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74022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02 大小:50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1.T5148-2012)ICS27.140P15备案号:J1383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1.T5148-2012代替D1./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1.specicationforcementgroutingconstructionofhydrau1.icstructures2012-03-01实施2012-01-04发布国家能源局发布前百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文)的要求,对D1./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

2、范进行修订形成的。在修订编制过程中,参编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征求了全国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科研和管理单位的意见,总结了D1./T5148-2001标准的执行情况,针对近10年来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出现的问题,对原标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充实、完善。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灌浆材料、设备和制浆,现场灌浆试验,帷幕灌浆,坝基固结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接缝灌浆,岸坡接触灌浆,施工记录和竣工资料等。本标准对D1./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了“现场灌浆试验”一章和资料性附录“浆液主要性能现场试验方法”,将原“坝基岩体灌浆”分

3、列为“帷幕灌浆”和“坝基固结灌浆”两章,并充实了内容;补充了若干新技术,如搭接帷幕灌浆、接缝灌浆重复灌浆系统、稳定性浆液等;对若干重要的施工工序,如钻孔、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灌浆、灌浆结束条件等工艺参数做了适当调整;对接缝灌浆、岸坡接触灌浆的实施条件、质量检查方法等重新进行了规定;将帷幕灌浆孔不同深度的偏斜度、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的坝高范围等进行了拓展;对部分灌浆施工记录及灌浆工程成果表进行了修订、补充。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警水电第一总队、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

4、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夏可风、赵存厚、肖恩尚、杨晓东、杨月林、郑治龚木金、黄灿新、符平、 玉书、王碧峰、刘松富、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来成、郭光文、康明华、 文森、吴方明、钟彦祥、 行本、高广淳。焦家训、杨森浩、高永刚、曹炜、唐宋伟、贺永利。梅锦煜、许松林、吴新琪、陈宏、常焕生、杨成文、温 马如骐、孙钊、陈琪新、王楚跃先、汪毅、毛亚杰、张建华、王琪、孙志禹、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oWs1总则2术语3灌浆材料、设备与制浆3.1 灌浆材料与浆液3.2 灌浆设备与机具3.3

5、 制浆4现场灌浆试验5帷幕灌浆5.1 一般规定5.2 钻孔5.3 裂隙冲洗与压水试验5.4 灌浆方法与灌浆方式5. 5灌浆压力与浆液变换5.6孔口封闭灌浆法5. 7特殊情况处理5.8灌浆结束与封孔5.9搭接帷幕灌浆510质量检查6坝基固结灌浆6.1 一般规定6.2 钻孔、钻孔冲洗与压水试验灌浆7隧洞灌浆人般规定回填灌浆固结灌浆钢衬接触灌浆质量检查8混凝土坝接缝灌浆8.1 一般规定8.2 灌浆系统的布置8.3 灌浆系统的加工与安装8.4 灌浆系统的检查与维护8.5 灌区的测试与检查8.6 灌浆准备与施工8.7 特殊情况处理8.8 8质量检查9岸坡接触灌浆人般规定9.2 灌浆方法10施工记录与竣工

6、资料附录A浆液主要性能现场试验方法A.1密度A.2浆液析水率试验A.3马氏漏斗黏度A.4流动度附录B灌浆工程压水试验附录C灌浆工程施工记录与成果图表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1总贝11.0.1为规范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查评定方法,以利提高和保证灌浆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水工建筑物的基岩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接缝灌浆等工程。1. 0.3灌浆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和取得下列设计文件或相应的资料:1坝基和隧洞岩体灌浆。1)施工详图和设计说明书。2)灌浆地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3)灌浆试验报告。4)灌浆施工组织设计。5)灌浆施工技术要求、灌浆

