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玻璃升降器外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玻璃升降器外壳.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模具工业有“不衰亡工业”之称,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本次设计利用CATIA在建模方面的强大能力,对汽车玻璃升降器外壳的整套模具进行并装配。通过实体建模系统,可以进行快速的概念设计,通过定义设计中的不同部件间的数学关系将它们的需求和设计限制结合在一起;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和编辑能力使得设计者可以通过直接编辑实体特征的尺寸,或通过使用其他几何编辑和构造技巧,来改变更新实体。CAD、CAE在设计中的同步使用,计算分析与设计同
2、步,使设计方案到优化,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关键字:冲压模具实体建模CATIA AbstractModernmouldindustryisknownforneverdeclining.Peoplebegintorealizethegreatimportanceofmouldinmanufacturingandperceivethatthetechnicalstandardofmouldhasbeenregardedasasymbolthatindicatethelevelofthemanufacturinginanation.Furthermore,moulddeterminesthequal
3、ityoftheproducts,benefitandthecapabilityofnewproductsexploitingtoagreatextent.ThispapermainlyfocusesonmodelingandassemblingthewholesetmouldswhichareusedtoproducethesheathingofautomobileglassriserbyusingthepowerfulfunctionofCATIAinrespectofmodeling.Speedyconceptualdesigncanbeconductedbysubstantiality
4、modelingsystemandtheirrequirementandtheprogrammingrestrictswillbecombinedbythemathematicrelationamongdifferentcomponentsinconceptualdesign.Basingonfeatures,substantialitymodelingandeditingcapacityhelpthedesignerschangingandrenewingsubstantialitybywayofeditingthedimensionofsubstantialityfeaturesdirec
5、tlyorothergeometriceditingandconstructingtechniques.Forthesakeofoptimizingdesignplan,CADandCAEcanbeusedsimultaneouslyindesigning,calculatinganalysisanddesigningcanbeconductedatthesametime.sothatthequalityoftheproductcanbeensuredattherockbottom.Keywords:presstoolsolidmodelerCATIA目录摘 要- 1 -1. 绪论- 5 -2
6、. 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 7 -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7 -2.2 冲压工艺分析- 7 -2.2.1 计算毛坯尺寸- 7 -2.2.2 计算拉深次数- 8 -2.2.3确定各工序拉深的尺寸- 9 -3. 工艺方案的确定- 11 -4.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 13 -5. 计算各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14 -5.1落料加第一次拉深- 14 -5.1.1冲裁力- 14 -5.1.2卸料力- 14 -5.1.3拉深力- 14 -5.1.4压边力- 15 -5.2第二次拉深:- 15 -5.2.1 拉深力- 15 -5.2.2 压边力- 15 -5.3第三次拉深兼整形工序:- 16 -5.3
7、.1拉深力- 16 -5.3.2整形力- 16 -5.3.3 顶件力- 16 -5.4 冲的孔- 16 -5.4.1冲裁力- 16 -5.4.2卸料力- 17 -5.4.3推件力- 17 -5.5翻边- 17 -5.5.1 翻边力- 17 -5.5.2 顶件力- 17 -5.6 冲的孔- 17 -5.7 切边- 18 -5.8 压力机的选择- 18 -6. 模具设计- 19 -6.1 凸、凹模尺寸计算- 19 -6.1.1 确定冲裁间隙- 19 -6.1.2 落料凸模的刃口尺寸- 20 -6.1.3 拉深凸模、凹模尺寸- 21 -7. 磨具其他零件的选取和设计- 24 -7.1模架的选择- 2
8、4 -7.2打杆的尺寸- 24 -7.3 导柱与导套- 24 -7.4 模柄的选择- 24 -7.5 挡料销的选择- 25 -7.6 卸料件与推杆件- 25 -7.6.1 卸料弹簧- 25 -7.6.2 卸料螺钉选用M8- 26 -8模具的调试与总装图- 27 -总结-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1. 绪论模具作为提高生产率,减少材料和消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受到各行业部门的重视。目前世界上模具工业的年产值约680亿美元。我国2004年模具产值为530亿元,模具出口4.91亿美元,同时还进口18.31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净出口模具
9、最多的国家。但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多型腔精密注塑模,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等虽已能生产,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速度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约有模具生产厂家2万家,从业人员有50多万人,全年模具产值高达450亿元以上。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模具生产最集中的地区在珠江三角州和长江三角地区
