.110849.712359.914357.6同期增长8.1%7.1%9.0%12.2%13.4%13.9%1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6342.26833.47251.47792.68234.59182.010600.0同期增长4.4%7.7%6.1%7.5%5.7%11.5%15.4%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持续增长。

16、自2003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9%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且增幅不断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消费品市场发展前景乐观。5、城镇居民消费结构2002年2007年武汉城镇居民八大类支出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消费支出:569.45604.28649.39686.21765.18883.33食品218.68245.54265.94265.96296.94363.86衣着53.3163.1468.1277.6586.3895.13居住68.3569.0166.3376.3186.1893.2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39.573

17、2.1428.236.6736.8857.63医疗保健39.1145.9358.5262.8164.3564.24交通和通讯57.3460.5062.1663.8382.5783.9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80.1273.7583.2785.1093.79104.86杂项商品及服务12.9714.27168517.8818.0920.3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8.4%40.6%41.0%38.8%38.8%41.2%随着武汉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相应提升,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持续上升,进而带动其消费结构、消费偏好的不断变化。从上图可以看出,武汉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及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一

18、直位居第二,反映出居民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对教育、业余文娱生活的重视程度高;衣着类支出逐年增长,但增速放缓,可见居民对服装品质、款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武汉“三镇”指标对比2007年武汉市主城区各区主要指标对比指标名称单位汉口汉阳武昌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年末户籍人口万人46.866.0 53.653.7109.298.945.3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52.6191.2197.7237.5264.3224.9311.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15.115.514.521.315.115.0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53981289643688144223242002273668

19、773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1.411.17.46.412.07.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48.3186.6167.5129.0226.1186.265.9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长率%17.916.220.316.415.118.612.9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728.413701.613748.514378.814005.914698.014820.4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元11422.39017.210003.710778.910192.311798.811106.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89.79117.4169.6874.14130.88137.4558.25“汉口”地区是武

20、汉中心商业区,其中江汉区拥有两个市级商业圈,江岸区拥有一个市级商业圈。江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主城区第一位,消费品市场最繁荣。 汉阳区与“武昌”地区的青山区均为传统工业区,工业产值对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明显,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城市建设落后,商业氛围相对淡薄。“武昌”地区的武昌区与洪山区是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的两个区,人口规模大,城市建设投资额大,新的商业圈已形成,消费品市场发展好。(三)武汉与中部省会城市指标对比2007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主要指标对比指标名称单位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郑州太原武汉排名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万人891.0652.9458.0469.8735.6345.71

2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141.92190.31390.11334.22421.21254.9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21.316.015.518.115.616.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3550033547304642812533169363772第三产业比重%50.148.740.146.742.347.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518.31037.0426.7469.0978.7515.91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长率%17.419.819.122.019.018.26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1833315883931599821330541111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35816153130

22、761342714084137452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元10600122881006499368757109413城镇居民消费倾向%73.876.177.074.062.279.65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武汉在人口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武汉处于中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地位。(四)武汉与天虹已开店异地城市指标对比2007年武汉与天虹已开店异地城市主要指标对比指标名称单位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厦门嘉兴东莞惠州武汉排名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万人891653

23、458676243419695388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万人828637491.3630167337171313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14221901390197513751585315110851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增长%21.316.015.515.116.114.418.116.01第三产业比重%50.148.740.142.445.233.942.834.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518.31037.0426.7941.0362.1501.2695.935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增长%17.419.819.121.315.016.619.019.16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183331

24、5883931513920148991197410017927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358161531307616642215032012827025173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10600122881006411790163801237921545150157消费倾向%73.876.177.070.876.261.579.786.76从上表可以看出:武汉人口规模最大,消费品市场容量相对较大;武汉经济总量与第三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大幅领先天虹已开店异地城市,反映出武汉经济基础雄厚、消费品市场繁荣;武汉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