7、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2混凝土坝接缝灌浆。1)坝体结构和接缝灌浆设计说明书。2)接缝灌浆分区和灌浆系统设计图。3)坝块混凝土应达到的温度和测定温度的方法,接缝设计张开度、增开度。4)接缝灌浆施工组织设计。5)接缝灌浆施工技术要求、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1.0.4灌浆工程所用的风、水、电供给应可靠,必要时宜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并有备用水源和电源。1.0.5灌浆工程应制定妥善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措施。灌浆廊道和井洞的适当部位宜设有灌浆机房、污水沉淀池等,各种管路、电线应架设整齐有序。作业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钻渣、污水和废浆不得随意排放。1.0.6已完成灌浆或正在灌浆的部位,其附近30m以

8、内不应进行爆破作业;确需爆破时,应采取减震和防震措施,并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1.0.7灌浆工程中的各个钻孔应与设计图纸相对应,统一分类和编号。1.0.8各项施工记录应有专人在现场随着施工作业的进行使用墨水笔逐项填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齐全、整洁。灌浆记录应当班签认,各种资料应及时整理,编制成所需的图表和其他成果资料。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工程应使用灌浆记录仪。1.0.9各项灌浆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工序质量控制和检查。对施工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有关单位应经常分析、研究和总结灌浆资料、地质情况和施工技术措施,优化设计和施工。1. 0.1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的施工与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等工作,

9、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 0.1水泥灌浆cementgrouting利用灌浆泵或浆液自重,通过钻孔、埋管或其他方法把水泥浆液或以水泥为主要成份的浆液压送到岩体的裂隙、混凝土裂缝、接缝或空洞内的工程措施。2.0.2回填灌浆fi1.1.inggrouting用浆液填充混凝土与围岩或混凝土与钢结构之间的空隙和孔洞,以增强围岩或结构的密实性的灌浆工程。这种空隙和孔洞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缺陷或技术能力的限制所造成的。2.0.3固结灌浆conso1.idationgrouting用浆液灌入岩体裂隙或破碎带,以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灌浆工程。2.O.4

10、帷幕灌浆curtaingrouting将浆液灌入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孔隙,形成连续的阻水幕,以减小渗流量和降低渗透压力的灌浆工程。2.0.5接缝灌浆jointgrouting通过埋设管路或其他方式将浆液灌入混凝土坝块之间预设的接缝缝面,以增强坝体的整体性、改善传力条件的灌浆工程。2.0.6接触灌浆contactgrouting将浆液灌入混凝土与基岩或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缝隙,以增强接触面结合能力的灌浆工程。这种缝隙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收缩而造成的。2.0.7循环式灌浆CirCUIatiOngrouting浆液通过射浆管注入到孔段内,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隙中,部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

11、循环流动状态的灌浆方式。2.0.8纯压式灌浆non-circu1.ationgrouting浆液通过管路注入孔段内和岩体裂隙中,不再返回的灌浆方式。descendingstage2.0.9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groutingmethod从上向下逐段进行钻孔,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底的灌浆方法。2.0.10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ascendingstagegroutingmethod将灌浆孔一次钻进到设计深度,然后自孔底开始往上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口的灌浆方法。2.0.11综合灌浆法comprehensivegroutingmethod在钻孔的某些部位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一些部位

12、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法。2.0.12孔口封闭灌浆法orifice-c1.osedgroutingmethod在钻孔的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各段灌浆时都在孔口安装孔口封闭器进行灌浆的方法。2.0.13先导孑1.pi1.otho1.e灌浆工程中,用于查明验证或补充灌浆区域地质资料的、最先施工的少数灌浆孔。2.0.14压水试验watertesting利用水泵或水柱自重,将清水压入钻孔试验段,根据一定时间内压入的水量和施加压力大小的关系,计算岩体相对透水性和了解裂隙发育程度的试验。2.0.15简易压水试验simp1.ewatertesting一种试验时间较短、精确度较低的压水试验

