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66218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4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oc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单位代码:10287中图分类号 :F061.5 密 级:公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构建研究学 号: 0409510 硕士生姓名: 艾德捷 工程领域: 工业工程 研究方向: 跨国企业管理 导师姓名及 职 称: 周德群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9月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The Graduate School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rans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of Jincheng GroupA T

2、hesis inRegional EconomicsbyAi DejieAdvised byProfessor Zhou Dequn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anagementMarch, 2008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授权南京航空

3、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企业的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经营的高级形式。它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直接体现着国家的竞争力。跨国经营是企业充分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需要,是实现国际资源转移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充分挖掘并综合利用自身优势的必然结果。本文在充分讨论跨国经营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金城集团的具体实际,对金城集团实施跨国经营的背

4、景、历史及其跨国经营的必然性、以及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金城集团跨国体系的构建是积极应对入世冲击的需要,符合国家汽车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有利于抢占国际市场,减轻国内不良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加之金城集团具有自身独特的品牌优势、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一定的产品优势、丰厚的人力资源以及领先的质量管理等五大优势,所以金城集团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构建跨国体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第二章首先是对跨国公司与企业的跨国经营概念的基本界定,然后对跨国经营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5、、比较优势投资论、内部化理论以及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三章首先指出当代跨国企业经营的特点是国际生产一体化、统一的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协同,然后对跨国经营模式作了相关介绍,最后总结了跨国经营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是该论文的落脚点,分析了金城集团的背景、历史及其跨国经营的必然性,从企业与行业的角度分析其发展的背景,并分析了金城集团发展跨国经营的动因及其构建跨国体系的条件。第五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重点探讨了构建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关键词: 跨国经营、金城集团、经营体系Abstract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s an outcome of economy globalizat

6、ion and enterprises developing in a certain history stage. Its the advanced mode when enterprises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operation. It stands for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modern business and directly embodies the competi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s the require

7、ment for enterprises to exploit life of products sufficiently, the effective means to transfer international resource and the infallible result for enterprises to thoroughly unearth and utilize own advantages. Incorporating the specific actuality of JinCheng Group and discussing theory system of tra

8、nsnational operation thoroughly, this thesis canvasses the background and histor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of Jincheng Group, the inevitability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Jincheng Group System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applying

9、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is the requirement for JinCheng Group to cope with impact of WTO,and is in line with the demand of national auto industry the eleven five years scheme. Its beneficial for occupy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reducing the passive influence caused by unhealthy internal

10、motorcycle market. Together with five advantages, the unique brand advantage, the leading core technology in domestic trade, certain product superiority ,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and leading quality management. So it is necessary, as well as workable for JinCheng Group to affect multinational opera

11、tion strategy and construct transnational system.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demonstrat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rticle, as well 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n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Chapter II first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r

12、porations and transnational business enterprises and then carries on elaboration to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rrelation theories, including the 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Product Cycle Theo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Investment Theory, Internalization Theory and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

13、l Production. The third chapter first pointes 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integration, the unification global strategy and the internal integrated coordination, then introduces the pattern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finally summarizes the future tr

14、end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is thesiss foothold.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history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of Jin Cheng Group. Then it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background from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rofession angl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o

15、f why Jin Cheng group developing the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agent a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constructing transnational syste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papers hard core. It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Jin Cheng group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system.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JinCheng

16、Group, Management system目录摘要IABSTRACTII图表清单VI第一章 绪论11.1 课题选题依据11.2 选题背景与意义21.2.1 选题背景21.2.1 选题意义3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41.2.1 国外研究41.2.2 国内研究81.2.3 存在问题111.4 研究思路121.5研究方法13第二章 跨国公司与企业跨国经营152.1 基本概念界定152.1.1 跨国公司152.1.2 跨国经营152.2 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162.2.1 垄断优势理论16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62.2.3 比较优势投资论172.2.4 内部化理论172.2.5国际生产折