25、总额远超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其超额大大高于天虹已开店异地城市,反映武汉消费品市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及带动作用明显;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高于南昌,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仅高于嘉兴,居民消费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年轻、富有活力的现代都市;武汉稳站中部省会城市经济“领头羊”地位;消费品市场繁荣;百货市场增速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然增长,未来发展前景乐观。进驻武汉对我司发展、壮大中部市场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三、城市规划(一)中部崛起战略“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区指位于中国地理中部、好比中国心脏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河南六省。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

26、8.1%的人口,创造全国22.5%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4年3月、2004年12月、2005年3月、2006年2月,温家宝总理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与措施。 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号召中提出的口号是“不等、不靠、不浮躁”,大力建设“武汉城市圈”,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区。(二)“两型社会”试验区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通知明确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

27、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对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又一重大部署。“武汉城市圈”迎来了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新机遇,为未来武汉经济建设注入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三)城市总体规划性质定位:湖北省省会,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讯枢纽。发展目标:把武汉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空间布局:构建“都市核心区都市发展区城市圈”三层次有机结合的区域性城市体系和功能格局。1、都市核心区:构建高品质多元化、“内强外优”都市核

28、心城。继续坚持三镇均衡的发展思想,在三镇生活型服务功能自成体系的基础上,统筹布局生产性高端服务功能,构建“汉江-中南”、“王家墩-四新”的两条轴线,形成“T”字形的武汉现代化的“城市功能核”。其中,聚集两江四岸,建设代表武汉滨水特色和荆楚风韵的标志性中心景观区。在吴家山、鲁巷建设武汉的两大副中心,引导城市向外拓展。2、都市发展区:构建有机生长的多轴向“轮毂状”的都市发展区空间结构体系。以组团带状的城市轴为基本结构,以均匀分布的水系生态网为基础,依托“双快双轨”主导的复合交通轴线,构建都市发展区有机生长的紧凑型滨水城市空间结构框架。在生态方面,构筑“依山抱湖、三环六楔”的武汉生态网,实现滨江城市

29、向滨江滨湖生态城市转型。在交通方面,构建“切线+环形”的快速交通网,内引都市核心城,外联对接城市圈高速公路体系。3、大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选择鄂州、孝感、仙桃、黄石,发展形成4个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选择潜江、咸宁、天门、洪湖、黄冈,发展形成5个中等城市,构筑“一特四大五中”的城镇体系格局。 大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四)地铁规划目前一号线已投入运营四年,在建线路有2号线及4号线一期,其它线路建设时间待定。近年武汉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与“两型”社会及武汉城

30、市圈建设的逐步深入,未来武汉作为中部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四、战略地位目前我司已进驻的区域有广东、江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与北京,待进驻区域有四川(成都)、陕西(西安),从地理位置来看,中部地区衔接南北、东西,做大做强中部市场有助于完善我司战略布局。武汉具备承东启西、接南进北的交通与地理优势和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经济基础和影响力,同时,武汉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力成本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投资环境上,借助中部战略的实施、“两型社会”与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财税等优惠政策。天虹已进驻区域布局图粉色代表天虹已进驻区域(含北京)武汉是中部省会城市经济龙头和中部最大的消费品

31、市场,进驻武汉可扩大我司在中部市场的影响力,提升市场知名度。第二部分:商业分析一、商业发展历程武汉商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商周以来武汉即为古城镇,五代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和航运贸易的发展,汉阳逐渐繁盛。到明代汉水改道,汉口地区形成,出现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明末清初,汉口因“九省通瞿”之利与发达的商贸业,成为中国近代四大名镇之一和集散南北货物的最大水运港口。汉口地区以汉正街和黄陂街为主要街道,出现了汉口沿河闹市区。同时,汉正街成为汉口早期的商贸与金融中心。1861年汉口开埠,外国租界的设立使得汉口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汉口由一个内贸型商业中心发