10、,其模具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模具制造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冲压模具生产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型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产品生产正呈现多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特点,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名、大型化方向发展。为适应市场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正由手工设计、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向计算机辅助设计、
11、数控切削加工、数控电加工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转变。近年来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等国际通用软件。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未来冲压模具的发展方向: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
12、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的如下几项:(1) 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模具CAD/CAM/CAE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加大CAD/CAE/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E/CAM技术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2) 高速铣削加工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并获得了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另外,还可以加工高硬度模块,还具有温升低,热变形小等优点。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汽车,
13、家电行业中大型型腔模具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导下,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近而加以巩固。这次设计使我对冲压模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了冲压模具的重要性,让我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以后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模具制造和设计行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我国的模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 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如图1所示,该零件是材料为08钢,料厚为1.5的薄壁型壳状零件,升降器的传动机构安装在外壳内,并通过外缘上三个分布均匀的小孔用摸顶末节在车门内板上,小孔直径3.2,两小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外壳与内腔的配合尺寸为IT11IT
14、12级图12.2 冲压工艺分析2.2.1 计算毛坯尺寸零件要求的翻边高度为H=21-16=5mm,D(中径)为18mm,r=1mm;校核圆筒形件翻边高度5mm是否满足翻边要求根据翻边公式 H=(1 - K)+ 0.43r + 0.72t变形得到 K =1 - (H 0.42r - 0.72t)=0.612当翻边高度为0.5时,翻边系数K=0.612,由此可得翻边前孔径 d=DK=11mm,7.3,由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5.15可得,圆柱形凸模用冲孔的极限翻边系数为0.50.35,因此一次拉深拉不出来.当时初选.当,所以 由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4.25可知: 所以首次拉深可行由冲压模具简明设
15、计手册表4.26可得: 但是由于第二次拉深时所以两次就可以拉出来但是由于第二次拉深时,考虑到第二次拉深系数接近极限拉深系数,必须要良好的拉深条件,选用较大的圆角半径,如,这对本零件的厚度为1.5,零件直径小是难以做到的.况且,拉深时变形程度达到极值,不易保证零件质量,所以采用三次拉深工序.该零件总的拉深系数为,因此,调整后的拉深系数为: 普通平端面凹模拉深时,毛坯不起皱的条件是:首次拉深 因为不能满足上式公式的要求,所以应采用压边圈2.2.3确定各工序拉深的尺寸第一次拉深的尺寸 由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经验公式 ,这里取0.8所以 由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4.34:根据计算工序尺寸原则(适当加大第
16、一次拉深高度)取13.8第二次拉深尺寸 (可以取第一道拉深凸模圆角的一半,除最后一道工序外,其他所有各次工序中,凸模圆角半径可取与凹模圆角半径相等或略小的数值)第二次高度按拉深高度公式计算得:第一次拉深 第二次拉深图3第三次拉深尺寸 3. 工艺方案的确定根据以上计算和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该零件的冲压工序包括以下基本工序: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冲的孔、翻边(兼整形)、冲三个的孔和切边根据以上基本工序,可以假定三种基本方案:方案一: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其余按基本工序.图4方案二: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冲孔与翻边复合,冲三个小孔与切边复合,其余按基本工序.图5方案三:全部基本工序合并。