13、,其目的是了解灌浆施工过程中岩体透水性变化的趋势。2.O.16屏浆themeasurementforkeepingpressuretostage灌浆段的灌浆工作达到结束条件后,为使已灌入的浆液加快凝固、提高强度,继续使用灌浆泵对灌浆孔段内施加压力的措施。2.0.17闭浆themeasurementforkeepingc1.osedstage灌浆段的灌浆工作结束后,为防止孔段内的浆液返流溢出,继续保持孔段封闭状态的措施。2.0.18高压水泥灌浆highpressurecementgrouting灌浆压力大于或等于3MPa的水泥灌浆。2. 0.19水灰比water-cementratio水泥浆液中

14、所含的水与水泥成分数量的比值。我国通常使用质量(重量)比,用数字或分式表示。3灌浆材料、设备与制浆3. 1灌浆材料与浆液3.1.1 灌浆工程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通常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或复合硅酸盐水泥。当有抗侵蚀或其他要求时,应使用特种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灌浆时,浆液水灰比不宜大于1。3.1.2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应符合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或其他相关水泥标准的规定,以及本条文的要求。1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32.5或以上,坝体接缝灌浆、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42.5或以上

15、。2帷幕灌浆、坝体接缝灌浆和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细度宜为通过80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o3.1.3灌浆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3.1.4灌浆用水应符合D1./T514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3.1.5水泥灌浆宜使用纯水泥浆液。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时,根据需要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可使用下列类型浆液:1细水泥浆液:系指超细水泥浆液、干磨细水泥浆液或湿磨水泥浆液。2稳定浆液:系指掺有稳定剂,2h析水率不大于5%的水泥浆液。3水泥基混合浆液:系指掺有掺合料的水泥浆液,包括黏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水泥砂浆等。4膏状浆液:系指

16、以水泥、黏土为主要材料的初始塑性屈服强度大于50Pa的混合浆液。5其他浆液。3.1.6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掺合料:1砂: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粒径不宜大于1. 5mmo2膨润土或黏性土:膨润土品质应符合GB/T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的有关规定,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粒径小于O.005)含量不宜低于2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o3粉煤灰:品质指标应符合D1./T5055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的规定。4水玻璃:模数宜为2.43.0,浓度宜为3045波美度。5其他掺合料。3. 1.7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1速凝剂:水

17、玻璃、氯化钙等。2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蔡系高效减水剂、聚竣酸类高效减水剂等。3稳定剂:膨润土及其他高塑性黏土等。4其他外加剂。3.1.8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及数量,应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D1./T5100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膨润土宜加水润胀后再加入。3.1.9普通纯水泥浆液可不进行室内试验。其他类型浆液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下列性能试验:1掺合料(或细水泥)的细度和颗分曲线。2浆液的流动性或流变参数。3浆液的析水率。4浆液的凝结时间或丧失

18、流动性时间。5浆液结石的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渗透破坏比降。6其他试验。3.1.10灌浆浆液在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温度、密度、析水率和漏斗黏度等性能的检测,发现浆液性能偏离规定指标较大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浆液主要性能现场试验方法见附录A。3.2灌浆设备和机具3.2.1制浆机的技术性能应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密度相适应,高速制浆机的搅拌转速应不小于1200rmino3.2.2灌浆泵的技术性能应与所灌注的浆液的类型、密度相适应。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压力波动范围宜小于灌浆压力的20%,排浆量能满足灌浆最大注入率的要求。为减小灌浆泵输出压力的波动,宜配置

19、空气蓄能器。3.2.3灌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应能承受1.5倍的最大灌浆压力。灌浆泵到灌浆孔口的输浆距离不宜大于30m。灌注膏状浆液时,灌浆管路直径宜大,长度宜短。3.2.4灌浆塞应与所采用的灌浆方法、灌浆压力、灌浆孔孔径及地质条件相适应,可选用挤压膨胀式橡胶灌浆塞或液(气)压式胶囊灌浆塞。灌浆塞应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在最大灌浆压力下能可靠地封闭灌浆孔段,并应易于安装和卸除。3.2.5灌浆管路阀门应采用可承受高压水泥浆液冲蚀的耐磨灌浆阀门。3.2.6灌浆压力表的量程最大标值宜为最大灌浆压力的2倍2.5倍。压力表与管路之间的隔浆装置传递压力应灵敏无碍。3.2.7灌浆记录仪应能自动测量记