32、展成为一个外贸型国际商埠,商业中心随之发生转移,长江沿岸的汉口滨江地带进而形成新的商业中心,汉口租界及相邻的华界地带成为新兴商业区,其中沿江大道、江汉路等地段汇集了大量的银行、钱庄和商号。建国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武汉市零售商业迅猛发展,市场日趋繁荣,一批本土零售企业逐步壮大,目前已有四家本土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实现国有改制和股票上市发行。作为中国入世后第一批对外开放零售行业的特大型城市,外资超市与外来百货纷纷进驻武汉,商业竞争愈演愈烈,武汉零售业从规模、业态、档次等各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蜕变,武汉已发展成为中部地区的商业中心城市。二、主要大型零售企业概况备注:本节引用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历年年报、

33、中国商业联合会历年连锁百强排名及单店排名。(一)本土企业1、武商联2007年4月9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其持有的武汉中百、鄂武商、武汉中商等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作为发起人出资,联合武汉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 5.14 亿元现金作为出资,共同组建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商联集团于2007 年5 月15 日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5 亿元。1)武商集团武商集团是武汉市最大的国有控股综合性商业企业。其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武汉商场,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公司经营实施多元化发展方针,领域涉及商业零售批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旅游餐饮及进出口贸易等

34、。1992年武汉商场在深圳上市,武商集团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零售企业之一。目前,武商集团零售业态包括购物中心、超市、家电专业店三类。截至2007年年底,其经营网点49个,其中百货网点6个,主要位于武汉市区和襄樊市,超市、家电专业店网点位于武汉、襄樊、鄂州、黄冈、沙市、咸宁、宜昌、十堰、黄石等湖北省内城市,总商业面积约72万平方米,百货营业面积约30万平方米,2007年销售规模92.5亿元,其中零售业务完成销售额52.7亿元,百货部分实现销售额30.3亿元,比上年增长7.85%,百货利润率8.54%,超市部分实现销售额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超市利润率3.56%。2)中商集团中商集

35、团是一家以商贸零售业为主业,同时涉足房地产、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等产业的国有控股商业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位于武昌的中南商业大楼。截至2007年年底,中商集团拥有百货店8家,购物中心1家 ,超市50家,药品专业店13家,网点分布湖北省内10多个城市,总营业面积约55万平方米。旗下的武昌中南商业大楼、中商广场购物中心、中商徐东平价广场、武汉销品茂等分店在武汉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8.9亿元。3)中百集团中百集团是湖北省唯一连续7年(2001年-2007年)进入全国连锁零售百强前30强的企业,公司经营业态涉及超市、百货、家电专业店,公司前身为建国前的中

36、国国货公司武汉分公司,始建于1937年,解放后,发展成为武汉市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店,即现位于汉口江汉路步行街的中百中心百货。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百集团转型拓展连锁超市,快速发展中百便民连锁店和中百仓储超市,1997年,公司在深圳上市。截至2007年年底,中百集团拥有百货店3家,500012000平方米大型超市61家,5002000平方米超市400余家,百货网点主要位于武汉市区,超市网点分布湖北省内和重庆市,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额113.8亿元。年份百强排名公司名称销售规模同比增幅店铺数(个)同比增幅2007年24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3.8亿元 20%57014%27 武汉武商集团

37、股份有限公司92.5亿元10%4823%其中:武汉武商量贩连锁有限公司43.9亿元13%3934%33 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74.7亿元33%2926%38 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8.9亿元15%5318%2006年22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4.8亿元19%50130%26 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3.9亿元4%39-7%其中:武汉武商量贩连锁有限公司46.8亿元6%294%41 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亿元15%7161%43 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56.3亿元32%2321%2005年25 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0.7亿元3%428%其中:武商量贩连锁有限公司44.2

38、亿元10%2817%26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9.9亿元31%38517%37 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2.1亿元14%4410%46 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42.6亿元51%1927%2、汉商集团汉商集团是一家集零售、会展、外贸、旅游于一体的国有控股商业上市公司,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汉阳百货商店。目前拥有汉阳商场、新武展购物广场2家百货店和21世纪购物中心,拥有武汉家具城和汉商家电等专业连锁店,在汉口中心城区开设有 1 家汉口摄影数码婚纱城,总营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汉商集团于1996年在上海上市,武汉市汉阳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持有汉商集团26.82%的股份,是汉商集团第一大股

