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企业信息管理 简答题.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6283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 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 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 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 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 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企业信息管理 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企业信息管理 简答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简述信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答:(1)信息技术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2)信息技术有利于获得全行业的竞争优势。 (3)信息技术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4)信息技术保进了业务流程重组。 二、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答: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软件包的应用。 (1)、MRP是物料需求计划。它是一种计算物料需求时间的系统,主要用于库存和订货管理。 (2)、将销售管理、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采购管理、能力需求计划、数据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功能引入,形成制造资源计划,这就

2、是MRPII。 (3)MRPII仅能管理企业内部的物流和资源流。ERP把原来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系统。 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的日益需要也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首先强调库存和订货管理,在这样的需求下,产生了MRP软件。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要求把供应商、企业经营活动以及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了ERP。 三、如何理解信息系统改变企业组织形式。 答:1、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一种层次化的、集中式及程序化的模式。其管理活动从高到低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结构。 2、高层管理者不可能直接、及时地从低层获取做决策所需要的完整信息,因此企业需要大量的

3、中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化的通信和计算机,高层管理者能够同作业层的人员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少甚至消除中间管理层的介入。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变成倒“T”形的管理组织形式。 3、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中大量的程序化日常事务处理已完全自动化,这样可以大大缩减低层的管理人员,同时可适当扩充中层管理人员,这样就形成另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即菱形结构的管理组织形式。 四、举例说明企业运用信息系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答(1)根据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模型,企业受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影响。通过运用信息系统有助于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对于买方的力量:采用信息系统可以提高转换成本,限制买方的竞价能力。例如:海

4、南“中国绿色通道电子商务网”和各地农贸批发市场联合建立网站。 对于供方的力量:运用信息系统可以降低寻找潜在供应商的成本,限制供方的竞价能力。例如: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网进行比价采购。 对于替代品:采用信息系统可以改进产品性能,降低价格,形成针对替代品的竞争优势。例如:电子宠物是传统动物宠物的替代品。 对于潜在进入者: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进入壁垒”更坚固。例如:海尔集团开发出网络冰箱,这种专利产品是最好的“进入壁垒”。 对现有竞争对手:采用信息系统使企业与本产业或其它产业的企业竞争,使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例如:美国费城的国家银行通过与小银行共同构建ATM系统,在竞争中取胜。 (2)在三种基本竞争

5、战略中应用信息系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总成本领先战略:以低成本取胜。例如:美国惠普公司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大大降低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在竞争中取胜。 差别化策略:以特取胜。例如:美国花旗银行首先开发出了ATM系统,吸引大批储户,在竞争中占优势。 聚焦战略:主攻某一特定的顾客群或某一细分市场。例如:大连圣亚海底世界通过信息系统处理小学生的信息,市场定位于小学生,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五、试述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 答: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硬件组成及其联接方式。 (1)、硬件组成a计算机及外部设备b数据通信及网络设备c办公自动化设备 (2)、硬件联接方式即网络结构 a计算机网络通信距离可分为局域网、文域网

6、、城域网 b局域网软硬件设备硬件:服务器、客户机、网络设备、通信介质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 C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四种形式: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3)企业网络特点: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各个部门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国家、甚至全世界。企业网络则是要将所有部门及分公司的各个网络联成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即建立广域网。 六、在BSP法中,如何定义信息系统结构? 答:在BSP法中采用U/C图定义信息系统结构。 1按关键资源的生命周期顺序排列企业过程。 2根据过程产生数据顺序排列数据类。 3在行列交叉处填入“C”或“U”,调整行列,使“C”靠近U/C对角线。 4根据“数据守恒原理”

7、进行数据正确性检验。 5划分子系统和确定共享数据。 6数据资源分布。 七、试比较结构化开发方法与原型法? (一)结构化方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按照面向用户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自下而上实现的一种开发方法。 优点:1、按照系统的观点,自上而下地完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3、面向用户4、充分预料变化情况5开发过程工程化。 缺点:1、起点低、工具落后、开发周期长。2、难于在实际中实施 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信息需求明确、规模较大、结构化程度较高的系统的开发。 原型法的思想在于一开始凭借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尽快给出一

