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大师彼得8226;德鲁克讲座.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62470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8226;德鲁克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8226;德鲁克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8226;德鲁克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8226;德鲁克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8226;德鲁克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8226;德鲁克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大师彼得8226;德鲁克讲座.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生平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

2、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他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

3、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

4、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德鲁克与夫人结婚多年,他们住在加州克莱蒙特,有四个孩子,六个孙子。*Drucker在国内另一译名为“杜拉克”。生平:1909年11月19日 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妇女之一。1938年 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1931年 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1942年 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1946年 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1954年 出版管

5、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1966年 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1973年 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被誉为The father of modern management Gurus Guru等。对话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关于互联网的真正影响力互联网对于文化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对经济的影响。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对于那些半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的影响。他们并不将自己看作是他们本国经济中的一部分,而是将自己视为全球发达经济的一部分。下一步也许是:心理一致的全球中产阶级的出现 问:您对

6、这次网络泡沫的破灭感到惊讶吗? 德:真正使我感到惊讶的是,网络泡沫并没有在两年前破灭。早在1999年1月,我就告诉过我的所有朋友让他们撤出投资,因为我预计泡沫随时会破灭。但网络泡沫之所以今年才真正破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公众心里,人们常常将规模和重要性相混淆。其实,这二者的关联性极小。互联网确实非常重要,但只有很小的(经济性)规模。 让我给你举个例子。电影对人类想象力的影响可能比互联网大得多。电影的出现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一种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也使得文盲和穷人第一次有机会接触整个世界。如果今天电影行业消失的话,那么其经济影响只会在如下两地显现出来:好莱坞和孟买。

7、整个世界范围有多少人服务于该行业呢?我猜测有100万人左右。 另外的一个误解是:有影响力就一定会盈利。在网络泡沫高涨之际,大家普遍认为由于互联网极其重要,那么它一定是盈利的。其实并非如此。互联网无论作为一个企业,还是作为一个行业,其是否能够盈利是值得怀疑的。但它的影响力却是匪夷所思的。关于这一点,医药行业的发展就是一面“历史明镜”。 问:怎么讲? 德:你认为什么东西对于19世纪的医学应用的影响最大?麻醉药,还是消毒剂?不,是发烧体温计!发烧体温计的出现使得母亲能够为孩子量体温,也使得人们能够判断自己是否生病。它创造了现代医学!就科学价值而言,温度计为零。温度计诞生于17世纪,由于它能够测量热度

8、,所以对科学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影响力与盈利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关联度。 问:互联网的重要影响力表现在哪? 德: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就是它的影响所在。“距离的消除”始于19世纪20年代英格兰铁路的修建。铁路在这方面发挥的影响比互联网更快,也更显著。但是铁路的发明者并没有看到这一成果的巨大潜力,第一个意识到铁路重要性的人是前奥地利首相Rothschilds。而今天,互联网已经消除了通讯的距离。 关于新经济和信息技术几乎很少有公司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成功,“不朽的公司”只是华尔街的一个误解。互联网的主要影响不在经济方面,而在于心理方面。并不存在新经济,互联网只是极大地拓展了旧经济的规模 问:新

9、经济真有什么新颖之处吗? 德:没有丝毫迹象表明经济周期已经消失。在消费者行为和分销渠道方面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使然。从经济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只不过是另一种分销渠道。以购买新车为例,消费者使用互联网不是用以买车,而是用以排除和拒绝。如今,当他们与交易商交谈时,他们已经知道不需要什么。互联网也许是一种新型分销渠道。每一种渠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业务。也许在互联网上,你必须成为你的客户的购买者,而不是销售者,这也正是通用汽车公司宣布他们将要努力达到的方向。他们将为客户找到合适的汽车,包括比较车型、找到称心的交易商。那将是一位商人,而不是一位购买者。 问:互联网同样能红利滚滚吗

10、? 德:也许它别无选择。事实上,并不存在公司必须呆在哪个行业的法则,相反,“存在就是合理的”。几乎很少有公司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成功,“不朽的公司”只是华尔街的一个误解。互联网的主要影响不在经济方面,而在于心理方面。并不存在新经济,互联网只是极大地拓展了旧经济的规模,不是吗? 问:那么非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呢? 德:信息技术仅仅只是对新系统的一个反应。在企业,我们一直都拥有很好的信息系统。例如:会计系统就是最好的信息系统。因此,同样的道理,信息的真正影响力也不在经济方面,这也正是泡沫破灭的原因:信息产业真正成为一种商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并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具备条件的。计算机的总产值是多少?在高达