20、录灌浆压力和注入率,有专门要求时可加测浆液密度。灌浆记录仪的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工程的需要,以及D1./T5237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的规定。3.2.8集中制浆站的制浆能力应满足灌浆高峰期所有机组用浆需要,并应配备防尘、除尘设施。当浆液中需加入掺合料或外加剂时,应增设相应的设备。3.2.9所有灌浆设备应注意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并应有备用量。3.2.10钻孔灌浆的计量器具,如测斜仪、压力表、流量计、密度计(比重计)、自动记录仪等,应定期进行校验或检定,保持量值准确。3.3制浆3.3.1制浆材料应按规定的浆液配合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宜采用质量(重量)称量

21、法计量。3.3.2各类浆液应搅拌均匀,并测定浆液密度。3.3.3纯水泥浆液的拌制时间,使用高速制浆机时应大于30s;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大于3mio浆液在使用前应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宜大于4h。3.3.4拌制细水泥浆液和稳定浆液时,应使用高速搅拌机并加入减水剂。细水泥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宜少于2ho3.3.5拌制膏状浆液时,应使用大扭矩的搅拌机,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3.3.6集中制浆站宜制备水灰比为0.5的纯水泥浆液。输送浆液的管道流速宜为1.4ms-2.0ms各灌浆地点应测定从制浆站或输浆站输送来的浆液密度,然后调制使用。3. 3.7寒冷季节施工应做好机房和灌浆管路的防寒保暖工

22、作,炎热季节施工应采取防晒和降温措施,浆液温度应保持在540。4现场灌浆试验4. 0.1下列灌浆工程应进行现场灌浆试验:1 1、2级水工建筑物基岩帷幕灌浆。2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1、2级水工建筑物基岩固结灌浆和地下洞室围岩固结灌浆。3其他认为有必要进行现场试验的工程。4.0.2现场灌浆试验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或招标设计阶段进行。其主要任务是:1试验论证本工程采用灌浆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施工效果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2推荐合理的灌浆技术参数,如灌浆孔排数、排距、孔距、孔深等。3推荐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施工参数,如灌浆压力、灌浆材料与浆液,单位注入量范围等。4研究适宜的灌浆

23、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5施工工效、进度与工程造价分析等。4. 0.3灌浆试验的地点应具有代表性,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应布置多个试区,进行多次试验。当在工程建设部位进行试验时,应对试验工程的利用及与永久建筑物的衔接作好安排;当可能对建筑物或地基产生不利影响时,应另选试验地点。5. 0.4对灌浆试验的全过程,包括实施的每个步骤均应做详细的记录。4. 0.5在施工前或施工初期宜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其目的是验证灌浆工程施工详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调试运行钻孔灌浆施工系统。5帷幕灌浆5.1一般规定5. 1.1帷幕灌浆施工的总进度安排应符合D1.5108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规定,蓄水前,应完成蓄水初期最低库

24、水位以下的帷幕灌浆及其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蓄水后,其余部位的灌浆应在库水位低于孔口高程时施工。5.1.2 应具备下列条件,防渗帷幕的钻孔灌浆方可开始:1该部位结构物底板已经形成或已浇筑盖重混凝土,混凝土已达到50%设计强度或IOMPa以上。土石坝防渗体基础混凝土盖板或喷混凝土护面已达到设计强度。2同一地段的基岩固结灌浆已经完成。3该部位底层接缝灌浆已经完成。5.1.3 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后灌注中间排孔,每排孔可分为二序。由两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后灌注上游排,每排可分为二序或三序。单排孔帷幕应分为三序灌浆。5.1.4在帷幕