17、采用带料级进拉深模。方案二中,冲11mm的孔与翻边复合,由于模壁厚度,根据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7-14可知,小于要求的最小壁厚,模具容易损坏。冲三个孔与切边复合,壁厚也太薄,模具容易损坏。方案三中,用级进模将各工序合并,生产效率高,避免了方案二中的缺点,但这一方案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高。方案一中,没有上述的缺点,但是复合程度低。4.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要提高材料利用率,就要减少废料面积,排样要保证冲裁件的质量。因为本零件毛坯直径为65mm不算太小,考虑到操作方便,采用直排。板料规格选用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2-11得:零件与零件前后搭边值,侧搭边值为1)进距: 2)条料宽:3)确定裁板方
18、法:若采用横排:条数条 余67mm 每条个数件 余 每板总个数 材料利用率若采用纵排:条数条 余 每条个数件 余 材料利用率因为材料利用率两种棑法相等,所以任选一种即可,在这选用纵排图65. 计算各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5.1落料加第一次拉深5.1.1冲裁力平刃口模具的冲裁时,按公式 式中 -冲裁力() -冲裁件周长() -材料厚度() -材料剪切强度()由于考虑到模具刃口的磨损、凸模与凹模间隙不均匀、材料性能的波动和材料厚度偏差等因素,实际所需冲裁力应增加30%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8-49查得,这里取300所以5.1.2卸料力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2-8查得: 这里取0.04 所以5.1.3拉深
19、力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7查得,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8-49查得,这里取350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4得,宽凸缘的桶形计算拉深力公式是: 式中 -拉深力 -筒形件的工序直径 -材料厚度 -抗拉强度 -修正系数5.1.4压边力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2查得单位压边力的数值,这里取2.5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1压边力计算公式式中 -压边力 -毛坯直径 -拉深件直径 -凹模圆角半径 -单位压边力所以这一工序的总压力128193N5.2第二次拉深:5.2.1 拉深力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6查得,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4计算拉深力公式 5.2.2 压边力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
20、-52查得单位压边力的数值,这里取2.5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1压边力公式 由于,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0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的条件可知,本工序可不用压边圈,所以该力可作为定位与顶件之用。 5.3第三次拉深兼整形工序:5.3.1拉深力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6查得,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54计算拉深力公式 5.3.2整形力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5-24校平和整形的单边压力查得, 这里取100 式中 -校平或整形力 -工件的校平面积 -校平或整形单位压力5.3.3 顶件力 顶件力取拉深力的10% 5.4 冲的孔5.4.1冲裁力 平刃口模具的冲裁时,按公式 式中 -冲裁力() -冲
21、裁件周长() -材料厚度() -材料剪切强度()由于考虑到模具刃口的磨损、凸模与凹模间隙不均匀、材料性能的波动和材料厚度偏差等因素,实际所需冲裁力应增加30%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8-49查得,这里取300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2-8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查得 这里取0.04,5.4.2卸料力 5.4.3推件力 5.5翻边5.5.1 翻边力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8-49查得,这里取350 对于平底凸模,翻边力计算公式为 5.5.2 顶件力 顶件力取翻边力的10% 5.6 冲的孔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8-49查得,这里取300 由于卸料力和推件力很小,可以不考虑5.7 切边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8-
22、49查得,这里取300 5.8 压力机的选择由冲压模具简明技术手册表13.4,一般情况下,所选压力机的标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成形工艺和辅助工艺力的总和的1.3倍,拉深时最大拉深力;浅拉深时,最大拉深力,查冲压模具简明技术手册表13.9开式可倾工作台压力机的主要参数得知,250KN的压力机最大闭合高度为250mm,活动台最大闭合高度为360mm,最小为180mm,选用压力机时,必须使模具的闭合高度介于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与最小装模高度 即6. 模具设计确定冲裁间隙 因为冲裁间隙对冲裁件质量、冲裁力、模具寿命等都有很大影响,设计模具时应选用合理的间隙值。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2-1查得,=60%-5