17、衷理论172.3 跨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作用18第三章 当代跨国企业经营的特点、模式和趋势203.1当代跨国企业经营的特点203.1.1国际生产一体化203.1.2 统一的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协同213.2 当代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223.1.2贸易式223.1.2契约式233.1.2投资式253.3当代跨国企业经营的趋势253.3.1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253.3.2研发活动进一步趋向国际化263.3.3经营战略向“归核化”转变293.3.4以战略联盟为主要形式的企业间合作进一步加强303.3.5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模块化、网络化313.3.6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基点转变价值链策略32第

18、四章 金城集团的背景、历史及其跨国经营的必然性344.1企业历史和其行业历史发展的背景344.2建立金城跨国体系的动因374.2.1市场需求的拉动及经济的全球化。374.2.2制造供给扩展的驱使394.2.3规避世界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限制404.2.4稳定的投资发展战略434.3建立金城跨国体系的条件454.3.1内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454.3.2外部,市场需求状况47第五章 金城跨国体系建立的实践525.1核心竞争力的发展525.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525.1.2核心竞争力的现状525.1.3核心竞争力的发展525.2 金城跨国体系建立525.2.1贸易及海外实践525.2.

19、2对外投资实践535.2.3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初步实施545.2.4建立金城跨国体系的模式555.2.5金城跨国经营的管理流程58结论与展望61参考文献66致 谢66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67图表清单图1.1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13表3-1 2001年世界前10名最大公司的跨国指数 20表3-2 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中的地位 21表3-3 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中的地位 26表4-1 金城集团历年销售收入 34表4-2 2006年世界摩托车生产产量 38表4-4 2002年2006年中国摩托车的出口量和出口增长率 38表4-3 2003年2006年世界摩托车销量 38表4-5 1995年-2

20、006年 出口销量创汇和出口平均单价对比表 39表4-6 1995年-2006年 出口销量创汇和出口平均单价图 39表4-7 1986年2006年金城摩托车产销量和能力分析 40表4-8 部分国家对摩托车进口关税表 41表4-9亚洲各国投资环境条件分析对比表48表4-10非洲各国投资环境条件分析对比 48表4-11欧洲各国投资环境条件分析对比 49表4-12拉美地区投资环境条件分析对比 50表4-13金城集团战略发展伙伴 5169 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选题依据本文拟对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研究的主要依据是:第一,从理论上来说,跨国公司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正从跨国公司存在机制的研究

21、转向发展机制的研究1。从存在机制研究到发展机制研究是跨国公司理论演进的重要突破2。企业的跨国经营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刚刚起步时,人们首先考虑的是企业为什么要实行跨国经营。而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以及其它各种早期的理论,基本上都是解释跨国公司的存在机制,即回答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跨国经营和选择什么地点进行跨国经营的问题,但在跨国公司遍布全球、跨国经营已成普遍现象及国际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跨国公司而言,怎样发展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不言而喻,研究企业跨国经营体系的构建正是回答跨国公司如何发展的问题1。第二,一个企业的优势主要是看它的经营能力的。一个企业的优势在于其经营能力,而不在于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2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全球范围内不同区域市场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尽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消费者偏好正在趋同)以及技术进步,前一个因素使得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生产和提供能完全符合消费者偏好的产品,企业总是面临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求的挑战,后一个因素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技术的全球扩散使竞争者能够很快生产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产品,企业经营手段的创新成为了关系企业命运的头等大事。第三,从经营体系构建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现有状况,以金城集团为例,对构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金城集团作为中国最早大规模制造摩托车的企业,其发展跨国经营是以摩托车为

23、起点,但是目前金城集团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冲击。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逐渐壮大,在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等方面,国有企业已无优势可言;二是全球产品过剩,跨国集团纷纷抢占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中国这个大市场做为产品的集散地,将产品输入到中国,转移自己的剩余产品。三是入世后面临国际跨国集团的竞争压力增大。国际跨国集团通过加大对国内合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注入,在利用中国廉价的资源研发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的同时,一方面利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挖走我们的大量人才,另一方面这些跨国公司又把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成熟的车型纷纷投放到中国市场,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同时也使我国的企

