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7351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材料今年以来,*县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有力举措,坚持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积极探索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推动城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一、下活“一盘棋”,推动机制健全、责任明晰健全责任体系。健全县、乡镇、社区三级责任体系,召开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2次,督促相关乡镇严格落实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了各方协同、发展共商的工作格局。突出确责传压。联合政法、民政、住建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县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就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明确

2、了工作责任、目标任务Q强化督促指导。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督查调研4次,10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包抓社区党支部,定期督导社区和驻区单位落实重点任务,不断强化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实施、资源配置和督查指导。二、建强“主阵地”,推动堡垒坚强、基础夯实建强基层组织。持续推动社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调整撤换社区“两委”班子成员3名,全县10个社区全部实现“一肩挑”,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45岁以下社区“两委”班子成员38名,占59%,大专以上学历31名,占48%o提升阵地水平。投入资金110万元,新建*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所;整合230余万元高标准改造提升*镇*、*、*、*,*镇*社区5个社区党群服务

3、中心;投入资金80万元,协调*镇*社区和驻社区单位县消防大队共建消防科普基地1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逐步成为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强化堡垒根基。针对全县社区管辖区域较大、管理人口较多、城郊居民居住集中等问题,新建社区5个(*镇*社区、*社区、*社区,*镇*社区、*镇*社区),全面推动社区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三、打造“共同体”,推动力量聚合、发展融合注重共治共管。调整优化社区“大党委”委员7名,参与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增加到66个,着力打造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组织为结点、社区党员为支撑的网络化体系,带动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

4、设、管理、服务。织密网格网络。坚持多网合一,建立了以全县149名社区工作者和846名居民党员、志愿者为主,1698名驻社区单位在职报到党员、社会爱心人士为辅的网格员队伍。同时,将城管、民警、公益性岗位人员等纳入网格,协助开展社区治理。坚持双向发力。督促76个驻社区单位主动向所在社区提供“资源清单”,精准衔接社区需求,推动发展融合。全面推行“双报到”工作机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县2600余名在职党员坚守抗疫一线共克时艰,齐抓共管的机制逐步形成,共驻共建水平有效提升。四、激活“红细胞”,推动治理有效、管理长效组建“红色网格:依托网格设立党小组41个,为每个网格选派2名党员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形成

5、“社区大党委一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一片区网格员”为主体的工作格局,以党建管控网格化运行,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打造“红色物业”。坚持社区党建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联建,依托*镇*社区党总支,组建成立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1个(*小区党支部),设立居民小区党员服务站92个,有效推动社区治理、服务触角不断延伸。锤炼“红色队伍:加大在社区工作者、社区模范居民及窗口服务岗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2022年共发展社区党员5名。注重素质提升,今年以来累计培训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专职工作者、后备干部等“关键人”560多人次。五、织密“一张网”,推动多元参与、服务创新实行村居共建。针对全县社区村、居民混住、“两半户”较多的现实情况,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村(社区)党建“大融合”,村(居)“大治理”为主要内容,推动连片村、社区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服务共融、治理共建。简化办事流程Q进一步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职责,设置党员服务、行政审批、民政服务等多个办事窗口,提供社保、医保等10多项即办、代办服务事项,全县10个社区全部实现“窗口化办公、一站式服务突出为民服务。以全面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载体,依托社区“大党委”机制,全面开展政策咨询、代理承办、党员志愿服务以及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通过现场直办、驻区单位联办、干部领办等各类措施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0余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