23、5%,这里取55%,这里取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公式2-1式中 t-板料厚度 -产生裂纹时的凸模相对压入深度 -裂纹与垂线间的夹角6.1 凸、凹模尺寸计算6.1.1 确定冲裁间隙 因为冲裁间隙对冲裁件质量、冲裁力、模具寿命等都有很大影响,设计模具时应选用合理的间隙值。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2-1查得,=60%-55%,这里取55%,这里取 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公式2-1式中 t-板料厚度 -产生裂纹时的凸模相对压入深度 -裂纹与垂线间的夹角凸、凹模刃口尺寸的和公差确定,直接影响冲裁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是冲裁模具设计的重要环节,必须根据冲裁的变形规律、冲裁模的磨损规律和经济的合理性综合考虑,遵循以下
24、原则a设计落料模时,应以凹模尺寸为基准,间隙取于凸模上,靠减小其尺寸获得;设计冲模时,应以凸模尺寸为基准,间隙取于凹模上,靠增大其尺寸获得。b根据冲模磨损规律,凹模的磨损使落料的尺寸增大,因此设计落料模时,凹模的刃口尺寸应等于或接近工件的下极限尺寸;凸模的磨损使使冲孔件的尺寸减小,因此设计凸模时,凸模的刃口尺寸应等于或接近工件的上极限尺寸。c冲裁模在使用时,磨损间隙将不断增大,因此,设计时无论是落料模还是冲孔模,新模具必须取最小合理间隙,使模具具有较长的寿命。d根据工件尺寸公差的要求,确定模具刃口尺寸的公差等级,见冲压模具简明技术手册表2.38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2-28查得模的凸凹刃口尺寸由
25、冲压模具简明技术手册公式2.12、2.13落料凹模的刃口尺寸 6.1.2 落料凸模的刃口尺寸 式中 -分别为落料凸、凹模的刃口尺寸 D-落料件外形的最大极限尺寸 -分别为凸凹模的制造公差 -磨损系数,当冲压件尺寸公差为IT14以下时,取 -零件的公差,未注明的话一般为IT14,则取0.74 -最小合理间隙根据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2.42可以查得,凹模孔边距,凹模高度式中 H-凹模高度 F-冲裁力又因为凹模刃口周长超过50mm且为碳素工具钢时,由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手册表5-10可知,凹模高度应再增加30%,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手册表5-9可知,由于凹模轮廓长度在,所以要增加50%,凹模冲裁轮廓长度修
26、正系数所以,实际情况中适当调节,这里取48mm凹模外形尺寸的长度为:图76.1.3 拉深凸模、凹模尺寸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47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公式 图8 式中 -凹模尺寸 -凸模尺寸 -拉深件内形的基本尺寸 -凸、凹模单边间隙,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46查得: -凹模的制作公差,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48查得:0.10 -凸模的制作公差,由实用冲压技术手册表4-48查得:0.070 -零件的公差,首次拉深件内形尺寸取自由公差凸凹模的高度由零件及推件块高度确定 ,这里取42mm式中 -推件块厚度 - 第一次拉深零件高度 图97. 磨具其他零件的选取和设计7.1模架的选择 由冲压模具
27、简明技术手册表15.2模架选择 由凹模周界尺寸B=65mm+230mm=125(mm),选级精度的后侧导柱模架.上模座规格:下模座规格:导柱尺寸: 导套尺寸: 模具的闭合高度: 冲模的闭合高度H应介于压力机的最大和最小闭合高度之间,7.2打杆的尺寸 推杆直径根据打料力选推杆的长度,取,最后选取打杆的尺寸7.3 导柱与导套 在选用时因注意导柱的长度,应保证冲模在最低工作位置时,导柱上端与上模座顶面的距离不小于 ,下模座底面与导柱底面的距离应为7.4 模柄的选择 中小型模具都是通过模柄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直接将上模座固定在滑块上。本模具属于小形冲模,应选压入式模柄7.5 挡料销的选择 采用固定圆
28、形挡料销,因为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这选用d为6的挡料销7.6 卸料件与推杆件7.6.1 卸料弹簧 这里采用弹簧卸料装置,在选用弹簧时必须同时满足冲裁工艺和冲模结构的要求,选用步骤如下: 根据模具结构与尺寸,确定可安置的弹簧数目n,本模具安装八个。 由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公式15.2 计算每个弹簧的载荷式中 -弹簧的顶压力 -卸料力 -弹簧个数 计算卸料时的最大压缩行程 =13.5mm式中 -弹簧总压缩量 -弹簧高出凸模的高度,一般为1mm -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一般为0.51mm -凸模的总修磨量,一般为410mm 计算极限变形量, 所以选择弹簧型号为: 卸料弹簧窝座的深度弹簧窝座的深度H
29、,应使冲模在闭合状态时,弹簧压缩到最大的允许压缩量。其计算公式为 =21mm (式中,L-弹簧的自由状态下长度) 由于卸料板厚度为12mm,所以预留卸料板上的弹簧沉孔深度为5mm,则上模座上的深度为16mm7.6.2 卸料螺钉选用M8卸料螺钉的沉孔深度计算公式为式中 -模座的高度 -凸凹模的高度 -卸料板厚度L-卸料螺钉的长度8模具的调试与总装图(1)凸.凹模间隙的调试冲模凸,凹模的间隙直接影响到制件的质量和模具的使用寿命,间隙的大小虽有一定的范围,但是装配时必须调整一致,才能保证冲模的装配质量。调整间隙的方法有:透光法,切纸法,垫片法等,一般采用切纸法的。用相当于冲板料后的厚薄均匀的纸片,放
30、在一初步调整好的凸凹模之间用铜锤敲击模柄,使模具闭合并冲压出纸制品,根据所冲压出的纸制件周围是否切断,有无毛刺,毛边是否分布均匀来判断间隙是否合适,若有以上缺点则继续调整。(2)冲模的试冲 冲模装配后,要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试冲,其目的是在于检查冲模的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试冲时,合格的冲件数应在201000件之间。试冲后,应检验如下问题:1 验证所选压力机是否合适,冲模能否合理的安装到压力机上而不用任何修改,压力机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保证冲下制件。2 验证该模具生产的制件质量是否符合产品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精度。3 验证该模具能否进行生产性使用。4 验证冲压工艺安排是否合理。5 为模具设计人员反馈信息