11、数万亿美元的世界制造业经济中,它只是沧海一粟,将来也同样如此。 问:计算机在提升企业效率方面不重要吗? 德:互联网只是创造了一种记录系统,用以记录大多数企业的行为。计算机出现以前,我们已经拥有了数学模型:vector分析法和Boltzmann方程式。我们也有能够组织运输的模型。第一个模型是西尔斯(Sears)公司开发的,主要是用于存货。运货量和仓储量之间如何平衡,以及将存货保存在何处等等,模型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计算出来了。 计算机是个“低能儿”,它只能处理一套逻辑系统,它能做的只是说“0”或“1”。它使得你自己必须作系统分析,通过数据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另一方面,人脑却能同时处理多个逻辑系统

12、。因此,互联网并没有质的突破,它并不能让你做以前无法做成的事情。上周我和欧洲的一家生产消费品的公司的管理人员交谈(该公司是欧洲最早使用计算机的公司之一),我问他们是如何选择供应商的?他们答道:“关键是,我是否信任他?”我问为什么这很重要。他们答道:“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陷入任何危机之中,你都必须依靠你的供应商才能脱离苦海。”这也正是供应商之间的差异所在。这些东西都没有改变。“判断”,是计算机不能攻克的重要难关。 关于管理咨询、大萧条和美联储到目前为止,管理方面所有重要的创新都来自于实践,而不是理论研究。我是唯一一个还活着的既是熊彼特又是凯恩斯弟子的人。只要人们仍然坚信格林斯潘“金口一开”所产生的

13、效应,那么美联储仍将具备控制力。但只要这一效应不再灵验,那么,“华佗转世”也将无能为力 问:为什么那么多的管理思想家同时也是咨询专家? 德:55年前,我曾拒绝了哈佛商学院的邀请,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系主任制定了这样一条规定“每周只允许用一天时间用于咨询活动”,他不允许教师花费太多时间在校外。但我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而实践家是需要实践锻炼的。我将我从事的咨询实践看作是我的实验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几乎没有商学院,而现在却有600多所。商学院数目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教师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言。由于这阵风已渐渐变缓,我希望他们明白他们必须开展咨询服务,就如同医学院必须实践一样。仅仅

14、待在管理学院是没用的,因此你必须走出象牙塔,从事咨询活动以积累实践经验。 问:实践经验的缺乏对管理思想的研究有何影响? 德:到目前为止,管理方面所有重要的创新都来自于实践,而不是理论研究,对于1890年以前的医学也同样如此。目前,只有迈克尔波特和菲利科特勒两人的学术研究才能产生重要的结论。泰勒曾在他的胸牌上写着“管理咨询员”,但这主要为了是“吓唬”别人。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是第一本提出“什么是企业”的著作。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出来。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的客户提出了这个问题。金融界至今对该问题还是不能理解。70年前,我是伦敦的一名证券分析师,因此我敢说没有一位金融界人士真正理解了企业的含义,这

15、是因为他们认为企业就是赚钱的。对于一家生产鞋的企业,金融界的人士不能理解,他们认为钱是“真实”(real)的。其实,鞋是“真实”的,钱只是一种最终结果。企业是什么?企业的部分功能就是创造消费者价值和进行创新活动。你也许认为这是纯粹的熊彼特思想。你不会不知道约瑟夫熊彼特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吧? 我是唯一一个还活着的既是熊彼特又是凯恩斯弟子的人。1929年我住在法兰克福,当时我在华尔街一家著名公司设在欧洲的总部工作,我的老板坚持员工培训必须接受大学课程教育,因此他让我去波恩。每周五晚上,我都能聆听到熊彼特的教诲。几年以后,我成为了伦敦一家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家,我的老板认为他的经济学家必须懂得经济学知识

