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范例(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范例(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经验材料近年来,*市*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扎实推动党建任务落实、治理提能增效、服务扩面提质,城市基层党建质量全面增强。一、坚持目标导向,全力落实党建“硬任务”。一是全面完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印发*县*街道、*街道党政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街道设置党政机构6个,事业单位6个,配备街道班子成员9名,目前已全部配备到位。二是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成立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培训会5次,深入街道调社区研3次。目前,已完成考察工作,首次认定社区工作者94人。三是持续夯实社区基础保障
2、。严格落实5万元社区党组织运转经费(*社区50万元/年)保障。2022年,累计解决11个社区阵地建设、活动开展、服务群众等经费共计130余万元。严格执行*县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试行)规定,切实为社区减负扩能。二、坚持问题导向,奋力提升治理主效能。一是健全基层组织强引领。在住宅小区,组建以“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业主+包保单位”多方党员为支委成员的党支部,划分楼栋党小组。截至目前,成立小区党支部13个,3个小区投入28万余元完成包含“红色议事厅”、活动室、服务站、公示栏等在内的阵地建设。二是夯实网格力量强保障。明确32名县级领导、7名县委组织部科级干部、12名街道党员领导联系包保56
3、个网格。出台*县住宅小区联系包保办法,明确16名县领导、30家县直单位重点联系包保16个住宅小区,包保单位累计拨付帮扶经费61万元,开展政策宣讲、调研指导、志愿服务28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3个。三是创新治理机制强示范。在住宅小区(网格)推行“一员一会”机制。推选一批议事员,成立一个议事会,收集、商议小区事宜。截至目前,2个示范小区选举出议事员23名,召开议事会4次,解决居民提议事项7件。以*社区为示范点,探索积分管理模式,累计兑换积分9800余分,兑换物资折算近20余万元。2022年*社区被列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红色物业”工程示范点。三、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破解服务“大难题”。一是窗口下
4、移,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推进1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在县城中心新建“*驿站T个,标准配备办公设备、休息座椅、急救箱、灭火器等设施,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明确社区党员、县直部门党员、志愿者为驿站工作人员,明确宣传政策方针、参与城市管理、开展便民服务、搜集社情民意、实施个性服务5大服务内容,延伸线下服务触角。二是创新载体,破解资源需求“匹配难”问题。开发“*”党群共治服务小程序,搭建“资源一需求”对接平台,提升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民情档案可视化,逐步实现“基本情况一键查看、网格信息一键更新、群众诉求一键反映、信息终端一键派单、职能部门或党员干部一键接单、办
5、理结果一键送达”的“六个一”目标。三是督考并重,破解共建共治“效果差”问题。建立“双报到”台账,实行月调度,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单位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内容,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2022年,累计整合大学生志愿者、五老人员、社区党员等力量,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爱心义诊等志愿活动70余次,认领微心愿550余个,累计覆盖群众8000余人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市抓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聚焦城市社区治理,围绕“一体系、一阵地、一模式、一典型”,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构建了规范、高效、和谐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构建“一套体系”,织密党建网络。
6、建立“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单元”五级组织链条,将23个城市社区科学划分为136个网格,将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等纳入了“一网治理以“双报到”为载体,建立疫情防控、住房安全排查、为民办实事等“多合一”长效包联机制,社区干部、机关下沉干部包小区楼栋,确保了力量持续下沉、资源精准投放。实行“三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联动,选聘133名“三长”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协调联动,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化解在“家门口”。二、建强“一个阵地”,激活神经末梢。充分盘活居民小区闲置资产充实硬件,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23个,满足居民政策咨询、学习休闲、紧急求助、建言献策、纠纷调解等服务需求。发挥区
7、域化党建优势,将辖区驻地单位、企业和结对单位等引入党群服务站,广大党员主动认领“微心愿”,着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今年来,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群活动187场次,小区党群服务站成为了可进入、可参与、可共享的邻里中心。比如,*小区利用党群服务站打造了占地面积700m藏书10万册的“党建书苑”。三、创新“一个模式”,实现多元治理。探索城市党建“四联”模式,促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聘请82名兼职委员,与驻地市直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快递物流公司等开展党建联建和协同共治,实现组织联建。整合社区、共建单位、小区物业等资源,利用学校体育馆、小区图书馆等设施开展丰富的活动,实现阵地
8、、人力、活动资源共享,实现资源联享。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和政务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推行“一网通办”,目前132件事项可在线上办理,实现治理联网。四是服务联动。在城区主要交通路段悬挂249块“有事找党员”公示牌,设置热线电话受理群众需求,今年来按照“137”工作法跟踪办理诉求问题152件,实现服务联动。四、打造“一批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对城市党建示范市创建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打造*南路社区、*南路社区、*小区、*小区等8个现场示范点,凸显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等联系服务群众特色亮点,以点带面促进城市基层党建全面提升。例如,*南路社区突出小区治理和服务,1300平