24、业在实行跨国经营方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结合金城集团的具体实际,研究跨国经营实现的方式,制订出一个具有一定操作性和可行性的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这一方面会很大改善金城集团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对我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也有很多借鉴意义。1.2 选题背景与意义1.2.1 选题背景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国际跨国企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不同国家体制、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跨国企业都竞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各国经济、技术和文化日益交融在一起,各国的企业经济活动进一步纳入全球经济范围,全球各大企业集团纷纷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主

25、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3。金城集团在发展跨国经营过程中拥有机遇:一是随着国家对摩托车行业的整顿力度加大,拼装车、仿冒车将大量减少,竞争将更加有序;二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清理、整理,偷、漏税现场将得到遏制,竞争的环境将进一步公平;三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加工中心”,低成本的优势进一步凸现,贴牌生产(借船出海)、来料加工将会发展迅速;贸易壁垒将被打破,参与国际竞争的门坎大为降低,为“中国制造”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条件。金城集团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上所提到的挑战。金城集团发展跨国经营是以摩托车在海外的营销为起点的,它从开发生产摩托车开始,始终将眼睛盯住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由于摩托

26、车在中国受到城市禁牌和限牌的制约,国内销售一直不畅,严重压抑了国内市场的销售,生产能力受到相应制约。但是由于中国摩托车的成本在全球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再加上需求的拉大、稳定的投资发展战略,以及金城集团内引外联,与众多国外企业开展广泛的合资合作,使金城集团拥有了一笔不错的资源(营销渠道、政策的了解等),为其品牌的市场进入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为金城集团实施跨国经营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1.2.1 选题意义依据上述课题背景及选题依据,研究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的意义在于:(一)理论意义:1.探讨企业跨国经营体系的构建是对跨国公司本质的进一步认识,是对现有跨国公司理论的有益补充。单纯对跨国公司的存在

27、机制进行研究不是从动态及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跨国公司现象,对跨国公司的个别经营行为进行研究,尽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十分重要,但缺乏对其跨国经营能力构建的深层次认识。2.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的飞速发展,中国跨国公司的成功实践,跨国公司FDI不断增加,探讨企业跨国经营体系的构建问题,客观上也呼唤和要求新的理论加以诠释和指导。本文在这方面的探索,也将会对于待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对即将开展跨国经营的公司,对中国政府正在强力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实施的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真正形成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4。(二)现实意义:1.正确认识跨国公司经营体系的构建的方法和过

28、程,对于跨国公司本身及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其它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跨国公司如果从构建自身独特的经营体系出发来决定和协调自己的经营战略,则可以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竞争过程中,技术可以购买,产品可以模仿,唯有经营能力难于从经营能力构建研究外界获得或模仿而来,而必须靠自身发展。2.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研究是金城集团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而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南京金城机械厂成立于1949年,从事飞机综合修理,后转入重点研制和生产航空机电液产品和系统,成为中国航空机载设备的制造企业。70年代末期,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开始研制并生产摩托车产品,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制造摩托车的

29、企业。1985年,开始引进日本铃木生产技术,并逐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摩托车核心研制能力。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及管理创新,迅速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呈现出规模经济的雏形。同时,金城集团在引进,学习外来先进技术的同时,努力进行消化、吸收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金城集团是中国摩托车企业中少数几个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2001年,新金城集团成立,将航空机载研究所与原机载厂合并重组,使得金城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航空机电液研制中心,为金城集团航空技术核心力的打造奠定了基础。金城集团早就提出了把发展的基点移向海外进行跨国