8、个满足用户要求的初始原型系统,然后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一起对此原理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原型反复修改,直到完全满意形成实际系统。 优点:1、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易被接受。2、充分利用最新的软件工具很快形成原型。3、用户的主导作用。4、引入模拟手段。 缺点:1、对于大系统、复杂系统。很难快速建立起原型。2、整个开发过程要经过“修改-评价-再修改”多次反复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3、原型法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给系统的维护工作带来困难。 适用范围:原型法适用于用户需求不清,且需求经常发生变化,管理及业务处理不稳定,系统规模较小且不太复杂的情况。 八、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原则? (1)绘制DFD应自顶

9、向下地分层展开绘制。 (2)在给子加工编号时,应考虑把父加工编号作为子加工编号的一部分。 (3)画图先从左侧开始标出外部项,左侧外部项是数据输入来源。接收数据的外部项画在右侧。 (4)尽量避免交叉,可用重复的外部项或数据存储符号。 (5)上下层的数据流程图的输入输出分别相对应。 (6)数据流程图不反映时间的顺序。 九、如何采用HIPO图方法进行模块层次功能分解? 答:将一个大的功能模块逐层分解,行到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然后再进一步把每个模块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功能模块。 HIPO图由三个基本图表组成; 1、总体IPO较长:它是数据流程图的初步分层细化结果,根据数据流程图,将最高层处理模块

10、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功能模块。 2、HIPO图,根据总体IPO图,对顶层模块进行重复逐层分解,而得到的关于组成顶层模块的所有功能模块层次结构关系图。 3、低层主要模块详细的IPO图,对某些输送低层上的重要逐工作模块,还必须根据数据字典和HIPO图,绘制其详细的IPO图,用来描述模块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细节,以及与其他模块间的调用和被调用关系。 十、简述模块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 1、模块耦合:耦合是指一个系统内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模块之间的联系越多或越复杂,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高,每个模块的独立性越低。 (1)数据耦合(2)控制耦合(3)公共耦合(4)内容耦合 在模块设计时,应使用模

11、块的耦合程度尽可能低。数据耦合最理想,少用控制耦合,尽量避免使用公共过耦合,坚决不能采用内容耦合。 2、模块聚合:聚合即模块,内部各总分的紧凑性标志,体现整体的统一性和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度,模块内部的聚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和其它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 (1)偶然聚合,这种模块内部规律性最差,无法确定其功能,因此内聚最低。 (2)逻辑聚合,这种聚合的程度较差。 (3)时间聚合,这咱聚合程度为中等偏差。 (4)过程聚合,这种聚合程度为中等。 (5)数据聚合,其聚合程度中上。 (6)顺序聚合,其聚合程度较好。 (7)功能聚合,它对确定的输入进行一定的处理,并输出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一种最理想的聚

12、合方式。 模块分解设计的原则是系统中每一个模块内部有高度的聚合性,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密切相关,同时,模块之间应有低耦合性,提高模块的聚合程度与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是相辅相成的。 十一、如何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1、将ER图中的每一个实体集转化为一个关系,实体集的各个属性转化为关系中的各个属性。 2、实体集的标识属性作为关系的关键字。 3、对于ER图中的联系,应根据联系方式不同,采用不同方法以使被它联系的实体所对应的关系彼此实现某种联系。当两实体间是1:1或1:N联系时,不需要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而两实体间是M:N联系时,需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该关系的属性中要包括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

13、的关键字和联系的属性。 十二、企业信息资源集成战略的内容 集成战略的内容包括:信息组织集成、信息资源集成、信息系统集成。 1、信息组织集成是将“信息孤岛”统一在信息主管的领导之下或者说统一在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下,使经过重组的信息功能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形成一体化的组织信息结构。 2、信息资源集成主要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资源与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间的集成,显性信息资源与隐性信息资源的集成,战略型,管理型和业务型信息资源的集成。 3、信息系统集成是现代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方向,例如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信息门户就是企业信息资源开发集成战略的生动体现。 十三、简述ERP、S