16、,于是他派我前往“凯恩斯研习班“进修在那儿,我知道了自己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对商品特别有兴趣,而我的兴趣在人。 问:但人们不能改变一个组织或者整个经济体的命运吗? 德:不。美国的大萧条完全是不必要的。当欧洲崩溃之时,美国刚从一次中性衰退中恢复过来,于是就开始了对银行的监管。梅耶(Eugene Meyer)(凯撒琳格拉汉姆的父亲,也是胡佛总统的联储主席)碰巧是我父亲的朋友。二战期间,我独自一人身处华盛顿,极其孤单,他经常请我吃饭,他告诉我了这个故事。 梅耶深谙管理银行之道。其实,任何人都知道此理。你只需付清款项,只需印刷货币就可。人们用钱干什么呢?某天晚上,他们将钱藏在床垫下面,第二天又

17、存入银行。梅耶知道他应该付清款项。1932年选举过后,他去找胡佛,但胡佛说:“紧急行动必须经过选举当选总统的同意。”于是梅耶去找罗斯福,但罗斯福说:“这是胡佛的职责。”我问梅耶:“那为什么你不采取行动呢?”他回答道:“孩子,在1932年,没有总统的同意,你是不可能做成这件事的。”但当时如果梅耶做了的话,那么大萧条将不会出现,除了也许会出现在农业部门。在这4个月之内,胡佛和罗斯福从没有见过面,他们彼此怨恨对方。梅耶说他当时应该自己决定的,即使没有征得总统同意,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 问:在这之中,管理方面的教训是什么? 德:正如一句12世纪的德国谚语所言,“除非你的君主叫你两遍,否则不要搭理他

18、。”(即中国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只管继续做你的事。你不必征得同意,这是因为这一过程可能有人会说不同意。诚然,这一行为的风险可能是入狱,但你必须承担这个风险。梅耶显然没有。 问:您认为今天美联储的效率如何? 德:20年代和30年代的美联储主席是诺曼(Montagu Norman),他曾是英格兰银行的行长,他拥有和格林斯潘同样高的声誉,但大萧条毁了他的一世英名,同样,如果发生大萧条,格林斯潘也将不能幸免。说美联储主席“手握重权”其实并不正确,他拥有的唯一一项权利就是对利率的控制权。由于企业不再依赖从银行借款,所以利率的重要性也就大打折扣。利率仅仅对股市而言才是重要的;对经济而言,如果利率

19、上调至18%或者下降到2%,那么当然重要,但仅仅下调0.5%只不过具有象征意义罢了。只要人们仍然坚信格林斯潘“金口一开”所产生的效应,那么美联储仍将具备控制力。但只要这一效应不再灵验,那么,“华佗转世”也将无能为力。 问:您钦佩哪些管理思想家? 德:我从那些非管理类的思想家处获益更多。关于领导方面的最佳著作可参阅Xenophon的作品,他是苏格拉底的朋友兼弟子,后来成为了一名军事领袖。实际上,我并不喜欢看管理方面的书籍,我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书。 问:你希望因为什么而被后人牢记? 德:我帮助许多人实现了他们的目标。 彼得德鲁克提出的问题 管理思维最具特色的标志就是:以“事业的理论”指导运作。 只有

20、明确组织的目的之后,组织才能有绩效。 利润不是组织的目的而是结果。 客户不是在购买某一种“产品”,而是购买需求的满意度。 “新经济”的挑战: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管理这一学科的创始人是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54年,德鲁克出版了他的杰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在此之前,只有论述管理工作中各个单一功能的书籍, 如:会计学、营销学、劳资关系等。德鲁克是将管理的所有功能有机整合起来的第一人。如今,他所提出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引领着管理学者和企业领导者继续探索。 1943年,当德鲁克决定用两年时间从内部来研究通用

21、汽车公司时,他是冒着个人事业发展的风险的。在那个时代,凡是正统学者没有人会去研究一家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德鲁克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大企业开始在社会、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重大的作用,权力的重心开始向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大企业转移。德鲁克认为,若要弄懂现代社会,就意味着首先要弄懂管理,然后向大众和管理者解释管理。 德鲁克深知,如果管理能成为一门学科的话,那么,就可以教授管理并广泛传播管理,进而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管理业已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即:组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组织存在是必然的。 在1900年以前,只有士兵、牧师和教师为有组织的机构工作。大多数人都是独自

