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DOC 82页).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62300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DOC 8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DOC 8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DOC 8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DOC 8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DOC 8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DOC 8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DOC 82页).docx(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注:(单位全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说 明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安全监督、维修养护等工作,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更好发挥特种设备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青海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全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地方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青安办201221号)、关于征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青质监特函2012233号)、锅炉安全使用管理规范(DB63/949-2011)等12个青海省特种设备地方标准规定,结合我单位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实际,从保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根本目的出发,编制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

2、以下简称手册),对现有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进行登记造册,纳入统一管理。 本手册从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的要求,构建和完善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网络,明确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部门,包括职责、岗位责任人员等。制定并完善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为各级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检查、维修养护、事故应急预案及事故报告制度、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本手册的编制,将使单位特种设备管理和使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将得到进一步的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手册是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法规性文件。通过审定,现批准

3、颁布,自 年 月 日起正式实施。要求本单位各部门、全体员工必须正确理解并严格贯彻执行。 目 录第一章 特种设备名词术语.61.1 特种设备的定义.61.2 特种设备的具体用语含义.61.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6第二章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基本情况概述. 72.1 使用单位基本情况表.72.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承诺书.82.3 关于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92.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员任命书.102.5 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情况.112.6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图.12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133.1 特种设备选购验收制度.133.2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制度.133.3

4、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申报制度.143.4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143.5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例会制度.153.6 特种设备隐患治理管理制度.153.7 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53.8 特种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163.9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73.10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73.11 特种设备应急和事故处理工作制度.183.12 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制度.183.13 锅炉操作人员交接班制度.183.14 锅炉巡回检查制度.193.15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193.16 节能减排管理制度.193.17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制度.203.18 电梯机房和井道管理制度.

5、203.19 电梯层门、机房和电源钥匙的使用及管理制度.213.20 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制度.213.21 起重机械交接班制度.21第四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岗位职责.234.1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职责.234.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234.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职责.234.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244.5 特种设备岗位培训安全教育人员职责.244.6 特种设备档案人员管理职责.254.7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岗位职责.254.8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254.9 锅炉操作人员岗位职责.264.10 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岗位职责.264.11 固定式压

6、力容器作业人员岗位职责.274.12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274.13 电梯司机作业人员岗位职责.284.14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岗位职责.28第五章 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点.305.1 锅炉安全操作要点.305.2 水处理设备安全操作要点.335.3 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要点.345.4 电梯安全操作要点.365.5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要点.38第六章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406.1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流程图.406.2 应急小组人员联系电话.416.3 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426.4 锅炉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486.5 压力容器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506.6 电

7、梯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526.7 起重机械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53第七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表格.547.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547.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账.557.3 安全生产会议(活动)记录.567.4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与整改记录.577.5 特种设备作业岗位安全自查表.587.6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汇总表.597.7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材料清单.607.8 年度培训计划表.617.9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627.10 特种设备年度应急演练记录.63附录.64锅炉使用记录.64压力容器使用记录.70电梯使用记录.75起重机械使用记录.79第一章 特种设备名词术语1.1

8、 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1.2 特种设备的具体用语含义1.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Pa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

9、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Pa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3.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4.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

10、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5.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6.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1.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 第二章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基本情况概述2.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基本情况表使用单位名称地 址单位性质主要产品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安全管理部门联系电话特种设备管理负责人联系电话特种设备使用

11、情况设备总数(台)停用设备数(台)在用数(台)锅 炉(台)压 力 容 器(台)压 力 管 道(台)电 梯(台)起 重 机 械(台)场内机动车辆(台) 注:设备总数指已在质监部门使用登记注册数量,停用设备数指已在质监部门申请停用数量。2.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承诺书特种设备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特殊设备,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作为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规范本单位全管理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本企业特作出以下承诺:1.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全面负责,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落实责任人员。2.本单位

12、所有特种设备都必须取得使用登记证。确保合法使用,停用或报废特种设备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3.不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全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要求。4.按相关要求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并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5.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按要求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6.建立特种设备台帐,逐台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7.保证所使用的特种设备都由取得有证