14、CM、CRM系统的集成。 1、供应链管理(SCM):就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了一种“横向集成思维”,着眼点和着力点是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以及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集成。 2、企业资源计划(ERP)源于物料需求计划,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ERP在纵向上整合了企业的决策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操作信息系统,促进了企业组织的“扁平化”变革;在横向上整合了企业的生产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

15、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模块,带动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3、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是就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 真正解决企业供应链中的下游链管理,将客户、经销商、企业销售部门全部整合到一起,实现企业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 十四、简述企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的对策 1、人员管理,电子商务安全动作基本原则:(1)、双人负责原则,(2)、任期有限原则,(3)最小权限原则。 2、保密管理:安全管理需要很好地划分信息的安全防范重点,提出相应的保密措施。 3、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1)、硬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2)软件的日常管

16、理和维护。 4、数据备份和应急措施。5、跟踪与审计管理6、病毒防范 十五、简述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的进入战略。1、企业进入网络领域的战略形式:(1)、自己创建一个网络企业,优点:是投资小,运营与管理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与原先业务相联系的网站。缺点:是需要开拓市场投资见效期长等。 (2)、并购已有的网络企业:优点:是可以很快进入网络领域企业投资,能够立即见效。缺点:并购费用高,并购网络企业能否与原业务相联系,很难把握。 2、确立进入战略时应注意问题: (1)、企业进入网络行业前首先进行行业分析。(2)、企业进入网络不管采用几种方式都要有明确目的。(3)、企业进入网络领域较少,需要一定过程。 十六、

17、简述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外化、内化、中介和认知四个基本职能 1、外化,也就是显性化,即将存在于企业员工头脑中和企业组织结构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库中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 2、内化,内化则是设法发现与特点消费者的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 3、中介,中介针对的则是那些无法编码存储于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它将知识录求者和最佳知识源相匹配。 4、认知,认知是经由前三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运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十七、比较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1、对称加密: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对称加密方式无法鉴别贸易发起 或贸易最终方。 2、非对称加密: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一把公开

18、密钥和一把专用密钥。这对密钥中的任何二把都可作为公开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别一把则作为专用密钥加以只在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对机密等同性一的加密,专用密钥则用于对加密为信息的解密。专用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贸易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发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该密钥的贸易方。 十八、试述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的管理过程。 1、企业发展目标的确定,企业在引入网络经营的时候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设定相应于不同效应的明确的目标。 2、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是指根据不同的细分变数将企业的顾客划分为不同的顾客群的过程。(1)按年龄段进行市场分析。(2)按地域进行市场分析。(3)按性别进行市场分析。 (4)按消

19、费行为分析。 3、电子设备站点的建立,电子商务站点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站点一般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简单的网站建设。其次是将网站完整化、全面化。最后阶段是实现完全的电子商务功能。实现第一阶段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A、申请域名B、网站投资选择C、发布信息 4、企业网络营销组合设计,网络营销战略的确定主要针对以下四个要素进行组合设计:A、产品。B、价格。C、渠道。D、促销。二 简答1 原型法的优点?答:1.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 2.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 4.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 5.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2 信息化项目合同条款中需注

20、意的问题?答:1.应有成本超支或进度计划延迟的通知条款 2.分包商的限制条款 3.明确企业的配合义务条款 4.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 5.有关付款方式的条款 6.有关奖罚的条款 7.有关需求变更的条款。3 绘制业务流程图的顺序?答:1.选择和确定绘制对象 2.收集资料,分列工作步骤 3.加入信息资料的输入和输出 4.列入部门 5.反复核实和修正草图 6.加入有关的要求或说明,绘出正式的业务流程图。4 全面质量控制的措施?答:1.实行工程化的开发方法 2.实行阶段性冻结与改动控制 3.实行里程碑式审查与版本控制 4.实行面向用户参与的原型演化 5.强化项目管理和引入外部监理与审计 6.尽量采用面向对