22、工作或在小单位里工作,并且大多数工作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在20世纪初,五分之四的美国人仍然在农场从事体力劳动、家政服务和蓝领工作。而现在,最大的职业群体是由那些在组织内从事专门工作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工作者所组成的。 史无前例的是,大批具有高等学历、技术娴熟的人士加盟各种各样的组织,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的,而这些目的单靠一个人是无法实现的。管理通过明确表达组织的目的并把实现组织目的变为可能。美国是投资者的国度,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但是德鲁克教导我们,只有明确组织的目的之后,组织才能有绩效。他同时还告诫我们,利润不是组织的目的而是结果。 在德鲁克之前,大多数人是以企业生产的产品

23、来界定企业性质,这是因为他们的生产型思维使然。如今,市场型思维占主导地位。而德鲁克的精辟见解是,客户不是在购买某一种“产品”,而是购买需求的满意度。如果家居和(Home Depot)只将自己定位为五金、建材供应商,那么在短短21年内它就不可能发展到年营业额为300亿美元的规模。与此相反,家居和的管理层提出以下问题:谁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家居和的管理层深知,缺乏经验的自己动手者不想只要一些工具,他们想要的是负担得起的家居的改善。据此,家居和在出售产品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与此相关的建议和帮助,进而帮助客户提高信心,掌握改善家居环境的技术。 德鲁克因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而享有盛誉: 我

24、们的事业是什么?谁是我们的客户?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全世界的几代经理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事业的理论”(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已家喻户晓。管理思维最具特色的标志就是:以“事业的理论”指导运作。因此,重大决策和首创精神都在验证这一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利润是重要的,因为利润可以说明你的理论是否奏效。如果你没有取得你所期待的结果,你应当重新审查你的运作模型。这样做就相当于采用科学的方法,一切始于假设,在实践中验证假设,必要时做相应的修改。 重温德鲁克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著作以及领悟他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思想是一个震撼心灵的过程。管理领

25、域很少有什么发展能逃过他的慧眼。早在“策略”一词能在商业环境下被人们理解的许多年以前,德鲁克就已经为竞争策略列出了精要。他总是比其他人早10年或20年来探讨管理学中范围广泛的主题,如:组织的设计、成本会计、创业精神和管理信息。在“管理”这样一个因追风逐浪而备受嘲弄的领域中,他的真知灼见却经久不衰。 同样令人赞叹的是,90岁高龄的德鲁克仍是慧目远眺。他的新作题为21世纪的管理挑战。没有人能像德鲁克一样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由于同样原因,正当整个世界都在举目注视电子商务时,德鲁克先生指出了管理学真正的新领域非营利组织,“系统化、原则性和基于理论的管理能迅速地使非营利

26、组织产生最大的绩效。” 几十年前,德鲁克创造了“知识工作”一词。他对于“知识工作”的精辟论述源于自身对“知识工作”的深刻认识。德鲁克认为“工作”只是一项单纯的人类活动,而管理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德鲁克深知人们从内心深处是反对被“管理”的,这是情有可原的。此观点尤其适用于知识工作者,因为知识工作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了解要比他们的老板深刻得多。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监督是一座特殊的地狱,这就是为什么称职的经理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员工发展:让员工专注绩效和结果,经常通过实例教导他们仔细想一想他们擅长什么?如何学习?他们看重什么?这种自我认识对于员工取得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这样一个商务空前发展

27、,而管理却相对滞后的时期,我们有必要重申德鲁克先生的告诫:我们生活的和社会的质量依赖于我们所建立的组织的质量,即:依赖于管理。什么是绩效精神?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绩效精神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重点必须放在一个人的长处上放在他能做什么上,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上。一个组织的“士气”并不意味着“人们在

28、一起相处得是否好”,其检验标准应该是绩效。如果人际关系不以达成出色绩效为目标,那么实际上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是互相迁就,并会导致士气萎靡。 一个企业要想培养绩效精神,应在以下四方面付诸实践:一、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绩效上。对企业和每个人来说,组织精神的第一要求就是绩效的高标准。但绩效并不意味着“每次都成功”,而是一种“平均成功率”,其中允许有而且必须允许有错误甚至失败。绩效所不能允许的是自满与低标准。 二、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 三、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如工作岗位、工资报酬、提升、降职和离职等,都必须表明组织的价值观和信念。它们是组织的真正的控制手段。 四、 在有关人的各项决