25、的先灌排或主帷幕孔中宜布置先导孔,先导孔应在一序孔中选取,其间距宜为16m24m,或按该排孔数的10%布置。5.1.5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的第一次序孔与其相邻部位前序排的最后次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的高差不得小于15m。5.1.6混凝土防渗墙下基岩帷幕灌浆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灌浆,不宜利用墙体内预埋灌浆管作为孔口管采用孔口封闭法灌浆。5.1.7帷幕后的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应在相应部位的帷幕灌浆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钻进。5.1.8工程必要时,应安设抬动监测装置,在灌浆过程中连续进行观测记录,抬动值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26、。5.2钻孔5.2.1帷幕灌浆孔的钻孔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灌浆方法确定。当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宜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可采用冲击回转式钻机或回转式钻机钻进。5.2.2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应不大于10cm,孔深应不小于设计孔深,实际孔位、孔深应有记录。5.2.3灌浆孔孔径应根据地质条件、钻孔深度、钻孔方法和灌浆方法确定。灌浆孔以较小直径为宜,但终孔孔径不宜小于56mm;先导孔、检查孔孔径应满足获取岩芯和孔内试验检测的要求。5.2.4帷幕灌浆孔应进行孔斜测量。垂直的或顶角小于5。的帷幕灌浆孔,孔底的偏差不应大于表5.2.4的

27、规定。如钻孔偏斜值超过规定,必要时应采取补救措施。表5.2.4帷幕灌浆孔孔底允许偏差(m)孑1.深203040506080100允许偏差0.250.500.801.151.502.00250对于双排或多排帷幕孔、顶角大于5的斜孔,孔底允许偏差值可适当放宽,但方位角的偏差值不应大于5oo孔深大于IOOm时,孔底允许偏差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深孔钻进时,应重点控制孔深20m以内的偏差。5.2.5钻孔遇有洞穴、塌孔或掉块而难以钻进时,可先进行灌浆处理,再行钻进。如发现集中漏水或涌水,应查明情况、分析原因,经处理后再行钻进。5.2.6灌浆孔或灌浆段钻进结束后,应进行钻孔冲洗,孔底沉积厚度应不大于2

28、0cmo5.2.7当施工作业暂时中止时,孔口应妥加保护,防止流进污水和落入异物。5.2.8钻孔过程应进行记录,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生掉钻、坍孔、钻速变化、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5.3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5.3.1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IMPa,冲洗时间至回水清净时止并不大于20mino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各灌浆孔可在灌浆前全孔进行一次裂隙冲洗。5.3.2帷幕灌浆先导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按附录B执行。5.3.3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孔口

29、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宜进行简易压水试验,按附录B执行。简易压水试验可与裂隙冲洗结合进行。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前可进行一次全孔简易压水试验和孔底段简易压水试验。5.3.4岩溶、断层、大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以及设计有专门要求地段的裂隙冲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遇水后性能易恶化的地层,可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也宜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5.4灌浆方法和灌浆方式5.4.1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帷幕灌浆可选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5.4.2根据灌注浆液和灌浆方法的不同,应相应选用循环

30、式灌浆或纯压式灌浆。当采用循环式灌浆法时,射浆管出口距孔底应不大于50cmo5.4.3帷幕灌浆段长一般可为5m6m,岩体完整时可适当加长,但最长不应大于IOII1;岩体破碎孔壁不稳时,段长应缩短。混凝土结构和基岩接触处的灌浆段段长宜为2m-3mo5.4.4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塞应阻塞在各灌浆段段顶以上0.5In处,防止漏灌。5.4.5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如灌浆段的长度超过10叫则宜对该段宜采取补救措施。5.4.6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待凝时间不宜少于24h,其余灌浆段灌浆结束后一般可不待凝。灌浆前孔口涌水、灌浆后返浆或遇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宜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