21、象的基于构件的方法开发 7.进行全面测试。5 文档质量差的原因?答:1.认识上的问题:不重视文档编写工作。2.规范上的问题:不按各类文档的规范写作,文档的编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3.技术上问题:缺乏编写文档的实际经验,对文档编写工作的安排不恰当。4.评价上的问题:缺乏评价文档质量的标准。6 IT项目监理的主要职能?答:1.协助用户方组织信息化项目的招标、评标活动 2.协助用户方与中标单位签订信息系统的开发合同 3.根据用户方的授权,监督并管理开发合同的履行 4.根据监理合同的要求,为用户方提供技术服务 5.监理合同终止后,向用户方提交监理工作报告。7 信息系统审计的含义?答:1.首先是对信息系统

22、支持的业务信息或业务数据审计,检验其正确性和真实性,可以简称为信息系统运行审计 2.其次是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做工具,辅助审计工作。目前,市场上有专门的审计软件包销售 3.最后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审计,可以简称为信息系统开发审计。8 升级与维护的区别?答:1.升级体现出更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而维护则更多地体现为应急性 2.升级更多地体现为里程碑性和质的飞跃,比如硬件升级或软件升级,而维护则更多地体现为日常性和量的积累。9 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理顺企业内外业务流程的作用?答:1.实施ERP系统可以促使企业更新观念 2.实施ERP系统理顺了企业的业务流程 3.ERP系统实现了企业内外的信息

23、共享 4.ERP系统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增值。10 ERP与MRP的区别?答:1.管理范围面向企业的整个供应链 2.在事务控制方面实现全面控制 3.在生产方式方面支持混合型制造环境 4.在跨国(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5.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功能更强大。11 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答:1.信息化水平较低 2.观念陈旧落后 3.网络安全技术水平较低 4.相关法律欠缺 5.配套的物流业发展缓慢。12 国际域名注册的流程?答:1.构造企业域名 2.检索是否有重名 3.填写递交注册申请表格,缴纳注册费 4.确认是否注册成功 5.注册成功后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4、处登记备案。13 宣传推广电子商务系统的措施?答:1.将企业网址注册到搜索引擎上 2.利用媒体宣传企业电子商务系统 3.制造新闻事件扩大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知名度 4.在豪华地段设置广告牌、招贴画等方式宣传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四 论述:谈谈信息化项目监理存在的必要性?答:信息系统建设的双方是一对委托人-代理人的关系,作为委托人的用户方要改变自己的信息不对称地位,设计一套机制和合同来激励或约束作为代理人的开发放。聘请咨询和监理就是委托人采取的对策。信息化的建设不但存在着因信息量不对称引发的风险,还存在着因对策双方信息处理能力不对称引起的风险;不但有信息系统工程的特殊性引发的风险,还有信息化的建设同时

25、又是管理工程引发的风险;不但有经济风险,还有时间风险、心理风险等。因而,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激励机制来回避这些风险。因而监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这些风险。所以,监理方不仅仅对乙方有约束,对甲方也有约束。对乙方而言,是监督和管理,重在监督;对甲方而言,是督促和助理,重在助理。1.监理方能大大降低由于甲方因管理改革不到位货不及时造成的风险。 2.监理方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督促甲方按计划排除阻力进行整理,从而降低信息化建设中因生产关系不能及时调整适应新的生产力的风险。综上所述,除了用户方非常希望有个“第三方”在他们实施信息化项目时帮助把好质量、进度、成本三大关,有实力的乙方也希望有个“第三方”对其提供的信

26、息化方案及工程实施结果给予公正、恰当和权威的评价。因此,作为“第三方”,成立IT项目监理公司,实行监理制度势在必行。四、简答题与论述题1、 1、 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是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的反映。信息具有的特性包括:客观性、价值性、等级性、可分享性、可传输性和可再生性。2、 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供应链管理的相互关系?供应链管理就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部过程。这个管理过程中的收益来自把供应商制造者和最终客户紧密的结合起来,消除或减少了整