29、定中,管理层必须表明,正直是一个经理人所应具备的唯一的绝对条件。同时,管理层也应表明它对自己也同样地提出公正这个要求。 绩效追求高标准健康组织的第一项要求就是对绩效提出高标准。事实上,推行目标管理和把重点放在任务的客观要求上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促使经理人为他们自己设定绩效的高标准。这就要求正确地理解绩效。绩效并不是每一枪都打中靶心那是马戏团中只能持续几分钟的一种表演。绩效要求能长时期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安排中持续地产生成果。绩效的记录中必须包括错误和失败。它必须既表明一个人的长处,又表明其短处。有些人通常能干得较好,很少降到一定的水准以下,但也很少有突出优异的表现。另外一些人在正常情况下表现一般,

30、而在发生危机或遇到大的挑战时,却能接受挑战而像个“明星”似地取得出色的绩效。这两种人都有绩效,都应该予以肯定。但他们的绩效却显得极不相同。另外还有一种人,从来不犯错误,从来没有过失,他所做的从未失败过。这种人决不可信任。他或者是一个弄虚作假者,或者只做稳妥、可靠的琐事。每一个组织都经常会受到“但求无过”的引诱。如果管理层不把绩效看成是一种平均成功率,那它就是错误地把迁就当作了绩效,把没有短处看成了长处。这种管理层将使其组织失望和败坏士气。一个人犯的错误越多往往越有好处因为他尝试的创新也越多。一个人如果成绩一直不好或绩效平平,那就应该调换他的工作,这是对他负责。一个不能胜任其职务的人会感到烦恼、

31、困惑和焦急。把一个人安排在他不能胜任的职位上,对他并没有好处。如果不正视一个人不能胜任工作,那是怯懦而不是同情。一个人为了对下属负责,也必须有所绩效。下属有权要求能干的、有献身精神的、有绩效的人来当领导。下属有权要求上司有绩效,否则,他们自己也难以取得绩效。最后,一个人为了对企业中所有其他的人负责,也必须要有绩效。如果一个经理人或专业人士绩效不好,整个组织都会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取得优异绩效,对整个组织都有利。 重点放在机会上如果一个组织一贯把重点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就会有高涨的取得绩效的精神;如果一个组织把力量放在能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就会有兴奋、挑战的感觉,并取得绩效的满足。

32、当然,也不能忽视问题。但是,一个把重点放在问题上的组织是采取守势的组织。那是一个总在想着过去的黄金时代的组织。那种组织总是认为,如果没有出差错,他们就会干得更好一些。因此,一个需要在其公司中创造和维持绩效精神的管理层,必须把重点放在机会上。同时,它还要求把机会转化为成果。一个把重点放在机会上的管理层,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在其目标中把机会放在主要的地位。每一位经理人和专业人士在拟订其绩效和工作计划时,首先应该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什么机会,如果抓住了,将会对公司和我这个单位的绩效产生最大的影响?” “人事”决策须慎重一个组织如果要建立起一种高度的绩效精神,就必须把有关“人”的各项决

33、定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提升、降级和解雇看成是一个组织真正的“控制手段”。因为,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将向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如果一个公司在口头上说“我们期望第一线的主管注意人际关系”,而每次提升的都是那些把报表填写得很整洁的主管,那么,它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会有什么收获。即使最迟钝的主管也会很快了解到,公司真正重视的是整洁的报表。人事安排和提升是最关键的人员决定,需要仔细考虑并有明确的政策和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必须符合公正和平等的高标准。这些决定不应该以看法和一个人的“潜能”为依据,而必须以同明确的目标相对照的实际成绩记录为依据。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有些长期在公

34、司中忠诚服务的人员已不再能做出贡献。例如,有一位在公司初创时就任簿记员的人,随着公司的成长而得到提升,到50岁时升到了一家大公司主计长的职位,而这完全是他所不能胜任的。他一直忠诚服务。既然人家忠诚服务了,就应该受到忠诚的对待。但是,尽管如此,还是不应该把他留在主计长的职位上。这不仅由于他缺乏取得绩效的能力,会损害公司,而且由于他的不称职会影响整个管理团队的士气和信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客观地做出决定,即从公司的利益出发,必须把这个人从其职位上调开。但这个决定又是一个涉及人的决定,因而要深思熟虑,真正的同情并承担起责任。亨利福特二世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使濒临倒闭的福特汽车公司复兴,在很大