30、经营的设想,中国加入WTO更加速了这一进程。3.本课题有很强的应用背景。与一般理论研究课题不同的是,本论文是结合金城集团的实际,力求制订出一个具有一定操作性和可行性的金城集团跨国经营体系。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1.2.1 国外研究跨国公司理论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实践而发展的。最早的跨国经营要追溯到16世纪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长托马斯孟(Thomas Mun)就提出过跨国经营的若干见解。此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阿马歇尔都提出过有关跨国公司的一些论述。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用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来解释资本输出现象。该理论应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俄林(Eli Hecksc

31、her-Bertil Ohlin)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他们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的利率差别,而利率差别又取决于各国资本的相对丰裕程度。严格地说,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50年代,美国的跨国公司大举向西欧进军,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其规模和影响都远远超过了战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跨国公司跨国直接投资的动机、条件和决定因素,跨国经营理论不断丰富,形成了众多的跨国经营理论,下面从两个方面来综述跨国经营理论:(一)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32、Cycle)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R.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题为“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5一文中,在实证研究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技术垄断角度出发,解释了一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按照这种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流向和时机。维农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三个阶段,并认为在不同阶段,企业对产品的要素条件及成本的考虑是不同的。(1)新产品阶段(new product stage)。由于垄断企业控制新技术,产品处于非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要素投入变化很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生产成本的差异对

33、厂商生产的区位选择影响不大,因此有利于在国内生产。(2)成熟产品阶段(mature product stage)。国内外需求增加,产品逐步标准化,同时仿制品出现,价格竞争加剧,降低成本成为竞争的关键。如果国内生产的边际成本加运输成本超过了在国外生产的平均成本,而且存在国外劳动力价格差异,此时在国外生产有利。(3)标准化产品阶段(standardized product stage)。当产品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生产技术已经扩散,生产活动的规模已经固定,面对竞争的压力,公司更加关心成本与价格,更重视寻求产品生产成本低的生产区位,这时企业将生产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

34、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Investment),也被称比较优势投资论或边际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iyoshiKojima)1978年出版的直接对外投资:跨国经营的日本模式6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成本理论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现实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他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的资本转移,而是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的综合转移。他指出所谓“边际产业”,是指那些即将或已经丧失比较优势地位的产业。这个理论主要回答了两大问题:一个

35、是一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问题;另一个是一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目标地区选择问题7。(二)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跨国经营理论1.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是西方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加裔美籍经济学家海默(S.H.Hymer)于196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撰写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8中,在实证分析了1914-1956年美国对外投资的有关资料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海默的理论得到了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的支持,并在金德尔伯格的有关论著9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10。西方学者把

36、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并列为垄断优势理论的创建者,并将他们的理论称为“海-金传统”(Hymer-KindlebergerTradition)。由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是利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的,所以该理论又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法11。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有:(1)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商标、专门的销售技术,操纵价格等方面;(2)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专利、技术秘密、管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3)来自企业或公司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垄断优势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注重微观层次的企业行为的分析和行

37、业组织结构特征的分析。海默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跨国公司具有特定的优势,从而可以克服在海外经营的种种劣势;二是这些优势的买方市场是不完全的,从而使这些优势成为垄断优势。凯夫斯(R.E.Caves)在1971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国际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12论文中,从产品差异性(Differentiated Product,又称为差异化产品)的角度对垄断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他强调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使产品发生差异的能力是其拥有的重要优势。2.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当代西方较为流行、较有影

38、响的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P.J.Buckley)和卡森(M.C.Casson)在他们1976年合著的多国企业的未来13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跨国企业的内部化理论。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在1981年出版的剖析多国公司:内部市场的经济学14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源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内部化理论认为,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阶段较多的企业必然存在中间产品,为克服这些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就可能导致内部化,因而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可能更倾向于采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内部化理论试图通过分析市场交易机制与企业内部交易机制之间的关系以解释跨国公司

39、对外投资的动因。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2)知识产品是促使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15。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是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它是由英国里丁大学经济系教授、著名跨国公司问题专家邓宁(J.H.Dunning)于1977年在一篇题为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方法探索16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的。邓宁在其1981年出版的国际生产和多国企业17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折衷理论。此后,邓宁继续发表了大量的论著,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一