31、,了解模具,结构设计那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了解设计时的目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偏差以提高设计基准的可靠性。6 为冲模投入生产做准备。试冲中暴露的各种问题通过修正得到解决,才能使冲模正常使用。(3)试冲过程中的调整无论对那种冲模进行试冲,试冲前和试冲过程中的调整是不可少的。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试冲时出现的问题和调整方法如下:1 送料不畅或被卡 由于间隙过小或导料板不平整所致。2 制件有毛刺 刃口不锋利或淬火硬度低配合间隙过大或过小; 间隙不均匀所致3 间隙不均匀图101-导柱,2-下模座,3-凹模,4-压边圈,5-压边螺钉,6-压边弹簧,7-凸模,8-内六角螺钉,9-内六角螺钉,10-柱销,11-
32、卸料板,12-导套,13-上模座,14-卸料螺钉,15-凸凹模垫板,16-凸凹模,17-内六角螺钉,18-模柄,19-打杆,20-推件块,21-柱销,22-挡料销,23-卸料弹簧,24-导料板 总结在学校学习四年,收获颇丰。四年来,在老师悉心的指导下,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为以后的人生道路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33、。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高,冲压产品生产正呈现多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等变化特点,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为适应市场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正由手工设计、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切削加工、数控电加工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转变。并且也加深了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熟练掌握了专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的能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们把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了起来。看似简单的零件想要得到,也是需要许多工序才能完成的。我们只所以选择使用模
34、具来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与生产批量有关,还与生产条件有关。如果是大批量生产的零件使用模具就很容易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能够保证零件的尺寸 相差不大,以实现互换。设计是一个关键的工作,要查阅大量资料和统计计算工作,设计是个苦差事。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件质量和劳动强度以及生产成本。所以设计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大量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应该懂得生产的环节。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实用的模具来。 我倾注了大量的劳动和汗水在这个设计,由于缺乏经验与实践。设计的十分艰辛,虽然借鉴了许多,还是有好多不明白之处。致谢本文是在韩兴瑞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诚心的感谢韩老师。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们,在大学
35、四年让我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处理问题的实用方法,以及其他老师的教导,使我在大学四年充实了自己。让我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完成很好的过度。毕业设计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很多都是我们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这就要靠自己去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还有很多设计计算,这些都需要靠自己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解决,可以说,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毅力和耐心。在学校,我们主要学的是理论性知识,而实践性很欠缺,而毕业设计就相当于实战前的一次演练。通过毕业设计可把学到的知识系统的连贯起来,使我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这不但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我们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实践经验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郑家贤.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吴诗惇,李森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M.西安:西北工业出版社3陈炎嗣.冲压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关明.冲压模具工程师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武晓丽,邱泽阳.现代工程图学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6苟向锋.几何精度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