35、程度上就是由于他理解到企业“良心”问题的重要性。那时,在一个关键部门中有9个管理人员,却没有一个人能胜任改组后的新职务。结果,他们都没有被安排在这些新职务上,而是被另行安排到其他部门担任他们能胜任的技术工作或专业工作。要解雇他们是容易的,他们缺乏做管理人员的能力是大家公认的。但是,他们在公司困难时期一直在忠诚地工作,所以不能轻易解雇他们。亨利福特二世坚持这样一条原则:一个人如果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留在职位上。但他又确定了另一条原则:不应该由于过去制度的错误而惩罚任何人。福特公司之所以能够很快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严格遵守了这两条原则。未能正确处理这种“良心”问题的一个常用借口是,“他在这

36、里干了那么久,我们不能调走他或解雇他。”这是一种很坏的逻辑,而且是一种软弱的托辞。它对管理人员的绩效、精神,以及他们对公司的尊重都有损害。但是,如果解雇这样一个人,那也同样不好。它违背了公正和合理的组织观念。它会动摇人们对公司的正直的信心。因此,一个关心组织精神的管理层,处理这类问题时既坚持原则又非常慎重,因为这将向组织表明,管理层是否严肃地对待其职务安排和对待人。 正直是试金石一个健康组织的管理层应坚决强调诚实正直的品格。这首先必须体现在管理层的“人事”决定中。因为,领导方式是通过品格体现出来的,而品格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学到的。如果一个人在担任职务时没有那种品格,他就永远也不会有那种品格。品格

37、是可以考察的。同某个人在一起工作的人,特别是他的下属,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否正直。他们对这个人的许多缺点都可以原谅,但他们不会原谅他的不正直。他们也不会原谅更高的领导提升不正直的人。很难给正直下一个定义,但却不难表明不正直的人不适于担任管理职务。一个人如果老是看别人的缺点而不看其优点,老是看别人不能做什么而从来没有看到别人能够做什么,那他就会破坏组织的精神,那就决不能委任他做管理工作。决不应该委任那种对人不对事的人。他们老是问“谁正确?”而不问“什么是正确的?”把人事置于工作要求之上会造成腐蚀和破坏。这会促使下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玩弄权术。尤其严重的是,它会促使下属在发现错误后

38、掩盖错误,而不是采取改正措施。对那种害怕下属能干的人决不应该提拔。对一个不对自己的工作提出高标准的人,决不应该委以管理的职责。因为那会使得人们轻视工作和管理层的能力。管理层决不应该委任那种重才不重德的人。这种人常常会给组织带来无法挽救的灾难。一个人可能所知不多,绩效不大,能力不强,但作为一个经理人,不一定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但是,如果他缺乏正直的品格,那么,无论他是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绩效,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他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组织的精神,破坏工作绩效。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来讲,尤其是这样。因为,一个组织的精神是从顶层创造出来的。如果一个组织精神高昂,那是由于组织高层的人们精神

39、高昂。如果它失败了,那是由于上层腐败了。正如俗话所讲,“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人的品格不足以成为下属的表率,那么,他就不适合担任高级职务。 组织精神的第一要求就是绩效的高标准 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 有关“人”的各项决定是一个组织真正的“控制手段” 一个健康组织的管理层应坚决强调诚实正直的品格目 标 管 理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

40、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理人不能监控其他经理人。老福特曾试图这样做,结果福特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经理人必须实施目标管理,这是德鲁克给经理人的忠告。从根本上讲,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促使被管理的经理人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也就是说,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 南方卫理工会大学商学院的理查德巴斯柯克指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具有哥白尼“日心说”般的突破性效应:“德鲁克注重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行为的监控,这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为它把管理的整个重点从工作努力即输入,转移到生产率即输出上来。”德

41、鲁克对这一概念做了精辟的解释:“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必须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企业每个成员所作的贡献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作贡献。他们的努力必须全都朝着同一方向,他们的贡献都必须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没有隔阂,没有冲突,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因此,企业的运作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整个企业的目标为导向;尤其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注重企业整体的成果,他个人的成果是由他对企业成就所作出的贡献来衡量的。经理人必须知道企业要求和期望于他的是些什么贡献。否则,经理人可能会搞错方向,浪费精力。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有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