31、工程具体情况确定。5.4.7先导孔各孔段可在进行压水试验后及时进行灌浆,也可在全孔压水试验完成之后自下而上分段灌浆。5.4.8不论灌前透水率大小,各灌浆段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5.5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5.5.1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等级、灌浆部位的地质条件和承受水头等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拟定。重要工程的灌浆压力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在施工过程中灌浆压力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灌浆压力的改变应征得设计同意。5.5.2采用循环式灌浆时,灌浆压力表或记录仪的压力变送器应安装在灌浆孔孔口处的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灌浆时,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应安装在孔口处进浆管路上;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与灌浆孔

32、孔口的距离不宜大于5mo灌浆压力应保持平稳,宜测读压力波动的平均值,最大值也应予以记录。5.5.3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灌浆压力的提升可采用分级升压法或一次升压法。5. 5.4灌注普通水泥浆液时,浆液水灰比可分为5、3、2、1、0.8、0.5等六级,灌注时由稀至浓逐级变换。灌注细水泥浆液时,浆液水灰比可采用2、1、0.6或1、0.8、0.6三个比级。6. 5.5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也可灌注单一比级的稳定浆液,或混合浆液、膏状浆液等,其浆液的成分、配比以及灌注方法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7. 5.6当采用多级水灰比浆液灌注时,浆液变换原则如下: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

33、减少时,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2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1.以上,或灌浆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采用浓一级的水灰比。3当注入率大于301./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5.5.7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5.5.8灌浆过程的控制也可采用灌浆强度值(GIN)等方法进行,其最大灌浆压力、最大单位注入量、灌浆强度指数、浆液配比、灌浆过程控制和灌浆结束条件等,应经过试验确定5.6孔口封闭灌浆法5.6.1孔口封闭灌浆法适用于块状、厚层或高倾角岩层的高压灌浆,其他地质条件或灌浆压力

34、较低的灌浆工程可参照应用。5.6.2灌浆孔孔径宜为56mm76mm,自上而下分段钻进,分段灌浆。5.6.3各孔孔口管段(即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浆,并镶铸孔口管。5.6.4孔口管埋入岩体的深度应根据最大灌浆压力和岩体特性确定。最大灌浆压力为5MPa时,孔口管埋入岩体的深度不宜小于2m05.6.5孔口管段以下3或4个灌浆段,段长宜短,灌浆压力递增宜快;再以下各段段长宜为5m,按设计最大灌浆压力灌注。5.6.6孔口封闭器应具有良好的耐压和密封性能,在灌浆过程中灌浆管应能灵活转动和升降。5.6.7灌浆管的外径与钻孔孔径之差宜为1020Inm,若用钻杆作为灌浆管,应采用外平接头连接。各段灌浆

35、时,灌浆管应深入灌浆段底部,管口离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50cmo5.6.8各孔段的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可按照本章第5.6.9规定执行。5.6.10浆浆液宜采用多级水灰比,其比级设置及变换原则,可按照本章第5.5.4条、第5.5.6条的规定执行。5.6.11灌浆过程中应保持灌浆压力和注入率相适应。一般情况下宜采用中等以下注入率灌注,当灌浆压力大于4MPa时,注入率宜小于IO1./min。同一部位不宜聚集多台灌浆泵同时灌浆。5.6.12灌浆过程中应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灌浆管,回浆管宜有151.min以上的回浆量,防止灌浆管在孔内被水泥浆凝住。5.7特殊情况处理5.7.1帷幕灌浆孔的终孔段,其透水率或单

36、位注灰量大于设计规定值时,钻孔宜继续加深。5.7.2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待凝等方法进行处理。5.7.3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应阻塞串浆孔,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或灌浆。如注入率不大,且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一泵一孔同时灌浆。5. 7.4灌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按下述原则处理:1应尽快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再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再恢复灌浆。2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即可采用中断前水泥浆的比级继续灌注;如注入