13、单位安装、维修,电梯由取得许可的有证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8.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再重新投入使用。9.电梯在每日投入使用前,都要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将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10. 履行好条例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自觉接受特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察,并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整改,消除各隐患后再投入使用。使用单位(盖章) 法人(负责人)签字: 2.3.关于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单位各部门:为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

14、备安全监察条例、关于征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青质监特函2012233号),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经研究,决定成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 ( 职务及姓名) 任组长, ( 职务及姓名) 任副组长, ( 职务及姓名) 为组员;下设特种设备安全办公室, ( 职务及姓名) 任特种设备安全办公室主任。 使用单位(盖章) 二0一二年 月 日2.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员任命书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安全监督、维修养护等工作,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关于征求特种设备

15、安全管理评价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青质监特函2012233号)和单位各项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决定由 履行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日常安全管理职责,并对管理责任人员做如下任命: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2. 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责任人:3.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人:4.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责任人:5.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人:本任命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0一二年 月 日 2.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所在部门职务从事特种设备管理类别 2.6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图安全管理负责人(姓名及职务) 特种设备日常安全管理负责任人(姓名及职务)安

16、全管理领导小组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责任人(姓名)特种设备档案管理责任人(姓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姓名)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人(姓名)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责任人(姓名) 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1.特种设备选购验收制度 1.购买特种设备应当选择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资质的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不得购置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或者已在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予以报废的特种设备。2应当根据公司现有情况选购特种设备,严禁超过特种设备规定参数使用,特殊环境需要下,应选择特殊类别特种设备。3特种设备购进后入库前,必须进行开箱检查特种设备的外部情况和出厂

17、资料。设备、安全、档案、采购部门人员参加验收,验收时有关人员应逐项认真检查验收,并对验收质量负责。4.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5.验收完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应将特种设备附有的相关文件收集、归档。3.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制度1.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活动应委托取得相应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的单位进行。2.签订安装、改造、维修合同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审查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的资质和相关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3.施工前,配合、督促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将拟

18、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坚决制止施工单位未履行书面告知义务而进行施工的行为。4.督促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向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申报安装、改造,维修活动的监督检验。5.根据安装、改造、维修的合同规定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配合实施监督检验的检测机构监督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施工,发现未按照告知内容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整改,不予整改的,要求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6.拒绝接受使用未经监督检验和监督检验不合格的设备。7.经验收

19、合格的特种设备在验收后30日内从施工单位处接收相关技术资料并归档保存。3.3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申报制度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2.特种设备和所属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限速器等),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合格后再投入使用。3.在定期检验前,应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协调好检测时间,及时对设备采取措施(如停用)并作好清洁工作,顺利完成设备定验,确保安全。4.特

20、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时间根据上次的设备检验报告确定。5.定期检验报告要有专人保管,随时备查。3.4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本单位的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由本单位特种设备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2.在检查中发现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并且上报本单位领导。 3.对发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不按规定违规操作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批评教育。4.相关负责人及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5.对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检查出的设备安全隐患的,应按规定落实整改。3.5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例会制度1.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时期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21、情况,加强安全管理,积极知道、主动地做好预防措施,确保安全使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会议制度,至少应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会议,督促检查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工作。2.会议内容以特种设备安全为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了解特种设备的安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布置下一步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等工作。(2)学习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传达上级部门的有关通知、文件精神。(3)通报特种设备违章违纪不良现象和不安全行为。3.会议召集者在开会之前,应做好有关资料准备工作,会议上要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应列出,重要会议会后要下发会议纪要。3.6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22、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预防各类事故发生。2.结合各自实际,定期不定期对本单位在用特种设备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3.建立隐患登记制度,对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整改措施要详细登记,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4.及时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重大隐患要逐级上报。 5.限期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指定专人,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并报告整改结果。 6.制定预案,动态管理。对本单位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部位和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到有备无患,安全生产。

23、 7.因事故隐患排查不认真,报告不及时、整改不到位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将依照规定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3.7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根据格尔木地区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目录,加强重要部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2.确定本单位重点监控设备,逐台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3.确保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100%;4.对经检验判为监控使用的重点监控设备,认真落实监控措施,未按规定整改的,不得带病运。3.8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以维护为主的原则。