27、个供应链中不必要的活动与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60-70年代的MRP,到80年代的MRPII,再到90年代的ERP,使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的日益需要也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化过程。3、 3、 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1)企业间的协同。企业间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成为信息伙伴,甚至可以将他们的信息系统联结起来,共享信息资源。(2)使用信息系统还可以取得全行业的竞争优势。将提高全行业的效率并减少替代品的威胁,提高了进入成本,因而阻碍了产生新的竞争者。(3)网络经济,在网络业中,进入

28、成本几乎为零,而受益巨大,参与的人数越多,公司获利越多。(4)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业务流程重组旨在消除低效的业务与部门,减少无效劳动及提高对市场与客户的反映速度,使流程的每一步都能获得价值增值;业务流程重组强调企业整体全局上的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优。4、 4、 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及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产生的作用?1)条件:(1)企业主要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亲自参与和领导,也称一把手原则;(2)企业具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3)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4)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系统开发的专业队伍;

29、(5)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条件。2)作用:(1)信息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利用信息,管理者才能管理企业的人才物产供销以及技术和设备。(2)信息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信息不灵,势必造成盲目决策,无科学依据的瞎指挥。(3)信息是组织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企业管理对信息的要求是及时、准确、适用和经济。5、 5、 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产生何种影响答: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信息系统可以改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销售方式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内部运行和管理方式的改进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信息系统促进企业组织的变革6、 6、 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由4个方面构成:1)

30、 组织结构和人的因素组织结构包括(1)信息主管(CIO)(2)信息化委员会人的因素的核心内容:包括(1)认识CIO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发挥信息化委员会的功能。(3)重视人才培养。(4)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利用能力。2)数据资源管理,包括(1)数据的标准化(2)数据的定义(3)制定代码体系(4)数据的安全保护3)信息基础资源的管理和评价,包括(1)网络系统的管理(2)信息系统和企业模型(3)信息系统的评价4)信息战略管理,即制定信息战略的体制7、试述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观点(1)系统观点原则 企业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具备系统的基本特性,它可以分解为一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各自

31、有起独立的功能,有起其边界,输入与输出。但各子系统之间彼此联系、配合,共同实现系统的总目标。这反映了系统的目的性。(2)用户观点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人员决策服务的。管理人员就是系统的用户,只有用户使用方便满意的系统才称得上是好的系统,而为一个用户所接受、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服务于用户的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从最初的总体规划的制定,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最后的系统实施的全过程,都需要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真诚合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用户自己,用户不仅是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人,也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人。只有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真诚的合作,才是系统成功的关键。(3)一把手原则

32、。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周期长,耗资大,涉及面广的一项任务。它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的职能科室的业务管理人员的协同配合。它的开发影响到管理方式、规章制度以及职责范围,甚至会涉及管理机构的变化。这种影响面大的开发工作,没有最高层领导,特别是企业一把手的参与和具体领导,协调各部门的需求与步调,开发工作不可能顺利进行。系统开发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领导层的参与与支持。也称为一把手原则。(4)重视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原则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严格区分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必须规定明确的任务,提供响应的文档资料,作为下一个阶段的依据。

33、这些原则都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如不严格按阶段进行开发,将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混乱,以致返工或某些工作推倒从来。系统分析未完成之前,就匆忙地选机型,确定硬件配置,或系统设计未完成之前,就开始编写程序,这都是开发企业信息系统经常出现的情况,这样做,很可能造成浪费与返工。8、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原则和基本研究步骤1) 1)原则:(1)企业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2)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应当表达出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3)企业信息系统应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4)企业信息系统应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5)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应当由系统

34、结构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2) 2)研究步骤: (1)研究的准备工作(2)研究的开始阶段(3)定义企业过程(4)定义数据类(5)分析当前业务与系统的关系(6)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7)确定系统的优先顺序9、试述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化”的含义是指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从事某项工作,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系统由层次化的程序模块构成,每一个模块只有一个人口和出口,每一个模块只归某上级模块调用,有模块联结的准则和构造模块的标准,并且用系统结构图来表达系统的结构,尽可能用最优的方式将系统内各个部分组织起来,而不是若干个程序的拼凑。指导思想:用