37、率较中断前减小较多,应逐级加浓浆液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则应采取补救措施。5.7.5孔口有涌水的灌浆孔段,灌浆前应测记涌水压力和涌水量。根据涌水情况,可选用下列措施综合处理:1自上而下分段灌浆。2缩短灌浆段长。3提高灌浆压力。4改用纯压式灌浆。5灌注浓浆。6灌注速凝浆液。7屏浆。8闭浆。9待凝。5.7.6灌浆段注入量大而难以结束时,可选用下列措施进行处理: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2灌注速凝浆液。3灌注混合浆液或膏状浆液。5.7.7对溶洞灌浆,应查明溶洞充填类型、规模和渗流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1溶洞内无充填物时,根据溶洞大小和地下水活动程度,

38、可泵入高流态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或投入级配骨料再灌注水泥砂浆、混合浆液、膏状浆液,或进行模袋灌浆等。2溶洞内有充填物时,根据充填物类型、特征以及充填程度,可采用高压灌浆、高压旋喷灌浆等措施。灌浆注入量大时,可按照本章第5.7.6条规定处理。5.7.8灌浆过程中如回浆变浓,可选用下列措施进行处理:适当加大灌浆压力。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浆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则继续灌注30IniI1.结束。3改用分段卡塞法灌注。4若回浆变浓现象普遍,应研究改用细水泥浆、水泥膨润土浆或化学浆液灌注。5.7.9灌浆过程中,为避免射浆管被水泥浆凝铸在钻孔中,可选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按照本章第5.6.11条规定进行操作。2如

39、灌浆已进入结束条件的持续阶段,可改用水灰比为2或1的较稀浆液灌注。3条件允许时,改为纯压式灌浆。4如射浆管已被凝住,应立即放开回浆阀门,强力冲洗钻孔,尽快提升钻杆。5.7.10灌浆孔段遇特殊情况,无论采用何种措施进行处理,其复灌前均应进行扫孔,复灌后应达到规定的结束条件。5.8灌浆结束和封孔5.8.1各灌浆段灌浆的结束条件应根据地质和地下水条件、浆液性能、灌浆压力、浆液注入量和灌浆段长度等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当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I1./min后,继续灌注30min,可结束灌浆。当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流速大、浆液注入量较大、灌浆压力较低时,持续灌注的时间应延长;当岩体较完整,注

40、入量较小时,持续灌注的时间可缩短。5.8.2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应使用水灰比为0.5的浆液置换孔内稀浆或积水,采用全孔灌浆法封孔。5.9搭接帷幕灌浆5.9.1搭接帷幕灌浆应布置在主帷幕连接部位,搭接帷幕孔的排数不宜少于主帷幕孔的排数,通常布置2排或3排,孔距宜与主帷幕灌浆孔一致,孔向水平或下倾,孔深应穿过主帷幕上游排。相应部位的上层主帷幕孔深入至下层灌浆隧洞底板高程以下应不小于5mo5.9.2搭接帷幕灌浆宜在隧洞围岩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完成后,主帷幕灌浆施工前进行,也可在主帷幕灌浆完成后进行。5.9.3搭接帷幕孔可采用风钻或其他型式钻机钻进,终孔直径不宜小于38mm,孔位、孔向和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41、。5.9.4搭接帷幕灌浆孔钻孔结束后,应使用水或压缩空气冲净孔内岩粉、渣屑。灌浆前应使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冲洗时间至回水清净时止或不大于20mio冲洗水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IMPa。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时,是否需要冲洗以及如何冲洗,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5.9.5可在各序孔中选取不少于5%的灌浆孔在灌浆前进行简易压水试验,简易压水试验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5.9.6搭接帷幕灌浆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或分段灌浆法,纯压式灌浆,排内分为二序施工。5.9.7灌浆宜采用单孔灌浆的方法,在注入量较小地段,同一序灌浆孔也可并联灌浆,并联灌浆的孔数不宜多于3个。5.9.8搭接帷幕灌浆的压力一般