9、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一委一校六室”,即关工委、四点半学校(周末学校)、娱乐室、普法室、阅览室、书画室、辅导室;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双向免费邮寄”的政务办理模式;成立“民生老喙”义务调解室,协助社区调处居民矛盾纠纷117起。县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汇报今年来,*市*县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着力建机制、强主轴,优服务、促治理,聚需求、活资源,大力推动“红色物业”“四安家园”建设,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多频共振、多元共治”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一、建机制、强主轴,上下联动聚合力。一是强化统筹,系统谋划强部署。成立以县委常委、组织
10、部部长为召集人,24家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以抓党建促城市基层治理为目标,以建强街道社区2级主轴为主线,以多方参与的工作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县级一线“指挥棒”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推进城市党建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齐抓共管的城市党建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召开联席会2次,研究解决推进城市党建工作问题7个。二是减负赋权,铸牢主轴增动力。持续优化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扎实推进减负赋权工作,建立健全街道权责清单,明确县级职能部门与街道的职责权限边界,制定涉及街道办事处86项权责清单,取消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等不属于街道职责范围的任务。同时,进一步明
11、确街道党政内设机构2个,事业机构规范设置6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推动街道党工委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三是严密体系,六级联动提效能。健全完善“联系党组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非公企业+网格+联户长”六级城市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形成“群众需求自下而上办理,承办结果自上而下反馈”的联动运行模式。坚持把网格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将全县14个社区优化调整为95个网格,并选优配强95个专兼职网格员,成立95个党小组,同时,推动“两新”组织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邀请辖区内4个“两新”党组织加入到社区治理中来,切实将党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务代办、矛盾纠纷
12、化解等工作下沉到网格。二、优服务、促治理,多频共振惠民生。一是拓宽阵地,党群服务暖民心。积极推进“一中心多站点”的阵地服务体系建设,对14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打造红色驿站2个。结合居民群众生活需求,着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配套完善阵地服务功能设施,整合党建、治理、服务各种功能,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为居民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服务,提升中心综合服务效能,推动场所设施共用、力量资源共享。二是建强载体,小区共治汇民心。建立完善辖区内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和“网格包保、组团服务”等工作机制,组织全县3256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街道社区,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亮明身份、
13、认领岗位。同时,组建小区业委会14个,积极搭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三方共议”的平台,不定期组织召开协商会议,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和具体问题。三是“四联”破题,“红色物业”显效能。着力打造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红色平台,建立“红色物业”与社区党组织联建、“红色物业”党支部与驻区单位联动、“红色物业”党支部与业主委员会联治、“红色物业”党支部与社区工作者联结的“四联”机制,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推出“睦邻公益大赶集”模式,开展“睦邻公益大赶集”活动30余次,公益辐射居民1.2万余户。同时,成立由社区+“红色物业”党支部+报到党员组成的“红管家”党建联盟,联盟党员带头入
14、楼入户,开展“一对一”管家式服务,截至目前,开展服务活动1000余次,参与小区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三、聚需求,活资源,共建“四安家园”。一是强化治理,共建“居安”家园。在安置点设置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警务室、群众接待室,持续加大对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力度,增强安置点巡逻频率。通过帮扶干部、社区干部、志愿者、网格管理员和联户长入户走访、开展帮扶工作的同时,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台账。截至目前,全县8个安置点划分为10个网格,选举联户长321人,共建立警务室9个警力18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535个,调处矛盾纠纷231件。二是抓强就业,共建“业安”家园。深化“*”组团劳务协作机制,健全
15、就业与社保、就医、子女就读等政策的衔接机制,增强*籍在粤务工人员的就业稳定性。结合搬迁群众实际就业需求,在安置点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强化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同时,深入开展“留雁行动”“送雁行动”,组织县内外企业60余家,举办招聘会5场次,发布用工信息5期1.5万余个岗位。新认定4家就业扶贫车间,累计认定23家就业扶贫车间,共吸纳劳动力就业1345人。三是大力扶助,共建“身安”家园。搭建医疗、教育、救助服务平台,适时为搬迁群众开展义诊、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公益活动。为搬迁子女入学全部实行绿色通道,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入学,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以志愿服务队为载体,提供“七助”服务,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活实际困难。今年来,共开展义诊6次覆盖800余人,共开展入户走访、节日慰问等活动5次覆盖262人,2020至2022学年度对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学生资助3847人次,资助资金596万元。四是提升素质,共建“心安”家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之家等各种宣讲阵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五老”宣讲团深入全县各安置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搬迁群众感恩意识。同时,持续实行社区管理“积分化”,将积分作为选树典型、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逐步实现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共兑现积分IOOO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