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6.5.2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68635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6.5.2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6.5.2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6.5.2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6.5.2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6.5.2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6.5.2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6.5.2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6单元 整理与复习2.图形与几何第5节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2课时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下移,右移,平放,长、宽、高都相等,取一半,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有8个顶点,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有8个顶点,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有8个顶点,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讨论:

2、(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1)相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2)不同点: “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是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1.(1)这两个底面有什么特点?,圆柱的两个底面积相等。,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当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当底面周长圆柱的

3、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三)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侧面又有什么特点?,(3)底面和侧面有什么联系?,2. 讨论圆锥特征。 思考: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关系?,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我们所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四种立体图形,你能够将它们进行分类吗?,圆柱、圆锥,(四)分类,长方体、正方体,S(abbhah)2,S6a2,SCh2r2,Vabh,Va3,VSh,VSh,(1)这些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如果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该怎么求?,(五)建立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排水法,三、巩固练习,1. 在方格纸上分别

4、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左边立体图形的形状图。,正面,左面,上面,2. 在仓库里有一堆存放货物的正方体纸箱,从三个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图如下。,这堆货物可能有多少箱?用学具摆一摆。,正面,左面,上面,9箱或10箱,3. 把下面这个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 (1)如果A面在底部,那么哪一面在上面? (2)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哪一面在上面? (3)如果要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至少要量出哪些边的长度?,F面,C面,不唯一,比如E的长、宽与F的长,4. 一个长方体的棱的长度总和是40 cm,其中长5 cm,宽3 cm,高多少厘米?,404532(cm)答:高2 cm。,5. 一个正方体的棱

5、长是5 dm,如果把这样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棱的长度总和是多少米?,51225880(dm)=8(m)答:长方体的棱的长度总和是8 m。,6. 把一个棱长6 cm的正方体切成棱长2 cm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多少个小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666(222)=27(个)22627 666=432(cm2)答:可以得到27个小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432cm2。,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深入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从观察立体图形的生成过程入手,建立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然后复习了几个重要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巩固了所复习内容。,五、作业设计,教材第91页第12、14、15、16、17题。,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