40、理论。邓宁在他的折衷理论中集百家之所长,熔众说于一炉,包含了自海默以来的各种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流派。该理论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综合性,故又被称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跨国投资决策同时受到三个优势的影响:(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在三个优势中,所有权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企业具有三个优势,方能对外直接投资。1.2.2 国内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顺应了一体化国际生产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和发展趋势,为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为中国全面进入世界市场,培育和发展

41、跨国公司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经济指明了方向。国内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直接投资理论,多角度地研究了跨国公司及其行为,这些研究有一共同点,就是注意到结合中国国情及其特点进行理论分析,从分析方法上更加注重实证分析和实地调查,并不拘泥国外跨国直接投资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国内学者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研究, 一方面表现为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实证分析, 考察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优势、投资方式、区位选择和行业选择等, 如叶刚教授(1992) 所作的问卷调查18, 张海岩与范登布鲁克(1994) 的问卷调查, 鲁桐(2000)对在英国的中国企业进行的系统考察19, 程

42、惠芳(1998) 把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开放宏观经济均衡分析, 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与宏观经济均衡协调的相互关系20。另一方面, 刘红忠( 2001) 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统计数据,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趋势分析和模型分析, 验证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中国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宋亚非对我国对外投资的理论进行了探索, 并提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构想21;江小娟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并对“十五”期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进行了预测。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也做了深入研究, 有些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22。1

43、.二阶段理论吴彬与黄韬(1997) 提出了“二阶段理论”23。他们认为, 各行业中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在国际上资源状况不同的地位决定了企业进行FDI的行为。如果母国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高于东道国企业, 即处于优势状态,则优势企业侧重于利润攫取的行为;反之, 如果母国的大多数企业处于劣势状态, 则母国的大多数企业要从东道国获得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一般需要先向发达国家进行获得经验的FDI, 即经历第一阶段, 只有当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才能转向利润攫取的FDI。2.技术累积与竞争策略模型冼国明与杨锐( 1998) 24从技术积累和竞争策略出发,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类: 发

44、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 FDI -) , 即学习型FDI;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投资( FD I - ) , 即竞争策略型FDI。3.综合优势理论孙建中(2000) 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理论”, 指出综合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动机的多极化;二是差别优势的多元化;三是发展空间的多角化。该理论认为,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但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 兼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呈现出多极化和综合型;同时与被投资的东道国相比又具有多层次、综合性的差别优势;而且对外直接投资的各个阶段并存、技术结构多层次性, 投资主体多元性以及投资空间

45、全方位性, 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动, 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 进而取得综合效益。4五阶段周期理论冯雁秋(2000) 提出了“五阶段周期理论”25。第一阶段: 境外投资发展初期, 我国本身处于国际分工阶梯的尾端, 此时优势型境外投资和学习型境外投资都很少;第二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有相对优势产业的确立,优势型境外投资逐渐增加, 学习型境外投资的产业内容也逐渐发生变化, 两种类型的境外投资并存的格局开始形成;第三阶段: 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逐渐成为边际产业, 优势型境外投资增长较快, 学习型境外投资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学习型

46、和优势型共存共发展, 总的表现为境外投资的黄金时代;第四阶段: 随着边际产业转移的完成和升级产业优势的确立, 优势型境外投资逐渐减少, 学习型境外投资加快发展;第五阶段: 随着现有边际产业完成转移和新的优势产业的确立, 学习型境外投资逐渐减少, 产业转移过程中境外投资周期由此完结, 新的境外投资周期开始。优势型境外投资是以发挥局部相对优势、转移边际产业、促进国内产业调整为目的而对更低阶梯的国家进行的投资。学习型境外投资是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的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而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投资。5跨国投资门槛论楚建波与胡罡( 2003 ) 提出了“跨国投资门槛论”26。他们认为, 企业进行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由企业的投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