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72607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登鹳雀楼》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鹳雀楼》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说课稿.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鹳雀楼说课稿登鹳雀楼说课稿引导语: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登鹳雀楼说课稿,希望对老师IiJ有帮助.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登鹳雀楼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急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

2、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语文课程标准对浮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感受语言的优美.(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诗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和技能: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3、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过程和方法:1、能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2、能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古诗

3、的思想内容.(四)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二、说教法、学法(一)情境教学法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赎情的范读及Irt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二)扶放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的特点,采用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一、二行诗句,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行诗句,旨在教学生

4、乐学、会学.(三)读中有悟,培养语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诗传诵已久,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语言的优美,既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四)合作学习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

5、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种理念,本课的教学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相互评价等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三、说教学程序怎样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二年级的学生能感受古诗的美,围绕本课的学习任务,我做了如下设计:(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古诗的意境是用极为凝炼的文字来创造的,对/J惇生而言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个总印象,为理解诗句,领会诗情打下基础.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

6、,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它周围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鹳雀楼)对,你们真聪明!并相机介绍鹳雀楼名字的由来,因为这首诗是作者登上鹳雀楼写的,所以题目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激发,顺势导入,便可水到渠成.(二)初读指导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知一重现一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蝴得越具体,才能理解得越深刻.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认真读诗句,要求学生圈出生字词,对照拼音,逐字、逐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三)悟读古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美的实践,古诗教学更应以朗读,吟诵为重点.在这一环节,我将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朗读的方法,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