42、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眼中带着想象的光辉仰望天空说:“我在建造一所大教堂。”自然,只有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经理人。第一个石匠知道他要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并设法得到它。他很可能会“正当地工作,以便得到公平的报酬”,但他不是而且永远不会是一位经理人。成问题的是第二个石匠。事实上,技艺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一个组织不要求其成员贡献出尽可能高的技艺,该组织就可能士气不振。但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危险,一个有真本事的工人或专业人员在雕琢石块或聚集了很多下脚料时,认为这本身就是成就了。在企业中应该鼓励人发挥技艺,但技艺始终应该同整体的需

43、要相联系。任何一个企业中绝大多数的经理人和专业人员,正像第二个石匠那样,关心的只是专业工作。它可能使一个人的眼界和努力从企业的目标转移开来,而把职能性工作本身作为一种目的。在很多情况下,职能经理不再以他对企业作出的贡献而以他的专业技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成就。当为了企业的成就而对他提出要求时,他感到恼怒,认为这妨碍了“优质的工程”或“均衡的生产”。职能经理的这种技艺要求,如果不予以调节,就会成为一种离心力,把企业搞得支离破碎,并使企业成为各个职能王国的一种松散的邦联。这些职能王国只关心自己的专业,保守自己的“秘密”,热衷于扩大自己的领域而不是热心于建设整个企业。 上级必须知道对下级的期待是什么;而

44、下级必须知道自己对什么结果负责。每一位经理人,上至大老板,下至生产工长或主管办事员,都必须明确其目标。否则,一定会产生混乱。这些目标必须规定该人所管理的单位应达到的成就,必须规定他和他的单位在帮助其他单位实现其目标时应作出什么贡献,还应规定他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能期望其他单位给予什么贡献。换言之,从一开始就应把重点放在团队配合和团队成果上。这些目标应该始终以企业的总目标为依据。即使对装配线上的工长,也应该要求他以公司的总目标和制造部门的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自己的目标。公司可能非常之大,以致个别工长的生产工作同公司的总产出之间似乎有着天文数字般的距离。但工长还是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公司的总目标上,并

45、用他的单位对整体作出的贡献来表述本单位的成果。如果一位经理人及其单位不能对明显影响企业的繁荣和存在的任何一个领域作出贡献,那就应该把这一事实明确地指出来。这对于促使每一个职能部门和专业充分发挥技能,以及防止各不同职能部门和专业建立独立王国并互相妒忌,都是必需的。这对于防止过分强调某一关键领域也是必需的。为了获得平衡的工作,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中所有经理人的目标还应该兼顾短期的考虑和长期的打算。而且,所有的目标应该既包括各项有形的目标,又包括经理人的组织和培训、员工的成绩和态度以及公共责任这些无形的目标。否则,就是短视和不切实际。每一位经理人的工作目标,应该用他对自己所属的更高一级单位的成功作出的

46、贡献来规定。高一级的管理当局当然必须保留是否批准下级制定的目标的权力。但是,制定自己的目标,却是每一个经理人的责任,并且是其首要责任。它还意味着每一位经理人应该认真地参与他所属的上一级单位目标的制定工作。做一个经理人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正因为他的目标应该反映企业的客观需要,而不仅是上司或他本人的想法,他必须以积极的行动承担起对企业目标的责任。他必须知道企业的最终目标,期望于他的是什么,为什么期望于他,对他进行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标准。在每一单位的整个管理当局中,必须有一种思想的交流。要做到这点,每个经理人就必须仔细考虑本单位的目标是什么,并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制定目标的工作。只有下一级的

47、经理人用这种方式来参与,上一级的经理人才能知道应该对他们提出什么要求。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一个经理人为了能控制自己的成就,除了了解自己的目标以外,还必须了解其他一些情况。他必须能够对照目标来衡量自己的成果。在企业的所有重要领域中,应该提出一些明确而共同的衡量标准。这些衡量标准不一定是定量的,也不一定要十分精确,但必须清楚、简单合理。它们必须与业务有关并把人们的注意力和努力指引向正确的方向。它们必须是可靠的至少其误差界限是大家所公认并为人所了解的。每一个经理人都应该能得到他衡量自己的成就所必需的信息。而且要及时得到,以便能作出必要的修正,获得所需的成果。而且这种信息应该送交经理人本人而不是其上级。它应该是自我控制的工具,而不是由上级来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