24、2.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通过学习技术,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工艺、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享有“三项权利”,即:有权制止他人私自动用自己操作的设备;未采取防范措施或未经主管部门审批超负荷使用设备,有权停止使用;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超期不检修,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3.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日常维护保养:操作者每班照例进行保养,包括班前1015分钟的巡回检查;班中责任制,注意设备运转、液标液位、各种温度仪表、压力指示信号、保险装置是否正常;班后、月未、节日前的大清扫、擦洗。定期维护保养,

25、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设备检查保养。4.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搞好调整,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5.精心维护、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保持零件、附件及工具完整无缺。6.掌握设备故障的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7.设备检修人员对所包修的设备,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操作人员搞好安全生产。8.所有特种设备维护工作,必须有明确分工,并及时做好防冻、防凝、保温、保冷、防

26、腐、堵漏等工作。3.9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为设备管理提供资料和技术信息等,是管好设备的基础工作。1.有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2.特种设备要有安全技术档案,并应逐台分别建档(一机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使用证、注册登记表(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4)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6)设备重大维修修、改造的有关

27、技术文件;(7)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安全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4.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封存。3.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教育制度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操作者本人和他人的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1.对新工人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危险性的设备或场所。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参加质监部门的取证和换证培训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准许上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四年复审一次。3.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台账。4.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坚持长教不懈,学习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8、,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操作。3.11特种设备应急和事故处理工作制度1.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或者泄漏,在抢险救援时应当区分介质特性,严格按照相关预案规定程序处理,防止二次爆炸。3.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4.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5.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情况和鉴定结果,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依照条例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 3.12 接

29、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1.不设置特种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禁区”,自觉接受监督管理;2.自觉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对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和现场安全监察;3.及时反映特种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指导,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4.积极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如实反映实际情况;5.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到位,事故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3.13锅炉操作人员交接班制度1.交班人员应在交班前对锅炉运行状况做一次全面检查和调整,保持锅炉运行正常。2.接班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到达锅炉房做好接班准备工作。3.交班人员应向接班人员介绍本班运行

30、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4.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对锅炉运行及安全附件、辅机情况进行检查,做好交接班记录。5.交班人员发现接班人员酒后接班,应予拒绝,并向锅炉安全管理人员报告。6.接班人员未按时到班,交班人员应向锅炉安全管理人员报告,不得擅自离开岗位。7.其它需要规定的内容。3.14锅炉巡回检查制度1.按照制定的巡回检查的时间、路线(包括锅炉主机、安全附件、附属设备、燃气燃油管路等)认真进行检查。2.检查一次仪表、二次仪表、燃气泄漏报警系统和安全附件等是否正常,各指示、信号有无异常变化,对压力表、温度计、水位计、油位计等要随时进行目测检查。3.检查锅炉受压元件可见部位和炉墙是否有异常现象。

31、4.检查燃烧设备(燃烧机)和燃烧工况是否正常。5.检查水箱水位、风机和水泵轴承及电动机的温度、各阀门开关位置、给水压力等是否正常。6.检查除尘器是否漏风、水膜除尘器水量大小。7.检查炉渣清除情况。8.检查炉排变速箱和前后轴、风机、水泵等润滑部位的油位是否正常。9.巡回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将检查和处理结果记入运行记录。10.其它需要规定的内容。3.15锅炉水质管理制度1.应使用符合要求的水处理设备、药剂和树脂。2.水处理作业人员应按照水处理操作规程进行设备运行操作和水质化验分析。3.每次化验分析的时间、项目、数据以及采取的措施等应填写水质化验记录。4.接受检验机构进行的锅炉水处理检验。5.锅炉应在无垢或薄垢下运行,不应以清洗代替正常的锅炉水处理工作。6.其它需要规定的内容。3.16节能减排管理制度1.应做好能耗(燃料、水、电)、产品(蒸汽、热水)的计量和统计,进行经济指标考核。2.能效监控装置、能源计量器具、节能装置完好有效。3.锅炉运行操作应力求燃烧、压力、水位稳定,根据负荷变化及时调整燃烧工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