35、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10:如何分析现行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是根据“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的规划对现行系统的映射,对信息系统的分析包括:1) 1)现行系统的目标分析;分析各目标的层次关系的权重关系;分析各项目分目标之间的协调与冲突关系;了解系统目标是否与环境适应。2) 2)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了解组织的总体结构及内部各部份之间的关系;各职能是否明确,是否发挥了作用;3) 3)业务流程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提出改进业务流程的方案。4) 4)用户需求分析;了解一个企事业的总体上的信息需求;了解每项应用的详细

36、信息需要;5) 5)薄弱环节分析;就是找出企业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存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6) 6)11、试述模块设计的原则系统中每一个模块内部有高度的聚合性,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密切相关,为完成一个共同的功能组合在一起。模块内部的各个部分应避免与其他模块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发生密切关系,以减弱模块间的耦合程度。提高模块的聚合程度和减少模块间耦合程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原则,是进行模块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12、如何选择软硬件?从信息系统采取的计算机处理方式出发,针对批处理、联机输入实时处理联机输入成批处理,还是采取分布式处理。考虑硬件系统的主机和外设的配置。与此同时系统软件的配置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选择包括

37、应用软件的获得途径也要慎重考虑。(1)硬件硬件系统由数据准备装置,输入设备,主机,外存储器和输出设备组成。选型的原则为:实用性好表现为可扩充性;容易开发容易使用,较强的通信能力,以及可靠、可用和可维护性好于开放性好;信誉好的厂家产品;性能价格比高。硬件的选择要克服以下两种不好的倾向:第一,先买机器,后作系统分析与设计,结果造成不是机器为现实系统服务,而是系统为应付工具的运行服务;第二,一味的贪大,求先进,把技术上的可行性建立在不成熟的时髦机型上。(2)软件系统软件是应用程序开发和运行的环境和基础。其中操作系统是软件平台的核心。操作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系统的整体水平。应用软件根

38、据来源不同,分为应用软件包和自编程序。前者是为解决某类应用问题专门设计的一组通用程序,这类程序经过优化,编制质量和运行质量较高,是用户使用方便的商品软件;后者主要是用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的解决本企业业务所需的软件。13、试述代码设计与输入输出设计1 1答:代码是由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用来表示处理对象的一组符号。代码的类型:1)序码、 2)块码、 3)分组码、 4)助记码、 5)十进分类码、6)尾数码、7)缩略码、8)特征码、9)出数查表,其作用:1)数据输入简单方便;2)数据定义的唯一性;3)便于计算机检索与处理。代码设计原则:唯一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尽量按照有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

39、准、部门或行业的标准进行设计。易于识别和记忆原则;可扩充性原则;容易修改原则; 代码设计的一般步骤是:(1) (1) 代码结构设计;(2)代码校验设计;(3)使用范围和使用期限的确立;(4) 编制代码表;(5)编写代码设计。输人、输出设计即1O设计,是计算机系统与人的对话接口设计,系统与用户之间接口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这一部分设计得好,系统运行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将会增加用户对整个系统的满意程度。输入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的收集和录人,在保证输入信息正确性的前提下,做到输入方法简单、方便、迅速。输入设计内容:包括输入信息源的设计、收集输入信息设计、输入媒介选择设计、输入信息内容设计、输入信

40、息的校验。输出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成果,用户除了要求输入方式灵活、简便外,最关心的就是输出结果的格式和正确性。输出设计内容:打印输出(表格、图象和报表)、屏幕显示(各种查询结果和信息)、文件输出(用文件形式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的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交换信息、共享的数据和数据备份。)14、简述系统维护的任务和系统评价的内容。信息系统的维护是为了使信息系统适应环境和各种其他因素的变化,当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或者局部不理想时,及时地进行维修和改进,保证信息系统正常的工作并满足系统用户对系统的要求。评价的内容:1达到目标性能的测定。其中包括:(1)企业管理人员对系统效率的评价,(2)输出报表质量如何,企

