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116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探讨(1)在参与市场全球化竞争过程中,为追求规模效应和创造“百年品牌”,我国的集团化公司或隐性或显性地以“做强、做大、做久”为企业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产业的增多,必然产生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问题,说简单点,就是集团对所属人、财、物、战略、经营等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即管理深度和范围问题集权和放权的问题,而其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对集团化公司各层级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如何发挥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将灵活性和统一性有机结合,是近几年集团化公司在人力资

2、源管理中越来越感到棘手的问题。“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是我国大部分集团化公司的“诞生模式”。这些集团公司的发展源头往往是以一块产业起家,在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面对极具诱惑的广大市场,或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快速形成集团公司。而面对规模庞大的公司群,不同的多元化产业,特别是下属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的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我们的咨询实践,这些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现状:一种情况是“统一性有余而差异化不足”,由集团总部制定“一刀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缺乏针对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产生的问题是“一抓就死”,下

3、属公司缺乏动力和灵活性,面对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市场,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有滞后性,下属公司抱怨颇多,而集团总部是费力不讨好,面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另一种情况是“差异性有余而规范性、系统性不足”,过分强调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于是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体系“百花齐放”,集团公司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盘点,实现集团化资源的有效调配和规模效应。本文结合新华信正略钧策十多年集团化公司的咨询实践,以典型的“集团公司次集团公司三级公司”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框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定位和管理模式的设计探讨,以实现集团化公司“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和目标。一、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定

4、位及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模式选择与集团化管控模式、人力资源体系的完善程度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密切相关。(见图1)首先,人力资源的定位与集团实行何种管控模式密切相关。按照集分权程度的大小,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三种基本模式。财务管控模式主要针对投资的科学性、风险性和投资回报进行管理,对所投资企业的具体业务一般不进行直接管理,属于分权型安排,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主要对外派高管、财务总监具有任免考核权;战略管控模式并不要求总部设立具体的业务管理部门,公司总部承担战略规划、监控与服务职能,其考核与管理重点一般也集中于下属公司的董事会或总经理,属于集分权结合型安排;操

5、作管控模式要求总部设立具体的业务管理部门来对下属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对口管理,对控股下属公司的营销、技术、人力资源、新业务开发等日常经营运作归口总部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集团总部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制度,并在下属企业贯彻实施。由此可以看出,与集团管控模式相对应,越是集权的集团管控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权限也越集中于集团总部。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要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根据我们的咨询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我国相当企业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力资源工作尚处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渡阶段,绝大多数工作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各核心模块

6、的体系、流程尚需进一步完善。显然对这样的集团化企业,在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很健全的情况下,对于新建的子公司在一定阶段采用集权程度高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定位,能够快速形成集团化的、统一的、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沟通协调成本低,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资源整合程度高。而对于进入成熟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对健全,具有一定的自身管理能力,并且需要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下属企业,宜采用相对分权的人力资源职能定位。第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与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密切相关。这涉及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素质,包括集团总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下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采取集权程度高的职能定位

7、,如果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到位,很难有效对下属企业进行指导和管理,弊端大于益处;如果下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没有能力制定差异化政策,如果采取放权程度高的人力资源职能定位,势必造成下属企业在低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上徘徊,影响集团化企业的整体效益回报。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在集团母子公司的分权管控模式下,下属各企业独立意识浓厚,在某种程度上不希望集团进行人力资源管控,如果没有组织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保证,集团总部很难获得信息,人力资源的整体战略很难有效的向下贯彻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出多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具体采取何种人力资源的职能定位,需要考虑企业不同层级的

8、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素质,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职能定位。 二、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定位和管控模式设计。根据新华信正略钧策多年管理咨询实践总结,集团化公司有三种人力资源职能定位: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相应的有三种管理模式,即全面管理中心、政策管理中心和顾问服务中心。(见图 2)直管型的全面管理中心模式属于集权程度高的管理模式,由集团本部拟定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政策、流程并监督下属公司实施,下属企业只负责实施,很少或不需要差异性改进;顾问型的顾问服务中心模式属于分权型管理模式,面向集团管理层、集团本部员工及集团参/控股公司,提供共享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服务;监控型的政策管理中心属于集分权结合模式,对下属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进行政策性和专业性指导,对“选”、“育”、“用”、“留”等专业模块的核心职能进行战略性管理和监控。具体到不同集团化公司采取哪种职能定位和管控模式,需根据新华信正略钧策“人力资源管控模式三维定位模型”,从集团的管控模式、人力资源体系完善程度、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素质三个维度确定细分指标,进行评价打分,从而确定集团对下属公司的人力资源职能定位和管理模式。(见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