39、东,2007年,汉商集团实现商品销售收入4.64亿元。武汉本土四家商业上市公司均为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历史长、业务多元化、对湖北省内零售市场的适应能力强。武商联的组建有助于提高本土商业企业抵御资本市场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外来商家进驻武汉市场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从网点分布来看,四家上市公司均未大规模扩张省外市场,属区域性龙头企业;从网点规模和销售规模来看,中百集团的超市业务在武汉乃至湖北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武商集团的百货业务是武汉本土百货企业的标杆;从总店的分布来看,武商占据汉口、汉商占据汉阳、中商占据武昌,三家公司各“霸”一方;从近年百强排名的情况和公报的经营业绩来看,汉商集团发展最

40、为缓慢,中商集团相对平稳,中百与武商发展较快。(二)外来企业备注:本节所引用销售数据来源于市区统计月报、中国商业联合会历年连锁百强单店排名。武汉区位优势明显,人口总量与市场容量大,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本土四家大型商业企业快速成长,随后,外资百货、国内其他百货公司、外资超市纷纷进驻武汉,本土与外来商家之间的竞争开始上演,消费品市场愈发繁荣。截止目前,我司在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新世界、王府井、大洋、银泰均已在武汉设有分店。1、新世界百货1994年,香港新世界百货进驻内地第一站选择武汉,其首家分店位于当时规划中的金融中心,为加盟管理店。截止目前,武汉新世界已拥有分店6家,其中汉

41、口3家,武昌2家,汉阳1家(筹备中),6家分店中自有物业2家,租赁店1家,管理店3家。目前,新世界已在武汉完成“三镇”布局。2、王府井百货1998年1月,王府井百货进驻武汉,分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佳丽广场一期裙楼,该部分裙楼物业由王府井出资建设,至2002年,武汉王府井累计盈利1745.4万元。由于2000年以来与王府井相连的佳丽广场二期商铺一直处于关闭和改造阶段,给王府井的经营造成极大影响。2006年开始,佳丽广场商铺陆续开业。2007年,营业面积约2.7万平方米的王府井百货当年完成销售额约4.3亿元。3、SOGO百货2000年12月24日,位于汉口解放大道武广商圈内的庄胜崇光SOGO百货开业

42、,该店为日本崇光百货管理店,投资方为庄胜集团。该物业为庄胜集团购买的游子乡大厦裙楼,由于游子乡大厦在建设期间非法集资,SOGO百货开业不久即遭数千群众围堵,恶劣的经营环境造成武汉SOGO百货2001年亏损达7000万元。尽管SOGO百货位于成熟的武广商圈,但较小的经营规模与较低的商品档次不足以与大体量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与国际广场抗衡,经营业绩一直较差,2007年,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武汉SOGO百货实现销售额2.4亿元。4、群光百货 2003年9月,位于原洪山区老区委所在地的群光广场开业,该店为台湾蓝天集团投资自建,商场营业面积约5.7万平方米,商品档次定位中档,目标顾客以企业白领、教师、学生为主,2007年实现销售额4.5亿元。5、大洋百货 大洋百货2004年12月进驻武汉,首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紧邻王府井百货。目前大洋在武汉已有3家分店,均为租赁物业,其中汉口、武昌各1家,汉阳1家(筹备中),大洋已在武汉完成“三镇”布局。6、银泰百货2007年11月,银泰百货接手中商集团持有的世纪中商百货50%股权,借机进驻武昌中南路商圈;2008年2月,银泰百货以2.8亿元收购汉口饭店90%股权,银泰百货借此挤入汉口武广商圈,规划将汉口饭店改建成“时尚、国际、高档”的旗舰店,裙楼商业面积约7万平方米,商场预计于2010年年底开业。2008年4月25日,银泰百货在湖北的4家店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