41、业管理人员是否满意;(3)操作是否方便,(4)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5)数据资源的利用率;(6)系统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2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包括:(1)系统各个环节上的校验措施是否完善;(2)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健全,(3)对各种意外情况有无预防措施与应急计划;(4)数据转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3系统管理的科学性。其中包括:(1)运行记录是否完备;(2)系统维护是否有严格审批制度;(3)主管人员能否及时了解情况;(4)主管人员是否有技术手段和组织途径检查系统的各部分。4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系统的效益分析是评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方面。一般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15

42、、信息系统的总体安全保障及应用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指制定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或采用适当的硬件手段、软件程序和技术工具,保证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进入并使用、修改、盗窃,造成损害的各种措施。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三个重要环节:人、组织、技术。总体保障:为企业的住处系统安全提供了一把保护伞,可以促进下列需要:1) 1)信息系统硬件安全和可靠2) 2)信息系统硬件安全和可靠3) 3)数据文件的安全4) 4)信息系统运行操作管理的正确5) 5)信息系统能够按部就班的得以开发应用保障:确保具体的系统应用的安全。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步骤,应用保障分为:输入保障制、处理保障、输出保障。主要内容包括:输

43、入输出的授权认证:是指信息系统中部分内容,仅允许某些有权用户输入数据和得到输出数据。程序化的例行编辑检查:是在原始数据被正式处理之前,利用预先编好的预处理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查,不满足标准的数据一律报告出来。总量控制技术:可适用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其作用是确保数据总量的完整和准确。16、提高信息系统中软件质量的措施(1)采用好的软件开发方法 好的软件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又称为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原型法。(2)确定信息系统软件质量的度量 系统软件质量度量是建立在度量数学理论基础之上,内容包括软件的易追溯性、完备性、一致性、准确性、容错性和简洁性等的标准。比较常用的软件质

44、量的度量方法是McCall质量度量方法。(3)制定软件程序代码设计编写标准 采用标准的结构化、模块化设计方法来编写程序代码。(4)进行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在投入运行之前,尽可能的发现那些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会发生的软件缺陷,软件的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5)采用软件开发工具 常见的软件开发工具有:项目管理软件工具、图形软件工具、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代码生成器等。17、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及其与MIS的区别。答: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仿真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决策效

45、益为目标,对决策者起到支持和辅助作用。决策支持系统不能代替决策者的决策。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特征包括:(1)决策支持系统主要面向决策者和高层管理用户,只作为辅助决策手段。所解决的决策问题一般属于半结构化决策问题。(2)决策支持系统有较强的灵活性,通用性和较快的反映能力。可以适应企业面临的不同的需求和条件的决策问题。(3)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学科的综合技术,组织建立模型库和知识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高等应用。决策时可以灵活调用,具有问题识别、模型构造、方案评价等多种功能。(4)决策支持系统让用户可使用接近自然语言的方式下达指令,输人数据,输出结果以图表方式为主,直观形象。易于掌握。区别:(1)从追

46、求目标上看,MIS以高效性为其追求目标,要求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任务;而DSS则强调系统的有效性,而不追求高效率,目标是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方案,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对满意解。(2)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3)驱动方式不同。(4)服务对象不同。(5)操作方式不同。18、简述信息化社会具有的主要特点1)信息、知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和财富.(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的作用和比重日益增大。(4)社会经济生活的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三、简答题(本类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信息系统?其功能是什么? 1信息

47、系统(1nformation Systems,IS)是由人员、数据、反映业务活动的软件、网络和计算机硬件5个构件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其目的是支持和提高企业的日常业务运行,以及满足管理决策人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信息需求。 任何信息系统都具备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提供五个方面的功能,但不同的信息系统对这五个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2简述企业资源规划(ERP)的管理思想。2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Hrce Planning,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管理的思想;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3,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3,原型法的优点是; 由于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系统的开发,减少了开发时间,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 通过原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