42、可为1.OMPa-2.OMPa,如在主帷幕灌浆之后施工,灌浆压力应取大值。5.9.9搭接帷幕灌浆的浆液水灰比可采用2、1、0.8、0.5四个比级,由稀至浓变换,按本章第5.5.6条的规定执行。5.9.10搭接帷幕灌浆结束条件为: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I1./min后,继续灌注30mino59.11搭接帷幕灌浆孔封孔可采用导管注浆法或全孔灌浆法。5.10质量检查5.10.1帷幕灌浆工程的质量应以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对施工记录、施工成果资料和检验测试资料的分析,进行综合评定。5.11.2帷幕灌浆检查孔应在分析施工资料的基础上在下述部位布置:1帷幕中心线上。2断层、岩体破碎、裂

43、隙发育、强岩溶等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3末序孔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4钻孔偏斜过大、灌浆过程不正常等经分析资料认为可能对帷幕质量有影响的部位。5.12.3帷幕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可为灌浆孔总数的10%左右,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5.13.4帷幕灌浆检查孔应采取岩芯,绘制钻孔柱状图。岩芯应全部拍照,重要岩芯应长期保留。5.14.5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试验采用单点法,按附录B执行。5.15.6搭接帷幕灌浆质量的检查可在搭接帷幕施工完成7d后,或搭接帷幕和主帷幕灌浆全部完成后一并进行,检查孔的数量可为搭接帷幕灌浆孔数的3%5%,防渗标

44、准与主帷幕相同。5.16.7帷幕灌浆工程质量的评定标准为:经检查孔压水试验检查,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的透水率的合格率为100%,其余各段的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试段的透水率不超过设计规定的150%,且不合格试段的分布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评为合格。5.17.8帷幕灌浆孔封孔质量应进行孔口封填外观检查和钻孔取芯抽样检查,封孔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5.18.9检查孔检查工作结束后,应按第5.4节和第5.192条的规定进行灌浆和封孔。6坝基固结灌浆6.1一般规定6.1.1本章规定了混凝土坝、土石坝、水电站厂房等工程的深度不大于15m的基岩固结灌浆的施工技术要求。深层固结灌浆和高压固结灌浆施工应按照本

45、标准第5章帷幕灌浆的有关规定执行。结灌浆宜在有盖重混凝土的条件下进行,盖重6.1.2混凝土的厚度可为1.5m3m,盖重混凝土应达到5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钻孔灌浆。对于土石坝,固结灌浆应在防渗体基础混凝土盖板或喷混凝土护面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需在无盖重条件下进行固结灌浆时,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基面表层岩体灌浆质量。6,4结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灌浆孔排与排之间和同一排孔与孔之间,可分为二序施工,也可只分排序,不分孔序或只分孔序,不分排序。Q工程必要时,应安设抬动监测装置,在灌浆过程中进行抬动监测和记录,抬动值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61.6安排总体工程进度时,应对固结

46、灌浆和混凝土浇筑、土方填筑的时间作统筹安排。6.2 钻孔、钻孔冲洗与压水试验四周狂灌浆孔应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选用适宜的钻机6.2.5 固结和钻头钻进。当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时,孔径不宜小于38mmo灌浆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宜大于IOcm,钻孔6.2.6方向、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钻孔需穿透盖重混凝土或其他结构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钻断钢筋、预埋件等,必要时应埋设导向管。ID灌浆孔或灌浆段在钻进完成后,应使用大水流或6.2.7压缩空气冲洗钻孔,排除孔内岩粉、渣屑,孔底沉积厚度应不大于20cm.灌浆孔或灌浆段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624冲洗,冲洗压力采用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IMPa:冲洗时间至回水清净时止,或不大于20mino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对裂隙冲洗有特殊要求时,冲洗方法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O可在各序孔中选取不少于5%的灌浆孔在灌浆前6.2.8进行简易压水试验。简易压水试验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6.3 灌浆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固结灌浆可选用全孔一次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也可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或综合灌浆法。小灌浆孔的基岩灌浆段长不大于6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