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6969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第三节 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第四节 人的心理实质第五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第六节 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案例分析】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断增多。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思考:以上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2、问题?,(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观点总结: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总是在不断变化,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暂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案例分析】 1出生头几天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头几个月的孩子虽然能看能听,但不会认人,6个月左右才开始认生;1岁半以前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上人类特有的思维;2岁左右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2最初孩子的情绪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别,后来,逐渐出现喜爱、高兴、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3小班孩子常常在活动室东游西荡,无所事事,活动没有目的性,而大班的孩

3、子则在活动之前就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以上几个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 心理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从不齐全到齐全:人在初生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并不齐全,而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的。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绪状态,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到分化。(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

4、概括化。,(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无意的或称不随意的心理活动。到幼儿期,能够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目的,并进一步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意识到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随着这种有意性不断增强,后来逐渐形成意志,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不断提高。(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的制约和局限,年龄越小受到的制约就越大。(如2-3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

5、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4-5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起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

6、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个体动作的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 Eg.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表现两方面:一是指心理的前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天发展的基础,而后天的发

7、展是先天发展的基础;二是指心理的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级的水平所整合和包容。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量变质变的发展过程,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3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

8、才开始萌芽。,(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儿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则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不同。,例如,有的孩子2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这个使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迅速发展的时期就是关键期。【案例分析】在福州生活的孩子

9、,有的在5岁时既可以说福州话,也可以学父母说其它的方言,还可以在幼儿园说普通话,而许多大学毕业后从外地分配的成年人在福州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却说不好福州话。这是为什么?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第三节 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关键期,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见右图-尾随反应,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

10、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记住儿童几个关键期,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1-3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记住儿童几个关键期,3、识字的关键期:3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单,关键不能用灌输式,而是在游戏中学。可用卡片、图片、实物等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4、数字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4-5岁左右 此时可引导孩子认识数字,由简到繁,做些加减乘除的演算,背唱“九九”歌。方法当然也是启发诱

11、导,以实物、卡片、玩具等引起孩子的兴趣。,记住儿童几个关键期,5、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36岁 此时期可以多带孩子游览参观,开拓视野,多讲一些童话故事,并增置智能玩具等。,发展的关键期,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46个月 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 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710个月 爬的关键期 1012个月 站走的关键期 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 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案例反思】儿童满周岁时,虽然走路还很不稳,摇摇晃晃的,但却

12、坚持要自己到处走,到处钻,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成人的指挥。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一般来说,3岁儿童对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说“不”、“偏不”,以示反对。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不是好孩子。”7岁左右儿童也常常出现心理平衡失调现象,情绪不稳定。,小组讨论:学前儿童的危机期主要出现在哪些年龄阶段?有什么样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么办?,2.转折期和危

13、机期:儿童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年龄阶段(1岁、3岁和7岁)有什么样的表现?(行为、情绪和言语的否定和抗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儿童生理上和活动能力上的迅速发展,导致心理发展上的不适应,这个时候的儿童内心冲突大而混乱,其行为方式、理解能力与过去比有很大的变化。)怎么办?(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时期,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会出现突然恶化,导致“危机期”的出现。所以不能按以前一样的方式来对待儿童,否则是一种压制。而应有所改变,正确引导,化解危机或消除危机),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

14、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志;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第四节 人的心理实质,心理概

15、念的外延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心理概念的内涵是三句话: 1、心理是脑的机能(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目前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说明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的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

16、用于人脑,进入到潜意识,到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人的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案例: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

17、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说明: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第五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自我分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是怎样影响的?举例说明。概括起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一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的特点。主客观因素又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一、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

18、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它的生物特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观点辨析】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生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效对儿

19、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上述成熟规律对儿童心理发展都有制约作用。,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女婴,都没见过楼梯48周:对T进行每天10分钟的爬楼梯训练,连续6周。 53周:对C开始训练,连续2周55周:T与C能在10秒内爬完这5层楼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11)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的有力例证。,【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并谈谈在儿童的心理发展

20、中,受哪些社会因素影响?是怎样影响的? 一对双生子由于家庭的变故,其中一人被一对很有教养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夫妻收养,并耐心教育,而另一人则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将来他们的个性会相同吗?为什么?城市的孩子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了解少于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对电脑的认识不如城市的孩子。,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的环境。环境可以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二)让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综上所述,儿童心理的

21、发展是和儿童的脑及儿童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分不开的。,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着。(一)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霍尔说道:“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是谁起决定作用?,孪生子女的智力的调查,同卵双生子是有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发育而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总结了

22、半个世纪来八个国家对血缘关系与智商的相关研究,结果为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遗传关系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如表:,(二)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华生在他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脱离人类环境的实例,1920年,在印度狼洞发现“狼孩”阿玛拉(8岁),她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不具备正常儿童的心理。她四肢爬行,不穿衣服,白天睡觉,夜间活动,用

23、舌头舔食生水和流汁,吃地板上的生肉。阿玛拉活到17岁。在辛格夫妇的精心训练下,2年后,阿玛拉能直立,6年后能直立岁儿童的水平行走,7年后学会40多个词,智力相当于4岁。,(三)二因素论理论观点:儿童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为了比较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折衷的观点,后被统称作“二因素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四)相互作用论这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且指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心理发

24、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通常的一种表达方式是“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五)科学的观点认为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客观条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在种系发展中,遗传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进程。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制约作用。3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做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25、所谓具体分析,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起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总之,脱离了社会环境因素,遗传的生物因素就不起作用,脱离了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也无从起作用。因为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心理),没有反映的机制(生理基础)也不能有反映。 【问题讨论】 我们常常谈到:“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这个观点,你们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除了上述谈到的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它们是怎样影响的?,()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

26、状态等。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对食物的需要、对温暖的需要。稍大的孩子,有和人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需要旧根到底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它本身起一种刺激作用。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如果不引起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那么教育也不可能奏效。,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有趣的游戏里,幼儿的坚持性可以有明显的提高。幼儿学钢琴,爱好弹琴的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能力,不爱好的则学习起来特别费力或始终学不会。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 比如,自尊心强的幼儿,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比较突出。有个幼儿,在全班小朋友都得到小红花时,他没有得到,因为他打人了。

27、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下午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他高兴极了。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赶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经常是对立统一的。比如有的幼儿有完成任务的动机,却缺乏坚持到底的意志力。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需要是由外界环境和教育

28、引起的,随儿童的成长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外界对儿童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客观要求如果被儿童接受,它就变成儿童的主观需要。需要是新的心理反映。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过去的心理反映。这两种心理反映之间总是不一致的。不一致即差异,差异就是矛盾。两者构成心理内部不断发生的矛盾。它们总是处于相互否定、相互斗争中。有了新的需要就不满足于已有的水平。,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儿童的需要依存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因为需要总是在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状态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方面,一定的心理水平的形成,又依存于相应的需要。没有需要,儿童就不去学习任何知识技能,心理水平不能提高。教育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帮助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促进其心理发展。,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首先,我们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其次,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再次,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Thank you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